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数学教育

小学生数学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数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数学教育

小学生数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 新课程

一、数学素质的含义与特征。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为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数学作为一种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素质的范畴。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降低了数学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比例。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三、新课程下教师该怎么办?

(一)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

1.题型新。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以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让学生“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让学生“比”,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前进;让学生“炫”,使学生在考别人中进步;让学生“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所以在创设题型时,要关注学生,让他们快乐学习。如有些问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有些习题用讨论、争议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口味,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

2.题材新。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地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两道练习:①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这首诗中“春”字比全诗总字数少(?摇?摇)%。②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一(?摇?摇);百发百中(?摇?摇)。这两题都融合了语文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古诗和成语的知识,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

3.方式新。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过程中,练习形式一般有四种即一问一答、板演、笔头和操作。这样的形式不能让全体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练习。如果我们精心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加入到这样的练习形式中,就能体现出教学的全体性。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二)让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抓住这一特征,充分让他们动手拼、摆、折、分、数、画等一系列活动,亲自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规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引入新课后,让学生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再让学生用纸做一个任意三角形,将三个内角剪下,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发现所拼成的角是一个平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发现或提出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可以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2.实践活动有利于进行猜想的验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将观察、操作、猜测纳入教学要求之中,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一种带有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法,新颖独创的思路往往产生猜想、假设、推测之中,教师必须尽量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推测,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3.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与脑的这种联系,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时,以“动”促“思”,将操作与思维活动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我针对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往往不注意的情况,采取分组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结果,一个小组倒了三次还没灌满,另一小组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我拿出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两个容器让学生再进行倒水实验,此次用圆锥体量水三次正好灌满圆柱体。此时,孩子们的疑问更大了,思维活动进入。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促使学生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使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而提高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12).

小学生数学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科学启蒙教育;探索与研究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科学思维,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生产服务. 在教学中,由于学科的本身性质――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结合数学教学所做的初步探索与研究.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在数学课中,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与科学启蒙教育有效结合. 其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课,我用火箭发射升空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从学科角度思考“火箭升空是什么现象”,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发射图等科学尝试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要想进行科学研究,必须有良好的数学知识作基础. 学生在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会产生创造发明向往,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实践证明,通过结合学科教学,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符合学生探究创新的心理特点,大大提高科学启蒙教育的效果.

二、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勇于参与、经历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一)抓住学生特点,激发科学探究欲望

小学生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但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容易直接或间接地被客观事物或其他自然现象的新奇性所吸引,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就相当于给了学生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 这就需要教师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数学教学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富有情趣的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以后,选择一些学生思维的空白点作为研究课题,让学生“调查一下你吃过的零食有哪些种类”等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探究,在探究中培养能力.

(二)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科学探究氛围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在时间上和思维上多一些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向上的即时评价都将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入无限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做到敢想、敢做、敢于挑战权威.

(三)引导鼓励学生,加注科学探究活力

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活动很多,教师要合理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为学生探究注入了活力. 允许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失败,对此,教师首先要肯定其探究精神,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失败的原因,再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新的探索.

三、重视实践,训练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实践,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 数学课中很多知识都为动手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 低年级学段图形的拼组、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等;中年级学段测量物体体积、表面积,图形的变换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按一定的要求对研究客体,包括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实验和操作,使学生获得更直接、更清晰、印象更新的认识.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训练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研究,乃至创造发明等打好不可缺少的素养基础.

从具体的认识活动来说,就是要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等三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如图形面积的计算,训练学生认真审查题目给出的信息,明确解题的目的,把握解题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进行多方位的科学的思考. 在思考方面,训练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从基本的认知过程来说,引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方法是从事学科探究活动所必须采用的一些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在学科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科学新知,发展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四、拓展延伸,增加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在学生已理解了一定的科学概念,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之后,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相关的探索,这是学生知识有效迁移的过程,更是思维与能力有效训练的重要环节.

