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安全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3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6.02亿吨,今后还有增产空间,但《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要稳定在5.5亿吨以上,这是基于什么提出来的?
《纲要》提出的“5.5亿吨以上”的目标,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是这里的粮食主要是指谷物。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与之相衔接,《纲要》提出的粮食产量目标主要指的是谷物产量要达到5.5亿吨以上。
二是这个目标是底线目标。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达到6.02亿吨,其中三大谷物生产量为5.43亿吨,《纲要》提到的5.5亿吨以上的目标只是底线目标,没有设定上限,本身就考虑了今后生产和消费双增长的空间,与现有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也不矛盾。
三是这个目标与国家已的规划进行了衔接。2008年、2009年国家先后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分别提出了2020年的粮食生产目标为5.4亿吨、5.5亿吨,《纲要》目标充分考虑了这两个已规划提出的目标。
《纲要》提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否意味着中国长期坚持的粮食自给自足的原则发生了改变?
《纲要》提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并不意味着中国长期坚持的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粮食方针发生了改变。2013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首先,这一战略忠实地继承了原来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中国是人口大国,稳定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国际市场的谷物贸易量仅为中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可供中国进口的粮食资源十分有限,因此,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立足点,基本含义就是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第二,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优先次序,就是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按照中国粮食的统计口径,目前中国谷物产量占国内粮食产量的90%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就有了保障。因此,《纲要》提到的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绝不意味着中国要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也不意味着政府要减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第三,这一战略着眼中国国情、农情、粮情,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着力点,也就是确保产能、科技支撑。确保产能,这是我们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首要的是做到藏粮于地,这方面国家正在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产粮大市、大县为主的核心产区,还要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科技支撑,这是挖掘增产潜力的关键,这方面主要是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着力提升单产水平。此外,适度进口是为了满足国内食物品种多样化、调剂余缺的需求,这也是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需要,但要把握好规模和节奏,防止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就业增收和国际市场带来大的影响。
《纲要》提出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我们注意到,近几年中国粮食进口增长较快,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今后中国粮食的进口量是否会大量增加,更多地依赖国际市场?
2013年,中国谷物进口接近1500万吨,大豆进口突破6000万吨,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国内需要。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优质化品种多样化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高端优质大米、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供给不足,需要适量进口进行调剂;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作物、工业原料,随着养殖业、深加工等多个消费领域的发展,也需要有一定的进口。
[关键词]安全内涵外延 1引言
安全和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本性问题。实现安全是人类最大的也是永恒的哲学命题。伴随着世界安全运动的兴起,人人渴望安全,国家治理安全,人类呼唤安全,世界共需安全。安全重视程度之高,安全谈论之多,安全投入之大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但反过来思考,安全到底是什么?迄今为止恐怕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不是那么形象、完备和科学。以致于不管对安全作何定义,都很难包容一般意义上安全的内涵。
2安全的定义
为了获得安全的原始含义,先从词意和典故考虑,查阅了相关工具书,得到安全如下的描述:
(1)安全在希腊文之中的意思是“完整”,而在梵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受伤”或“完整”,在拉丁文中有“卫生”(Salws)之意。
(2)“安”字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全、安适、稳定等,可谓无危则安;“全”字指完满,完整或指没有伤害,无残缺等,可谓无损则全。
为了获得安全的真实含义,从安全的科学层面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得到了安全以下的定义:
(1)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或死亡,造成设备或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2)安全是指在外界条件下使处于健康状况,或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率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3)安全是一种心理状态。即认为,指某一子系统或系统保持完整的一种状态。
(4)安全是一种理念,即人与物将不会受到伤害或损失的理想状态,或者是一种满足一定安全技术指标的物态。
凡此种种,要想用一个简单的定义就把复杂的安全内涵表述清楚是异常困难的。这犹如“最优化问题中寻找最优解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值”一样,难以走出这个局部区域”。因此,应当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安全概念。
3对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认识
