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德医风建设实施办法

医德医风建设实施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德医风建设实施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德医风建设实施办法

医德医风建设实施办法范文第1篇

为贯彻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对医务人员规范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为主题,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为内容,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重点,以强化教育、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严肃纪律为手段,建立医德医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卫生行业作风明显好转,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二、考评范围:

全院医师、护士及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三、考评内容:

根据《关于实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院医德医风建设的实际,考评的内容主要分为六个方面:

(一)尽职尽责,救死扶伤

1、热爱专业,诊治抢救及时认真。

2、坚持文书书写正规准确、及时。

3、坚守岗位、不擅离职守。

(二)文明行医、礼貌待患

1、正确使用文明用语。

2、服务热情、无生冷硬顶现象。

3、仪表端正、举止稳重、一视同仁。

4、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举权、隐私权。

(三)实事求是、钻研技术

1、热爱本职、钻研技术、业务技能考试成绩合格。

2、因病施治,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3、无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

(四)廉洁行医、遵纪守法

1、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卫生行政法律法规。

2、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以医谋私,依法执业,廉洁行医。

3、不接受病人吃请,不接受病人礼品、财务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和守“回扣”拿提成等不正当利益。

4、不开具虚假医学证明及胎儿性别鉴定,不参与药品器械促销活动。

5、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和收“回扣”拿提成等不正当利益。

(五)规范职业、恪守“十不准”

1、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2、规范职业,树立形象,文明行医。

3、认真执行卫生服务行为规范“十不准”。

(六)顾全大局、团结协作

1、同志间互敬互让、互相配合、共同进步,积极参加上级指令性医疗任务和社会公益性工作。

2、用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尊重领导、有意见及时交换。

四、考评方法

医德考评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定期考核纳入医院管理体系,每年进行一次。我院医德考核领导小组为每位医务人员建立医德档案,考评结果要记入医务人员医德档案。考评工作分为四个步骤:

(一)自我评价。医务人员各自根据医德考评的内容和标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表现,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

(二)群众评价。在医务人员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以科室为单位,由科室全体同志根据平时了解的情况背靠背评分,取平均成绩。

(三)科主任评价。由科主任根据该同志的日常表现进行评分。

(四)领导评价。由我院医德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根据自我评价和群众初评的结果,将日常检查、问卷调查、患者反映、投诉举报、表扬奖励等记录反映出来的具体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每个医务人员进行评价,作出医德考评结论并填写综合评语,。

五、医德考评结果及其应用

医德考评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良、可、差。

医德考评要严格坚持标准,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在本单位考评总人数的百分之十,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十五。

对本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年度考核时,职业道德考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医德考评结果为优秀或良好的,年度考核方有资格评选优秀;医德考评结果为较差的,年度考核为不称职或不合格。

医务人员定期考核中的职业道德评定,以医德考评结查为依据。考核周期内,有一次以上医德考评结果为较差的,认定为考核不合格。

六、工作要求

医德考评工作是我院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院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医德考评制度对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医德水平,解决行业不正之风问题的重大意义,确保医德考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德医风建设实施办法范文第2篇

质,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制定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

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

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第三条医德规范如下:

(一)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

人解除病痛;

(二)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

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

人;

(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五)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六)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七)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

水平。

第四条为使本规范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必须坚持进行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医

风建设,认真进行医德考核与评价。

第五条各医疗单位都必须把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

容,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第六条医德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长期坚持不

懈。要实行医院新成员的上岗前教育,使之形成制度。未经上岗前培训不得上岗。

第七条各医疗单位都应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制定医德考核标准及考核

办法,定期或者随时进行考核,并建立医德考核档案。

第八条医德考核与评价方法可分为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

核。特别要注重社会评价,经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九条对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要作为应聘、提薪、晋升以及评选先进工

作者的首要条件。

第十条实行奖优罚劣。对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医德高尚的个人,应予表彰和

奖励。对于不认真遵守医德规范者,应进行批评教育。对于严重违反医德规范,经

教育不改者,应分别情况给予处分。

第十一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院、诊所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

