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的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录井技术;录井资料处理技术;油田;数字化;发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510003-01
0 前言
录井资料处理技术是随着油田的诞生而诞生,随着油田的发展而发展的。初期的录井服务包括计钻时、捞砂样恢复地层剖面、使用热导检测仪进行气测服务,初步判断油气层。随着油气勘探难度的增加,油田对提高钻井效率的重视以及现代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综合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得以较快发展,相关的录井仪器装备和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1 录井资料处理技术概述
1.1 录井资料处理技术的特点
录井资料处理技术与其它勘探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信息及时、第一性资料多、现场应用快等特点。因此,录井资料处理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井筒技术,在勘探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1.2 录井资料处理技术的关键技术
录井资料处理技术有三大核心技术和五大辅助技术。以下将分别给予详细的说明。
三大核心技术是:一是地质剖面建立录井系列:包括钻时录井、岩屑录井、岩心录井(包括岩心扫描技术)、井壁取心、碳酸盐含量分析、岩矿分析、古生物分析、PK录井,地质循环观察录井等;二是油气水识别与评价录井系列:包括岩石热解分析录井、罐顶气相色谱分析录井、荧光分析录井、气测录井(包括非烃气录井)、钻井液滤液水分析、油气水储层现场评价解释和综合解释评价等;三是钻井工程监控及油气层保护录井系列:包括钻时录井、气测录井、工程录井、钻井液录井、地层压力监测、随钻泥(页)岩密度分析等。
五大辅助技术是:井位测量、钻井地质设计、随钻分析与决策技术、单井评价以及录井仪研制开发技术。
2 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在油田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
2.1 国际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在油田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1)录井资料处理技术装备。国外公司综合录井仪经过长期发展,仪器性能先进,计算机系统配置和软件功能更加成熟。这些公司实际上操纵了国际录井服务市场的服务规则和技术标准,这对他们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帮助极大。
2)录井服务。国际上各录井公司重点强化综合录井仪的应用,MWD、LWD是综合录井仪的配套设备。录井仪功能开发全面,所获取的大量参数、信息在油气层识别、随钻地层评价及指导钻井安全施工和优化钻井参数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而在国外油气钻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市场占有率。国际同行业公司大多数为跨国公司,市场分布范围很广,市场占有率远高于国内录井企业。美国的贝克休斯公司占世界服务市场的40%左右;法国地质服务公司占世界服务市场的30%左右;美国的哈里伯顿占世界市场的20%左右,仅剩下10%左右为其它小公司所占领。我国录井队伍在国际市场上,由于装备、技术、知名度、外语较差等方面的原因,只有零星队伍在境外服务,市场占有率仅为2%。近几年,随着中石化和中石油占领海外的相关政策指导,国际市场占有率有扩大趋势。
4)信息化技术。目前,国外录井公司已基本建成完善的录井资料处理信息系统,实现现场信息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在线监控指挥评价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大量减少了石油开发成本。信息化技术推动了录井资料处理自动化技术、录井装备的发展,减少了录井队工作人员,降低了钻探成本。
2.2 国内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在油田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1)录井资料处理技术装备。录井装备包括综合录井仪、气测仪、及辅助录井设备。辅助录井设备包括地化(岩石热解)录井仪、荧光分析仪、PK分析仪、井位测量仪、岩矿及古生物分析仪器等。
2)录井资料处理技术服务。国内录井企业从技术服务经历及队伍分布情况来看,已基本具备了在陆地、沙漠、海洋进行技术服务的能力。
3)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录井市场方面,开放程度不够充分,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一是国内三大石油系统互相分割。国内录井市场分成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块相互独立的系统,三块市场除个别地区外,互不开放。二是油田本土市场开放程度低。三是油田本土以外市场竞争激烈。
4)信息化技术。国内一部分录井公司,如胜利、大庆、中原等录井公司都在本油田内部开发使用了录井资料处理信息化系统,并在市场中得到较好应用。通过建设录井资料处理信息化系统,基本实现了钻井现场的信息网络化。
2.3 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在油田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1)制约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在数字油田行业发展的因素剖析。
①油田开采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国有体制造成企业自主性和灵活性不够。②管理制度不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及时变化,导致企业应变能力不足。⑧人才流动性较差。企业不能自主引进需要的人才,现有人才也因为国有企业工资制度的制约而留不住。④录井行业没有基础理论的指导,缺乏技术发展的理论支持。
