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战略规划

市场战略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战略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战略规划

市场战略规划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青岛啤酒一直以来都着眼国际化经营,国际市场高领的利润空间使青啤在进入国际市场后,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从国际市场环境分析,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龙头企业,在整合与扩张并举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实施了国际营梢战略规划,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科学制定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梢等营梢策略,进一步开拓了青岛啤酒的高端市场,提高了青岛啤酒营销活动中的整体功挑,增强了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青岛啤酒所处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

目前,我国整体局势是: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关系和谐,繁荣发展,改革在继续深化,生产力在不断提高。中国加人WTO以后,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贸易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合作领域继续拓宽。国家政治的稳定为啤酒的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经济环境

中外合资流行,国内中低档啤酒出口将扩大,国外高档洋啤的进口亦会有所增加。自我国加人WTO以来,已经开始与WTO全面、全方位进行接轨,世界贸易合作的加强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三)文化环境

青岛啤酒厂最早就是由英、德商人创办,从产生到发展一直都夹杂着国外的文化环境因素,在适应和吸收东道国文化的过程中使母国文化逐渐融于外国文化,两者是双向的文化沟通,是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如本来对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技巧、习惯怀有浓厚兴趣的美国人,当然同时也爱上了青岛啤酒。正是洋为中用、中为洋用的跨文化战略使青岛啤酒大获全胜。

(四)行业分析和竞争者分析

1.行业分析:啤酒企业集中度逐步加强,竞争趋于白热化。外资携资本优势正在进人中国,未来外部环境处于比较稳定阶段。啤酒销量及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07年世界啤酒人均年量为36升,而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年量在100升以上。

2.竞争者分析:在国内,除青岛啤酒外,还有燕京啤酒、重庆啤酒、红河光明、兰州黄河、西藏发展等几家以啤酒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青岛啤酒在国内一直都是处于领先地位,所以青岛啤酒还是可以保持其竞争力。在国外,虽然西欧与美洲每个国家的啤酒品牌程度更加激烈、形式更加多样复杂,但青岛啤酒凭着自身的很多特性与优势,可以有很多忠诚的消费者。

(五)消费者分析

由于历史和文化渊源,东南亚历来和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47年,青岛啤酒即开始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被誉为中国的“国货精品”。在东南亚形成了青岛啤酒传统的海外市场,拥有了稳定的消费群。

青岛啤酒源自于德国人之手,因而与欧洲有着不解之缘。在拥有相当悠久的啤酒文化和酿造历史的德国,啤酒酿造工艺和啤酒质量都是相当高的。在这样的市场上,青岛啤酒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他们愿意高出其他世界品牌啤酒两倍的价钱购买青岛啤酒。

美国是世界上啤酒生产和消费最多的国家。从1987年一2005年,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的中国啤酒品牌中销量占95%以上,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占亚洲12个出口国家出口量的25%,成为亚洲在美国最畅销的啤酒和美国售价最高的啤酒之一。

二、青啤国际营销战略规划

(一)市场细分

1.按地理细分:国家、地区、城市、农村等都是青岛啤酒应考虑的因素,如在拥有相当悠久的啤酒文化和酿造历史的德国,啤酒酿造工艺和啤酒质量都是相当高的。在这样的市场上,青岛啤酒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他们愿意高出其他世界品牌啤酒两倍的价钱购买青岛啤酒。

2.按人口细分:年龄、性别、教育、社会阶层等都是青岛啤酒应考虑的细分范围,在这些都不同的基础上,青岛啤酒实施的营销计划侧重点也会不同。

3.按心理细分: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现代社会是个性化的社会,生活在不同阶层的人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对啤酒只是当做每天生活的必须品,有些则会更懂的去品味与享受。

(二)市场定位

针对上述对市场的分析,青岛啤酒公司集中精力打造“青岛”主品牌,将其细分出醇厚、欢动、纯生三个不同的品类,分别赋予其不同的产品特性,定位于不同的消费群体。其中,醇厚啤酒是青岛啤酒着力打造的百年经典品牌。欢动啤酒则是其主品牌铁三角中瞄准年轻人高端市场的运动健康型啤酒。其年轻、时尚、动感的品牌形象为以往的经典形象注人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开拓了青岛啤酒的高端市场。

