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划生育的意义

计划生育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生育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划生育的意义

计划生育的意义范文第1篇

刚才,许市长就《扎实推进“和谐家园”工程,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过会儿,省人口计生委张肖作和市委缪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和谐家园”工程,谈几点意见。

一、实施“和谐家园”工程的背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实行‘统筹发展、兼顾利益、重在建设’的方针,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文明素质”。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沟划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宏伟蓝图。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适度的人口数量、较高的人口素质、平衡的人口结构、合理的人口分布以及安全的人口态势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是社会和谐的主体,人口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将进一步推动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

当前,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对“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和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任务,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情况更加复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目前,全市共有161万农业人口,由于种种原因,仍有5000多户计划生育特困家庭,独生子女死亡、伤残、重病351人;独生子女父母死亡、伤残、重病4136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千余例;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陷入“三难四缺”(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手)的窘境;许多农民工外出打工、经商等,“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大量出现,老人的赡养及孩子的抚养问题突出,随着独生子女的婚嫁,独生子女父母,特别是独生女父母的养老困难加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达10‰,等等。这些情况表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

组织实施“和谐家园”工程,是主动适应人口计生工作由单一的人口数量控制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型,由以行政控制为主向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转型的重大举措;是做好我市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对和谐农村建设工作的拓展和深化。实施“和谐家园”工程,就是要把满足育龄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现实困难,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社会上得到尊重,生活上得到关心,经济上得到实惠,生产上得到扶持。实施“和谐家园”工程,有利于树立“计划生育家庭为国家发展做贡献,政府帮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理念,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塑造诚信政府的新形象,

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增强全市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要求,以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人口计生委及相关部门,针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求富、健康、育儿和保障四大需求,以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生育方式,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提高素质、走向富裕、迈向文明为重点,组织实施“和谐家园”工程。

二、“和谐家园”工程的目标

实施“和谐家园”工程,旨在从解决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逐步走上富裕、文明、健康、幸福之路。

到2010年,实现以下主要指标:

1、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要求,健全和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工作机制,运用法律、教育、经济、行政等手段,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全市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

2、按照“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要求,树立“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和“诚信政府”的理念,在关系到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出实招、办实事,把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确保年均奖励政策兑现率达90%以上。

3、按照“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保健权,构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政策实施者与政策承受者的良好、互动、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农村育龄群众提供良好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确保年均优质服务率达90%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三、“和谐家园”工程的主要任务

以“手拉手,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以“婚育文明传播行动”、“计生家庭奖扶行动”、“特困家庭救助行动”、“生殖健康服务行动”、“独女家庭关爱行动”为载体,将人口计生工作全面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之中。

1、婚育文明传播行动。每年建设50个村人口文化学校(含生育文化图书角);建设50个环境宣传阵地(含人口文化广告牌、人口文化长廊、人口文化园等)。

2、计生家庭奖扶行动。每年向6500名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发放奖励扶助金(600-800元/年·人)。

3、特困家庭救助行动。每年协助解决1000个困难计划生育家庭生产、生活及就业困难;扶助1000名计划生育农民工留守困难家庭的儿童和老人;对300户特困计划生育家庭进行一次性公益金救助。

4、生殖健康服务行动。每年完善100个计划生育服务室或与卫生服务中心合建的服务机构;免费为100名困难计划生育家庭的病残儿作医学鉴定;结合“月服务”免费为10000名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生殖健康检查。

5、独女家庭关爱行动。每年帮助1000名贫困计划生育家庭女孩就学。

四、“和谐家园”工程的实施步骤

农村人口计生“和谐家园”工程的实施,对于有效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素质,优化农村人口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产生重大意义

“和谐家园”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10月至20*年12月)

调查研究,确定总体方案;向党委、政府汇报,与相关部门沟通,拟定实施意见;协调工程经费,召开工程启动会。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年1月至2010年12月)

分解任务,细化方案;全面推进,跟踪检查;加强调研,调控措施。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月)

总结经验,交流做法;评估表彰,推动工作。

计划生育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口与计生;基层工作;依法行政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以来,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和色彩,工作方式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条例调整,基本上形成以行政制约、“人治”管理为主的运作模式,法制建设滞后。计划生育工作往往带有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多,提供服务少;要求群众尽义务多,考虑群众的权益少;考虑政府行驶的权利多,而考虑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少。

