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安全文化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广告效果的相关研究中,E.S刘易斯提出的AIDA模型,以及此后由该模型延伸得到的AID-MA[3]是最初的广告效果模型。此后的李维奇和史坦利[4]提出的6阶段广告效果模型也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煤矿安全文化载体的作用机理与效果模型与上述模型存在相似之处,即我们希望借助煤矿安全文化载体的传播来引导、规范员工的行为,因此在上述2种方法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研究总结出了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的理论模型,如图1。我们认为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的测评是一系列动作的最终结果,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出安全文化载体的形式和内容开始,到将这些载体投放到展示单元、展示空间,这些是组织层面可以影响到载体效果的因素;承载安全文化信息的载体要想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受众(管理层、员工、家属等),因此,受众是否接触载体,对载体承载信息是否关注,对关注信息的记忆情况如何,是否能够理解,对这些载体承载信息所持何种态度,根据态度影响行为的原理,通过载体传达的信息的接受及态度的养成能否引导自身及他人的安全行为[5],这些是个人层面可以影响到载体效果关键环节。根据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理论模型,可以得出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的作用机理,如图2,它是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理论模型的进一步扩展、细化,整个过程也分为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
2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的影响因素
1)载体布局因素。主要指安全文化载体展示单元及展示空间的选择是否得当,这决定着安全文化信息是否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目标受众。对于煤矿企业来说,考虑到井下环境的黑暗、潮湿、危险隐患多,不易作为安全文化宣传的场所,所以,应该选取煤矿企业井上的工业广场作为安全文化载体的主要展示区。同时,选取展示区时要考虑人流量大、停驻时间长、位置适当、醒目性等原则,因此,工业广场上的办公楼、员工食堂、员工宿舍等可作为安全文化的展示单元,在这些展示单元内又可选取走廊、楼梯、内外立面等展示空间,这些单元与空间就可作为安全文化载体的展示平台,直接影响载体展示效果。
2)载体内容因素。该因素主要是指安全文化传播的信息内容,是载体向受众表达的内容。设计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时,要以能够有效衡量安全文化水平的安全文化元素为基础[6]。这些元素不但能够将安全文化的内涵具体化,便于员工理解、接受,还有利于统一安全文化主题,能够有效的解决逻辑性等问题[7]。由于煤矿企业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的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在设计载体内容时,首先应明确安全文化元素的适用群体及其接受能力,根据煤矿企业不同层级不同人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宣传灌输;其次应确保载体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理解和掌握。
3)载体形式因素。载体形式对载体应用效果的影响一般体现在载体是否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能否增强受众的记忆力及理解力。目前,煤矿企业常用的安全文化载体形式包括安全物态环境载体和安全传媒载体2种,其中,安全环境载体包括安全标语、安全标识、安全条幅、安全海报、安全展板、安全板报、灯箱橱窗等硬环境,安全传媒载体包括纸质传媒、广播、电视、网络和LED形式。我们不能否认这些载体形式在安全文化宣传中所起的作用,但也不能忽略这些载体形式所存在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个人注意力集中程度更多来源于自身,而兴趣的调动需要外界环境的刺激。因此,在进行安全文化载体设计时应以视觉传播为主,并适当的配以音乐及广播,通过听觉进行传播,以便最大限度接收和记忆安全文化信息。4)载体使用方法因素。为促进载体的应用效果,可采用安全培训与安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促进企业员工学习安全文化理念,最终实现“看+听+交流”的最佳记忆途径[8],增强了员工对安全文化信息的记忆效果。
3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评估指标设计
按照时间划分,安全文化载体效果可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2种,如图3,其中短期效果是指受众观看、接触过安全文化载体后在近期(少于1年)内产生的效果,主要包括传播效果、心理效果;长期效果是指安全文化载体应用相当长时间内产生的效果,主要包括行为效果和安全业绩。
3.1传播效果评估指标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在载体覆盖范围内,载体信息到达人群的程度以及人们对信息的关注程度,衡量指标包括接触度和接触频次。1)接触度。接触度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目标受众看到、读到或听到安全文化载体承载内容的比例。题设H1:您是否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所传达的内容?选项:A看过(或听过);B没看过(或没听过)。2)接触频次。接触频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位目标受众接触到该广告信息的次数。题设H2:您每周接触(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的次数?选项:A从未接触;B较少接触(1~2次);C一般接触(3~5次);D接触较多(5~7次);E频繁接触(7次以上)。
3.2心理效果评估指标
安全文化载体的心理效果是指载体承载信息对受众心理活动的影响程度,主要体现为受众对载体承载信息是否注意、是否感兴趣、能否记住等方面。由于心理效果评估指标主要考量的是受众接触过载体传达内容之后的态度变化,因此心理效果评估指标我们将按照上述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理论模型及其作用机理进行设计。1)吸引力。吸引力是指受众接触安全文化载体时,主动受其传达内容及信息吸引、产生兴趣的程度。题设H3:您认为安全文化载体承载信息能够吸引您的注意吗?选项:A毫无吸引力;B无吸引力;C一般;D有吸引力;E很有吸引力。2)知晓度。认知度是指受众接触过安全文化载体之后,对载体所表达、传播信息的熟悉程度。题设H4: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宣传的内容后,您对这些载体内容的印象是?选项:A毫无印象;B无印象;C一般;D有印象;E印象深刻。3)认知度。认知度是指受众对安全文化载体传达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作用、安全文化概念及具体元素等的认知,为检验受众回答的真实性,可在回答完这个问题后,随机再问一个问题进行验证。题设H5: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宣传的内容后,您是否理解这些载体所传达的信息?选项:A完全不理解;B不理解;C一般;D理解;E深刻理解。4)偏好度。对安全文化载体所传达内容有了一定认知程度后,受众就会依据自身特质对载体承载内容进行正确性判断,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表达出对载体传达内容或形式的偏好程度。题设H6: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内容和形式后,您是否喜欢这样的表达?选项:A非常不喜欢;B不喜欢;C一般;D喜欢;E非常喜欢。5)信服度。信服度是指受众对安全文化载体传达内容的信任以及认同程度,体现到受众身上就表现为通过接触这些载体信息是否对自身有帮助,能起到促进作用。题设H7:您认为安全文化载体传达的内容对您有作用吗?选项:A毫无作用;B作用不大;C一般;D有作用;E作用明显。
