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生育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原则;设计要求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原则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概念 ,旨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该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总体原则:1) 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2) 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3) 居民的生活标准;4) 文化历史的保护;5) 将自然融入城市。
2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
根据上述五条总体原则 ,结合实际提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七条具体原则。
2. 1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我国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农业大国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决定大量农业人口会进入城市 ,如不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势必造成城市超负荷运行。确定城市人口容量时 ,既要考虑人口规模的合理性 ,又要满足未来人口增长的可能性。合理性与可能性的交叉点即是最佳人口规模。
2. 2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土地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内容 ,它兼具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两重属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30 % ,合理使用和节约土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研究城市各地块的最佳利用功能 ,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其他用地 ,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支撑。
2. 3 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进行以中心城市为基础的城镇布局 ,确定区域内各城镇的规模、等级、地位、作用和职能分工 ,以中心城市繁荣发展 ,辐射带动区域内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发展 ,促进区域发展生态平衡。
2. 4实施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生态城市要求城市主导产业应当是代表现代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形成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也就是生态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尖锐矛盾。
2. 5将自然融入城市
“绿色城市”、“山水城市”不等同生态城市 ,但生态城市一定是“绿色城市”、“山水城市”。因为自然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层次 ,自然山水与绿色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有生机的要素。
2. 6发展生态住宅小区
生态城市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是生态城市的最基本内容 ,它用生态学原理去协调小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 ,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
2. 7建立以法规为核心的生态城市管理系统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社会管理工程 ,法规要素在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生态城市管理系统应重点突出立法、守法和司法三个方面的管理。
3生态城市的设计要求
3. 1 城市空间结构设计及其要求
城市空间结构设计要结合本区域自然山水特点 ,把自然山水资源作为构架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要素 ,打造“山水城市”、“绿色城市”。它要求:1) 建构现代山水城市空间的基本构架。现代山水城市一般可采用组团式布局来处理城市内部的空间关系 ,在各组团间以森林、湖泊、河流、山林等生态隔离带相隔。2)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利用市域的自然绿化 ,使城市各类绿地和远郊山、水、林、田、路的绿化结合成一个整体。3) 理顺城市水网体系。充分利用水系的自然格局 ,保护好水网地带植被 ,并营造一定的水景 ,形成水网与绿网交融、水景与山景相映的城市景观格局。4) 营造城市的人文意境。
3. 2城市典型要素的生态设计及其要求
城市由各类桥梁、街道、住宅小区、广场、滨水区等组成 ,它们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典型要素 ,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 ,也必须考虑其生态环境效应。例如:处理好建筑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的协调性;街道设计应协调人、车交通关系 ,贯彻步行优先原则 ,实行人车分流;城市广场设计应塑造广场主题与个性 ,其绿地、花草树木应与当地特定生态条件及景观生态特点(如市花、市树) 相吻合;滨水区设计应贯彻岸线资源共享原则 ,应预留必要的景观视觉走廊;历史地段设计应强调保护性 ,处理好新旧建筑关系等等。
3. 3城市生态防护圈设计及其要求
包括:森林、湿地等特殊资源保护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设计;生态公益林设计;沿河沿路的生态绿化带设计;路网生态防护林带设计;居住区绿色主题公园设计等。目的是营造城市的生态绿肺、生态脉络、生态走廊和生态保护圈。要求实现各生态防护设施的有机配合 ,相互协调 ,发挥整体效应。
3. 4城市交通设计及其要求
必须把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交通对象与交通环境组成一个生态型复合交通系统。其设计要求是:资源高效;能源清洁;秩序良好;健康安全;行为文明;景观美化。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 ,分别节省土地资源94 % ,建筑材料80 % ,投资80 % ,减少空气污染90 %。应大力采用公共交通 ,重点推广地下轨道交通 ,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城市中心区使用。城市道路设计应避免穿越生态脆弱区;道路应采用生态化的“绿色道路”(如用带孔隙的地砖铺地 、孔隙内种植绿草 、增加地面透水性、 降低地表径流) ;城市道路照明灯光要柔和;交通车辆采用环保车等。
3. 5城市景观设计及其要求