一、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法律是规范社会成员及集体在开展社会活动中做出各种实际行为的准则。人口与计生工作作为社会活动和政府行为的一部分,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还关系着国家兴衰和民族强盛。特别是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面对的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芸芸众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所应享受的权利和义务都体现在计生工作人员手中。

(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是新形势下,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化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之所在。

(二)具有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必要性

一是必须正确认识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与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依法管理计划生育不会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依法办事,既可以强化依法管理又可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在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过程中,做出的行政行为必须做到合法、合理、公平、公开。

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部分领导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比较淡薄

行政管理机关及其人员在其职权所辖范围内,之所以拥有执法权是其法定职位所规定的,因此其执法行为必须应当依据法律 来开展,但是,在部分基层单位,由于领导法制意识不强,对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往往不是依法,而是依据个人的情感、情绪,以及依据和管理相对人的“关系”等因素开展工作,执法随意性比较明显,因此也就将法律赋予的“职权”演变为“个人权利”,导致行政侵权,违反程序执法,甚至腐败等一系列现象发生。

(二)“自费执法”现象仍有存在

由于受市场经济所引发一些腐朽思想冲击,在计生队伍中也有少数人往往因利益的驱动,出现了“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加之乡镇财政供给严重不足,个别乡镇将政策外超生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和罚款作为给计生机构的日常经费、职工福利资金的来源或补贴,造成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严重背离。

(三)违反程序执法时有发生

法律的执行要求执行者必须严格依据法律所规定的一整套程序和步骤来进行,而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由于长期以来就存在这样一些认识偏差:计划生育是国策,怎么搞都有理;计生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若按照法定程序办事,计生对象早逃之夭夭,消弱了工作办度等等,这些错误认识使少数部分计生执法者无视计生法律、法规之规定,或者为了追求工作的效率,不依法定程序,甚至违反程序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未背离执法目的,但程序不到位同样是违法。

(四)职权异化

计划生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执法权是一种职权,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职权往往被异化为个人权利或者特权。其职权异化的表现有:一是以“人情”作为执法的尺度。二是权钱交易。三是滥用权力。

三、解决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之对策

(一)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观点、思想、心理和知识的总称,它对法治实践有重大影响。当今社会强调“法律统治”、“以法治国”,崇尚法治,政府同公民一样必须受法律的支配,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服从法律规定。因此要克服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的“人治”等问题,必须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二)切实加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是针对执法人员而言的。计生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未能很好贯彻这一精神有关,比如“自费执法”、违反程序执法就是没有贯彻“有法必依”,而以“人情”为执法的尺度则是对“执法必严”的违背。因此,必须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要求切实加强计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克服其以“人情”为执法尺度等错误做法。

(三)健全和完善计生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

虽然我们的行政执行法监督体系在不断完善,但监督不力的情况却还存在,不仅其他行政部门如此,计生行政部门也是同样存在。要克服计生行政执法中的种种问题,必须健全和完善计生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除了依靠整个国家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外,笔者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健全和完善计生系统内部监督机制,一是完善计生系统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以上级部门对下级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为主的模式,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动态检查和静态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下级行政执法在执法程序、法律文书、档案管理是否规范。

参考文献

[1] 江亦曼.计划生育依法行政[EB/OL].中国人口信息网,2003年3月2日.

计划生育的意义范文第3篇

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里,我们举行隆重的首发仪式,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发放奖励扶助金,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广大农村,送到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手中。今天,国家人口计生委王国强副主任不辞辛劳,专程赶来参加奖励扶助金首发仪式,这是对我省人口计生工作的极大鼓舞与支持。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政府向王国强副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国家财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对我省人口计生工作的一贯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获得首批奖励扶助金的计划生育家庭表示热烈的祝贺!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广大群众响应号召,舍小家顾大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小康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21世纪,当这些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逐渐步入老年的时候,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曾经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和人们。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不仅会大大增强党的政策的感召力,引导群众更加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而且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体制,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深远意义。

我省××市有幸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一个试点。在国家财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省委省政府和××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干部群众广泛参与,人口计生工作者全力以赴,全市确定今年符合政策的奖励扶助对象共3721人,并配套了资金,为全面推开试点工作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创造和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市要把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持续不断地抓实抓细,配套制度,深入发展,为全面推广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受益。

