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民营经济;转轨经济时期;分类标准;经济学角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全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民营经济从无从到有,从少到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已经超越三分之二的规模,民营企业占全国税收总额比重超出了一半。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与民营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民营经济现象也就成为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关注点。
一、民营经济研究的目的
民营经济的研究是中国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独特现象,我们对这类现象的解释可以从中国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找到突破口。笔者的观点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论述民营经济研究的目的。
首先,是为了消除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利影响。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把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对等起来,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物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一律是在政府的指令下进行的,市场没有存在的基础,厂商之间竞争意识淡薄,在意识形态方面一直存在着对私有制的敌视。当这种人为的经济体制安排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的时候,经济改革成为国家唯一的出路。经济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在经济增长的阶段,在总量上经济的产值是增加的。尽管会产生分配不均的现象,但对比于初始阶段,大部分人的经济状况是有明显提高的。
其次,市场化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民营经济能否得到大发展。根据市场的定义可知,市场要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参与市场的主体数量众多,民营企业数量发展迅速在这方面支持了市场的发展,但有这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市场能够真正地发挥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取决于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实施。这三种机制在民营经济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因为民营经济的产权结构特征和追逐利润的动机,使得民营经济的发展必然促使市场经济的完善。董辅初教授认为:“在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下,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天然地同市场兼容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要以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和条件,同时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又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也只有在市场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使用资源,提高竞争力和绩效。
最后,是为了解决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上的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是十分曲折的。由于受改革之前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发展以及在旧的经济体制形成的利益既得团体的影响,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体制上遇到了相同的障碍。
二、以经济学的角度看待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分类标准的科学性
任何科学研究,只有在明确其研究对象、界定其范围大小和把握研究对象特征的前提条件下才有可能进行下去。分类的原则是把具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个体归为一类,而且所把握的特征必须在研究领域内有意义,否则这类分类也是不科学的。就企业分为国营和民营两大部分而言,它的区分标准目前有不同的两种说法。
首先,从所有制的角度进行分类。这类分类标准在概括中国民营经济的性质上具有“中国特色”,认为民营经济是非国有经济为基本构成的经济形式,是完全的非国营经济,是公有制与私有制混合的经济。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以所有制性质来区分不同的经济成分,这一惯性直接影响到目前对民营经济成分的界定,并坚持用国有或民营所有资产所占比例的多少来区分国营经济还是民营经济。这是不科学的做法,民营经济的提出是为了建立一种符合人们经济行为特征的企业经营方式;是为了肯定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一种做法;是为了淡化所有制的影响提出来的。如果同所有制联系在一块,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上面所分析的民营经济研究的目的。并且,这种观点认为一切国有经济都是非民营经济,但有些国有经济是采取民营经济的经营方式,即国有民营,这类观点忽视这种现象的存在。因此综合上面两点,可以认为单纯以产权的所有制形式为基础来区分民营经济和国营经济的做法是不符合现在经济发展趋势的,是不符合科学原则的。
其次,从企业理论和经营方式角度进行区分。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兴起是改革的一大成果,而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晓菊在《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一书中这样总结民营经济:“从经济学的一般意义上讲,民营经济就是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则运作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这种分类标准将不考虑产权所有制属性关系,而是以资产经营权为唯一区分标准,从经营方式上认定民营经济的概念。从这一角度确立的民营经济这一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为了研究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转变中,民营经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有这种共同特征的民营经济集团,它符合当前中国经济研究领域的现实性和转轨时期的独特性,对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的运作。
三、从民营经济的研究成果上看研究的必要性
一项经济研究是否有必要进行下去,关键是要知道这项研究的最后成果是否对现实有指导意义,是否能够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关于民营经济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对任何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都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是经济总量增长的计量,包括GDP产值、就业人口总量和失业率、国际进出口贸易额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是经济运行的体制环境方面,这包括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产业组织结构及垄断存在的普遍性、国民的经济行为方式、企业家的数量等。民营经济经过这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不足0.1%增长到现在的近2/3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70%,在部分行业已经超过70%,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体。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的主要体现者,经济的发展只能是在以个人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才有机会成为可能。
