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战略管理概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加强和改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宏观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发展意义重大,牵涉社会各界,应该实施富有权威的宏观管理
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技术发展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战略地位极高。
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在发展初期,社会各界还比较迷茫,不清楚如何形成强大合力。如果不实施富有权威性的宏观管理,听任社会各界和全国各地各行其是,其发展就有可能最终流于某种形式。
因此,要真正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功能,充分体现其重要引领带动作用,必须凝聚全社会力量,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发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相应地,宏观管理应常态化、动态化、科学化。
(二)发展存在市场失灵,国际竞争激烈,必须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
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客观上存在技术创新投入大、技术路线不确定、市场消费有待引导和示范、投资回收期较长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投资者而言,就是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金融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对于不仅逐利而且追求资本安全的广大投资者来说,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眼前必须面对的这些风险将使绝大部分人望而却步。如果绝大部分投资者没有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根本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世界经济技术竞争的制高点。当前,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世界主要国家为振兴经济、获取发展新优势,纷纷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大投入支持,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危机后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宽带网络、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一轮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尽管在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差不多处于同一起跑线,但由于我国科技基础、产业基础相对较弱,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不足,培育发展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速度、加速度和质量明显处于下风,如果不能整合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尽可能抢占先机,加快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仍将成绩平平,甚至进一步拉大差距。
因此,要弥补市场失灵,就必须政府显灵;要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赢得局部胜利,就必须通过有效的宏观管理,使相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形成强大合力,形成局部优势,推动最有条件、最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三)综合效益好,现实需求迫切,必须实施科学的宏观管理
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具备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尽管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破解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的迫切需要。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及重化工业重又发挥特殊重要作用的阶段,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煤电油运成为瓶颈制约、环境容量不断趋紧,还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兑现大规模减排、实现充分就业、迈过“中等收入陷阱”。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因此,要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长壮大起来,早日发挥作用,必须只争朝夕,统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科学的宏观管理,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发展和全局发展的关系、传统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有条不紊、深入中肯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四)发展态势良好,问题不容忽视,必须及时实施宏观管理
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决定》颁布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相关规划、配套政策、专项资金、重大工程等陆续出台,激发了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部分领域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应用示范领域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专业化、集聚化发展趋势明显,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完善,特别是北京、上海、武汉等创新活跃地区涌现出一些亮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另一方面,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投资回收期长、市场需求不稳定等特点,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政策措施,但产业发展环境还不完善,现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也还未充分体现,社会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情不够高。相反,各地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很高,想方设法上项目、铺摊子、争资源,出现急于求成、发展重点不突出、盲目建设等苗头,部分行业存在同质同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分散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宏观管理,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避免重走传统产业粗放式发展的老路。
二、加强和改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宏观管理的思路
(一)基本原则
关键词:汽车产业;中国;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60-01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汽车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产业,汽车产业结构却发展的并不完善。而战略管理理论被认为是当今的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企业的高度往往取决于这个企业的战略是否成功。本文试图以战略管理视角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战略管理概论
