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安全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基坑位移控制安全
开挖基坑、基槽时如未按土质情况设置安全边坡和做好固壁支撑,往往会造成工程事故。目前,坍塌事故己引起了各部门的广泛重视。相关文件专门对基坑支护的安全防护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为避免开挖基坑对周边的建筑安全造成影响,应控制基坑的位移变形,使其不至于过大。
一、基坑位移控制的目标、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
1、基坑位移控制目标
依据基坑设计图纸的要求,基坑位移控制的目标有:第一,基坑周边地表竖向累计位移小于35mm;第二,坡顶水平累计位移小于35mm,坡顶竖向累计位移小于40mm。
2、影响基坑位移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案
(1)开挖方式不合理
基坑的开挖方式不合理主要是指:基坑的土质差、开挖深度大以及基坑的作业面狭小。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采用钢板铺路,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留取门口车道土;配合护坡工序,采用分段分层、先挖周边再挖中间的开挖方式。
(2)支护方案不合理
造成支护方案不合理因素有:基坑土质差,粉粘土层难以成孔;支护桩的施工进度慢,造成喷锚支护剖面土质无法成孔;由于影响市政管道致使原设计的第一排锚杆无法成孔。
在解决支护方案不合理的问题时,可采取的措施有:采用锚杆喷浆加固护壁桩间隙的上部,同时将第一道钢梁上移;在经设计同意后,将不易成孔的位置改为打钢化管锚杆,也可以将原第一排锚杆位置下调,调整锚杆间距和锚杆长度。
(3)排水不理想
降水井的数量不够或降水效果不理想,排水系统不完善等都会造成基坑的排水效果不理想。
为增强基坑的降排水效果,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基坑地下水丰富地段沿基坑边缘挖排水沟,并在一定距离位置处挖积水坑进行明排;其次,在距基坑坡脚1~2米处设置排水沟,以排除基坑内积水,避免发生泡坡脚等现象;再次,为防止水进入基坑内,应在基坑周边设置挡水线;最后,位于基坑周边的降水井需采取明排的措施,同时,派专人记录观察降水情况,以完善基坑的排水系统。
二、基坑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基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当基坑的变形较大时,应设置双排桩,如果对土体的水平位移要求严格,则不宜采用这种方法。而对采用悬臂桩或连续墙结构支护的要求是:基坑开挖深度不大,不能放坡或设置水泥土挡墙,且基坑周围没有重要的建筑物及管线。
(2)当基坑位于软土地区或基坑四周无法设置锚杆时,进行基坑支护不宜采用锚杆式排桩或连续墙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且基坑周围场地狭小,或基坑紧邻已建成建筑物、交通干道、重要管线时,一般应选用支撑排桩或锚杆排桩。
(3)由于钢板桩施工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如引起相邻地基的变形、产生噪声振动等。因此,在人口密度或建筑密度较大的地区,应慎用这种方法。此外,施工结束后,拔出钢板桩时,应考虑到钢板桩的拔出对周围地基土及地表土的影响。
(4)如果对基坑周围的环境安全等级要求高、对土坡变形的要求较为严格或基坑周围上下水道存在漏水的可能性时,则在基坑支护时,不宜采用土钉墙法。此外,这种方法不能用于淤泥质土或饱和软土,它只适用于粉土、黏性土与无黏性土,且这些土层必须位于地下水位以上。
2、基坑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基坑工程开工前,应认真分析研究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并根据挖土深度范围内土质的物理性能和地下水位情况选择合理的土方开挖、支护结构及降水方案。然后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并将工程中涉及到的安全与技术问题进行交底。此外,施工前应清除基坑的边堆荷载,以免荷载过大引起边坡失稳,造成基坑坍塌等事故。
为提高坑内土体的水平抗力并减少基坑的变形量,在基坑开挖前,必须采取降水措施。在降水过程中应注意:首先,降水的速度不宜过快;其次,加强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及地表沉降的监测;再次,为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应在坑外设回灌井,以备不时之需。
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一旦发现监控数据接近或超过警戒值,则应立即采取相应对策,并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及时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步骤,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基坑安全施工。此外,基坑开挖应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层进行,并保证开挖与支撑架设同步进行,严格控制开挖的深度和长度,杜绝出现超挖和掏底开挖。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时,为减小基坑的变形值、建立永久的受力平衡体系,要立即浇筑垫层混凝土,而底板混凝土的浇筑应在5d~7d内完成。
三、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
1、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对技术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及时完成设备、材料的检测及报审,并及时办理相关合同、安全协议及工程保险;
第二,提前编制基坑开挖紧急预案和事故处理预案;
第三,监测单位要及时提供关于基坑支护位移,周边建筑、道路沉降及位移数据;
第四,对开挖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专家论证,切实落实质量安全技术交底手续;
第五,当围护体局部有渗漏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使用堵漏剂、坑外注浆、坑周围局部打压木桩,钢板、水泵抽水等防排结合方式进行排水作业;
第六,对支护桩冠梁混凝土要加强养护,为给方案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要及时追踪其3d、7d的强度试压报告;
第七,密切监视地下水位状况,每天至少观测一次,当水位降至开挖面500mm以下时再进行开挖工作;
第八,采用中心岛式开挖,同时,为缩短工期,减少运输车辆的通道回填渣土工作量,应采用多机接力的运输方式。
2、组织管理
首先,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主要是要建立以总承包为主导的现场项目部管理体系。如需进行夜间挖土,应成立现场指挥部,为提高现场问题处理的效率。应由业主代表、总包、监理部、挖土、降水、监测等单位共同办公。因此,应制定早晚各一次的工序施工协调会议制度,以控制施工进度的节奏,同时,应加快后续工序的搭接施工,破桩后要及时进行清理,以扩大下道工序的作业面。此外,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做到安全施工,加强水平安全网、基坑照明、基坑安全马道、基坑防护栏、路面防滑、配电箱等的设置。
3、协调管理
基坑施工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保证按时按完工,应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管理工作。要积极配合城管监察部门的工作,建立与之适应的检查制度,并提早申报和办理施工许可证、夜间施工证、渣土证等证件。此外,对于居民关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并进行定期的走访,建立完善的对外协调制度。同时,严格监控噪声污染和光污染,夜间施工要提前公布安民告示,并加强夜间巡查,及时通报重大危险源。
【 关键词 】 双因素认证;移动支付;协议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of Mobile Payment Security Based on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Cao Wei Zhao Yan
(School of Cyber-Security,PPSUC Beijing 102623)
【 Abstract 】 The safety of mobile payment is the biggest barrier that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payment industry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technology of remote payment security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echnologies ,then proposes a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method which based on the IMEI of mobile devices.
