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战略管理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企业的战略管理包括五项相互联系的管理任务,即企业的愿景、企业的使命、企业的目标、企业的战略以及战略的实施。这五项任务形成一个循环体系,不断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任何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都离不开本土文化,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文化。本文主要是对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进行研究,提出一些见解。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从经验和科学管理进入了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在内的工作作风等。企业情况不同,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每个企业都有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有自己特色的、广大职工认可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企业理念、职工价值观等等。正是这些有形的硬文化和无形的软文化,指导着企业战略的实施,支撑着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关系
目标带动战略,战略驱动文化。企业必须确立目标,进而达成目标。达成目标需要战略支持,战略的实施需要信念的支持。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思想的表现,也是企业家团队信念的表现。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看似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其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
第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订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正是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激发了员工的热情,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第三、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战略制订之后,企业文化应该随着新战略的制订而有所变化。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和一定的持续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逐渐强化的趋势。因此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所以,企业在进行重大变革时,必须要考虑与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的关系问题,因为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是确定企业文化的基础;同时要发挥企业现有人员的作用,保证企业在原有文化一致的条件下实施变革。企业高层管理者要着重考虑与企业原有文化相适应的变革,不要破坏企业已经形成的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分析时,应给企业文化以足够的重视。只有企业文化与战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企业生命力的基本点,是企业理念客观存在的必然。企业思想是企业文化的主线,企业的社会使命与责任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企业的战略规划受企业思想的制约,以企业使命为基础性依据。如《南网方略》是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精髓,它为企业的战略计划、战略实施和战略分析等做出了统一的标准。因此,企业战略的研究、规划与实施必须与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提升并重。
企业战略制定以后,就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企业文化通过其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的共同作用,激发员工热情、统一群体成员意志。
第一、企业文化为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在企业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在同一时间对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经营思路做到完全领悟,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如何齐心协心往前走,就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首先,企业文化能显示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的概括、精粹、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明示着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些语言经过长期的教育、潜移默化,已经铭刻在广大员工心中,成为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企业文化能诱导企业行为方向。企业文化建立的价值目标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它对员工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员工共同行为的巨大诱因,使员工自觉地把行为统一到企业所期望的方向上去。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弥补人的有限理性不足,将广大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
第二、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做得好的企业很注重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如实施员工投股计划、高级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制度等。这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财富最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文化管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注重一种精神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共同使命的认定、团队建设、情感的管理等来满足人们对非财富最大化的追求,使大家能认识到在企业工作的价值。因此,企业文化可以全方位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
第三、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这种约束功能主要包括,硬约束和软约束。硬约束主要表现在制度的约束;软约束主要表现在文化的约束。制度的约束常存在不足,因为制度是人制订的,人是有限理性的,所以很难完善,而且落实制度的监督成本也往往很大。相对来说,文化这种软约束是硬约束的补充。通过共同的舆论导向,共同的行为模式,形成员工自觉的行动。南方电网公司能在六年的时间内快速融合、发展,以《南网方略》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南网方略,明确提出了企业的行为理念、服务理念、团队理念和廉洁理念,得到了员工的支持,成为了激励员工干事的力量源泉。达到了最佳软约束功能。
三、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