士、医技科室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也要参照本规范的精神执行。

医德医风建设实施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医德医风 对策

医德医风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公众话题,肩负救死扶伤神圣职责的医疗部门成了行业不正之风的重灾区,这方面的问题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得到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种种方法予以纠正,但收效甚微。以往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少研究,但多数是就医德谈医德,强调市场经济大潮对医德的影响,以及如何加强管理解决问题等等。而对深层次的原因,即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缺失的情况却很少提及。面对医德医风逐步下滑的情况,我们有必要转换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尤其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观出发,研究如何加强对医务工作者人文精神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他们得到更多的有关从医所必需的人文知识、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这是从源头上搞好医德建设的治本之策。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普及,全社会对人文精神认识的不断提高,相信这个问题会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同。

一、医德医风问题与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缺失的关系

1、当前医德医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医德操守下滑,医生收红包、拿回扣现象屡禁不止;(2)过度医疗,给病人做不必要的大检查、开大处方,以牟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3)因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医疗差错事故屡见不鲜;(4)居高临下,对病人态度冷淡、说话生硬、缺乏同情心的情况难以改善;(5)不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等问题比较严重。(6)不讲诚信原则,虚假账单屡有出现;(7)医院“见死不救”的现象不但没能得到遏制,反而在各地频频上演;(8)对出现的医疗事故推卸责任,搪塞病人与病人家属。

2、医德医风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这类现象的产生,不仅同管理滞后、法制疏漏相关,而且与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它是人类在认识、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中形成的,并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表现为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精神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追求善和美。体现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努力去挖掘人自身的本质和人性的力量。二是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人文精神的主旨是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尊重,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道德基础,即人们在追求财富之时,要受到体现着人文精神的伦理道德观的支配和约束。诸如讲求诚信和职业道德、遵守契约、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知荣明耻等等。这是一种使经济和社会能够健康向上,充满生机的精神力量,是先进的科技、严格的法制都不能替代的社会精神财富。一个社会的文明状况是与这个社会的人文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文精神越普及,人的思想情操越高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越融洽。滥用公权,损人利己,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社会丑恶现象就会得到有效制止,社会和谐就能更深入更持久。相反,人文精神的缺失会导致道德失范,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缺乏爱心,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必须看到,在当前我们的社会中,对这种精神财富的重视程度是很不够的。我们的教育,过多地强调成绩、能力、效率和竞争,而忽略了养成教育,以至于不少社会成员在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方面的知识十分贫乏。许多人“经世致用”的本事不错,专业知识也很好,但却缺乏对国家、社会、单位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爱心,为人处世以利益为重,以出人头地为荣,缺乏道德的约束,缺乏奉献与牺牲的高尚情怀。人文精神的缺失反映在经济生活中,就会助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不良思想和行为方式,只崇拜权势,蔑视法律和规则,甚至利用职务便利,破坏职业规则,去实现一己之利,使得许多行业面临职业道德的危机。为人诟病的医德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它受整个社会道德思想体系的制约和规定,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职业特点。医德调节着医疗实践和医学科学活动中人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医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它主要依靠社会的舆论、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实现。1988年12月15日卫生部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规定,医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如下:(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2)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上述道德规范,非常高尚,也非常全面,可惜在现实生活中,从业者的行为与这些规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面对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不少研究者总是把它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在论述原因时总是强调市场经济的影响,把医院看作纯粹的经营实体,似乎搞市场经济就一定会导致道德沦陷,而没有看到有很多问题,如因责任心不强而导致医疗差错事故,对病人的痛苦缺乏同情心,态度冷漠,不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等,与市场经济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在论述对策时则多是在加强管理控制上着手,而对更基础的工作,即在医务界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却少有论及。我认为把医德问题完全归咎于金钱诱惑的观点是片面的,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我国医疗行业的顽症,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却不存在呢?其实市场经济才是真正的法制经济,诚信经济,人们的行为除了受到健全的法律制度的约束外,还受到来自内心的伦理道德的约束,是被植根于心中的仁爱、良心、责任、信义等美好情操所驱使的。我认为,医德医风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医学教育缺乏责任、态度、价值、方法、情感等人文内涵,导致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以外的社会伦理、文化素养、职业精神等做人要务缺乏应有的知识和重视。而医学是与生命打交道的职业,恰恰对人文精神的要求比其他行业更为突出,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精神越丰富,境界越高,医德建设就越有成效。卫生部的医德规范,提到了爱心,尊重,文明,守法,协作,进取等等,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如果缺乏上述美好情操,医德医风肯定会出问题。可见,医德建设,人文精神是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医德建设就会失去源头活水,内涵不深,内容空泛,也难以落到实处。要搞好医德建设,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治“本”之策。