小学生数学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自主参与 数学课堂

一、现状剖析

当今,不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是被动的,其原因主要是敢于自主参与学习。有些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动则视其为异端;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小学生不懂事,让他自己学能学到什么,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扶在手里”,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消极等待思想逐步抬头;学生不会自主参与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首先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倘若学生连书都不会看,又谈何自学课本。多数同学的课前预习,就是把要学的内容读一遍,至于是否看懂,能不能进行一些模仿练习等从不考虑。当然有些老师也曾布置过让学生预习的作业,可是又没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办法,结果布置与不布置完全没有两样。

二、收集材料

认识钟表其实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的内容了,在上课前,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制作了一个小钟。从认识钟面开始,到后来我共提出了3个问题,其他同学都发表了意见,而朱×没有举手,也没有吭声。我即刻与其进行非正式交谈,我问朱×上课时自己在座位上说的是对的,而且我也肯定了你说的是对的,在我与朱×的交谈中,听得出来他不能表达很多内心的情感,他用得最多的字眼便是“怕”、“我会回答不好”、“怕回答不好”、“如果回答不好,老师就会说我的”,而且“我有同学就因为回答不好而被老师说过”、“我也被说过”。第二天我来到了朱×家中,因为事先预约好了,朱×家人都在家。我和朱×家人寒暄了几句就直接切入主题,得知朱×的父母亲都在鼓楼一家公司工作。与朱×母亲的交谈时,朱×的母亲介绍说朱×是家中的独生子,“平时很听话也很懂事,大家也都很宠他”。“平时什么都不让他去做,太保护他了,所以朱×与他人的交往和接触很少,与社会的接触也少”,以至于“这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小”。正是因为太“宠”他了,朱×的胆子也比较小,再加上“从来就没有责骂过他”,所以朱×的受挫能力比较差,他害怕老师说他,正如朱×所说的“我怕”、“怕老师说我”。

三、初步结论

1.单一的教学评价直接影响了朱×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从与朱×的交谈中可以看出,朱×对自己的评价太低,他认为自己肯定“说不好”,他对自己是缺乏信心的。这在受个性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成绩因素的影响。由于成绩不是很好,朱×首先自己把自己看成了一名后进生,对自己的能力、技能各个方面的认识都偏低,以至于不敢自主地参与数学课堂活动。单一的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也非常大。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有创见的,对于问题的答案也是趋于一致、盲目地追求统一的答案,不允许学生有其他的答案和见解。同时,从谈中我们可以看出朱×曾经由于回答问题不好而被老师批评过,并对朱×幼小的心灵蒙上深深的阴影,所以朱×怕自己不被理解,不被肯定,却被言语相驳。

2.不当的教养方式对朱×自主参与数学课堂产生影响

因为朱×在家中是独生子,所以家人从小就很宠他,把他视为“温室中的小苗”,没有体验过任何的风吹雨打,没有体验过挫折,正是因为太“宠”他了,朱×的胆子也比较小,朱×也没有受过什么挫折,这样,便失去了受挫的能力。这些在与朱×母亲的访谈中是一目了然的。朱×在家中很少受到批评,平时很少和他人、和社会接触,以至于害怕老师的批评而胆小得不敢自主地参与课堂的活动了。家庭结构对家庭的教养方式是有很大影响的,朱×的家庭结构就决定了他家人很“宠”他,再继而导致了他胆小、受挫能力差。朱×的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了他的这些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却对自主参与课堂有着重要的影响。

3.内向的性格也对自主参与课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朱×是一个性格内向、不怎么爱说话、胆子也比较小的学生,这一点在我与朱×的接触中及与其他对象的交谈中都可以看出。在与朱×的交谈中他也多次说到“怕”这个字眼,这是因为朱×胆小、性格内向,平时也很少和他人接触、很少和社会接触,缺少锻炼的机会,所以他“怕”、“怕回答问题”、“怕因为回答得不好而被老师说”。在随堂听课过程中,朱×胆子小即使是我肯定了他的答案是正确的他也不敢举手发言,内向的性格对他自主参与课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小学生数学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让课堂教学有活力,并且生动有趣味性,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小学生在日常生活比较喜欢做游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教育游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却没有进行改变,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乏味,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从而就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对教师的教学也没有兴趣。

2.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因材施教。只有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在课堂中时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教师不能与学生之间有好的沟通交流,由于教师将全部精力放在教学中,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不能配合教师教学。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活动教学

实践活动教学可以使教育游戏很好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只局限于书本知识教学,不能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无法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致使学生不能顺利地学习数学,学生也不能在很好地发挥自身的学习作用。

二、针对将教育游戏有效地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策略

1.教师应合理地安排游戏时间

由于小学生天性好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教学时,要合理地安排游戏的时间。不要使学生沉迷于游戏中,而且教师也要让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可以与家长适当地沟通,让家长限制学生的游戏时间。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游戏计划,让学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小学生的游戏时间应为每次不超过二十分钟,如果超过了反而影响教育游戏的效果,也就很难使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中。所以,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教育游戏,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