其次,是关于民营经济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模式。目前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中谈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种模式,即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采取经济学的角度对民营经济进行研究的起点是将民营经济作为一个集体,探究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什么样的外部和内部力量能够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采取这种角度进行研究还可以说明在绝大多数领域,民间资本的效率都要高于国有资本,这种效率体现为市场竞争。通过竞争,民营经济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导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各地民营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结论为中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提供了某些方面的指导意见,努力抛弃以往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消极影响,在发展当地经济的时候不应该否认民营经济的贡献,而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促使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
最后,是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民营经济发展可以从两方面找到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经济制度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内部的经营管理机制。外部的原因主要归因于政策上的从默许到引导支持,现在很多人认为外部的环境总体上是不平等的,不能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例如融资难和审批制度上的歧视,但制度和政策上的改进是朝着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的。内部的原因有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及风险管理意识。这些研究成果以更加现实的描述来再现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以民营经济为载体,以现实为证据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和动力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保障。
2005年的春天,国务院适时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经济36条”,博得一片喝彩声。民营企业在“非公经济36条”政策的鼓舞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全国工商联对“上规模企业”调查显示:2005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已有103家,员工人数过万的达到84家,资产总额超过亿元的有18家。销售额排前500家的企业户均总资产30亿元。
2006年的春天,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五个年头,更是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宽了用武之地。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我国已与116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8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税收的协议;同香港和澳门地区达成了特殊的双边税务安排,为我国企业权益提供法律保证。世界各国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惟一目的就是吸引外资进入。毫无疑问,这种大环境为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民营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国门”开辟新天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无须讳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经崎岖和艰险,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深化改革的地方。宋代女文学家李清照《声声慢》词云,“乍寒还暖时候,最难将息。”“将息”者,“养护”、“调养”之谓也。借用这句色彩鲜明的词句来形容时下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态势颇为贴切。
全国工商联的调查研究报告认为: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落实“非公经济36条”措施推进尚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行业准入总体讲,进展比较缓慢;金融税收政策总体看,改进不大;一些配套措施在执行中遭遇阻力;某些垄断行业实际更加排挤民营企业。
在“非公经济36条”中落笔最为精彩的莫过于第二条,即“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是这一条,贯彻得并不尽如人意。全国工商联主席黄梦复在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座谈会上说,“一些垄断部门和行业、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以资本实力、技术水平、从业资历等各种理由抬高行业准入门槛,使得民营经济的进入遭到大量的‘玻璃门’现象,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当务之急是亟须打碎“玻璃门”。日前,传来好消息:国防科工委出台了《关于非公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参与军品项目的竞争和合作,参与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参与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及其产业化。这对某些部资委的垄断思维无疑是一方“清凉剂”,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创业辅导基地建设跨出新步伐
为使创业辅导工作向广度拓展,向深度延伸,推进全民创业深入开展,我们重点加快县(市、区)级创业辅导基地建设,总结推广了7大类型、20个建设模式,创业辅导基地由少到多,发展迅速,创业辅导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创业辅导基地由2005年的34个发展到2011年的340个,建设标准厂房由45万多平方米上升到145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由1035家上升到13,800多家,安置就业由3.6万人上升到36万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注重基地规范化建设,出台了《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河北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评价认定暂行办法》,编写了《中小企业创业指南》《中小企业融资指南》《中小企业发展指南》三本书,着力抓了创业辅导基地人员素质培训,进一步加强辅导基地有效运营。聘任了300名创业辅导师和创业辅导员,深入基层开展了42场次“订单式”服务活动,服务企业近3000家,此项工作获得工信部中小企业司的肯定,并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介绍经验。同时,充分发挥省政府鼓励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组织团省委、省妇联开展了全省青年创业先锋和妇女创业培训等创业活动,推进全民创业深入开展。
二、人才培训对接工作获得新成果