战略管理就是企业确立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本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决策和实施这些决策的动态管理过程。企业要想有规范全面的战略管理过程就必须经过三大阶段: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及评价和战略实施及控制:首先,我们在确立企业战略时有个前提就是要明确企业使命。其次,根据分析结果对战略进行探索、制定以及选择。最后,通过具体化的实际行动实现战略及战略目标实施战略并控制。
二、战略管理思想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启示
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几年的中国汽车产业还是呈一个增长的态势。目前,中国汽车产品形成了涵盖轿车、货车和客车等多品种、多车型的比较齐全的汽车产品体系。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汽车产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但汽车产业却有两点问题:(1)虽然中国汽车企业积极与国外著名的汽车企业集团展开合作,但中国主要的技术却要依赖于合资方,自主创新能力缺失;(2)世界主要的汽车企业集团已经在中国市场开始了全面争夺,而中国汽车企业由于规模小、生产集中程度低、效率低、未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重复建设、产业组织过于分散等弱点很难与国际抗衡。针对现代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作者总结以下几点建议,作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启示:
1.确立创新发展,坚持自主品牌战略。自主品牌是改革创新的载体,扶持自主品牌可以使企业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获得可再发展,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首先立足中国国情,做大众心目中名牌;其次应对国际竞争形势,做世界知名品牌。采取有效的营销手段的同时也制定社会责任规划,从根本上加强品牌形象的巩固,增强社会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信任和认同。中国汽车产业要加强产品创新投入。注重研发和人才,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汽车消费,一定要保证汽车消费者能健康、持久享受汽车文明,所以产品创新的方向还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升级汽车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都是走集团化、大批量生产道路。进入21世纪,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针对中国企业目前情况,我们应该有目的性地推进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整合发展,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竞争力。资源合理配置,避免重复建设,企业可以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建立相关后备支持产业部门,也可以加强与零部件企业间的合作,形成技术联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加快制定支持汽车产业的信贷业务。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汽车必然是下一个消费热点,因此我们也应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专业服务于汽车销售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租赁等业务。通过汽车金融业务来引导消费,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采取对中国汽车消费信贷持续、健康发展的有益建议。
参考文献:
[1]杨锡怀,冷克平,王江.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14.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在阐述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问题;改进
改革开放后,我国非政府组织(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开始 “复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战略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在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中得到极大重视。
1 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概述
“战略”一词最早用于军事学,指“在战争中使用的取胜的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战略的内涵随之丰富,即通常是筹划和指导全局性的高层次的重大问题。而战略管理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早应用于工商管理领域。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至今,学派林立,关于战略管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战略管理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立和调整组织长期目标,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决策活动。由此可见,战略管理不是简单的战略和管理相加。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一项有效的战略管理必须具备五项关键点:独特的价值取向、为客户精心设计的价值链、清晰的取舍、互动性、持久性。
国内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尚处在概念分析、案例研究和引进理论的阶段,因此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战略管理,不同学者认识的角度也不相同。美国学者波兹曼(bozeman)和史陶斯曼(straussman)认为,各种非营利组织必须进行战略管理,才能解决非营利组织中所发生的问题,提高非营利组织的效率。我国学者王名认为,非政府组织本身的使命决定了组织的业务相对稳定,而且非政府组织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回报董事,而是满足公共利益,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受到非营利性特征的约束,因此用战略管理的策略来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显得格外重要。美国莱斯特•m•萨拉蒙教授认为非政府组织具有组织性、私有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征。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借鉴了不少企业战略管理的理念,然而,其自身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企业之处,这表现在:第一,非政府组织更重视组织使命与价值观,强调如何实现使命。使命在战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由于非政府组织要面对更多的群体:受益者、捐赠者、志愿者、成员等,因此它的战略规划制定需要更高的参与度,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复杂。
2 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战略管理的具体需求也大相径庭,所以我国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中的问题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从客观上讲,我国大部分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仅仅处于战略管理概念的引入阶段。以往对战略管理中的问题的分析大多是以发散的思路围绕着具体现象而展开的。