(三)青岛啤酒营销规划

1.扩大市场竞争力。在目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2008年企业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物价的波动,而青岛啤酒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在整合与扩张并举的发展战略下,会进一步进行行业内的收购,扩大产能和市场竞争力。

2.在海外市场的布局。青岛啤酒在海外市场的全球布局是,“先市场、后建厂”,先集中力量,加大传统的美洲、欧洲、东南亚三大市场的营销力度:首先,在中国台湾地区建厂,以台湾地区为重点基地深度开发东南亚市场;其次,将辐射南非市场,逐步在美洲和欧洲设厂;最后,搭建美洲、欧洲、东南亚“金三角”的国际市场框架,完成青岛啤酒国际化世界版图的雏形。

3.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青啤在依靠自身力量做强做大国内外市场的同时又与国际资本合作,其品牌形象、营销网络都是国际资本巨头看好的合作对象。青啤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先进资本经营方式,大刀阔斧地进行资本经营,突破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品牌与资本的联手。随着啤酒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活跃性的进一步加强,青岛啤酒将会与更多的国家成为合作伙伴。

4.继续走国际化的路线。青岛啤酒一直以来都着眼国际化经营,国际市场高额的利润空间使青啤在进人国际市场后,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所以在将来的发展中还将继续扩展它的国际化路线。

三、青啤国际营销的具体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青岛啤酒偏向于中高档产品定位,低端产品少,其原来的产品生产线属于中高档产品,经过几年扩张式的发展,产品生产线逐步走向完善,种类也逐步齐全起来,产品逐步包括中低档等大众化产品。

在口味上,倾向于啤酒的清淡型口味,符合亚洲人的啤酒消费习惯,而且相对来讲不易醉人,可促使人们消费·更多的啤酒。西方国家城市市场居民观念趋于品牌化,口味侧重淡爽,而农村市场口味偏重习惯将进一步保持。

从风味上,青岛啤酒分有金质青岛啤酒、棕色青岛啤酒、黑色青岛啤酒、淡味青岛啤酒等,具体产品包括淡爽型系列酒、优质酒系列、金质酒系列、极品青岛啤酒、青啤王、青岛2000等品种。

(二)价格策略

1奉行优质优价的定价策略,其产品远远高出一般竞争对手。

2.采用了产品线定价法,青岛啤酒发展的是整个产品线而不是单个产品。因此其定价可通过产品定价的方法来谋取最大的利润,而且定价较高,以配合其优雅的、中高档的品牌形象。

3.青岛啤酒在西方国家也奉行优质优价策略,平均卖2.95美元/瓶,远比当地的啤酒高。

(三)渠道策略

1.网络比较完善,布局比较全面。其渠道模式为:事业部一啤酒厂家一零售终端。这种方式有力地保障了青岛啤酒对销售网络的控制。

2.中间商直接对零售终端供货。实行“直供模式”、“门对门服务”、“地毯式轰炸”。“门对门服务”即从厂门到店门送货上门,“地毯式轰炸”即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卖啤酒的销售点。模式不变,方式灵活选择,在适合直供的区域进行直供销售,在适合销售商销售的区域交给分销商分销,市场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划分。

3.青岛啤酒在海外市场进行机制销售渠道。其销售渠道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美国市场采用的海外商机制。第二种是海外分公司模式,其模式又分为两种:一是澳洲市场和欧洲市场采用的由海外分公司进行市场管理,由当地商负责市场销售的经销方式;二是在中国香港市场、加拿大市场和东南亚市场所采用的由青岛啤酒直接控制市场销售模式。第三种模式是采用分公司统一管理市场,由当地商负责市场销售的经销方式,这种模式在欧洲较为典型。

(四)促销策略

1.赠品促销。赠送礼品,可采用消费不同数量奖励不同价值礼品的方式,青岛啤酒实行销售5瓶奖励发光戒指一个,销售10瓶奖发光棒一支,销售20瓶奖球面电子表一个,当场消费,当场奖励。

2.人员促销。由企业派促销员进行现场促销,如向消费者推介、夜场超市导购等。要加强促销员的培训,提高促销员礼仪素养、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促销技能。

