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能大赛奖励办法

技能大赛奖励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技能大赛奖励办法

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第1篇

职业学校“文有文明风采,武有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技能的主要活动,也成为各个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身专业的热爱,又促进了教师对学生的再认识,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让老师和学校能够多一份鼓励给学生,多一米阳光照耀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对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职校开展“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的经验

广饶县职业中专自举办“技能大赛”“文明风采”活动以来,参与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成绩一年比一年好。

1.领导重视,建立了完善的活动方案

为了做好竞赛工作,学校制订了《关于参加““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奖励办法》,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活动领导办公室,下设征文、职业生涯规划、摄影、展示、动漫设计等指导组,并把各项赛事的获奖任务下达到各个部门和指导组,做到明确任务和责任人。

2.精心组织,提高活动质量和效果

(1)广泛宣传发动。学校及时召开召开动员大会,总结经验,动员部署,掀起“人人参与”的热潮,5年来学校参与人数多达20 000。2014年获得市级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一项,个人一等奖两项,并有多人代表东营市参加省级大赛,被评为“东营市2014年度职业学校教育技能大赛优秀单位”。

(2)提升活动质量。学校邀请上一年度获奖教师对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使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参赛。指导老师根据自身专业和所教专业,深入各班级,结合专业、竞赛项目,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提高作品质量的同时提高育人效果。

3.以赛促学,实现明德树人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把“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同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使竞赛活动成为展示学生和学校风采的窗口。

(1)“文明风采”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学校组建了潜能协会,形成了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各类协会20多个,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另外,学校还建成机电、护理、财会、酒店服务等若干实训室。

(2)“文明风采”“技能大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参加校企合作班等各种活动让学生把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文明风采”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学校将文明风采技能大赛与教学相结合,借助春季高考的技能训练,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进一步做好“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的建议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以活动为有效载体,把德育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广泛开展征文、演讲、摄影、才艺等比赛,从这些比赛优中选优,保证竞赛的广泛基础性。

2.高度重视

学校要做到“双赛”同步推动,将“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与职业技能大赛同研究、同策划、同表彰,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参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3.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

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教学模式改革;深度融合

[DOI]10.13939/ki.zgsc.2015.40.175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交流、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效果检验及职业院校学生事业发展的平台。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自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大力倡导“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比赛宗旨,已初步形成院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级赛事组织和参赛体系,并积极参加各行业、各层次职业技能大赛,还在“以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多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了二者深度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但是,纵观我院目前在此方面的探索实践乃至国内更多高职院校的通行做法,仍存在着为参赛而参赛、引领示范作用不够、双师素质不高和数量不足、改革尝试不够深入等诸多问题,致使高职院校的改革探索缺乏理论依据和足够动力,改革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1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模式改革融合的现状分析

1.1 大多数高职院校日益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参加各层次、各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部分院校甚至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少参加一次职业技能大赛,并自觉将大赛成果融合到教学模式改革中,力图建立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评价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机制和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构建产教结合新体制和工学结合新模式。通过这种“倒逼”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职业特性的本质回归。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引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和促进内涵发展的“助推器”。

1.2 部分高职院校已在自觉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尝试

随着职业技能大赛活动逐步深入、大赛制度不断完善,各高职院校已在自觉开展大赛引领和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努力在主体专业中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资金投入,完善和优化实训基地;调动政府、企业、行业多方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2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模式改革融合的问题分析

2.1 部分院校对参赛认识不深,仅限于片面追求大赛成绩

应该说,片面追求大赛成绩的高院院校仍然不在少数,这些学校参赛目标单一,仅仅是想通过大赛成绩来扩大影响,还没有把认识提高到大赛主办宗旨上来。即使有些院校已经意识到举办大赛是为了推进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但还没有采取任何教改实际行动。

2.2 技能大赛专业覆盖面过窄,起不到有效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作用

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国家将“扩大技能大赛的专业覆盖面,使本规划期内举办的比赛项目总和覆盖中、高职专业目录中80%的专业大类和40%的二级专业”。但具体到各高职院校实际参赛情况,参赛项目覆盖面会更窄,即使这些项目对应专业都推行教学模式改革,仍然不能起到较好地引领和示范作用。