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 ,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原则。城市景观设计应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科技、现念、现代生活于一体 ,塑造现代文明。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 ,它们是城市图像的骨架 ,应使它们有机结合 ,相互协调 ,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城市的空间天际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 ,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 ,一定要做好主要街道景观设计;在重点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 ,适当进行低层的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等岸边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
3. 6城市生态建筑设计及其要求
建筑是城市最基本元素。要求推广各种节水、节能建筑技术;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使用无污染材料;充分利用阳光等可再生能源;采用密封性能好的建筑材料;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建筑用水要循环利用;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使用节能电器;广泛设置屋顶、墙面等立体植被。
3. 7其他设计及其要求
3. 7. 1城市水循环系统设计及其要求
设计良性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市区设计要完善雨污管网 ,路面采用不含锌的材料 ,下水道口采取隔油措施 ,设计足够的污水处理厂等。郊区设计则要保护农田灌溉用水 ,控制农业污染源、禽畜牧场污染 ,通过河口湿地等进行水的自然净化 ,保护饮用水源 ,设置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等。
3. 7. 2 城市能源结构设计及其要求
设计节能的城市能源结构。如大力采用清洁能源 ,推广永续能源和再生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 ,降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耗比例。
3. 7. 3物质再生体系设计及其要求
要根据循环经济原理 ,把垃圾废料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尽量减少消耗性材料的使用 ,引导城市发展走向“封闭物质循环系统”。
4 结束语
对于生态城市、人居环境、紧凑城市等课题的研究,我国已积累了一些理论成果,但如何将理论落实到空间,以期对物质空间规划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一直是城市规划和设计部门不断探索的方向。笔者通过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研究,有重点地在城区发展空间、形态、结构和构成方面进行生态城市理念的落实,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在同行和业界中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广州科学城规划与建设研究[D].广州市科学城总体规划.1999.
关键词:范畴化; 幽默机制;合作原则;关联理论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17-01
一、引言
对幽默产生的研究成果幽默作为一种有趣并且充满言语魅力的语言现象,其产生过程一直为国内的许多语用学研究者所关注。本文将解决一下问题:一、从范畴化角度来讨论幽默机制的产生原因。二、把范畴化和合作原则下的关联理论相结合。三、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之上,从听话人的认知领域找出两次不同最佳关联所产生的原因,分析幽默的产生过程。
二、范畴化的生成机制
在语言学里,典型的范畴化理论首先应用于语言符号的意义部分,特别是词汇方面。后来还应用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最近还扩展到对语言形式单位,把它们作为范畴化的客体来加以研究。
(一)音系范畴
以音位为例:英语的[th],[ts],[t]等。可以把[th]变体看作中心成员,其他变体看成为其扩展的结果,按家庭成员相似性的程度连接起来。例如,以[th]为中心,可以构成这样的一条语音链,[th][th][th][th]。
再看音节,音节结构也有典型的中心成员与非典型的成员之分,如CV相对于VC,CVC等。另外,在音节结构的每个位置上出现的语音也有典型的与非典型之分,如V为元音相对于边音或鼻音。
(二)句法结构范畴
领有格的典型形式为Np’sN,能充当NP的名词是有限制的,即与名词的典型性相关。那么典型的领有格结构是表达什么意义呢?可以认为它的核心意义是,透过领有关系以领有者来识别被领有者。下面所列举的一些特征是典型领有关系所具有的。典型的领有结构具有这些特征,而非典型的领有解构背离了其中某些/个特征,可以认为是从典型领有结构扩展而来的。
三、用范畴化解释幽默机制
“这是鞋拔子脸啊?!这是正宗的猪腰子脸;哈喽啊,饭已OK了,下来“咪西”吧;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当时还有一样家用电器……手电筒!“
这是著名笑星赵本山的经典台词,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不难看出,笑点就在于其中的各个回答突破了人们传统的固定思维模式。比如说,“家用电器”在人们的正常思维中主要指在家庭及类似场所中使用的各种电气和电子器具。家用电器问世已有近百年历史,美国被认为是家用电器的发祥地。家用电器的范围,各国不尽相同,世界上尚未形成统一的家用电器分类法,有的国家将照明器具列为家用电器的一类,将声像电器列入文娱器具,而文娱器具还包括电动电子玩具。但是赵本山的回答“手电筒”明显不属于家用电器的范畴,但是又有那么一点点“电”的成分,可以这么说,“手电筒”属于家用电器范畴的边缘成员之一。正是这种边缘的、非典型的因素构成了这样的幽默机制。运用这样的一种理论还可以发现我们的身边其实存在很多这样的幽默机制产生的笑话。
四、原型范畴理论解释幽默产生机制与合作原则的关系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用原型范畴理论解释幽默机制的产生关键在于“打破常理”,这一点似乎和合作原则的精神背道而驰,但是事实上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幽默是由于说话人违反了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而这种“违反”又恰恰是和原型范畴化理论解释幽默机制中的“违反”常规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不妨寻求另一种途径,在承认幽默违反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一套适用于这种非真诚交际模式的合作原则。幽默CP 的提出揭示了人们如何彼此合作地使幽默交际顺利进行下去。当说话者讲述一则笑话时,听话者必须对笑话进行两次解释。第一次理解使他注意到说话者违反了格赖斯CP ,他不得不转入非真诚交际模式对笑话进行二次理解,从幽默的角度对语句寻求合理的解释,并且接受其中不现实的,甚至是荒谬的成分。如果他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模式能够使他成功地理解笑话,他就会从中得到愉悦的享受。
五、总结
