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

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

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范文第1篇

一、创设交际情境,创造口语交际机会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语文老师就应该努力把握时机,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促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去思维,在言语情境中体会语言的表达,学习与人的直接沟通与交流。

1.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话题,这些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属于零距离或距离较短,多数可以较快地激发学生语言交际的愿望与行为。只要老师善于把握机会,认真引导,就可以迅速创设出生活情境,学生就可以开展口语交际,快乐地说出很精彩的内容。比如新转入一个学生,就可以指导学生说好欢迎词;看到新来的学生不适应学校封闭式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指导其他学生自主组织语言去劝说他(她);遇到学生发生矛盾,也可以指导其他同学来评评双方的是与非……在这样的生活情境里,学生乐说,兴趣极大,在类似“玩”的情境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2.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口语交际时,如果能注重交际性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体验之中,就能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和欲望,学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七册口语交际课《有趣的小实验》时,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实验,然后在小组说一说实验的过程与感受,再由小组推荐一个同学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结果同学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气氛非常激烈。

二、增长知识,丰富说话素养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把握时机,创设说话情境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那就是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例如,一次我指导学生就“小学生看电视好不好”的主题进行辩论时,正方的几个同学知识基础好、知识面也比较广,他们的发言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名人凡人,大事小事,天文地理,经济政治,无所不包,尽情取材。他们风趣的话语,动情的表述,使教室里洋溢着快乐的气氛,这是语文课最让人开心的时刻。而反方的几个同学则显得比较逊色,他们只能列述家长怎么反对他们看电视以及家长告诉他们看电视如何不好,言词空洞,没有说服力。最终,正方以他们的旁征博引、慷慨陈词而获胜。可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就可以丰富学生的交际素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增强信心,搭建说话平台

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表现自己是每个孩子本能的欲望,但是,部分学生同时还存在交际怯场的现象。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经常表现出跃跃欲试与犹豫不决并存的神情。这时候,有效增强学生说话的信心,为学生搭建说话的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1.指导学生早作准备,增强说话的信心

教师可以提前把口语交际的内容告诉学生,并告诉胆小的同学,可以在家里记熟内容,对着镜子练习,或请父母当听众进行试讲。有了准备自然就有了信心,在班级上交际的时候,就可以大胆上了。对于敢于大胆上台参加交际的同学,讲得好的,就及时给予表扬;讲砸了的,要鼓励他不要气馁,要接着练,下次再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自信心增强了,参加交际的劲头更大了,兴趣更浓了。

2.面向全体,搭建说话的平台

口语交际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班上人多,一般情况下,一节课里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交际。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很注重说话平台的搭建,扩大口语交际的参与面。例如,在第十二册《假如我会克隆,我要――》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我结合班里的三个学生在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事实,在班级里举行“未来克隆专家”的评选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再由小组选出优胜者参加班级“未来克隆专家”的竞选。这种“话题―小组说―全班说”的活动过程就为学生搭建了说话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从而提高了班级学生口语交际的整体水平。

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课标;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做到"生活化",用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真正使英语教学生活化。

一、生活化情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在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并发展的。要想学好英语,就要让学生一次次去实践所学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而这个实践的过程中,只有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进行,学生才能感受到英语是鲜活的,充满了吸引力,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也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指出了创设情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牛津小学5B Unit2教学中,有Helen和Su Yang打电话的情形,教师可以拿两部移动电话分别给两个学生,让他们扮演两个不同的角色进行英语对话,对话结束后,师生共同作适当的评点。这样,每个同学兴致勃勃的去看去听去说,学生在表演中得到很大乐趣,增加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热情。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既能培养学生为交际而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能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摆脱被动地位,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让他们感受英语就在身边。

在教学中,教师若将语言内容和生活中的情景紧密结合,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时,要注意让他们避免将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相混。教字母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找,如字母"M"可以让学生想象麦当劳的场景,"KFC"是肯德基,"VIP"是贵宾的意思,"P"为停车场,"CCTV"是中国中央电视台,"WC"让你一看就明了。课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找字母的任务,让他们在购物、玩耍时仔细观察,将看到的英语字母抄下来,然后展示各自的成果。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这样,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切入学习内容,学起来才亲切、容易。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缩短了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创设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原本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能集中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更主动地用英语进行交流。

例如:在教四年级英语水果类单词及"What are these/those?"句型时,教师可以根据内容设计出一个去水果店买水果的课件,让学生随着鼠标的点击慢慢走近"水果店"。在这样一个模拟的情境中,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积极发言,很轻松地掌握了单词和句子,教学可以取得最佳效果。

