首页 > 文章中心 >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战略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 管理会计 必要性 

1.战略管理会计涵义 

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 

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运用“竞争者会计”、“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以及“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提供有关企业产品劳务市场、竞争者成本资源与成本结构等财务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监视各个期间企业及竞争者的战略。 

2.从企业不同角度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必然性 

2.1 企业内外部环境 

环境既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又制约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可能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充分适应环境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修改原有发展战略,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企业战略能够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 

2.2 企业价值链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构成了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链,生产经营活动链也就是企业的价值链。价值活动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基石,对价值链的分析不仅要分析构成价值链的单个价值活动,而且,要从价值活动的相互关系中分析各项活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 

2.3 企业成本动因 

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一项价值活动的相对成本地位取决于它相对于重要成本动因的地位。从战略高度看,影响成本发生深刻变化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如规模经济、生产能力利用模式、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时机选择、企业政策、地理位置等,这些成本动因对企业的成本发生持久的影响。企业特点不同,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也会有所不同。这些成本动因或多或少能够置于企业的控制之下。识别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能够明确相对成本地位形成和变化的原因,为改善价值活动和强化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途径。 

2.4 企业综合业绩 

从战略角度看,企业竞争能力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态势的强烈影响。面对这些影响,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受到挑战,需要在业绩的财务计量基础上,对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从更高层次上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包括业绩的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两个方面。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时,像市场占有率、革新、顾客满意、服务质量、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市场战略、人力资源等非财务计量指标便被更多地用于衡量企业的业绩,在企业业绩计量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业绩的非财务指标必须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加以确定。 

3.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是我国企业管理现状的需要 

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拓宽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我国企业管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现代企业预算管理的需要 

预算实质上是事先对企业现存和未来可获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区域。传统的预算模式只是单纯将同一账户的历史数据作为编制预算的关键依据,预算结果与企业战略似乎没有明显的联系。而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将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实施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 会计 企业竞争优势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于1981年由英国学者西蒙斯在其论文《战略管理会计》中最先提出,即企业依据自身战略管理的需要并审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从组织结构、战略目标选择、价值链分析、业务分工、产品市场定位、业绩评价等各个方面搜集、加工、整理决策信息,以帮助管理层制定战略目标、实施战略计划和评价战略绩效的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系统。

二、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符合我国企业的发展。确定准确的目标是完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进行目标建设是开展会计理论结构建设的高层次工作,同时也是会计工作的逻辑起点。战略管理会计目标的确定方向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如下:(1)对企业制定战略管理目标具有辅助作用。(2)对企业的管理编制战略规划具有重要作用。(3)对企业的战略规划的实行具有重要意义。(4)对企业进行战略管理业绩的评价具有辅助作用。

2.鹇怨芾砘峒剖视ξ夜企业的管理需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传统会计理论体系不再具有完全适用性,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只能提供财务指标,对于非财务指标的提供能力显示出不足。然而,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于非财务指标的应用程度与日俱增,比如,产品的质量、顾客的满意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等都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需要的重要非财务指标,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我国企业的管理需求。

3.我国已经具备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条件。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立足于战略管理和经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发展空问,才能百战百胜,才能促进企业更加辉煌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职能范围包括对企业进行战略展望和管理,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顺利实施,将会为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做出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战略计划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并加强对自身战略意识以及战略眼光的培养。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实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具体运用

1、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执行与调整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

(1)为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企业战略的制定包括提出战略愿望、建立战略目标和制定战略规划三个步骤。战略管理会计依据企业自身和所在行业的特点、内外部因素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通过SW 0 T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找出企业竞争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提出可供管理层选择的多个决策方案,以使企业战略建立在多角度、多方位以及多层a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战略规划是执行战略的基础,企业要全面、准确地收集材料并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准确掌握市场情况、竞争对手情况、上下游企业情况以及企业内部情况。

(2)为战略的执行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战略的执行包括建立有助于战略实施的政策和运用程序、营造良好的战略执行环境、将战略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等各种管理要素,是战略管理中最复杂、耗时最长的工作。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审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提供战略实施过程所需的企业内外部各种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从而有助于管理层控制战略的实施。

(3)为战略调整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企业要依据竞争对手实施的策略、消费者的特色需求以及重大技术进步等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情况对企业战略做出适时地调整。战略管理会计通过战略执行中反馈的信息和业绩评价,提出企业战略应该调整什么、如何调整以及调整到什么程度;通过竞争评估分析法对企业战略实施进行诊断、对价值链各个环节进行评估,从而提出战略调整方案以供管理层决策。

