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青春期教育讲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媒体频繁曝出被侵害事件,令人震惊。为了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必须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因此,了解中小学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现状、探寻学校教育在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必要而紧迫。本研究以上海部分中小学学生、家长、教师为对象,共对6847名学生、1333名教师、963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期探索学校教育在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中所发挥的功能和途径。
二、研究结果
1.学生对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的掌握状况
大部分中小学生对基本的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有所了解,但是也有18%的学生不能分辨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约有77.9%的学生不太了解人工流产对身体的伤害程度;学生遭遇身体侵犯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当遭遇身体侵犯后向成人求助的比例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在公共场所遇到性骚扰后,50%的学生选择逃避或者忍受;大部分学生选择从网络和影视中寻找青春期遇到的困惑,由于网络和影视作品良莠不齐,给学生造成了认识上的偏差。实际调查中,学生表示更期待通过学校课程和家庭教育等正规、科学的途径获取青春期知识。
2.家庭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现状
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在家庭中开展情况并不乐观,教育内容不全面,有26.3%的家庭没有开展过性保护知识的教育;部分家长认为没有必要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知道;也有家长担心青春期性教育会诱导过早的发生,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学习;究其原因是:(1)家长自身对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知识的储备不足,这与家长文化程度和教育观念有关;(2)没有提早思考相关问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3)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缺乏方法,不知道哪些该讲,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甚至存在错误,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困惑,需要一定的指导,也渴望接受相关学习。
3.学校性安全教育的现状
调查发现,约三分之一的学校未开设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相关的课程,有38.78%的人认为目前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令人担忧;90.17%的老师觉得很有必要向学生进行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却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大部分教师对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只是稍有了解,不能胜任相关的教育;同时还存在一些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误区,如,与家长一样,大部分老师也认为只有进入青春期后,才需要进行性安全教育,忽略了青少年的性自我保护教育应从儿童阶段就开始。另外,占60.92%的教师认为学生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中最大的困难是观念的转变,在观念上没有重视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部分学校重心还在围绕考试,忽略了学生的成长需求,青春期教育内容过于简化。
三、思考与建议
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具有专业性和连续性,调查中发现,学生更希望通过学校课程等正规、科学的途径获取青春期知识,家长也渴望在家庭青春期教育中得到相关指导,这都决定了学校教育是目前实施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针对目前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现状,开设课程、培训师资和家校合作是顺利进行性安全教育的三大保障。
1.开设课程
教育部早在2007年3月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涉及了性安全教育的内容。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纲要内容,编写系统的适合学生各年龄阶段和发育特点的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教材或读物,让学生能学习正确处理青春期情感问题、学会拒绝他人的爱慕、了解与酒精对成长的危害、了解各种性病的传播方式、辨别性骚扰、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会自我保护并懂得如何寻求帮助;同时学校应该单独开设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课程,集中教授性安全教育的基础知识,还可以结合有关课程及各项活动,如,班队会课、团体心理辅导课和拓展课等深入展开,成为学校中每一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关注的日常工作。
2.培训师资
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充足的师资队伍是科学而有效地实施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关键。学校要想胜任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并掌握较好的教育技能。在很多中小学,承担青春期教育任务的主力是班主任、团队干部或心理健康老师。所以,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为这些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实施的教师队伍搭建培训平台、提供教育资源,使他们能接受到专业的性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到一些与性有关的医学、社会学、法律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成长为学校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中坚力量,并辐射到学校,培训其他的任课教师和家长。