采用自然辨证法定义技术创新哲学的思考方式,不从正面去解释技术创新是什么,而是从另外的角度来回答它。笔者就是从安全的子系统:文化、科学、技术、经济、管理、伦理与外延(信息网络安全等)来回答安全的本质。
3.1安全是一种文化——安全文化
文化可以认为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所以,应该以哲学的观点来认识安全文化,那么,安全文化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从事生产、生活、生存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的环境和与之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安全文化所涉及的范畴包括: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厂矿的安全生产、核电站的社会性安全、全民的防灾减灾思想意识、公众的安全文化素质、环境保护、产品安全、生活与生存领域的安全。安全是一个包括物质的、意识的巨大的系统工程。
3.2安全是一门科学——安全科学
1993年7月我国国家标准GB/T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把安全科学作为一级学科列入工程与技术门类之中,称之为安全科学技术,被确定为综合类科学中的一门学科。
安全科学是研究系统安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说,研究事故与灾害的发生机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方法,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人类生活各个领域里的危险,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保障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和自身安全与健康的知识和技术体系。
按照哲学的内容,在安全科学的体系结构中,处在安全科学的工程技术层次上的是各类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科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特点就是安全的观点,或者说安全科学是从安全的着眼点或角度去看整个世界,正如自然科学从物质运动,社会科学从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去考察世界一样。但是安全科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等各门科学有关。因此,安全科学是一门跨门类、综合性的新兴横断科学。
3.3安全是一门技术——安全技术
生产、生活和生存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或危险的因素,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会造成生产、生活和生存被动或发生各种事故。为了预防或消除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影响和各类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而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这些措施的综合称为安全技术。
安全可称为技术,在于要消除各个不安全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技术的层面去实施或考虑,或者是说以技术为主,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借助以达到劳动保护之目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科学可以从自然辩证法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说明,安全科学着重于安全的规律,发现、探索、认识其本质,从而掌握好安全,使之为人类服务;而安全技术更侧重于安全的应用,研究事故致因因素,从而转危为安。因此,安全技术丰富了安全科学,安全科学又指导和推动了安全技术的发展。可见安全技术对安全生产、生活和生存是何等的重要。
3.4安全是一门管理艺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问题,既有人对物的管理,又有人对人的管理,还包括人、机、环境三者的多元复杂的矛盾问题。这就表明现代安全管理必须围绕预防事故这个中心课题,变纵向为横向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安全状况指标化;推行事前预测;推行反馈原则进行安全评价等。
认为:管理首先是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自觉活动。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工作重点放在激励人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而人的意识、价值观、认知、信念等都是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本身包括教育方法、法律建设、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手段等。现代安全管理应是系统的安全管理,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使其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安全管理就犹如5个分散的指头握成一个拳头,使之能产生更大的合力。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和流通,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得到迅速推广。因此,所谓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劳动者人人主动参与安全工作。
3.5安全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安全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由“政治立国”进入了“经济立国”的时代,法制手段和经济手段起着主要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安全领域有专家、学者提出安全经济这个新名词。
安全经济首先是基于对人类安全活动需要经济作为基础的理解。比如,无论是生活中或者生产中,实现安全条件需要经济的投入。如何高效、合理地投入?安全经济概念就应运而生了。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安全经济学的观点来运筹安全管理,必将成为一种符合客观的实用模式。
从安全效益的角度,可以把以提高生产与以增加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安全性投入进行对比分析。前者是指为消除和控制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而专门采取安全措施的投入,它将对生产、生活产生某种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后者除了产生生产、生活效益外,还会产生安全效益,并且往往决定企业的基本安全程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区分某一项投入是生产、生活性投入还是安全性投入。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应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资的作用,减少事故经济损失,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安全工作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3.6安全是一种伦理道德——安全伦理