3.3行为效果评估指标
与传播效果评估指标和心理效果评估指标不同,行为效果评估指标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载体长期作用于受众的结果,是衡量安全文化效果的长期指标。1)安全动作意向度。安全动作意向度是指受众接触安全文化载体后,认可其传播的内容并有可能付诸行动的程度。题设H8:通过安全文化载体宣传,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是否会主动实施安全动作?选项:A是;B否。2)安全动作实施度。安全动作实施度是指受安全文化载体传播内容影响,受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自觉实施安全动作的程度。题设H9:通过安全文化载体宣传,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主动实施安全动作的比重大约是多少?选项:A20%;B40%;C60%;D80%;E100%。
3.4安全业绩评估指标
借鉴文献[9]对安全健康业绩指标的对比研究,将安全业绩评估指标选择为工亡人数、可记录伤害次数、损失工作日天数、非工作时间伤害人次4项。这些指标主要来源于企业对日常生产管理监控的长期积累。以上是衡量煤矿安全文化载体传播效果的具体指标,如图4,在安全文化载体运行一定时期后,可以在企业内部采取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对其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图4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4结语
1)指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载体效果是组织和个人层面一系列动作影响的最终结果;依据安全文化效果理论模型,提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载体效果作用机理。
2)提出载体布局、载体形式、载体内容及载体使用办法是影响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的关键因素,借助这4个因素可衡量企业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载体的设计质量。
谈到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人们一般认为就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其实,这只是片面的理解,对于深入开展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极为不利。本文认为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主要有3个方面。
(1)确保人的生命安全。生产的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如果生产不能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何谈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活水平,根本就是与生产的目的背道而驰。所以,开展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的终极目的是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只有在推进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让广大职工明确其目的是为了职工的生命安全,才能激发出广大职工参与和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才能避免走形式、走过场,收到好的效果。
(2)提高企业经营水平。所谓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只是表面现象,根本在于通过实现安全生产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只有有效避免因不安全生产造成企业与职工的生命财产损失,才能实现企业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提升职工收入,实现生产为改善人的生活水平的根本目的。所以,我们才提出了“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口号,因为这才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不能本末倒置。在推进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使广大职工明确企业之所以组织生产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提高企业经营水平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状况,也只有在安全生产的情况下才能提高企业经营状况进而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状况。
(3)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首先必须能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其他企业,只不过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这个话题更让人关注而已。不能给职工提供生命安全保证的企业根本不能留住职工、留住人才,更谈不上吸引职工、吸引人才了,那么实现长远发展只能是奢谈妄想。所以,在推进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让各级管理者,特别是班组长明确这一点,这样才能调动各级管理者的建设积极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长期坚持下去。所以,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这样的理解不利于有效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不利于在广大职工和班组长中进行宣传发动,不利于提高广大职工和班组长的认识,也不便于长久坚持和深入开展。只有全面理解和宣传推进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三重目的,才能获得广大职工和各级管理者,特别是班组长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持续开展,取得实效。
2厘清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
谈到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一般认为主要涉及到人、机、环3个方面。只要这3个方面都安全了,安全生产就能实现。这是根据文化的最基本含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提出的命题,是对的,也是全面的。但是它是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大概念,不是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根本任务。在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它的内涵和任务有所不同。本文认为,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应该只是从精神财富方面考量和入手。