3.家校合作
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各有优势和不足,需要共同合作。在本次的调查中,家长既支持在学校开展性健康和性保护知识教育,又渴望接受性安全教育相关的学习和指导,以便在家庭教育中进行。虽然学校是实施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主阵地,但父母在性安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家长必须先掌握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知识,才能在家庭中实施,在家庭如何配合学校进行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方面,学校也是责无旁贷的,可以开办家长学校,通过举行家长讲座、沙龙、工作坊、论坛家长、发放家长刊物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协助家长学习较系统的性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性安全教育方法,并及时沟通,把握时机和分寸,为教育孩子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洪嘉禾.性的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一、现实需要性教育应从小学抓起
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现实来看,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3岁之间,根据洛伊德性学观点,这是儿童在解决了俄狄帕斯情结后,进入了性潜隐期。在此阶段,性心理比较平静,而接下来便是性意识猛然觉醒而且来势汹涌的青春期。想要一个舵手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乘风破浪,首先必须让他在风平浪静海面上打下坚实的驾驶基础,才能防患未然。
从现实生活来看,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学生生理发育提前,如本校四年级就有少数女学生已有月经初潮,但学生的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家长觉得不知如何讲,一时又讲不明白,不是以谎言相告,就是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加以训斥。父母本应是孩子们性教育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而最近对本校六年级435人中进行了调查,父母给孩子讲过这方面知识的仅有7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8.2%,可见家庭性教育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一大缺憾。学校理应是孩子们性教育的主渠道,而老师们也觉得不好把握尺度,尽管《健康教育》教材中有相关内容,但教师讲起来,依然是遮遮掩掩,闪烁其词,亦或干脆让学生自己看书。学生有了问题,不敢问家长,更不敢问教师,都是在同学间探讨,或者借助于网络、电视、书籍的有关情节,他们会反复研究,以弄清自己心中的疑惑,而性教育教材良莠不齐,很容易导致学生学到一些不好的内容,以致产生青少年犯罪行为。有的学生直到进入中学都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面对青春期的到来,他们心里充满了惶惑。
现实急切需要性教育应从小学开始,到中学为时已晚。与其亡羊补牢,何不未雨绸缪。让孩子从小就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有关性的知识,打破性的神秘感,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学性教育应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根据英国国家必修科学课规定,小学生性教育首先是初步了解人体外部各器官名称,知道人类可以孕育下一代,并会区分他们相互间身体上的异同;其次主要掌握人类生命周期的各个主要阶段,包括生殖、生长发育等;最后懂得青春期所带来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以及什么叫月经和受精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将小学生性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低级阶段(6~8岁),中级阶段(9~10岁),高级阶段(11~12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低级阶段(6~8岁):性角色的扮演。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的教育,一是引导学生了解男、女孩的区别,如服装、上厕所的姿势、第一性征的不同等。二是简单的生命起源问题,如“肚脐眼儿是怎么来的?”“我是妈妈生的吗?”“为什么妈妈能生孩子,爸爸不能?”等。
中级阶段(9~10岁):性意识的觉醒。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认识性器官。二是学会性器官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不准别人摸和碰,同时也不摸、碰别人的隐私部位。三是生命的起源,正面回答“小孩是从哪儿来的?”
高级阶段(11~13岁):青春期的教育。这一阶段要完成的教育有:男孩儿的生理特征,发育及卫生保健;女孩儿的生理特征,发育及卫生保健;变声期嗓子的保护;青春期心理发育特点;学会自我保护;男女生的的性别要求;异性如何交往。
三、小学性教育应注意因时而异、方法多样
小学性教育切忌枯燥的说教,切忌单一的方法全校皆用,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比如“我是怎样生出来的呢?”这一话题在小学低段和中段都会涉及。但对于小学低段要用符合低年级学生兴趣的方法,讲授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内的知识。可以准备一套卡通画,在某位同学过生日时,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看第一张图片,爸爸给了妈妈很多叫的小不点,他们拼命向前冲,想到达妈妈身体里叫子宫的地方,第一个到达的会和早早等在那里一个叫卵子的小不点结合,变成一个大不点,这就是你,然后你慢慢地长呀长呀……。”而对于中段的学生再用“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就有些幼稚了。不妨可以这样做:采用实物投影的方法,选择美丽的图片,为学生讲解动、植物繁衍后代的过程,学生从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中,很自然地了解自然界中,动、植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再引申到人类的繁衍是由男女两性共同完成的。采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看和卵子是怎样结合成为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使学生非常直观、形象、生动的了解小孩的由来。
