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指导方案

健康指导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指导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指导方案

健康指导方案范文第1篇

从优雅的法式到rock的金属色,从简单地涂色到复杂的光疗甲……渐渐地,我们发现华丽装扮下原本健康的指甲变得越来越脆弱与暗淡,究竟我们的指甲怎么了?

问题一:指甲颜色发黄、暗淡

原因:色素沉着

指甲油拥有各种漂亮的颜色是因为添加了大量的色素成分,包括各种矿物性色素、人工合成色素等。这些色素慢慢附着在指甲上,导致指甲越来越暗黄无光泽。越是深色系的指甲油,色素沉淀的现象越明显。

健康方案

底油保持――指甲的隔离霜

像妆前隔离一样,美甲的第一步先涂底油,帮助指甲隔离甲油伤害。

底油中含有角质氨基酸、VE等滋养成分,帮助甲床变得更坚韧,防止指甲暗淡、断裂,改善卸除甲油后,指甲表面的光泽感和坚韧度。

问题二:指缘干燥、发炎、倒刺

原因:隐性感染

美甲工具消毒不彻底,会间接造成指甲间的真菌感染,另一方面指甲油中的化学溶剂成分会刺激指甲周围皮肤,让指缘肌肤角质硬化,接触到修甲过程中的轻微破损,容易导致发炎、干燥或倒刺现象,严重的甚至导致甲沟炎。

健康方案:

1.美甲工具要定期消毒

美甲时使用的镊子、剪子等用具需要定期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2.表皮软化剂――温柔去死皮

表皮软化剂可以迅速的软化、滋润指甲边缘的肌肤,防止倒刺的产生。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指缘肌肤的伤害。

问题三:指甲油的味道让人头晕

原因:挥发性溶剂

为了达到快干效果,有些甲油加入了大量的丙酮、乙酸乙酯成分,这两种成分的特点是极易挥发,产生令人眩晕的刺激性气味(挥发后它们的体积将膨胀1000 倍),对黏膜、神经系统都有较强的刺激性。

健康方案:

1.减少使用快干甲油 ――专业品牌更安全

专业的美甲产品通过国家质检机构的成分检验,基本不含甲醛等对人体有害的廉价原料,在使用时安全性更高,对呼吸系统的直接伤害也降到了最低。

2.在通风的环境和白天涂抹甲油

通过一整天的挥发,在晚上入睡前,指甲油残留的气味对于呼吸系统影响自然大大减弱。选择通风好的大空间,让甲油气味尽快散掉,减少吸入过多的化学气体,避免产生头晕、恶心的不适症状。

问题四:指甲变脆、分层断裂,生长缓慢

原因:缺氧、慢性腐蚀

连续性的涂抹指甲油,会阻碍指甲的“正常呼吸”,破坏指甲的角质细胞,因为呼吸不畅造成的缺氧和指甲油的慢性腐蚀,指甲自然变得越来越薄,容易断裂并且生长缓慢。

健康方案:

1.硬甲油――给指甲补钙

脆弱的指甲需要强化护理,这个时候就需要硬甲油出场了,维他命e含钙配方、蛋白质强化配方等都能够有效地加速指甲的增厚,形成保护膜,强化及滋润甲面,增加甲床的韧性,一般连续使用一周,你就会发现指甲真的变强壮了很多。

2.指甲生长促进液――给指甲补养

根据指甲的生长周期和补养特点专门设计加速指甲生长,针对生长缓慢的脆弱的甲床,提供指甲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加速指甲生长速度。认真地使用十天左右,你会发现留长指甲不再那么困难了。

问题五:光疗甲越坚固越伤害

原因:密封 打磨

在美甲店选择率很高的光疗甲,对指甲来说其实是美丽的负担。

光疗甲又称凝胶指甲,在树脂甲粉中溶入一定比例的光敏引发剂甲液混合,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凝胶在指甲上产生固化反应。因此光疗甲对指甲的附着力度比普通指甲油更大,需要使用专业的卸甲液才能卸除,之后还需要打磨,对指甲和指缘的伤害更甚于普通甲油。

健康方案:

1.修养期――让指甲休息一周

光疗甲除了需要用专门的卸甲液卸除,之后还需要对指甲进行打磨,如此折腾之后一定要多给指甲些修复的时间,至少给指甲一周的休养期,同时配合适当的保养护理,让指甲重新恢复到饱满、坚韧、有光泽感的健康状态时再考虑下次的美甲计划。

健康指导方案范文第2篇

以下人群可以就诊全科门诊:

1、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或部分老人有前列腺增生等,比如一人多病的情况,可以就诊全科门诊;