(1)煤炭企业生产从“机”的方面考察,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机”的基本条件,都是由煤炭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的,生产机械化水平、设备性能水平、技术改造投入等都是由企业决定的,其水平高低的决定权在于企业,不在于班组,班组是没有权利决定设备投入的。因此,从安全文化建设“机”的方面考量,它是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任务,不是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任务。
(2)煤炭企业生产从“环”的方面考察,生产环境的好坏主要决定于设备投入水平和自然环境水平,设备越是先进越能够抵御自然环境对人的侵害,这不是煤炭企业班组所能决定的。自然环境本身的好坏就更不是班组能够决定的了,班组只能通过组织生产行为对环境好坏加以干预,但不能决定。如果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即使再好的设备、再规范的生产行为恐怕也不能抗拒,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灾害。因此,从安全文化建设“环”的方面考量,它是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任务,班组通过实施生产行为对“环”可以干预,但这不是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任务。
(3)煤炭企业生产从“人”的方面考察,人的生产行为规范与否主要反映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但是人的生产行为主要是由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来规范的,要想使人的生产行为规范有序,最主要的就是靠生产班组在日常安全管理中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规章来实现的。因此,从安全文化建设“人”的方面考量,它是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任务。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各种手段使人的规范化行为成为文化,成为像我们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行为方式,这才是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3厘清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手段很多,各个煤炭企业都在探索和实践,对此学界褒贬不一。本文认为以下几个载体行之有效,值得一试。
(1)准军事化训练。对于采取准军事化训练,很多人甚至包括学界都很不理解。但是本文认为推行准军事化训练对于推进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作用重大。科学研究认为,人在经过21天重复某一行为后,往往就能成为习惯。军事训练进行的走正步、叠被子等机械化训练,在真正的战场上是用不上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这种训练,达到令行禁止、统一指挥,形成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这样的理念,从而打造出勇往直前的铁军。开滦股份公司通过实施准军事化训练,培养了团队精神,改善了个人行为,井上井下面貌焕然一新。班前会、井下劳动保护用品佩戴以及实施集体换班都有变化提高。对于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推行准军事化训练的目的,也就是在于要通过训练形成不安全不生产的思维模式,这种不安全不生产的思维模式就是班组安全文化。所以,在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进程中,在使用准军事化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贵在坚持才能形成安全生产思维模式。
(2)安全确认。所谓安全确认,就是在实施生产行为前对设备、环境安全状况的确认,只有做到了有效安全确认,才能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能严格落实安全确认,不安全不生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借鉴推广“手指口述”方法实施安全确认,不但强化了员工对操作规程的掌握,而且有效减少了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对于安全确认,实际上是准军事化训练的变体,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像准军事化训练那样,通过长期规范运作安全确认行为,从而形成不安全不生产的行为习惯。
(3)行为养成。安全生产思维模式和不安全不生产的行为习惯需要养成和固化。实施行为养成,主要就是对于各岗位职工的所有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形成工作行为标准,严格按照工作行为标准进行操作,不仅包括有关安全的行为,也包括其他所有生产工作行为,目的就是通过规范所有生产工作行为固化安全生产思维模式和不安全不生产的行为习惯,逐渐把安全生产思维模式和不安全不生产固化成潜意识行为,最终成为文化。
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和大公司、大集团的建立,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煤炭企业保证安全生产,建设和谐矿山的内在要求。这对新时期煤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安全文化是企业管理技术的灵魂科学,它发挥文化的功能来进行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安全文化作为管理科学来看,正是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管理。我们知道,企业管理至今已经过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三个阶段,而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四个阶段,并且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但是,一些人对安全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并不全面,一方面,他们只停留在作表面文章,认为写几条标语,搞几项活动,就算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是软指标,应该由党群部门来搞。这些认识有碍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从而使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安全文化融汇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它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1、安全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物质文化。在世界走向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文化,诸如明确的企业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装备,系统的培训教育措施,合格的安全生产设施等。还要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安全文化阵地,美观整洁的矿容矿貌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