本文讨论了范畴化幽默机制的产生以及合作原则下幽默的产生机制,并且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一简要的阐述。经过总结笔者的发现是:(一)谈话人在使用幽默进行交际时也是彼此合作的;(二)人们正是利用对某项格赖斯CP 的违反来获得社交上称心如意的结果的。笔者认为,对幽默现象进行语用研究极为必要,这是由幽默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研究的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幽默是如何完成交际目的的,还可以指导我们如何运用幽默来调解人际关系,促进人际交流,缓解人际矛盾。范畴化幽默机制的产生与合作原则看似互不相联,其实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原则;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2-0077-02
“求美”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功能。文化、艺术的教育是培养高品位、高素质人才的必要内容。只有学会欣赏美,才能创造美。先生在北大初建时期就十分重视在大学教育中提倡“求美”,他主张“美育与智育相辅而成,知识以外兼美感情,以图德育之完成。”活动教育作为学生自由发展的载体、经验积累的途径能够提升学校文化、丰富学校生活、增强学校活力,为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平台。
一、“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的概念
“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是指通过体验、养成、熏陶,使人文艺术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的教育过程。“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求美”品格。“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对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有选择的取舍,努力做到雅俗共赏、健康向上。
“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大学校园文化历来被看作社会文化发展的潮头和先导,它相对于一般社会文化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对社会文化发展负有选择与创造的责任。如今,随着校园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扩大,社会上的各种文化观念、行为准则、生产方式也开始跻身校园。多元娱乐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出现,对学术、理性、审美等具有品味的校园文化冲击极大。高校面临着用高雅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用积极向上的内容和形式陶冶大学生思想情操的考验。
二、“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的意义
1.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新时期,社会需要高等学校教育培养出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过去,高校普遍重视为大学生提供专业教育,对其他的领域有所淡化或忽视,致使大学生在知识结构的构成上,更多的是专业性和专门化的知识体系,其思考和认识的视野比较狭窄。专业知识的教育只形成了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一个部分,要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就必须有相对的辅助知识作为支撑。“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能有效的促进科学与人文的交融,通过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间的深刻对话,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达到沟通、整合的目的,使大学生的理性与情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2.文化艺术活动有利于大学生社会性的培养
人的社会性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的社会性是指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了人类所特有的合作、理解、同情、关爱等主体意识,人具有了个体完整性。如果人缺乏了社会性,不仅仅是难以融入社会,而且容易产生远离社会的意识,一旦个体产生远离社会的意识,的偏激和偏见就可能滋生,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会影响人的健康发展。“求美”文化艺术活动,倡导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形成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力和修养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主义、人文关怀等主体意识,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的社会性对于人、社会、世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使大学生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冲突与融合中,学会克服缺陷,充分理解他人和社会,减少片面的看法,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性。
3.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形成
“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是着重于精神领域的教育,它以文化艺术的形式,富有形象性、感染性的特点,使人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激起情感共鸣,从而使社会道德要求和善恶观念逐渐形成。文化艺术活动能展现美好的生活图景,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给人们提供区别善恶、美丑的标准,引起内心共鸣,使人们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长期以来,由于高等教育过分注重专业教育,使得大学生在思考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方面,缺乏伦理道德观念。当今,世界性的生态保护与地球的永恒发展问题、国际化与本土文化的问题、生物科技与社会伦理问题、国际政治与民族冲突、种族冲突与宗教伦理等等,都成为当今世界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通过文化艺术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格,使他们尊重人的价值,获得超越人的生存的精神内涵,以其自主性、社会性思考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处理,并以伦理学的视角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的生态伦理关系,有利于培育形成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
4.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育