围绕“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实施“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和“全员素质提高”三大工程,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了人才培训服务体系。编制了民营经济人才规划、加强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民营经济组织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建立了200个中小企业远程教育培训基地。积极探索以企业家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培训模式,深入实施“银河培训工程”,组织百强民营企业和千家成长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先后到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学习深造,开展“河北中小企业发展名家讲坛”全省巡讲活动,近年来全系统累计完成各级各类(含企业自主)培训1000多万人次。搭建引才纳智平台,每年都举办中小企业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中小企业中高级人才专场招聘会,连续6年开展了中国中小企业百日网上招聘活动,形成了中小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才的长效机制,共引进各类人才80多万人,接收高校毕业生9万多人。
三、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按照扩充总量、提升规模、规范运作、防范风险的原则,下大力抓好省、市、县三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强了融资性担保机构日常监管,全面开展了融资性担保机构复查整顿、设立变更等核准事项审批工作,着力做大省级、做强市级、做实县级融资担保机构。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全省建立担保机构由2005年底的206家发展到2011年的565家,担保资本金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29亿元。组织各市、县开展银、保、企对接活动,2009~2011年连续三次与省建行、河北银行、华夏银行石家庄分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总额5000多亿元的中小企业融资合作协议,帮助企业解决资金近7000亿元。今年3月份,我们又与10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合作协议,年内将为我省中小微企业融资4760亿元,同时,联合省发改委、金融办等部门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扎实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发行中小企业债券,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
四、公共技术支持开创新局面
2005年,我局开始把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作为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几年来不断加强宏观指导,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专业化协作,完善服务体系,支持建立了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70个,评选认定了省级示范平台19个,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等。2011年在重点扶持120个省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组织集群内企业开展对标行动,制定了《河北省中小企业示范产业集群管理办法》,评选出辛集皮革等15个“河北省中小企业示范产业集群”。全省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295个,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23个,集群经济总量占全部民营经济的比重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达三成以上。组织实施《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认定了全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1000多个,帮助一大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商标品牌。
五、对外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
几年来,我们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组织省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加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中国乡镇企业名优商品推介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等数十次大型经贸洽谈活动,累计签约金额突破100亿元。同时,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县特色品牌,举办了防腐技术、皮衣皮革、电线电缆等区域性产销对接活动,并组织了多批次的小团组赴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招商经贸活动,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发展。2011年,我省承办了“中国河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为省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我们还下大力健全完善了信息服务、管理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平台,取得了积极效果。创办了“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日访问量居省直网站前列,初步形成了以省级网站为龙头、设区市级网站为基础、重点企业网站为支撑的上下互通互动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体系。联合河北省司法厅、河北省总工会、河北省工商联开展了以维护企业权益为主题的“金色阳光行动”,已组织10余场次,共为数千家企业现场进行法律咨询辅导服务,受到基层好评。
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工信部“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安排,坚决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策部署,大力开展“强服务、解难题、帮企业、保增长”主题活动,不断强化政策服务、调查研究、信息服务、创业服务、技术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着力破解融资、用地、人才难题,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条件;积极帮助企业做大规模、做优品牌、做强产业,为中小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下大力落实专项资金、扶持技改项目、加大市场开拓、加强运行监测,为中小企业发展增强后劲。同时,发挥省民营办职能作用,加强对省有关部门和各市、县的组织协调与督导检查力度,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推动工作落实。
最近,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在市级机关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的通知》,召开了动员部署大会。在市级机关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市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打好“库区牌”和“直辖牌”的思想基础工程,是增强党的先进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富民兴渝、建设和谐重庆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从本期开始推出“执政为民、服务发展”专题,将对这次重要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动员部署大会上提出,要大力强化五种观念,着力解决五大问题――
