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文化的基本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263-01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都能积极地去完成,而在进行思想道德、文化艺术、劳动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则不够重视。实施素质教育就应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受到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做到寓教育于体育教学活动中,做到教书育人合二为一。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相互帮助,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困难同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言行,培养他们正确的礼貌礼节;培养他们尊师爱幼,平等待人,做事公正,与人为善,言行一致等诸多品德;培养他们爱护公物的公德意识。这些做法对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很有意义。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理解只有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更有凝聚力、战斗力,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学生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
4、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乡镇中学,室外体育课的教学条件较差,特别是夏、冬两季,室外环境更差,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的精神品质。教学中就要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中学体育课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不但要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和健康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校现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大胆创新,把体育课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游戏的主人。
3、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4、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
2、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一)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即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良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五)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一)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如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形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关键词 民间剪纸;造型观;动画创作
民间剪纸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根植于劳动人民深厚的生活沃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入普通民众对真、善、美观念的诉求,不受社会功利和价值观念的制约,集中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民间剪纸以镂刻形式表现物象,与皮影的制作方法相同,皮影又是动画的雏形,因此,中国早期动画曾借鉴民间剪纸的艺术形式成功创作出了《猪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渔童》《鹬蚌相争》《葫芦兄弟》等动画片,为中国动画赢得多项世界荣誉,并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树立“中国学派”。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动画走入低谷,而民间剪纸也走出历史舞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当我们注意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再重新解读民间剪纸,其独特的造型手法、文化内涵、审美情趣都释放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并对动画创作有很多启示。
一、民间剪纸心象造型手法与动画形象的塑造
心象造型手法是民间剪纸特有的表现方法,是指民间艺人在剪纸创作中不受物象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等客观因素影响,而以主观对物象的理解去表达事物。这种造型手法源自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作为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主体――广大劳动妇女。没有受过正统的美术基础训练,不受具体物象的形体结构限制,而是将客观事物通过心灵影像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在这种造型观念下,民间艺人为了表达自己的主观意念,可以打破自然法则和时空界限,将不同时空、没有任何联系的物体放在同一平面上,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大胆创造。
动画,顾名思义就是会“动”的“画”,动画既要有能“动”的技术含量,还要有会“画”的基本技能。动画创作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有较高的造型能力和一定的艺术修养,无论是前期造型设计还是中期原画创作以及后期合成,都要以较高的造型能力为保证。我国早期经典动画更强调对动画形式的表达与形象的塑造,之所以能创作出那些艺术精湛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完全是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手段。民间剪纸艺人没有任何美术基础却能创作出鲜活的艺术形象,靠的是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与用心体悟。民间剪纸源于生活,表现的内容大多反映身边的事物,但这种反映不是对生活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采用夸张、变形等突出物象特征的手法来抒发内心情感。通过民间剪纸的心象造型手法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当代动画创作艺术水平低下,无论是形象塑造还是细节刻画,都没有典型性,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缺少对物象形态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在动画创作中应注重体验生活,正确观察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善于分析比较,只有抓住物象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表现其本质,从而提高对动画形象的塑造。
二、民间剪纸意象造型语言与动画作品的内涵