2.3 大赛指导教师“双师”素质不高,数量不足

近年来,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但实践教学师资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目前,高职院校招聘新教师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这些教师大多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接受传统的高等教育,且在大学毕业后直接进校从事教学,对高职教育行业特点及教育理念缺乏必要了解,也没有企业实践经历,缺乏职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2.4 技能大赛与教学模式改革融合不够深入,改革成果不丰富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对技能大赛引领和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的工作还仅仅停留在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安排减少冲突、把技能大赛考核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课程内容等浅层次改革上,并没有实现以技能大赛模式和理念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改革成果自然也就不太丰富。

3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模式改革深度融合的推进策略

3.1 搭建职业技能大赛多级平台,促进师生积极广泛参与

建立学院、市、省、国家四级技能大赛组织体系;实行院系分级分类管理,重点建设一批院级大赛精品项目;鼓励二级学院组织、参加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的项目,重点支持参加全国行业和政府部门举办的高层次、高技术含量的大赛项目,支持开发体现专业核心技能、技术含量高、与就业岗位紧密衔接的大赛项目。尤其是在院级大赛方面,要注意扩大专业覆盖面,力争使所有专业都有项目可以参赛,所有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大赛,从而搭建师生广泛参与平台。

3.2 搭建赛教相互结合平台,促进整体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高职院校推行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结合的“赛教结合”模式,就是要将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和要求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常规教学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主要考核点,从而促进技能大赛和常规教学的有机融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注意克服常规教学排斥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冲击常规教学等极端倾向,既要做到技能大赛有序服务常规教学,把技能大赛作为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的有效方式,大赛结果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又要做到常规教学向技能大赛适当让步,做好二者合理安排、有机融合、一体化发展,让学生真切体验到大赛考核要点与行业职业标准和工作流程的契合程度,感受到参赛对个人未来可持续发展有多大帮助,从而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兴趣,达到共同发挥人才培养效果的目标。

3.3 搭建教学模式改革平台,推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

高职院校要把技能大赛作为引领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和促进内涵发展的“助推器”,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内容改革,在专业基础技能、核心技能模块中设置与技能大赛相关、具有行业前沿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将专业所涉及行业领域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技能等前沿技术理论和大赛考核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合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广泛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元化发展,真正形成“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专业技能特长班、兴趣小组长效机制,开展项目导师制和学徒制项目研究,改革专业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教师由“教”向“指导”、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学”、训练主体由“个体”向“团队”的三个角色转变。

3.4 搭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平台,提升“双师”素质

技能大赛注重对专业岗位技能的考核,考核内容和要求具有涉及范围广、难度大、超出正常教学要求等特点,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赛,不仅是学生技能水平的展示,同时也是教师教学和指导水平的展示,包括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技能的掌握和教授程度,对岗位职业技能需求分析和把握准确度等。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展步伐,及时掌握行业前沿理论和技术,自觉加强与校内、校际同行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全面提升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促使教师成为新理论、新知识的传授者和新技能的实践者、指导者。

3.5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合作双赢

通过技能大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找到校企双方实现合作的兴奋点,很好地契合双方实际需要,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双赢的效果。从校方来说,要借助校企合作密切双方关系,积极引进行业职业标准和技能规范、先进设备和前沿技术,引导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安置学生实习就业等,实现产教结合、校企深度融合。从企方来说,要通过赞助大赛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亲临赛场挑选优秀人才,借助赞助、共建和接纳学生实习培养潜在客户和人才,拓展企业发展市场。

3.6 搭建制度保障平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应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鼓励和约束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使技能大赛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确保形成师生“人人参与,积极实践”的良好局面。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先后出台了《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有关规定》、《参赛学生课程成绩管理暂行办法》、《参赛学生学分奖励办法》等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按指导大赛成绩进行奖励和发放指导工作量;将指导大赛成绩作为教师优先派出培训、评奖评优和职称聘任的一个优先条件;把大赛指导和训练过程列入日常教学检查和督导环节,作为教师指导大赛工作量和学生课业成绩的重要考核依据;把学生获得奖项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挂钩,在获得一定奖项的同时可以获得相关课程的学分,在学业综合评定时获得奖励学分,免修相关课程,并把技能大赛成绩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4 结 论

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技能大赛具有引领和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中要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度融合,实行赛教结合模式,积极构建大赛参赛和举办组织体系,扩大大赛专业覆盖面,借鉴竞赛规程设计模式探索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努力提升教师整体双师素质,深化校企合作,并搭建制度保障平台,最终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凯.技能大赛与项目化教学相融合的有效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2):55-57.