伦理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是人们的信念或信仰,也是规范行为的准则。安全可以认为是观念、思维,意识。安全伦理主要表现为:“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念,“预防为主、安全为天”的意识;安全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与幸福的伦理观念;安全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安全系统是控制系统,生产系统是被控制系统的辨证观念。应该建立:“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意识;“珍惜生命,修养自我,享受人生”的意识;自律、自爱、自护、自救的意识;保护自己,爱护他人的意识;消除隐患,事事警觉的意识。实践证明,要使人从被动(要我安全)到自觉(我要安全)地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但从科技、管理、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来认识安全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使社会(企业),使每个人从价值观、人生观、行为准则等方面,从群体到社会建立起对安全的理念和响应。因此,广施仁爱,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全和健康的宗旨是安全的出发点,也是安全的归宿,更是安全伦理的体现。
安全伦理就是每一个合格公民对安全进行理性思考和自主选择的方法论。以安全理性或法制为手段进行社会调控在过程之前必须经过安全伦理思考的判断和估量,在过程之后又必须进行安全伦理价值的评价。当然,安全是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在道德观念中应该提倡使他人生活得更好、更安全。安全作为伦理的理解就很清楚了。
3.7安全的外延——信息网络安全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正快步走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如政府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已经或正在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然而就在网络技术向各个领域快速渗透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一个关键问题——信息网络安全,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信息统领全球,信息主宰国家命运,信息广泛渗透各个部门、领域的时代,着眼于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说是致命危险的。传统意义的安全即使做得很好,但是面对新形式安全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信息网络安全的理解和掌握,实际上是对安全更新的、更深层次的领悟。如今的安全理念都是与信息网络挂钩的。在传统的安全观下,引申出当今的信息网络安全观,的确是对安全理念的一次深刻性革命。
目前,对信息网络安全的认识并不是很全面,可以归结为对信息网络安全的概念不清。有的认为信息安全就是“杀杀病毒,最多再加上设置命令”。有的认为信息网络安全就是“七分技术,三分管理”等等。笔者参考了相关的资料,现介绍信息网络安全的定义:保护网络信息资源,使其不受意外的或蓄意的(未经授权)破坏、更改和泄露,包括暂时的,其目的是保证网络信息可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
诚然,安全的外延还应包括高科技生物技术安全、高科技材料安全等内容。这方面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能使其安全地造福于人类,这也是当今安全工作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应用动态的、永恒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安全,安全所涉及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拓展,即安全会有更多、更新的内容向外延伸出去,就犹如安全这棵参天大树会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同时,这也展现出安全的生机和活力。“”版权所有
4结论
安全是没有时空局限的,安全的子系统也是无限的。从科学学、哲学的观点,安全是动态的、发展的。基于目前对安全认识的局限,笔者只列举了6个内涵和一个外延。从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安全的本质,可以使安全的定义更科学、完备,从而形成正确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科学观,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保护人类的生息繁衍和社会发展活动指明正确的方向并提供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罗云等.安全文化百问百答[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8:3—25;51~52
2安全科学技术词典[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12:1~3
3张景林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5):6~9
4曲和鼎等.安全软科学的理论与应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1.10:19~23
5罗云等.安全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6:7~23
6韩永飞,杨富春,李宗鹏.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信息与网络安全(一),2002.2:33—35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控;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392-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开始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促使遥测、遥信以及遥调和遥控功能等得以有效实现。近些年来,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和发展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网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网存取数据,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至关重要。科技带动了电力自动化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电力系统取得良好快速的发展取决于电子自动化的运用。电子调控自动化的运用解决了电力工程中许多的问题和矛盾。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完善和发展。下文便从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的含义、发展及应用几个方面来介绍。
1、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的含义
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等的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保障。也就是说,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以及稳定运行,这样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得到提高。电力系统的主要构成环节有: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等。因此,为了确保其安全的运行,必须加强对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和调度并将计算机监控系统,如测控装置、变电站等作为二次设备已确保其安全稳定的性能。综上所述,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就是通过远程通信信息技术对电网进行实时信息的了解,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估算其运行状态及负荷量以保证电网的正常工作。?