通过对国内企业文化与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分析,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建立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思考,协调关系,最主要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
第一、企业文化理念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企业理念中的基本理念,如企业目标、经营理念等,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所规定的产业结构、未来目标、经营方向直接相关。例如企业若采用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强调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若企业实施一种人力资源的职能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人才理念和人本精神。
第二、企业制度和行为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例如企业若实行差异化战略,则企业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则较为灵活,给员工的空间将较为宽泛,鼓励员工进行创新。而一个规章制度制定比较严谨的企业与崇尚自由创新的企业战略是不相符合的。总之,制度和行为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和适应。
第三,企业物质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理念的载体,也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条件。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纷纷调整竞争战略,企业的经营理念也相应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重新定位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新的文化理念,获取新的竞争力,许多企业纷纷进行企业品牌标识的创新和切换,道理就在于此。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一个企业的长期规划,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于尚未进行战略发展规划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规划出企业发展战略的轮廓,或者制定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方向,并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下去。
四、总结
管理会计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管理会计的基础是现代管理科学,它将管理与会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可以规划、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进入WTO,国际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内的企业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这无疑是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全新挑战,因此,企业战略管理变得十分重要。为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又有国外学者在管理会计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它采用产品生命周期法,分析企业的成本动因、成本效益、价值功能,大量搜集与企业战略目标、加工管理方法有关的信息,以协助管理者借鉴学习、确立战略目标、规划战略、评价战略业绩。
一、借鉴与引进国外管理会计方法与经验
国外的企业一般会同时设立两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主要负责核算企业对外的经济账目;管理会计则负责完成企业内管理会计的目标,以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或增值,与此同时,管理会计还要向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如计划、评价、控制、决策等各方面关于考核经营活动的信息,以协助管理部门或经营者管理企业的经营。
美国著名学者波特理论,在竞争环境中企业家勉励的物种竞争作用力,当中包含: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侃价能力、新的竞争对手入侵、供应商的侃价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当今企业身为原料和服务的共同需求者,必须通过与供应商发生相关联系,了解供应商的侃价能力才可节约原料成本与人工服务成本。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共同供应者,势必会接触销售渠道,客户与分销商的侃价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所能获取的价格,替代品的威胁也表现于此。现存的战略模式强度会直接影响到价格与竞争的成本,新的竞争者入侵会对价格造成一定的威胁,这便要求防御人谨慎投资。
管理会计不属于研究人员,更不属于工程师,但是为了能准确提供或评价有关研究费用、开发费用信息,管理会计还要掌握关于研究开发的部分知识,并且能及时在研究与开发领域发掘出有用的产品信息,最终把产品信息变成相应的经营计划。
二、管理会计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一)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规划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到:“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经营的重心在于决策,决策的关键在于预测。”管理会计之所以重要,就在于这一职位起到了预测经济前景的关键作用。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总目标与经营方针的基础上,在考虑了经济规律作用的前提下,在经营条件约束的条件下,选择最合理、最合适的量化模型,有目的地对企业未来的销售成本、利润甚至企业资金的变动趋势做出预测,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管理者做出了正确决策,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能得到有利提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经常会遇到大量需要决策但不能马上决策的问题,这时,管理会计就可以采用会计、数学、统计等各种各样灵活的技术方法,用简单明了的数学模式表达及其复杂的经济活动,并且揭示其内在联系以及最优的数量关系,减少管理者的决策困难。另外,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管理会计利用娴熟的预测、分析、决策技能,通过估计产品在生命周中各环节中的成本与进入市场后产品成本的转换情况,测算、评价产品的经济效益,最终选择出合适的开发投资计划。在此过程中,管理会计还可以指导产品设计者控制必要的成本与相应的投资,帮助产品设计者、研发者设计研发出高效率、高回报的产品。
(二)合理使用企业的经济资源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是管理会计最终目标。管理会计在分析、评价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潜力以及利用状况时,会用到弹性预算、保本分析、存货控制、投资决策、变动成本法等现代的数学方法与定性方法,为很多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经济效益提高发挥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当管理会计参与产品的设计研发时,管理会计使用的分析方法十分全面,管理会计会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变化趋势,以提高其预测与设计的回报率。管理会计可以使用的分析方法很多,如对数分析、趋势平均、回归分析、指数平滑、因果预测等方法,根据不同产品的实际情况,管理会计还会灵活地从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法,及时为设计研发人员提供成本、回报方面的信息,帮助管理者随时调整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三)调动企业的积极因素