计划生育的意义范文第4篇

今天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召开的。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求各级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这个问题上,抓强化,抓规范,真抓实干,抓出成效。同时,省市考核很快就要开始,我们还要分析工作形势,安排下步工作,动员各级早动手,早准备,把今年迎接考核的准备工作做好。刚才,我们看了张秋、侨润、狮子楼几个乡镇与办事处的现场,听取了发言,张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加大投入加强服务阵地建设,提高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素质,强化技术服务中的宣传教育,规范各项服务程序和档案资料,两个办事处在市人口形势分析会后立即研究落实贯彻意见,转变观念,进村为育龄妇女查体的做法都很好,值得其他乡镇、办事处学习借鉴,今后的工作,乡级服务如何开展,张秋镇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查体服务怎样进行,侨润、狮子楼两个办事处的做法就是学习的模式,由于已经进行了典型发言,我不再详细展开。希望大家仔细对照,学先进,促落后,找差距,改不足,取长补短,进一步做好工作。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今年以来我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进入 2004 年度,由于全县上下的一致努力,我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开展得到深入,取得了一定成绩。首先,从各级领导同志到广大的计生干部,对创省优在思想上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在观念上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县委、县政府把创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作为今年的一项中心任务,确定为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目标,今年以来的许多工作都是围绕创省优展开。其次,着重督促了服务阵地建设,目前,县计生服务中心基础建设在聊城市居于前列,并且已经实现数字化。我们今天观看了张秋镇等乡级计生服务站,达到楼房化,实现规范管理服务的,在全县已居多数。村级不适应工作要求的三类服务室已经基本消除,创优环境得到了改善。第三,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问题进行了综合整治,计生局成立孕情管理服务办公室,采取了宣传教育、加强监测、监督举报、督导考核、孕情逐月上报、净化计生药具市场等措施,端掉违法鉴定胎儿性别黑诊所 2 个,作废《生育证》 13 例,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谎报、瞒报孕情、私自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现象。第四,创新项目有了新发展,一是设立计划生育审执庭,促进了行政征收,开创了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新局面,二是大力推进了“医育结合”,体现了计生服务的人性化。第五,强化了计生干部培训学习, 4 月份邀请省专家举办了优生优育培训班,8月上旬举办了村专职出生缺陷相关知识培训班,最近又举办了医学知识培训班。第六,启动了优质服务“收集信息、科学决策、组织实施、考核评估”运行新机制,开展了育龄群众需求信息的收集活动。第七,“三级联创”取得成果,我县被评为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定水、张秋、闫楼、寿张、十五里元以及原阳谷镇被评为先进乡镇,村级普遍开展了争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模范村、合格村活动,这些都为创省优打下了基础。

二、全县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今年过来的大半年,总体上来看,我县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不断发展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论是从各级领导抓计生工作的意识、力度上,还是在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综合治理、城市社区改革等多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同新的形势和任务相比,同省、市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工作中还有一些不容忽视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㈠争创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存在的薄弱环节

创省优是我县今年计生工作的首要目标,但对照省验收评估标准,仍然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在看到工作进展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当前,我县在计生服务上的主要问题有 10 个方面。