2、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更加信息化
由于互联网储量大、信息传送快等特点使互联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为了实现数据的大量传输,快速实现总调控室与其他单位的连接,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字通信系统。要使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即无需人为操作,就可以使电力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既可节约成本又可以有效提高自动化生产的水平。我国的自动调度技术较发达,因此,若我国的电力系统能够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以及管理的信息化,则能够及时安全的获取所需信息,从而提高管理效率。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给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提供了发展空间,是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2.2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更加智能化
所谓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就是可以达到远程调控的作用,使调控过程更加智能化。也就是说,不但要使调控技术远程化,还要使调控技术可视化。通过可视化技术,使电力调控的各项数据都在技术人员面前显示出来,技术人员可以直接读取所需数据,电网中的数据更加灵活实时的呈现在眼前。技术人员可以远程调控的同时实时获得调控的具体数据。因此,这就需要智能化的人机界面。人机界面越合理越能减少技术人员的失误,就能够保证数据调控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发展智能的人机界面,会让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更加智能化。例如:尽力DMS系统。这种系统就是综合管理数据库的系统,可以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完善和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以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同时,有了这个数据库,技术人员可以随时调取数据,实现对电力控制的智能化。
2.3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更加市场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运营与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安全的电网运行、电力自动化系统特有的管理方式以及以节约能源为目的的高效的用电方式等,使得更多的市场因素融入到了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中。这样就使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走进了市场,这也是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的一大发展方向。
2.4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更加安全化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电力调控技术自动化的重要保障。传统的人为操作方式会有很多失误,而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可以代替人为操作,保证了调控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电力调控一旦实现自动化,那么操作人员只需要根据所需参数设置调控数据,无需担心因为人为的计算和考察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误差或者错误。精密的计算方式会让数据更加准确,从而彻底的减少了不必要的错误,与此同时,也终会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的运行和调控。这也反过来使得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走向更加安全的趋势。
3、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
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就是指利用先进技术代替人工操作,这样做可以带来许多优点,比如:生产误差得以减小、生产效率得以提高、检测范围得以扩大以及可以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也就是说,变电站的全面监视内容以及控制变电的各种仪器设备都可以通过其他自动化仪器智能调节,无需人为变动,替代了电磁设备,使得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此外,应该逐渐淘汰对电力信号电缆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网络化的设备,也就是计算机电缆或者计算机光纤。全部的监控过程均可以通过屏幕视觉化。另外,运行记录、数据统计记录等均可以实现自动化。综上所述,变电站的自动化会带动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使得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更广泛的实际中去,以期实现自动化的工程。
3.2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发电厂的自动控制的无功功率的增减、利用计算机远程控制站内各组织的的运行以及对场内各个运行的设备的检测等构成了发电厂的自动化。发电厂内利用自动化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的性能正常,有助于利用计算机远程监测电力设备,从而保证各个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电力调控技术在发电厂中的应用保证了发电厂的自动化技术的安全运行,从而可以减少失误,提高经济效益。
3.3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和服务器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设备。但是,由于在广域网连接的过程中,广域网主要由电力系统的连接到终端设备上,因此,在电网调度中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使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可以实现控制自动发电。除此之外,对于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电网可以做出合适的调整,以确保整个过程都能安全的运行。在安全稳定的运行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4、总结
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电力供应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人们要求电力供应要更加安全、可靠、稳定、经济。因此,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在,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趋于信息化、智能化、市场化、安全化,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正在一步一步的迈向成熟。为了满足人们日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还需要不断改进自动化技术,使其更加成熟稳定,为国民建设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国伟.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探析[J].价值工程,2013,(36):41-42.
[2]耿旭东,刘洋.探析电网调度监控优化信息的分类及其展示[J].大科技,2013,(36):204-205.
