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重要性;误区;对策
幼儿园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儿童系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促进祖国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随着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园音乐教育也与时俱进,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希望通过变革来满足儿童自身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但是变革后的音乐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使得幼儿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误区,如:教师对音乐教育认识存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音乐教学的形式与过程,而忽视学生对音乐教学相关内容的体验与实践;又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充分体现儿童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及教师与儿童的互动交流等等,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需引起相关部门和幼儿教师的重视,针对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解决,进而促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满足儿童成长的需求。为此,本文着重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对今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有所帮助。
一、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儿童音乐素养的提高和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音乐教育也是一门学科教育,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儿童接受幼儿园的其他学科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加强儿童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再者,幼儿园进行音乐教育的开展并非毫无根据,是教育专家通过对学前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以及儿童发展需求进行深入研究而进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材的编订,对儿童的教育总的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幼儿园要注意儿童的音乐教育,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并积极避免进入教育误区。
二、目前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一)对音乐教育认识不足,导致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音乐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儿童,音乐教育对其自身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幼儿园教师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对音乐教育认识存在不足,往往将音乐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看待,忽视了其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忽视了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其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容易陷入教学误区,使得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上课效率,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形式轻实践
重形式轻实践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误区之一,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形式和实践都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式和时间的合理处理对提高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影响,教师对教育认识存在片面化,以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重形式而轻实践,忽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与儿童缺乏应有的互动
儿童是幼儿园音乐教学课堂的主体和参与者,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以便能及时了解学生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其却成为了教育面临的主要误区,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开展,不利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技能训练与音乐表现的处理存在问题音乐技能训练和音乐表现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师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重视儿童音乐技能的训练,而忽视音乐表现的重要性,使这两者的关系成为了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误区,急需引起教师的重视。
三、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的有效解决对策
(一)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关键,是解决教学误区的主要掌控者。要想解决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的误区,幼儿园要组建强大的教师队伍,幼儿园要加强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认识,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处理形式与实践、训练技能与音乐表现的关系
合理处理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与实践、训练技能与音乐表现的关系是解决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形式与实践并重,加强儿童对知识的理解。音乐是一门学科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同时也应组织教育活动,使儿童有技能表演的机会,以此来调动儿童的积极性。
(三)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幼儿园德育教育重要性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处在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将会对幼儿今后整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索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促进幼儿持续、快乐、健康发展,提升幼儿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德育教育有利于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全面发展包含智力、品德、身体、性格、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性格、品德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好的性格、品德对个体实现全面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显示,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再好,也不一定能取得成功,而那些成功的人也不全是聪明,但具有好的性格与品质。比如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坚韧的意志力、乐观的性格等等,正因为非智力性因素让其渐渐走向成功。但是,这些好的品质与性格需要从小来进行培养,幼儿时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假如幼儿从小就获得好的德育教育,让其思维、观察、感知、注意、记忆等多个方面处于活动状态,承受一定的挫折与困难,提升自我抗挫折、抗压力能力。