四、教学过程要生活化,让英语走进生活。

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求运用者能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让英语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①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情境。教师在教学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植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②利用生活中的游戏激发兴趣。兴趣是获得学习效益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把生活中学生爱玩的游戏带进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数字时,教师可设计"报数"的游戏;教学单词时,可以设计"击鼓传词"的游戏;教学句型时,可以设计"拷贝不走样"的游戏等等。③通过生活化的活动表演,巩固知识。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如,在巩固"clothes"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课前让学生准备skirt、dress、jacket、socks、boots、shirt等图片和assistant头饰。教完生词后,让学生佩戴头饰,进行购物表演。由此,学生进行了生活化的表演,且对句型"Can I help you? What size? It's too expensive. Do you have a cheap one"的运用也恰到好处。

五、作业设计生活化,使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大商店名称下面赫然出现一行英语翻译,各种公共场所也都开始用英语标注,无论男女老少嘴里也都能时不时地蹦出一些英语单词,这就是英语的美妙,其实英语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英语。那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何必还要让学生反复地抄写课本上的单词呢?利用身边的资源多好。因此,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搜集看到的英语,在节日的时候制作英语卡片,上网搜索第二天所学的材料,给自己制作一张英语名片,和父母一起编一首英语儿歌等,这些生活化的作业,学生特别感兴趣,因而全身心投入,想方设法查资料、绘画、设计策划,乐此不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又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吸引力,也使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总之,教师要用心感悟生活,让英语课堂生活化、趣味化,只有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生活,小学英语教学才能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新

中图分类号:G441

2011年,教育部C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对高等院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作出了相应规定:高校应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1]。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各省教育厅也组织制订了相应的标准,对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干课程,其教学形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2]。而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无论在教育对象上,还是在教学目的上均存在很大差异。笔者所在高校结合文件要求,开拓思路,创新应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逐步探索出一系列适应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新途径。

一、联合兄弟院校师资,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高职院校大多没有心理学相关专业,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常会面临师资匮乏的情况。笔者所在学校既无心理学相关专业,也没有聘任相关专业教师。2011年初,接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尝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仅依靠学生处下属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4位兼课教师,需完成数千学生的授课,工作任务相当艰巨。2014年起,学校开拓思路,联合周边有相关专业的本科兄弟院校,聘请了12位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和中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与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兼课教师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队,为在校生开设每学期4课时、共4学期16课时的课堂教学必修课,并于2016年4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挂靠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全面负责教学、兼职和外聘教师管理与服务工作。

笔者所在学校学生人数近1万,必修课仍需开设大课堂教学,2-3个自然班合班上课。为增强大课堂教学实效性,兼职和外聘教师结合实际,创新应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就曾采用PBL教学法、体验式培训模式、案例讨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知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

二、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全面开展心理体验课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4]。这与“互动・反思・分享”型教学模式不谋而合,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内隐知识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其教学基本程序是:参与一体验一交流一模拟一反省一点评[5]。这也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要过程。

高职院校学生相较于本科学生,实践能力较强,更乐于参与体验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活动。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自信心低、情绪控制能力较差等特点,亟需进行相关主题的心理辅导和培训。笔者所在高校每学期在全院在校班级中开设心理主题体验课,一学期一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首先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邀请相关教师和专家开展全校各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学基本知识、心理咨询技能、朋辈心理辅导知识、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组织能力、相关主题活动开展方式和注意事项等。心理委员完成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后,回班级按照“参与一体验一交流一模拟一反省一点评”的模式,开展心理主题体验课,并将活动策划、总结和相关的视频影像等汇总成课程成果材料,上报咨询中心做课程考核。

心理体验课每学期4学时,和理论课一起构成学期必修课程,共8学时,0.5学分。截至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已连续开展5学期心理体验课,主题包括团队建设、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收效良好,学生反响积极。

三、联合教务部门,每学期开设数门心理公共选修课和慕课

除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开设主干教育课程外,笔者所在学校还联合教务部门,每学期开设数门延伸教育课程。此类课程多为公共选修课,部分为专业选修课。课堂教学课程如《沟通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旅游心理学》等,由学校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的教师向教务处申请批准后开设,在校学生可自由选修,开课教师负责选修学生的授课和考核工作。网络课程(慕课)如《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消费心理分析》等,由教务处统一管理,供全院学生选修,设置慕课导师,管理课程修读和考核。

据调查,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对心理学相关选修课程的兴趣常常高于其他类型课程,每学期选课时,此类选修课程常常会出现一课难求的场景。以本学期为例,两类心理相关选修课程覆盖在校生一千余人,为心理健康教育主干课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讲座

课堂教学之外,笔者所在高校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还依托每年5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和10月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心理活动月系列活动,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的延伸,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素质。同时每年定期举办十余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系统讲授心理卫生专业知识,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目前,笔者所在高校正在筹划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拓展手册,将课堂教育课程、心理体验课、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和活动等,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拓展教育规划,并写入培养方案,要求在校学生须按规定完成一定数量各类型教育活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

[2]孙福兵.高校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研究述评[J].校园心理,2015,13:314-315

[3]张楠.大课堂背景下增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4:206-207

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明确要求培养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能力,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者必须思考的话题,而口语交际、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我针对自己的从教经验总结如下与广大同仁共勉。