关键词:网络安全;安全策略;信息技术;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Lu Jun
(College of Technology,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432000,China)
Abstract:In today's increasingly advanced technology,computer networks are also gradually applied to our daily lives go,this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related to a country's economic,political and cultural fields.At present,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security risks.Here,we have maintained for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do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Keywords:Network security;Security policy;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rategy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含义
顾名思义,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讲就是保护计算机客户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及利益等。从狭义的角度上看,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以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会因为偶然的或者其他意外的原因而受到破坏、更改、泄露,同时要求在系统连续可靠的正常运行中,网络服务不会中断。在保证计算机本身安全的同时,也能使各个计算机用户的利益有所保障。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中,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由:保密、完整、可用、可控、审查等5个方面组成。其中缺一不可,在网络安全所存在的问题上,它不仅仅涉及到网络系统的本身,同时它也是一门涉及到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论、应用数学、通信技术等方面的教育综合学科。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能威胁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影响我国教育的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些了解,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这一方面,受日常生活中多方面的影响。同时,系统本身的错误使用以及使用人员的方法不当等,也会加剧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问题的严重性。在此,我们将从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和系统外部以及网络管理等方面,做以下论述: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上,计算机本身的网络系统中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漏洞。它将会对网络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也对计算机网络客户的资料信息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它也会在系统程序处理文件和同步方面存在问题,在程序处理的过程中,它可能存在一个机会窗口使攻击者能够强加外部的影响。从而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行。
(二)除系统外,存在于网络外部的问题。除计算机本身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之外,存在于网络外部的问题主要包括:黑客的威胁和攻击、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以及间谍软件的威胁和隐患等。首先,在黑客的威胁和攻击这一方面,黑客除了拥有极为熟悉的网络知识外,还能极为熟练的运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具。而在网络系统漏洞上,也会成为网络黑客攻击或利用的途径。其次,在计算机病毒侵害的方面,计算机病毒蔓延的速度非常快,波及范围特别广,因此,它成为计算机系统的最大威胁。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后,整个系统将会失效,文件将会丢失,严重的话则会造成计算机系统硬件设备等部件的损害。最后,在间谍软件威胁和隐患上这一方面,间谍软件的功能多,不仅能窃取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存储的各种数据信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监视用户行为,修改系统设置,直接威胁到用户隐私和计算机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计算机系统工作的性能。
(三)网络系统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除上述问题之外,在网络系统管理制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首先,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而造成网络系统安全受到威胁。由于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的工作性能以及对计算机的正常规章制度不熟悉等问题,经常导致计算机出现错误的程序,从而造成信息的无意泄露。其次,工作人员的故意泄露。在当今社会中,一些信息工作人员经常会为了一己之私而致客户的信息于不顾,在对网络安全破坏的同时,也使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内的重要秘密泄露,甚至会把计算机保密系统的文件、资料向外提供,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上述了解,我们清楚了所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几个方面,也看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出现问题后所带给我们的具体问题有哪些。因此,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所存在的问题上,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加强计算机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加强计算机的网络信息技术方面,我们主要从漏洞扫描、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方面入手。要及时的更新检查软硬件设施的安全系能。能做到及时的防范问题、发现问题继而能及时的解决问题。其次在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上,要及时的开发、利用新的软件,灵活的运用,才能适合于开放的网络。
(二)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以及网络使用人员的教育。在针对网络系统做出应有的安全体系的同时,也要对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使用人员加强教育。要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一切落实到事实中去。只有通过网络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的共同努力,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技术和工具,尽一切可能去减少、控制一切非法的行为,把不安全的因素降到最低。与此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规范化管理力度。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才能使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从而使广大网络用户的利益得到保障。
四、总结