管理会计设置的初衷就是强化、合理化企业的管理。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深化企业的改革力度,因此,企业贯彻落实责任制、改革管理模式就变得十分重要。管理会计十分重视做好员工的工作,设置例外管理、目标管理、业务考核、责任会计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引导员工在生产经营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就能为企业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护航,以加大我国企业制度的现代化,保证企业经济健康持久发展。
三、结论
1.1战略管理会计定义战略管理会计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战略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战略会计,因此很多人认为,狭义上来讲,战略管理会计能够只从其字面进行简单的解读,也就是说只为企业的战略管理出谋划策的管理会计。当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战略会计的内涵不断延伸,管理的理念也有了新的变化,管理的内容日益多样化,其在日程的应用率越来越高,人们对其关注力度不断加大,所以,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及企业的自我管理提供信息。在为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会计提供信息时,一定要从和企业战略联系的角度出发,制定恰当的目标,不能够只看当前的考察目标,这就是战略管理会计更为广义的理解。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企业发展所处的不同时期其内涵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能够将其分为分析、决策、实施、测评反馈几个阶段。[1]实施战略管理也要随着其内涵的不断变化发展适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不断向前发展的。企业传统管理会计制度更多的是关注会计期间,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出发,注重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短期盈利最大化。战略管理会计在超越单一界限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重点研究企业如何才能够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如何才能够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尽可能地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也很直接,特别是经营范围内的各种活动,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并加以分析,充分认识到市场中的各种发展机会,规避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1.2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会计为企业提供的有关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它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战略发展所需信息,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战略决策需要。战略管理会计从时间、空间、数量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角度出发,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管理会计的种种局限,它在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关注的同时,还时刻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外部环境信息。不但要能够与企业短期发展战略相适应,还要谋求促进实现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通过研究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内容,发现其有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会计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它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并没有的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下面几个方面:首先,它注重谋求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帮助企业取得更为长久的经济利益。它在对企业进行相关信息分析时,从企业的全局利益角度考虑,尽可能地使企业可以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并保证企业在稳定发展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利益。在实施企业的长远规划时,企业应对市场压力、研究开发及宣传定位新产品几个方面都严格把关,不断地壮大企业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其他的竞争实力,有时为了谋求长足发展会选择放弃短期利益。其次,它的实质是外向型信息管理体系。不会局限企业的发展道路,它的重点是追求战略实施手段,时刻关注着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并随之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断地做出调整。此外,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特征,制订正确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方针,提高企业竞争实力,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驾护航,求生存、谋发展。此外,它为企业提供的信息,除相关的财务信息外,还包括一些非财务信息。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单单凭借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经济因素,还需要把握了解市场的竞争信息,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及其发展的不足之处。只有全面了解这些相关信息,本企业在竞争中才更有主动性,更加突出,才能够更有效地实施其战略计划,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存实力,长足发展。
2商业银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自我国开展市场经济之后,商业银行逐步地发展成了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随着银行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地完善,它有权利为自身发展制订并实施合适的战略方针,其企业自也在不断地扩大,这也是战略管理会计得以在商业银行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2]此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战略管理会计收集整理,应用信息的成本大幅降低,这为商业银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做了技术层面的有力保障。二是市场竞争的要求。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谋求发展,一定要准确把握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向,制订可行的战略计划,并借助于内部的有效控制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并谋求长足发展;如果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实施有误,经营方向把握不准,那么后期的管理将毫无意义。所以,银行业想要顺应市场竞争,一定要积极地开展战略管理会计。