【 Keywords 】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mobile payment;protocol
1 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等行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需求,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出现的移动银行、网络商铺等应用受到了许多用户的青睐。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卡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普及,支持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非接触支付终端也风靡起来。
2 远程移动支付方式及其安全威胁
2.1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通常也指移动货币、移动钱包等在金融监管下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的支付服务。根据支付场所可以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近场支付是指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以非接触式的刷卡方式进行乘坐地铁、刷公交、超市便利店的消费、自助购物设备的支付等;远程支付一般则借助相应的手机终端应用程序,如支付宝、财付通等进行支付。
远程支付已经从过去的Web支付方式过渡到现在的利用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形式,商家可以套用银行客户端的接口在用户付款时跳转到银行的客户端,将付款的模块交给银行客户端来做,当银行收到买家的付款时,发给商家支付成功的指令,此时商家从银行支付页面跳转回来完成支付。有些应用如支付宝、财付通,是介于商家和银行之间的支付应用层的应用程序,他们支持多种银行和网络商家,使用户省去选择银行的不便,因为有的网络商家的客户端支持的银行并不是很多。
2.2 远程支付方式的安全威胁
远程支付方式的安全威胁主要有几方面。
(1)应用程序的来源不一定可靠:智能手机拥有庞大的软件资源,如安卓系统的应用汇、豌豆荚等下载中心,这里提供了数万种安卓应用供用户下载,可是应用的安全性是没有经过验证的,只能用户自己去判断,用户很容易不小心使用山寨应用和捆绑恶意代码的应用。
(2)支付应用和银行方面的身份验证过程中可能受到攻击或窃听:远程支付是依靠暴露在空中的无线信号来传输的,信息极易遭到非法窃取,如果是使用公共WLAN网络进行远程支付则更容易受到攻击。
(3)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可能会受到威胁:在交易时双方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数据的保密性在交易传递数据信息时需要被考虑到。
(4)网速不理想情况下支付可能造成多次相同交易:移动网络不可能像有线网络一样一直稳定,所以当网络不稳定、信号不佳的情况下可能会由于应用软件异常情况考虑不够周全造成多次相同交易或多次扣款的状况。
3 远程移动支付的安全技术
3.1 移动支付需要保证的安全特性
远程移动支付是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的,交易过程相对于传统支付更为开放,因此为了使交易能安全可靠地进行,远程移动支付系统设计必须满足几个安全特性。
(1)保密性。由于移动支付开放性的特点,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通信比传统方式更容易受到非法截取、篡改,数据的保密性必须受到严格的保证;同时,客户的身份信息、支付账户信息等私人数据的可靠传递也是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2)数据完整性。移动支付交易必须保证交易过程不被破坏,交易处理过程中,交易的任一方不能任意增加、删除或修改交易数据,并且交易双方需要在接收到对方数据时对数据完整性进行验证。
(3)不可否认性。移动支付必须要提供一种可以防止交易双方抵赖收到对方消息的方法,如时间戳或多次握手协议。当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一个消息时,发送方可以确定接收方已经成功接收该消息,同时当接收方接收到某个消息,它也有依据证明这个消息来自于某个发送方。
3.2 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现状
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认证安全等问题是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因素。当前远程移动支付方式下还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几点。
(1)手机本身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智能设备的大众化普及,手机病毒、木马也随之活跃,黑客使用病毒盗取用户的手机PIN码、网银密码,银行口令等私密信息,也容易导致用户的账户被盗刷。
(2)身份认证体系不健全。使用智能移动终端作为支付工具,必须对参与交易各方的合法身份进行正确的识别认证,由于远程移动支付涉及到银行、商家、消费者等实体,应该更快速、可靠地进行身份识别。
3.3 移动支付安全技术
针对移动支付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各种安全威胁,可以从以下的几种技术上考虑减小或避免支付风险,保护通信的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
(1)短信确认方式
用户要进行支付的时候,不仅要输入支付口令,还要由服务提供商给用户绑定的安全手机发送一条确认短信,只有输入正确的口令并且及时回复确认短信时才会支付成功。类似支付宝,存在一个独立的支付密码,用户购买商品后,输入支付密码,此时由第三方的支付工具给用户预留给系统的手机发一条购买确认短信,包含验证码,用户必须输入此验证码才能正常支付成功,否则不能验证用户身份,支付失败。这种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的,只有同时拥有支付口令和密保手机才能完成支付。缺点是等待短信时间比较长,如果网络信号不好则还可能收不到确认短信,密保手机丢失后重新绑定比较麻烦,确认短信中需要回复的确认码通常是4-6位的数字,比较容易穷举或碰巧试出来,所以由于以上这些缺点,根据短信确认的移动支付方式只适合小额支付。
(2)动态口令技术
动态口令与短信确认的原理基本相同,主要是利用手机中的移动口令密码器应用程序来实现,初次使用时将密码器与对应的支付账户或者银行账户绑定,此后,密码器根据一定的算法,每隔30秒左右生成一个随机密码,当确认支付时,需要输入支付口令和密码器的密码,同时输入正确才能支付成功。
利用电子密码应用可以比短信确认生成位数更长、更复杂的密码,几乎没有延时,安全性略有提升;但是电子密码器生成算法并不是不可攻破的,一旦密码生成算法被算出,账户就没有任何安全性,而且让用户自己输入复杂的电子密码,用户的体验性太差,也不利于技术的普及。
(3)SSL协议
