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经济的意义

数字经济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经济的意义

数字经济的意义范文第1篇

虚拟化网络经过不断发展,现今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均比较重视的先进技术。虚拟化网络能够通过较抽象的分配和隔离,建立多个虚拟的地理运行网络平台,将公共网络上的资源进行更加合理和具有选择性的分配,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本文为了对云计算环境下基于收益优化的数字图书馆网络虚拟化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网络虚拟化的特点,其次分析了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网络虚拟化的需求,最后提出了几点策略,以提升虚拟化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云计算 数字图书馆 虚拟化网络

在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云计算技术亦不断成熟。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对图书资源的管理与共享,建立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已经逐渐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推崇。云计算环境下实现的虚拟化网络能够使数字图书馆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和经济。因此,对云计算环境下基于收益优化的数字图书馆网络虚拟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网络虚拟化特点

1.1 虚拟化网络具有可管理性

云计算的传输和服务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对传输的对象能够进行划分,从而使得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能够建立成为以云数据为中心的内部网络以及用户传输网络。同时能够建立多个用户端网络,使得云计算技术传输的数据更加安全、有效、可靠和经济。通过云计算技术的特性更能够判断整个网络运行的质量。为了使云计算技术能够在建立成功的数据网络平台真正发挥效用,云计算技术提供者应该对其进行恰当的管理,制定科学的数据传输策略。便于保证云计算技术能够对建立成功的虚拟化网络进行进一步配置优化。另外,云计算技术的提供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虚拟化网络进行节点迁移或者分裂等,以便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与灵活性。

1.2 虚拟化网络环境具有分布性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在建立虚拟化网络平台方面,常常需要向云计算技术提供商租赁设备以及服务方案等。在建立虚拟化网络图书馆时,需要对得这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解,并根据云计算和服务的要求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凡是建立成功的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其云数据中心以及备份的云数据中心一般分布于不同的地点。在不同的地点延伸出更多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此情况下,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虚拟化网络不仅仅需要将各个地方的资源进行重新整理,更需要对读者的需求进行了解后将虚拟资源重新组合和分布。由此能够方便图书馆虚拟化网络对资源进行统一的配置、划分和调度。

1.3 虚拟化网络具有动态和可用性

与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虚拟化网络一般情况下是由多种有限或者无线的通信接入网络而组成。读者在通过虚拟化网络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时,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和所处的阅读环境选择最适合的资源终端。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虚拟化网络能够为读者提供十分安全和便捷的阅读服务。在读者使用阅读终端时,能够自动对读者的使用位置、行为进行辨别,从而为其配备最为恰当的阅读方式,使得云计算技术的数据传输能力最适合读者阅读的特点。另外,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中具有计算功能和储存功能十分强大的数据传输中心。在整个虚拟化网络运行的过程中,数字图书馆的阅读终端能够将所有读者的阅读任务和资源传输方式交由数据传输中心进行优化和整合。最终能提高虚拟化网络数据中心的服务质量,实现虚拟化网络的动态性和可用性。

2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网络虚拟化需求

2.1 提高图书馆虚拟化网络智能水平的需求

通过对目前大部分云计算环境下的虚拟化网络负荷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储存技术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虚拟化网络中的数据处理需要更加快速。虚拟化网络中的海量储存已经不能够成为吸引用户的关键因素。此时,需要重视提高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虚拟网络中的传输网络智能水平。该智能水平中包含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高效率性、经济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通过提高虚拟网络的传输智能水平,方能够不断增强用户感受。决定虚拟化网络传输智能水平是否能够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便是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用户端综合数据传输性能。该综合数据传输性能对云计算环境下网络的节点交换能力,以及云计算环境下的网路传输宽带具有极高要求。因袭,需要确保节点交换和宽带传输的速度和质量达到最高标准。

