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项目激励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范文第1篇

一、国有大型企业科研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科研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大型国有企业只有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以及科技创新能力才能让企业获得最终的成功。因此只有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才能促进科研工作的效率得以提升,但在目前实施科研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制方面问题

大型国有企业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没有充分发挥出层次管理的真正作用。第二,没有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善的科研目标管理机制。第三,对科研项目没有下拨足够的款项资金,其不能充分满足科研项目的资金需求。第四,在科研项目责任制中,责任、权利、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协调。第五,没有构建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

(二)科研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人员问题

在构建科研管理体系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1]:第一,大部分项目管理人员满足于现状,没有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造成无法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第二,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领导等层级之间没有将关系进行良好协调,且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第三,个别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对科研技术相关知识掌握甚微,这也是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 国有大型企业科研管理体系设计方案

在构建大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过程中,其中应包括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并应建立有效的行政政策,才能在企业内部顺利执行,并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与局限,构建出新型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一)实施科研项目闭环式管理机制

实施科研项目全过程闭环式管理机制可以提升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水平,并将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进行提升,并帮助企业实现最终发展目标。在实施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时,应包括战略分析[2]、综合讨论、立项申请、专家讨论、阶段评价等方面,才能从全方位对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管理。

(二)考评机制

为了提升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便需要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应对科研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保证公正、公平、公开,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与工作积极性。在构建考评机制过程中,应构建规范的考评标准,才能使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提升工作效率。

(三)激励机制

应构建激励机制确保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工作热情。

三、 国有大型企业科研管理体系实践策略

为了更好地分析国有大型科研管理体系实践方法,本文结合了实际案例对其进行说明。

(一)企?I详情简介

A水电光伏技术有限公司在2012年3月成立,其主要研究范围便是与科研院校、大专院校共同合作所进行的前瞻性科学研究工作,主要对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各项技术进行研究。近几年来,A公司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并对科研管理创新办法不断探索。将公司在发展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了总结与解决,并构建了新型的管理制度、管理原则。

(二)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实践策略分析

1. 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

A公司在对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该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考核标准,代表如下:《科研项目责任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3]等。在A企业制定的考核指标中主要对日常的各项指标、科研进度、科研经费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管理,并构建了相应的配套制度。在进行实际考评过程中,科研项目完成占据60%权重,日常科研管理则占据40%权重。

2. 成立科研奖励基金

A企业在内部成立的科研奖励基金,并对科研工作一线优秀的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了高度激励,从根本上加强了企业创新、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A企业所建立基金的大部分来源为上级奖励与政府部门奖励,并将其中的80%用在了科研项目组的奖励基金中。

3. 构建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对科研管理队伍的培养力度是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只有建设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管理人才队伍,才能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水平,并促使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完善。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人员定期培养制度。A企业通过对科研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让其掌握最新的相关技术信息。第二,形成稳定的科研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第三,A企业在不断给科研人员压力,让其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使得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且将科研工作不断创新。第四,将科研管理的效益与科研人员自身获得利益互相结合,促使其提升工作积极性。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转制科研院所;科研经费;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研院所作为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科研研究工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比较注重科学研究,不但出台了很多激励科研开展的利好政策,而且向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改制后的科研院所,一方面要以盈利为目的,进行日常的生产核算,另一方面要开展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产出。科研成果及其转化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强大动力,因此转制科研院所对于科研管理,尤其是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重视。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生产、轻科研

转制科研院所往往生产项目和科研项目同时开展进行,但科研计划与生产计划冲突时,管理层多优先满足于生产项目的需要。科研人员数量有限,但科研院所的业务从投标到最后的验收都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难以确保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转制科研院所实行的工资制度、绩效导向一般都建立在业务基础上,员工的收入直接与产值等业绩指标紧密挂钩,这便导致一些技术人员愿意从事生产业务,而不愿从事科研项目。