3.幸运奖促销。青岛啤酒采取开盖有奖等形式产生幸运奖,奖励现金或去国外免费一星期旅游,吸引大量的消费者,效果很好。

4.公共关系促销。对有些贫困地区进行慈善活动,以此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提高青岛啤酒在大众心中的美誉度。

市场战略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险业;战略规划;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保险与我们的当代生活密不可分,它即是一种将风险转移或平摊的方式,又是一项可以经济补偿的制度,而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进程不断加深,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健全,保险业也在高速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了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部门。然而,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之下,我国保险业中的公司不论是资本总额、数量,还是相应保费规模都十分的低,权威数据显示,在我国国内登记注册的保险公司总共87家,其资本总额约为8500亿元人民币,这远远不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而我国保险业仍旧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地、稳定地发展趋势下,我国的保险市场也会逐渐扩大,使其潜在发展空间不断被挖掘利用。

二、保险业战略规划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战略规划管理

所谓战略规划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实施以及评价来使得企业或组织可以实现预期目标,这也是一项具有决策性的多功能的科学和艺术。战略规划管理也是基于对计算机系统、生产作业、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开发与研究的综合管理过程,并且以能够实现企业的利益和目标作为成功。

(二)战略管理的过程

保险业战略规划管理的过程主要分为三步: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实施和战略的评价。其中战略的制定是让保险公司确定自身任务,结合市场认清自身的外部机会和威胁, 同时还要掌握企业已经有的内部优势和弱点,从而才能建立一个长期目标,并且制定出以供选择战略和选择特定的相关实施战略。而战略的实施环节则是公司建立一个年度目标,并且制定出合理政策以激励员工与配置资源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已经制定的战略切实可行的实施。作为战略规划管理最后一步的战略评价,则是通过特定的技巧与技术来对企业战略规划实施的过程进行评价,那么保险业战略规划管理就不单单是决定了企业所采取的相关战略,而且还涵盖了选择过程与结合相应技巧、技术来对战略规划进行评价和实施。

三、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战略规划的管理与控制研究

(一)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战略规划管理中构成要素

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是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代表国家控制的全国性商业寿险公司,其中深圳市分公司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公司的战略规划管理与控制在保险业中也是相当突出的。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的战略规划主要由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竞争优势、经营范围、协同作用与资源配置。其中竞争优势即是保险公司运用经营范围和资源配置的相关决策,它即能够源于保险公司在市场及其产品上面的地位,也能够源于保险对于特殊资源的合理化运用。经营范围则是表明了保险公司进行经营活动的相关领域,其能显示出保险公司和外部环境一同作用的程度。协同作用则指代保险公司在经营范围与资源配置的相关决策中可以获得的共同综合效果。而资源配置就表现出了保险公司以前和当前的资源及其技能配置的模式与水平情况,这个效率将直接决定着保险公司对于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战略规划控制过程

1.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战略目标。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和总公司的战略规划目标是一致的,并且会为之进行配合与服务,它在接下来的五年中的总体战略规划目标是继续深化企业经营管理,抓住各项发展机会,持续贯彻一个中心与两个提高的指导理念,依托集团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强化改革与创新,并且要在三年内进行结构调整与达到经营转型目标,以便加速提升盈利能力与成长能力。至2015年,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要确立其在综合费用率、投资收益率和承保利润率等方面的相应核心竞争力地位,以实现规模与速度、价值与效益的全面增长局面。

2.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发展战略。中国人寿保险深圳市分公司的战略规划控制中的业务发展战略是将提升市场份额作为基本目标,并且运用坚实的管理与控制作为保证,其中的主要措施与重点工作包括:以贡献费用、抢占渠道和做大规模为重点的银代业务;以细化标准管理、强化中心支本部的区域化建设、促进三四级机构共同达标、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为重点的个险业务;以拓宽渠道和费用控制、扩增团队分高为重点的团险工作;以专业化理念来强化队伍水平,实现全员达到并超过总公司各考核标准为重点的续收工作;以新设机构切入与现有机构达标为重点的机构发展工作等。