对美的不同观点,不仅是个体对美的评判标准,也集中体现出个体对美的感受、认知、理解和欣赏的素养,展示出个体在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因此,对大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育,不仅关系着大学生以何种标准去评判、感受、认知、理解和欣赏美,而且关系着大学生以怎样的审美情趣在生活中创造美。学会以高尚的审美情趣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既是完善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营造和创建现实生活及追求未来生活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大学生已进入青年阶段,不仅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而且以更为细腻的情感和独立的思考来感受、认知、评鉴生活中各种人和事物的更广泛、更深刻的美,并以美的标准创造美。所以,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和创造从简单的、表面的印象提升为对丰富、深刻的美好意境的欣赏,升华到精神美的境界,激发大学生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和激情。
三、“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内容确定的原则
“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的内容体系是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基础环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大学生“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有效实施的根本条件。其教育内容的确定既要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既要区别专业教育、学科教育又要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相衔接,因此要科学、合理的进行选择、整合、优化,这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原则。
1.导向性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工的细化、文明的进步,现代社会将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品性,特别是人才的团结合作意识、人文素养、心智模式。因此,构建“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内容体系,应该关注大学生品德、团队意识、创新精神、人文修养等特性的培育。让大学生获得一个合格建设者所应该具备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让社会逐步理解大学生这些素质的提升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2.基础性原则
大学生“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不是专业教育的附属,它主要是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通识性、广博性的基础性知识和能力。大学生“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不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教育,而是主要进行基本认识、基本素养、基本技能的训练,是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构建内容体系。通常我们将人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修养。所谓“知识”,不仅是指专业知识,还包括人文历史、文明道德、科学技术、社会艺术等一般性的知识;所谓“能力”,也不仅仅是指专业的技能技巧,还包括思维理解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等;而“修养”更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石,表现为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积极的团队合作意识、文明的社会道德行为、良好的科学素养等。
3.民族性原则
在大学生“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内容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性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应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要求大学生熟悉中国文化的精髓,知晓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这一原则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缺乏对我国传统文化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教育思想,儒家的“仁”、“孝”、“信”的理念,对待人生和社会的积极态度等思想学说,这些内容对当代大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所以,坚持民族性原则,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加强对我国民族文化及思想方面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4.计划性原则
大学生“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如果不合理,就容易造成与专业教育和学科课程内容的交叉,从而冲击专业教育。要实现把大学生“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内容融入学校整体教育内容体系,既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又不至于冲击专业教育。因此,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内容体系进行精心、合理的设计,避免教育内容的重叠,使大学生“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内容体系尽量系统化、简洁化。
5.整合性原则
大学生“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的内容不是相对独立的体系和结构,而是众多相关学科基础文化知识、技术能力经验的综合,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开放的适合学生各方面需要的内容整体。在内容选择上不是“杂、乱、散”碎片内容的堆砌,而应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大学生发展的需求,围绕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整合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将知识性学习和体验养成性的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由浅入深、重点突出、整体协调,从而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他人和社会,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倡导集体主义、人文关怀等时代精神。
