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经济研究综述

数字经济研究综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研究综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经济研究综述

数字经济研究综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投融资体系 政策建议

一、引言

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简单说来就是一切旨在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投融资活动。低碳经济投融资,既寓于传统金融之中,又彰显于传统金融之外。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将传统金融“低碳”化,是这一融资模式的特色。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的研究。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进行综述对完善我国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研究

目前学者对低碳经济投融资问题的研究集中体现在投融资主体意识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不适应,投融资工具单一与低碳经济资金需求的不适应,传统投融资市场与低碳经济发展平台的不适应,现有投融资政策与低碳经济发展所需保障的不适应等方面,认为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建设需要发展和健全银行和资本市场双主导投融资体系,完善投融资工具和产品种类,加强财政政策支持等方面。

Dr. Germán Aroca(2003)从智利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优势,以及CDM项目可以给智利带来利润的角度,分析目前智利在利用CDM项目进行融资过程中的不足。Helen Luckge, Sonja Peterson(2008)通过对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介绍了欧盟国家在履行《京都议定书》减排承诺过程中,欧盟政府与企业在利用CDM灵活履约机制中所面临的选择。Cathrine Hagem(2009)分析比较了发展中国家通过CDM机制获得技术创新与不通过该机制,而是通过自行研发获得技术创新的优势与劣势,认为通过CDM机制获得的先进技术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通过对国内学者近几年的研究进行总结,如阎庆民(2010)、吴英姿(2010) 、翁清云,刘丽巍(2010)、喻翔宇(2010)、张伟伟,汪陈(2012)、聂佩进,王萌(2012)等,总体来看,中国学者对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①对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泛化、表面性研究多,系统、实质性的研究很少;②对低碳经济单一投融资工具、CDM机制研究多,综合投融资体系研究很少;③静态低碳经济投融资工具研究多,动态投融资体系研究很少,没有融入时间维度和发展周期等动态因素;④对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的积极方面研究多,风险预警、防范方面研究少。本文结合低碳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融资资金需求,投融资主体特点,不同风险、资本投入回报率的投融资工具,综合、动态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突出投融资体系的整体性、实践性,以期为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三、完善我国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的政策建议

1.立法形成低碳发展长效机制

加快低碳经济规划立法进程,强化法律力度促进产业转型,促进金融立法进程激发市场活力,完善科技立法构建低碳科研机制,加强消费立法引导低碳消费模式

2.推行强制减排制度完善碳交易市场

强制减排制度是形成碳交易市场的基础。在自愿减排和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不可能形成碳交易市场,只有在国家碳排放总量的控制才能有成本和价格,才能通过最低的成本减少CO2的排放,形成市场交易。

3.财税政策引导资本流向

可以通过财政投入保障低碳企业发展,通过财政补贴促进低碳企业进步,通过转移支付支持落后地区发展低碳,通过政府采购引导低碳产品消费,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企业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Dr. Germán Aroca. CDM Projects in Chile[J]. LAMNET-NEWS, 2003,04.

[2]Niels Anger. Christoph Bohringer, Ulf Moslener. Macroeconomic Impacts of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The Role of Investment Barriers and Regulations. http://. 2008.

[3]Cathrine Hagem.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http://webmeets. com/ERE/WC3/Prog/getpdf.asp?pid=543&pdf=/files/papers/ERE/WC3/543/EAERE.Hagem.2.pdf, 2009.

[4]张伟伟,汪陈.低碳经济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纵横,2012,06

[5]喻翔宇.我国低碳经济投融资的困惑与思路[J].求索,2010,07

[6]吴英姿.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0,12

[7]翁清云,刘丽巍.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金融论坛征文增刊,2010

[8]聂佩进,王萌.我国构建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的框架设计[J].科技创业月刊,2012,09

数字经济研究综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源诅咒;资源型经济;经济转型

作者简介:曾传晖(1972-),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资源型经济与稀土资源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2-0082-05

对资源型经济而言,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理论界总存在着一个“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性问题。短期来看,天赋的资源毋庸置疑是资源丰裕地区的“红利”。但就世界范围的资源型经济而言,大量的资源型经济体却先后陷入内外交困的“资源陷阱”,出现类似“荷兰病”的经济现象,即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增长存在反向关系。在国外“荷兰病”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1993年,奥蒂(Auty)首次使用“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来解释这种现象,从而掀起了资源型经济的研究热潮。