四、小学性教育应加强对家长的培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学性教育更是离不开家长的力量。面对性教育家长却是闪烁其辞或厉声斥责,究其缘故是家长根本不知如何教、该教什么。因此要想使小学性教育取得应有的实效,必须注意对家长的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家长培训可以采取家长学校的形式进行集中培训,也可以向家长推荐性教育科普书籍让家长“自学”,还可以将家长请进学校性教育课堂、让家长直接参与性教育。有一位老师在讲授《小孩是哪儿来的》一课时,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坐在自己孩子身边,跟孩子一起学习、讨论。教师在讲了妈妈在孕期的艰辛后,又请了两位妈妈谈了自己在怀孕和生孩子时付出的辛苦,更使孩子感受到了那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让学生画一幅画送给家长并说几句话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的画画的不好,但它却包含了很多意思。我画的是大青蛙在教小青蛙学本领,这正像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不仅给了我生命,还教会了我很多本领,在这里我要对我的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女儿一定会用最好的成绩报答您。”这个学生是哭着说出这些话的。她的妈妈在台下已泪流满面。教师请她对孩子说几句话,她搂着自己的女儿,哭着说:“我的女儿很懂事,可我对不起她,由于工作关系,我不在她身边,她都是自己照顾自己,学习也很努力,从不让心,可我给予她的爱太少了,我不是个称职的妈妈。”这时孩子和父母都已泣不成声,紧紧搂在一起,父母和孩子的感情都已达到最,亲子关系得到了升华和充分展示。这样的课堂既让家长在性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教育效果得到提升,更是融洽了亲子关系,可谓一举多得。
五、小学性教育应积极拓宽渠道
小学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决不能仅仅依靠几节课、几次讲座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应注意拓宽渠道,积极发挥各方作用,努力形成教育合力,这样才能使小学性教育获得理想的效果。
一是多出好教材。性教育教材不仅包括生理卫生、德育、伦理教育,还应包括更深层次的性审美、性人格、性价值观、性心理、性卫生等丰富内涵,科学地构建起性科学知识和性文化体系框架。同时还应根据各地的情况不同,编写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生理特点的性教育教材。深圳市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出版的《深圳市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二是媒体、网络要发挥积极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传媒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包括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预防知识、禁毒教育等内容,使小学生及时获得科学、健康的信息,适时、适度开展性教育;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考虑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为广小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要结合青少年的特点,精心策划,让小学生在学习娱乐中受到科学知识的引导和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9-0839-03
【关键词】 性教育;目的;方法;学生保健服务
性健康教育,是关于人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潜力发展的教育,它不仅向受教育者传授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和性卫生知识,而且要进行性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法律规范的教育,使人们获得性科学知识,摆脱性无知,使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按照社会的道德规范做人。目前小学生性生理发育普遍提前,他们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开始充斥着大量有关性的信息,天真的儿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性问题,产生性困惑,这给小学教育提出了严峻的问题。当今我国很多城市已在小学高年级开展性健康教育,有些小学也在中低年级尝试着进行性健康教育,但总体看,我国小学性健康教育没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教育大纲,没有一个规范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导致小学性健康教育严重滞后于学生性生理、心理发展需要。为此,笔者对小学性健康教育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实施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力求有益于现阶段小学性健康教育的开展。
1 小学性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只要有教育行为发生,就一定有教育理念在起作用[1]。” 任何教育行为都是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即所谓理念指导行为。开展小学性健康教育,要秉持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发展思想。
小学性健康教育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成为伴随学生成长的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应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适时适度地向学生提供符合其认识水平的、科学的、完整与全面的性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摆脱性无知,避免不良性信息的影响,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按照社会的道德规范做健康快乐的人。
2 小学性健康教育的原则
正确的原则来源于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小学性健康教育原则是小学实施性健康教育的行为指南,要符合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1 综合性原则 小学性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做人的教育,小学性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上应根据学生成长和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从性健康教育的角度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道德与价值观的综合素质教育。