SSL安全套接字层(Security Socket Layer)协议[2]是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以及数据完整性的一种安全协议。SSL协议分为SSL记录协议和SSL握手协议,它位于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的传输层。SSL协议使用多种加密算法,可以实现对数据加密解密、完整性验证、密钥交换、数字签名等功能,可以防止通信双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遭到窃听、截取或非法篡改。
根据对SSL协议的分析,可以得出SSL提供的安全保障范围。
1) 验证用户和服务器:SSL握手协议对通信双方使用非对称密钥进行身份的验证,可以确保数据能够传送到正确的主机。
2) 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SSL记录协议会根据SSL握手协议商定好的加密算法对数据利用对称密钥进行加密,这样即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没有密钥数据也不会在有效时间内被解开。
3) 维护数据的完整性:SSL协议是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协议之上,能够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校验,从而保护信息的完整性。
但是SSL协议也存在如下缺陷:缺少安全认证机构,无法确定参与交易人员的身份;消费者的信息也可能被商家非法利用。
(4)SET协议
SET(Security Electric Transaction,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是旨在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电子付款系统而设立的协议规范,它工作于应用层,可以在客户和商家不清楚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完成身份认证进行交易。SET协议是面向用卡支付的网上交易的,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SET协议也可以应用于手机移动支付模型。
SET协议中的角色有:消费者、商家、消费者发卡银行、商家收单银行和CA认证机构。使用SET协议进行支付时,首先消费者从商家处挑选好商品之后确认订单,商家计算好订单价格后生成订单号,此时SET开始参与进来,商家把订单号和付款金额发送给消费者,消费者就需要通过其持卡银行给相应订单号的商品支付对应款项,而商家也通过SET把订单号和金额通知商家的收单银行,待消费者付款成功后,金融网络将支付款转至商家收单账户。
这种模式下,商家并不知道消费者的信息,所有的身份认证都交由SET协议中的CA负责,CA与每个协议中的角色都利用证书进行身份的验证,数据的传输也都使用加密算法处理,可以保证交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缺点是没有提供不可否认性的服务,将不可否认性的验证交给银行和应用机构来完成。
4 基于智能手机序列号和时间的双因素身份认证
4.1 双因素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过程是基于“某种信息片段”如密码、指纹等进行的,这些信息片段被称为认证因素(Authentication Factor)。认证因素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指使用者所知道的事物,是存在于使用者记忆中的认证信息,如密码;第二类指使用者所拥有的事物,是认证双方约定的具有识别另一方身份的介质,如银行卡、银行U盾;第三类指使用者本身的生物特征,是利用使用者本身的生物特征作为认证信息,如指纹、虹膜。采用任意两种认证因素的的身份认证方式就可被称为双因素认证(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4.2 利用双因素认证实现远程移动支付设计
智能手机在出厂时都有其厂商赋予的唯一的序列号IMEI码,IMEI在全球范围内唯一的,在出厂时存入手机的EEPROM中,它与每一台手机是一一对应的,利用此特性也可以实现更安全的身份认证过程。
利用时间同步双因素认证的方法,在智能手机联网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这样的认证过程。移动支付应用程序在用户首次使用支付APP时,要求用户绑定常用的移动设备,该过程需要将用户的移动设备序列号IMEI作为时间同步双因素认证中的初始化种子发给银行发卡服务器进行保存,与此同时,用户与服务器端进行时钟校对。移动设备的支付APP即双因素认证方法中的令牌,可能会内置数种产生随机数的算法,首次绑定时,远程服务器也应该与本地支付APP进行算法的绑定,以便双方在同一时刻产生相同的随机值。
银行发卡服务器与令牌必须要一致的有三点:一是拥有相同的初始化种子,本例中即手机序列号IMEI;二是拥有相同的算法,令牌可以有多种算法以对抗攻击,但是在令牌投入使用时必须要与银行服务器保持一致;三是双方时钟必须同步,双方使用相同的种子和相同的相对于时间的算法,所以只有在相同的时刻下,双方才会生成相同的随机值。
当完成首次运行绑定后,用户的移动设备与远程银行发卡服务器就变成一一对应的了,只有使用绑定好的设备,并使用正确的用户名密码登录才是合法的用户。当用户申请支付服务时,由于设备之间时钟不同,首先要与银行服务器进行时钟的同步来保证时钟一致,同步成功后,本地应用根据令牌算法使用设备的序列号IMEI计算出该时刻的随机值,从中截取数位记作立刻发送至服务器。同时,服务器也利用保存的标识序列IMEI码和相同的算法计算得出数据序列,把用户发来的数据和的对应数据位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服务器可以认为是合法用户的访问。考虑到移动网络传输的开放性,数据传输时可以使用相应的哈希算法,银行服务器也对进行哈希处理,比较哈希值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身份认证,并可保证数据传输的保密性。由于该认证方式是在移动网络下进行的同步,不考虑时延必然会影响认证的成功率,所以可以考虑将算法的时间间隔设置的略长一些,以保证通信过程中信息传递和算法计算的耗时可以忽略不计。
使用手机序列号IMEI码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减少了通信量,每次使用时仅需时钟校对和发送部分随机数值即可实现身份的认证,而且认证过程不依赖于用户是否更换手机号,首次使用之后也不需要再进行人工干预,安全性、实用性更高。
5 结束语
移动支付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支付方式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移动支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威胁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尽快采取相关措施。应该在研究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同时,推广使用使用安全的通信协议、不断完善交易流程;加大对非法手机应用程序和手机病毒的打击力度,共同推动安全的移动支付产业。
参考文献
[1] 任昌涛. 移动支付安全技术分析[J]. 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2012, 6: 095.