(二)重立项,轻管理

转制院所是否能取得科研项目经费,主要在于该项目能否获批立项,因此其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前期项目申请上。项目立项后的实施过程中,经费管理问题十分严重,往往脱离预算进行支出,为了应对课题整体验收,后期往往进行大规模调整账务,导致经费列支与本项目相关性不足,无法真实有效的反应经费使用情况。

(三)轻监管,难核算

转制科研院所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企业,科研经费的投入也是为了后期为企业带来利润。经营项目与科研项目同时开展,往往会出现设备共享人员共用的情况,导致很难明晰核算科研项目发生的费用。

二、改进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合理激励

企业的内在动力要求企业开展科研项目。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益,科研成果及成果转化往往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因此,转制院所的管理层应该认识到科研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时刻把科研放在核心位置。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鼓励技术人员从事科研活动。依据各级政府、机关印发的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等文件精神,完善对科研人员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使科研人员个人收入和科技成果、创新绩效挂钩。

(二)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不同的经费有不同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对于资金使用中具体财务方面的问题,科研人员有时没有时间顾及。科研财务助理能够协助科研人员进行经费管理,办理财务中的相关具体性工作。在编制和调整项目预算、费用支出、财务决算及验收等工作上提供相对专业化的服务,科研财务助理岗位所需支付的费用可由该项目组根据情况列入科研项目经费支出。

建立经费使用预警制度。根据科研项目进行的周期,财务人员每季度向项目组提供预算与经费使用情况对照表,来帮助科研人员合理安排经费的支出。

(三)加强沟通,准确核算

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三方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积极让财务人员参与到科研项目管理中来,使其对经费支出的所属项目心中有数。把财务人员的工作纳入评价机制,提高其参与科研经费管理的积极性。

科研能力和水平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转制科研院所强化科研经费的管理,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是企业科研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科研院所要想站到和市场上其他经营性企业同等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些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就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转制科研院所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是以科研为基础,以科研为引领,打造闭合型产业链,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全力解决转制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周长蓉.企业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2(10).

[2]邹江蓠.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经贸,2014(7).

[3]姚娟.科研事I单位转制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范文第3篇

近年来,在研制项目增多、研制周期短和技术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按照未来高科技战略发展要求,把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创新的

重点和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资源,采用多种渠道引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开展了自主、联合等形式的创新活动。与集团公司和其他相关企业共同投资组建了3个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并抓住国家加大对重点型号、技术基础、大型研发平台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工程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立足高起点,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保障条件建设,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工艺、检测和试验设备,建成了高水平的实验室,使科研保障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符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成体系的整体研发能力显著提高,设计、集成、试制、试验、检测和评价手段不断完善,为“十一五”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研发平台和研制手段,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按照三大总体技术和相关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对专业研究室和科研管理机构进行了整合,强化了技术部的专业技术支撑能力,成立了以重点专业为主线,由行业内外专家组成的各部专业技术委员会,对部内承担的所有科研项目和重大技术方案进行严格把关,使科研项目研制与专业技术协调发展、互为支撑。在各部内设立了二级行政指挥,负责研制任务的组织与分工,落实重大技术措施,协调解决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技术安全等问题,保证设计师系统技术决策的实现与科研任务的按期完成。并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项目研制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构建了适应现实任务需要的科研开发和质量保证科研体系。

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研制周期产业化进程,按照小核心、大协作的研制生产模式,在初样机研制阶段,就要求科研人员与生产厂家进行技术协作,在工程设计和工艺生产之间进行协调。一方面促进了设计中工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减少了浪费,缩短了研制周期,便于批量生产,尽快使产品转入产业化阶段。五年来,科研项目在设计定型后顺利完成了产业化进程,在20多个厂、所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带动和促进了生产厂家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范文第4篇