2)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在当前的油田数字化背景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录井公司从钻井系统分离较晚,基础设施和装备规模小,资金缺乏,制约了录井技术的发展。②相对于其它相关勘探技术,录井资料处理技术的随钻油气层发现、现场决策在油田的勘探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它的资金投入与产出比却太少,这也大大影响了录井资料处理技术的整体发展。另外,录井实时监控效果提高,勘探的整体效益的提高,录井效益反而下降,未形成良性循环。③科技投入不够,缺乏后续资金的支持。录井企业忙于生产,录井费用的定额较低,总体劳务收入不高,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加大科技投入。④录井资料处理技术没有根据不同的井别形成不同的录井系列,这给录井资料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来了难度。⑤录井专业缺少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国内外均没有专门从事录井技术研究的机构,大专院校也没有录井专业,录井行业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持,极大地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影响了技术的纵深发展。另外,录井公司作为油气勘探的生产单位,基础研究工作做得不够,也制约了录井资料处理技术的发展。⑥录井定量化、信息化程度不够,影响了录井资料的后期应用。
3 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在油田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攻关各种录井资料处理技术难题,逐步发展完善适合不同勘探开发对象的录井资料处理技术系列。如油气在钻井液中的扩散机理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录井技术研究、特殊钻井工艺录井技术研究、煤成烃等相关的录井资料处理技术系列等。
2)追踪国际领先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加强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提高录井装备自主研发水平,提升录井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3)发展随钻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实现录井资料的采集、分析、解释、评价向智能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如随钻压力预测及油气评价技术、录井数据无线传输技术等。
4 结语
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在油田数字化背景下的应用与发展是有效提高数字化油田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将是我国数字背景下油田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将是数字油田建设理念的一次深层次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刘恩斌,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在数字油田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12).
【摘要】 目的;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有利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方法 对28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由专业护士进行手术配合。 结果 全部28例手术成功,无一例中转,无一例灼伤,压疮,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充分地准备,术中熟练默契地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15-0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子宫肌瘤切除不再是以往单一的开腹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以其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选择。我院在2011年1~6月成功地为28例患者实施了这一手术,得到了较好的结果。现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患者,年龄在45~56岁,其中肌壁间肌瘤12例,浆膜下肌瘤6例,黏膜下肌瘤10例。平均手术时间90 min,术中出血量50~80 ml。术后2天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均无腹膜刺激及并发症,于6天后出院。
2 术前准备
2.1 术前准备 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腹腔镜手术有关知识及优越性,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解除恐惧心理和思想顾虑,使之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手术。详细叙述妇科腹腔镜操作步骤,为预防切口感染,指导患者用肥皂水清洗腹部,脐部,会,完善术前准备,使手术顺利进行。
2.2 手术间准备 手术开始前1 h启动空气层流系统。室内温度控制在22 ℃~25 ℃,湿度控制在50%~60%,不仅能缓解患者因不适产生的紧张情绪,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室内微生物的繁殖和生存。
2.3 准备 在全身麻醉插管后,经麻醉师允许,放置膀胱截石位,注意各部位勿与手术床金属部位接触,以防电灼伤。约束带固定,避免损伤腓总神经。将患者双上肢束缚于体侧,这样能方便医生操作.