2.2 科学性原则 小学性健康教育要求教育者能够注重学生性生理发育、性心理发育的客观规律和特点,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性教育,使性健康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关注个别差异,体现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2.3 发展性原则 小学生性生理发育时间普遍提前;伴随社会发展,性角色的行为规范也在变化,这些变化对儿童性心理的形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小学生会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产生新的性问题。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要随着上述变化而有所变化,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小学生的性教育。
2.4 系统性原则 小学性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安排。要注意对性生理、性心理和性卫生知识,识别不良信息、自我保护及异往、社会主义的性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由浅入深,形成系统的教育内容。
2.5 尊重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是要求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建立信任来对小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使学生做到自我要求、自我反思、自我调节。
2.6 整合性原则 小学性健康教育的整合性体现在2个方面,其一是学校教育的整合性,其二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整合性。学校性健康教育的整合性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多个环节,学校性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以及一些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要将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育活动相结合,发挥学校整合教育性。学校性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与家庭教育结合,重视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儿童少年性健康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整体。
3 小学性健康教育目标
3.1 总目标 教育目标可以认为是一种预期的教育效果,能反映出学生在认知、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通过教育目标的制定,使其成为教学与评价的指南。教育目标实施过程是具体实践其教育观念的过程。
小学性健康教育总目标在宏观视野上应着眼于小学生终生发展,应把小学性健康教育确立为以建立科学的性价值观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校通过有计划地开展性健康教育,从性德育、性智育、性体育和性美育几方面对小学生进行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态度、性价值观、人际交往能力、品格塑造以及责任教育。从性的角度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使学生按照社会的道德规范做人,走好健康人生的关键一步。
3.2 各学段目标 小学阶段学生身体从幼稚型向成熟型变化,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伴随着性生理发育,性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为的社会化加速,这一系列变化警示教育者,小学性健康教育要依据小学生身心的发展和人格发展需要来确定适合其年龄认知特点的、具体的性健康教育目标。
3.2.1 学段一(一~二年级) (1)性生理及卫生知识。认识人体基本部位并掌握各部位名称,了解生物繁衍的初步知识。(2)性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了解适当的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认同性别角色,初步学习表达意愿与家人和谐相处的方法,初步理解爱的基本含义。(3)社会性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了解隐私,理解人对隐私的需求,建立尊重他人的意识;了解害;树立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与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4)自我保护能力。初步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初步掌握单独与人交往时性的自我保护技能。
3.2.2 学段二(三~四年级) (1)性生理及卫生知识。了解人生命诞生的基本过程;了解相貌和身体特征的遗传现象;了解个人卫生常识;身体健康知识,自我保健与营养知识。(2)性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悦纳自己的体貌;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学习自身性角色的内容;初步掌握做决定的方法、过程;初步掌握交朋友的方法;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及感情表达方法。(3)社会性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了解每个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的社会规范;初步理解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体谅、合作与付出的意义;初步理解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含义;初步理解友谊和爱的含义。(4)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和性态度。认识性器官是个人隐私,需要保护和尊重;学习对所喜爱异性合理的表达方式以及面对异性喜爱的回馈方式;掌握对社会媒体性信息的初步鉴别标准,建立在教师及家长帮助下拒绝不良性信息的自控能力。(5)自我保护能力。了解害的主体特点,初步掌握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提高防范犯的意识和能力。