1.科研经费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科研经费管理活动在申请金额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课题在申报科研经费方面没有依据,不实事求是按照经费客观使用情况来申报经费,而是过多的依靠主观猜想来申报经费。其次,在课题经费申报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存在一些费用支出较多,甚至基本都是一个项目,而另一些经费项目支出却非常少,甚至是零的情况。应当科学合理设计课题经费使用项目表格,不能够将申报经费表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分,必须科学设计,严格执行。

2.科研经费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下拨环节存在问题。目前科研经费使用必须按照项目审批机构的下拨额度予以落实。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限制了首期经费的下拨额度,反而在结项后才讲经费落实,从使用的角度来看,会对整个课题的进行产生限制。我们认为,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2)科研经费使用清零的制度使目前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存在着弄虚造假的情况。一些理论研究问题往往不太需要过多的经费支出,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依靠研究者自身的思考与创作。科研项目经费应当保证专款专用,弄虚作假是一种必须予以修正的行为。

二、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成因

1.国家政策制定层面上的原因。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法律建设,2006年财政部和科技部先后制定并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的配置、使用、绩效等进行有效规范。高校所采纳的一般是引导及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如教财【2005】11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11】1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等。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对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未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及办法,纵向课题管理办法基本依据政府部门制定的管理制度来制定,有相对严格的支出范围及标准,而横向课题管理制度方面则相对灵活。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项目依托单位在项目的申请环节付出了较大的努力,而经费到账之后不能视同自身经费进行严格管理,有些高校为了鼓励大家去争取项目经费,有时会对项目申请部门放松限制。而部分科研人员把科研项目经费作为自己收入的主要来源,只要经费一到位,就全权归自己支配,导致经费支出上的各种问题,在软课题经费支出上面更容易降低要求,较容易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3.高校科研经费监管不到位。

高校科研经费采用课题负责制,在扣除了部分的管理费用之后,课题负责人有较大的经费使用权,但对其财务及项目管理缺乏较深入的了解。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不同侧重交叉管理科研经费的情况下,科研人员较为不情愿的接受财务人员对项目经费的审核。尽管这种审核只是限于票据外观的形式性的审核,而没有深究该票据的真实性及经费使用合理性。这些通常容易导致经费使用管理上的随意性和违规现象。

4.各职能部门之间合作不密切。

科研项目均要求财务人员参与财务预算编制,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科研项目的专业性强,通常会以科研人员为主导,或全部由科研人员完成,而财务人员的参与程度不高,更谈不上经费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在预算的执行环节,普遍存在科研部门人员与财务部门人员沟通缺乏的问题,科研人员不了解财务部门的制度,财务部门的人员不了解科研部门业务,经费管理与研究工作不能有机结合,导致项目经费的投入、运用、耗费与补偿缺乏综合的管理与绩效。

三、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绩效机制的对策

1.前提条件。

1.1完善原则。

(1)要有利于科研事业发展。合理配置科研资源,增强创新能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提高整体科研水平。(2)改革创新。积极进行研究探索和创新,促进科研工作向更好方向发展。(3)注重绩效。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办法,根据科研工作的要求和不同层次科研工作的特点,对各类科研项目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增强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核算,优化资金配置,使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入获得更多的科研产出,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兼顾各方利益。在确保实现委托人利益的前提下,注意保护学校利益,使各种形式的科研投入得到应有的成效。

1.2完善制度保证。

现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由于经费来源的渠道越来越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多种多样,国家主管部门只对一些国家拨款的科学基金等出台了管理办法,对其他渠道来源的科研经费没有具体规定。一般是由经费管理单位参照国家管理办法自行制定。由此造成了同一来源的科研项目经费在不同的单位执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同样的项目在有的单位可以列支而在其它单位就不能列支,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有失公正。

1.3完善组织保障

。高校应正确处理科研与行政的关系,管理部门间协调配合。科研活动是高智能高风险的创新性活动,有自身的特殊性规则。正常开展科研活动并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是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减少行政化对科研活动的干扰和阻碍。因此科研经费管理应以“科研”为中心,经费管理规则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有科研人员的参与,双方充分沟通以达成共识。科研项目从申报、执行、验收、结题到成果转化的全部过程,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科研处、财务处、审计处、纪委等部门协调合作。