2、主要针对以症状为主诉的,比如乏力、消瘦、头痛、心痛、腹痛等,即病人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科的疾病,以症状为主诉的疾病情况,可以挂全科门诊;

3、有些病人有很多病,吃了很多种药,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要整理药品处方,可以看全科门诊;

4、对于危重病人,或者疑难疾病,由基层转诊到综合医院的,也可以通过全科门诊做鉴别和分诊;

健康指导方案范文第3篇

一、目标

通过实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基本摸清我区主要行业职业病危害情况、职业病危害接触人群分布、职业病发病人数及主要职业病发病特点,研究职业病的发病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为保证全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顺利完成,区卫生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以下简称三部门)成立市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和实施,定期组织检查、开展督导检查和评估。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名单见附件。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调查工作小组,在省、市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指导组的指导下,负责制订全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实施方案,开展调查人员的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负责调查资料汇总分析、数据录入和调查报告撰写。

各镇、街道、管委会成立相应的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领导小组,由经济发展部门牵头成立调查工作小组,具体实施辖区内的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

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当地镇、街道开展调查工作。

三、调查范围、对象、内容与方法

1.调查范围:全区。

2.调查对象:辖区内年月日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职业病危害企业。

3.调查内容:辖区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和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填写《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实施方案》附表1、附表2(附表另发)。

4.调查方法:各镇、街道、管委会具体实施本辖区内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区疾控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工作。

(1)各镇、街道、管委会调查工作小组将调查表以文本、电子邮件、调查员入厂调查等方式分发到各企业,由企业填写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并上交调查工作小组。

(2)各镇、街道、管委会调查工作小组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表进行汇总,填写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汇总表,并连同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表统一上交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调查工作小组根据调查结果,随机抽取2%的企业调查表,由调查员入厂复核。

(3)区疾控中心调查工作小组按照全国统一的编码及程序软件,录入调查数据。

四、工作步骤

1.组织部署与培训阶段

(1)各镇、街道、管委会成立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领导小组和调查工作小组,做好辖区内调查工作部署,确定辖区内调查对象,并于年月日前将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领导小组和调查工作小组的名单报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卫生监督所)。

(2)调查培训:年月日前,完成对各镇、街道、管委会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技术骨干的培训。

2.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调查

各镇、街道、管委会完成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并于年月日前将辖区内企业调查表和调查汇总表上报区疾控中心。

3.调查总结阶段

区疾控中心完成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复核调查、数据录入、数据审核、结果分析,形成调查总结报告。

五、措施和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管委会、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本次职业健康状况调查作为贯彻落实《省职业病防治规划》的一项具体行动,作为促进我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实际举措,各镇、街道、管委会、各部门应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各负其职,抓好落实到位。

2.强化培训指导,落实工作职责。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各镇、街道、管委会要认真研究,并结合今年正在开展的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的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职责。

3.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调查质量。区疾控中心设立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对调查情况、调查数据录入进行抽查审核,做好质控记录,确保调查工作质量。

健康指导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作用;分析

临床治疗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控制率非常低,仅能达到25%左右,其原因就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对于血管管理不重视,高血压疾病一旦发病,需要进行终生的血压管理。因此,高血压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1]。本文研究健康管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作用方面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3~1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67.1±3.6)岁。入选标准:患者均为本地企业的退休人员,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疾病,血压水平<3级,病程>2年,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患有心肌梗死、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疾病的患者,患者自主意识良好,可以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

1.2健康教育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临床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常识宣讲,并将宣讲的内容印制成手册在患者中传阅,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主动避免;让患者了解血压治疗对健康的好处以及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正确地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并定期进行复诊。1.2.2研究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入健康管理方案进行护理指导患者血压自测的方法,叮嘱患者定期地进行血压监测,帮助患者购买合理的家用电子测压计,并教会患者家属正确地使用[2]。让患者家属懂得定期测量血压的重要性,测量1次/周,测量时间选择在早餐前或是服用药物之前,并排空膀胱。晚上测血压可以在睡觉之前,采用坐位姿势进行测量。测量的血压值要详细地记录,并且每次的饮食、运动情况、服药情况、睡眠、精神状态等也要记录在案。每例患者都指派1名护士进行随访,并且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变化。根据患者的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医嘱执行情况等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依从性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治疗依从性指的是患者在治疗中遵从医嘱的行为程度,比如服药、饮食控制和复诊情况等,其代表着患者主观意识上对于治疗结果的执行情况,患者的依从性越高,患者进行的治疗行为就越多,疾病就越容易恢复[3]。临床治疗发现,高血压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认识存在着很多的误解,认为治疗症状减轻后就可以不继续进行药物治疗,或是由于药物副作用的原因擅自停止治疗,这些对于疾病的治疗恢复非常不利。因此,在治疗中,如何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非常重要。健康教育方案指的是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的健康恢复方案,包括饮食、药物控制和复诊恢复等,让患者对病情病因、疾病治疗方法有着详细的了解,从而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4]。将患者的健康教育、药物控制、康复行为等进行综合的干预,能够明显地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从本次研究上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依从性较低,说明都存在着一定的治疗抵触情况,但是在研究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从原来的(53.4±1.7)分提升到(86.4±1.6)分,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由教育前的(54.1±1.5)分提升到(63.2±1.8)分。两组患者的依从性都得到了提升,表明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但是研究组分值提升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康教育方案相比一般临床健康教育更能够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因此,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方案是可行的。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地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可以帮助自身更好的恢复,临床护理意义积极,可以在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庞群,奚翠云,莫薇.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内科,2014,13(4):514-515.