3.2.3 学段三(五~六年级) (1)性生理及卫生知识。初步了解两性生殖器官的功能、发育特点和相关保健知识;增强小学生在性健康方面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2)性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了解其成长阶段性心理特点和自我调适方法;悦纳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了解男孩女孩两性的心理差异,加强男女生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与互助的意识。了解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初步掌握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初步掌握化解与朋友、老师、父母矛盾的方法。(3)社会性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认识本年龄阶段正确的性角色内容和性角色的行为规范;理解好男孩与好女孩的内涵,学习适合本年龄段与异往的方法与礼仪;学习把握对成年异性偶像的关注尺度。(4)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和性态度。初步理解性器官在人生中的意义和如何保护等,进而知道自己和异性对此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学习进入青春期异往中,爱、尊重和责任等的新含义;初步掌握分辨性知识和不良性信息(非科学的性信息)的标准,并在老师家长帮助下建立拒绝不良性信息的意识。(5)树立符合年龄特点的性审美观。理解性别美的内涵;懂得欣赏和塑造身体健康美、性别美;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征、性别特征的服饰;保持心灵美与形体美的统一。(6)自我保护能力。了解性骚扰与犯常识,提高预防意识,初步掌握防范性骚扰及保护自己的方法,以及遇到犯时的求助与救助的途径和方法 。(7)艾滋病及预防。初步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培养预防艾滋病意识;懂得关爱和尊重艾滋病患者。
4 小学性健康教育内容
性健康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已形成了有内在逻辑的内容体系。小学性健康教育内容同样有其系统性,笔者认为小学性健康教育内容可以从以下5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
4.1 性生理方面 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发育特征(第一性征);受精与胎儿的发育;性机能的发育、表现及卫生;青春期概念,第二性征的出现及保健措施。
4.2 性心理方面 悦纳自己的性别,正确面对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反应,正确对待性意识,了解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4.3 性道德与社会方面 性的社会属性,性角色差异及其社会行为规范,社会的性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友谊友爱的意义,与异往方法与礼仪,尊重异性、尊重他人、尊重自我,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对人和事的观察分辨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正确辨别媒体有关性的信息的方法,能科学坦然地看待性,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4.4 性审美方面 身体健康知识,自我保健与营养知识,性别美的欣赏和塑造,适合年龄特点的着装美,心灵美与形体美统一。
4.5 艾滋病教育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对艾滋病人的关爱意识。
5 小学各学段性健康教育内容
小学性健康教育各学段的教育内容制定,不仅要符合小学儿童认知特点和心理发育特点,注意教育内容的阶段性,还要注重教育内容的系统性,系统的教育内容会提高小学性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5.1 学段一(一~二年级) 人体基本部位及名称 (包括两性外生殖器官:外阴、) ;生物繁衍后代的方式(植物、动物);适当的表达情绪的方法;与家人的相处方法,对爱的理解;认同性别;互相帮助与合作;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尊重他人隐私,基本的求助方法;与人交往的方法、交往中度的把握(在父母不在情况下,与邻居家大孩子、与父母的同事和邻居家的大人单独相处时,要注意的礼貌、举止、方法和环境)。
5.2 学段二(三~四年级) 生命诞生的基本过程(受精、胎儿发育及分娩过程);相貌和身体特征是遗传的结果,悦纳自己的体貌;个人卫生常识(身体、特别是男孩女孩的外阴卫生);友谊、友爱的意义,交朋友方法;做决定的方法、过程,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含义,责任意识;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体谅、合作与付出;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性别角色的社会规范;家庭的组成,每个成员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与父母的沟通方法及感情表达方法;身体健康知识,自我保健与营养知识(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性、食物中外来激素对发育的影响);与善意帮助自己的陌生人相处的方法和尺度;单独与陌生人的交往方法(对待问路人、学校周边推销食品的人、独自在家时找父母的人等等)。
5.3 学段三(五~六年级) 两性生殖器官的基本功能;身高增长情况,生长加速原因,青春期概念,第二性征;女性月经及经期卫生保健常识;男孩遗精生理现象;男孩、女孩两性的心理差异,男孩与女孩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与互助;好男孩与好女孩的内涵,性别美的内涵;男孩、女孩形体美与适合自己年龄特征、性别特征的服饰美;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调节情绪的方法,化解与朋友、老师、父母矛盾的方法;与异往的态度、方法与礼仪。
6 小学性健康教育实施途径、方法及保障机制
小学性健康教育应视为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学科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体现在小学教育的多个环节中,其教育形式、方法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灵活多样,但这并不影响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6.1 途径 学校要通过学科教学(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和学校其他教育形式(班会、队会、校会、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午间广播等)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在艺术、语文等课程中要注意挖掘和渗透与性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性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与学校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6.2 方法 在学校性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讨论、情景模拟表演、游戏、实践体验、小课题研究、拓展、访谈等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在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在能力和方法上得到提高。