一是有些领导同志的认识还不到位。还在把服务看成“务虚”,把管理看成“务实”,抓服务不知道抓什么,怎么抓,把握不准服务的内涵,认识不到创建省优质服务先进县,不单单是给育龄妇女查查体完事,而是包含了宣传教育、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村民自治、政策落实、男性健康、依法行政、综合治理等计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创建省优质服务先进县,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二是性别比的控制仍有难度。去年 10 月到今年 7 月全县出生婴儿性别比为 106.8 , 8 月份又上升到 107.3 ,说明性别比并不稳定,一时的低水平并不值得高兴,拿 6 、 7 月的统计数字看,有的乡镇前后两个月间下降幅度惊人,甚至达到十几个比值(阿城镇),其中难保没有水份,从计生局孕情办通报的情况看,每月都有大量的问题,对性别比的控制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三是宣传教育普遍抓的不紧不实,力度不够,效果不高。不少的乡镇搞服务不是从群众的意愿需求出发,还习惯于强制,习惯于命令,造成了部分群众的逆反心理。四是人员问题。首先,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省优质服务先进县《评估验收标准》规定县、乡服务站“在编医疗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占 70 %以上”,按照这一要求,全县尚缺近 50 人,多数乡镇均需补充,有的乡镇缺编达到了 5 人以上(阿城、十五里元、张秋、高庙王);其次,技术人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全县有 14 个乡镇服务站没有一名中级职称人员;再次,服务的意识还不强,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服务水平低,影响群众满意率。五是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要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创省优对出生缺陷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近两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均不得高于 6 ‰,这是一项牵涉到优生科普宣传、婚前咨询、孕前咨询、病毒监测 、补充叶酸制剂、孕情保健、产前诊断、住院分娩、新生儿筛查、批准流引产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我县目前的情况是咨询开展不正常,有的乡镇“福格森”发放率不到 5 %,应补充妇女平均服用只有零点几盒,病毒监测有的乡镇不到 70 %,孕中晚期监测个别乡镇一个月只有二、三例,这种情况下,出生缺陷干预如何来体现是个大问题。六是阵地建设和基础设施仍需强化。经过上半年的督促,各级服务阵地有了很大改观,但仍有死角,有的乡镇服务站(西湖、阿城)场地窄小,科室拥挤,设备落后,全县还有十几个村服务室房屋破旧,未进行任何改善,或者是私房,根本不适应工作的需要。再者,各乡镇服务站数字化步伐明显滞后,能不能达到这一点,是乡镇能否成为市优质服务先进乡镇的先决条件,完不成就要影响争创。七是相关的档薄资料管理较为混乱。服务工作已经开展了,资料当中就应有所显示,很多工作要通过资料来反映,但部分乡镇却忽视了这一点,资料不是缺失,就是遗漏,或者是存放不合理、填写不规范。八是查体方式改革有些乡镇落实的不好。对此,市、县都印发了专门的文件,要求把育龄妇女查体由原来的突击型、集中式变为按计划、分类型、循环式,但是检查发现,有的乡镇、办事处虽然制定了计划,排出了时间表,却没有真正落实。九是依法行政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仍然有乡镇在搞强迫服务,借服务乱收费,与服务原则背道而驰,前段计生局搞调查,发现了不少问题,并且已经发了通报,希望有关的乡镇引以为戒。还有的乡镇村务公开、合同化管理流于形式,社会抚养费征缴完不成任务,导致违法违规现象有所抬头,基层基础受到冲击动摇。十是办事处,社区服务工作实现规范化时间紧,任务重。 3 个办事处, 16 个社区成立不久,计生工作的管理体制、服务机制各个方面都 需要理顺,城市计生工作如果不能尽快走上正规,对省先进县创建同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㈡工作当中存在的其他重点问题

1 、部分领导同志思想认识滑坡,重视程度减弱。随着低生育水平的初步稳定,加之对人口生产的客观规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计生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有的领导同志对计生工作不闻不问,该采取的措施不采取,有的舍不得投入,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某些领导同志存有严重的应付思想,把主要的精力不是用在工作上,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而是用在应付考核、对付上级检查上。这种思想的存在,助长了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之风,给基层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 、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不到位,挤占挪用现象较为突出。从市里审计和县里掌握的情况看,有几个乡镇对计生工作的投入不到位,有的单看帐面似乎没问题,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毛病。要看到,投入问题解决不好,将会严重危及到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转,影响到基层工作的落实。一方面,乡镇、办事处的领导同志要端正思想,保证投入,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计划生育经费,在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加大投入的同时,严把关口,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关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问题,今年不仅所占分值高,而且省、市两级都倍加关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 、基层队伍的思想作风还不能适应要求。新形势下的计生工作,对各级计生干部的管理服务技能、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我们目前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部分计生干部仍然固守原有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重管理,轻服务,工作方法简单生硬。特别指出的是,当前有的乡镇完全从局部的利益出发来对待上级的工作部署,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拒不执行,甚至不安排、不部署,直接导致了管理服务不到位、工作水平低下,是我县计生工作发展的大碍障,各级务必要高度重视和警惕,下大力予以清理整顿,确保政令畅通。 三、当前一个阶段全县优质服务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的重点

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县计生面临的形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查思路,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一如既往、毫不放松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不断推动全县计生工作向前发展。全县当前的工作,要围绕省先进县评估验收和上级年度考核,既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防止在细节上出问题,同时更要抓重点,抓 难点,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个加强,达到三个规范。