2.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游戏

教师要想更好地发挥教育游戏的作用,就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教育游戏,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选择的教育游戏不仅要使学生觉得生动有趣,还要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开阔自身的视野,只有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才能有效地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同时也能够对数学教学产生真实的情感。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育游戏合理地设计在一起,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师在讲乘法口诀时,可以将其编程一首儿歌,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乘法口诀画出一幅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从而使学生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3.教师在游戏时要恰当地掌握游戏分寸

尽管部分教师将教育游戏引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由于引用的方式不正确,导致教育游戏反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引用教育游戏时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掌握好游戏的尺度。在进行教育游戏时不要浪费课堂时间,也不要使游戏中没有教学内容,教师要适当带领学生进行游戏,不要使全部的时间利用在教育游戏上。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应用,从而使每一节数学教育游戏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只有这样,教育游戏才可以起到它原本的作用,学生也会热爱数学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才能提升。

总而言之,要想使教育游戏有效地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数学教师就要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要做到寓教于乐,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使学生在教育游戏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只有学生真正地对数学教学产生兴趣,才能认真地学习数学,并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教学,从而使数学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生数学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小学;数学;生本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应时而生的生本教育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符合《刚要》提出的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在普及实践中个人觉得,小学数学课堂生本教育必须做到五个措施以保障推进。

一、构建安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本教育课堂要求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整个课堂学习活动都要求学生自主去完成,这就必须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可知,课堂安全感是学生在课堂上一种正常的、自然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学生才能以愉悦的心境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才敢说、敢疑、敢问、敢写、敢演,学习的热情与激情更加高涨。构建安全课堂教师是核心力量,教师在课堂上要激情投入,感染感化学生;要善于接纳学生,鼓励褒扬为主;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要突出和谐主题,打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

二、善于设置预习问题串,确保预习的实效性

生本教育数学课堂第一个环节就是前置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学例题了解学习内容,并完成课前预习自测。针对课前预习,优秀的学生通过例题可以掌握方法理解算理,而中下层次的学生一部分是照猫画虎地完成预习自测,不理解这样做的所以然,预习的价值很低,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挖掘不到知识的本源,给小组讨论交流造成阻力。在自主预习阶段,教师应该结合所学知识点,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思考和发问。

三、合理划分学习团队,做好组织培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分组。学习团队组建好后,要对小组长和组员进行合作学习技能的培训。如果培训不到位会导致小组讨论有的是优等生的一言堂、有的是学困生的默哀台、有的是唇枪舌剑却不知所以然、有的是七嘴八舌而讨论无果。我们要培训学生会说、会质疑、会听,会有序不紊地进行讨论。

四、培育和谐的团队文化,凝聚组团学习的强大合力

有一次小组讨论时我听到有个优等生说其中的一个学困生笨得要死,我转头去看时优等生还用鄙视的眼神看着那个学生,不耐烦地说出了要讨论问题的答案。此时,那个学困生默认似的低下了头,也不去听别人对问题的剖析,似乎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敢问组建这样的学习团队还有意义吗?这样的学习团队会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会打消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更大的危害是导致小组成员形成不良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我们要把培育和谐的小组文化作为培养小组凝聚力的有力抓手,组织组员认真研讨制定组训、组名、组规等,在组内极力营造平等友爱、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通过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小组成员强烈的合作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和小组荣誉感,形成民主、和谐、团结、上进的组内关系,这样才能把组员个人的目标和小组的共同愿景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人人参与,都有发展。

五、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自信自强品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生本教育下的团队学习更是少不了评价机制的强大助推力。“晋级制”的小组评价机制可激发每一位组员为了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小组的共同目标去努力,学生的展示欲望和自我表现力大大增强,次生效应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例如我的数学课堂评价晋级制度规定,回答问题1次,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各加1、2、3分,代表小组展示1次加5分,恰当合理的质疑1次加2分,适时地补充强调解惑1次加3分......累计30分个人晋一级,小组累计100分晋一级。在晋级制的驱动下,课堂上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告奋勇地展示,晋级制为孩子们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提供了动力源。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华伟.试论如何在课堂上构建小学生的心理安全感[N].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