二、将人文精神培养与医德建设结合起来的措施

第一,要帮助医务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医学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更懂得尊重、爱护生命,要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道德。在这方面,我们有宝贵的历史遗产值得继承。中国古代医德,十分强调施药扶危,留下了“苍生大医”、“大医精诚”、“医乃仁术”、“一心赴救”等脍炙人口,千古流芳的名言,要求医生成为仁爱之士,“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凡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传统医德,十分注重医生的责任与态度,提出应处处从病人出发,一丝不苟,对病人认真负责,“凡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把病人的痛苦看作自己的痛苦,观察病情,努力做到“丝毫无失”。古代医德还很好地把握了义利关系,要求医生要“心存仁义”,把救治病人看作“医家分内事也”。并指出“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凸显了医生“仁爱救人”,“博施济众”,不重钱财的道德情操。

古代西方医学也强调治病救人,《希波克拉底誓言》指出:“严禁对病人的一切毒害和妄为”,“胸怀纯洁和圣洁以度日和操业”,“维护病人的利益,戒绝随心所欲的行为和贿赂”,唯一目的就是为病家谋幸福。

上述观念,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直至今天,仍然是医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医务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施以系统的医德影响,培养医务人员高尚的医德品质,树立社会主义医德新风,全心全意地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在医患关系上,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视病人如亲人,竭尽全力救治病人,为病人解除病痛,不能将病人拒之门外,对突发疾病的患者要先行救治再考虑经济利益;要树立“病人至上”的观念,推己及人,处处为患者着想,比如,慎开大处方,不搞过度医疗,廉价药能达到效果就不开高价药,能回家治疗就不让患者住院,一个疗程即可康复绝不拖到两个疗程;要尽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在言语、行为和举止上,讲究文明礼貌,做到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尽量使用敬语,不得呵斥嘲讽病人;要平等待人,对待病员一视同仁,尊重病人人格,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自觉限制医生对患者的干涉权,改变医生在医疗工作中“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一言堂作风,建立平等的医患关系;要坚持廉洁行医的原则,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牟取不正当利益。

在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上,要加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医疗技术;要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积极为公众提供卫生保健知识服务。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命关天,正因为生命无价,所以医德是最能体现人性品德的,这也使它成为各种社会道德中最崇高最核心的部分。由于医德处于人类精神的最深处,即使是法律法规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所以,要坚守医德,没有救死扶伤的天使情怀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帮助医护人员更新观念,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相应掌握与此有关的人文社科知识。

很多人包括医务界人士,都认为医学是自然科学,因为医学里面有许多物理的化学的细胞组织的知识。其实,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现代医学由于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介入,已经成为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高层次科学文化现象。人是劳动的产物,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有思想有语言,是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劳动在创造人的同时,也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社会。因为人是社会的人,所以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就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精神和情绪,并成为疾病的诱因之一。我国古代这方面的成语和故事就有很多,如“杯弓蛇影”,“杜丽娘伤春亡身”等。所以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六外感”和“七情内伤”有关,指出了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心理活动异常在疾病发生中的综合作用,是有道理的。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把人只看成个体生物,在病因学上,只看到一种病原生物引起一种传染病,一种细胞病变引起一种疾病,一种基因决定一种状态,只要求医务人员以物理学、化学分析的手段,来研究人体的运动和疾病的本质;在治疗上,则注重用药品或手术来解除肉体病痛,修复创伤器官。而对人的精神、心理对身体的影响则很少关注。生物医学模式发展至今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已能把人体解剖到分子水平,利用基因进行诊断与治疗,器官移植与克隆技术日臻成熟。但是,近年来疾病谱发生的变化,使人们看到,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情绪紧张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等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成为诱发疾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许多成功人士,也陷于检查不出毛病但又感到身体很不舒服的“亚健康”状态。而对这些问题,生物医学模式难掩捉襟见肘的窘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应运而生。它将医务人员对病人的生理治疗扩大到心理治疗。强调病人是身心合一的整体,疾病和精神有互动的关系,不能只单纯重视病人的疾病,还应考虑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不能只重视药物或手术的作用,还应注意病人心理疾病的诊治;不能单纯依赖医疗技术提高医疗质量,还要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利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尊重病人的意愿,以专业知识帮助病人做出最好的抉择,为病人争取最大的权益,符合公正及善行的原则等。为此,必须整合生物医学、医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来制定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全面方案。