[2] 谢冬青, 冷健. PKI 原理与技术[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李兰燕, 毛雪石. 动态口令双因素认证及其应用[J].计算机时代, 2010 (004): 11-13.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2-018-02
1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1.1工程准备期短,工程进度紧。市政道路工程基本上是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通常是在城市内的大街小巷内,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拆迁改建工程,施工过程严重影响现行的交通以及周边的生活环境,给城市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市政道路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通常会对市政道路施工周期进行严密的规划,对工程进度要求十分高,工程一旦施工只能提前,不可推后,为此,许多施工单位不得不倒排施工计划以符合工期要求,这样难免造成工程出现疏漏,缺少足够的周密性。
1.2施工环境复杂,工程难度大。市政道路地处城市人口、商业集中区,施工地面下往往是城市电力、电信、燃气、给水管道密集的地区。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这些基础设施造成重大损害。因此,市政道路建设应当充分重视城市复杂的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同时,鉴于市政道路建设需要面临复杂的施工环境,市政道路建设总体难度偏大,因此管理也比较困难。
1.3地质条件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良好的排水系统对于防止城市内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受城市地质条件影响十分巨大,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作出不同的建设方案。当施工地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时,井点或深井降水措施就能派上用场,只有当水位降低至符合安全施工条件,才能进行沟槽的开挖,如果管道埋设较深,还需要沟槽边坡支护,只有这样才能正常施工。总体来说,市政道路施工受地质条件影响十分巨大,需要在充分勘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施工。
2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2.1路基、土方工程及沟槽回填土沉陷。路基及土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路基局部沉陷、边坡滑塌、路堤失稳、基底压实度不达标、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下陷、超挖、扰动、放坡不到位。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厚度不控制、不密实、表层不平整、不均匀下沉、土的含水率不控制。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回填土压实的质量通病为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从而导致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其中倾斜碾压会使得碾轮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填土中如夹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如果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将造成填土下陷,从而危及路基的安全。
2.2混凝土板块裂缝。由于养生不够,表层风干收缩,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纹;由于角隅处基层接触面积较小,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大,基层相对沉降就大,造成板下落空,失去支撑,角隅处便产生局部裂纹;切缝时间过迟,造成收缩裂缝和开放交通后路面基层有下沉致使板块折裂;由于施工操作失误或原材料问题产生裂缝。有荷载型裂缝;温度裂缝;反射裂缝;沉降裂缝等。
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①水泥的安定性不稳定,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灰比过大,降低了表面强度,施工完毕一经使用磨损易起砂;②在施工过程中,收抹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人为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养护不及时或路面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施加各种荷载等引起表皮开裂或脱皮;③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混凝土搅拌时间短,灰料拌合不均匀,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④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当,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及时排除;⑤模板拼装不严密,表面清理不干净,不牢固,脱膜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⑥混凝土面层产生的裂缝主要有:干缩裂缝和施工缝留置不当引起的裂缝。
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和安全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3.1技术方面的原因分析。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领域相当广范,所需要掌握的技术越来越广,所需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跨专业的复杂项目,需要施工人员同时掌握多项技术,因此,现代市政道路建设需要复合型专业人才。然而,每一个专业均有其特定的方向,如果在技术复杂的领域,尤其是在交叉部位,技术考虑不全面,十分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发生安全隐患。
3.2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完善的管理对于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我国当前市政道路施工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体现在当前我国市政施工单位普遍存在分包现象,监管部门很难明确界定分包单位的工作范围以及责任区间,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追责较为困难。各个分包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尽量避免承担责任,大多将责任推卸给他人,这样很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的遗漏,人为地创造出一些不必要的问题,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考验。还有,各个分包单位之间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业务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给相互间的沟通、合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协调管理的难度较大。
3.3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使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管力度不够,甚至可能还存在施工单位不具备施工资质、工程层层扒皮等或大或小的建筑领域的通病。安全管理意识不强,麻痹大意思想,心理惰性及贪多求快,侥幸心理等也是促使事故发生的隐患。另外管理的手段落后,工程监理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施工方因工程经济利益或人为轻视等诸多原因未能及时整改。