3.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经营战略。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对于经营战略规划的控制主要是以效益作为中心,加之提升企业自主经营能力的核心理念,并且把个险业务的保持新保快速增长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而渠道策略中则是要把发展个人业务作用重点,并且借助标准化模式,对企业进行持续有效的组织发展,以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和人才留存率。机构策略侧重于制定出差异化的政策以形成重点目标城市的高速发展。所以具有可操作性的市场营销战略规划,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的总体经营战略规划目标,为企业、为行业都赢取更长远的发展机会。

四、结论

保险业的战略规划是从战略的角度上去对企业进行管理与控制,它在战略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更是强调战略意识的形成,在抓住既定目标这条主线的同时运用战略性的思维对各项决策进行管理与控制,而由于保险业的战略内容十分广泛,所以不仅要有其他行业具备的发展战略,更要兼有企业文化战略、品牌战略、客户服务战略、产品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竞争战略等等,这样才能分层次的在保险业战略规划的架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实现企业与整个行业的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市场战略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战略规划;层级;初步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战略规划的内涵

企业战略规划是企业运用的重点工作之一,运用正确的方式,战略规划方能发挥其功能与提高其竞争力,并可为产品创造差异化,以应对市场复杂化、消费需求多元化与科技精进化等环境变迁。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在企业目的、目标与能力以及市场机会的变化中求取发展与维持战略的一致性与吻合性,其主要工作首在界定公司任务与宗旨、设定公司目标,并建立企业特色与特征。不少学者通过以战略分析工具SWOT(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作为战略规划真义的表达,认为“战略规划一方面是希望了解环境变迁的趋势,掌握机会,逃避威胁,另一方面则需要发挥竞争优势,以补经营劣势”。依据该意义其说明战略规划的进行步骤为:(1)寻出企业竞争的优势与劣势;(2)确定经营目标及战略性目标;(3)分析环境找出机会与威胁;(4)针对机会、威胁、优势与劣势,提出战略构想;(5)新战略展开;(6)订定计划并编列预算;(7)调整部门政策与企业组织;(8)战略检讨。

二、企业战略规划的层级

(一)规划组合的战略规划。规划组合是指在塑造公司印象的视觉要素间考量如何分配实施规划力与预算,包涵平面规划政策、包装规划政策、产品规划政策与环境规划政策等。而这四项战略规划政策均与市场政策相关连,因而基本上必须与价值、产品、广告/公关、销售等市场组合等要素相协调。通常战略规划涵盖四大规划政策,而其战略规划的施行、选择与决策均较偏向高层管理阶层,因此其战略规划的层级可归为以四规划政策所组合的公司战略规划。

(二)规划类别的战略规划。通过学者们所界定的三种规划活动,也即公司识别的开发、可销售产品的规划、使用环境的规划,可提出三种不同类别的战略规划。一是管理公司的传达与识别;二是可销售的产品规划;三是环境规划。这种战略观点与上述四项规划政策有相似之处,均以规划活动作为战略的分类,但其不同点在于明确指出其规划活动似应有其自有的战略而非是战略下的政策。

(三)产品识别的战略规划。不少学者认为管理人员的日常运营规划实务工作是战术性的而非战略性的,战略规划则是管理阶层运用日常运营规划作为战略性工作,其将战略规划限制在创造产品识别,属管理阶层所发展的战略以差别化公司的产品与规划,或运用日常运营规划发展全面性的产品家族。这一产品识别类似于公司视觉识别或品牌识别,其论点似将战略规划界定为由管理阶层运用规划以树立产品识别。

(四)规划专案的战略规划。学者Cross主张战略管理人员是旅行者,而战略规划程序则是问题解决的旅程,战略管理人员或规划小组针对规划专案在计划过程中采行所期望的行动谓的战略规划。在无明显的行动计划下所采取新奇的规划状态称之随机寻求战略(Random Search Strategy),而在可预测、熟悉与知晓的情况下由传统技巧与理性方法中抽取的相关战术,称之为预先构想战略(Prefabricated Strategy)。战略管理人员因其背景与工作性质而较不介入战略性角色,但实务上也应较具战略性,并应由战术工作提升至介入战略性程序。通过对一些战略管理人员在规划程序的前期阶段的行为,以问题解决的品质解释研究发现,其以工作模式区别战略规划为阶段引导形(Step-oriented)战略与功能引导形 (Function-oriented)战略。因此规划程序前期的规划工作模式、规划程序中的思考方式与战略规划方法均是规划专案战略规划的探索范畴。