在21世纪网络通讯发达的今天,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已经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网络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变化中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网络安全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在维护这个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同时,除了要研制出好的产品外,与此同时也就要求我们树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意识。只有这样,才可能防止由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张宋智,胡卫兵,马建伟,温玉强.小陇山林业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研建[J].甘肃科技,2010,19
[2]曹振丽,张海峰,井闽,马涛,赵军伟.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防范技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8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2-0219-02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普及,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给人们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享受和物质享受。但不可忽视的是,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比如说网络数据的窃取、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等,这些都使人们的网络活动变得不那么的安全,甚至还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所以,找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关的对策去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步比较晚,对一些核心的技术掌握的比较少;一方面很多人缺乏足够的网络安全意识,所以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系数较低,容易受到信息安全方面的威胁。
1.1缺乏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2009年至2010年,相关部门就信息安全问题对8000家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8000家单位中,在这一年曾发生过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有5000多家单位,比重高达62%,而没有树立足够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以及没有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导致这些单位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所有这些信息安全事故中,21%是因为没有修改登陆密码或者是设置的登陆密码太过容易,52%是因为没有对软件漏洞进行及时的防范或修补。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来说,完美的信息技术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还有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信息技术缺陷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弥补。
1.2信息安全技术不够完善
首先,由于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时间不是特别长,在网络软硬件设施方面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发达国家的引进,在操作系统、芯片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更是掌握较少,在没有这些核心技术的支撑下,很多的安全漏洞存在于系统中,比如说隐形通道、嵌入式病毒等,极大的威胁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其次,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还有网络黑客,并且对破坏性更大,也更有针对性。这是由于从黑客自身来说,其技术水平就较高,再加上其专攻系统中的某一安全防范方式,因此极容易侵入计算机系统,使系统出现安全漏洞,而一旦漏洞出现,黑客就可以成功窃取到一些价值比较重要的信息,为系统所属的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计算机系统发生瘫痪,对企业尤其是技术类企业来说,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的打击。再次,计算机病毒也是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并且这种威胁还在持续的增大,由于计算机病毒而导致的与数据信息有关的财产损失更是越来越多,为了对这种危害进行防范,杀毒软件被广泛的运用到计算机系统中,但这种软件也是有利有弊,在对病毒防御的同时也可能会减损计算机信息。
2 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对策
由于现代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处理,而信息安全问题极大的威胁了人们的网络活动,进而也给人们的与数据相关的生产、生活埋下了隐患,因此,采取一定的对策解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的网络活动变得更加的安全,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2.1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是不存在绝对的安全的,而只能说是相对安全,而这种相对安全的信息安全环境需要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来对其进行保障。因此计算机网络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化的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共同对信息安全进行维护,并大力发展安全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有效的技术和手段的采用,对侵害网络安全的行为进行控制,把不安全因子缩减到最小化,最大限度的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系数。
2.2加强“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在计算机系统中应用“防火墙”可以有效的对内部网络进行保护使其不受外部的侵袭。具体的说,一方面它可以过滤和隔离来自外网的可能存在危险的数据包和攻击,一方面可以管理和保护内部网络的数据及结构。同时因为外网对本机的所有访问都要经过防火墙的过滤,所以它可以实时的统计记录访问过网络的信息,这使网络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变得更方便。并且某些防火墙产品在保障计算系统安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VPN专线技术链接全球不同范围内的LAN,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
2.3对数据进行加密
利用只有数据合法的使用者和数据的加密者才了解的一些较为特殊的计算方式对数据进行重新的排列和整合,使整合之后的数据在一旦被窃取以后难以被恢复,以此来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维护,这就是数据加密的具体含义。现阶段来说,有两种数据加密方式比较常用,一种是在发送的端口就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然后以TCP/IP数据包封装的形式将其发送到目的端,再由信息的接收者利用相同的秘钥来对这些已经加密的数据信息进行还原解密,从而有效获得数据。另一种是在信息传输的线路上利用不同的秘钥来对信息进行加密,而不是从发送端或者是目的端来加密。这种数据加密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黑客侵袭而造成的数据损失,是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手段。
3结论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对人们网络活动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网络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必须共同努力,抵御不安全因素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侵袭,营造良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环境,最大化的杜绝或者减少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孙小光.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系统技术安全与防范初探[J].科技信息,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