4完善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4.1提高施工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应当加强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的职业认同感;最后,加强员工的工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贯穿于员工的整个工作过程,使得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4.2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的协调管理机制。市政道路施工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十分宽泛,因此,协调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特点、结构、环境、技术含量、施工风险和资源配置等情况来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策划,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协调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各方面协调起来,才能促进道路施工顺利完成。其次,要切实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协调管理制度,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有效、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施工过程中每个单位、个人的职责、目标,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 抑郁;针灸;系统评价;荟萃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9-0641-07
抑郁症已成为全球性主要精神卫生问题之一,是危害全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1]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作为目前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能够使大约50%-70%完成全程治疗的患者获得缓解;还有大约1/3的抑郁症患者因疗效不佳和无法耐受药物的副作用而提前结束治疗[2] 。如果把疗效不佳和未完成治疗的患者包括在内,有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因得不到有效治疗而未能康复[3] 。即使那些临床急性期缓解的重性抑郁患者也有超过1/3的患者会在18个月内复发[4] 。
医学界一直在寻找抑郁症的替代疗法,针灸是近20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不少研究认为针灸治疗抑郁症具有与抗抑郁药相当的疗效,而副作用微乎其微,但国内尚无人对这方面的研究做系统总结,本文评价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证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
纳入标准:①发表和未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不限制国家、地区和语言,对于交叉设计试验,则提取第一阶段的结果;②研究对象为有明确诊断的抑郁症或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年龄、性别不限;③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针刺、耳针、电针、激光针灸、水针、艾灸以及这些针灸疗法与其他疗法的联用,对照措施为空白、安慰针灸、西药、中药、心理治疗;④结局指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 HAMD)、抑郁自评量表等的得分及根据量表减分率、量表得分算出的有效率、痊愈率。不良反应指标:不良反应事件(断针、晕针、感染、血肿、气胸等)的发生例/次数、药物副作用量表评分;⑤低偏倚的高质量研究,在没有高质量研究的前提下谨慎纳入低质量的研究。
排除标准:①没有设安慰对照的研究;②有器质性病变(如脑卒中、脑外伤后抑郁、肾透析、恶性肿瘤等)伴抑郁的患者;③物质依赖、精神分裂、痴呆、双相障碍、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产后等伴抑郁的患者。
1.2 检索策略
1.2.1检索词
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文、韩文、英文的“针(///acupuncture/needle)、灸(灸/灸/moxibustion)、抑郁、心境恶劣(抑郁、心境劣、/うつ、分症、分障害//depression,depressive,dysthymia,dysthymic)”为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并使用相关自由词、款目词进行全面检索。
1.2.2电子检索
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EMBASE(1966-),LILACS,COCHRANE Library,CENTRAL,CBMDISC(1978-),CMCC(1994-),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台湾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Taiwan Electronic Periodical Service),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hinese Electronic Periodical Service),KoreaMed,KoMCI(Korean Medical Citation Index),Korean Medical Database(),Medical*Online(メディカルオンライン),日本医中(Japana Centra Revuo Medicina),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学位论文,会议论文1999-),万方数据库(会议论文),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MAC1994-),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ClinicalTrials.gov,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所有检索时间截至2007年9月1日。
1.2.3手工检索
图书馆检索《中医杂志》、《中医杂志英文版》、《中西医结合杂志》、《北京医科大学学报》、《中国针灸》从创刊至1999年12月之间的过刊。
1.2.4其他检索
检索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综述和已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硕博学位论文库;联系相关作者获取正在进行的研究和未发表研究的信息。
1.3研究的质量评价
1.3.1资料管理和提取
阅读文题和摘要,非中英文文献阅读在相应语言专业人士协助下完成,如为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则阅读全文,将符合纳入标准且不具备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提取;用NoteExpress 1.9.2建立文献管理数据库,删除重复的文献,阅读文题和摘要后删除重复发表文献,不同语言的重复发表文献纳入英文文献,相同研究内容的学位论文和发表文献则纳入学位论文;使用epidata 3.1建立的自拟“文献评价问卷”数据库进行研究信息的提取工作;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由第一、三作者独立平行进行,最后用epidata检验一致性,不一致的地方由双方共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无法取得一致时由第二作者仲裁;如果文献没有提供明确的方法学细节和有关数据缺失,则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与作者联系以寻求进一步的信息。
1.3.2工具
Jadad量表[5] 该量表是一个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的量表,条目涉及是否随机及其方法是否正确、是否采用盲法(双盲/单盲)评价,是否详细报告研究对象的脱落情况。具体评分规则是:有描述分组方法为随机,+1分;随机的方法恰当正确,+1分;随机方法错误,-1分;研究对象盲法,+1分;疗效评估者盲法,+1分;有描述失访和退出,+1分。以上5项相加得总分,总分1-3分为低质量的研究,4-5分为高质量的研究。
1.4 统计方法
使用Cochrane Review Manager 4.2.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 mean difference, WMD)及其95%置信区间(95%CI),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 RR) 及其95%CI;根据可能出现异质性的因素(基线特征不同、针刺方法不同、疗程不同等)进行亚组分析;当具有临床同质性的各研究之间有足够相似性时(P≥0.10 ,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异质性源于低质量研究时,则进行敏感性分析;如果亚组内仅有一个研究,则该研究的疗效分析仍采用与Meta分析相同的统计量。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各研究的意向治疗分析结果。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1.1文献资料
共检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文献910篇,排除重复的文献542篇,脑卒中后抑郁的文献125篇,重复发表的文献40篇,自身前后对照文献65篇,正在进行的研究4个,孕期、产后抑郁、慢性疾病伴发抑郁等15篇,剩下119篇文献纳入Jadad 标准质量评价(见表1)。经过质量评价,最终Jadad评分为4~5分7个研究[3, 6-11] 纳入本评价,其中1个研究[10] 是某未发表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的一部分,纳入评价时采用了其完全样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纳入的流程见图1。