2、安全文化是企业的一种行为文化。它包括全体职工要具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能够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职工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等。
3、安全文化是企业的一种观念文化。主要是指一个企业要培养和体现职工群体意志、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整个企业文化结构中的基础,它决定和制约着企业的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而企业的观念文化是核心,它引导着职工的行为,反过来作用于物质文化。因此,安全文化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抓物质文化建设或忽略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建设,都将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安全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安全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内容、功能、途径等方面有许多相似点和相通之处,两者相辅相成,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有利于企业管理的优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加强。
企业安全文化,就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群体意识,它包括: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环境、企业形象、企业生活方式等。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的政治优势。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企业走向市场,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需要不断改进和加强,需要赋予新的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安全文化作为新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其性质也由社会主义制度和企业性质所决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以培育“四有”的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以推进煤炭工业现代化进程为目标。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无论在战争年代或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煤炭行业所处的特殊地位以及艰苦的作业环境,更显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在生产、经营、安全等项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从内容到方式方法,早已被职工群众认同和熟悉,发挥了有效的劝善引导功能,没有弃优而不用的道理。
三、如何构建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
首先要突出“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具有实践性、系统性、人本性和全面性等四个特征。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安全价值。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是人,安全生产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人的安全意识如何,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作用于安全生产的具体工作,只有以人为本,启发、引导、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才能做到自主保安全,以收到减少事故的效果。
在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文化建设共存于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和实践之中。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也是人,二者都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最大潜能作为基本指导原则。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强化企业意识,创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并要始终坚持把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大量的事实也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抓得紧,做得细,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就比较强,职工素质的提高也比较快,这个单位的安全生产就搞得比较好,安全文化的氛围就比较浓。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成果,同时又是人自觉地接受文化并通过文化的哺育形成思维、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全体师生安全文明素养的有效手段,更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基础,这是时代赋予学校的责任,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要求。然而,由于人们对校园安全文化内涵认识的不足、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缺乏等原因,导致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着“重制度轻落实、重个别轻整体、重形式轻教育”等问题。因此,正确认识中小学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思考和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策略,是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