(五)层级化战略规划。依据管理层级与其必要的活动,一些学者提出战略规划管理矩阵,并指出战略规划阶段具有三个议题,包括战略、政策与程序规划,而在三个管理阶级中每一层级均有其应有的战略议题、战略的负责人与内容。第一层级董事会/高层,界定企业战略目标编入规划目标、核可结合营销战略的战略规划、确认战略规划;第二层级中层/事业/功能,应用规划稽核告知战略、界定达成企业规划目标的战略规划、与营销及其他功能协调详细的战略;第三层级规划活动/功能,保持对规划趋势的认知、对规划目标与战略作出贡献。

从上述分析可知,战略规划是存在不同的管理层级中,也有其应有的负责人与内容。一些学者主张规划管理活动中的设定规划目标、界定规划标准、执行规划稽核、组织规划活动、评价规划结果、政策规划等是为高层战略规划,而在结合客户营销与程序企划的规划委托案则归为规划层次的战略规划,也即呈现双层级的战略规划。

三、战略规划初步发展模式

战略对企业而言可视为生死存亡的竞争利器,对规划而言战略也有其运用与研究的价值。本文结合企业战略规划的层级观,提出战略规划运作的初期模式。该模式涵盖战略规划5W 定义;战略形成方式;战略形成途径;战略时序观;战略形态、构面、因子;战略规划途径六大方面,统合成战略思考阶段,而战略规划层级的厘清列为战略界定阶段,后续的程序则参考企业战略的规划程序,整合战略思考、界定、分析、研拟、执行、检讨等六阶段构成战略规划规划程序。这一初步发展模式可供实务界运用以及学术界研究时的参考。实务界运用时,可以5W 先行界定战略规划的意义与其组织层级,并思考战略的各个思考视点,以利在战略规划规划前能有清晰的前提与范畴,充分发挥战略规划在实务运作上的实用性。学术性探索时,也可由战略思考的六视点与战略层级作为研究主题寻求的探索工具、研究范围的限定、研究前提的界定与研究变量的取舍,例如组合战略时序与战略形态以探索不同时序的战略形态;或组合战略层级与形成途径以了解不同组织的战略形成;或探索单一方向内的相关性如战略因素、战略构面与战略形态的相关性及其组成关系等。

参考文献:

市场战略规划范文第4篇

论文高校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实施战略管理,是高校管理上的创新之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实施战略管理的前提是要做好营销战略定位。本文简单分析了高校战略定位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找准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等战略定位实施的衬策。

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经听了军事、企业应用和高校应用三个阶段。战略管理的核心思想是获得并保持相对竞争优势。对高校来讲,相对竞争优势就是高校所具有的特色。要想使一所学校具有特色,这正是高校营销战略规划工作的作用所在。高校营销战略是指为J}形成和维护竞争优垮,在对外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基础上,以经营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对高校谋求的主要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手段和实施步骤的各方一面进行系统性的总体谋划。如果一所学校不能以战略的高度对学校的发展做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和管理,只看眼前利益,很难取得长期持续的发展。现实中,战略规划定位对十大学跨越式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普遍重视。但是,真正有效实施,达到预期效果的并不多。

美国高校的战略规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权威性年代、定量技术年代、实用主义年代,直到现代的前瞻性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而成熟的规范制度,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

一、制定高校战略定位应注意的问题

(一)定位科学合理,符合客观情况

战略定位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战略规划部门要吸纳各方面人员参与学校的战略规划工作,要广泛听取学校有关的各个群体及社会各界对于战略规划及定位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征询修改从而形成高度一致的分析结果。高校管理者应根据本校自身优势、劣势,辨析环境机会、威胁,进行SWOT分析,选择那些最有吸弓}力,并且能为之提供最有效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制定适应目标市场特点的战略定位,以便有效地通达日标市场,赢得竞争优势。现实中,相当一部分高校战略定位往往是用领导意志或少数专家代替科学的战略定位,战略定位不是对国家教育宏观形势、学校的现实把握以及对学校独特文化内涵的正确理解,而只是领导愿望或少数专家的意志的反映。由于缺乏战略定位意识,对战略问题的误解,导致战略定位偏狭或定位过高。因此,经常出现“规划规划,墙上挂”的现象。