3完善商业银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议
3.1完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对商业银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分析,共享全面账户管理信息并且对范围性存在问题进行深加工,大致地掌握商业银行竞争对手的长处、不足以及这些因素对银行可能带来的影响。采取统一各部门或各体系在信息处理改进方面的尺度相应的措施,有必要采取更具有优势的基于战略账户管理的决定筹划支持体系,议决对竞争对手相关信息的分析。针对传统账户管理体系存在的难以体现竞争对手的财务指标、产品种类及价值、市场营销活动等信息的问题;针对商业银行的种种业务信息数据散布在差别的体系或部门当中所造成的信息分裂和疏散问题,借助于内外部相关的信息来确定商业银行竞争的有利因素并借此来改进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问题,不断地完善全面的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关键所在是收集并利用有关信息,想要使战略管理会计的优势得以显现,使其为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就一定要健全囊括多种内外部、财务及非财务有关信息的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信息体系。[3]为此,首先必须扩大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信息收集范围,注意收集现有会计信息系统所没有的外部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同时,还须加强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不断完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价值,为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服务。
3.2加强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不同于经营管理,前者是一项长期规划,着眼于未来发展,其关注的重点是商业银行的全局及长远发展问题。在制订战略计划之时,商业银行一定要将战略规划和短期的经营计划区别开来。面对国际金融业并购热潮及加入WTO后国外金融航母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突破现有分业经营格局造成的经营理念上的局限,将混业经营理念融入商业银行长期战略目标。当然,战略性规划也需要盈利相支持,只有在完成各阶段经营目标、取得目标经营收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战略目标。商业银行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在制订战略计划和经营方针时,积极地创建有利于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条件。一定要明确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内外部,做好内部经营管理,力求提高竞争实力的发展目标。只有研究并且积极地向着既定目标努力,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会计体系,才有可能使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实力得以提高,尤其是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上、内外管理的结合上,都能够有详细而准确的操作流程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提供支持,支持企业实行统一全面管理,发挥系统整体优势,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3.3加强事前预测、分析与控制应用管理会计可以使管理者事先控制经营管理整个活动,战略管理会计重视长远性的计划,更加注重事先的分析预测及管理控制。所以,在开展战略会计管理时,一定要强化其事先的预测分析及控制管理各项职能,以便于在商业银行进行决策服务时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为其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集中处理商业银行管理信息收集,简化信息数据的表现形式,统一操作系统及软件工具,实现归档信息的电子化处理。对数据进行深加工,准确把握上级的经营管理理念、目标及方式方法,落实各项核心制度,提高会计的执行力度,使管理层的决策反应速度不断地提升。银行的决策必须要在准确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因此这对于分析的数据质量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完善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当引入先进的数据管理和处理系统,并使用计算机技术手段使数据的处理实现自动化,并应当充分降低人为因素对数据记录的影响。然而提高数据的真实性上,应该在会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上,充分地了解和适应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的具体需求,以免原始数据的缺失或人为转化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也应当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将财务数据资料利用网络及时地收集起来。
4结论
关键词:虚拟水;虚拟水贸易;虚拟水战略;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是构成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短缺、极度污染、过度开发等主要问题,抑制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虚拟水的提出及虚拟水战略的实施,为水资源管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措施。
一、虚拟水、虚拟水贸易及虚拟水战略
(一)虚拟水及其特征
虚拟水是由伦敦大学的托尼.艾伦(Tony Allan)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它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非真实性。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是以“虚拟(vitual)”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具体化(embodied)”的水。如生产1kg粮食、奶酪、牛肉分别需要1~2m3、5~5.5m3、16m3的水。生产一个重2g的32兆计算机芯片需要32m3的水。这就是凝集在产品背后看不见的虚拟水。虚拟水同时也被称为“嵌入水(embedded water)”和“外生水(exogenous water)”,“外生水”暗指进口虚拟水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了非本国或本地区的水这一事实。
第二,对市场交易的依存性。虚拟水是通过商品交易来实现的,没有商品交易就不存在虚拟水。虚拟水从根本上依赖于市场整体交易而非个体交易,市场整体商品交易越多,虚拟水就越多。
第三,贸易运输的便捷性。由于实体水贸易运输距离长远、成本高昂,所以这种贸易通常是不现实的。而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寄存在其它的商品中,相对于实体水资源而言,其便于运输的特点使贸易变成了一种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用工具。
(二)虚拟水贸易与虚拟水战略
虚拟水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般是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一般是水资源丰沛的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或高耗水工业产品,目的是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以确保国家安全。虚拟水贸易并非新生事物,它是商品交易的产物,是虚拟水存在的特征属性,其历史同粮食贸易一样悠久。