学校要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建立教育档案、咨询热线、少男少女信箱、咨询室,积极开发和建设性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同时,要注意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青少年科技场馆、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及校外人力资源),增强小学性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6.3 保障机制 学校要把性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的教育和教学计划中,教师全员参与。学校要注意将性健康教育教学、性健康教育环境创设、性健康服务提供有机结合,以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达到“按照社会的道德规范做健康快乐的人”的目标。
7 小学性健康教育的评价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教育活动实现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价值作出判断,以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2]。”现代教育评价已将评价的“衡量”作用拓展为“衡量”、“促进”、“改进”等多重作用。小学性健康教育的评价就应秉持现代教育评价的思想方法。
7.1 学生评价
7.1.1 评价理念 小学性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性健康教育的学生评价应是发展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有关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提高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评价主体和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
7.1.2 评价内容 小学性健康教育评价内容应落实到评价学生在与性有关的、符合其年龄认知特点范围内的知识、习惯、能力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情况等方面。即:评价学生性知识了解和掌握程度、与性有关的卫生习惯及健康行为养成情况、科学的性态度形成情况、性价值观树立情况、作为社会成员和家庭成员责任意识养成情况、符合性角色的行为规范养成情况、在社会中处理与性有关的人际交往能力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水平、与父母沟通的能力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等。
7.1.3 评价主体与形式 性健康教育的学生评价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及家长评价相结合。性健康教育的学生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学生互评、学生学习成果宣传展板、家长评语、教师评语等。
7.2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对提高小学性健康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性健康教育的教师评价主要落实在教师对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整体认识;教师在性健康教育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的能力和实效;教师在小学生性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运用的教育方法和学生评价方法三大方面。
7.3 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是落实小学性健康教育的保证。小学性健康教育学校评价应侧重于学校落实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状况及学校性健康教育的管理两方面。
7.3.1 学校落实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状况 整体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安排、教学安排、师资安排、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7.3.2 学校性健康教育的管理 教师教育教学的落实情况及效果检查、教师培训、家长培训等。
8 讨论
“在性方面,一切知识的获得、观念的形成、情感的培养、行为的约束、道德的养成等等,均需要系统全面的专门教育――性健康教育”[3]。现阶段我国在小学开展性健康教育面临着许多阻力和困难。重要的是缺乏政策的引导和统一的性健康教育大纲。可喜的是目前关于小学性健康教育内容,在教育部2008年12月1日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有所涉及,这首先是表明了教育行政决策部门的态度,这对在小学开展性健康教育有着极大的推动和引导作用。由于是健康教育大纲,因此关于性健康教育只涉及性生理卫生及保健知识,缺乏系统和全面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学校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首先应将青春期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其次 ,要重视性教育课程建设,目前最急需的是出台性教育大纲并选编教材以及开发性教育教具等。”[4]要保障小学开展性健康教育,必须有政策指引和教育大纲指导,小学性健康教育有了政策和统一的大纲,各地区就可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儿童生理心理发育情况,按照大纲的要求编制性健康教育教材,使小学性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9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代序).
[2]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3] 李鹰.青少年性教育.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3.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渠道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文化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人际交往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篮球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一、 校园心理剧的素材与主题来源于学生生活