一、资源与经济关系的认识演进

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经济学的最核心问题就是经济增长的问题。怎样促进经济增长,什么因素带来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繁荣,探究与经济增长有关的诸种因素和条件即寻找增长的源泉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焦点。而对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全要素生产率法。那么什么是生产要素?哪些资源能成为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如何形成?生产要素的国别分布差异如何形成?在解释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时,理论的切入点在于通过生产要素概念的衍生和延伸,引入资源。

资源与生产要素两个概念并不能等同。资源在经济学指对人有用或具有直接、间接经济价值的自然存在的某种东西,而这种价值恰恰是以资源成为生产要素为前提。资源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源概念包括自然资源或禀赋、物质资本、技术进步、公共秩序与法律乃至信念和价值观。狭义上的资源则指自然资源,尤其是自然界的集中型资源,比如煤矿、金矿、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一切生产要素来源和物质生产活动的必要投入品,是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现代工业化发展史的轨迹说明,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通常蕴含了更大的发展潜力,现实中也往往更为富足。为此,古典经济学诞生以来传统的理论认识以及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国发展历程都认可:自然资源对于一国国民财富的初始积累具有重要且关键的作用,即经济发展会受益于资源禀赋,这是资源正效应即资源红利的初始表现。

理论界对资源作用的系统认识最早要追溯到威廉·配第、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而在所有自然资源中第一个被给予肯定的自然资源是作为“万物之母”的土地。古典经济学家们在价值分析中,肯定了土地资源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分析了土地资源有限性及拥有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无论是马尔萨斯还是后来的李嘉图在强调土地资源对经济的影响关系时都主要是基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所导致的资源产出递减趋势。边际革命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偏离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研究方向,仅仅关注不同用途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资源在经济中作用的研究,则逐渐淡出了经济学的研究视野,而成为“生产力”研究范畴。与新古典一脉相承的当代主流经济学派则在忽视资源作用的路上渐行渐远。

尽管,资源的作用都被新古典经济学家所肯定,但自然资源却一直未能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分析。为此,无论是哈罗德—多马模型,还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或新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都仅限于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尽管,现实中资源对一国尤其是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分析和研究中资源和环境都未能构成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约束条件。资源往往被主流经济学家假设为定值或无约束量,这种研究方法实则是将资源置于经济增长研究以外。从而,类似于古典经济学对自然资源的讨论基本上消失了。

相对而言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则真正走出了“资源即土地”的古典经济研究束缚。纳克斯和罗斯托认为,一切自然资源都存在潜在收益,有与“地租”一样的“经济租”或“资源租金”。租金进一步转化为资本,从而达到支撑经济增长的作用。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则认为,缺乏资本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资源出口、提高资源出口价格获得资源型收益。且资源越是丰腴资源带来的收益就越高。当然,资源的作用不仅限于发展中国家,一切经由工业化起步的国家均无不受益于资本积累时期因丰腴而廉价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Wright和Czelusta认为美国工业化和快速崛起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采掘业的作用是分不开的。Dasgupta和Heal等人分析了不可再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Hartwick提出了著名的Hartwick-rule投资规则,即只要将不可再生资源的Hotelling租金全部用于投资,即生产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就可以保证持续消费的可能。

数字经济研究综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硅基LED;芯片p面;文献综述;芯片技g

硅衬底GaN基LED的研制成功,改写了以蓝宝石、碳化硅为衬底的GaN基LED的历史,相比前两种基板,硅基板具有其他衬底无法比拟的两大优势:第一,硅材料比碳化硅和蓝宝石要便宜很多,而且容易得到大尺寸的衬底,这将显著降低外延材料的生长成本;第二,硅衬底半导体照明外延材料,非常适合走剥离衬底薄膜转移技术路线,为开发高效率高可靠性半导体照明芯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一条更具发展潜力的LED产业化技术路线,吸引了全球数十家研究单位和公司投入相关研究。

一、硅衬底GaN基LED发展趋势

在硅衬底上生长GaN材料与在蓝宝石、碳化硅衬底上生长相比,应力状态迥然不同,应力影响材料的极化,特别影响了作为有源层量子阱的生长特性和极化特性,进而影响LED的发光效率。同时,LED发展至今,在发光本质方面仍有不少重要的物理问题未搞清楚。另外,衬底不同决定了芯片端制造方面的差异化,硅材料与蓝宝石、碳化硅相比,物理、化学及加工特性方面有很大差别,通常用在蓝宝石基LED的芯片加工技术大部分不再适用于硅基LED,因此,发展一条先进的可产业化的硅基LED芯片制造技术同等重要。本文从量子阱相关特性及芯片技术两个方面着入研究,一方面改变量子阱的生长工艺、结构设计,通过光致发光(PL)、电致发光(EL)、荧光(FL)等手段分析量子阱的发光特性。另一方面改进芯片p面接触,优化p面钝化,探索出一条电镀金属基板的硅基TF芯片技术。