2、以竞争对手分析为起点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

企业应基于战略和市场的视角、以整个行业和竞争对手为参照物,通过明确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以考察自身的竞争地位和市场定位,从而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信息。

3、以价值链分析为中心明确自身的基本竞争战略

企业的价值链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作业组成的。在内部价值链分析中,企业应明确最基本的价值链并将其分解为单独的作业,明确增值与非增值作业、作业所占成本的比重、竞争对手在进行该项作业时的成本差异等内容,从而达到提升增值作业的目的;在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中,通过对比分析本企业的产品成本,找出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明确自身的成本目标和定价策略;在成本动因分析中,明确在众多相关动因中实际起作用的动因、具体贯彻落实到作业上的动因、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动因,从而制定自身的基本竞争战略。

四、结语

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是促使我国企业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伴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定会产生进一步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也是理论跟不上实践,结果造成对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经济发展实施的制约。加大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力度,完善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增加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的实用性,是我国接下来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必要性;战略管理;文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在企业管理中,很多理论工作者都非常关注重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而很多企业管理者也非常关注企业的发展大局,然而,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全局谋略下,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关于细节的追求与管理,也非常重要。当今时代,追求管理的精细、卓越为很多企业家所关注。

一、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管理作为一种以思想性创新为特征的管理。现阶段,国内外多数企业均将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工作,其原因在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其的四大显著特征之上:一是全局性。战略管理全面贯穿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并与企业总体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性,战略管理即为企业的总体发展行为;二是纲领性。战略管理包含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及发展措施,企业通过加强战略管理才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三是长远性。战略的制定和战略管理的执行均以实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为基本目标;四是应变性。战略管理并非一成不变,其通常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总结来说,战略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战略管理,才能够确保自身更好的立足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从而不断发展与壮大。

二、企业加强战略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和财富,实质上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理念和风格,其具有独特性、相融性、整体性、人本性及继承性等特征,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水平。笔者认为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必须着手于下述方面:一是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决定着企业各级职工的行为取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二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该部分以价值观念为出发点,以价值目标为驱动力,诸多学者将企业精神视为企业的灵魂,其需要企业全体职工共同构建;三是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即是企业的标志,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消费;反之亦然。 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不能够仅凭广告宣传、举办各项奖励活动等,更需要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应事实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以增强消费者的归属感。

(二)加大企业费用控制力度

首先,企业制定和执行费用预算制度,各级职能部门依据费用预算制度,结合自身实际经营状况编制费用支出计划,之后将其递交到各级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待审核通过后发放相应数额的资金;其次,各职能部门经理负责审核各项费用的合理性,严格控制每一项费用支出,切实规避资金流失、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确保每一项资产均能够充分发挥其高效性价值。

(三)建立健全的用人体制,定期对管理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

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各个企业只有在保证人才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更好的立足于市场经济中,并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仍有部分企业缺乏健全的用人体制,不能够及时的对管理员工进行培训、再教育,以至于员工的从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仍然停滞在原始水平,难以满足现行企业的发展需求,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的用人体制,把好人才选拔关,尽可能选取管理经验丰富、从业素质良好、思想新、创新意识强的人才任职于企业相应的岗位;其次,定期对企业原有员工培训、再教育,转变其传统的工作观念,使其及时把握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能和理念,同时,企业每年可抽取部分资金供企业内部思想新、工作认真、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出国深造;最后,落实好对各级职员的奖惩工作。企业可定期对各级职工的绩效状况予以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其或奖或罚,以此充分激发各级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其紧迫感、责任感。

(四)做好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各行各业企业均陷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立于其他企业之上,各大企业相继引入互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化平台,推进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如国内某集团企业将互联网技术引入资金管理环节,推行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资金浪费现象,最大限度上实现了资金统一调度和集中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了企业资金的高效流动,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小结

在中国经济重新回归世界经济的今天,需要我们站在世界经济的高山之巅,一览众山小,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找到企业经营与发展之道,找出企业业绩突破之瓶颈,找到利润突破的增长源,透析企业成长之规律,而非受困其中。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战略管理,才能够让企业茁壮成长,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白松松,梁亚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J].中国商贸,2012(02).

[2]李卜石.论企业战略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2(01).

[3]席酉民,张晓军.挑战与出路:东西方管理智慧整合的方法论探索[J].管理学报,2012(01).