2.4 器械仪器的准备
2.4.1 腹腔镜专用器械准备 各种规格的套管穿刺器、气腹针、匙状钳、抓钳、剪刀、超声刀、宫颈托、视频镜头、双极电凝、冷光源、腹腔冲洗器,CO2冲气管等。先检查器械的性能,各部件是否完整,打开关节和阀门,管道保持通畅。高压蒸气灭菌或低温等离子灭菌。
2.4.2 腹腔镜仪器的准备 包括显像系统,摄像系统,光源机,CO2气腹机,双极电凝机,冲洗吸引装置,超声刀系统分别放于相应位置,插上电源连接各线,确保机器保持正常状态。
3 手术配合
3.1 巡回护士的配合 巡回护士术前调试仪器设备,检查仪器设备性能是否良好。巡回护士认真核对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建立静脉通路,连接三通,便于术中麻醉给药。麻醉完毕,摆好截石位,根据医生的操作习惯把各种仪器放于合适的位置。将一次性电极板放于小腿处,并检查身体勿接触金属物品,防止电灼伤。消毒铺巾后,接过台上递下的光缆、气腹管、冲洗管、电凝线等分别连接于正确位置,调节好各种仪器的正常使用功率。适时摇床变换。穿刺腹腔时患者取平卧位,当腹腔内注气将近结束时,将床摇成头低足高位15度到20度。子宫肌瘤切除后,可将床摇成水平位。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肢体受压,电灼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因腹腔镜手术气腹不能中断,始终要保持足够的CO2气体量。手术结束后,注意患者保暖。妥善处理标本及时送检。患者在未清醒前巡回护士不得离开患者。
3.2 器械护士的配合 (1)器械护士提前20 min洗手,整理器械台,检查器械的性能,各部件是否完整,并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纱布、器械、缝针等数目,并放置整齐。(2)协助医生进行皮肤消毒,铺消毒巾后予冷光源光束,摄像头及无菌保护套。CO2机、气腹机、吸引管、超声刀连接并固定好,测试吸引装置是否正常。(3)手术开始时,递手术尖刀,在脐窝下或上缘做1 cm弧形切口,用两把毛巾钳提起并固定腹壁,穿气腹针,一般压力为12 mm Hg,从小流量开始。拔出气腹针后递术者10 mm套管穿刺器,在气腹穿刺处穿刺,将预热的镜头放入套管内。在耻骨联合左外上方处做0.5 cm纵向切口(第二切口),插入5 mm套管穿刺器,便于术者止血,分离组织等。取右侧麦氏点,做0.5 cm纵向切口(第三切口),便于助手操作。按手术需要递上匙状钳、超声刀、电凝针等器械,子宫肌瘤切除后如需缝合,递上持针器,1号线缝合宫颈筋膜层,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冲洗干净后取出器械,缝合腹部伤口,并用速愈贴黏贴。
4 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洗手护士对手术过程的掌握,手术器械的及时、准确传递,都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巡回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和设备性能,如何操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5 讨论
(1)术前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手术的优缺点以及术后常见的不适,以减轻患者压力,使其配合手术。(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3)做好仪器的清洗及保养。腹腔镜器械是精密仪器,使用是要轻拿轻放,切忌碰撞,专人负责保管,检查及保养。清洗时,充分打开器械每个轴节,,用专用毛刷清洗所有管腔和细小通道,不可用金属刷,用高压水枪冲洗官腔,彻底清洗干净,擦干,上油,挂入专用橱内待用。纤维导光束不的弯曲,用后呈环状盘好,以免损伤光纤。镜面禁用粗糙布类擦拭,各种仪器使用后旋转回复零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141-02
Abdominal and Laparoscopic Uterine Fibroids Eliminate Contrast Analysis/WU Cai-li,XU Bao-zhe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30):141-142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abdomen uterus myoma eliminating technique(TAM) and laparoscopic uterine strip(LM) clinical effect and characteristics.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98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ed from January 2012 to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or laparoscopic uterine fibroids eliminate abdominal surgery,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form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AM and LM group,TAM group of 67 cases,31 cases in LM group.Two groups of patients of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hospital dates,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ere compared.Result:TAM group operation time averaged was (82.2±25.1)min,average time was shorter than LM group (86.3±37.5)min,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P>0.05).TAM group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average (152.7±81.6)ml,average blood loss was more than LM group (114.2±60.8)ml,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Laparoscope; Uterine fibroids rejecting oper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Nanjing Lishu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Nanjing 211200,China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40~50岁是此疾的高发年龄段,发生率高达51.2%~60%,严重危害着女性健康[1]。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一般有药物和手术医治两种,具体实施哪种办法要视具体的瘤体大小来决定。若是瘤体小于2 cm,那么便可以采取药物医治。