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中小学阶段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促进青少年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律、自护、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最终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实现习惯养成教育一个月成效明显,一学期基本养成,一学年逐渐规范的近期目标。
三、主要内容
按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优秀传统礼仪教育,开展日常礼仪专项训练,引导中小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知书达礼、孝亲敬老等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宽以待人、自尊自律、善于合作等良好品质。
(二)抓好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加强节约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卫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强身健体、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家庭教育、升学择业、人生规划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专心听课、规范书写、爱好读书、独立作业、合理表达、质疑探究、创造创新等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主要措施
(一)文化熏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以特色学校创建为目标,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标语、板报、橱窗、校园网等载体,彰显养成教育文化,为实施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着重就“管理文化、校训、办学理念、学生守则、校纪校规”等方面积淀学校文化,营造文化氛围,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在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榜样示范。一是提高师德修养,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教育教师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教师的礼仪修养,教育教师要语言文明、服饰得体、举止大方、礼貌待人、和蔼谦逊。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二是树立学生榜样,发挥带动作用。要制定并公布“优秀班干部”、“优秀团(队)员”、“三好学生”、“文明学生”、“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标准,经常开展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三)督促激励。充分发挥政教处、班主任、学生会、共青团、少先队的管理监督功能,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采取学校行政值周检查、教师值日检查、学生值日检查、学生互查、家长督查等办法,全面、细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不良习惯予以教育和引导。建立激励、表彰机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日评比、周评比、月评比、学期评比、年度评比等形式,带动全体学生加强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
(四)自我约束。加强学校团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的组织作用,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学校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组织要发挥优势,培养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学校要大力支持学生群团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能力。
(五)家校互动。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学校、班级交流群、校信通、电话交流、家访等形式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让学生把在学校训练和培养的好习惯带回家,使之能够得到督促与强化。
五、活动安排
一是实行“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各校要把习惯养成教育与德育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实行“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以活动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各校“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安排一定要认真,全学期有总体计划,每个月形成书面实施方案,切实做到活动主题鲜明、活动内容具体、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要求明确、活动效果明显。各校要把每月的活动主题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活动有氛围,让学生有感应。
二是开展“+1-1”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假期坚持培养一个好习惯,改掉一个坏习惯,开学后举行主题班会,让学生讲故事、谈感受、说体会。
三是组织好习惯养成知识竞赛活动。各学校要加强《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好习惯30条的宣传及学习,组织好习惯养成知识竞赛。县教体局将在每年五月份组织全县的好习惯养成知识竞赛活动。
四是建立个人好习惯养成成长档案。各学校为学生建立好习惯养成成长档案,记录每学期学生自评、组评、班评、家评情况,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每学期各学校将学生个人习惯养成情况如实记录在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评价表中。
五是开展“最美学生”、“文明学生”、“三好学生”、“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将好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估中,根据综合评估评选 “最美学生”、“文明学生”、“三好学生”、 “新时代好少年”,并参与县级优秀学生评选。
六是充分利用节庆日活动,促进行为习惯养成。利用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规范言行,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开展如入团、入队、入学、毕业等仪式教育活动,创新方式方法,展示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六、保障措施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覆盖面大,涉及面广,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这项工作,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各方面的保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学校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各学校成立“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各校校长要负总责,亲自抓,实行校长负责,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的全员参与制度。
(二)广泛宣传,认真学习。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积极宣传发动,通过集中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共识,提高认识,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逐步转变为广大师生、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和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三)优化环境,全面育人。广大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要转变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处处体现环境育人的影响,同时,形成全方位、多渠道齐抓共管的教育教学氛围,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四)突出重点,注重课堂。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通过课题研究,深入开展校长、教师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征文活动比赛等形式,在学校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注重强调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一、加强学习和宣传
为使这项活动深入人心,我校认真组织全体师生学习理解《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十字用语”、“文明习惯十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为此,我校充分利用横幅、橱窗、板报、校园网、广播站、行为规范展板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营造氛围。第一周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举行了第一次国旗下讲话。在各班级、校园显著位置张贴《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十字用语”、“文明习惯十做到”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与此同时,我校还利用晨会课、班会课、课外活动等,围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开展了讨论会、辩论赛和演讲等主题班队活动。为检查学生对有关条文的掌握情况,我校专门编印了新生日常行为规范《手册》,开展了《手册》知识竞赛。
二、扎实开展活动
1.开展了“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选活动。我校广播站、校园网建立了“养成教育”固定栏目,及时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同时建立“心灵驿站”信箱、“知心话吧”,请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各种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2.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我校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交通事故图片展、主题班会、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知识竞答等活动,切实增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制定了具体的学生交通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遵守交规、文明行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学校设立督导岗,各班级设立监察员,重点稽查学生礼仪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同时坚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做到每天一查,每周一评,并且把评比结果进行公示。
4.进行一次全员参与的“文明习惯”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明确良好的文明习惯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座谈和讨论,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间。同时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要突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评价,正确引导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
三、严格要求,力求取得实效
1.在活动中,我校把“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作为规范学校管理、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要精心安排,严密组织,全力抓好活动的落实。
