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奖励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运行机制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专业多,课程内容庞杂,该课程是学生进行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训练的主要课程。其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为保证这一需求,《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机制成为有力的保证。文章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机制的思考和探索,对其他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也可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在整个建设和运行中,更应该加强各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建设,提高各类实验室运行效率;完善各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推进实验教学创新;注重各类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1.实验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学校应制定一系列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比如,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实施方案、教学实验中心管理办法、岗位职责与考核办法、实验室考核评比条例、实验技术成果评审奖励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2.实验队伍培训。学校应该专门出台实验队伍培训措施,对实验人员培训和继续深造提供经费支持,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在职、在岗的方式参加短期进修班、培训班为主;以通过在职进修、系统学习以及学历培养为辅,少部分人员可以考虑安排脱产进修,重点培养。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运行良好,该实验室应专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学校专门制定实验室管理办法。比如,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设置与调整管理规定、实验室考核评比条例、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与考核管理办法、实验技术成果评审奖励办法等。
学校专门为设备管理制定设备管理办法。比如,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受赠、捐赠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仪器设备报废、报损、回收管理办法、仪器设备验收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办法应打印出来,张帖在实验室的墙上,以便师生可随时查询,使实验室和设备管理有章可循。
三、实验室考评办法
1.学生评教。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活动,由学生对每门实验课程按评估指标进行打分,作为对实验教师教学效果考评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且学院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实验教学老师,以便老师及时改进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督导教学。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的老教授担任督导员,协助检查、监督实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教材的选用、考试以及成绩评定,帮助实验教学老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实验室环境建设
实验室设计、设施、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安全、环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实验室应制定有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时,实验教师都按规定先介绍实验室的安全条例和安全实验知识。设置责任人的消防安全检查落实情况。
重视实验环境与安全的建设,制定有专门的环境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环境卫生由实验教师或勤工俭学学生共同负责,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
实验室场地明亮、宽敞、安全,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完备,管理科学规范,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五、实验室运行机制的探索
实验室应该实行全开放式教学。
1.内容开放。学生可以在指定的多个实验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实验;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与课程相关的课题,内容不限。
2.时间开放。每个实验室,除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外,可以全天开放,学生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自由来实验室完成实验;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做实验,应该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给予指导。
3.空间开放。对部分实验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学生在做实验时,可跟进企业使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创新性实验,可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竞赛比赛;允许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选择与实验课程相关的实验内容,在教师的科研实验室中完成实验。
实验室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建设先进、开放、服务型的教学实验室,是确保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形成系统化的教与学的运行机制,有力地保证实验教学有序运行和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建平,刘志毅.矿山机电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环节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民办高职院校 校企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ivate vocational integ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running mode
pang yetao, zhang lu
(chongqing real estate college,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private vocational road expansion will inevitably shift from content developm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is the fundamental development of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he road. this paper focuses on real estate chongqing real estate colleg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experience, hope to promote and lead private vocat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利用民办高职院校的企业办学的优势,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笔者提出的“政府主导,行业引领,企业参与,院校培养”的“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基础,结合我院“五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并积极实践“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试图为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一条新路。
1 校企一体化建设的背景
校企合作的机制与体制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关键,也是当前国家、市级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的内容之一。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深化,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是由重庆新鸥鹏集团投资举办的民办高职院校,2011年,成为重庆市示范(骨干)高职重点建设院校。值此契机,我院利用企业办学机制与体制灵活的先天优势,与举办方新鸥鹏集团下属的企业展开校企一体化实践,逐步探索校企一体的体制与机制。
2 校企一体化体制建设
学院通过与举办方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一体化。校企双方在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就业、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校企一体化体制,然在后校企一体化的平台上,与众多的非举办方企业开展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推进办学模式的创新。见图1。