2.1.2纳入研究的情况
设计:7个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至少是单盲的试验。其中2个研究[3, 6] 前8周为随机对照试验,后8周为各组均接受同一种干预的交叉设计。
对象:各研究所纳入的研究病例数量从30~440例不等,合计895例患者。其中3个研究[3, 6, 9]的研究对象为重性抑郁患者,3个研究[8, 10-11] 的对象为抑郁性神经症患者,1个研究[7] 的对象为轻中度抑郁患者。1个研究[3] 的对象均为女性患者。
干预措施: 2个研究[3, 6] 为传统针刺与邻近穴位针刺及空白分别对照,1个研究[9] 为“电针+不通电邻近假穴浅刺”与“不通电邻近假穴浅刺+西药”、“不通电邻近假穴浅刺+安慰剂”分别对照,1个研究[7] 为激光针灸与假激光针灸对照,2个研究[8, 10] 为“针刺+耳针”与“邻近假穴针刺+耳针”及西药分别对照,1个研究[11] 为“针刺+耳针”与“邻近假穴针刺+耳针”对照。
刺激穴位:3个研究[3, 6-7] 为个体化针刺处方,均未详细报告选用穴位,其中有1个研究[7] 选用右期门、巨阙、鸠尾、双神门和右曲泉为主穴,结合患者病情辩证选取阴谷、合谷、三阴交和百会穴;4个研究[8-11] 为标准化针刺处方,其中1个[9] 选择百会、印堂,3个[8, 10-11] 选择双太冲、双合谷、百会、印堂和耳廓背面的心、肝穴。7个研究中只有1个研究[6] 按照针刺临床对照试验中干预措施报告标准[12] 报告了针刺细节。
结局测量指标:6个研究[3, 6, 8-11] 采用了HAMD,1个研究[7] 采用了医院抑郁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
各研究的基本情况见表2。
2.2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2.1随机分配及分配隐藏
2个研究[3, 9] 采用了区组随机分组的方法,4个研究[7-8, 10-11] 采用了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1个研究[6] 采用了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1个研究[3] 采用了中心随机化的方法,2个研究[8, 10] 采用了密闭的随机信封实现分配隐藏,3个研究[6-7, 9] 提到了有独立的专人负责保留分配的盲底,直到研究结束才揭盲,1个研究[11] 未能获取实现分配隐藏的相关信息。
2.2.2盲法
5个研究[3, 6, 8-10] 提及了疗效评估者在不清楚患者治疗分组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盲法评定;1个研究[7] 采用的指标为自评量表,不存在对疗效评估者设盲的情形;1个研究[11] 因未能联系到作者而不清楚是否是盲法评价;7个研究都很好地做到了对针灸组患者的设盲;4个研究[3, 6-7, 9] 都提及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针灸师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设盲,并有2个研究[3, 6] 报告了针灸师盲法的有效性评估结果;1个研究[7] 提及了对数据收集者和统计分析师的设盲。
2.2.3脱落和意向治疗分析
7个研究均报告了病例脱落的例数和原因。5个研究[3, 6-7, 9-10] 为意向治疗分析,2个研究[8, 11] 为符合方案分析。
2.2.4基线的可比性
6个研究[6-11] 报告了组间基线有很好的相似性,1个研究[3] 报告安慰针组与针刺组和空白组的基线不齐,且有统计学差异。
2.2.5不良反应
有5个研究[6-9, 11] 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其中1个研究[9] 使用了Asberg抗抑郁药副作用量表,但没有报告与针刺相关的特异的不良反应事件,其余4个研究[6-8, 11] 均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例次数。
2.2.6随访
1个研究[7] 报告了治疗后3个月时随访的结果,1个研究[3] 6个月随访的结果和1个研究[9] 2年后的随访结果在后续发表的文献[13-14] 中相继得到了报告。
2.3研究的结果分析
2.3.1 针灸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痊愈率分析
对临床和方法学异质性较大的4个研究[3, 6-7, 9] 进行描述性的系统评价,其中1个研究[3] 的安慰针组因基线不齐而被剔除。另3个研究[8, 10-11]的对象、干预、对照、结局指标较一致合并进行Meta分析。采用各个研究的意向治疗分析结果,结局指标为二分类的失访病例结局均以无效计[15] ,结局指标为连续变量的失访病例,则与作者联系取得意向治疗分析结果。但1个研究[11] 未能联系到作者,因其入组标准有1条是“纳入HAMD24得分20-35分之间的患者”,针刺组和邻近穴位针刺组的失访病例的结局观察值分别以35分、20分替代,对疗效进行最差估计。因纳入各研究的数量有限且异质,故未估计发表偏倚。疗效分析见图2、图3。
图2、图3显示,2个研究[3, 6] 的针刺组和对照组有效率、痊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RR2006=1.27,95%CI:0.58,2.80;痊愈:RR1998=1.57,95%CI:0.50,4.91、RR2006=2.08,95%CI:0.67,6.48)。1个研究[6] 的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的HAMD17项量表得分W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5.44,95%CI:-7.86,-3.02);1个研究[6] 的针刺组和邻近穴位针刺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RR=0.57,95%CI:0.30,1.60;痊愈:RR=0.49,95%CI:0.23,1.04),这两组相应的HAMD17项量表得分WMD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WMD=1.75,95%CI:-0.66,4.16);1个研究[7] 激光针灸组和假激光针灸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6.57,95%CI:0.98,46.30);1个研究[9] 电针组和不通电邻近穴位浅刺组HAMD量表得分W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3.69,95%CI:-7.23,-0.15); 3个研究[8, 10-11] 的针刺组和邻近穴位针刺组HAMD24项量表得分Meta分析合并W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4.79,95%CI:-6.17,-3.14)(P=0.74,I2=0%,同质性较好,固定效应模型); 1个研究[9] 的电针组和氟西汀组HAMD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15,95%CI:-4.24,1.94); 2个研究[8, 10] 的针刺组和氟西汀组HAMD24项量表得分Meta分析合并W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0.87,95%CI:-2.08,0.35) (P=0.28,I2=13.4%,同质性较好,固定效应模型)。
2.3.2针刺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分析
1个研究[11] 报告针刺组治疗初1例出现不适,安慰针刺组治疗初3例出现皮下血肿,经过处理后均消失,其他无1例发生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1个研究[8] 报告针刺组和安慰针刺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只有氟西汀组有4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个研究[6] 只报告了针刺组和安慰针刺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次数,且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有5例患者报告了与针刺有关的疼痛,并有1例患者因为疼痛退出了试验;1个研究[7] 报告激光针灸组和伪激光针灸组分别有29%和17%的不良反应发生,最主要的症状是疲劳,其次是失眠、口干、头痛,这些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缓解。
2.3.3针灸组和对照组的远期疗效分析
1个研究[7] 报告了激光针灸组和假激光针灸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有效率,其RR=2.63,95%CI:1.09,6.30;1个研究急性期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结果[13] 表明,17例急性期治疗痊愈的患者有4例复发,9例急性期治疗未痊愈的患者有6例未痊愈,作者认为复发率与药物治疗的研究报道相当;1个研究[14] 报告了治疗2年后38例患者随访的结果,电针组目前抑郁4/10例、复发3/10例,氟西汀组9/17例目前抑郁、复发6/17例,安慰组目前抑郁7/11例,复发2/11例。
3讨论