㈠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这其中,一是要继续提高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把创省先进县作为推动新时期 计生工作上水平的龙头工程来抓 。要形成县、乡、村联动的共建体系,实施“三级联创”,这是创省优的治本之路,各级要认识到“创”是关键,“联”是保证,要在“创”字上下功夫,在“建”字上用力气,在“联”字上做文章,在“众”字上抓 落实,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真抓实干,要看到兄弟县市的工作势头,看到我们自身的不足,增强创优的干劲。二是要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彻底解决想服务、能服务、会服务、服好务的问题,达到有工作能做,干的工作能讲,尤其要让村级技术人员成为“半个妇科大夫”,把离群众最近,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的村级计生队伍建设成技术服务的“前沿门诊”,培养成优质服务的“第一触角”。三是要保证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省市规定的要求,县里最近准备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方式,选拨一批优秀的人员统一安置到乡镇、办事处服务站,各乡镇、办事处要认真对待,缺几个补几个,不允许不接收,更不允许谁在这个问题上弄虚作假。 根据省、市要求,我县还要加快建立计生家庭救助政策的步伐。积极建立完善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扶持、救助政策,也是创建省先进县的一项要求。近日,市计生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聊城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方案》,这是在现行计生奖励、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 60 周岁以上,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扶助的一项基本的计生奖励救助制度,每人每月不低于 30 元,直到亡故为止。实行计生救助制度充分体现中央、省、市对农村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对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几个兄弟县市已出台了文件规定,制定了实施计划,有的已经落实到位,如东阿县设立了“ 5.29 ”计生弱势群体救助指挥中心,各乡镇成立了救助办公室,茌平县每年由县财政拿出 100 万元,每个乡镇拿出 10 万元作为救助基金,为每名救助对象每年发放 360 元救助金,高唐县已经连续 5 年举办“ 5.31 ”独生子女节,对自愿终生只要一个女孩的农村家庭给予重奖。我县也应该尽快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政策,为下步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 ㈣要继续加强对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治理。 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治理不能有片刻的放松,县、乡、村三级要坚持好孕情逐月上报核对制度,搞好跟踪管理与服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进一步提高性别比专项扣分分值,这项工作解决不好,一定要严重影响乡镇、办事处、管理区的成绩。计生部门要强化与卫生、医疗保健、药监、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实行综合治理,搞好 b 超和染色体鉴定技术的管理,清理取缔非法经营计生用品的门店,对私自终止妊娠的,发现一个,生育计划作废一个。各级计生干部要认真开展面对面的教育,做好群众观念的转变工作,要充分利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长期有奖举报办法》,发动群众举报,使谎报孕情、违法鉴定胎儿性别、私自流引产等现象无处藏身,严厉打击出生漏报、性别错报、违法鉴定、私自引流产现象,一定要把出生婴儿性别比保持在正常范围以内。 ㈥要达到服务体制的规范。 首先,要完善好“收集信息、科学决策、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的优质服务新机制。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运行的机制,创建先进县必须建立这一机制,当前就是要搞好信息的收集,各级及有关部门决不能局限于搞几次集中活动,要时时注意信息的收集、备案、汇总与分析,并要做到有据可查,使新机制的运行得到反映。其次,要转变突击查体的方式。各乡镇、办事处要根据市、县的规定,严格落实“按计划、分类型、循环式”查体服务,按照上报的计划开展工作,侨润、狮子楼两个办事处聘请医务人员,带 b 超下乡查体的做法很好,方便了群众,避免了集中查体大呼隆,在查体的同时播放计生科教片,提高了工作效果,既赢得了群众满意,又推进了工作。第三,要完善好“医育结合”机制。各级计生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与医疗卫生保健部门搞好协作,搞好配合,在生殖保健、优生监护、不孕症治疗、儿童健康查体、宣传培训、收集信息等方面充分利用好卫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工作。第四,要进一步规范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省考核方案明确要求,“现居住地对流入人口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及其免费政策落实、对流入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有关证件进行查验,建档管理率、发证率、信息联系率达到 90 %以上”,但我们目前对流入人口基本没有落实免费政策,信息联系率又是我们的弱项,在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为此,在省、市考核之前,各乡镇、办事处都要对流入人口组织一次宣传教育和免费查体,同时加大建档管理和信息联系的力度,公安、计生部门要根据市公安局、计生委有关文件规定,把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一样,纳入统计范围,乡镇、办事处派出所、计生办都要做到底子明确,否则,这将是今年我县的重要失分因素。第五,各办事处要抓紧时间完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抓好阵地、设施和管理服务网络的建设,规范并加强对社区、居委及辖区内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门店、居民的管理与服务,签订属地管理合同和计生工作责任书,使计生工作迅速走上正规,不能以办事处、社区成立时间短为理由,影响到省先进县的评估验收和全县计生工作的发展。