大力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着力解决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必须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执政理念出发,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具体执政行为中切实做到一切工作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切实做到管理和服务的人性化。每一名机关和部门的干部,都必须把为纳税人服务、为群众服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来强化,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来遵循,作为一种基本能力来提高,作为一种日常习惯来培养。
大力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着力解决部门利益、单位利益至上的问题。只有发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只有发展才有条件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的实际利益,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唱响“科学发展就是大局”、“一切为了科学发展”的主旋律。从一些市级机关和部门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来看,缺乏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集中反映在偏重部门利益、不顾发展大局上。部门管理的方式要服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要求,而不能以影响发展为代价适应部门管理的需要。
大力强化实事求是的观念,着力解决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严重的问题。实践之树常青,规章和“本本”是因时因势而定的,而实践是发展的、鲜活的,这就要求我们凡事都应该求真务实。我们履行职能、执行政策,既要遵章守规,保证政令畅通,又要求真务实,不搞生搬硬套。
大力强化对外开放的观念,着力解决视野不宽、开放思维欠缺的问题。要善于学习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达地区政府的先进经验和服务方式,不断更新观念,服务发展,决不能局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狭窄单一和呆板僵化的思维“框架”中,努力拓展看问题、想办法、干事业的视野,更好地推动工作和服务发展。
大力强化改革创新的观念,着力解决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不活的问题。解决机关和部门服务上存在的问题,必须从观念入手,更要在制度上着力,如改革对部门的考核制度等,不断探索和建立能够保证落实“执政为民、服务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
(摘编自《在“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动员部署大会上的讲话》)
“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安排
市委、市政府决定,从9月起,用4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市级国家机关和市级部门全面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学习讨论阶段。
时间:9月份。
主要任务:召开全市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动员部署会,部分试点单位介绍试点情况和下一步的整改措施,和王鸿举同志对学习整改活动进行部署。市级国家机关和市级部门认真组织学习重点书目,搞好思想发动,深入进行讨论,全面开展学习整改活动。
二、查找问题阶段。
时间:10月份。
主要任务:着眼于“大力强化五种观念、切实解决五大问题”,从本部门、本单位、本岗位的职能职责出发,采取自我对照检查、公开征求意见、内部进行评议等方式,深入查找影响发展的思想观念及具体表现。力求找准那些过时的、落后的、影响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搞清这些思想观念存在于哪些部门、哪些单位、哪些岗位、哪些人身上,理出相应部门、相应单位、相应岗位和相应干部中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在工作上的具体表现。
三、整改提高阶段。
时间:11-12月份。
主要任务:针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方案,细化工作措施,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制定新的工作规程,建立健全落实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等。年底对学习整改活动进行总结。
部分试点单位做法
7月下旬,市委、市政府确定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消防总队、市财政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商委、市文化广电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市国土房管局等12个部门为“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实际,探索了一些做法。
市工商局
活动方式:“七查七看”。一查宗旨意识,看执政为民的观念是否牢固树立。二查政治意识,看是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三查大局意识,看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查执政意识,看是否坚持以人为本。五查市场意识,看是否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六查服务意识,看惠民措施是否真正落到实处。七查直辖意识,看峡谷意识是否真正根除。
整改措施:推行“阳光收费”、到所缴费,禁止一切搭车收费、变相收费、乱收费行为;制定窗口服务规范,在服务窗口安装了服务质量评价器;实行首违不罚的制度,在监管执法中体现教育为重、教育为先的原则;对消费者重大紧急申诉、举报和投诉,作出了除个别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外,接报后2小时派员到现场进行处理的承诺。
市建委
活动方式:开展“三思考、三清理、三树立”活动。认真思考“合规是否合理”、“有劳是否有效”、“无责是否无憾”;认真清理有无审批程序和环节可以再精简,有无权力可以再下放,有无收费可以免除;树立只争朝夕的发展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
整改措施:为支持库区发展,出台了《关于支持库区发展统筹城乡建设的意见》。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拟定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市发展改革委
活动方式:听取了30多个区县和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与70多家服务对象进行了座谈,走访了30多家服务企业,通过局域网组织干部职工讨论,查找到“四多四少”问题:各自拉车多、沟通协调少,守旧求稳多、创新求变少,埋头具体事务多、谋划长远战略少,组织项目提要求多、监督管理服务少等。
整改措施:正在研究制定天然气化工发展的指导意见、贯彻市政府物流业发展指导意见的具体措施和改革污水垃圾处理运行管理的办法,建立了与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季度通气协调制度,以提高宏观决策服务水平。
市商委
活动方式:直接征求了393人的意见,收集意见305条,归纳整理为43条意见和建议,涉及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
整改措施:近期在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办事程序、增添服务措施、培育商贸企业等方面要办好20件实事,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和处室,限期完成。
市环保局
活动方式:召开系列座谈会,组成5个调研组分赴沿海发达地区和市内各地调研。
整改措施:对小天鹅集团等15家企业负责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制定整改措施,将整改落实情况书面反馈给企业,在8月底前从环保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中介服务三个方面向社会作出公开服务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市公安消防总队
整改措施:建立了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办事公示制、限时办理制、主办负责制、公众查问制等六项制度,完善了科学编制符合重庆实际的消防技术标准、公开消防工作信息、实行建筑工程消防局部验收办法、建立特事特办通道、改进消防安全培训方式、加强消防队伍建设等六项措施,了严禁向企业推荐消防产品和消防工程施工单位、严禁收取任何形式的误餐费和礼品、严禁对待群众冷硬横推和无正当理由拖延不办等三条禁令。