若是瘤体在2 cm之上;大量出血,或长时期的经血过多、生理期过长以致贫血,而药物无法治愈;肌瘤发育速度太快,或者在更年期以后,肌瘤不仅不萎缩,反而增大等的时候,就应马上开展手术切除。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的进步、发展,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上广泛应用[2]。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上各有优劣。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98例,均为近3年在笔者所在医院行以上两种手术方式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98例,均为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LM)的子宫肌瘤患者。其中行TAM患者67例,行LM患者31例。年龄25~48岁,平均(37.9±5.3)岁。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LM组均用B超检查来确定肌瘤位置、大小、数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TAM组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或腰麻+连续硬膜外麻,取仰卧位进行传统手术方法;LM组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头低膀胱截石位,采取常规的气腹穿刺并放置举宫器和脐部置镜。在子宫肌瘤旁宫肌层注射催产素20 U,根据肌瘤大小、肌瘤位置来选择切口方向以及大小,通常情况下,切口长度为肌瘤直径的3/4。用单极电钩切开肌膜,然后再用两齿钳夹、牵引肌瘤,最后用电切清除干净。切完后可选择2-0号可吸收线根据剥离创面单层缝合创口,用子宫旋切器将肌瘤粉碎后取出送检。
1.3 效果评定
手术时间是从麻醉成功到手术结束的时间;手术出血量按手术时测量并综合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之差来算[3];住院时间是指手术完到出院的时间,对比三项指标并结合临床恢复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9.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P
2 结果
TAM组和LM组手术都顺利完成,没有出现因出血量过多而输血的情况;TAM组在术后恢复中有1例伤口愈合情况不好,其余患者术中、术后都没有并发症等异常情况出现。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手术出血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 术后排气时间(h)
TAM组(n=48) 82.2±25.1 152.7±81.6 6.3±2.2 26.7±4.9
LM组(n=48) 86.3±37.5 114.2±60.8 4.6±1.2 17.1±2.2
P值 >0.05
3 讨论
据统计,我国大约有25%的生育期女性患有子宫肌瘤,它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恶变率很低,不超过0.5%[4]。患者的临床症状、肌瘤生长速度和生育状态,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需考虑的主要方面。对于肌瘤径线大于3 cm且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一般需要手术。子宫剔除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还能够维系子宫的生理功能[5]。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在手术中保留器官和其功能的患者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也给手术方式的选择,特别是复杂病例,带来巨大挑战。
对比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发现,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等明显优势,但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较为广泛,不会受到肌瘤位置、大小限制[6]。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需要减少术中出血量,这要在创面止血和切口缝合上下功夫,正确的层次分离是减少出血量的关键所在,肌瘤剥离前,在其周边注射垂体后叶素也可以达到减少出血量的效果[7]。在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时,应合理分析其适应证范围,这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徐伟芬[8]的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范围包括:直径
TAM和LM在治疗子宫肌瘤中各有利弊,两者的使用依据实际状况而定。一般而言,特殊部位以及多发性子宫肌瘤适合采用TAM。LM因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广受亲睐,而且其在微创方面也好于TAM,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高效,也有微创外科的大部分优点,经改进会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
总而言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利弊,对付常规的子宫肌瘤,两者并无太大区别,但遇到复杂、严重的子宫肌瘤,就要依据病历特点和医生的技术掌握程度来选择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葛小红,孙静.腹腔镜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083-4085.
[2]李志军,张建芳,夏姿芳,等.不同术式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735-737.
[3]李海艳.子宫动脉阻断术及缩宫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93-3694.
[4]李顺华,陈维梅,孙田溪,等.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6):78-79.
[5]王丽红.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4):148-149.
[6]杨冠兰.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分析(附117例报告)[J].贵州医药,2011,35(4):343-344.
[7]王任晓.阴式、腹式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29-30.
[8]徐伟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37-138.
[9]唐超群.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7):44-45.