2.1 组建校企合作处,完善校企一体管理机构职能
在校理事会构架下,组建校企合作处,由学院副院长、鑫鸥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校企合作处处长。校企合作处负责校企一体化的开发、管理、指导、服务和监督考核,构建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长效机制,并制定相关制度。
图1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校企一体化示意图
2.2 打造“教师企业工作站”和“企业骨干(兼职教师)教研室”
在校企一体的体制下,通过在鑫鸥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内部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在学院内部建立“企业骨干(兼职教师)教研室”,搭建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实现校企人才互任、互通。一方面,专业教师定期定期到工作站挂职,履行企业相应岗位职责,通过对企业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员工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企业技术骨干到学院兼任专业教师,负责专业课,实训课的教学,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学院统一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其教学能力。在“教师企业工作站”和“企业骨干教研室”平台上,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双方进一步完善“教师企业工作站”和“企业骨干教研室”的工作职责与管理办法,制定“人才互任、互通”的管理办法和“双岗、双责、双考核”制度,将到兼职纳入对员工或者教师的考核范畴。制定企业骨干到学院兼课的薪酬制度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配套制度,鼓励校企之间的人才互任、互通。
3 校企一体机制建设
校企一体机制建设的目的
是在双赢的前提下,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院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和庞大的行业资源,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保障机制,成果共享、互利共赢的激励机制,责任共担、风险共管的约束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3.1 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保障机制
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培育人才,共同参与过程管理,校企一体的顺利实施需要制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制度来保障。首先,完善校企一体专业建设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校企一体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校企一体专业建设工作条例》、《专业带头人认定管理办法》、《校企一体课程开发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其次,制定基于校企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修订完善《校企一体人才共享管理办法》、《骨干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培训制度》、《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管理制度》等制度。然后,建立校企一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制度,修订完善《校企一体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管理规章制度》等。最后,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顶岗实习执行力度,学院将引进“顶岗实习动态信息管理软件”,搭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提升学生实习落实率、就业协议签约率,实时动态地掌握学生实习变化,及时了解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与岗位要求,以便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3.2 建立成果共享、互利共赢的长效激励机制
在校企一体办学过程中,努力寻求学校与企业合作双赢的利益结合点,建立利益驱动、成果共享机制,激励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第一,建立互利互惠的双赢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校企共同推行“订单式”培养,并制定《校企一体科研成果管理办法》、《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考核与奖励制度》、《“订单式”培养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成果共享机制。一方面,学院的利益体现在专业教师可以到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生可以到合作完成顶岗实习;企业的利益体现在可以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得到学院提供的员工培训和技术支持。第二,建立互通共融的长效激励机制。学院方面,设立校企一体建设奖励制度,鼓励与企业开展深入式的校企合作,奖励在校企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企业员工;将教师参与校企一体化建设的工作绩与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薪资待遇挂钩;根据考核结果对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发放兼职教师津贴。合作企业方面,将员工参与校企一体建设工作成绩纳入到年终绩效考核。第三,建立共建共享的交流机制。学院与合作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合作企业可以免费使用校内实训室及其他资源;人才互任互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带头人,学院的骨干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定期到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以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为依托,积极开展针对企业在职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
3.3 建立责任共担、风险共管的约束机制
针对校企合作中常出现的“一头热”现象,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与待遇得不到保障,企业员工到学院兼职的待遇得不到保证,学院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得不到落实等管理风险,建立校企一体化责任共担风险共管的约束机制,以此约束学院和鑫鸥地产公司、丽鸥地产公司、学鸥地产公司及物业管理等公司之间的合作,保证校企一体健康发展。
通过制度约束校企双方的合作,建立《企业骨干到学院兼职管理办法》、《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校企订单培养管理办法》、建立企业骨干到校兼职兼课、学院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双职双责双考核制度”。明确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由企业和学校共同保证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问题;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校企一体双方行为。
3.4 校企一体的评价机制
校企一体必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制定科学完善的校企评价制度,保证校企一体的效果,从而推动校企一体的深入发展。学院通过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生等建立多方参与的校企一体监控评价体系,共同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教学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效果进行监控、反馈与评价,确保校企一体的效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校企一体的效果评价制度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和《校企一体考核制度》等。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民办高职教育逐渐由规模扩张转移到内涵发展,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研究,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化”办学新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对推动和引领我国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113301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为真实了解高职院校订单班学风现状,笔者所在研究小组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高职院校订单班学风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共向五个不同的校企合作订单班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86份,回收到的问卷全部有效,回收率为93%。