㈦要达到技术服务的规范。 这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最主要的内容,县、乡服务站要充分发挥宣传、培训、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四大功能,围绕落实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避孕节育优质服务“三大工程”,做好宣传、咨询、培训、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知情选择、四术服务、孕情监测以及证件审批等各项服务工作,各级计生技术人员要认真开展孕前孕后、产前产后、术前术后的随访,所有的工作一要符合上级规定,二要遵循严格的程序,三要确保有最好的效果,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计划生育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经济;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北;贫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3―0063―05

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下,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相互渗透、紧密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以区域一体化为导向,努力实现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京津冀北地区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京津冀北生态经济发展对区域一体化的要求

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京津冀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其中,冀北地区在生态功能上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可持续的开发方式、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造成冀北24县形成面积达数万km2的“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180多万。脱贫的强烈愿望,驱使着当地居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从而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作为中国少有的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区、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四重耦合区域,环京津贫困带发展的关键在于挣脱“忽视环境一导致贫困―挣扎自给一竭泽而渔”贫困循环链的束缚,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也是京津冀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区域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生态系统的一体化要求相悖

京津冀北包含多个独立的行政地域单元,各地方政府对辖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得人地系统的一体性与经济、行政区域的分割性之间的矛盾较为尖锐,生态环境等外溢性基础设施无人愿意提供和维护,形成“公共地的悲剧”。1980年以来,冀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治理,大多是以国家出资并组织生态建设工程的形式进行的。这些工程为净化京津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效应,显示出中央政府在提供区域公共产品方面的组织优势。然而,单纯依赖最上层的整合力量,缺乏市场力量的参与及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使得生态工程的后效不尽理想。由国家投资的工程,普遍存在重工程建设安排、轻工程管护的倾向,管护费用落实不到位,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难以保证绿色屏障工程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由于京津两个直辖市与周边的地级市在行政地位上并不平等,这在观念和政策上妨碍了平等协商的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目前京津与冀北资源环境关系仍是靠行政调控和行政命令,水资源的非市场化分配给冀北地区带来巨大的水资源使用权损失。1980年之后,为确保京津两大城市用水,河北无偿让给京津供水指标19.6亿m3。冀北地区作为京津两市的主要水源地,需遵守严格的环保政策及产业布局规定,从而限制了其产业选择,造成巨大的发展权损失。近十年来,为保证北京市用水质量,河北省张家口市先后关闭污染企业600多家、停产治理280多家,放弃了20多个效益好而污染大的项目;在承德潮白河流域,先后禁止的工业项目达800多项,每年损失利税10多亿元。张承两市为保护资源环境做出的贡献和蒙受的损失基本未得到补偿,少有的一些补偿多属临时性的动议,补偿标准没有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进行科学计算,也没有形成制度固定下来。区际生态补偿不足,使环京津贫困带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也无法调动起上游从事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生态治理的统一进行。改革开放初期,环京津24县与京津二市的远郊县基本处于同等发展水平,但今天二者形成了巨大的经济落差。2004年,冀北24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县均财政收入仅分别为京津远郊区县的1/3、1/4和1/10。财政实力的差距导致京津与冀北地区在水利建设、环境绿化等方面政府资助力度相差迥异。封山禁牧规定增加了畜牧业投入和运行成本,北京远郊山区通过由政府出资进行技术扶植、增加护林员、对养殖户进行补贴等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增收与保护还林还草成果的现实问题。而冀北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无力为封受损失农民进行补偿,禁牧后农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的幅度很大,个别地方已经出现“弃草种粮”现象。张家口市单位水量产出粮食平均只有0.67kg/m3,大大低于北京市的2.0kg/m3,主要原因是灌区基本设施改造、节水灌溉的推广所需成本和风险超出了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承受能力。