2.1 战略意识不强
一方面战略管理多用于企业管理中,另一方面受自身发展、所处行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非政府组织尤其是中小型的非政府组织对于战略管理缺乏认识,甚至一些非政府组织管理者不知道什么是战略管理,更别说运用了。笔者在湖南湘西调查,当问及战略管理时,部分非政府组织工作者知道战略管理,但认为战略管理是“大空话,没有具体的工作来的实在。”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另一种认识——不承认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他们专注于一般性常规事务沉迷于做一个“忙人”,而无暇顾及组织战略。这就造成管理者和普通工作人员都专注于处理日常事务,组织经营完全处于无战略状态的局面。
非政府组织缺乏使命感,从而也导致其战略意识不强。一些非政府组织之所以成立,不是为了实现组织的使命,而是出于其他的动机与目的,甚至打着非营利的旗号,为个人牟取私利。一个典型的表现是,有的非政府组织由于使命不清晰,只看哪个领域钱多,就做哪个,或者哪个领域时髦,就做哪块,结果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这个组织是做什么的,组织为什么要存在。更谈不上组织的战略规划与发展了。
2.2 组织结构滞后
非政府组织战略实施的主体是整个部门,这就要求战略管理者建立适应所选战略的组织结构,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然而,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中存在诸多弊病,如专业人员缺乏、组织构架不合理、管理层级繁多等,无不影响着组织效率的提高。理论上,理事会应在非政府组织战略实施上发挥作用,但事实上我国多数非政府组织没有理事会,即使少数组织有,也是由行政管理机关任命,或由出资人一人承担。理事会对组织的影响力比较薄弱,没有发挥理事会应有的决策与监督功能。
从组织人员构成来看,许多非政府组织几乎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定员和编制极为有限,主要依靠志愿者开展活动。据2005年调查显示,非政府组织活动中,由政府或单位组织的志愿行为约占60%-70%。志愿者流动性大,这与战略管理的长期性产生矛盾,既影响决策者制定战略管理规划,也影响战略管理实施的持续性和连贯性。
2.3 战略实施刚性
战略管理是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但是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着,这就要求非政府组织的战略管理能够适时调整。但是一些非政府组织在战略规划之处就把它设计的过于抽象,以为把计划做得越大越有效,并不从自身所在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出发,盲目照搬套用,互相模仿流于形式,对在任何人类组织中起作用的社会——政治的动态现象缺乏考虑。正式的战略计划过程过于呆板,因此面对要求快速反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显得过于迟钝,很难把握各种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机会。
2.4 评估机制缺失
一旦战略规划得以实施,组织就必须进行监督和评估。一些非政府组织虽然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战略、计划、目标等,但缺乏系统的实施战略的保障机制,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和纠偏机制,对自己制定的发展战略束之高阁。不少非政府组织习惯到年末,甚至是只有到发生重大问题时,才考虑进行战略评价。事实上战略评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应该贯穿整个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而非发挥“亡羊补牢”的作用。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采取的评估目标大多比较宽泛、评估方法定性多于定量,或者单纯地关注财务指标而忽视质量指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 对非政府战略管理的建议
虽然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采用战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政府组织不能实现战略管理,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笔者以战略管理的过程为主线,提出相关建议。
3.1 战略规划
3.1.1 树立组织愿景
对非政府组织而言,组织愿景是组织发展的指向灯。相对于组织目标的多样性,组织愿景更能从宏观上表达非政府组织的意愿。在此基础上,组织管理者才会增强战略管理意识,建立战略管理思维,用战略管理思维方法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和挑战。正如布莱森所言,“任何战略规划过程只有在它能帮助关键的决策者以战略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时才有价值。战略本身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组可帮助领导者制定重要决策,并采取重要行动的概念。”
3.1.2 进行全面的环境分析
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对组织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有充分的认识。由于非政府组织的独特地位和特殊发展阶段,它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目前管理界常用的环境分析工具是swot分析法(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iesand threats)。非政府组织可以借鉴这一方法,通过了解本组织的优势和弱点,抓住组织外部的机会,规避组织外部的威胁。如要了解即将出台的法规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对组织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组织内部沟通是否顺畅等。总之,战略规划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综合一个组织的内外因素,同时配合重大的宏观趋势。
3.2 战略实施
3.2.1 构建相应的组织框架
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完善的组织框架。组织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策的制定,对战略实施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资源的配置。具体而言,构建相应的组织框架应依据组织自身发展状况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组织结构富有弹性。战略管理随环境的变化而需不断调整,这就要求组织的未来结构模式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并尽可能设计一些应变方案。第二,合理安排职位。职位的确立应当根据工作任务的数量和任务来确定,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做到权责利有机结合。第三,完善理事会制度。理事会是非政府组织的最高权利机构,主要职能有决定组织宗旨和目标、预算和财务监督、筹款、人事管理等,只有完善理事会制度才能引导非政府组织不断发展完善。
3.2.2 建立弹性实施机制
制定战略管理计划后,如果在实施中只是静态地、机械地执行计划,可能导致巨大的错误和损失。依据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非政府组织可以引入滚动计划法,依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结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非政府组织也可引入诸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法、组合网络法等网络技术。
3.3 战略控制
要克服非政府组织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反馈和评估的做法,建立起符合组织特点的战略控制体系,确保战略计划沿着预定的目标前进。首先,要建立监控的标准,选择控制对象和控制重点。究竟成员态度、公共责任等一系列因素哪些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如何对资源配置才能达到最大效率?如何是组织活动最大程度符合战略实施?然后针对不同问题确立不同的标准化方法,包括定量法和定性法。其次,纠正偏差。在依据客观的标准对工作进行衡量后,对实际工作中战略的执行情况与监控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执行中的偏差。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