2.2 确保图书馆虚拟化网络结构多样性的需求

在未来科技越来越发达的环境下,各行业中连接到互谅网上的设备将会逐渐增多,将会有更多的数据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传输。在此情况下,网络的结构将会越来复杂,使网络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同时,网络需要传输的数据负荷逐渐加大,尤其是突发数据的传输量,更会打破现有的传输状态。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随着虚拟化网络规模的逐渐扩大和虚拟化网络管理难度的逐渐加大,需要更加优质的职能配置,对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只有建立比较安全、便捷、快速、经济的宽带网络数据传输后,能够利用比较公平的宽带资源分配机制对数据传输能力进行恰当的提升,由此确保数字图书馆虚拟化网络结构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网络虚拟化策略

3.1 重视虚拟化网络的管理与监控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需要为用户提供云服务,包括利用资源传输的形式提供视频、语音、图像等较大的信息数据传输服务。使用户通过云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满足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的享受。使用云计算技术下的云数据网络资源应该能够根据数字图书馆用户的业务要求进行自动化的检测和调整,以提高整个虚拟化网络的服务效率,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数据传输的变动具有周期性,需要设置自动且智能化的用户端口进行数据和资源的发送。

3.2 加强虚拟化网络流量的均衡与传输能力

未来云计算技术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网络技术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发展应该更加多元化,规模更大,性能更高,问题却更加不容易检测。因此在虚拟化技术的数字图书馆数据中心资源传输中,应该尽量保持虚拟化网络流量均衡,使各个用户端均能够在均衡流量的情况下有效运行。同时,需要强化图书馆资源数据的传输、迁移能力,保证数据传输可控、经济、安全且高效。

3.3 提高虚拟化网络虚拟设备支撑能力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中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存储和传输的核心应该是数据中心,能够对虚拟化网络中的动态资源进行恰当分类和调配。由此使得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中心能够提高对资源的整合度、利用率和资源阅读服务能力,更能够降低云计算环境下好各项系统的运行成本。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中心由整个网虚拟化网络系统的计算、存储、传输、变换、接口等部分组成,构成了比较多样化的虚拟化网络结构与设备。多样化的网络与设备使得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中心设备性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的接口标准并不统一。同时,可执行的虚拟化网络进行管理策略亦不相同,需要对传输性能、数据传输环境、数据传输需求等进行恰当的分析,以提高虚拟化网络运行中虚拟设备的支撑能力。

3.4 确保虚拟化网络具有安全性

虚拟化网络具有基础设施结构十分复杂的特点,面临着随时受到安全威胁或者恶意性攻击的情况。运用云计算技术建立数字图书馆虚拟化网络,应该重视选用符合国家制定技术标准、具有安全保障的虚拟化网络设备。在设备连接成功后,应该进行恰当的试运行。试运行过程中观察数据的传输是否具有安全保障,其数据传输特点是否能够满足云计划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虚拟化网络的实际需求。

另外,不同运行环境、不同用户端、不同传输途径的虚拟化网络设备和系统制定应该存在差异。在云计算环境下应该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动态安全保障策略。首先应该对虚拟化网络中的所有网络性能、特点进行严格编辑和管理。保证数据传输具有独立途径的同时能够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分配。其次,根据安全标准,对各个数据传输路径之间进行安全隔离。最后,在数据传输中心,利用一台安全保障设备进行分化,延伸出多个安全保障设备,加强安全保障与可控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云计算环境下建设的数字图书馆,能够使得原本十分复杂的图书网络资源变得更加有条理性,并且能够提高服务于读者的图书资源服务质量,既高效,又安全。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亦会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未来只有重视虚拟化网络的管理与监控、加强虚拟化网络流量的均衡与传输能力,并且致力于提高虚拟化网络虚拟设备支撑能力,方能够使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虚拟化网络真正得到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云服务。

参考文献

[1]付佳,闫实.基于云计算环境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4,14(11):85-87.

[2]张晋华.低碳的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创新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05(01):130-131.

[3]叶文伟,张红琳.数字图书馆中云计算虚拟化建设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21(01):37-39.

[4]陶锐,蛟平.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安全服务研究[J].兰台世界,2015,23(05):100-101.

[5]赵蓓.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高性能虚拟化资源管理与调度策略探索[J].科技创业家,2014,19(02):252-253.