[10]刘旭.腹腔镜与剖腹子宫肌瘤挖除术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17-18.
[11]陈茜.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估[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96-97.
中国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子宫切除术; 术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vaginal myomectom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6 to May 2007, 12 cases treated by vaginal myomectomy were analyz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12 cases treated by abdominal myomectomy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 paired case-control design was used. Effects of operation and recover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ean time of operation and volume of 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however, in postoperative pain, the mean recovery time of bowel function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Conclusion Vaginal myomectomy can be performed with minimum operative injury, no abdominal wall margin, and quicker restoration.
【Key words】 Uterine neoplasms; Leiomyoma; Hysterectomy; Operation dpproach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微创手术日益受到重视,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既做到了创伤小,又保留了子宫。本文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12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例进行比较,以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择潍坊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简称阴式组)患者12例,均已婚,平均年龄(35.91±4.80)岁,28~44岁;其中,初产妇8例(其中1例曾行剖宫产术),经产妇3例,未生育1例。子宫体积均小于12孕周,子宫活动度较好,均为子宫体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最多达4个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者。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对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形状和活动度进行详尽的了解,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除外宫颈恶性病变。对月经不正常者者,先行宫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术以除外子宫内膜病变。选取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简称腹式组)的患者12例,2组肌瘤位置、年龄、体重、肌瘤数目及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
中国
二、方法
1.手术方法:(1)阴式组。手术均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根据肌瘤部位选择阴道穹窿切口,前壁肌瘤取阴道前穹窿横切口,后壁肌瘤取阴道后穹窿横切口,切开子宫肌壁至瘤体组织,钝性剥离直至剔除肌瘤,如肌瘤较大,不能完整经阴道剔除,则可边剥离边将肌瘤行楔形切开,分块经阴道取出,然后缝合止血,闭合瘤腔,检查无出血后,将子宫送回盆腔。以1号化学合成线连续缝合反折腹膜及阴道壁。(2)腹式组。按照常规方法手术,在腹膜麻醉下,常规开腹,切开肌瘤表面亚浆膜层或浆肌层,剔除肿瘤,缝合子宫切口(浆膜下带蒂肌瘤切断瘤蒂,常规关腹),见文献[1]。2种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
2.术中出血量的测量方法:术毕记录负压瓶中的血量;计算血染纱布,术前术后分别称重,以净增重量折算出血量(1 g = 0.94 ml); 手术单污染血迹范围按面积估算(5 ml血污染布类面积为10 cm×10 cm),3项分别相加得术中出血量。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用配对t检验。结 果
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阴式组术后无1例应用盐酸哌替啶止痛,腹式组有4例应用盐酸哌替啶止痛,阴式组下床活动早。术后1、3、6月复诊,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月经正常,妇科检查无异常,B超未发现残余肌瘤,术后3个月性生活正常。表2 2组术中情况及术后结果比较
讨 论
本组12例均经阴道完成手术,无1例转为开腹手术,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且故阴式手术是可行的。患者的年龄,肌瘤数目、位置、大小及主刀医师等均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经阴道肌瘤剔除术适应于单个子宫肌瘤或肌瘤个数较少,并排除外恶变者,患者年轻或有生育要求者。具体肌瘤大小及数目指征,与医生的手术技能有一定关系。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比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无腹壁切口、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2]。与腹腔镜相比,阴式手术可以触摸,能发现更多的肌瘤,缝合更细致,止血更彻底。但是经阴手术,对于有较大的子宫肌瘤、子宫活动差、有盆腔粘连及高度怀疑恶性病变者不是适应证,且会有时因牵引暴露困难造成邻近组织损伤。所以,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经阴道肌瘤剔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只能是现有手术方式的一个补充和创新,虽具有明显的优点,但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经腹手术[3] 。
中国
【参考文献】
1傅才英,吴佩煜,翁霞云,主编.手术学全集.妇产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210-213.