战略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过程。无论是组织的远景规划、具体战略,还是战略实施,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本身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
参考文献
[1]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李菲漓.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6).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2英语(一)
00015英语(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0031心理学
00034社会学概论
00037美学
00040法学概论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60财政学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货币银行学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72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73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76国际金融
00077金融市场学
00078银行会计学
00086风险管理
00087英语翻译
00088基础英语
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1国际商法
00094外贸函电
00096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097外贸英语写作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9涉外经济法
00107现代管理学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6中国税制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1企业经营战略
00152组织行为学
00153质量管理(一)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0155中级财务会计
00156成本会计
00157管理会计(一)
00158资产评估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0160审计学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0163管理心理学
00167劳动法
00169房地产法
00182公共关系学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
00196专业英语
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0207高级财务管理
00208国际财务管理
00226知识产权法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30合同法
00233税法
00242民法学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45刑法学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49国际私法
00261行政法学
00277行政管理学
00281社区社会工作
00312政治学概论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8公共政策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320领导科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345秘书学概论
0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0370刑事证据学
00371公安决策学
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420物理(工)
00442教育学(二)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51教育经济学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3教育法学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0488健康教育学
00504艺术概论
00522英语国家概况
00527中外秘书比较
00529文学概论(一)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5现代汉语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40外国文学史
00541语言学概论
00595英语阅读(一)
00596英语阅读(二)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0600高级英语
00603英语写作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00605基础日语(一)
00606基础日语(二)
00640平面广告设计
00642传播学概论
00659新闻摄影
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
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714插画技法
00716印刷工艺
00794综合英语(一)
00795综合英语(二)
00840第二外语(日语)
00841第二外语(法语)
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00938组织行为学(二)
00939商业伦理导论
00940战略管理教程
00943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01564工程建设监理概论
01759药物化学(二)
01761药剂学(二)
01763药事管理学(二)
02087分子生物学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2159工程力学(一)
02183机械制图(一)
02185机械设计基础
02194工程经济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8线性代数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2205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2238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
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
02339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02356数字信号处理
02365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2376信息系统开发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02387工程测量
02391工程力学(二)
02394房屋建筑学
02398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02407路基路面工程
02409桥梁工程
02599应用数理统计
02609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基础
02864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899生理学
02901病理学
02903药理学(一)
02997护理学基础
03000营养学
03004社区护理学(一)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3006护理管理学
03007急救护理学
03008护理学研究
0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
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
03139数据库技术
03200预防医学(二)
03201护理学导论