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
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水密集型产品给其他的国家,实际上就是以虚拟的形式出口了水资源。当前,一些缺水国家或地区事实上就是以虚拟水贸易的形式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2001年南非向赞比亚出口了9000t的玉米,从虚拟水的角度来说,就是南非向赞比亚出口了10.8×106t的水。
徐忠民等学者的测算,2000年河南省有39.91×104t余粮,按人均400kg的粮食需求标准完全可以满足甘肃省31.13×104t的粮食缺少需求,甘肃省若实施虚拟水战略从河南进口这些粮食而不是自己生产,可节约43.78×108m3的水资源。
从传统上,人们对水安全习惯于在问题发生的区域范围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虚拟水战略提倡出口高效益水密集型商品,进口本地没有足够水资源生产的粮食产品,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二、虚拟水战略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虚拟水战略改变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思维方式
虚拟水战略的实施,突破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它要求水资源管理从原有的以区域水资源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在区域水资源之外寻找解决水资源分配和水资源管理的途径,运用“大水利”的系统理念和方法研究与水资源问题相关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
虚拟水战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在水资源问题发生的范围之外找寻解决区域内部水资源问题的措施,可以更好地协调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虚拟水战略观念认为,相对于国家甚至世界范围而言,水资源短缺通常只是局部现象。人口、粮食和贸易之间的特殊连接关系,为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决策者提供了更大的范围找寻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新途径。
(二)虚拟水战略可以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资源短缺是阻碍缺水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水资源的短缺直接与区域粮食生产与安全紧密相关,缺水国家或地区在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上研究很多,但这并不是根本性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只能是一种补充手段,虚拟水概念的提出与介入为区域水资源短缺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手段。
对于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国家或地区来说,通过虚拟水贸易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调入富水性商品,而不是从区域北部发掘本地水资源的潜力,以虚拟水代替实体水可以成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尝试。同时,还能增强其粮食安全的相互依赖性,减轻国家或地区之间因为水或粮食问题所引起的直接冲突,创造持久地合作关系。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对粮食进口的补贴政策,实际上是补偿本地区水资源的不足。约旦和以色列等一些干旱国家已经有意识地制定了规划政策以减少富水商品的出口,特别是农作物的出口。实际上这些国家已将虚拟水视为非常重要的、增加的水资源,他们以虚拟水形式进口的水量已远远超过了其出口的虚拟水量。中东地区每年靠粮食补贴购买的虚拟水数量相当于尼罗河每年流入埃及的水量。虚拟水贸易通过富水商品的调入,引进“看不见”的虚拟水,从空间可进入性上提供了实施的有效性,可以有效缓解缺水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三)虚拟水战略可有效配置全球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出口自身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自身存在比较劣势的产品来谋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由于富水国家或地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比贫水国家或地区要低,而且水资源利用的负作用也相对小,因此从经济角度看,富水国家或地区提供水密集型产品给贫水国家或地区,暗含着贫水国家或地区实体水资源的节约,贫水国家或地区将节约的水资源投入成本较高的行业。
如法国生产1kg玉米的虚拟水含量是0.6m3,而埃及是1.12 m3,因此从法国出口1kg玉米给埃及可以节约0.52 m3水,所以埃及完全可将节约的水资源投入其它成本较高的行业,寻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生产1kg粮食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要比湿润地区多2-3倍,干旱地区从湿润地区进口1kg粮食,可节约2-3倍的水资源,将节省下的水资源用于其他行业,则可能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虚拟水贸易实质上是一种概念性水资源利用方式,将全球有限的水资源投入到产出相对较高的领域,实现效益最大化,从空间和时间上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四)虚拟水战略有助于改善消费模式和建立节水型社会
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条件差,再加上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等原因,有限水资源的消费现象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虚拟水概念的提出给人们提供了产品中隐含着的水资源这一暗示,使人们直观地意识到自身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
例如,知道1kg玉米和1kg牛肉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的差别,可使人们意识到消费不同的产品对水资源系统有不同的影响,了解各种消费模式对水资源的节约情况,从而有助于自身消费模式的改善和节水型社会的建立。
三、结束语
虚拟水战略为干旱、半干旱国家或地区解决水资源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即通过虚拟水贸易寻求水资源的一种替代供应方式,并且该方式不会产生恶劣的生态环境后果,能较好地缓解当地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虚拟水贸易,可将全球水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
实施虚拟水战略有利于干旱地区制定水资源安全战略的保障措施及政策,对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国栋.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4).
2、A.Y.Hoekstra Virtual water trade: an introduction. In: Hoekstra A Y edited. Virtual Water Trad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R]. 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2003(2).
3、钟华平,耿雷华.虚拟水与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4(5).
4、Turton A R. A strategic decision-makers guide to virtual water[EB/OL]. up.ac.za/academ ic/liberts/polsci/aw iru/op33. html,1998.