校园心理剧,其内容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而且是具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的内容。通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炼剧本的素材,确立主题。
(一) 挖掘心理咨询记录、学生的信件中的理想素材
心理咨询记录和学生的信件,记录着孩子们的困惑和苦恼,所以,编写心理剧前整理咨询记录和信件,将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筛选出来,可能就会成为编写剧本的理想素材。比如,进入青春期,不少高年级学生都与父母产生了或多或少的矛盾与问题。孩子们经常带着这样的苦恼走进咨询室。我就把这类问题集中整理,编写了心理剧《我想成为一只小鸟》,主要描写了青春期的学生与父母产生的一些小摩擦,引导学生去理解父母,学会艺术的与父母沟通。
(二) 走到学生中间,留心观察,搜集第一手资料。
在平时,我时常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孩子们一起谈心、聊天,在与分享快乐和烦恼的同时,发现了很多在咨询室里听不到的声音和事情。比如,刚开学的时候,很多学生还沉浸在假期生活中,对我表达了不想上学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我编写了《开学了……》这个心理剧剧本,通过剧中小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与亲身经历,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三) 向班主任与家集剧本素材。
班主任和家长每天都能与学生密切接触,总能在第一时间洞悉学生出现的思想变化。特别是学生家长,比老师们更清楚的了解到学生的内心变化情况,因而也能提供出符合需要的典型事件。
二、 校园心理剧的剧本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修改与
丰富
一个优秀的心理剧剧本一定是在反复排练、反复修改的过程中产生。一般我们进行公演的心理剧本都要经过6-10次的修改。
(一) 修改的过程需要学生的参与。
虽然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但是他们是舞台上的演员,对
于剧本的修改时最有发言权的。因此,每次排演心理剧,我都给他们一定的创作空间,使他们不断获得体验和感悟,经历心理成长的过程。比如,在《我想成为一只小鸟》的剧情中,孩子与父母的矛盾激化后,参演的同学们认为向父母摔杯子的情节不太符合实际情况,他们想要用摔书的动作来代替这个情节,因为他们觉着摔书更能表现对家长的反抗与不满。在公演的时候,摔书这个情节确实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观众。
(二)在排练中丰富独白内容,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校园心理剧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反映出学生心理变化、矛
盾产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内心独白,以呈现孩子内心的矛盾冲突以及心理应对方式。在排演的过程中,我不断启发参演学生体会主人公的经历,将真实感受融进表演中,使独白更加的自然,更具感染力,帮助参与表演以及观看的学生们在进一步的理解剧情的基础上,获得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如何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三、 校园心理剧的排演过程要注意合理与适度
(一)尽量选取有“经历”的演员
在演员的选取上,除了要求演员有表现欲、不怯场、语言表达能力强等优势外,我还注意让学生“自己演,演自己”,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有过类似经历、或本身贴近角色性格的学生在演出中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好孩子的烦恼》一剧中,主人公露露的扮演者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对于露露“没有休息日、总是活在老师家长的期待里”的遭遇,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在演她自己”。所以,在表演起来,特别是在露露内心呐喊的时候,她富有感情的独白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连她的妈妈在看过表演之后,都说自己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
(二)教师的指导要到位
对于一台心理剧来说,演员是灵魂,那教师就是核心了。
需要教师经常和演员们一起探讨剧本,通过分析人物特点来进一步了解剧情,体会人物的心情,并将需要表达情绪转化为具体的动作、语言语气示范给学生看、讲给学生听。
(三)音乐的选取要合理
音乐是最能拨动人们内心的那根琴弦的。因此,我非常注重在心理剧中音乐的运用,特意聘请了音乐老师作为艺术指导,帮忙选取更加符合心理剧主题要求的音乐。比如,在《好孩子的烦恼》一剧中,我们选用了《大书包》这首歌作为露露休息日到处奔走学习的背景音乐;在《我想成为一只小鸟》一剧中,选用了《小小鸟》作为结束音乐,进一步将心理剧推向,打动了每一位观众。
三、注重互动体验,应用校园心理剧帮助学生心理成长
在心理剧的演出过程中,我注重台上台下的互动,设计一些观众随机参与的机会。这样就把观众也带进了剧情之中,唤醒他们对生活经验的记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潜移默化中,淡化教育痕迹,渗透心理教育的目标。
演出结束后,我还会组织参与者发表感受和感悟,引导每个人都意识到解决这一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并学会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进行心理调节。例如在教育学生要认真倾听时,让学生演译了心理剧《听的学问》,其扮演者通过主人公和自己平时的对比,深深体验、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触及了他们的灵魂,让他们领悟着做人的真谛。
五、校园心理剧与心理健康教育其他途径的结合
校园心理剧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要发挥好作用还需要与其他途径相结合。
第一,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开设专题讲座。单纯的讲座枯燥、乏味。在一次考前心理调节讲座的时候,我就将《考试前》这场心理剧引入讲座中。通过这场心理剧使得学生了解克服考前焦虑的一些方法。
第二,与心理咨询活动相结合,通过校园心理剧开展团体咨询和同伴心理互助。通过校园心理剧的形式对在个体咨询中反映出来的交往困惑、自卑及适应不良等共性的问题进行团体咨询。同时,以校园心理剧为载体,通过表演后的分享,促进同伴心理互助。
第三,可以根据校园心理剧的内容组织家长及教师参与编写、表演、观看和讨论。学生的心理烦恼有很多是由成人造成的,让家长及教师成为校园心理剧的参与者,使他们意识到学生心理问题极其解决的重要性,会使校园心理剧的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