校园安全文化源于“安全文化”概念,也从属于“安全文化”与“校园文化”范畴。安全文化概念最早是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而提出的[1]。1991年国际原子能组织在《安全文化》报告中指出,“安全文化是指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1993年国际核设施安全顾问委员会指出,“安全文化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2]在我国习惯上把“安全文化”理解为“在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的总和。”[3]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安全是指个体或系统不受侵害和破坏。由此,“校园安全文化”可简单理解为: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使师生个体或学校免受侵害和破坏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从踩踏、火灾、自杀、校园暴力事故到交通、溺水、饮食中毒等意外伤害事件的不断发生,涉及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 20 种之多,危险时时在演绎,安全需要从“文化”抓起。因此,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研究已成为当前热点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对校园安全文化的含义理解不同。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重视安全管理制度。如“校园安全文化是指将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表现在决策和管理者的态度及行为中,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4]二是重视安全素养与环境。如“校园安全文化是在长期办学、育人、发展实践中,为保障师生员工的安全,建立完善和谐的安全环境,并使全体师生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价值观、态度和素质,从而积累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5]三是重视安全群体氛围。如“校园安全文化是指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以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文化,把行为文化、管理文化和物态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6]
不管人们对校园安全文化概念如何界定,但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护好学校和师生员工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创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是人们在文明进程中不断习得和积累的并为自身所默认且潜在地主导人的思想、行为以及习惯等一系列知识、经验、感受等的总和。[7]把安全引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就是学校要倡导安全的精神、理念与行为等。因此,我们理解“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时,应考虑以下方面:一是以平安取胜。所谓“平安取胜”就是指学校通过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和环境等途径来达到平安、文明的校园形象。如一些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师生的安全”等信条就是以平安取胜之举。二是以群体参与。所谓“群体参与”是指校园安全文化要被全体师生所认同与参与,包括高质量的安全教育、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以及应急自救技能等。换句话说,就是校园安全文化必须在全校内、全方面地导入,使全体师生具有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三是以系统构建。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包括物态文化,还应包括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安全物态文化是指安全防范的装备和设施等;安全管理文化是指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规章制度等;安全行为文化是指安全思维、安全操作、安全指挥和应急自救技能等;安全精神文化指有关安全的知识、观念、意识、价值等。
联合国教科文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实现发展的摇篮。”[8]安全文化是安全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个体对组织安全文化的感受支配着其安全行为,校园安全文化决定着安全系统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因此,全体师生安全文化的观念和行为的形成以及有效实践校园安全文化策略,应该创建和拥有一种安全型的校园文化。校园安全文化作为集体价值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具有以下功能:
(1)导向与育人功能。校园安全文化是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能引导全体师生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并获得安全知识,形成安全思想、安全心理、安全情感和安全规范行为等安全文化素养。
(2)约束与保障功能。校园安全文化为全体师生提供了一套安全判断标准和行为规范,规定了做哪些是安全的,做哪些是不安全的,一旦有违背校园安全文化的言行,就会受到群体的舆论压力,促进其修正,从而保障校园的财产、生命和师生的生命素养提高。
(3)规范与创新功能。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师生员工的教育过程。当安全观念、安全伦理道德在师生员工的思想上扎根后, 师生员工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安全科技知识, 就会自觉地按学校安全管理的要求去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能够孕育出新的安全思想、新的安全技术和新的安全操作方式。
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生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伤害,也最受家长的关心。有关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 1 万人以上,即平均每天约 40 多名学生因各类事故死亡,相当于一个教学班的人数。[9]导致中小学生伤亡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切实建设好校园安全文化,做好师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目前,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总体上看,我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仍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
1.注重安全制度建设轻具体落实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政府部门近几年先后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一系列学校安全工作政策法规。各地教育系统结合各基层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学校内部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各地并没有将这些制度落实到位。年度安全考核中,也并非以预先制定的制度为依据,而是看实际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只要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一定的比例,就会导致一票否决。