3.1现有研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抑郁量表减分率为疗效标准的针刺组和空白组有效率、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连续变量结局指标比较出现了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对于抑郁症是有一定的疗效的,这种疗效可能是针刺非特异的安慰作用,或是特异的治疗作用,或两者都有。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以HAMD减分率50%为界值定义有效或痊愈的标准比较粗,或疗程不足等,这其中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6] 。
针刺和邻近穴位针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不通电邻近假穴浅刺、邻近假穴针刺均显著差于针刺组,结论不一致,说明有的安慰针措施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邻近穴位针刺对照的穴位能改善颈痛等躯体症状[3] ,躯体症状的缓解可能改善抑郁症状;也许某些穴位从中医理论来看与郁证无关,但从韩国针灸、日本针灸理论来看对抑郁症的治疗是有帮助的[16] ,所以邻近穴位针刺作为安慰针对照是否合适尚需进一步探讨;假激光针灸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有效的安慰针手段,由于小样本和意向治疗分析保守估计疗效的缘故,RR值临界,结果不支持其疗效,但其3个月之后的疗效显著好于假激光针灸,从一个侧面支持了激光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3个研究[8, 10, 11] 比较的结果发现,邻近假穴针刺对照支持了针灸疗效中穴位的特异作用。这几种安慰针到底何者更有效由于相关研究甚少,无法定论,需要进一步研究。
4个研究[8-11] 针刺和药物对照比较的结果表明,针灸的疗效和氟西汀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随访研究数量少,且失访较多,仅有的随访研究提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可能与氟西汀相当,远期疗效具体如何尚不清楚。
现有几个研究报道的针灸组的副作用大多是暂时的,患者治疗1~2次后均可适应,安全性较好。另外,由于高质量的文献少,对治疗时间等变量难以进一步分析。
3.2 盲法的有效性
尽管被纳入的文献都至少是单盲的研究设计,但只有两个研究报告了盲法的有效性,其他研究都未报告盲法的有效性,而没有做到100%盲法的研究可能存在夸大疗效的风险。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纳入的研究对象因诊断标准不同而存在临床异质性,包括了重性抑郁、轻中度抑郁、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亚组分析的结果提示针刺合并耳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电针治疗重性抑郁的疗效较为肯定,而传统针刺和激光针灸对于抑郁症的疗效尚不确切;针灸疗法包括传统针刺、耳针、头针、水针、电针、激光针灸等多种形式,现有的每种疗法的高质量研究数量少,且大多为小样本研究,所以该系统评价纳入的7个高质量研究不足以充分评价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3.4 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重性抑郁、激光针灸治疗轻中度抑郁可能有效,电针治疗重性抑郁、针刺合并耳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与氟西汀相当,远期疗效尚不明确,不良反应轻微短暂。目前高质量证据不足,需要更多的包括各种针法的随机对照试验,且最好是标准抗抑郁药物、安慰针、安慰剂对照的双盲双模拟研究加强其证据强度,同时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和做好长期随访以评估其远期疗效。
致谢:感谢北京大学公卫学院涂文校同学在文献质量评价过程中给予的协助。
参考文献
[1]李晓晶,马欣欣,李素琴. 抑郁症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2006,28(2):130-131.
[2]Elkin I,Shea MT,Watkins JT,et 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gram. General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s[J]. Arch Gen Psychiatry, 1989,46(11):971-982.
[3]Allen J,Schnyer RN,Hitt SK.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in women[J]. Psychol Sci,1998,9(5):397-401.
[4]Shea T,Elkin I,Imber SD,et al. Cours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ver follow-up: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gram[J]. Arch GenPsychiatry,1992,49(10):782-787.
[5]White AR, Ernst 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 for neck pain[J]. Rheumatology,1999,38(2):143-147.
[6]Allen J,Schnyer RN,Chambers AS,et al. Acupuncture for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Clin Psychiatry,2006,67(11):1665-1673.
[7]Quah-Smith JI,Tang WM,Russell J . Laser acupuncture for 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Acupunct Med,2005,23(3):103-111.
[8]樊莉,符文彬,蒙昌荣,等.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正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14-16.
[9]罗和春,Ureil H,沈渔,等. 电针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的对照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4):215-219.
[10]符文彬,樊莉,朱晓平,等. 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J]. 针刺研究,2006,31(6):355-358.
[11]李颖文.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2005.
[12]Hugh MP, White A, Cummings M,et al. Standards for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 The STRICTA Recommendations[J]. Acupunct Med,2002,20(1):22-25.
[13]Gallagher SM,Allen JJ,Hitt SK,et al. Six-month depression relapse rates among women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J].Complement Ther Med,2001,9(4):216-218.
[14]闫少校,赵学英,罗和春. 电针治疗抑郁症后二年随访研究[C]. 南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2.
[15]刘建平. 随机对照试验的依从性和意向性治疗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12):884-886.
关键词:郑州市民用燃气;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议Abstract:How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long-term management of the gas safety, solve the serious security hidden danger, I urgent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to prevent gas leakage and explosion safety supervision system and work for our city, ensure civil gas to public safety us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our city gas management,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gas safety accidents, safeguarding the public life, property safety and public safety, maintenance of gas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ity, the perfect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Zhengzhou city civil gas safety regulatory proposals are analyzed.