6.体验与养成性原则
大学生“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不能单靠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来完成,而是要通过教育、体验、养成、熏陶,从而促使大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塑造他们的科学与人文精神。这就需要在内容的构建上强化体验性和养成性教育,把体验性、养成性的活动和方法作为教育内容,通过规范的引导、环境的熏陶、身体力行的实践,帮助大学生形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人格。
四、“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的内容
1.哲学知识普及活动
根据的观点,“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哲学教育,增强其理论思辨能力,有助于他们高屋建瓴,把握整体,突破各具体学科的局限,超越人文与科学认识的界限。把哲学教育作为“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哲学思辨,去探究超越于现实功利的人生意义、理想、信仰与终极关怀,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体系。开设定期的论坛、讲座是进行哲学知识普及的最好形式。
2.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中国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支配着大多数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意识形态因素,是一个蕴含着丰富内容的综合体。所以,加强对我国文化及思想方面的知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能让学生重塑民族人文精神,树立奋进图强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如开展诗词吟诵大赛、诵读经典活动、传统纪念日的纪念活动、典型历史人物的学习活动等。
3.世界文化教育活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不同主张的自由化思想观念等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冲击很大,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立场和态度。通过对世界文化的教育,使大学生对世界文化及思想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国人民的历史,掌握历史发展的脉搏,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可以开设国际文化交流论坛,邀请专家进行国际文化讲座,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开展西方经典电影、戏剧、文学赏析活动等。
4.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教育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改变,人类的活动影响了自然的自我发展,并严重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应该让大学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和价值,思考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另外,让大学生确立起“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一思想观念,使大学生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可以通过开展“保护母亲河”主题活动、第三只眼看社会主题摄影展、“人与自然”主题征文等活动进行这一内容的教育。
5.文艺鉴赏教育活动
文学、艺术作品包含着人们对不同时期人的生存状况的描写和反映,同时也体现着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深刻思考,不仅能引发大学生的思考,而且能够升华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润泽大学生的心灵、促进大学生人的本性的觉醒和提升。通过引导大学生进行文艺作品鉴赏,能够让他们领悟美的真谛,培养大学生欣赏美、体验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对文学、艺术作品有一定的的鉴赏和评论能力,能借助文学、美术、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能将追求完美的意识渗透到生活和学习中去,升华大学生对生活美、艺术美的追求,培养其高雅的审美情趣。可以通过戏剧、歌舞、器乐、文学、传统艺术表演等各种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苟克鼎.课余活动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兰州大学学报,2000(2)
[2] 但武刚.活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以人为本,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湖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为准绳,依法规范群众的生育行为和计生专干的行政行为。围绕“普法、规范、执法、监督”四个环节,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努力提升社区的人口与计划哈属于工作整体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公约、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合同等,其内容、形式产生程序必须合法。
2、群众性原则。以计划生育协会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共青团、妇女等群众组织作用,广泛、深入地发动村(居)民主参与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充分享有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
3、合理性原则。计划生育行政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坚持合理性原则,要求作到公平、公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工作目标
1、普法目标:开展“一法三规一条例一办法”的宣传教育活动,计划生育普法率达100%,知晓率达90%;育龄群众普法率达95%,知晓率达90%。
2、合法目标:全面规范计划生育行政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杜绝计划生育违法行政行为和“三乱”行为;无计划生育行政赔偿、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违法生育处理案卷质量达标率为90%以上。
3、效果目标:及时查处计划生育的违法案件,依法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四、基本要求和内容
(一)提高计划生育依法管理认识。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也必然要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这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