以某市教育局为例,在各校原有安全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力量重新修订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学校安全工作岗位职责制度》等二十五项安全工作制度,涉及门卫、消防、食堂、接送车、卫生保健、环境、宿舍等多个方面。每年年初,教育局都会与各校校长签订当年度的《安全责任状》。各校为了表示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也制定了许多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但在实际工作中,各校却将这些制度搁在一旁,重视只是口头上与纸面上的意识。考核时,教育局也只盯着非正常死亡数,只要这一指标没有问题,考核肯定顺利通过,甚至可能为优秀。
2.注重个别文化建设轻系统构建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具广泛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架构在精神、物质和行为等相统一的基础上。具体包括安全硬件设施、安全制度、安全组织机构保障、安全文化活动、安全校园网络、心理安全辅导、校园安全精神、安全信念、安全价值取向等。然而,由于校园安全文化内涵缺乏统一认识、评价机制缺乏,导致许多学校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上重视“个别文化”建设。如有的学校重制度的文本建设,却缺乏安全责任系统与齐管共抓的体系;有的学校重视硬件环境、饮食卫生、体育活动、交通安全等显性安全文化活动,却缺乏心理健康、黄色读物、网络管理等隐性安全隐患的排查与预防;有的学校重视突击性的消防演练等活动,却缺乏必要的日常宣传与渗透。绝大多数学校缺乏完整的目标体系及课程体系。完整的目标体系应该包括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养,学校安全保障与服务场所、设施、器物等物态载体,以及健全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预警机制等内容。完整的安全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包括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和师资的配备、学分设定、课时安排等方面。
3.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轻安全技能培养
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与安全操作能力。然而,“重管理轻教育、重理论轻操作”的学校安全工作的弊病长期存在,影响了学生安全素养的整体提高。许多学校为了加强安全教育,往往存在随机化现象,有的突出检查管理一下;有的强化手机管理、器械管理;有的搞几次安全讲座或消防安全演练以加强安全知识与技能教育。许多安全常识、安全理论学习及安全测验只停留在纸面上,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应急自救技能、安全操作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培养却不关心。安全教育活动缺乏系统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从而导致安全意识难以在师生们心中真正树立起来,往往是活动中知道安全重要,过后却抛在脑后。安全工作这根弦时紧时松,难以成为师生们的自觉行动,成为学校安全的一个隐患。
三、加强学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途径
校园安全是校园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最基本的保障。一位安全管理专家指出:“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10]这深刻揭示了安全工作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才是抓住了校园安全建设的根本和实策。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1.“树理念、重关怀”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
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它来源于安全工作实践,又指引着安全工作实践。树立“以人为本”及“依法治校”的理念,体现学校安全文化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明确校园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发展建设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一是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观,即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把安全作为考虑一切工作的前提,采取防护、减弱等对策以消除危险因素;二是要培育“安全创造效益、安全促进和谐”的价值观,即安全文化营造与和谐、文明校园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三是建立“以人为本、依法管理、全员参与”的方法观,即中小学要把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和培育良好的校风工作之中,并按照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等来健全学校自身的安全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以保证人人遵章守法、人人做好自我安全防护;四是树立“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认识观,从制度、行为、物质、精神等层面整体构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做到时刻警惕、全面推进。
2.“强执行、造氛围”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全体师生自主管理、自觉进入安全活动状态,包括安全操作、人际和谐、遵章守纪、自救技能等。事实上,校园安全制度、责任体系等表层的安全文化,都是靠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等内在品质去实施的。倘若没有这种品质,再好的制度和规范,实际上都是一纸空文。因此,让每个师生“了解与认同”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实质、“参与与执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安全教育,这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因此,学校要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组织,定期分析校园及周边安全情况,表扬与激励在安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人员,力求在全校范围内做到“认识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人”的局面。同时,要通过安全警示、安全宣传及日常渗透等途径加强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安全警示可包括严令禁止式、严正警告式、严肃要求式和温馨提示式等方式来提醒师生的安全意识的树立。安全宣传可通过主题班会、学生聚会、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板报、专题宣传、影视播放、征文比赛、专项测试、知识竞赛、图片展览、专题讲座、课堂渗透等形式,让师生在日常活动中获得安全知识、感受安全文化、提高安全素质。