数字经济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数字技术艺术设计

1.前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休闲的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作为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必然随着技术的创新、时代的变革而发展。如果要问21世纪什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最大,那么答案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艺术的介入,它利用计算机的技术优势,用数字为中介取代了人类的大量劳动,提高了设计效率,改善了设计方式,丰富了设计内容。

2.数字艺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进入信息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大量与现代化科技有关的新产品层出不穷,而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产品也不断吸纳新的现代信息元素,使设计出的产品在产品本身和制造方面都带有了更智能化的因素。设计出来的新产品更具人性化、智能化,更具人情味,人们在科技包围的环境中不再感到陌生,这也成了现代设计的准则。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当今的社会在产品中注入了更多人类活动方式的因素,技术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创造出的产品更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使用者。对设计者来讲,这就越来越需要全面的社会知识结构力,特别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艺术对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渗透,使设计者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设计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掌握。环境艺术与设计,立足于解决社会人与社会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环境艺术设计有相对的界限,这界限可以涵盖精神的艺术和物化的艺术领域。数字技术的运用,多媒体网络的逐渐普及,使数字技术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好助手,使科学和环境艺术设计更密切地结合,从而更好为人类社会生活服务。

3.数字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是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为特征的独特的艺术创造形式。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设计是需要的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变化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科技高度社会化的今天,数字化对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最直观的影响体现在设计工具的改变上。传统的环艺设计往往使用手工绘图,需要纸笔、尺规等工具及勾形、渲染等过程,更改设计,修改起来比较困难。用数字技术处理不但代替传统手工绘图的所有过程,而且可以高仿真模仿传统的艺术效果,也比传统方式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基于数字技术可以随意缩放,使设计更加精细,无需尺规等工具,比手工精确、规范。传统绘图需要较强的绘画功底,数字技术处理则更注重设计思想和修养,对绘画功夫要求不是很高。图1给出了分别基于数字技术及传统方式得到的广场效果图。由图可见,与传统的设计方式相比,数字艺术能够更为清晰、准确、客观反映出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此外,基于数字艺术设计师还可将其设计、规划方案及其设计理念三维地呈现出来,让投资方或审查者“身临其境”地进行多角度体验型观察,找出不理想之处当即加以改进,避免,了交付后特别是施工后再去更改设计的麻烦,极大的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设计成本。数字艺术解放了手工时代对思想的束缚,为创作提供了宽裕的自由发挥空间,使作品更完美。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艺术设计无法企及的效果。

数字经济的意义范文第3篇

(一)数字媒体环境下,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互动性

互动指的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者变化的过程。传统艺术设计互动指的是艺术设计者和制造者以及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媒体主要是两者互动的一个中介,只是传输信息,所以制造者或者使用者被动接受艺术设计作品,此种互动带来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很小。可是在数字媒体环境下,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媒体自身就具备交互性,拓展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发展成为人-机-人、人-物-人等不同形式的互动。多种互动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下的互动方式,促使艺术设计者和制造者或者使用者之间的互动转变为“艺术设计者-作品-制造者或者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制造者和使用者不再被动的接受艺术作品,而是主动参与到艺术作品创作中,主要是通过反馈的形式参与作品的创作。此种互动转变了制造者或者使用者的角色,他们的参与也增加了艺术设计者的灵感,促使艺术作品更加完美,更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二)数字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的艺术设计形式和内容更加广泛

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媒体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在艺术设计中占有重要位置。因为视觉传达主要是传达信息,因此媒体和视觉传达设计之间是互动的,媒体可以体现出设计,也限制了设计;设计受限于媒体,也推动了新媒体的产生。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是不同的,转变了传统媒体的视觉传达形式,拓展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由单一媒体的视觉传达转变为多媒体的视觉传达,由静态化的视觉传达转变为动态化的视觉传达,由二维平面的视觉传达转变为三位视觉传达,甚至四维视觉传达,由印刷设计产品转变为虚拟平台的产品。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促使艺术设计发展到超越时空的创作思考领域,新媒体的数字化特点可以简便改写或者决定新的表达方式。此外,多样性的数字媒体更加完整的传达和呈现了创作者的观念想法以及情感。

