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管理思想

教学管理思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管理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管理思想

教学管理思想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效果;思想

由于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差、学生的语言不够专业系统、学生的语法和语音都没有过关,因此教师要重视根据学生的学习的状况,结合教学思想,采取积极的教学管理,逐渐完善教学管理的机制,积极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一、更新育人为主,终生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承担着教学的主要任务——培育人才。学校要重视培育人才,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育人才和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教师要确立育人的目的,重视管理的手腕。教师要通过教学管理来保证育人的质量和效果,讲究育人为主的教育教学的模式,并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的方向。伴随着高等教育的群众化的进程,教师要变精英教育为群众教育,重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重视人生教育的持续性,重视将终生教育发展成为21世纪的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教师要重视教育以育人为主,讲究终生教育的理念的运用,强调大学生应该把学生的平安和安康放在重要的位置,并重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讲究培育人,重视尊重生命,重视实现育人的目标,重视教学管理,重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重视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学校的工作以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教师要重视学校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布置,重视满足培育人才的工作的需求,重视提高培育人的效果,正确评价学校各个工作质量,形成教育教学的规范,重视在培育人的过程中发挥培养人的科学的导向性,重视评价人的科学全面性,重视鼓励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学习。教育工作者要正确树立科学的育人的观念,制定科学的培育人的计划,重视将科学培育人才的才能、态度和效果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者教学质量的重要的规范,引导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教学本职工作,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优秀者。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试,积极完善学生的人格素质,科学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成为优秀的完善的人,教育学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科学的知识基础,形成高效的科学学习的能力。

二、尊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的作用

目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作用已经被明确重视,成为了影响学校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要重视教员的工作质量的提升,重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参与,重视教育学生完成学校的英语学习任务,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创造出轻松、和谐、严谨的教学风气和教学氛围。教师是学校最大的软件资源,是学校开展竞争的本钱所在,优秀的学校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重视优秀教师的生长,重视发展学校的条件,全面培养优秀的教师教育工作者。英语教师要重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并重视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发展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尊重教育工作者,发展教育工作者。

1.规范教学活动,实现民主管理

英语教师要实行标准化的科学高效的管理,重视尊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知情权,重视保证教育工作的话语权,重视在严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全面的支持,并重视教育工作者参与教学管理的全部的过程,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价值感,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工作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管理的科学民主性,增强学生科学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给学生留下科学高效的管理的空间。

2.科学确立学生重视学习的观念,并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英语教师要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形成教育教学的力量,重视在研究和钻研中提高学生的才能,教育学生获得语言学习的能力,形成学生深入研究的能力,重视经过学生的学习和培训,形成学生研究的能力和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科学制定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并增加管理的力度,重视促进学生形成学习的知识和学问,形成学习的能力,转变科学价值观念,促进端正学习的态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工作的效率,重视尊重教学工作中的管理和教学的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塑造,品德的修炼。

3.增强教师的教学修养和能力

教学管理思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中学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10-02

中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决定了中学的办学质量,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中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中学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管理的核心,一切管理工作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工作者应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其贯穿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结合当前中学教育的现状,构建人本教学管理的新模式。

一、以学生为本,倡导尊重教育

要在中学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将学生作为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重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据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构建新的人本教育体系,在开展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增强中学教育体系的活力,这可以使中学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建设新的人才培养制度,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人才管理方案中,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中学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标准来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现代中学教师必须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涵义,并在教学过程中践行这一理念,发现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优点,这样才能实现现代中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三,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教师也是学校的主体,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在实现自我教育和成长。一方面,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真心关爱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为学生做好榜样。