3.“健制度、建机制”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点
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安全管理和完美的安全技术措施基础之上。要建立有效的校园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健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评价体系、规章制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等。管理组织体系包括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校护卫队、安全岗等;责任评价体系包括学校层面与年级层面、教研组层面与班主任层面等安全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包括安全治安管理相关制度,校内外集体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度,外来人员入校管理制度,安全和法制教育制度,值班值日制度,以及与人防、消防、交通等行政职能部门的联系制度。同时,为确保安全防线、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应建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主要包括检查督导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发展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
4.“抓课程、重教育”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
江苏石油勘探局运输处江苏扬州225261
摘要院深刻理解安全文化的本质,探索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搭建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体系架构,是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本文通过对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现状的总结提升,提出构建以“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安全环境”为主体的“四位一体”安全文化,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 院四位一体;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是“人—机—环境”等三者的有机和谐,是企业安全管理与实践的灵魂。深刻理解安全文化的本质,探索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搭建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体系架构,是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1 运输安全管理现状
多年来,运输处非常重视安全管理,一直将安全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安全工作总体平稳,连续三年保持季度挂红牌。防御性驾驶理念和技术培训得到了油田内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肯定,并逐步向社会推广。2014 年4 月通过了国家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资质考评。涌现出了一批安全先进和典型,安全百万公里金银铜牌驾驶员达84 人。
但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部分员工思想麻痹,安全意识薄弱,自觉执行交通法规、做好“三让”的良好安全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侥幸心理仍然存在,近几年每年仍发生不少安全事故,事故费用损失较大,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二是安全教育培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需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在社会规范管理和中石化“从严管理年”活动的大环境下,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给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野四位一体冶安全文化的提出
多年来运输安全工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管理经验,是实现运输安全持续稳定的有效保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积极提炼整合这些宝贵的经验。管理中,我们既要坚持对安全的严格管理,依靠制度来抓安全,更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提升安全。通过构建以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安全环境为内容的“四位一体”安全文化,更好地为运输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安全保障。
安全理念:视路人为亲人;把熟悉路当陌生路来开;没有安全的公里一米不跑,没有安全的速度一秒不抢,没有安全的项目一个不争,没有安全的效益一分不拿。
安全制度:安全每一天;安全金银铜牌;安全标准化等。安全行为:“三让”:让行人、让非机动车(包括电动车、自行车)、摩托车等;防御性驾驶技术。
安全环境:家文化。以安全文化为主体,以责任文化为核心,以服务文化、班组文化、精细文化、和谐文化为支撑的运输“家文化”体系。
在运输发展中,我们要积极发挥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和安全环境的优势,用安全理念培育安全生产的共同价值观,用安全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用安全行为提升员工的自我安全能力,用安全环境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具有运输特色的安全文化。
3 构建野四位一体冶安全文化的作用
人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因素。运输工作特点是线多且流动分散,在从规范和从严管理的新形势下,通过建设“四位一体”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使安全生产融入干部员工内心,变为自觉行动,对于运输安全生产、和谐、稳定尤为重要。
一是促进员工安全价值理念的形成。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几年来,企业安全工作仍然不容乐观,事故违章时有发生,每年都有各类事故二十多起,反映出部分干部员工思想弱化,安全责任心不强,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没有真正形成正确的安全价值理念。随着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外部市场不断开拓和危险品运输经营任务日益加重,安全与质量、效益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加之新形势下运输服务模式转变、集团公司用工制度改革、从严规范管理等对员工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干部员工能否树牢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四位一体”安全文化建设,将企业积极倡导的“视路人为亲人”、“把熟悉路当陌生路来开”、“没有安全的公里一米不跑,没有安全的速度一秒不抢,没有安全的项目一个不争,没有安全的效益一分不拿”的安全责任理念,入脑入心,不断巩固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