一、抓好普通话,养成良好的口语环境

普通话是多民族国家的主体语言形式,可以避免方言的存在带来的沟通不畅的问题,作为各种方言的共同语而存在。推广普通话也是素质教育的课题。所以,笔者认为无论我们教育者身处祖国何地,语言差异有多大,都应该引领学生学说普通话,学说标准的普通话,这样会让学生受益终身。普通话也是作为公民行为能力的基准要素。在教学中,我会将每一词每一句用普通话去进行衡量,不能因为自己的语言不标准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一次班级集体劳动中,一名同学摔了一跤,爬起来说了一句话很可笑:“这一跤卡死我了,裤子都整埋汰了!” ,“咯了盖儿!”,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及时纠正,并且在语文课上将这个事例说给同学们,并引导学生分析生活在南方的小朋友是否能领会这名同学的话,许多同学恍然大悟,原来口语每天都在说,但是往往不经意间我们就会受东北方言干扰。

二、创设演讲环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演讲不仅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人协调和沟通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手段。作为演讲者要想达到演讲出色就必须思考从何说起,想好要表达的意思,阐述对事物的判断和认识,然后加以组织。演讲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进行学生的演讲展示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由原来的扭捏、放不开,到后来大方善谈,并且能很好的阐释主题。通过演讲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学生在演讲“我爱我的祖国”的时候,以小学生的视角阐释了“我”与祖国的联系,“我”为何爱“我”的祖国,演讲中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以及名人身上的故事。从一双双听得入神的眼睛里我读出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读出了新时代的小学生对祖国母亲的深情。

三、创设语言沟通情景,锻炼学生与人沟通的技巧

作为学科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我都会为学生创设语言沟通的情景,从而锻炼学生与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技巧。例如,“面对陌生人,如何主动搭讪”的问题,在小学一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时我请我的丈夫(当然也可以请朋友帮忙)出场跟我来到学校共同完成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并告诉他给每个学生一个评价(当然学生事前是不知道我们的关系的)。我交给学生任务,每个同学利用两分钟时间通过主动搭讪的方式,问出我丈夫的姓名、单位、来学校的目的等问题。要求自然大方,有礼貌,询问时态度真诚,要自信。通过这样一个小活动,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的技巧,学生身临其境与陌生人进行了聊天,增强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多数的同学聊天超过了三分钟,这说明沟通渐入佳境,也说明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成功而有实效。

此外,每周的主题班会我都会放手让学生去表现自我,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编排主题小品,讲主题故事,演唱主题歌曲。从主题的选择到班会的组织,都有学生积极参与,而我只是他们的智囊团和坚强的后盾。通过主题班会不但锻炼学生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个性和才艺,“艺高人胆大”,学生们更加自信了。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的技能,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广大语文教师要利用好三尺讲台和为人师的机会,潜移默化的去感染和熏陶学生领会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插上口语交际的翅膀,陪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呢?。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自行探究的方法

1、让学生会发现、善于发现问题。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那么在课堂上会很踊跃的发问,但是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一些词语不懂上,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根本就发现不出问题,在《捞铁牛》一课,甚至有学生提出了铁牛是死是活的问题。这样,问来问去,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对掌握课文内容真正有帮助,我们才来解决这些问题。(1)通过课文标题发现问题,《全神贯注》一文,写谁全神贯注?从哪几方面知道罗丹全神贯注?有的课文在结尾处发现问题,如《峨眉道上》,最后一句话: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问:平常,我们把什么样的人叫英雄?为什么说铺路人是无名英雄?(2)通过重点词句发现问题。如:《白杨》一课中,有“沉思”一词,在文中两次出现,爸爸这两次沉思,都想了些什么?说明什么?(3)根据文章前面要求预习的内容发现问题。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每篇课文前面都有预习内容,往往揭示出了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发现问题后,就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这“新知”可以是对所有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对别人不新,而对自己却是新的。(1)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尽可能从已有的资料中找到答案。对难题要推测几种答案,经过周密思考,选择最佳答案。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有这样一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是为了()。教师出示三个答案让学生选择。①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是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②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祖国文化史上的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③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从画线部分可以体会到()①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②作者对侵略者的仇恨。③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④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之情。学生必须反复阅读才能得到正确答案。(2)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c已有答案一致,也可能与已有答案不一致,这不一致有可能是学生找到的答案错了,也有可能是答案不止一个。这时可让同桌议一议。(3)合作讨论,探究问题。我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分小组合作互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运用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汪潮教授认为:“现代语文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交融,没有合作精神的,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是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加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能按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学习,却存在着走过场、作表演、敷浅、不求实效等严重的问题。运用合作学习时候必须分组要合理,分工要明确,要竞选合作内容,学生要独立思考,教师必须及时指点,评价方法要科学。这样才能教师真正充当“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顾问”等多种角色,让学生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到合作的效益与快乐,才能真正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

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