(三)数字媒体环境下,多样化的艺术设计手段提供了新的艺术设计思维

艺术设计的出发点是艺术,可是艺术设计也会接触到技术问题。传统艺术设计主要以手工书写或者绘制的方式完成艺术设计,此项工程是巨大的,需要长期完成。在进行设计时,各种设计工具和繁琐的创作程序,此外手工书写速度较慢等都会限制艺术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可是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例如虚拟技术等,这些技术都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促使艺术设计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也解放了艺术设计者的思维。”所见即所得”的方式促使艺术设计人员的思维任意游历于各种和创作主题有关的虚拟情景中,然后找准创作点进行创作,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艺术作品。数字媒体大大提高了艺术设计的手段,也为艺术设计人员提供了新的创作思维。

二、数字媒体环境下艺术设计的思考

数字经济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现代妇科技术的新发展。它避免了开腹手术带来的身体与精神方面的损害,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下面我院比较分析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病例为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A组50例患者,年龄在34-52岁之间,平均年龄(43.14±2.58)岁。其中32例子宫肌瘤患者,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B组50例患者,年龄在38-54岁之间,平均年龄(44.26±2.04)岁。其中30例子宫肌瘤患者,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子宫体积,体质质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①备齐所用物品,做好术前准备:术前阴道冲洗2-3天,术前禁食并灌肠并清洁脐部。②采用全身麻醉或腰麻加硬膜外麻醉。③摆好:两组手术方式均取膀胱截石位,按常规的手术方式进行。④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放置举宫器,按腹腔镜手术常规在脐周及下腹做三个穿刺点置镜及操作。经阴道处理子宫主韧带、宫骶韧带及子宫动脉血管后从阴道拉出子宫,经阴道缝合腹膜及阴道壁。最后腹腔镜下检查盆腔创面,确认止血完善再冲洗盆腔,完成手术。⑤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使用不同能源作为工具,完整地切除子宫后取出。首先处理附件及阔韧带,再剪开腹膜将膀胱推下,处理子宫的血管,切断主韧带,宫骶韧带,最后切断阴道壁,阴道断端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①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费用、术中出血量。②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应用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病发率。③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方式一般情况的比较 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但住院费用高,P

3 讨 论

目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比较成熟的手术方式之一。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及妇产科医生操作技术的全面提高,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技巧逐渐多样化,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与认知,在临床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操作复杂,难度大,费用高,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并发症少;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长,但手术费用低,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情况也相当良好。总体来讲,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避免了开腹手术带来的身体与精神上的不适,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同时通过本实验研究也可以发现,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为了能更好地治愈疾病,减轻患者的痛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耐受能力及经济能力做出全面评估,从而选择最为适合的方式治疗疾病,从而达到缓解或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任霞,叶玲,白文佩,周应芳.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7,05.

数字经济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数字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5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领域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广泛应用医学检查领域,可以说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影像资料已经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医学领域广泛使用医学影像数字化资料有助于医生在医学诊断和教育中的辅助教育,鉴于医学影像的独特作用,本文在分析医学影像数字化与存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医学影像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影像质量的方法。

1 影像数字化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科技和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影像数字化是影像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数字化影像信息在信息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影像数字化信息已逐步应用于医疗、气象、影戏、科研、银行、城市规划、公安等众多领域。

目前人类对充满影像的现实物质世界总是不断尝试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综合改造和利用,可以这样说数字化的影像信息给人类的生存空间带给无限的想象和财富。

2 影像数字化广泛应用医学发展的实践意义

医学作为一门和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连的形态科学,对于科技的应用总是处在风口浪尖,尤其是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影像学和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与临床教学,而且目前医学影像涉及的门类和种类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特点,者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要求医学对于疾病研究和医学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通常说来医学数字化影像包括:图形、标本、显微图像、内镜影像、超声影像(B超、彩超)、X线影像(传统X线影像、X线数字影像)、CT影像、核磁影像、造影影像等几大部分。