(二)战略定位要有特色

我国高校进人31世纪90年代后,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办学规模、办学层次都有较大的提升。可是,我国高校定位存在办学类型的趋同与办学层次的攀升两个问题。由于高校战略定位上的盲目攀升,加之对学校发展相关指标体系研究的滞后,许多高校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和形象包装,都把争创“一流大学”作为跨越式发展口标,不是“国际一流”就是“国内一流”等等,根本无视自己的现实,大多是除了一时热闹和广告效应外,给学校的发展不会带来更多的好处。

高校战略定位要突出特色,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办学理念、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等等,但战略定位要抓住最核心的东西。这方面,世界一流高校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加州理工学院(私立大学)从1891年创办至今始终坚持只办理、工两科,在办学规模上,在校生一直保持在2000人规模,毕业生中有22名获得诺贝尔奖,还有大批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各种科学学术奖项,学科单一和规模狭小并未妨碍加州理工学院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反观我国一些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制定战略定位本应根据实际,以职业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当地社会经济为主要任务,可惜现实并不是这样。他们的战略目标定位是办成“普通高等院校”,办学类型定位是教学研究性型而不是职业型。

(三)定位要有前瞻性

高校市场定位前瞻性是指高校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于全局,着眼于长远发展,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它包括办学层次定位、办学规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发展目标定位等等。譬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所处环境确定其定位,要求高校必须认清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趋势,从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去思考。 转贴于

二、高校营销战略定位实施对策

(一)设置战略规划部门

高校实施战略规划必须设置战略管理部门,名称可为战略规划管理处或战略规划委员会。该组织进行高校营销战略理论的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高校营销战略理论,具体负责本校战略规划的制定、战略实施的监控与评估,为战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战略管理信息,提高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已设置发展规划处,但对高校战略实施的理论研究不够,普遍缺乏对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监控与评估。

(二)找准市场定位,制定高校发展战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人,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高校应认真研究教育市场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特点,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从不同侧面进行深人细致的论证,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这是培育自己市场竞争力的前提。高校管理决策者必须具有办学观念创新性和市场定位前瞻性的素质,才能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包括业务范围定位、战略发展方一向定位、经营目标定位。而业务范围定位包括办学层次定位、办学规模定位、办学结构定位、学科结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特色定位等。比如办学层次定位,高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所处环境确定其办学层次是属于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还是职业应用性大学。

(三)明确目标市场优化服务资源

目前市场“泛化”是当前高校营销战略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许多高校为了从学院成为大学或已是大学想成为门类齐全的综合大学,努力增加学科门类,增加专业,形成了高校办学的趋同化,没能形成满足各层次办学者需求的各司其职的高等教育的优质服务体系,难以形成一流学科与专业。高校管理者要有远见卓识,在全面分析自己高校竞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恰当的战略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的重点,做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各高校要敏锐观察市场变化,整合资源,提高有限资源利用率,继续加强优势学科投人外,可以合理开设一些新学科、新专业,以应对环境的变化。确立服务营销理念,探索和形成高等教育服务营销策略体系。

(四)实施差异化战略,提高市场适应度

差异化策略是高校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使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使自己在高等教育的某一个细分市场保持领先优势战略。实施差异化战略一则可以避免竞争对手的侵害,二则使高校可以集中力量致力于该领域的发展,使高校在某一领域长期处于优势地位。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对自身能提供服务的功能进行合理评估,在衡量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细分目标市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升学校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在战略发展战术上应采取集中优势资源、注重品牌培养和特色教育,进而实施差异化战略。譬如,在专业设置方面,应以专业课程结构建设为重点,进行学科的调整、优化与重组,创建特色学科,形成一批名牌专业。高教市场开放性和多元化趋势,使学生及学生家长对选择教育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自主权,毕业就业状况成为左右他们选择就读怎么样的学校和怎么样的专业的重要因素。如果学校若专业具备特色,已形成品牌,市场竞争力就会提高。例如,全国普通高校所设置的社会体育专业,其课程雷同现象非常严重,学生只能选择学校的名望,然而河北传媒学院在原体育学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影视武打编导》、《体育营销》等课程,既完善体育专业知识结构,同时也适应影视剧对专业武打人才的需求,成为本专业课程设置的一大亮点。