分析了战略管理与示范校建设项目的相互关系,以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为例,通过总结遵循战略管理基本路径指导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明确项目战略管理是提升示范校项目管理能力,提高项目建设水平的可行路径,最后提出中职学校实施项目战略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战略管理;中职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连续启动并实施了国家、省市两级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在完成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基础上,于2014年6月启动了《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与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即天津市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校项目”)。学校认真总结国家级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建设经验,根据本次建设项目特点,尝试应用战略管理理论指导项目建设全过程,高水平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本文将遵循战略管理基本路径,系统总结学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战略管理指导示范校项目概述
战略管理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一词是1972年由美国战略管理鼻祖伊戈尔•安索夫在其论文《战略管理思想》中首次提出的,1976年出版的《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一书在当时管理界带来巨大影响,并逐渐在企业界、经济界的管理实践中推行应用起来。“战略管理”泛指企业或社会组织根据其使命或任务,结合其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确定战略目标,同时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进行系统的谋划和行动设计,并组织内部力量加以实施和进行过程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由于战略管理理论具有很好适用性和实效性,该理论随时展产生了多种思想,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并广泛应用于管理实践。
(一)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1.战略管理内涵
从战略管理操作层面来讲,战略管理就是企业或社会组织为完成设立的远景目标,把它作为一个包括战略分析、规划、实施、评估和控制等过程在内的整体加以管理,而形成的一个系统化管理流程。战略管理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系统性、竞争性六大主要特征。
2.战略管理基本路径
战略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战略管理基本路径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保障等四个重要环节。它是实现战略管理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正确处理各环节间辩证关系决定着战略管理的最终成败。其中,战略分析是战略管理的基础,它决定了战略规划制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灵魂,它完成了建设蓝图的绘制,形成人们共同努力追求的愿景;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核心,是把战略规划具体实现的工作过程,它决定了战略目标能否有效实现;战略保障是战略管理的支撑,是战略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它保障了战略目标的如期达成。战略管理的过程就是各战略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成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表明,战略规划固然重要,战略实施同样重要。一个良好的战略规划是战略成功的前提,有效的战略实施才是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
(二)示范校建设项目概况
天津市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是“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围绕本市优势产业发展和重点发展领域,调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服务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的重点建设项目。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围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服务于学校长远可持续发展、为学校“十三五”发展建设夯实基础”的项目建设总体目标,从2014年6月开始启动示范校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分两个部分同时进行。第一部分建设期从2014年6月—2015年12月,项目资金总额342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提升与专业布局调整”“四大重点专业建设”“学生管理与德育”“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全面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项目于2015年12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已圆满完成市教委项目验收。第二部分是学校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2015年9月在原项目基础上增补的“学生宿舍加固及消防改造项目”,获追加建设资金900万元,已于2016年4月底开工建设,2016年9月完工交付使用。至此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全部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得到极大改善,示范校建设成果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学生及家长充分肯定,为学校“十三五”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战略管理在示范校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1.战略管理是指导学校提升现代化管理能力的有益尝试
示范校项目建设时间长、投资金额大、建设内容涉及学校工作方方面面,要把每一个看似独立的子项目系统集约成为一个服务于学校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就需要有一个宏观而又思路清晰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作引领,有一个“从解决局部、短期问题的战术管理层面升华成实现宏观、长远目标的战略管理层面”的过程作支撑。项目建设过程不单单是完成既定建设任务的过程,更是学校管理更新理念、走向科学化管理,带领全体教工共同走向一个美好目标和愿景的过程。
2.战略管理是指导项目建设实践工作的有效工具
学校遵循战略管理基本路径分阶段开展工作。在认真分析天津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区域经济重点发展产业、学生求学需求和外部市场竞争形势等学校外部生存发展环境的同时,结合自身存在的优势与短板、发展需要与局部瓶颈等内部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客观分析、综合判断,通过群策群力制定学校项目建设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使每个教工都知道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而通过全面动员、目标分解、组织设置、机制建立、资源配置、制度保证、情况反馈、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系统化战略管理手段,使战略规划转变为具体的战略实施行动,有效地组织实施。
3.战略管理是指导项目建设过程规范有序的重要手段
学校现代化管理时代是战略管理、执行管理的时代,规范严谨的项目建设工作程序是做好项目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遵循战略管理基本路径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保证,是确保项目建设在合法合规、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基于战略管理的示范校项目建设例析