二、建立规章,规范制度,做到多管齐下

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以健全的法律制度为支撑。因此,为了提高中学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使中学教学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从而改善中学教育效果。当代社会对中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教学管理工作不但能够提高其教学质量,还可以深化中学教育事业的改革,帮助中学更好的达成其办学目标。因此,要健全和完善传统的中学教学管理制度,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其完美融合,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中学可以构建三种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第一种是按照年级层次设置成领导、班主任以及各科的任课教师的管理模式;第二种是按照党委部门及其内部人员的等级设置成党委、各个分部、工会、团委以及教师的管理模式;第三种管理模式是由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还结合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以校讯通等形式对教学质量实时追踪,同时向家长传达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从学校和家庭两个角度同时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意识。

三、建构中学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是教育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在中学教育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推动中学人本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就必须建设和谐的校园氛围。首先,要实现学科设置的和谐,既要注重对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培养,又要促进中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其次,要促进中学规模与其教育质量之间的和谐,既要放低可入门槛,为更多的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又要不断提升本校的教学质量;第三,要推动文化活动设施和学校发展状况的和谐,对校园的文化设施进行定期的维修和更新,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所以,要建立人本教学管理模式,首先必须构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觉得自己能够被理解,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此外,这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教学管理模式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尊重其个性发展,促进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相比,人本教学管理模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主动转变教学思维,跳出过去的教学管理框架,把人当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中学人本教学管理模式建设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有利于实现中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中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牟玉芬.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 2012(04)

[2]刘云英;韩为.略论以人为本的中学教学管理[J].河南农业. 2014(01)

教学管理思想范文第3篇

一、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或学生的“个性”得不到管理者应有的尊重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学校是管理学生的场所,尤其是小学,是修正学生错误,为他们未来发展“加油”的地方。教师要以“传道、授业、解惑”和塑造、训练为己任。如若离经叛道、独树一帜就会被认为不合常规而被“开导或制止”。学生离经叛道会被老师制止,教师独树一帜会被领导开导。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不利于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在参加历年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各种竞赛中夺取的奖项也是无与伦比的;在我们为培养无数“神童”欢呼雀跃时,西方国家却连续不断的大量的获得诺贝尔奖项,而到现在我国在此还是空白。试问我们的“神童”哪里去了?显然是目前的评价和管理体制限制和束缚了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只注重对小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创新口号一直在喊,但效果却微乎其微。

2.小学教育管理不堪重负

由于招生规模的日益加大,师资短缺加剧,教学资源捉襟见肘,课堂人数越来越多,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只好用传统方法来教“大众化”的学生。成了教书匠。这在无形中把学习这块沉重的担子压在了学生肩上,使他们把学习当成了负担,当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反之,亦可想而知。

二、人本管理思想在小学教育管理各个层面中的运用

1.人本管理思想在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中的实施措施

由前文分析可知,人本管理不是一种制度、一种行为,也不是管理工作的另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一种方法论。人本管理的本质内涵要求我们只有将人本思想贯穿于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

(1)量化评估条例的制定要体现对教职工的激励

现代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早已进入了量化管理阶段,它通过制定具体可测评的数量指标。对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并根据特定的计算方式,对教职工的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考核和评定。表面看来公正而科学,无可挑剔,殊不知这种量化管理“伤害”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工作做的是好是坏,并不是通过这些规章制度能反馈全面的,换句话说,那些在量化管理考核中成绩并不名列前茅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就不用心、不见成效吗?似乎不尽然。据《新闻晚报》调查,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全国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专家们分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首要原因是“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专家介绍说,造成教师大量存在心理疾患的原因并不在于教师工作之苦,而是学校管理和评级机制带来的压力。教师的教学质量决定其评优晋级和奖金的发放,甚至关系到个人的“饭碗”问题。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主要是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这给教师带来了太大的压力。在压力过大的情形下,又怎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就教师的职业特点而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其工作质量很难用一个精确的标准进行量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损害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是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如若制度的制定以情感为基础、以民主为核心,使制度变得合情合理,有情有意,富于人情味,并且在制度的制定中加入一些激励的因素,定期与教职工进行情感沟通,思想交流,缩短领导和群众的距离,在学校管理运行机制上实行可操作性强的、人性化的严制度,软管理,严宽结合,情理相济。那么制度的遵守就会变为一种教师的主动行为。