[4]苗莉.管理学发展百年之际中国语境下的思考与对话——第4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纪要[J].管理学报,2012(01).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

作业成本管理是把管理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延伸与升华。作业成本管理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是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

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相融合,另一方面,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即运用成本数据与信息,为战略管理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性成本信息,以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

1 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比较

1.1 两者侧重点不同

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着重点不一样。作业成本管理关注的重点在生产阶段,深入到作业的细微之处。而战略成本管理关注的重点在前期阶段(即开发、设计、投入阶段和后期的售后服务阶段)主要是从大处,高处着眼。作业成本管理是深入到作业的一种精细的成本分析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到物料供应,即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程度。作业成本法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进而进行成本控制。

战略成本管理的立足点是寿命周期成本,其重点是在设计开发阶段进行科学成本规划,在成长期迅速将创新成果转换为生产力,并利用知识产品降低成本的优势快速占领市场,赚取利润,收回投资,再用于新一轮的战略开发。同时,就一般而言,越是处于寿命周期成本的前期阶段,能确定的成本额就越大,其功能、结构变更的容易程度也就越高,将使前期阶段降低成本的潜力大增。

1.2 两者分析方法相同

两者都是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战略成本管理采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对企业的上下游环节进行分解和分析,从而发现企业可以改进的环节,同时对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以提高整个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价值链与作业链相关性很大,作业成本管理实际上是价值链分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因为每个企业内部都存在着许多业务单元之间及这些业务单元内部的价值链,每个价值链上又存在着若干作业,按照作业管理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每完成一项作业就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的价值链和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照此逐步接转下去,直至最后一个步骤将产品提供给顾客。作业的转移同时伴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全部价值的集合。因此,可以说,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作业成本管理协调、组织企业内部的各种作业,使各种作业之间环环相扣,形成较为理想的“作业链”,以保证每项必要作业都以最高效率完成,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为扬长避短、改善成本构成和提高作业的质量及效率指明方向。

两者都实施动因分析,但分析的角度不同。作业成本管理是实施作业成本动因分析,即执行成本动因的分析。战略成本管理是实施结构成本动因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与作业成本动因分析的源流管理思想是一致的。成本控制内容的重点是在成本发生的源流上。从业务流程看,由于既定的条件限制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因此,成本进一步降低只能靠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从空间即外部环境看,成本控制焦点应转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转向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机会的最大限度利用。从时间上看,成本控制重点是事前成本控制,特别是利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使成本不断降低的源泉来自于对成本所依托的基础条件进行不断的改进;技术装备水平、工艺过程的改进,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变化,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成本降低的前提。

2 作业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整合的必要性

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既存在差异性,又存在相同性,因此二者有整合的可行性。两者呈一种互补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1 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看两者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从战略的角度详细考虑成本管理的人是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竞争优势:成本领先(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成本与战略的结合是成本管理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因为如果在成本管理中没有考虑战略,则整个公司的整合会缺少目标,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可能注重于短期和局部,而忽略了长期和整体。

战略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做到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变被动的成本核算为主动的战略管理。战略选择决定着作业,成功的企业将它们的资源投人那些带来最大战略利益的作业中;作业成本管理的运用能为企业提供战略管理需要的成本信息,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2.2 从成本管理的范围看两者整合的必要性

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作为成本归集的对象,间接费用的分配更加科学,因此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利于成本管理。但是其关注的重点只是企业内部的生产阶段,不考虑供应商成本以及消费者成本,而战略成本管理注重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而且重视对上下游企业、竞争对手以及消费者成本行为的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对象的扩大很好地弥补了作业成本管理这一缺陷,因为如果企业的成本降低了,而顾客或供应商的成本增加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例如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的成本,而以产品质量下降为条件,必然导致销售服务成本或产品积压造成存货库存成本等的增加,单独降低某项成本,不顾及其他成本的反应,这种成本节约永远不会体现在利润中。两者的整合能够使成本管理的重点转向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机会的最大限度地结合利用,转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 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合——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和外部的价值链上所有相关活动来达成整个公司的战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把影响产品成本的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使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每一个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命周期最大化。

战略价值链分析从战略的角度分析成本产生于哪些地方,了解产品成本的联结。

但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价值链,企业还不能正确地分解经营活动以及分析其成本行为。作业成本管理运用作业成本法为战略价值链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武器。作业成本法将作业作为资源和产品的中介,认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将作业与相应的成本消耗联系起来,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影响成本支出的因素;将产品与其消耗的作业联系起来,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从而避免了传统成本核算容易把成本信息扭曲的弊端。

作业成本管理能消除和精简非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战略成本管理可从根本上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作业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向作业层面的渗透,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作业成本法拓展到战略层面的一种运用。两者呈一种互补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依托;两者的融合可达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控制,能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何欢,蒋丽.浅析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战略成本管理[j].财会通讯,2007,(4).