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是一种有别于企业完全自主管理的特殊管理主体,这种特殊性主要由表现在项目战略规划要在中职教育宏观发展要求和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所辖范围内进行。为此,学校在制定项目战略管理框架之前,认真学习领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天津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天津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管理相关文件,深入分析学校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项目战略管理框架,遵循项目战略管理四大重要环节制定项目建设方案,确保项目建设在符合政策要求的范围内按项目战略管理路径有效实施。
(一)项目战略分析
项目战略分析是指在制定项目战略规划之前,对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可持续发展需求做出的客观分析,是确定项目建设目标,确保项目建设科学性、可行性的第一步。既要眼睛向外看宏观政策和市场格局的变化,更要眼睛向内、结合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分析学校项目建设基础和需求。
1.学校外部环境条件
国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天津市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职教育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优化中职教育环境,为我市中职教育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中职教育要自觉服务于天津市区域经济发展,瞄准现代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产业,加速专业开发建设和人才培养,持续支持天津市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天津市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职教育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能力和教育质量,努力办成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2.学校内部建设基础
第一轻工业学校建于1958年,办学时间较长,教学积淀深厚,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2013年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学校办学理念、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在重点专业建设上,围绕天津市支柱产业优先建设现代制造业专业群,完成了机械机电、电气控制和食品生物三大类三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专业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学校依托行业企业办学,突出专业特色,聘请食品行业焙烤大师入校讲学,通过创建“大师工作室”引领专业发展,凸显了职业教育特色,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通过国家示范3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对学校其他三大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了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学校主要在红桥区、河北区两个校区办学,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学校专业布局混乱,六大类15个专业随历史形成分散在两校区,专业建设缺乏系统性。二是校区育人功能设计缺乏整体性,勤俭道校区校舍安全隐患亟待解决,两校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三是专业建设与发展不均衡,特色专业建设亟待加强。四是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单一,校企深度合作有待加强。五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加强。六是信息化教育教学平台建设和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亟待加强等。通过对学校内外部环境优势、劣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战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战略规划方案也逐渐清晰。
(二)项目战略规划
项目战略规划是在项目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内容的系统谋划和方案制定,是项目建设方案的核心,对项目建设成败起关键作用。
1.建设思路
本次项目建设尝试并坚持用战略管理理论指导实践,遵循项目战略管理基本路径,以项目战略规划的建设内容为核心,落实具体战略实施步骤,确保战略保障措施及时到位,有效推动整体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2.建设目标
学校拟通过本项目建设“实现全面提升办学实力,服务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学校‘十三五’实现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的总体目标。项目战略规划将紧紧围绕这一总体目标确定建设内容。
3.建设内容
按照天津市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要求,围绕学校本项目建设总体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从六个方面科学规划、系统制定项目战略规划,涵盖6个一级项目、13个二级项目和98八个具体建设内容。在项目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学校统筹考虑各级项目中建设内容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共同构建一个以“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核心的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例如,在汽车维修、物联网、电子商务和美术设计等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校内视频公开课”建设,并实现校内网上运行,在丰富专业课教学形式和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和电子商务专业“引企入校”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不仅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让专业建设更加贴近市场,为培养和造就满足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丰富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社会服务的能力;校园环境改造提升在消除校舍安全隐患,丰富校园教育功能,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愉悦了教师和学生身心,激发了学生爱校护校的意识,营造出积极健康、文明绿色的学习生活氛围,大大地提升了学校环境育人的质量。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紧紧围绕“双师型”和“信息化能力提升”展开,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综合素质需要,更激发了教师自尊自强、必学争先的干劲,在教师中形成了主动参与、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项目战略实施
项目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核心环节。项目战略实施以下四个部分。
1.管理机制建设
组建学校项目分级管理责任体系,为项目建设提供人力支撑。校长对示范校项目战略管理负总责,负责组织项目战略分析与规划,督导与检查项目战略规划实施,参与项目建设成果评价;副校长负责组织实施项目战略规划,按职务分工对口管理相应子项目建设内容;中层干部在分管副校长带领下具体组织部门教师共同完成建设内容,并定期接受督导检查和建设内容验收。
2.过程管理驱动