可以看出,冀北地区居民无论在机会选择还是结果占有上,都未能享有与京津地区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面临着生态与生计的尖锐矛盾。而京津居民既然享受了“护城河”和“后花园”生态好转所带来的利益,就有责任和义务为此付费;并且,下游受益地区具有较高的支付能力,无论是由用水户直接向水源地进行补偿,还是由财政预算支出,都不会损害其既有的福利水平。显然,张承两市生态建设所带来的正外部性,需要在经济圈之中实现内部化。只有在区域一体化基础上进行生态治理,才有望解决冀北生态功能区定位与脱贫致富之间的矛盾,以及生态服务一地供应与多地消费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

(二)京津冀北生态经济一体化进程及收益

1980年官厅水库丧失饮用水源功能以及连续几年沙尘暴的肆虐,使得生态安全成为京津冀关注的热点,围绕生态建设而展开的区域合作也迅即启动。1995年和1997年,北京市两次向张家口市及赤城县捐助200万元,用于对官厅水库上游的水土保持和水环境治理;20M年北京市给予赤城县“调水”补偿款666万元;1995~2004年,北京市向承德市潮河流域的丰宁、滦平两县提供水源保护资金累计达2 000万元以上,2006年又宣布每年安排落实2 000万元帮助河北省治理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上游地区水环境。2006年10月签署的《北京市与河北省政府关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决定,由北京市按照每公顷30.015元(每亩450元)的标准给予密云水库上游“稻改旱”损失补偿。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扶持周边贫困地区工作设想中提出在张家口、承德两市建立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承德则提出“以水联利”的供水新思路,张家口、天津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可以看出,基于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 京津两市给予冀北地区的“支持”和“捐助”,虽是零碎的、非制度化的,但昭示了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路径。京津张承各市间天然形成的生态联系,使它们具有合作的可能性,随着收入水平和生态偏好强度的提高,这一生态联系将更加牢固,共同的生

态利益将成为区域一体化强有力的“助推器”。

二、京津冀北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

京津冀北地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单元和经济一体化区域,在生态环境整治、资源和资金积累及产品市场拓展方面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统筹规划,进行全方位的联合与合作,真正成为“生态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其中的突破口在于从修复和改善冀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人手,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转换成不可替代的产业优势,实现生态一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生态治理的成本共担

生态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立成本共享、保护环境的观念和制度。就京津冀北地区来说,关键是建立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水资源转让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使生态功能区凭借其提供的生态服务获得合理的收益。

1 应借“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之机,进行跨区域水权的初次分配,明确同一河流上下游区域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有效减少争议。目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简单地以各市土地面积和人口为基础确定水资源配置基准比例,没有施行向水源保护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原则,这有悖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鉴于冀北二市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和为京津用水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应赋予其取水优先权,使其能在二级市场上通过转让水权获得发展资金,而京津发达地市可以通过在市场上购买水权满足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2 建立准市场运作的跨区域水权市场。博弈分析表明,一条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区,在没有严格约束之前,各地区任意取水和任意排污是最优战略,结果是下游来水量越来越少,水质不断下降。假定存在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各地区的实际取水量和排污量将充分考虑到水权价格和排污权价格等因素,实现合作均衡。因此,建立水权市场和排污权市场,通过水市场的作用来达到上下游共同投入、保证水质的目的,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水权交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交易,主要表现在:交易双方囿于水资源分布的天然限制,处于不对等的地位;跨区域水权交易不是“大数市场”,难以形成充分竞争;同时,居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是不能被剥夺或任意侵占的。因此,单纯依靠市场化的水权交易不足以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的目标,可行的方案是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准市场运作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运行模式。

3 建立水源涵养保护区和调出区的政策补偿机制。水价是水资源的价值体现,如果实现了资源环境的全成本定价(包含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三项),就可使资源富集地在生态交换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环境价值。在界定了水权之后,冀北向京津“无偿调水”就要变为“有偿用水”,供水价格要达到河北从山东购买黄河水的价格,水价提高部分返还给水源涵养地和供应地。即便如此,冀北供应每吨水的成本较之南水北调的价格仍然低得多,京津用水户是可以承受的。除水市场收入外,还可从京津冀三省市财政收入中提取0.5%以建立水土保持基金,以补助在城市上游建设风沙源防护区、水资源涵养区等生态屏障建设和维护工作经费支出。