[2]朱蕾,张烨.基于“作业”的战略成本管理——融合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创新型竞争力[j].财经界,2007,(6).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加强财务战略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已迫在眉睫。本文就高校的财务战略管理进行一些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 :财务;战略管理;必要性;协同

一、高校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特征

高校财务战略管理是学校发展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学科发展战略、师资队伍战略、校园基本建设战略和财务战略,所有战略都以财务战略为基础,没有财务战略的支持,其他战略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财务战略以其他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其他战略筹集资金、安排资金计划。高校财务战略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前瞻性。财务战略管理是学校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为现实学校的发展目标,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包括财务战略,未来一段时间学科建设发展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基本建设等需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需要多少资金投入,资金投入的来源渠道有哪些,每个渠道筹集的资金能力有多大,都要作出前瞻性的安排和计划。

2.长期性。财务战略管理是对未来一段时期资金整体需求和筹集的一个计划安排,具有长期性的特征,与学校的年度预算管理有很大区别。年度预算是对学校一个会计年度内资金的需求和来源的安排,为实现学校年度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学校资源的分配和安排。财务战略管理是对学校较长时期内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对学校资源的一个综合考虑和安排,涉及资金的筹集、资金投资和分配。

3.综合性。财务战略管理是为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的,是对学校一切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一切资源的价值体现,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人力资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引进一个教授需要支付安家费,提供科研用房和科研平台,安排住房,解决家属和子女的就业等等,这些最后都要用资金价值予以体现,对学校的资源作出合理的安排和使用。

二、高校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1.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教育,近年来,高校的合并方兴未艾,学院升大学、高职升本科比比皆是,学校对建设新校区建设热情高涨,学校面积、规模逐步扩大,如何管理好、运作好如此庞大的资金,确保资金的安全,合理的使用,避免浪费,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下,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实施财务战略管理非常必要。

2.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高校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学校的价值最大化,高校价值体现在如何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定位上。要实现这样的功能定位,就必须提高学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大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校园基本建设和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的投入、加大科研经费、科研平台的投入,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实现社会文化的传承。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加强资金的筹集和投放管理,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非常必要。

3.整合学校资源的客观需要。学校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学校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高校必须对现有的资源做到心中有数:教授、博士数量、专任教师数量,教学楼容量,宿舍楼容量,食堂容量,图书数量,教学科研设备数量,整体收支状况等等,在学校发展目标和定位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对资源的缺口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还缺哪类人才,引进的可能性有多少;设备还有哪些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楼宇的容量能否满足在校生规模的需要;需要借贷融资的规模有多大,融资借贷的可能性有多大。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加强对现有资源和可利用资源的整合已非常必要。

4.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高校的财务管理一直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更落后于现代企业,erp系统在高校的使用较少,资产管理薄弱,利用效率低,财务风险的控制意识淡薄,前瞻性的财务战略管理基本缺失。通过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三、高校财务战略管理与高校发展战略关系

1.方向与支撑的关系。高校的发展战略是高校依据自身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制定的学校发展方向,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是学校全方位、方向性的发展计划。财务战略是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战略,是对发展战略计划的目标和各项任务的落实措施。

2.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高校的发展战略是全局性的战略规划,设立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路径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风险性的特征。财务战略是为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运用财务分析工具,确认学校的竞争地位,对学校决策与选择、实施与控制、计量与评价等活动进行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过程谋划,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高校财务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区别

1.依据和时期不同。财务战略管理是依据学校的发展战略来制定的,是学校在一段时期内执行的财务管理战略计划。预算管理是依据高校年度发展目标和任务,按照学校的财务战略,对年度内资金活动进行详细预测,作出合理资金筹集和安排的计划。

2.管控的重点不同。高校财务战略管控的重点是高校发展过程中,对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财务风险的合理管控,保障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管控的重点是学校当年预算经费的使用效益和效率,保障学校当年各项任务的完成,实现收支平衡。

3.采用的方法不同。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工具有环境分析、SWOT分析,资源整合,风险控制等。对学校所处的环境、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潜在的竞争者进行分析,明确发展定位;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查找财务运行的风险点,并实施有效的控制,保障发展来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的主要工具是财务分析,绩效考评。通过对学校的财务状况的分析,安排当年的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对各类资源进行利用,保障学校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并在年终对预算执行进行考评,找出执行的偏差情况,实施调整和奖惩。

4.发挥的作用不同。高校财务战略管理是宏观范畴的管理,是对学校发展战略的落实,是方向性的规划,对于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预算管理是年度的财务预算安排和计划,是对学校年度内的资金需求进行的安排,是学校实现年度发展目标和任务的财力保障,是对财务发展战略的再落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