[2]刘庆生.浅析阻碍职业院校赛教衔接融合的原因[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41(34):95-95.

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教学改革;校企结合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指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由职业院校学生参加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大赛旨在创新人才评价与选拔制度,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发展。

一、大赛赛制创新对职业素养培养的影响

2013年“飞机发动机拆装检测与维护”赛项最特别的是比赛所用的是我国第一代超音速飞机――歼6的发动机,是真正参加过实战的“工业王冠上的明珠”。选手们需要在6个小时内完成这个“大家伙”的部件、附件及管路的拆卸、安装与检查。同时,在评判标准增加学生若没有穿劳保鞋扣2分。大赛旨在强调操作的规范性的同时强调综合意识尤其是安全意识。

2014年导游服务赛项在原有的导游讲解、现场知识问答、才艺展示等环节的基础上增加了即兴演讲和文化知识测验。这种赛制的改变无疑向选手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文化知识的积累对于导游这个“民间外交家”越来越重要。

以上各种赛项的赛制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教育者和学生也向全社会传达了一个信息,大赛在重视选手技能的同时也颇为重视选手的综合素质与文化内涵。

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具有指导意义。目前在各类企业招聘中强调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管理理念及创新精神在大赛赛项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1、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比赛过程中,学生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陌生的裁判、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院校和陌生的竞赛场所,整个竞赛过程既要比操作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赛程,紧张和压力对每个参赛选手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从备赛的竞赛,正是一连串的环境压力,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2、大赛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赛在技术平台上是国内最先进的,大赛的赛项设计融入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观念和企业文化,这些都为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提高职业能力创设了先决条件。更重要的是,大赛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过去教师上课主要着眼于如何教,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乖乖的听讲。然而随着备技能竞赛的隐性影响力,教师上课的主要任务变成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学生更有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

3、大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技能大赛中不少赛项要求以团队形式参赛,不仅要求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更要求团队成员间配合默契。只有团队合作才能达到大赛任务模块及标准。这种竞赛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大为改观。众多职业院校基于大赛的要求,引导学生自发组建竞赛团队,整个团队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 互相信赖协作、互相勉励,共同去争取胜利。

二、大赛奖励机制对考试、升学模式改革的影响

早在2005年,天津已出台了“技能尖子”升学优惠的相关政策。即凡参加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可直接推荐免试保送到指定的招收高职升本科的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学习深造;参加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二、三等奖获得者,在高职升本科招生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展以后,天津进一步推进落实“技能尖子”升学优惠。进而,山东、福建、湖南、江苏等省市纷纷将免试升本和优先录取纳入到技能大赛奖励办法之中。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增设了招聘环节,企业可以在观摩比赛的同时,现场与来自全国的技能“高手”签订就业协议。大赛建立的这种优秀选手招聘机制是为了选拔人才。凡大赛期间与企业签约的高职组选手,将立即解决天津市户籍;另外,比赛的奖励面首次扩大到中职组,凡中职组获前三名的选手,企业有招聘需求的,同样解决天津市户籍。

随着大赛奖励机制的不断创新,学生借助大赛的平台展示技能风采、展示综合素养。大赛则赋予每位选手职业生涯发展的选择平台,优秀选手既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也可以选择进入职场一展身手。但无论选手的发展如何,大赛无疑都是重要的里程碑与转折点。

三、大赛对校企结合形式创新的影响

1、行业企业参与度不断提升

2009年,有十余家企业为技能大赛提供赞助,建立人才招聘组,并在现场招聘优秀选手,使得大赛获奖选手成为了企业的热门招聘对象。2012 年,大赛的96个项目由 50 多个行业组织牵头,行业企业专家广泛参与到赛项的设计、组织、命题、裁判和器材提供工作中来,其中的比赛项目是由近千名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和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的赛项专家组设计组织的。而且行业企业不断大力赞助各种竞赛,为竞赛提供技术规范与标准,提供相应的设备设施,这些都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也展现了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特点。