二、硅衬底GaN基LED发展研究概述

1.通过研究具有单色单量子阱及单色多量子阱的硅基绿光LED的变温EL特性,发现与单色多量子阱相比,单色单量子阱LED具有更低的工作电压,小电流密度段(1~10A/cm2)具有更大的发光效率,在小电流应用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2.通过研究具有单色及多色量子阱的硅基绿光LED在低温下的光谱行为,发现在低温小电流密度(~10-1A/cm2)时,多量子阱LED的发光主要来自靠近n-GaN的量子阱,在低温中电流密度时(1~10A/cm2),靠近p-GaN的量子阱的发光占主要地位,在大电流密度段(~102A/cm2)时,最后一个阱的发光趋于饱和,中间量子阱的发光开始逐渐占有明显的地位。

3.建立了一个变温EL-IQE曲线与量子阱能带倾斜之间的定性关系,通过应力调制的量子阱能带倾斜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单色单量子阱和多量子阱LED在变温变电流时的众多EL特性。

4.通过研究IQE和FWHM随电流密度的变化特性,发现低温下载流子可能优先在量子阱局域态中发生复合,并在低温100K下观察到了与此相关的发光情况。

5.报道了硅基绿光LED的最高EL-IQE:工作状态下(52A/cm2),SQW-LED(@522nm)室温下的IQE为26.3%,同波长的MQW-LED为40.7%。

6.研究了量子阱个数对硅基绿光LED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J样品的发光效率最高,2J样品的发光效率最低。荧光显微图片并非越均匀对应的发光效率越高,2J样品具有最均匀分布的荧光显微镜图片,却具有最低的发光效率。

7.采用垒掺杂的手段实现不同位置的阱发光,不同位置的垒掺硅对EL波长的影响较大。工作状态下,具有两个发光阱样品的发光效率最低,四个发光阱样品的发光效率最高。另外,垒掺杂能够使FL的均匀性明显变好,掺硅垒的位置离注入层越近,反压越低,ESD性能也越差。对比了注入层掺硅与注入层不掺硅的样品,实验现象一致反映,阱前掺硅量增加引起量子阱受到的压应力增加。

8.通过在硅衬底LED薄膜p-GaN表面蒸发不同厚度的Ni覆盖层,将其在N2:O2=4:1的气氛中、450℃-7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在去掉薄膜表面Ni覆盖层之后制备Pt/p-GaN欧姆接触层。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和Ni覆盖层厚度均对硅衬底GaN基LED薄膜p型欧姆接触有重要影响,Ni覆盖退火能够显著降低p型层中Mg受主的激活温度。经牺牲Ni退火后,p型比接触电阻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呈先变小后变大的规律,随Ni覆盖层厚度的增加呈先变小后变大随后又变小的趋势;经过优化后,当Ni覆盖层厚度为1.5nm,退火温度为450℃,Pt与p-GaN比接触电阻率在不需要二次退火的情况下达到6.1×10-5Ω・cm2。

9.利用硫酸双氧水选择性腐蚀经牺牲Ni退火后的LED薄膜表面。结果表明,经牺牲Ni550℃退火后,薄膜表面开始受到破坏,且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受破坏的程度增加。退火后的LED薄膜经沸腾硫酸双氧水腐蚀后,表面出现明显的腐蚀坑,我们认为这种腐蚀坑可能与材料内位错在表面的露头及由于重掺杂、量子阱内V型坑引起的p型材料的极性反转有关,且牺牲Ni退火促进了这种腐蚀坑的形成和长大。

10.讨论了金属或者绝缘材料作为p面钝化材料的可行性。通常用作n型接触的Cr,在银合金条件下完全可以达到p面钝化效果。最后讨论了是否能够选择不导电的绝缘物作为p面钝化材料,结合硅基TF芯片工艺对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若LED芯片工艺过程不存在大应力作用,采用氮化硅、氧化硅或PI等作为p面钝化材料是可行的。

11.通过电镀的方法分别将Si衬底GaNLED薄膜转移至铜铬、铜镍基板上,并制备成不同电镀基板的LED芯片,芯片加工过程中,LED薄膜由张应力变为压应力,随后压应力不断得到释放,通过对比不同电镀金属基板LED芯片在力学、热学、光电等方面的性能可知,电镀铜镍基板LED芯片的散热性能更好、波长漂移特性更佳、力学特性以及伏安特性更加可靠。