在这样的医学模式面前,我们的医务人员必须补充大量的人文社科知识以满足职业需要。例如,医学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方法论指导,中国古代医学与古代哲学,联系非常紧密,有“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之说,像“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辨证施治”等,既是哲学概念,也是医学术语。时至今日,由于致病因素的多样性,致病因子、药物与人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临床表现的非典型性,在疾病的诊断认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增加了正确判断疾病的难度,此时运用哲学原理进行辩证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同一疾病的不同症状,可以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产生不同症状的原因。有的疾病会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运用现象与本质的原理去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排除假象的干扰,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此外,还有许多与医学相关问题的解决也要依靠社会科学的帮助,如环境污染滋生疾病、竞争激烈导致心理疾病、人口膨胀与计划生育、贫困饥饿与营养不良、吸毒与性病传播,特别是艾滋病的全球蔓延等,这些都超出了医学自身的负载,必须求助于政府部门行政干预,专家学者的辅导帮助,法律和经济的制裁,道德伦理与新闻舆论的谴责,才能加以遏制和解决。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医学自身难以解决的,就是医学伦理问题。医学科学的发展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如不加选择和控制的话也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负面影响。如基因诊断技术可预测早期胎儿性别,但由此可能导致性比例失调。克隆技术如果运用于人类,将会给这个社会造成严重的道德、伦理混乱。因此,医学科学的发展既受人文社会科学的支持又受其制约。唯有这样,医学才能沿着健康方向发展。上面提到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当今医务人员应该具备和需要补充的,否则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就难以推行。

第三,医德建设要靠长期的自我陶冶、自我锻炼,特别是现在许多医疗和科研问题都与社会伦理道德相联系,医护人员一定要掌握医学伦理道德的知识,以此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医学和其他科学技术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本身就含有伦理因素,医学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都体现了伦理价值和道德追求。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纽带。如果说“人文精神”是医学伦理的基础;那么医学伦理学就是人文精神的极致发挥。医务人员的每一项医学活动,都处在医学伦理学的关注之下,其目的在于理性地分析和探讨医疗行为是否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医疗行为和医患关系。例如:堕胎、安乐死、干细胞研究、克隆人等,都必须接受医学伦理学的检验,否则就无法付诸实施。所以,凡从医者,必须学好医学伦理学知识,才能在医学科研与医疗实践中采取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的正确举动。

例如在医学研究中,有一个“知情同意”原则,是指有行为能力的受试者在充分知晓与医学科学研究有关的信息并充分理解这些信息后,在没有任何外力胁迫或诱导下,自由自愿地做出参与或不参与研究的权利。在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病人的知情权和决定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临床医生对医学伦理学知识的贫乏,过于看重研究本身,急于得到研究成果,从而造成了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忽略。本来,在使用受试者之前,医生必须将有关研究的信息告诉受试者,这些信息包括:研究的内容;受试者的义务、责任和权益;研究的安全性以及风险;补偿和赔偿;医疗监护或救护的设施和措施以及保密等。让受试者能够对信息有一个充分了解,并在自愿的前提下做出决定。但在临床研究中,有的研究者为了研究的顺利开展,不履行告知义务,有的在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时,夸大试验药物的疗效,有的为了节省经费,不顾受试者的健康和生命的权益,减少对受试者健康监护的项目,有的在出了问题时推诿搪塞。这些都是有悖于医学伦理的。

还有,器官移植是现代临床医学科学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器官移植本身因为有重大的科学利益,因此对从事该手术的医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同时,能否开展器官移植手术也是医院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因此也成为医院领导者优先发展的一个项目。对病人来说,器官移植手术是一面双刃剑,花费巨资进行的手术,成功了可以治好他的严重疾病或延长生命,但失败了则会落得人财两空。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器官移植的规章制度,缺乏这方面的制约措施,使器官移植呈现出无序发展的态势,一些医疗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盲目进行器官移植手术,造成了争抢供体器官和病人的混乱状况,有些医院和医生,为了得到移植用的器官,甚至采用了违法的手段。有些医生缺乏伦理观念,让病人在一知半解的情形下,盲目接受手术,术后却因为缺乏维持费用,而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