2.建立经费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考评。预算考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项目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预警,起到持续控制、信息沟通和激励作用;二是项目结题结账后整体预算完成情况的评价,实现事后的激励。

3.建立科研经费绩效管理责任分担机制。

(1)制定科研经费成本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成本制度应明确成本范围,对不允许开支的费用明确予以禁止。(2)建立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科研项目管理的成本核算应以整个科研项目研究期间作为成本计算期间。如果一个课题组同时承担有多个项目,其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应在所属项目间进行分摊。

4.建立科研经费监管绩效评价机制。

绩效评价的结果将成为单位和个人今后申请立项的重要依据,使有限的科研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5.建立科研经费绩效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绩效机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建立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充分的信息沟通可以降低委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解决委托问题的有效途径。

6.建立科研经费绩效管理奖惩机制。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范文第5篇

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科研项目的专家评审制度。全面系统的评估和界定已形成的科研项目成果、社会贡献率。通过监督检查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保证合理使用科研项目经费,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加强科研经费财务数据的分析处理,财务人员应当了解科研工作的相关业务政策,与科研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整个工作过程。完善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科学事业单位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

2、制订完善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必须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才能使科研经费的使用发挥出较大的效能。

3、完善科学的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体系,应当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机制,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

4、根据研究所的实际,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和完善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考核的指标体系,对科研项目的经费开支、科技含量、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以某杂交榛子项目为例:

(1)项目经营管理模式由研究所牵头组织,项目实施地相关人员组成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苗木繁育、坚果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开展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保证生产出合格的榛子苗木、坚果。项目的实施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规范栽培管理。本项目苗木、坚果收集及销售由研究所统一负责,采用“基地+农户”的运行管理模式,以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购销渠道的方式与农户建立起巩固的产业化协作关系。农户、生产基地的连接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自愿合作,利益联动,共同发展,带动项目实施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在苗木繁育生产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注重产品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一是由技术组制定统一的苗木生产技术规程,二是由技术人员巡回各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三是以经济效益为杠杆,激励生产者高质量的开展园地管理活动,四是制定实施严格的苗木质量标准。

(2)项目的经济效益本项目产品主要为杂交榛子苗木和坚果,项目实施现已具备年产苗木200万株的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可具备逐年增加的坚果产量,项目实施单位可从苗木和果实的销售中获得稳定的利润。项目实施所建立的1.5万亩榛子栽培示范园,通过示范带动全省新建的榛树生产园虽然还未进入结果期,但园地建设已经全部完成,园内树体生长发育正常,从2010年进入结果期,开始显现经济效益,起潜在(估算)经济效益巨大。食用榛子主要有欧洲榛与平榛两个种,国外栽培利用的是大果型欧洲榛,我国广泛分布并在目前主要采集利用的是小果型的平榛。我国是榛子(平榛)原产国之一,有近百万公顷的野生榛树资源亟待开发利用,榛子栽培业的兴起与发展,必将促进我国榛树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与榛子栽培业与榛子食品加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大力发展榛子产业不仅可以为广大农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国土资源、保护天然林、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由于榛子适应性强,可以在坡度较大的土地上栽培,榛树栽培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山区林业的综合开发、消灭宜林荒山,保证宜林荒地及退耕还林土地的合理利用,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科学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科研管理制度,实现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逐步规范,为了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各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职责权限分工明确,管理流程规范,构建了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2、加强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从科研立项、资金到位开始,财务部门就要和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1)财务人员可根据申报科研项目资料,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提供给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管理决策者可靠的信息依据。(2)项目进行阶段,财务部门要对项目的经费支出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保证科研资金的合理使用。(3)当项目完成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根据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时结清课题经费。

3、各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收入总额逐年增加,科研经费收入占科学事业单位总收入的比重逐年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