(2)鼓励教职工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让被管理者参与组织的管理,可以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也可借鉴这种方法建立一套自己的目标管理机制。发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使他们对集体目标取得认同。这对于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目标决策的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和校长有着同等的权力发表意见,管理者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作学校的主人,深入到教师之中,与教师平等地交朋友,鼓励教师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处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他们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管理办法有着不同于管理者的另一个角度的思考和意见。充分尊重大家的批评和建议,将治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比如: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让每一位学校教师和员工感受到领导班子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真正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出谋划策。

(3)抓好教师素质的提高

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教育管理者要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加强培训。创造一切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多了解外界的信息,开阔视野,丰富感性认识,增强教育后劲,提高专业素质。就像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一样,学校和教育管理者也要花大力气为教师进行教育投资,所获得回报也将非常可观。需要注意的是,提高教师素质并不单单是一些优秀教师的特汉,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平等的学习和深造机会,会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2.营建浓厚的文化氛围,构建人文教育文化

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是把管理作为一个文化过程,用人文的方式和机制进行管理。管理者要放手让教师大胆探索教学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当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判断时,管理者不能以好坏来论处,而应以寻找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出发点,努力为教师刨造一个想说、能说、有机会说的环境。轻易不否定教师的想法,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和工作方式及情感态度,为共同追求的理想及目标担起责任。同样,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也应该“宽容”地对待孩子,以“宽容”的眼光看待孩子特有的与众不同。孩子的创造力是他们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教师特别要珍惜和保护的。学校、教师、学生重视这种人本思想,并且带动家长,进而推向全社会,共同构建人文教育文化氛围。

3.人本管理理念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学生是发展的个体,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认知水平能力尚未定型,各方面还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潜在的发展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特定的需要、态度与思想感情,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有与周围人之间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即个性。学生是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客体,又是认识发展和创新教育的主体,教育管理者只有通过对学生全面的认识,才能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就要求学校管理者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树立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一个社会个体,通过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世界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每个孩子身上其独到的天分,这种天分能否很好地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发现并且去挖掘它。赏识孩子的个性,唤醒孩子的自信,欣赏也是一种爱,一种对社会的责任,一种素质。人生就是一幅充满个性的画卷,而这画卷缺少的并非是可以欣赏的美景,而是缺少欣赏的目光,就让我们教师和管理者做一名伯乐,做一个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之处,去启迪孩子的智慧,带给他们快乐和成功。

4.课堂教学也要体现人本思想

教学管理思想范文第4篇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管理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为企业等各类组织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的。这些人才应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等各类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的计划、生产、人力资源、财务、营销和销售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实践性较强;另外,管理又是一门“人”的学问,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沟通、交往、协调、组织、领导等多方面技能。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他还认为,管理涉及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管理是实践和应用。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一、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方向学生的要求及高校工商管理方向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1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完成了《2011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与建议报告》。据报告执笔人邓海滨介绍,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2011年下半年将有66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近30万人),以及700多万中专、职高、技校及“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集中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他还进一步强调,将加大高等教育招生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高等教育培养模式适应就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在招聘时,用人单位普遍希望工商管理事业毕业生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但令他们失望的是,相当多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不熟悉企业等就职机构,对企业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缺少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许多学生对管理理论耳熟能详,但对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解决问题却一知半解。据有关媒体的调查,求职大学生普遍认为,缺乏工作经验已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企业也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即便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其实际知识应用率仍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这些年来,高校各专业包括工商管理专业都在不断扩招,而且大家一般都认为,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意味着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但在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今天,这样的“预期”可能难以成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高校应确保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劳动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员工。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只有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相关的实践能力,才能顺利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上述矛盾的出现,与当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体系密切相关。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所传授的管理方法偏重知识性,学生光听不练、光学不习,导致其遇到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虽然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也安排了一定课时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生产实习和假期社会实践,但是,实践期间学生对企业接触不够全面,甚至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了解企业。总的来说,学生深入企业实训的机会较少,有限的实训也由于时间短而难以深入。在西方,商业管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紧密结合的。比如,澳大利亚拉筹伯(LaTrobe)大学的商业管理(旅游管理)系,在该专业方向课程休闲学(LeisureStudies)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一个半月内,从零开始策划最具成效的筹款活动。休闲及娱乐就业领域要求工作人员需掌握多种技能,包括懂得分析人们的娱乐需求以及掌握策划、经商和财务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顾客的消遣乐趣。而休闲学这门专业课程正好能提供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毕业后多年都难忘休闲学课程中的这次作业。他们纷纷谈到,在几十天里,团队不断磨合,通过相互沟通达成了统一的目标和共同的行为规范,最后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分工合作,成功举办了一场慈善舞会。在4年的学习期间,该校商业管理系学生要掌握以当今休闲趋势为主题的策划、筹办、市场评估等理论知识,同时也有较多参与大型休闲活动筹备工作的实践机会。