意象造型是中国民间美术特有的一种造型手法,在民间剪纸中最常使用。意象造型是指民间艺人在创作中将表面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通过寓意组合,形成新的艺术形象,呈现新的意境,表达新的含义。在纹样的组织过程中,通常采用“以意构象”“以意表象”“以象寓意”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种造型手法已形成定式并深深扎根于民间,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表现语言。
民间剪纸的意象表达语言来源于原始的思维方式,来源于中国本源哲学观与世界观,体现整个民族的文化意识和审美素养。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对许多现象无法解释,先民在原始混沌思维的作用下,把生命看得极其神秘和神圣,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殖与繁衍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群体意识。以生殖繁衍为中心的阴阳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也就成为中国本源哲学观。受中国本源哲学观影响,民间剪纸艺人通过“观物取向”的象征手法,运用通感联想、象征寓意等造型手段把自然属性的动植物同阴阳观结合起来。如鸟、鸡、鼠、鱼、蛙等动物以及荷、莲、葫芦、石榴、佛手等植物因其具有坚强的生命力与旺盛的繁衍能力,被赋予深刻生命象征意义。传统民间剪纸《老鼠娶亲》《鸡衔鱼》《鱼戏莲》《葫芦生子》《蛇盘兔》等都是以意象造型语言,运用不同的纹样组合,表达人类最朴素的生命意识,体现民间剪纸深刻的文化内涵。
动画是一门集绘画、音乐、表演、文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可借鉴各种造型语言,在剧本创作上要求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民间剪纸是由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作品主要用于民俗活动之中,属于生活的艺术。中国经典剪纸动画《老鼠嫁女》《渔童》《葫芦兄弟》等在表现形式上借用剪纸的造型手法塑造了鲜明的动画形象,反映人类对是非善恶的评判和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教化意义。随着老一辈动画艺术工作者退居二线,新生动画创作的生力军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接受的是来自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极其淡漠,更不知其深刻的文化寓意,其创作的作品由于脱离传统文化,背离社会现实环境,缺乏生存的土壤,严重影响了中国动画发展。美国动画《花木兰》《功夫熊猫》是从中国文化资源中找到动画创作的基因。并以美国人的思维方式阐释中国文化,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功。从这两个事例不难看出,中国动画要想重新崛起,必须树立民族风格,必须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剪纸又是大众艺术,在众多传统文化中是最易于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借鉴,通过民间剪纸意象造型语言,体会其思想寓意并将其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会使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有很大的提升。
三、民间剪纸吉祥造型观念与动画创作思维
民间剪纸的意象生命寓意反映了先民原发的哲学观与世界观,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剪纸的造型观又有了新的变化。栾伟丽指出:“民间美术原始的生殖崇拜观念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延续、发展与变异之后,在百姓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具有人生普遍意义的吉祥瑞福观念。”这种吉祥造型观念是以祈祝平安、希冀美好为共性心理,以求福、长寿、喜庆、吉祥为主题,表达人们对平安和谐、幸福美满生活的祈望。
民间剪纸吉祥造型观念通常采用“象征赋意”“谐音取意”等表现手法表达主题。这种表现手法在漫长的文化传承中经过广大群众不断地修整、概括、提炼,已经形成一种程式化体系,具有民间美术鲜明的文化特色。
“象征赋意”是指运用典型的事物,根据其性质和特 点,赋以其吉祥寓意。使之从客观事物中分离出来形成吉祥观念的替代物,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被老百姓所理解和认同。如“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能够祈雨辟邪的神灵,古代封建社会把龙视为皇权的象征,历代皇被称为“龙子”,以示权威与尊严。“凤凰”被人类视为神鸟。是人类的保护神,是百鸟之王。民间剪纸“龙凤呈祥”就是以龙与凤凰组合到一起,象征完美、吉祥、光明。“鸳鸯”属水禽类动物,根据张华《禽经》描述:“鸳鸯匹鸟也,朝倚而暮偶,爱其类也”。据说鸳鸯雌雄不离,展翅双飞,夜里共栖,交颈而眠,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将不再寻找配偶。因此,民间在新婚之时常剪刻鸳鸯贴于洞房,寓意夫妻相濡以沫、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谐音取意”是利用汉字同音不同字的特点,将某些难以表达的吉祥语或吉祥观运用与之谐音的事物来表现,使人产生联想,通过“谐音假借”“因音象形”“语义双关”的手法突出主题。例如民间剪纸中“鱼”既是生殖繁衍的象征符号,因其与“余”“裕”“玉”谐音,鱼纹剪纸又喻示“吉庆有余”“金玉满堂”等美好寓意。“蝙蝠”属翼手目哺乳动物,因“蛹”与“福”同音,在民间美术中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形象,民间剪纸常借用蝙蝠的形象表达“福禄双全”“福寿安康”等美好寓意。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
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地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在它的意象符号中,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朴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等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
6.下列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我们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
C.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其产生就是象征性的装饰物,作者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功利目的。
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能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从艺术角度看,它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作时,往往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种情趣的获得是因为剪纸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物”就是民间剪纸这一载体,承载着艺术上造型形式的传承和其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
C.“蛙”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虽然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在民俗文化中保持着原始崇拜敬仰的地位。
D.“蛙”因其丑陋的形态常被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也被认为是最可靠的保护神,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题材,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民间剪纸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B.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精神文化,随着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变化,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深层寓意内涵也会随着形式而变化。