上述情况的出现固然与从业者的功利心有关,一定程度上也与他们不懂“规矩”是分不开的。目前我们的医务人员没有或者很少接受过医学伦理的学习和训练,不懂或不能够从医学伦理的角度思考和处理有关医疗和科研中的伦理问题。因此加强医学伦理知识的培训,使从业者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让他们能够自觉执行符合伦理原则的规范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医德建设既要自我教育也要借助外界约束,采取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办法,培养医生真善美的情怀。

医德医风建设实施办法范文第4篇

医学职业道德是从事医学职业的人们在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因此,执业医师要达到医德医风的优良,必须接受医学道德教育和进行自我道德修养,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医生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医师自我评价范文一:一年以来,本人认真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卫生行业纪律“九不准”》、《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实施办法(试行)》等内容,使我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卫士,又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医德医风好与不好,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是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大事。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敬业精神至关重要,敬业精神就是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以病人为中心,全心为病人解除痛苦。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淡泊名利,关爱病人,甘于奉献。医务人员终身奉行的最高准则为: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这就是我们要时刻铭记于心的最高准则和行为标杆。

总之,我们应该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充份发挥以人为本,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端正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弘扬社会正气,把“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作为我们医务人员永远不变的追求。

医师自我评价范文二:本人在校期间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扎实掌握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熟练的操作技术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四年大学的临床理论学习形成了我严谨的学习态度、严密的思维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的临床见习令我充分认识到临床的实践工作需要漫长的磨和时间,一年的临床实习工作经历更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医院给我提供了许多动手实践机会,使我对临床各科室的常见病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最佳的处理。强烈的责任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并且能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我赢得了上级医师的一致好评,更使我信心百倍,成为我今后工作生活中的资本。本人诚信开朗,勤奋务实,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开拓精神,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素养,责任感强,热爱集体,能恪守以大局为重的原则,愿意服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具备奉献精神,不为问题的表面现象所惑而匆匆作出肤浅的决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避免所有可能的不利因素以求得短期和长期的利益。

我的理念是:在年轻的季节我甘愿吃苦受累,只愿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做出最大的贡献:

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医师自我评价范文三:本人在XXX年度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在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同时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能做到一视同仁,为病人保守医密,不泄露病人的隐私和秘密。与同事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在业务方面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我自6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经5个多月了,在医院、科室领导的关心及同事们的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使自己较快地熟悉了新的工作环境,在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端正工作态度,热情为患者服务。作为一名医生,为患者服务,既是责任,也是义务。参加工作以后,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道德水平,摆正主人翁的心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竭尽全能地为患者服务;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不管自己多累,都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和沟通,争取将两好一满意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参加工作后我仍然坚持每天学习,每天掌握一种疾病;同时不忘学习本专业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锻炼科研思维;2、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疗操作常规进行,避免医疗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时刻保持谦虚谨慎,遇到不懂的问题勇 于向上级 医师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对患者的处理得当;作为一名新医生,戒骄戒躁,精神饱满,不断学习。

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医院的发展建言出力。作为医院的一员,“院兴我荣,院衰我耻”,建言出力谋求医院更大的发展是义不荣辞的责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为科室的发展出谋划策,希望明年的工作量能够再上新高。

总结XXX年,在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的各项工作完成地较为圆满,但是我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因为以后的工作还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与其它先进同事相比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医德医风建设实施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医德;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3

一、案例教学概述

早在19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就在法学和医学中有所应用,因在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应用而得到迅速推广。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对典型事件进行模拟和提炼,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因势利导。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其综合能力。

我国于1980年引入案例教学,随后迅速在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各学科中得到应用。

二、医德教育

就业指导课程目前多被列为理论课,但有很多模块,如面试种类及技巧、简历制作、医德、职场适应等实践性较强,简单的讲授法很难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求。

从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中不难发现,医德的历史与医学一样悠久。《大医精诚》一文专门讨论了医德问题。传统医学注重仁爱原则,强调医学要尊重患者。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医德的内涵更加丰富和科学,卫生部早在1988年就颁布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提出了七条医德规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的相关文件对这一要求有新的表述和规定。党的十报告中提到了要提高医疗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要求。