三.结束语

硅衬底GaN电镀金属基板LED芯片的研制成功,进一步降低了LED的制备成本。以上研究结果已在本单位863计划相关课题研究和相关产业化过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红,LED产业技术及研究进展[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1-06

数字经济研究综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 策略 电子商务

相关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网络经济研究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基本上分为官方和大学的研究、专业咨询公司的研究和IT媒体与公司的研究几方面。特别是美国官方和大学近几年来对网络经济的研究贡献了很大的力量。而国内网络经济的研究主要是政府和大学的研究、IT界评论人士的研究。政府和大学的研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性的工作,主要是学者的个人兴趣。

对网络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经济测度的研究上,其最早起步于对信息经济测度的研究。最早对信息经济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的是马克卢普,其次是波拉特对美国信息经济的测度研究。他们的研究对此后开展的各类信息化和网络经济的测度研究开辟了一条道路。目前,由于网络经济是一种正处于形成和发展中的社会形态,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以及国际组织都纷纷开始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各种测度体系,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近年来美国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已对网络经济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一批颇具建树的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其中的理论、数据分类口径和数据处理方法基本上符合网络经济的本质。美国商务部公布了政府第一部研究信息技术对经济影响的报告《浮现的数字经济》,随后又相继公布了《浮现的数字经济II》和《数字经济2000》,研究了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经济规律和经济变革,用数字经济解释了美国的经济繁荣。

国内对信息经济研究开展较早,研究成果也较多。其中对全国性信息经济测算的成果在运用波拉特信息经济分析方法同时,对其模式的缺陷也作了相应分析。近年来关于信息化指标和测度的研究一直在继续进行之中。

国家统计局正在追踪研究并逐步建立衡量网络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领域中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首先,进一步加速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管理、和开发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化;第二,追踪、研究并逐步建立衡量网络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领域中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扩展统计信息的服务对象。

综上所述,国内大量的研究工作是针对信息化的指标体系研究,研究中直接针对网络经济开展的还较少,目前己经开展的研究无论从研究成果或是指标体系结构来说都不够系统或完善,指标的选取并不完全充分和适当。国家部委的相关研究还正在进行之中,尚未得到成熟的研究成果。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的网络经济测度指标研究多限于网络经济的某一方面,面对网络经济整体开展的研究工作还不够,测度指标选取也不够全面。

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策略

(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和其它基础设施同样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而且网络基础设施在与其它物流的基础设施的配合下能够释放出更大的乘数效应。近来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应该在提高网络的利用率、降低上网费用、建立不断趋向于开放的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继续努力。

(二)加强立法与宏观规划

政府要为发展电子商务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法规,鼓励社会各部门和厂商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竞争。政府要为发展电子商务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由国家统一布置和协调,避免条块分割和重复建设。我国现有的许多法律法规己经无法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在原有的金融、商务、税务、电信、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地修改,并进一步加强相应的立法,构建电子商务的法律框架,这可能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同时,政府可以先制定一个总体规划,用作宏观指导。对于较为迫切,而且已经没有多大技术问题的层面,则可先制定一些条例。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制定并颁布《电子商务法》。该法应对国内国际电子商务规约、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等做出规定。

(三)实行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人才战略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人才是网络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政府应鼓励各类教育部门加大科技和经济知识的教育力度,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在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一些大专院校的经济、技术等专业增加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等课程,培养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还要注意利用网络教育的手段培养网络经济方面的人才。采用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培养网络经济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派出留学生、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可以采用聘为专家或邀请讲学的方式,增加交流,提高国内人员水平;政府应制定政策允许有能力从事新技术开发的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的专家、科技人员到各类网络企业兼职,并以智力、专利、技术入股参与收益分配。

参考文献:

1.盛晓白.网络经济通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牛飞亮.网络经济与企业数字化改造战略.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周鸿铎.网络经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4.李新家.网络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陶德言.知识经济浪潮.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6.李庆臻,安维复.科技生产理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数字经济研究综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审计非标意见;市场反应

一、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定义

审计意见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四种,其中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又称为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是指审计报告的对公司年报的信息质量所做的评价,一旦被出具非标意见,说明企业未能满足年报合法性、公允性、一致性的要求,其所公布的盈利数字纵的可能性较大,未来现金流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很大,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较高。投资者作出的直观反应为股价的下跌和交易量的变化,一般用股价变化作为市场反应的量化指标。