Keywords: Zhengzhou civil gas safety supervision system;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F4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郑州民用燃气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尤其是在高层住宅建筑中普遍应用了民用燃气(据统计,我市燃气使用率在全国居领先水平)。但由于各类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参差不齐,不安全使用燃气的行为是大量存在的,尤其严重的是,面对这些情况,各级管理部门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还没有真正到位。一家一户燃气爆炸不仅只是殃及其自身、而且必将连带到周边邻舍甚至整栋楼、整个小区的千家万户,严重的会造成整个楼的报废,也必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给社会稳定和城市管理带来重大问题和严重影响,将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也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
2.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完善管理体制,依法依规强化燃气使用的安全监管
我市燃气事业发展迅速,燃气应用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日益巨大的影响。但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我市2004年的《郑州市城市煤气暂行管理办法》已经过时,目前我市缺乏一部关于民用燃气安全生产、使用、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相关法规的制定将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共安全、规范燃气市场秩序。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市的燃气管理工作,提高燃气安全监管水平,科学合理地调整燃气市场各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法律责任,保障我市燃气事业的全面协调、安全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务院第583号令公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我市应组织制定“郑州市燃气管理条例”和“郑州市燃气安全监管实施细则”,依法依规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明确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同时,要建立起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把严防燃气爆炸事故作为责任部门的重要考核项目。安监、质监、公安消防、街道社区等部门应当配合城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燃气安全管理工作。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燃气使用的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
针对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亟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燃气使用强有力的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各相关部门应齐抓共管,既要有必要的宣传教育,更要有依法监管的铁腕安全管理手段,不能仅仅满足于宣传教育和形式化的检查,应当进行依法严管,要以有效严防燃气泄漏及爆炸事故为重点,建立起能够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和法制环境,真正能够有效地、及时的发现和消除安全管理漏洞。
首先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深入调研,走出去学习考察,认真学习国内有关城市对燃气安全的管理经验和做法,汲取事故教训,结合我市实际,对燃气公司怎样承担起民用燃气使用的安全监管职责?安监部门有没有对燃气安全进行强化监管的必要?建立怎样的体制机制才能确保燃气的安全使用?这些都应当很好的研究。对于目前燃气公司所谓的收费员“一员变三员”的措施(即在当好收费员的同时,还要当好“燃气常识宣传员”和“安全检查员”),是否真能够做到三员的职责?据调研情况,实际操作流于形式,表现在覆盖面不够、人员素质低、检查质量差、实际效果不佳。尤其是收费员兼“安全检查员”,是否受过专业培训?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监管资格?是否具有规定的安全员资质?怎样才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有效地防止发生民用燃气爆炸事故?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考察,主管部门在调研基础上,拿出可操作性强的方案,完善和优化我市现有管理体制和机制。
对于这样一个事关民生、事关群众人身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的大事,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政府各相关部门参与,要通过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联动(包括安监、住建、民政、社区、街道办事处以至居委会等),形成一整套有效的联动管理监控机制。对社区、街道、物业管理单位也应当赋以燃气安全管理的职责和责任,由这些单位设立经过培训合格的、专职的安全监察员,与燃气公司齐抓共管、拾遗补漏。如小区物业就应当建立对居民天然气使用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并承担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只有各方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综合治理,才能确保我市民用燃气的安全使用。同时,市政府和住建局对主管单位应设立更为严厉的考核机制,要以是否发生重大燃气事故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和业绩标准,促使这些部门和单位自觉地想办法、出真着、杜绝形式化,把工作做扎实。
政府和主管部门亟应尽快的建立起真正能管住民用燃气泄漏及爆炸的体制机制,这是郑州加强城市社会管理水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解决这个难题,形成一个成功的经验,对全省、对全国都是一个贡献。
4.遵循燃气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用科学的手段防范我市民用燃气泄漏及爆炸
我市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国内有关城市的管理经验,加强和改善我市燃气安全监管工作。据了解,国内已有很多城市都采取了强制安装燃气报警装置的措施,如大连规定强制所有用户必须安装、沈阳市规定22层以上新建高楼必须安装、北京市正在加紧制定强制安装的政策规定等。从2011年10月份开始,吉林市下发文件全面强制推广使用燃气浓度报警装置。同时吉林市政府要求具备条件的新建住宅小区都应配套安装燃气浓度报警装置。吉林市政府要求工商业用户特别是重要人员密集场所用户,必须安装燃气浓度报警切断装置。据了解,吉林市近年来发生了数十起民用天然气爆炸事故,有时竟然4天内连续发生过两起天燃气泄漏爆炸事故,对事故后果感触比较深刻。郑州在这方面也应当有所警醒,更应当有所作为。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的防范燃气爆炸是一个发展方向。燃气报警装置和联网报警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燃气安全设施,它是城市居民安全使用燃气的最后一道保护。比如我们在正常使用燃气时,两个火眼,一个意外灭掉,而人又不在时,很容易发生燃气大量泄漏而产生爆炸,如果有报警装置,就可以提醒人来防范和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应用了物联网技术,整个小区实现监控联网,物业或者控制中心就能够随时发现哪一家发生了燃气泄漏。建议主管部门要从主观上树立起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安全管理的科技成果的意识,牵头考察、选择、开发和审定燃气泄漏报警保护的正规可靠产品,强制或推荐各类用户使用,进而在全市实现小区燃气安全使用的联网监控。以高科技产品实现超前报警、联网报警、智能监控等技术来防止各种民用燃气泄漏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在费用上,建议必要时应当纳入郑州市城市管理的公共安全投入项目,由政府纳入年度预算,对用户予以一定的安全补贴或一次性免费安装,安装后由主管部门负责监管。这件事也有必要建议列入市政府为百姓办实事项目,这是真正的实事。
总之,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完善立法和健全体制机制,积极采用高科技手段有效的严防郑州发生民用燃气泄漏及爆炸事故,解除郑州百姓的后顾之忧,为郑州在各方面走在全省前面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保障和稳定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