目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课程主要有医学伦理学、医师法教育、就业指导等。良好的医德教育体系能够推进医疗行业的软环境和谐化,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提升医疗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然而,医德教育领域还存在授课内容陈旧、授课形式单一、师资薄弱、学校不重视、学生抵触等问题。

三、医德教育模式探讨

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目前已经涵盖医德规范、医学伦理教育、职业教育、医患关系教育、医德实践教育等内容。另外,医德教育的途径也在不断拓展,从单一的课堂教育延伸到临床实践领域,医德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仅从课堂教育来说,医德教育也有横向发展,各医学院校除开设医学伦理学外,在其他专业课堂上也会融入医德教育内容,以增强医学生的医德认知,培养医德情感。此外,校园的整体医德教育氛围良好也是进行医德教育的一种途径。入校之初,组织新生进行医学生宣誓活动,使其熟知医学生誓言;校内设立医学名人雕像,教学楼、实验楼走廊挂满医学界名人名言,加强校园医德环境氛围建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

本文以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医德教育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合理的授课模式强化学生对医德的认识,而通过对近千名毕业生调查发现,有76%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加入案例教学模式。

四、案例教学在医德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1.案例主体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乡韩家店的村民于某一家本是幸福欢乐的,某一天不幸却从天而降。2015年6月份的一个周末,四岁儿子突然瘫坐在地上,孩子母亲发现情况后,将孩子送到了当地诊所,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病情并不见好转。在外打工的父亲赶回来后,将孩子送往市里的三甲医院进行检查、治疗,诊断结果是孩子得了脊髓灰质炎,这辈子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家里人不愿意相信这样的结果,随后带孩子辗转石家庄、北京、承德等多地,孩子病情不见好,医疗费用却已经花费了十几万,这已经使家里负债累累。在控制病情的同时,康复科的大夫们一直对孩子进行康复治疗。然而大夫们也明白,现在的常规康复治疗并不能帮助孩子恢复健康,只能维持现状。在了解到孩子家庭情况后,康复科的大夫们开始出谋划策,为于某一家提供帮助。

2.课前准备

(1)按7~10人一组分组,给每组成员相应的A4纸、笔等,以便记录小组讨论意见。

(2)查阅相关资料,以便各小组对课堂内容有所了解,以提高讨论效率。

(3)调查医院相关工作流程及相关政策。

3.适用对象

在医院见习期间已经进行科室轮转的学生,对各科室的工作流程和联系部门有充分了解的医学生;刚进入医院工作的毕业生。

4.教学目标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了解医德的历史演变、基本内容及评价标准。

(2)医德培养的方法、途径、意义。

(3)唤醒学生医德意识,形成良好的医德品质并最终外化为行为。

5.课堂设计

本案例内容简明扼要,案例脉络清晰。首先,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设问:“作为医生,你会为这个家庭提供哪些帮助?”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时间10分钟,并在发放的A4纸上写出小组最终讨论意见,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讨论结果陈述。

其次,把案例中康复科医生们的做法加以真实呈现:第一,科室组织了募捐活动,自己捐献的同时动员身边力量。第二,有的医生提出来自己免费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但由于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和场地,无法实施。医生们对孩子妈妈进行了简单的康复治疗培训,一些日常的康复训练由其母亲代为进行,以减少医疗费用。第三,科室医生们还积极寻找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为其争取到了医院全年的免额费用一万元。第四,医院联系当地大学相关部门领导,借助学生力量并成立了扶助机构,把此项工程长期坚持下去,使有类似遭遇的家庭能得到一定的帮助。通过分析医生们的行为,启发学生提高医德认识水平。

最后,梳理国内医德相关文件和重要节点,明晰医德内容,并讨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医德的重要性和延伸,梳理正确的医德观念。

6.课堂讨论

(1)如果你是医院康复科的大夫,你会怎么做?哪些因素促使你做出这些行为?

(2)你所了解的医德内容有哪些?面对医患矛盾突出的现状,你对医德有什么新的思考?

在医学生中开展医德教育有助于医疗卫生行业整体医德素质的提高,促进医疗行业软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有利于医学生人格完善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必须建立完善的医德教学课程体系,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强化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