2、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以大赛为契机,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越发明显。在大赛筹备阶段就为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构筑提供了渠道。院校要安排专人重点负责、跟进,参观企业,吸引企业为大赛冠名、提供赛事设施设备等。结合赛事要求,选派赛事指导教师前往企业学习、感受企业管理文化。在赛场布置中,可以通过横幅、显示屏、企业文化展示牌、企业设备展示台和标语宣传栏等多种载体宣传企业文化。还有的赛项现场全程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使现场具有鲜明的企业文化特征,从而提升参赛选手的职业感。在赛事设施设备的选择上,多采用既反映企业生产服务过程又便于操作的一体化设备。大赛吸引了大批知名企业竞相参与,究其原因在于大赛已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媒介。许多企业为了获得优秀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障,为了在未来员工(学生)中宣传自己的产品,乐于提供真实设备、参与命题、裁判甚至提供资金赞助等。透过大赛的影响,企业已意识到参入技能大赛不仅是支持职业教育,更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四、大赛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

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思想上。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这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

职业教育要求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思考企业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必须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让学生通过“做中学”掌握关键技能,形成职业能力。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各个职业院校能够根据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产业行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需求,有预见性地设计、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做到同步谋划、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以顶岗实习为关键环节;将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即以“工学结合”为特征,以“校企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以学生“顶岗实习”为关键环节。

五、大赛对课程文化建设的影响

1、大赛对课程标准的影响

随着技能大赛的发展,大赛对课程改革的推动效果越发明显。大赛项目的设置是按行业或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行业标准或企业需求就是大赛的评判标准。可见,大赛把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大赛的标准推动了课程标准的改革,课程不再是以往单纯的知识教授,更多与行业企业结合的技能训练。

2、大赛对课程组织形式的影响

比赛过程尽可能全真还原生产或服务实际,参赛选手想要出色的完成比赛就必须紧跟行业企业变化、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就必须校企结合。这样原来的授课模式在早已经不能适应。取而代之的是能力驱动、任务驱动和项目模块等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课程翻转。老师只是导演布置符合大赛标准及企业需求的真实任务,传达必要的知识,学生是主角发挥主动学能力,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最终达到大赛标准进而符合市场需求。

3、大赛对课程内容选取的影响

大赛推广平台成为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在国家课程资源建设中,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的制定、实训项目的选定和多维考核方式选取等很多地方都将大赛的相关要求体现出来。

4、大赛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前文已强调了大赛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影响,自然这种影响早已潜移默化的体现在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职业学校走出了一味强调技能课程,忽视通知类、素质类课程的误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务实、高效,让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学习观念深入人心,实现技精立业的职业理想。

六、大赛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

大赛不仅能够综合地考察选手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而且也是选手背后指导教师一展采风的隐形平台。既然学生都已经知教合一、技能突出,指导教师则应该更胜一筹。这种趋势表明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需求。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操作。比如,意大利的旅游、酒店专业教师任职条件就必须有从业经验或拥有餐厅等实体。所以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越来越多得吸引了行家里手和能工巧匠。而学院的专业教师则加重视“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尽早参与行业企业实践、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接轨技能大赛,才能胜任职业教育。

自2008年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多种形式技能竞赛活动的终极平台,被誉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航标灯”。回顾近几年的比赛可以看出,大赛正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使得大赛更成规模、更具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大事件。(作者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2013年度院级科研项目《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课题标号TCC2013YB05)的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梁明亮,张惠敏. 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2:161-163.

[2] 邓兆虎. 职业技能大赛对于高职教育的影响力分析[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8:62+70.

[3] 刘忠.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63-65.

[4] 陈炳和. 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9:36-37.