二、国外文献综述

Choi和Jeter(1992)[1] 研究了保留审计意见的披露与股票盈余反应系数的关系,发现保留意见通过向市场传递公司盈利变差或者盈利缺乏持久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信息,可以影响市场预期。他们认为保留审计意见降低了股票价格的盈余反应系数。

Dodd(1984)[2]对非标公司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Elliott(1982)[3]也选择出具了非标意见公司为样本,对比标准公司与非标公司之间的市值差异,对非标意见的市场传导效应进行了研究。两人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市场对非标意见表现出弱的负反应。

Melumad N.D和Amir Ziv(1997)[4]对非标意见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运用M―Z模型描述了非标意见、被审计公司管理当局报告选择行为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强制财务审计环境下,审计意见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报告选择行为与证券市场反应的决定因素之一。并且在其模型中,通过设立不同的市场反应标准,可以预测各种均衡下非标准意见的市场反应。Ameen, Elsie C,Chan, Kam,Guffey, Daryl M(1994)[5]对保留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进行研究,发现在信息公布之前会有负的市场反应,而在信息公布后,没有显著的市场反应。他们认为,这是由于审计意见时,有可能证实早期的预期,从而导致无反应。

三、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审计意见的分析比较著名的,见于李增泉(1999)[6]以上市公司1993-1997 年度审计意见为对象的实证研究,从实证角度对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作出评价:①审计意见会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②不同类型的“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会引起不同的市场反应,但投资者并未对其严格区分;③“非标准”公司在年报公布前的反常表现及被连续出具的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在年报公布日仍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说明我国证券市场远非“半强式有效市场”。

在对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廖义刚(2012)[7]提出了基于“后果―动因”的研究框架,其中审计意见的经济后果层面中,包括了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审计意见的银行信贷决策有用性、持续经营审计意见( going-concern opinion,以下简称“GCO”) 的破产预测价值等。他认为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与经济后果是审计意见行为最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如果审计意见没有信息含量或者不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任何形式的经济后果,审计师在选择出具何种审计意见类型时也就不会面临诸多压力和因素的影响。恽碧琰和阚京华(2008)[8]认为,上市公司首次披露解释性说明审计意见后,证券市场对“首次解释性说明意见公司”和对“连续解释性说明意见公司”的反应虽有差异,但不显著,即证券市场对首次解释性说明意见和连续解释性说明意见的反应相近,均为明显的负面反应,这说明“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在证券市场中具有信息含量。证券市场对注册会计师以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代替更为严厉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行为有所识别,因而对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较为反感。郭志勇和陈龙春(2008)[9]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一) 我国证券市场能够识别按实质性内容分类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和非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之间的差异; 但不能识别按外在形式分类的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之间的差异; (二) 我国证券市场对2005 年和2006 年不同类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肖序,周志方(2006)[10]分年度考察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及价值相关性后所得结果:(1)在年报公布日前后较短时窗内,市场对非标准意见表现出微弱的负反应;(2)首次出具和连续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分别与股价超额收益增量存在负和正的弱价值相关性,且前者的相关性低于后者;(3)2003年审计报告准则修订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价值相关性和决策有效性提升作用明显。

四、总结

长期以来,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及其出具行为一直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对这一领域的系统考察不仅有助于理论界深化对审计意见行为机理的认识,还将有助于改进审计实务。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审计意见领域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以期为我国审计意见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程度的方向指引。

参考文献

[1]Choi, Jeter. The Effects of Qualified Audit Opinions on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2,(15).

[2]Dodd, Holthausen, LetfWlch. Qualified Audit Opinion and Stock Prices Information

Content [J].Announcement Date and Concurrent Disclos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4,(6).

[3]Elliott. Subject to Audit Opinions and Abnormal Security Returns-outcomes and Ambiguitie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2,(20).

[4]Melumad N. D, Amir Ziv. A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Market Reaction to Auditors’ Qualification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35 No. 2 Autumn 1997.

[5]Ameen, Chan, Guffey. Information Content of Qualified Audit Opinion for Over-the-Counter Firms [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oounting,1994,(21).

[6]李增泉.实证分析: 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J].会计研究,1999,(8).

[7]廖义刚. 审计意见的决策有用性及其出具动因:研究框架与研究述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9).

[8]恽碧琰,阚京华.上市公司首次及连续披露解释性说明审计意见信息含量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2).

[9]郭志勇,陈龙春.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市场反应的差异性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