目前,在医学领域对于影响数字化的重视程度都无比高涨,包括医院系统、医学教学系统以及相关的附属科研机构都十分重视医学影像数字化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无论是医院系统还是教学系统,医学影像的数字化均存在很大问题: (1)查找相关的影像信息不方便。教学中老师需要依赖医学影像,但教师寻找相关的影像信息却十分困难。即便是找到也存在清晰度差和影像质量不高等特点而用不成。(2)课堂使用的数字影像资料不方便。即便是找到相关的影像资料,因为其存储的载体不同导致使用不方便,无法在课堂正常使用。 (3)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医学影像资料学生很难占有并时常复习。(4)另外目前我国的医学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3 优化医学影像数字化采集相关方法探究

目前,在数字化医学影像采集方面,人们的重视程度和意识不够,从而造成医学影像利用的效率和质量不高。根本的问题在于影像采集的质量和后期存储的格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医学领域影像采集的渠道众多,医学诊断影像从用途上大致可以分为X线影像,CT影像,核磁共振影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内窥镜、B超影像,显微影像等和非医学诊断影像等。很多医学影像即可以用扫描仪扫描,也可以用数字相机拍摄,有的还可以视频捕捉或者直接从相应的成像设备中获取。医学影像数字化采集可选择的途径有多种,不同途径获得影像的质量也有差别,本着方便使用和快捷获取的原则合理有效地选择影像资料的获取途径和手段,优化医学影像的数字化采集。另外,如果医学影像采集后以最佳的影像质量存储,那么医学影像的数据量就会极大,虽然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医学影像的色彩和清晰度的问题,能够使得影像的丰富和细腻程度达到教学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影像文件占用的空间太大导致影像的处理比较困难。有些同志认为在采集医学图像的时候使用压缩格式可以保证医学图像的处理速度问题,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经过压缩过的图像普遍存影像信息减少,影像清晰度减低和层次和细节受到降低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集的医学影像资料的利用价值就大打折扣。采集的数字化医学影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为目的,现在通常情况下总是以应用为最主要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比如医生的快速诊断和医学影像的安全管理、方便的传输、快捷地检索等,可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应用同时还可以满足打印输出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转换成视频在视频中播放。同时在现有技术水平基础上,采集医学影像信息的应用模式不同对影像采集的质量影响也不太一样。总之做到具体应用场合最大化保证医学影像的质量是最重要的。保证医学影像采集质量就是为了实现数字影像的存贮、传输、再现、利用的最优化,实现影像在不同情况和条件下的影像质量和用途的最佳化,满足个性化需要和特殊需要,弄清楚影像存储的色彩模式、文件存储的格式和影像质量、用途的关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为恰当的色彩模式和文件存储格式直接关系到医学影像自身的质量以及应用时的合理性、经济性问题。选择合适的色彩模式影像色彩能否逼真地还原直接影响到医学影像的真实性和影像的质量。

4 结束语

在数字化处理传统医学影像的过程中常常因为处理后影像质量不好降低影像的实用价值,有鉴于此,必须结合医学影像本身所具有特殊性,同时结合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广泛用途,提高优化医学影像的质量。

目前国内医学成像领域存在着传统设备与现代高端数字设备并存使用的情况,而且就实际情况而言,传统医疗成像设备仍占主要,并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之内还要继续使用,因此在现有基础之上优化医学影像的采集和存储质量,在现有条件下结合能够使用各种设备将传统医学影像数字化,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影像的质量并且进行改善,并且伴随着国际关于医学成像设备不断完善的浪潮下,完善和规范我国的医学影响的存储数据格式,并逐渐进行统一和标准化,使目前医学影像的数字化采集和存储以及后续传输和使用更加规范,更加直接和简单,而且保证医学影像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云熙.迎接图像信息社会的来临[J].通讯产品世界,1999

[2] 朱学芳,智文广.计算机图像处理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 阮秋琦.数字图像处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 容观澳.计算机图像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 崔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6] 王新成.多媒体实用技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