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第4篇

1.1大赛的组织(1)前期宣传。大赛安排在每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参赛对象为三年制专科层次口腔医学专业二年级全体学生。所有班级均要组织参赛,不得弃权。在校园网和校园广播中宣传并在全校张贴海报,对大赛的组织实施、奖励办法、大赛题目等情况进行介绍,提高大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的热情。(2)培训。遴选确定竞赛指导教师,安排培训课程表、进度表,每位竞赛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一对一培训,培训时间为8周。(3)初赛。利用4周时间组织初赛,根据大赛方案,分为6个小组同时进行。取初赛排名前60位的学生进入决赛。(4)决赛。初赛之后组织决赛,利用2周时间完成。赛前抽签决定分组及顺序,按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比赛。大赛评委由口腔医学系临床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和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副高职称以上的口腔专家组成。比赛时,评委根据每位选手完成的作品打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根据比赛成绩,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胜奖20名,对获奖人员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1.2大赛试题特点及评分标准初赛和决赛均设计6套题,参赛学生在上场之前抽题。竞赛试题及评分标准依据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以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为基本标准,参照全国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内容,由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3个教研室共同制订。

2口腔技能大赛的启示

2.1以赛促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口腔技能大赛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学开始启动,期末结束,时间跨度一个学期,要求全体学生都参加初赛,实现了竞赛参与对象的普遍性。广大学生为了参加竞赛,争取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除了正常上课之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紧训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苦练基本功,显著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初赛结果分析显示,所有参赛学生竞赛平均成绩(80±0.25)分。许多学生在参与竞赛、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体味了竞技赛场的严格性、挑战性和刺激性[5],锻炼了统筹、指挥、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从获奖带来的荣誉感、成就感之中,激发了刻苦学习的动力,大大提高了对技能操作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竞赛的奖项设置范围广,不仅有综合奖还有单项奖,除了颁发证书还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2.2以赛促教,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保证口腔技能竞赛的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所有竞赛指导教师均经过严格选拔,要求竞赛指导教师不仅精通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为此,我们对竞赛指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指导标准、统一技能要求,组织他们对竞赛项目、操作内容、评分标准等反复研究、领会、学习,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保证了指导培训及竞赛活动的严谨、公平、公正。许多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取得好成绩,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竞赛指导教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间隙,认真分析竞赛要求,反复推敲每一步操作、每一个细节,牺牲大量休息时间,精心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技能水平,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及时改正,弥补不足[6]。反过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这也促使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技能水平,进而使整个口腔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形成了勤奋拼搏、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7]。在竞赛过程中,口腔实验中心做了很多工作,如竞赛场地的选择、仪器设备和技能耗材的准备、比赛秩序表的制订、赛后的工作总结等,虽然工作很多很累,但实训中心的教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为竞赛工作提供了切实保障,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水平。2.3以赛促改,促进了口腔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开展口腔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为了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设置、过程设计、评价标准和培训设计等都与实践教学计划相匹配,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腔实践技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技能大赛,充分检验了口腔实训教学的质量,也带来一些教学反思,有力促进了口腔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每组安排的学生较多,不利于学生亲自操作,应尽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规范实训操作,强化训练,并对学生进行考核,逐步强化对学生的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8]。竞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9]。口腔技能大赛对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引领作用。2.4以赛促用,发挥了实训中心的教学培训功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对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0]。我校口腔医学实训基地2009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基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面积5000余平方米,拥有较为先进和完善的设备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余万元,一直发挥着教学、科研和社会培训等重要功能。口腔技能大赛的开展,发挥了实训中心的教学培训功能,让更多的实践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和利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技能风采、互相学习交流的开放平台。在整个竞赛过程中,400余名学生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指导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临床实习、毕业后进入临床及参加国家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3结语

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会计;建议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强化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国家对此非常重视。但随着技能竞赛的蓬勃开展,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包括赛事组织设计、资源配置和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系统的研究,建构一套合理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体系。虽然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国外的研究对我国开展技能竞赛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不能完全照搬。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建设理论仍然需要更多的完善,在宏观及微观视角下的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仍然需要不断补充。本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通过大量收集文献资料,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汇总、比较研究,系统掌握了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发展现状;通过调查,全面了解、确定了职业技能竞赛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出了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总结、借鉴先进经验,提出了以下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希望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健康发展,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新时期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高技能型人才,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期最终探索出一套适合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管理制度体系。

一、对行政教育部门的建议

目前,我国职业技能竞赛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问题在于职业技能竞赛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建设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体系,建议将技能大赛制度内化到行政教育部门当中,实现技能大赛由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周期性工作转变。同时需要制定相应具体的行政实施细则,否则政策的执行与落实力度必然会逐级减少,最终声势浩大的技能大赛落实到职业院校里就仅存空洞的口号。应本着公平公正原则、信息公开原则、普惠性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基础性制度体系。