与此同时,良好的德育品质,也是实现幼儿个性发展的心理力量,调动起本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学会与同学交往技巧,实现幼儿各个方面健康发展。性格在人的个性方面非常重要,是勤奋、情绪等多个方面特点所构成。好的性格是幼儿成长的心理力量。性格的理智特点可以让幼儿在感知方面能根据自身需求,去感受事物,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形成好的注意力与注意品质;思维方面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好的性格,能让儿童在智力与体力方面实现锻炼。活泼的性格能激发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参与各方面活动,实现幼儿多方面发展。幼儿已经呈现出某些特点,并在和幼儿接触过程中慢慢养成,因此,很有必要关注幼儿性格。由此可见,对幼儿实行德育教育,有利于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二、德育教育有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本身是一种历程,是从懵懂的生物个体,通过群体文化的学习、逐渐承担社会角色,形成个性,不断融入社会的一个过程。幼儿的社会化是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对幼儿加以引导与教育,摈弃丑恶行为,接受真善美的理念,提升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得情感、意识以及行为等多个方面能有效应对客观环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掌握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掌握待人接物、做事的基本规范,减少“问题儿童”的出现概率。
三、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情商
独生子女政策的逐渐推行,幼儿教育问题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呈现出任性、粗暴、约束等行为,虽然智力方面呈现出较大优势。这是由于家长包办一切,安排到位,大大挫伤了幼儿的独立性与积极性,让幼儿逐渐产生了依赖感,自理能力进一步降低;家长对幼儿行为不能进行限制,往往任由小孩处理,到处进行妥协,导致幼儿缺少自制力,让幼儿养成了任性性格。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使得德育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处在薄弱环节。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往往会出现习惯、品德上的不良问题,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时,幼儿园教育需要充分结合时下幼儿家庭教育的一些实际特点,对家长开展全面宣传,开展广泛性合作。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在克服自身的缺点,养成良好的品德以及性格方面,展现出好的操作性及效果。
四、德育教育有利于实现幼儿健康成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按照相关部门针对独生子女开展的调研表明,智力情况与身体状况说明,虽然在智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思想品德等多个方面却显得不如意。比如,家庭生活上的过分溺爱与观照,导致幼儿养成娇生惯养的坏习惯。家长的长期溺爱以及缺少理智性的道德教育,导致幼儿产生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因为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里的玩具、图画书等都是他自己所有,不需要和别人一起分享,养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再加上家长在家里过分的宠爱孩子,所有事情都是替孩子包办,幼儿的独立性与积极性下降。再加上父母对幼儿的一些行为过分的放纵,处处满足幼儿,导致幼儿的自控能力进一步下降,形成了任性的性格,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有效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利于其健康成长。
总之,重视幼儿德育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幼儿处在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幼儿德育教育,既有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又有利于推动幼儿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实现幼儿健康成长,更利于培养独生子女情商,对提升幼儿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牛凤娥.浅谈幼儿德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01):16-17.
幼儿德育是年轻一代德育的开始阶段,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幼儿德育
重要性如何培养
幼儿是社会的未来,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培养教育好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幼儿阶段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正面的教育,也容易接受来自社会的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从小以正面教育来影响幼儿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存在着“先入为主”的特点,即如果在这个时期先形成了某种思想道德,以后想要用性质相反的思想品德去转变它,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阻力。德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德育和其他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德育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儿童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而且与儿童的智力发展,身体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思想品德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大力抓好幼儿的德育,通过德育来促进和推动幼儿在体,智,德,美等各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主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主要有: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萌发幼儿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务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初步独立生活的能力。德育的内容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教育目的和德育的任务制约着幼儿德育内容的性质。主要有:爱祖国的情感教育;集体友爱教育;爱劳动教育;良好性格品质的培养;培养儿童的文明礼貌行为等。
要实现幼儿的德育任务和内容,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者应如何培养呢?首先,幼儿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1.幼儿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
1.1教育者必须依据幼儿道德认识的特点教给幼儿相应的道德知识,提高儿童道德认识水平;
1.2要选择能感染打动儿童心弦、生动的道德内容,对儿童进行道德认识的教育;
1.3对幼儿的行为应及时提出要求与评价,并注意培养幼儿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
2.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2.1教育者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幼儿道德情感的良好环境与气氛;
2.2要不断丰富幼儿有关的道德认识,引导幼儿将道德认识和各种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展幼儿的道德情感;
2.3要注意调节儿童的情感。
3.幼儿道德意志的培养
3.1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它是幼儿道德意志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者逐步教会儿童控制自己的行动,并通过反复练习,帮助他建立一个控制系统,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
3.2培养儿童的坚持性,就是培养他们具有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
4.幼儿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4.1要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
4.2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动机;
一、教育现状:
对教师和家长作了问卷调查,为了弄清幼儿发展现状和教师、家长的认识和态度。通过我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方面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幼儿在园遵守日常生活中行为规范的规则较差,而家园发展差异更大,幼儿园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水平大大高于在家庭中的发展水平。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家长对社会性教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深入。但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追求高学历与升学,择校等,又使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偏差。注重知识传授,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入学准备过程中期望过高,急于将孩子从"游戏人"变为"学习人"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方面显示矛盾。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特别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上不足,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投入精力少,培养不重视,要求不严格,而且部份家长自身忽视社会规则的不良行为,大大影响了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1、多数幼儿家庭属核心家庭,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为良好性格形成和情感发展提供一定条件。但容易造成交往少,以自我为中心,谦让和协作能力差,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受到影响。家长文化程度比较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文化基础和文化素质影响的有利条件。三代家庭能给孩子传统的积极情感形成提供条件。但过分娇宠溺爱孩子。旧的成才观、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现代教育观念的冲突在所难免。
2、家长在工作之余,用于与孩子玩耍或教育孩子学习的比例高于家长自我学习、工作、或娱乐。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重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多数家长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认识上,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忽视规则意识及遵守规则能力发展、以及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能力发展的问题。
4、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上显示矛盾。信任、民主、宽容与严厉、专制、放纵迁就交替运用,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教育方式因时、因地、因人、因情绪、因事而发生变化,负影响抵消正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
5、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因而不能了解游戏活动、操作活动、探索活动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学习,是生活,是工作,是社会化实践的场所,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源泉;是发展自主性、创造性、责任感、义务感的起跑线。对知识学习要求过高过急,忽视依靠孩子通过自主的活动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和经验。从而影响教育效果,使家庭教育环境不能发挥良好作用。
6、2至6岁幼儿家长年龄在26岁至36岁之间,用在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一方面要照顾自己的子女,又要忙自己的事业。31.82%的家长还要照顾老人,精力分配不当势必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二)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教育方法贫乏。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教师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有一些转变,开始重视对孩子社会性适应的培养,但没有深刻认识到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对幼儿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方法上流于说教,脱离幼儿生活,忽视幼儿"生活就是学习"不够重视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规则教育,不重视与家长在统一目标,统一方向,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同步教育。教育改革形势推动下,社会化大教育观逐步得到深化。教师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意义有所明确,但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没有较好地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欠缺,经验少以及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组织管理不够到位,直接影响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
二、思考及策略:
(一)、转变教师、家长教育观、儿童观,正确认识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在社会性适应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加强教师对家园同步教育实质的认识,使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及自觉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二)、探索家园同步促进幼儿规则意识执行能力的具体目标、教育途径、方法、措施。指导家长了解、掌握儿童年龄特点。重视家庭教育环境的利用;重视游戏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家长重视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别是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发展。家园一致培养儿童遵守规则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引导家长调整时间、情绪、心态,育方法;育认识与教育行为。重视儿童全面发展,不片面追求认知学习。
(三)、形成情感共鸣: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热爱每一位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体能和智能的幼儿,以高质量的保育教育工作和优质服务赢得家长的信赖,使家长乐意遵从和接受教师的家教指导,愿意与幼儿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2、信任家长,注意尊重家长的教养方式。用个别交谈、个别约谈、家访等形式了解并理解家长的教养心态,教育行为,注意尊重家长的人格,以平等、友善、建议式的口吻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增强之间的感情和吸引力。
4、教师、家长采用积极、友善、关爱的态度,将情感变为动力,使须强制性遵守的规则和规范内化为幼儿自主、自觉行为和终生受益的习惯。
(四)、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1、环境创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关爱、接纳、激励的集体生活氛围和家庭生活氛围,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家园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生活环境。
2、家园合作法: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下,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探索制定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目标,研究教育内容,参与班级管理。
3、运用榜样,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让幼儿理解遵守规则给自己,给他人,给家庭,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建立初步的社会角色意识。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指导;基本现状;个案研究
幼儿园是幼儿的启蒙教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主要是以娱乐为主,知识为辅。因此,在这个时期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为幼儿创造一个愉悦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现状
1.幼儿园游戏时间的安排