C.“凤穿牡丹”等花色纹样的剪纸,表现了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多子、丰收安乐的美好愿望。
D.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能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求,扶持人类的生存,追求民族、人类群体的强烈审美理想。
参考答案
6.C(“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有误,原文说“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
一、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在某种层面上具有基本相同的作用,即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后盾和保障作用。企业档案以其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存在,企业文化则以其外在的精神而昭示,二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存的必然联系。
1.企业档案中的文化因素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原始记录性,但其内容的实质则是它的文化性质。档案是人类文化的记录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是人类必需的文化营养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企业档案作为档案的一个门类、一个分支,同样具有这种文化性质。管理也是一种文化,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内容,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文化。企业档案的文化因素从十个基本大类中可以反映出来:如党群工作类档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培育企业精神最基本的文化素材;经营管理类中的产品销售档案,近年来人们更加注重了它的文化内涵,有的商家进一步提出,我们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文化。企业的名牌产品必定是企业最珍贵的档案内容,而名牌产品则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可口可乐”的美国文化,“劳斯莱斯”的贵族文化,“阿迪达斯”的运动文化等,都从某个侧面体现了企业档案的文化内涵。
2.企业文化中的档案依托
企业文化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文化作为支配一切管理活动的灵魂,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显示着它独具的文化管理魅力,这种文化管理正在形成企业档案的新内容——文化管理档案。企业文化一词的概念虽然兴起于近年,但企业早已有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了。北京“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善经营、重质量、讲信誉、重商德,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精神财富。这些企业文化财富的传播正是依托在企业档案之中。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也要精通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从它的创立之初就不断地积累着企业档案,企业的文化思想忠实可靠地记录在企业的全部档案之中,是企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长卷。在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积累新的档案资料,更要挖掘积淀在历史档案中的文化瑰宝。如“鞍钢宪法”高度概括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伴随着这个时期的企业档案,忠实地记录了它的文化特色。建设现代企业文化,不是建筑空中楼阁,必然要对传统企业文化有所扬弃和批判继承。考察既往的企业文化,必须依托于记录了企业文化的企业档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为本,义利兼顾”、“童叟无欺”、“和气生财”等企业经营文化,早已成为日本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纳;“鞍钢宪法”管理企业的文化思想更为欧美等国家所借鉴。当前,企业在建设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反思历史上企业发展的经营之道。江西赣南卷烟厂正是在优秀传统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精炼出“一丝一支、精益求精、品牌卓越、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和“生产围着销售转,销售围着市场转,一切围着质量转”、“让经营户得利,让消费者得实惠”等现代企业特有的经营文化。
二、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企业档案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企业档案记述和反映了企业的技术资质、科技成果、专利含量、工艺工法、管理水平、业绩评价、荣誉记载以及职工素质、人才建设、文化建设、设备配置、技改历程、财务状况、经营现状等重要内容,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总之,企业档案记述和反映了企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本企业的历史和现状,有企业自身的特色,不可能脱离本企业的历史发展搞一种毫无本企业特色的“泛企业文化”。综观企业档案,可以深刻理解本企业特点及历史发展的规律。从整体而言,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历史价值。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也有一种连续性和继承性。企业档案同样记载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可为当今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具有较大的历史借鉴作用。
2.企业档案是某些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依据
一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并不直接依据企业档案。如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进行与企业产品无直接关系的文化活动等。这些企业文化建设常常是企业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而灵活采用的。但有一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档案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反映企业发展精神的《企业发展史》,宣传企业劳动价值观的《劳模事迹汇编》等,离开企业档案是无法编写的。企业档案记载了企业发展的历史,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各种历史线索,可作为某些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依据。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文化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