(一)提升职业技能竞赛的高度。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竞赛,也公布了一些要求各地区大力开展技能竞赛的文件,也有“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样一句教育界“流行语”,但职业教育的技能竞赛实质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上级行政教育部门可以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各个职业院校的一次“高考”来看待,制定相应详尽的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甚至问责制度,相信各职业院校自然就会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教学的最终考场,为了备战这场“高考”,开展各类的校内竞赛,围绕大赛的内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自然会上一个台阶。

(二)成立职业技能竞赛常设机构。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系统工程,大赛的举办方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运行机制,为其深入持久地开展竞赛提供保障,并且要把相关制度予以严格落实,因为在所有环节当中,制度的执行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所以常态的工作需要一个常设机构进行组织管理,行政教育部门应成立常设机构,例如:技能竞赛科。建议省、市、区各级行政教育部门都分别设立这类部门,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指挥组织实施区域内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并配有专职的、带编制的教育行政人员来直接组织管理竞赛工作。不建议大赛的举办采用由行政教育部门主要牵头,由行业企业、各职业院校组成组织委员会的共同管理形式,以确保各类竞赛的专业性,避免竞赛出现商业行为及各种不公正、不公平的行为。常设机构的日常工作包括直接组织、具体安排各学科的技能竞赛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并负责对职业技能竞赛进行深入的研究,编制完善科学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编制常年的、周期性的技能竞赛计划等,使职业技能竞赛在制度下有序开展。

(三)成立职业技能中心。建议成立省或市职业技能中心,功能为职业技能的培训、检测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中心应直接受控于行政教育部门的职业技能竞赛常设机构,是各职业院校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之一,日常工作包括:各学科各种技能的测试及证书的颁发,统筹安排本辖区各职业院校间的各类技能竞赛,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选拔赛。所有的测试及竞赛都在本中心进行。性质为行政教育机构,并且不与商业机构合作,避免了商业运作模式带来的一系列不公平问题。职业技能中心不依附某间学校或某个企业而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运作场所,有各学科技能测试的设备仪器,为此行政教育部门必须有所投入,构建各类固定资产,配备各类专家及公职人员。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的职业技能包括传票翻打、点钞、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和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等,为此,技能中心就必须配备计算器、传票、点钞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电脑、会计软件等相应的设备工具。技能中心应制定职业技能测试制度,制度适用于各职业院校。制度应规定各职业院校都必须组织学生到技能中心进行各学科的各类技能测试,测试成绩可分为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合格以上等级者颁发各级技能证书,作为学生求职、晋升的依据,并作为学校颁发毕业证的条件之一。这种技能测试制度的好处还在于,由于存在着技能中心的第三方评价,在这种公平公正的评价下,学生的技能测试成绩,可以作为上级教育部门评价、监督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依据,并配以相应的奖罚措施;也可以作为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颁发各种奖金、晋升的依据之一。不仅能促使各职业院校自觉围绕技能测试开展日常教学,为了提高毕业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使教师为了学生能通过技能测试全力授课,积极指导学生参与技能中心的技能竞赛;学生也会为了拿到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更加自觉地学习,能有效地抑制学生通过搞关系等方式通过考试和教师对考试把关不严等现象,学校的办学风气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是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有力保证。由于测试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也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竞赛目的。

(四)分层分级的竞赛机制。教育部提出了要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竞赛序列,这是大赛举办者的行动纲领,必须层层落实。职业技能中心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举办本辖区的技能竞赛。设置省、市级别职业技能中心的,市级技能中心隶属省级技能中心,负责定期组织本市各职业院校的各类技能竞赛,竞赛具有行政性质,各职业院校必须无条件参加,为此学校应把这类的竞赛作为日常的工作任务。为了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技能中心每年要举办一次全省级别的大规模的技能竞赛,为了让学校有多一次的参赛资格,省级比赛可设计为与市级技能竞赛不关联,各院校在市级比赛的基础上可重新派选手参加省级比赛,获得名次的学校有资格代表省参加全国总决赛。若只设置省级别技能中心的,就由省级技能中心负责定期组织本省各职业院校的各类技能竞赛及全国总决赛的选拔赛。校级技能竞赛由学校组织,学校要以技能运动会、科技文化节等活动项目为载体,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竞赛覆盖学校的每个专业。由于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技能中心的各类技能测试,这些测试就是学生的一次个人竞赛,学生的测试成绩,可以作为选拔选手组队参加校内团体竞赛或省市级赛的依据。若选拔选手时需要重新测试学生时,可依靠职业技能中心,职业技能中心应提供最新的测试平台,例如提供会计专业网上在线测试,这样可以解决学校教师选拔选手困难的问题。