幼儿园里游戏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是阻碍幼儿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加上幼儿处于特殊的年龄时期,对世界上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快乐,让幼儿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国幼儿有关的政策法规中明确指出,幼儿园需要保证充分的时间去开展游戏,确保幼儿可以进行有效探索,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我们发现幼儿每天的游戏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而教学活动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导致幼儿的游戏时间严重不足。在实际幼儿教育中,我们发现教师开展游戏时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排队和组织上,使得游戏时间安排不合理,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很多时候,开展幼儿游戏活动时,幼儿刚刚沉浸在游戏之中,教师很快就结束游戏,使得幼儿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新的玩法,不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同时,幼儿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幼儿的反应能力,可见,合理安排幼儿的游戏时间是很重要的。
2.幼儿园游戏材料的使用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园的玩具种类过于单一,数量也较少,许多游戏材料是以结构玩具偏多,多为积木玩具,关于智力和体育方面的自制玩具较少,玩具的更换率也偏低。许多玩具已经严重破损,不能开展游戏。另外,由于幼儿的自制玩具较少,一般都是游戏结束后,教师要求幼儿将玩具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玩具的使用程度主要是以教师分配为主,许多玩具由于放置的位置较高,都不准幼儿随意使用游戏材料。游戏材料的数量是制约幼儿开展游戏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游戏中需要多多支持幼儿玩游戏,特别是针对自己喜爱的事物进行自制玩具。当然,幼儿园也不可让游戏材料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幼儿教学目标和幼儿的需求,定期更换游戏材料,使游戏材料变得更加丰富,刺激幼儿动手操作和发挥想象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教师缺乏对游戏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需要教师对幼儿做好组织和引导,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工作,培养正确的意识,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童年的快乐,进而获得生活和学习的技能。教师虽然知道应该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但是具体的方式方法还很模糊,由此可见,教师缺乏对游戏指导的正确思考,教师缺少游戏的实践性经验,无法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知道游戏对幼儿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真正发挥游戏对幼儿的教育意义,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教师对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指导策略
1.做好游戏教学的充分准备
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首要条件,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园放置更合理的游戏材料,帮助幼儿拥有更多的玩具可玩。做好充分的游戏教学准备,为幼儿适当添加一些手动制作玩具,增加原来的材料成本,让幼儿可以亲自制作喜爱的玩具,开发幼儿的大脑,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中的主角,增强幼儿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投放游戏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尽可能考虑幼儿的不同需求,不能让材料一成不变,定期更换幼儿的玩具,适当添加一些可生成的游戏玩具,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2.明确好游戏指导的重要性
幼儿园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机构,需要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有专门的教育性指导,不可让幼儿的游戏活动成为一项纯粹的活动。幼儿园开展的游戏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与家庭游戏不符的特殊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一定要树立好正确的游戏指导规则,并一直遵循这种规章制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获得身心发展,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开展游戏,逐渐学会玩游戏,从游戏及时记录心得,真正掌握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优势。同时,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的控制欲不可过强,以免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幼儿的启蒙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变得更加聪明,真正发挥游戏的优势,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接受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3.创设和提供良好游戏的时间
游戏环境是幼儿园为幼儿创造的重要场所,需要考虑不同游戏种类和不同游戏器材,教师需要将游戏场地合理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对幼儿的游戏空间加以扩大,为幼儿积极创造自由游戏的环境,鼓舞幼儿与其他同伴之间互相合作。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幼儿提供更加充分的游戏时间,尤其是幼儿在进行自由游戏时,教师需要对每次的游戏时间都做合理安排和控制,让幼儿在合适的时间里玩得尽兴,可见,不同的游戏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需要教师在开展游戏时有不同的时间安排,真正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在控制游戏时间时,一定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合理区分好时间要求,时间过短,幼儿玩得不尽兴,也会丧失对游戏的兴趣,而时间过长直接影响幼儿玩游戏的质量。
4.提供适宜丰富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的选用直接决定幼儿的大脑开发,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需求,确保游戏材料的安全性,更要注意放置游戏材料的目标性原则。在放置游戏材料时可以结合近期推出的游戏主题和活动需求,真正引起幼儿的动手欲望,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更加积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游戏材料进行动手操作。材料的投放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时刻跟进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和调整,让幼儿每天都可以看到新材料,不断享受游戏的乐趣。游戏材料的选择也一定要考虑安全性,以防幼儿不慎食用,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游戏材料是不断地更新换代,还需要切实考虑游戏对幼儿的影响,多选用一些具有生成性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促进游戏的深入开展。当然,材料的投放,还需要考虑同伴之间的合作玩耍,适当减少材料,教会幼儿自我控制情绪,这样真正发挥游戏环境的教育作用,不断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总之,教师需要对游戏教学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仅要关注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作用,还需要考虑游戏的价值。只有正确认识游戏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健康发展。教学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游戏的重要性,还需要在指导中合理安排游戏时间,让幼儿玩得尽兴,更加喜欢幼儿教育。同时,还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不断更新游戏材料,多放置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可以随时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游戏作品,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吴卫杰,徐润笑,等.教师游戏指导策略使用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幼儿教育,2013(34).
[2]魏洪鑫,丁海东.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基于6则案例的教育现象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