加强项目战略实施的过程性管理,建立自下而上的三级驱动项目建设督导检查制度。一级是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定期检查各级项目建设内容完成进度和建设成效;建立部门间协商交流机制,协调项目建设中工作交叉环节;及时收集并向校长反馈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校准确了解并控制项目建设进度,适时适度调整完善项目战略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确保整体建设目标如期实现。二级是子项目分管副校长负责规范并指导所辖建设项目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进度,定期在校长办公会上通报建设情况,反馈发现问题。三级是学校领导班子定期总结研究项目建设情况,针对出现问题及时拿出解决方案并请专家参与论证,尽快确定调整规划方案。
3.应急事件处理
学校对于在项目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因客观条件或形势要求变化,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要有心理准备并积极稳妥加以处理。要充分发挥项目建设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作用,及时向专家通报项目建设情况并就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征询解决意见,同时在充分论证项目战略规划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基础上,要认真履行项目建设内容变更或新增审批程序,确保项目建设成果的实效性和项目建设程序的规范性。
4.分期成果考核
为确保项目建设按进度保质保量推进,学校建立项目建设定期督导检查评价反馈机制。由学校示范校项目战略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项目建设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并授权项目建设办公室结合每月项目建设督导检查结果进行分季度总结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学校学期和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实行绩效考核,切实起到督促与激励作用,确保示范校建设项目按项目战略规划如期完成。
(四)项目战略保障
项目战略保障是项目战略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由学校领导班子全体组成的示范校建设项目战略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监督指导;成立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的组织、管理、推进、协调和反馈工作;成立由高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组建的示范校建设项目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对项目建设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建议并指导建设实施;成立由财务、纪检等部门组建的示范校建设项目督查工作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保证项目建设运行程序和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2.资金保障
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资金投入3420万元,后追加新增学生宿舍楼加固改造项目建设资金900万元,合计4320万元。其中,天津市财政拨款3300万元,主管单位及学校自筹1020万元。学校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并落实项目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编制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和落实方案;积极争取主管单位财政支持,保证项目资金全额如期到位;监控项目资金规范合理和建设效果评价。
3.制度保障
为确保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按计划有效、规范实施,按照市财政、市教委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一轻校示范校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一轻校示范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一轻校示范校项目建设设备采购管理办法》《一轻校示范校项目建设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文件,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有效地做好项目建设,为项目战略管理全面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战略管理应用于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启示
(一)领导的治校理念与战略规划要高度匹配
作为项目战略管理主体的校长对项目战略规划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如果校长将治校理念与战略规划密切结合,把握项目全面建设的逻辑起点,充分调动人力和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制定并实施项目战略规划,就能达成项目预期建设目标,有效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是单独成立战略规划制定小组,没有充分吸收和发展校长的治校理念就制定战略规划,则在项目战略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协调性矛盾,影响项目建设效果。因此,项目战略规划的制定既要体现学校领导班子的核心意志,也要注意吸纳校长的治校理念,并争取最广泛教工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战略规划的宏伟蓝图。
(二)战略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督导检查至关重要
人们往往在项目战略管理中只注重战略规划的制定而忽视了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督导检查,直到临近项目验收期才突击完成项目建设内容,最终影响项目建设质量。在项目战略管理过程中实施督导检查要坚持及时性、合作性和反馈调整原则。实践证明,项目战略管理中的过程性督导检查是高质量完成项目战略规划的重要环节。
(三)正确处理好项目战略规划与调整或增补项目的关系
一经审批通过的项目战略规划就具有了严肃性,原则上不予修改。但在项目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因外部客观条件变化或工作重心调整,需要对原有项目建设内容进行调整或增补,此时一定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遵循兼容性原则,即确保调整或增补项目与项目战略规划建设思路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增补项目与项目战略规划建设项目具有同根性,可以将调整或追加项目并归为项目战略规划建设项目的下属项目,集中人力和资源优势,提高或保证项目的高品质完成。
总之,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职学校通过项目建设加速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进一步开放教育管理思想,通过项目建设探索学校未来战略管理发展之路,是一种有益探索与实践。
作者:褚建伟 单位: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查吉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12-19.
[2]刘经南.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战略与管理特色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7(3):18-21.
[3]刘志峰.职业院校战略管理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8):14.
[4]王华,张向力,尹玉玲.高职院校战略管理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70-71.
[5]韩骅.校长与教育家:治校理念与治校权[J].高等教育研究,2002(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