(五)竞赛项目细化制度。许多职业技能竞赛项目都是综合性的竞赛,颁发综合性奖项。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会计技能赛项竞赛”为例,由“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和“会计业务手工处理”两部分组成,在“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又穿插了出纳、成本、总账和主管四个不同岗位的专项技能PK赛,奖项是这些项目的综合奖项,包括一二三等奖,没有设置单个项目的奖项。这样会令到没有获奖,但单项技能突出的选手得不到鼓励,也打击了没有获奖的参赛学校的积极性,不利于技能竞赛的广泛开展。为此建议职业技能竞赛应细化竞赛项目,例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会计技能赛项竞赛”,可细化为各专项技能竞赛,也即可以分为点钞技能竞赛、翻打传票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总奖项下相应设置各专项技能奖项。为了准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技能中心也应常年举办与大赛内容相关的各学科细化的竞赛项目。例如会计类的竞赛,应设立上述的点钞技能竞赛、翻打传票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技能竞赛等竞赛项目,以便更好地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选拔赛对接。并且技能中心作为各职业院校的上级行政主管单位,可颁布技能竞赛规则,规定各职业院校必须参加比赛,获得名次的学校可获得奖状和奖励。这些奖项也是教育部门对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工作进行考核、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

(六)制定培训制度。建议职业技能中心编制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制度。首先要加强中心内管理人员以及各学科各类技能培训导师的学习,通过各类职业技能相关的培训班、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实际案例的讨论分析会、典型介绍、专题调查研究、现场参观等形式,组织他们学习最新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深入地进行竞赛理论的探讨,研究国外技能竞赛发展水平成熟国家的先进竞赛制度,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技能中心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并通过组织各职业院校教师到技能中心参加各类培训班,把技能中心学习到的最新技能和理论传递到学校,最终传递给学生,能很好地帮助广大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七)赛出综合能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主要是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始终倡导与追求的目标。以会计专业为例,我国目前正需要大批的具有应用型、会计职业综合能力较强的财务会计人员。但近几年来,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究其原因就是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较低,出现了学生高分低能,无法在短期内胜任工作的现象,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企业不是不需要会计,而是需要不仅能记账、算账和报账的会计,更需要职业道德强、工作态度好、责任心强、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沟通、有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会计人员。目前的各级技能比赛,比专业技术多,比综合素质少。为此建议竞赛项目设置综合能力面试环节。形式可分为个人面试和团体面试,个人面试侧重个人能力,团体面试侧重团体合作能力。通过交谈,竞赛选手的内在潜力和能量可以表现出来;通过回答各类问题,可以知道竞赛选手拥有多大的综合能力。面试评测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能力:1.口头表达能力。2.综合分析能力。3.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4.人际交往能力。5.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

(八)时间安排。职业技能竞赛的时间安排不妥当,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出现一系列的备赛问题。竞赛时间应该顺应学校的教学规律,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下,建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的时间安排在每年的12月底,省赛在每年的11月中旬。因为根据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要切实落实职业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也就是大三的第二学期为顶岗实习时间,并且很多的职业院校为了让学生比其他学校早一步找到实习单位,把毕业生离校顶岗实习的时间提前到每年的11月中旬左右。上述的竞赛时间安排,可以让大三毕业生离校顶岗实习前参加省赛,能避免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赛前集训时,出现学生宁愿顶岗实习也不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职业院校的建议

职业技能竞赛需全程全员参与,制度的落实不是有多少学生参与国赛、省市赛,最重要的环节是有多少学生能参与校内技能竞赛的训练及竞赛,这是技能大赛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虽然本课题组建议成立职业技能中心,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技能测试,但技能中心的竞赛毕竟是校际之间的比赛,学校精英与精英之间的竞赛,只有校赛才是全员参与的竞赛,因此必须建立全程全员参与、科学、健全的校级竞赛制度。