市国土房管局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效逐步显现,工业商贸经济运行质量继续趋好
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37.71亿元,同比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4.3亿元,同比增长18.4%。
工业商贸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6月,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上升到45.02%,增幅(67.5%)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幅的高速增长,将再度激发工业的发展后劲。
二、重要能源和市场物资供应稳定有序,经济运行支撑条件得到加强
电力供应稳定有序,1-6月,全市社会用电量69.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2%,完成供电量7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9%。油品市场供应正常,上半年全市累计成品油供应约80万吨,同比增长20%。
为保障重要物资及生活必须品稳定供应,我局坚持对商品市场运行情况进行适时监测,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切实抓好春节、五一等假期的商品市场供应,维护节日市场的繁荣稳定。保障救灾物资应急供应。
上半年,经历灾情数次。春运期间,我国南方遭受特大冰雪灾害,交通受阻,导致火车站大量旅客滞留;5月,四川省汶川大地震;6月,我市因普降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各县区受困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面对灾情,我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类型商贸企业调配救灾物资,投放到受灾地区群众手中。
三、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承接产业转移势头良好
支柱产业继续占据明显优势,主导工业发展。1-6月,规模以上电子工业增加值112.52亿元,同比增长21.6%;石油化工行业增加值58.08亿元,同比增长7.2%。合计两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1.77%。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势头良好。在建的惠东、龙门两个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已引入一批优秀企业入园发展。目前,两园合计已开发土地5499亩,累计投入园区开发资金6.56亿元,签订合作意向项目81个,意向投资额达183亿元,其中已签订入园协议项目41个,投资额23.3亿元;已入园建设项目32个,占地1787亩;已建成项目13个,投资额3.35亿元,解决就业3060人。
四、产业技术进步力度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依据5月份省出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方案,2007年省经贸委与我市开展的省市联手推进产业升级工作,纳入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按全省支柱产业共建,继续予以落实。为牢牢把握省市共建机遇,实现借势发展,我局认真组织,向省推荐了15个共建项目,总投资12.4亿元,并鼓励和推荐了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参加省级投标,力争把我市视听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培育成为全省支柱产业。
五、流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逐步完善
一方面,着力推进流通重点项目加快发展。坚持抓好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金泽物流园等批发市场、流通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切实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保障项目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制定了《**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提请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研究讨论,综合反馈意见修改后呈报市政府,现正在审核中。
今年是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第四个年头,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已初步成型,已建成4个县级配送中心、257家农家店,覆盖全市大部分行政村及镇。
六、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继续快速发展
上半年,出台了《**市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市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办法》,草拟了《**市全民创业资金管理办法》、《**市推进全民创业实践规则》,目前已进入审批程序。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1-6月,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17.34亿元,同比增长30.8%,增幅居各类型工业企业之首,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也在逐步提升。
七、内资引进力度继续加大,经贸合作深入开展
组织筹办**设地级市二十周年大型招商引资推介会。本次大型招商引资推介会共落实签约项目172宗,投资额达778亿元,其中内资项目金额达691亿元,占总投资额的88.8%,占比较去年(70%)继续扩大。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如2008年6月19日,我市与重庆武隆县共同举办了广东**·重庆武隆经济协作交流会,会上双方签订了缔结经济协作城市协议,及经贸、旅游、劳务合作的框架协议。:
鼓励和支持企业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多种形式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指引,促进企业成功寻求和洽谈经贸合作项目,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组织企业参与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与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区域客商达成合同意向金额36.03亿元,落实签约项目7宗;参与鄂港粤投资说明会、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郁金香节、吉林广东重点合作项目推介会等大型经贸活动,进一步寻求与各地合作商机,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八、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上半年,经市政府审定出台了《**市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方案》、《**市节能监察管理暂行办法》、《**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本局正式印发了《**市重点用能单位考核工作方案》、《2008年全市清洁生产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
按可比口径,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0.56和0.34吨标准煤,比2006年分别下降6.4个和0.9个百分点。
九、调研分析工作得到加强,依法行政力度加大
在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市正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的大背景下,我局尤其着重加强了调研工作。结合今年我市经贸重点工作安排,研究拟定了一批重点调研课题,组织专题调研组赴各地各有关企业开展实地调研。重点调研方向是:产业转型转移、机关依法依规行政、物流业发展、汽车工业发展、市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节能降耗、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