一、数字出版的内涵、发展瓶颈
近年来,以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电子阅读器等为主的数字出版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数字技术日益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出版”是由英文“Digital Publishing”翻译而来,其中“Digital”的含义是“数字的或数字化的”,因此,也有人称其为“数字化出版”。近十年来,随着数字出版理论与技术研究、数字出版实践活动的逐步开展,出版界、IT界和信息产业界对数字出版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一般认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现代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数字出版简化了出版流程,缩短了流通环节,使出版产业链的两端从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多向互动,从以产品为主转变为以产品加服务为主。
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变过程中,在原有出版流程与高科技融合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多种制约因素,数字出版的市场标准、版权保护、专业人才匮乏等发展瓶颈一直在困扰着出版企业。同时,数字出版产业总体赢利模式尚未形成,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规模化进程。另外,版权问题亟待解决、电子书费用与收益不对等的问题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与纸质图书的作者合作签订图书出版合同的时候,大部分出版单位都强调附加数字出版和版权保护方面的内容。但是,现在有一部分作者只谈纸质出版版权,数字版权授权给其他内容运营商。对于出版单位来说,只有渠道更广、平台规模更大,才能吸引这些作者授权数字版权。
与上述问题相伴生的瓶颈问题是从事数字出版的人才缺乏。产业转型不仅仅是业务形态的变化和业务流程的改进,也是人才、理念等各方面脱胎换骨的变化。 未来的数字出版人才是既懂得传统出版又懂得新技术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出版企业应做好内容储备和人才储备来应对数字出版潮流。随着出版与科技融合的逐步深入,企业对既精于现代出版又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人才需求将越来越旺盛。
二、发展数字出版的对策措施
数字化已成为出版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出版将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出版业态。技术转型涉及整个产业链,新技术是新业态最强大的催化力量,构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出版产业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数字化转型强化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格局和模块经济特征,出版企业要从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坚持特色化发展道路。
1.把传统出版产品向数字化产品延伸。出版企业要以自身优势内容资源为基础,唯有大力发展传统出版产品数字化延伸工作,才能抓住数字化发展进程中即将显现全民数字阅读浪潮,真正走上向数字出版转型之路。近几年来,出版界在此方面有许多成功案例:河北教育出版社开发的小鹿芮卡原创动漫项目,集纸质书、多媒体软件、动画片及衍生品于一体,已经成为知名幼教动漫品牌,覆盖到全国60多个城市、200多所幼儿园,对外输出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冠林数字出版公司在研发营销“e本通”、点读笔等数字产品的同时,策划制作的多媒体宣传片——《红色太行》、《记录与传播》等,在北京图博会和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现场播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加强深度内容开发,提高数字内容产品的市场契合度。近年来,尽管数字出版产值增长迅速,但代表主流阅读的深度阅读产品在数字出版产值所占比重一直较低,且年均增幅很小。传播知识、引导国民阅读、提升国民素质,只靠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是无法完成的,数字出版应加强深度阅读的内容研发与推广力度,使传统主流文化在数字出版领域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在深度阅读内容提供方面,一方面,传统出版单位的优质数字内容开发依然不足;另一方面,已开发的数字产品,市场契合度较低。因此,传统出版单位应加强数字出版市场需求调研、了解数字技术、数字终端的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提高市场认可度。并应加强对优质内容的深度开发与再利用,加强一种内容的不同门类的开发、多平台应用开发、强化电子书的开发等,使有限内容发挥最大价值。
像山东出版集团数字化走的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销售”的路子,在内容资源库和编辑流程数字化这两个大的方面下实工夫,把内容资源数字化、碎片化,实现利用再利用,延伸利益链条。
3.探索数字内容产业新领域。从我国数字内容产业规模来看,移动内容、互联网应用、数字游戏等子产业规模远远高于狭义的数字出版产业。从长远发展来看,传统出版企业必须要能够突破狭义的数字出版产业,进入数字内容产业新领域,这必将提升传统出版企业在整个数字内容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传统出版企业要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服务融合和资本融合等措施和手段,加快提升其在数字内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构在着力打造适应新闻出版及相关行业向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的同时,要为其他行业进入"狭义的数字出版"领域设立规范的行业准入机制,引导传统出版单位逐步向数字内容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