(四)建设计划生育依法管理队伍。要作到依法行政,必须加强法制培训和岗位业务考核,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法制员队伍。
(三)抓好项目运作的四个环节
1、抓好计划生育普法教育。一是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相结合。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以集中宣传、培训、宣传资料入户、文艺演出、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普法教育,以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知晓率。二是与综合治理部门工作相结合。三是与优质服务工作相结合。四是与居民自治工作相结合。
2、抓计划生育行政行为规范。计划生育依法管理的内容是指审批和发放计划生育有关证件、证明,落实计划生育法定奖励、优待政策,作出计划生育行政决定等行政行为。
3、抓计划生育执法责任到位。
4、抓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
五、项目运作步骤
(一)成立项目工作机构(4月下旬)
为确保计划生育依法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计划生育依法管理项目领导小组,配备专人具体抓落实。
(二)开展普法教育(5月)
开展“一法三规一条例一办法”进入门户,深入人心,为项目运作奠定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规范依法管理制度(6月)
根据上级制度,制定符合社区的依法管理制度。
(四)依法管理制度运行(6月-9月)
1、社区聘请“计划生育依法管理人民评议员”,颁发证书,每季度开展一次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工作评议,并公开评议结果;
2、在社区居务公开栏中定期公开违法处理情况、再生育证发放情况和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工作评议结果;
3、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共同管理、共同服务;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机关和全系统干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现就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强化民主政治建设、推行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制约,提高行政效率,密切干群关系为目标,按照公开、便民、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的基本要求,建立公正、透明的工作运行机制,切实达到转变职能、改进作风、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的目的,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基本原则:深化政务公开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凡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向社会公开的,必须依法公开;必须坚持真实准确的原则,公开的内容要真实可信;必须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必须坚持利于监督的原则,要便于群众知情,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二、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的机构
(一)区、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二)区、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三)村、社区(居)民委员会。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内容
(一)区、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公开内容(10项)
1、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政策;
2、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
3、生育政策和再生育审批程序:
(1)《浙江省生殖健康服务证》)的领取程序
(2)再生育申请的条件和审批程序
(3)病残儿鉴定的程序
(4)再生育审批权的结果
4、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程序和必备材料;
5、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及申请计划生育公益金补助的程序;
6、征收社会抚养费管理制度;
7、违法生育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标准及法律责任;
8、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受理投诉程序、有奖举报电话等;
9、计划生育服技术服务机构及服务项目;
10、行政许可法要求公开的其它事项。
(二)区、镇(街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公开内容(4项)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资格证、技术服务人员执业资格证;
3、免费技术服务的对象、项目、程序,标准及依据;
4、工作职责、工作纪律、服务承诺、监督投诉电话。
(三)村(居)务公开内容(3项)
1、人口和计划生育生育政策;
2、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
3、免费服务项目。
四、政务公开的形式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工作,公开形式主要有:
1、设立政务公开栏;
2、在新闻媒介上公布;
3、印制宣传品;
4、设立咨询电话、咨询服务台;
5、群众座谈会、入户走访;
6、建立网上政务公开专栏。
五、加强领导,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工作
推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关注程度高的工作,各级领导和计生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努力搞好“四个结合”,切实把握“四个环节”,建立健全“五项制度”,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
1、努力搞好“四个结合”,即:政务公开要与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逐步实现从过去的政策公开和办事程序公开转变为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全方位公开;政务公开要与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相结合,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政务公开要与推行全程办事制相结合,实现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效果公开;政务公开要与实现计划生育工作“两个转变”相结合,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