笔者认为,高校工商管理方向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单位未搭建好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与企业交流的桥梁;二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实践课内容不够深入。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给学生提供与实际业务活动联系紧密的工作体验机会;同时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应具有综合、开放的特点,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按此方向采取各种措施,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探索

笔者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讲授超市经营管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课程前、课程中、课程末三个阶段做了以下实践教学的探索。

1.课程前阶段

超市经营管理课程定于2009年9月开始。为了让学生对超市的管理工作有切身的认识,笔者在2009年的上半年多次与学校附近大型超市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沟通,希望超市能够给学生提供暑期工作的机会;鉴于各超市的用人需求额度的限制,有部分学生在暑假假期(课程前)就进入超市实习。学生通过岗位应聘、岗前培训、超市管理工作实训等一系列实习经历,深入接触企业实际的业务活动,获得了对超市经营管理的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学好这一课程打下了较好的实践基础。另外,在处理繁杂的超市经营具体事务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社会工作的责任和义务,锻炼了自身吃苦耐劳的能力。

2.课程中阶段

在讲授超市经营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时,笔者除认真备课外,还经常结合学生作为消费者所接触的超市服务案例来阐述课本的超市管理理论,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加容易。此外,还给学生布置针对中山市各大超市实地调查的实践作业。在这一实习作业中,作为授课老师,笔者先期与各大超市的管理人员密切联系,详加说明,再对学生做好分组及相关安排,与学生一起讨论超市调查问卷设计等一系列工作,最后各组学生完成调查工作后,学生按组上交相关内容的调查分析报告。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深入到超市一线,仔细观察人、机、商品、服务等具体业务活动,让所有学生能走出校门,到社会现实中去锻炼。特别是针对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报告,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调查统计等各方面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撰写分析报告等,让大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提升判断力、分析能力。#p#分页标题#e#

教学管理思想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数学建模思想;教学研究

管理运筹学是现代管理技术发展的重要学科,也是各类学术研究开展的重要技术工具,对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以及科技研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们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释放,并且需要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定向的培育和引导。在高校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学理论,还应注意掌握好方法,让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管理运筹学教学课程中,注重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为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更好的结合,找出适合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一、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为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有着重要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该模式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和决定作用,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发展方向。管理运筹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经济、管理、社会等学科,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性质。管理运筹学中多采用数理分析的方式,例如概率论、线性代数等办法,结合运筹学思想,通过人才的培养加大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知识面,将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培育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2.对于塑造学生现代思维和判断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科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这也给人们思维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人们必须具备现代思维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在高等院校教育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树立现代思维模式,这就使得人们思维必须有系统性、独立性及创造性等特点,管理运筹学在对人的塑造上有着培育学生全面思维能力和开拓学生思维的能力,鉴于管理运筹学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数学逻辑能力、数学建模方式及数理分析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对于学生思维开放性和发散性培育有着积极意义。