[2]李丽霞.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0(6):770-771.

[3]IainJM,CharlesDA,ChristopherMC.Layperspectivesonhypertensionanddrugadherence:systematicreviewofqualitativeresearch.BMJ(Clinicalresearched),2012,34(5):3953.

健康指导方案范文第5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哮喘患儿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6个月~3岁者67例,4~14岁者83例。具体诊治方案均按《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1],对哮喘预测阳性者按哮喘规范治疗,3~6个月后重新评估判断治疗的升级和降级。将150例门诊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喘息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其两组的诊治方法相同,首诊均由专科医生向患儿及家长一对一讲解哮喘知识及治疗方案,复诊时评估判断哮喘控制程度。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士参与哮喘患儿管理模式,包括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用药指导、PEF监测等项目的指导和干预,并在患儿复诊时对其评估各项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每例患儿在诊疗满半年时应进行资料整理评价。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护理措施

加强哮喘患儿及家属的教育:对所有就诊的患儿及家属,都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详细的科普教育,其教育内容包括什么是哮喘、如何认识哮喘时期的表现、常见的诱发因素、常用药物的主要作用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长期治疗方案以及吸入药物的方法等。在专科门诊墙上,应张贴各种科普图片资料和发放哮喘科普读物,并指导患者或家属阅读。每次复诊时要检查其掌握的程度,以提高教育效果。

建立资料档案和随访复诊计划:将所有确诊的患者均纳入规范化管理,因为哮喘患者的资料管理有利于掌握哮喘治疗的效果,并掌握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提高药物依从性等,让患者及家属有一定的了解,以便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向第一次就诊的患者发放联系卡,上面有专科门诊开诊时间、地址、电话及患者的病历号码,以便患者随时咨询。在每次就诊完毕,护理人员要反复提醒患者下次复诊时间,以防患者疏忽忘记。

指导哮喘患者正确掌握吸入药物的方法:目前哮喘患者使用药物的错误率较高,故正确使用药物是提高控制该病的关键。由于患儿年龄层次的不同,其掌握吸入方法的难易度也不同,因此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患儿在愉快中接受治疗。对于5岁以下患者一般加用储雾罐及面罩协助吸入,每次复诊时反复检查及纠正其吸入方法,保证药物有效吸入,以提高疗效,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

正确指导患者使用PET仪及哮喘日记的填写:对>6岁掌握程度较好的患儿,应指导其做峰流速仪的测量,并记录哮喘日记,以便诊治医生更清楚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

建立自我管理方案:让患儿与家属认识哮喘病情特点具有的反复发作性和建立自我管理方案对每位患者重要性[2],以便保证长期治疗和应急处理,使患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参加学习活动的信心。

结果

两组患儿在纳入管理半年内,其哮喘发作平均次数分别为3.85±1.12和1.12±1.05;PEF>6岁患儿达预计值例数分别为3/7和17/18;半年内因哮喘而住院人次分别为9例和2例。护士参与模式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1。

讨论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各个国家都分别建立了哮喘临床诊疗指南,但实际上只有少数患者得到了规范化治疗,其原因诸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不足和治疗方案落实不到位等问题[3]。而随着近年来护理人员在哮喘防治中重要性的体现,护士参与GINA管理模式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更为积极。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间相对较多,受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人员参与哮喘的防治工作可使GINA方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利于哮喘的群体诊疗水平。

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健康知识的掌握、规范用药、自我管理能力、定期复诊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且观察组纳入管理半年内,哮喘发作平均次数和住院人次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是专科医生工作量大,大部分时间花在患者诊治上,教育和示范的时间相对较少,容易造成教育不足,而且患儿的遵医行为大多需要家长的配合。本研究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士参与管理后,可以用更多时间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自我管理能力培养、PEF监测、哮喘新知识及新方法的推广教育等,确保了每位纳入管理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提示基层医院适合实施护士参与GINA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