(一)思想上真正认识技能竞赛的本质。虽然很多职业院校都比较重视技能竞赛,但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在各级技能竞赛中获得奖项,提供知名度,为此而开展一些相应的临时性活动,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挑选参赛学生,选人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没有达到人人参与。并且一些相关的制度措施都是临时性质的,说到底就是没有真正认识到举办技能竞赛的意义,没有把技能竞赛升华到应有的高度。真正意义上的重视,是必须把技能竞赛作为日常的工作来抓,建立长效机制。校级技能竞赛制度趋于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校内技能竞赛活动经常性、全面性的开展,且项目设置要实现专业全覆盖,教师、学生全参与。这些都取决于学校对职业技能竞赛本质的认识程度,学校认识的深浅而采取的不同措施,能直接影响全员的参与程度,因此职业院校要把参与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项对学生的责任与义务,而不是把获奖作为目标,否则,校内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宗旨。

(二)制定长效的技能竞赛工作制度。只有保证各项技能竞赛都能按制度办事,才能避免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要把技能竞赛写进每年总体工作计划,要求各专业必须举办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例如:技能竞赛月、各类协会的技能竞赛活动等,并且这些活动不应每一学年只举办一次,建议上下学期均应举办。可根据教学进度来举办不同项目的技能竞赛。例如会计专业,当修完了《基础会计》课程,就可以举办基础会计手工账务处理技能竞赛;当修完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就应举办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等。技能竞赛要求学校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制定细化的竞赛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做到大赛有方案、落实有措施、安全有保障。在竞赛项目上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以本学期课程为主,充分体现课程的培养目标,选择学生基本素质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和专业技能相关的项目。做到部署周密、安排细致、宣传广泛、发动积极,各环节要衔接紧密、确保竞赛的高效、实效、公平运作,体现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营造“人人讲技能、人人练技能”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完善的技能竞赛组织管理体制。为保证各项技能大赛都能按制度办事,关键是学校层面要设立专门的技能竞赛管理机构或岗位,配备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技能竞赛的研究,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包括竞赛管理办法、奖励办法、经费管理办法、选才和训练细则等。建议职业各院校成立技能竞赛科室,专门负责领导组织学生技能竞赛。为了突显技能竞赛的重要性,科室成员必须为专职成员,只有专职人员才有时间、精力,去严密地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技能竞赛,处理竞赛过程中的问题,并深入地研究技能竞赛,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不赞成有些院校成立由分管副校长兼任主任的技能竞赛委员会,去负责领导、组织学生技能竞赛,并且这种竞赛委员会成员是由教务科、学生科、团委、实训中心等相关部门人员兼职组成的。这种机制模式,非专职人员所做的工作就是非本职工作,非本职工作往往没有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这种兼任机制也表明,这些院校表面上很重视技能竞赛,实际上技能竞赛的工作只作为兼任工作被对待,没有被真正重视。技能竞赛科是专门具体组织管理技能竞赛的部门,每学年通过举办技能运动会、科技文化节等常态化的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为抓手,搭建校级技能竞赛平台,积极组织校内各项技能竞赛的开展,不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技能竞赛科负责日常技能竞赛管理工作,如转发省或国家的竞赛规程,组织、申报、审批竞赛经费;组织各部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本校技能竞赛,制定本校竞赛方案、确定竞赛规模和时间,组织技能竞赛命题、评审;做好参赛时的后勤保障,负责与竞赛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调配学校的资源;协调人事部门做好技能竞赛教学工作量的考核、认定等工作。

(四)修订基于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职业技能竞赛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无缝对接,才能使技能竞赛活动融入到专业教学计划中,才能达到广泛开展校级技能竞赛的建设目标,为此关键要着重修订基于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会计专业,为了突显技能竞赛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方案可规定会计班的学生每学年都必须参加会计技能竞赛。为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别技能竞赛活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该载明《各级各类别技能竞赛活动获奖学生学分奖励的办法》,规定学生参加院级(含院级)以上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系统、协会、学会主办的各类会计竞赛(不含各类表彰)获得奖励证书的,获奖的学生不单单获得学校颁发相应的奖金,同时可获得学分上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