5、徐忠民,龙爱华,张志强.虚拟水的理论方法及在甘肃省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3(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创新 作用机理
前言:在我国,创新已经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我国组织的创新不仅需要国家给予技术、经济的支持,而且需要组织员工不断的努力和创造,因此,员工这一元素是组织创新的一大因素。组织要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坚持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激发、维持组织员工的创造能力,从而为组织创新提供不竭的源泉。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有重要的作用,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促进组织更好的进行创新,相反的,不良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会对组织的创新产生一定的阻碍。
首先,在招聘员工方面,组织内部需要有新力量的不断注入,方可使组织永葆生机。招聘员工时,对应聘者设置的考核环节要精而准,第一,对应聘者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包括学历、技能、经验、能力等;第二,考核项目与应聘职位要相关。在招聘环节严格把关,容易使组织招聘的员工素质较高,从而更具创新能力[1]。
其次,在培训方面,组织对员工积极培训,可以促进员工增强创新能力。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员工需要与时俱进的知识来充实自我,以提高自身知识含量,从而更好的提升创新能力。
最后,在实行绩效方面,可以对员工的组织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激励的作用。实行绩效,可以激发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将创新水平发挥到极致,促进组织的创新。
综上所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如果实行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就可以促进组织的创新,反之,会影响组织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的促进作用
一般情况下,一个创新的组织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员工拥有共同的目标,并表示出强烈的认同感;二是员工勇于挑战和冒险;三是员工之间的沟通开放,没有强制性;四是员工经常进行学习;五是团队合作能力强;六是员工具有自主性;七是组织对创新行为给予奖励政策。组织要想更好的创新,需要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作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对组织创新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组织增加知识资本。
创新是新时展的主题,也是组织不断进步的动力。目前,国际、国内的竞争都是日益激烈的,组织为了赢得更强的竞争力,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组织内部拥有的知识力量是组织创新的基本条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促进组织选拨拥有新知识、新理论的优秀人才,为组织积累知识资本,从而增强创新能力。
(二)促进组织加强学习。
学习型的组织可以为组织提供更坚实的知识力量条件,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学习,促使组织的员工完成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其中创造知识的环节就是组织员工对知识的一种创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影响组织学习的周期性、有序性,从而使组织内部员工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都具备创新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条件。
(三)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
创新的过程就是失败的过程,组织员工在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面对许多次失败,但是只要员工具有容忍错误、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精神,就能为创新提供坚持的力量。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组织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不断催生员工创新的灵感,激发员工创新潜能,使组织始终保持不竭的创新源泉[2]。
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的提升策略
(一)提高组织员工的能力。
第一,在招聘环节对员工的能力要有初步了解。组织招聘员工时,需要注重对员工能力的考核,组织优先录入经验多、能力强的应聘者,提升组织的人力资本要求。第二,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培训过程中,使员工明确组织的思想和理念,为上岗做好提前准备;对老员工要加强培训,对其给予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用新知识充实员工的头脑,从而使员工更具创新能力。
(二)强化组织内部的沟通能力。
组织应实现开放性的沟通,这有利于员工充分表达自身的思想观点,也有利于促进团队的合作。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组织内部人员通过沟通可以更好协调内部的矛盾,从而使观点达成一致,促进组织提升创新能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组织强化组织内部的沟通能力。
(三)优化资源配置。
组织输入多样化的资源,需要结合新的资源和组织固有的资源资本,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通过资源的重组和分配,可以使创新者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创新过程所需要的资源,从而促进创新者的创新。
(四)设计复杂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
组织的工作内容不应局限于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应鼓励员工进行创新。组织可以采取以下做法:第一,为员工提供充足的时间,在组织内部,允许员工利用少数时间投入到自身感兴趣的研究工作中;第二,减轻员工工作的压力,组织内部的工作内容如果都是比较平常的,员工会极易满足于工作,长此以往,员工会感到非常枯燥,进而使工作压力增加,组织提供具有复杂性、挑战性的工作内容,可以减缓员工的压力,也可以促进其创新。
(五)组织实行绩效考核制。
在绩效考核方面,组织为员工设定一定的创造性目标,从而鼓励员工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潜能去完成目标,在完成目标的同时,可以激发员工创造的潜力,从而促进组织的创新。组织实行绩效考核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战略之一,坚持实行这种制度,能够提升组织创新能力。
四、结论
总而言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组织增加知识、也可以增强学习能力,还可以使组织形成良好的氛围。通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后发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升组织创新能力、提高组织员工的能力、强化组织内部的沟通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工作内容、实行组织新制度,通过此能够促进组织更好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蒋建武,赵曙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J].珞珈管理评论,200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