市场战略规划范文第5篇

1、年后市场运作第一战:补充安全库存,备货抢先

年后市场表面看似萧条,实则不然。按照中国的传统来说:不过十五不算过完年。所以这段时间走亲访友还是比较频繁,甚至又是一个销售小旺季。销售人员应在假日期间做好市场对接工作,随时了解其负责市场的销售及库存状况。年后上班第一天,及时分析各地各区域安全库存是否失衡,根据市场需求沟通客户打款进货。同时跟进经销商对各层客户进行摸底调查,弥补断货情况,二次备货,全面争取大年十五前的小旺季。补货是为正常之举,更要用启动市场的方法刺激经销商进行主动性运作市场。针对下层各客户启动不同递增奖励,鼓励补货,占压各层客户资金,使其不能完全准备竞品订货,赢在第一步,才能步步为营,为全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2、年后市场运作第二战:全年战略规划“落地”抢先

年前公司上层千锤百炼出炉的新年战略规划已经提前对中坚销售领导进行传达、灌输。年后的关键工作就是对真正执行落地因素进行实质的探讨、落实,快速出台可操作的各地具体策略。接下来,层层落实,各区域负责人迅速召开会议,对员工进行战略规划宣导、战术策略指引、目标分解到人。市场竞争最大的因素是落地执行。所以在此战中,务必让每个员工明白自己的职责,全面与公司战略规划接轨,在与竞品竞争中实现质的超越。

3、 年后市场运作第三战:团队调整稳定抢先

年后往往伴随着跳槽的现象出现,这是各公司都存在的一个相对不稳定期。公司要根据新的战略目标需求,并在上一年工作表现的基础上,进行团队调整、提优罚劣,优化人员配置。团队稳定是决定新一年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主要市场销售管理人员的配置及变动要慎之又慎。公司应在整体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展现给员工充分的上升空间,体现公司的亲情文化。对重点的经理、员工进行个别谈话,帮助其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确定近期、中期目标。对全体员工家人拜年、重点经理家人聚餐等。团队提前进入市场因为过年惯性一定会有情绪,直接领导应该身先士卒,注意关怀下属,提高保持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去年KPI绩效考核差的员工进行谈话,决定是否限期整改或清退。年后抢先稳定公司的核心团队,同时向竞品目标经理人伸出橄榄枝,可以实现新年攻城略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年后市场运作第四战:新品入市准备抢先

新年伊始是公司新品上市的好时机。公司要通过会议、专项培训对各级经理进行新产品入市宣导,明确新品市场定位,布置详细的时间节点目标、活动方案、责任到人。各级经理在各地会议上进行新品入市准备事宜,对员工及经销商进行指导,结合公司政策布置好入市工作。公司应全面准备上市的各项硬软性物料,保证产品立体宣传攻势。市场部做好新品入市后下阶段的活动推广及市场运作计划。新品上市,可以提高公司市场增长点,提前操作能够抢先占据有利地势,挤占竞品销售空间,为公司实现全年的销售及利润指标打下基础。

5、 年后市场运作第五战:市场查缺补漏抢先

年后应全面对上年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找出原因,并有实质有效的改革纠正。比如区域划分根据市场发展状况进行阶段调整;管理人员根据市场发展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区域;根据市场发展阶段强调的不同环节进行KPI关键绩效考核点调整;对不合格的经销商进行限期整改及更换;市场部活动与实地结合度是否调整;卖场活动档期对接是否完善;问题渠道市场费用率超标分析;全渠道销售比例调整,是否要控制KA渠道销售比例;主力利润产品与狙击二线产品销售比例是否调整;新品开发得与失;促销员管理是否科学等等。年初抓住主要市场问题进行快速调整,以避免对全年销售产生影响。

6、年后市场第六战:内部服务系统整合抢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