总之,对上游来水按质按量给予一定补偿,确保上游用户和政府不因节水治污行为而产生经济损失,才能确保京津冀优质水源在将来得到持续不断的供应,这是生态经济一体化的必经之路。

(二)生态型产业支撑体系的培育

贫困地区要实现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必须构建生态・经济双优耦合系统,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基于环京津贫困带的自然资源组合优势,其产业发展方向在于形成由节水型种植业、商品性畜牧业和防护性林果业构成的生态农业框架,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构建以绿色商贸物流业为主体,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生态管护业为两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生态产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先进的知识,而这是贫困地区内部所难以解决的。因此,要通过有力的投资诱导政策和技术扶贫政策,鼓励京津的清洁技术和生态型产业转移扩散到冀北地区并植根。对于冀北现有产业向节水、生态、环保型转变所造成的发展权损失,要由京津两市给予一定补偿。

造林绿化是生态治理的基础工程。欲将环京津贫困带打造成环京津生态圈,就必须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进行制度创新,明晰产权,吸引区内外民间资本投入,通过生态产业的集聚实现劳动就业和区域收入的提高。考虑到生态建设的公益性和外部性特征,可尝试以政府生态购买等形式,大量增加护林员名额,建立一支由国家供养的生态管护队伍,解决国家生态工程管护不力的问题。按照《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2001~2010年)》,到2010年张承两市生态移民将达到8万人。可结合资源开发,由京津有关企业吸收部分劳动力,或将生态移民安排为护林员或生态护库员,促使农业劳动力向生态服务业(主要是生态林草管护)转移。

农业必须改变以粮为主的传统模式,用退耕增产和退耕圈养增收来改善农牧区的生态环境,并以此为依托开发有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其一,为保护好已有的生态治理及退耕还林成果,当务之急是解决退牧、舍饲、退耕后当地农民经济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要由京津政府予以支持和补助,除了土地使用权损失补偿之外,还要给予充足的生态管护补偿,提供买奶牛的贷款,提供优种羊用于繁殖,以形成长效生态建设和巩固机制。其二,围绕建成“京津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区域农业产业化进程。冀北要在京津农副产品市场上进一步拓展份额,必须改变分散的市场供应结构,依托龙头企业把一家一户的生产纳入农业产业化链条,同时提高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开发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以供应京津高端市场。北京华都食品肉鸡产业化扶贫项目,北京三元集团与河北怀安大规模的金融扶贫合作,正在积极推进中,这表明企业已经走到了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前台,产业基地模式将在今后成为京津冀北“城乡生态互联经济”的主体。

生态旅游是将“生态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的捷径之一。北京市帮助滦平县作旅游规划,组织市民进行“饮水思源”生态游,带动了滦平旅游业发展,富裕了的农民则主动维持生态环境的改善,这是很好的模式。京津冀应该启动旅游规划联合工程,共同打造生态旅游,使旅游成为冀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京津冀北生态合作的组织机制

区域一体化作为一种过程和状态,本质特征是集体或联合决策,在现行体制下必须是市场、行政和法律方式相结合的。刚性的行政壁垒构成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体制障碍,而行政区划调整将伴生高昂的社会成本。要在现行的行政区划框架内减少“邻避”行为,实现总体利益的协调,就需要政府治理形态的嬗变――从原来的行政区行政模式转变为区域公共管理模式。行政区经济与行政区行政的治理机制是单一的科层制,权力向度是自上而下的

权威中心,管理导向指向区域内部的公共事务。而区域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既有代表官方的政府组织,也有非官方的民间组织和私营部门,它以分散的、多元的权威中心来进行“多中心”治理,在传统的科层制之外,通过合作、协调、谈判、伙伴关系、确立集体行动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区域公共事务的联合治理(详见表1)。

地方政府是传统上区域合作的主要推动者。当面临共同问题、寻求和维护共同利益时,地方政府间通过对话与协商等方式进行合作,今后仍是解决行政隔离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京津冀北生态经济圈中,应发挥市长联席会议制度、京张合作论坛等高层领导对话与沟通机制的作用,就区际生态补偿的形式和数额进行经常性谈判,使各方分担与受益程度相当的治理费用或责任。行政协调的优点是能够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包括强制力、威信、各种政策手段),效率较高,但协调的结果容易受双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难以建立统一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