2.从实际出发,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与本校的德育工作、法制安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筹安排。认真制订方案,确保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避免了走过场。
3.要求广大教师做文明礼貌的表率,杜绝各种不文明用语和各种不文明的行为,优化师德,净化师风,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
1、6校都已建立专人负责的领导小组;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团队建设且团队建设合理科学;领导架构及团队建设情况在学校醒目位置张贴公示。(枣林小学未见领导架构及团队建设情况在学校醒目位置张贴公示、实验小学在每个办公室内均张贴)
2. 6校均有学校2019上半年习惯养成工作方案且方案合理科学、操作性、落实性、评估性强;均完成学校三个团队习惯养成2019年上半年具体培养目标及考核细则;(仲宫中心中学有三个习惯班级养成教育评价表;南山实小有各年级的习惯培养目标及考核细则;仲宫中心小学有低中高年级三个阶段的具体活动配档表、活动方案及考核细则;)
3. 6校均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家长QQ群、微信群定期推送“习惯养成教育”内容。(仲宫中心小学和实小宣传工作力度大;锦绣川中学和枣林小学宣传工作欠缺)
4. 6校均组织学生开展了至少一次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且有过程性材料、照片、总结齐全,活动开展实效性强。(仲宫中心中学有誓师大会、家长问卷、三个习惯拍客团简报;南山实小有家长开放日、植树节、南山大讲堂、少队礼仪、学雷锋活动;仲宫中心小学有德育讲堂、家委会第二次会议、学雷锋系列活动、植树节、文明礼仪小名士评选、课前一支歌;西营中学有衍学旅行活动、班级文化评比活动)
关键词:农村;行为习惯;教育;方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而农村学校的学生又占全国学生总数的一大部分,所以,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素质就更加显得重要。而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从小重视养成教育。
一、什么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二、农村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品德教育,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养”。而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
当前的家庭教育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一是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诸如此类矛盾行为,比比皆是。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2=0”的公式,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一个双休日两天的教育所抵消。二是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提供一切。一方面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给孩子先吃。三是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家长到学校来,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习题;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W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如此家庭教育怎能使人安心!
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古希腊的哲人就曾指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习性或制约中寻求”。古罗马的一位作家也曾说过:“在任何事情上,习惯总是极其有效的主人。”所以,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课内首先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
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我们用举手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作业清楚认真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老师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对于一些聪明且小节也比较注意的优生,我们非常重视其自学能力、善于动脑筋、善于提问题习惯的培养,以至达到人尽其力的目的。
(二)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多示范、多指导。另外多开展一些活动。举例来说吧,自从我们学校开展习惯养成教育计划以来,我们提倡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诸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我们每位老师都不厌其烦地进行教育指导。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一个个举止是这样,一句句不文明的话,我们也不放过。只要机会一有,我们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都要有一个侧重。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阶段性的潜伏期,应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
另外,应当注重榜样的示范。每隔一个时间,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小结,每次小结,应当评出一、二个典范。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
中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中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淑颖《养成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探索》2003年第09期。
[2]王晓冬《论养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考试周刊》2008年 第24期。
[3]叶春华《浅谈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8年 第02期。
[4]王晓雪《加强养成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成才之路 2008年 第01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榜样引导;事例启迪;养成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15-01
古代就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近代更是把及早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说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师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小学生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
一、养成教育与行为养成内涵
什么是行为习惯养成呢?行为习惯养成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孩子一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家庭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
如今的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庭教育在做人上的缺失。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麻将桌、电脑网络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给代替孩子做着做那的,恨不得饭都要替孩子吃……诸如此类矛盾,比比皆是。因此,有人很形象地总结出“5+2=0”,即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就被家庭、社会的2天教育所抵消。
2.家庭教育在生活上的缺失。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家长一方面为孩子的成长大肆铺张,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孩子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他们。试想这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是利是弊呢?
3.家庭教育在思想上的缺失。在思想上,家庭的孩子处在“苦吃”和“享乐”的矛盾中。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孩子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想方设法地为他们提供享乐的机会。
4.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缺失。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徳”的矛盾中。到学校,家长先看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问的是还学习成绩怎么样;孩子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有学习好才是好”的人才观,“重智轻徳”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
5.家庭教育在教育方式上的缺失。在教育方式上,现代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有的家长以工作繁忙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还说把孩子送到学校,理应是老师教育的,再不管他们的事。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容忽视,应该加强重视,应从多角度、多渠道着手,并且持之以恒,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
三、行为习惯养成与学校家庭教育契合策略
1.用榜样去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榜样,学生就有方向、有目标了,而且学起来看得见、摸得着,具有说服力强、号召力大的作用,时时都能受到激励。所以,运用榜样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
2.用事例启迪学生,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学生身边的事例具有真实性,真实的事例最能激发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并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得熏陶和感化。现在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又以独生子女为居多,他们总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节约,搞攀比,讲排场教师必须把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家庭利益的关系用具体的事例向学生讲明白,要利用孩子和父母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抓住年龄特征,以学科相互渗透去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根据小学生易记易忘的特点,把养成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多暗示,多强调,使养成教育立体化。这是作为教师必不可少的“功课”,更是巩固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明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的主渠道。而任课教师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联系学生实际,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养成教育的实践,是学生优良品德、良好行为习的主要实现方式。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即便他有多高的学历,最终还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因此,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才有可能走向成功。那么就让我们从人生的起步阶段开始,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吧。
参考文献
[1]孙云晓.邹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