二是提升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虽然,处在安全生产方面采取严考核,对基层单位采取安全每一天,安全重大事项一票否决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安全管理效果。但长期以来,“三让”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是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顽症。在管理中我们要从关爱员工的角度解决问题。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部分管理干部简单地把处罚等同于严格管理,甚至部分管理干部要求司机自己处理违章罚款并隐瞒不报,打击了部分干部员工自我严格要求的积极性和遵章守纪自觉性、主动性的发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当前员工的自我民主、维权越来越强,对上述管理容易逆反心理,在企业实现自我价值和人格得到尊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开展“四位一体”安全文化建设,注重人文关怀,把从严管理与关爱员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约束作用,通过开展全员“家访”、司机执行任务时“早送晚迎”、领导干部跟车押运等方式关心帮助员工,以《杨军汽车驾驶操作法》、“安全管理四十八字法”、“共享风险识别点”等特色管理法,不断启发干部员工主动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的中来,让遵章守纪、确保安全成为干部员工的自觉行动,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三是强化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要加强“四位一体”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建立覆盖广、氛围浓的安全环境,充分发挥运输“家文化”的作用,超前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切实发挥安全文化的促进作用,使广大员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自觉的安全行为。教育手段上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要从教育引导和严格管理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狠抓行为养成”。积极发挥防御性驾驶技术培训,并用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引发员工的警觉,使员工真正感受到安全生产中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性,从而在生产作业全过程中培养自我规范、按章作业的良好行为习惯,实现安全自控能力的提升。
4 构建野四位一体冶安全文化的开展
构建“四位一体”安全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必须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责任分工明确,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机制,形成安全文化建设的合力。
一是突出重点,落实培训。
企业广大干部员工是“四位一体”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首先,要使广大干部员工充分认识理解“四位一体”安全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升构建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水平。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宣传,利用企业网站、电子期刊、宣传栏、黑板报以及微博、微信等大力宣传“四位一体”安全文化的内容。借助企业各类培训班和职业技能竞赛等各类活动,要把构建“四位一体”安全文化内容、内涵及作用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和比赛内容,推动干部员工对安全文化知识的学习,对构建“四位一体”安全文化意义的认识,在广大干部员工中形成安全文化建设的共识,为建设“四位一体”安全文化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企业制定构建实施方案,强化活动的组织架构,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确保构建活动稳步推进。企业下属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层层抓责任落实。要认真制定本各单位活动方案,落实各项措施,要带头学习讨论,带头更新观念,带头制定和落实推进措施,带头践行安全文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员工群众,确保安全文化构建活动既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取得预期的效果。发动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作用,主动参与,围绕构建活动积极开展有利于构建安全文化的丰富活动,形成齐抓共建的局面。积极落实安全文化构建的各项制度,重点建立工作部署制度,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的整体管理体系中来部署,并定期研存在问题,制定有效措施,不断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把安全文化纳入企业“五比”考核,建立检查标准,每月进行检查考核。
三是统筹规划,确保成效。
结合企业4A 大院创建后续工作和防御性驾驶技术、安全标准化等,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安全环境文化建设,注重发挥各类资源的整体效益,把建设“四位一体”安全文化纳入处“家文化”规划和总体发展布局,把安全文化建设经费纳入管理成本,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投入,为建设“四位一体”安全文化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把建设“四位一体”安全文化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结合起来,切实使文化建设活动成为转变观念、谋划思路、完善措施、推动工作的过程,用安全生产、市场开拓、创收增效的工作成效来检验活动的效果。
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体系制度的梳理与提升,从更长远的意义看,它培养的是一种安全的责任和意识,它最终的作用是通过文化氛围的长久滋养,使广大干部员工都形成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促进自我安全意识形成,提升自我安全能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安全稳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