二、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管理运筹学教学研究方向探析

在经过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当前数学建模融入管理运筹学改革应坚持紧密结合下面几个方向:首先,在高校扩招形势下,社会就业形势发生较大变化,人才供需关系转变,就业压力凸显。在高校管理运筹学改革方向层面,要坚持以就业市场和社会发展形势为导向,将学生的理论应用动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管理运筹学改革教学中应制定合理的培育计划,在教学中密切结合实践,为社会培育更富实践能力的管理型人才。其次,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形态不断发展壮大,所涉及的管理和分析判断呈量化发展态势,量化分析趋势下可以给管理者更为直观的决策支持。因此,管理运筹学在高等教育改革路径中要坚持以量化分析为方向,将数学建模融入其中,培育学生们更为精致的分析和数理判断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整个社会发展形势,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也有着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第三,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性人才,高校应为社会培育更多应用型人才,管理运筹学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社会发展和应用人才培育方面,管理运筹学应积极调整教学方向和思路,在教学中重视数学建模,与社会需要更好结合起来,使得管理运筹学学科与实践密切结合,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最后,建模思想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重要指导工具,是管理运筹学改革的重要导向。管理运筹学这门学科与数理分析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的广度和深度以成为管理运筹学发展的重要技术,也是人类文明发展高度的具体指标,在管理运筹学改革过程中应融入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创新意识中学习和理解,学会运用数学工具,在数理量化中帮助管理者做好决策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管理学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传统的数学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往往从相关定义出发,从相关定义到逻辑推导,然后得出结论,这一教学思维方式是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在管理运筹学中,更多的是将社会各类问题以建模的形式模拟出来,这就离不开数学的支持。这一研究建模思路是在实际问题的特性中建立模型,然后根据模型的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管理者以此结论做出最为有利的决策和判断。从上述两种模式来看,对于学生现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来说,后面一种方式更为有利。

三、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管理运筹学的思路分析

1.备课环节要重视数学建模思想导入。

在备课环节,要紧扣课本主题,将学生重视数学工具的应用。我国管理学学科建设中,往往采用文理综合的教学方法,然而在招生过程中大多是偏向于招收文科生,鉴于数学本身难度大、逻辑思维严密等特点,许多管理学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因此,在管理运筹学备课环节就要让学生明晰数学的重要性。在课程讲解环节要注意将数理推导过程给学生做细致讲述,让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好的理解管理运筹学相关知识原理,学生们还要在课下学会使用数学工具,牢记数学公式,在相关管理运筹学讲课中学会使用数学逻辑推导。高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单纯讲述理论内容,还应将管理运筹学的应用囊括其中。结合当前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将管理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以及动态规划和图网分析等列入重要讲解目标,这些都要列入必学内容。对于应用较少的或者理论性强的章节来说,可列入选修内容,在授课中要将管理运筹学最新研究成果给学生讲述,让学生对最新研究成果有所了解,拉近新旧知识的关联。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

数学建模融入管理运筹学教学研究要注重与学生兴趣紧密结合,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入手,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管理运筹学作为管理学中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学习难度也较大,许多学生在没学之前就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学习的热情也就难以提高。因此,在当前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应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适的章节可以适当选用历史典故进行解释和阐述,让学生在历史典故中找出运筹学原理,更好的了解书本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还可以考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让管理运筹学理论更好的显示出来,给学生更为直观的视觉效果。与传统教学技术和手段相比,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更为直观,对于综合性的管理运筹学学科来说,内含各类数理分析和逻辑推理及数据测算,在管理运筹学教学环节,可尝试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对管理运筹学更为细致的了解,也能更好的领域管理运筹学相关理论,对于管理运筹学学科的前瞻性和应用性有着更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们也可以更好的增强书本知识理解,对于实践应用能力也能更好的提升。

3.教学方式改革要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