同时,为尽量弥补问卷调查中因误答、错答而造成的误差,丰富第一手资料,调查还辅以访谈法,分别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订单班任课教师及企业人员进行交流,全方面了解订单班学习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订单班学风整体良好,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扎实,重视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良好,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消极,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涣散。其中,有79.57%的学生在课堂上有过睡觉、玩手机等不良行为;平均每学期没有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的学生只占45.70%;50%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还有4.3%的学生挂科情况严重;38.71%的学生对订单班学生管理制度了解程度较低;10.2%的学生不知道订单班有淘汰率;31.18%的订单班没有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参与教育、管理;仅有47.31%的学生认为周围学习氛围较浓厚。通过访谈也了解到,目前社会上把高职教育当做就业教育,不少学生也错误地认为:通过了企业的面试,进入了订单班,就是有了工作,就是进了“保险箱”,就可以不努力学习了。他们仅仅把学习的目标理解为就业,一旦自认为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种思想严重地影响着学风和校风。订单班学风现状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效的对策来破解难题,加强订单班的学风建设。
2加强订单班学风建设的对策
2.1重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学习动力来源于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学风建设的基础是教育引导学生澄清错误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是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绝不能把高职教育仅仅理解为就业。高职教育学习目的是为了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丰富理论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才能受企业欢迎和重用,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仅仅以就业为目标,不仅在大好的学习时光失去学习机会,而且后期来看不学无术、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随时都会失业,企业绝不可能养闲人、养懒人。二是引导学生认真了解企业验收标准。现在很多企业在订单班实行淘汰制,制定企业用人验收标准,实行过程验收与管理,不能符合企业用人标准者,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如:××地铁规定:订单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直接予以淘汰,退出订单班:订单班学习期间累计补考2门以上;受到学校警告以上处分;学生操行考核不及格。针对企业的这些要求,有些订单班学生不了解、不知道,以至于放松要求而不学习,最后面临淘汰时却悔之晚矣。三是培养学生“德技兼备”的成才观。学技术先学做人,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人文素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制定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教育培养计划,重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教育培养,为学生搭建各类锻炼和提高综合能力的平台。通过教育,使全体订单班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强化职业素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重制度,强化学生纪律观念
科学、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障。为进一步加强订单班学风建设,学校应不断完善包括学生考勤、实习实训、考核奖励等在内的制度规范,形成《订单班学生管理办法》、《订单班学生操行管理办法》。同时,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加强纪律管理,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一是制定《订单班学生管理办法》。对学生考勤、学习、实习、考核及日常行为等各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将学生各项表现与考核挂钩,并明确考核标准,不合格者及时从订单班中予以除名。二是落实《订单班学生操行管理办法》。订单班实行操行量化考核管理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抓手,科学完善的操行量化管理,可以真实直观地反映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评定的内容与标准依各订单专业实际情况制定,并根据学生日常考勤、遵章守纪、日常行为规范及宿舍内务卫生等方面具体情况制定加减法标准。每个订单班每学期必须评定出学生操行成绩,并汇总公布,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依据,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同时,每学期要如实向订单企业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操行成绩和奖惩情况,这些将作为企业掌握学生在校表现、末位淘汰的重要参考。三是企业完善奖惩制度。订单企业要制定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订单班管理办法,明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及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要求、行为要求、考核要求,明确提出对订单学生的验收淘汰标准,强化学生纪律观念。同时,还可以制定订单班奖励办法,在订单班中,设立企业奖学金,向优秀学生颁发印有企业文化的奖状证书,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3重管理,夯实奖励淘汰机制
再完善的制度若不执行也等于一纸空文。可以说,制定制度是根本,执行制度更是关键。因此,加强订单班学风建设的关键,应该是严格落实管理制度。一是提高制度的透明度。组织订单班学生认真学习制度、理解制度、遵守制度,时时刻刻以制度约束行为。在制度的执行上,要公开透明,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二是提高制度的公信力。制定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如何处理学生,而是促进学生学习,改良学习风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要切实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言必信,行必果,以保证制度的公信力。三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特别是对违纪学生的淘汰中,要敢于管理,敢于碰硬,应该奖励的必须奖励,应该淘汰的一定淘汰。同时,严格执行制度的基础是日常学生行为考核的真实性,因此,在日常检查中,检查记录必须真实、详细、完整。
2.4重合作,企业参与过程管理
一、紧贴矿井实际,找准人才工作定位
五矿作为一座老矿,受历史上两次瓦斯爆炸事故及自然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矿井发展一度滞后。随着近几年五矿发展提速,人才需求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解决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五矿立足实际,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在转变观念中找准人才工作定位。
一是立足矿情,认真反思。由于曾经连续14年经营亏损,企业效益较差,职工福利待遇跟不上,加上人才工作措施不到位,造成五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职工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职工整体素质偏低,致使矿井各项工作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效益低下,干部职工凝聚力不强。这些都深深刺痛着每一位五矿人的心,五矿决心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让人才成为扭转矿井不利局面,实现逆势发展的“引擎”。
二是结合形势,准确定位。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五矿发展步入快车道。特别是作为集团煤炭采选板块大型生产矿井,五矿以矿井产能升级改造为突破口,提出用3到5年时间建成集团最大焦煤生产矿井的发展目标。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提出“四用”机制(用矿井发展愿景吸引人才,用优厚待遇激励人才,用真挚情感关爱人才,用美好事业留住人才);在高技能人才方面,提出落实“四个”措施(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措施,落实高技能人才使用、考核和激励措施,落实高技能人才培训提升措施,落实高技能人才发挥传帮带引领措施),力争把80%以上的班组长培养成技能人才,把80%以上的岗位工培养成高级工,切实提高全员职工整体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矿井安全生产。
三是着眼长远,明晰导向。从矿井长远发展考虑,改变以往增加员工要招农民工、技校生的招工渠道,增加大中专毕业生引进力度,同时,按照“大学生优先培养、技术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工作思路,树立了清晰的选人用人导向。
二、健全人才管理体系,注重制度创新实用
坚持把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作为第一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发展目标,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制定完善了《五矿大学毕业生及技术员管理办法》、《五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逐步形成了青年人才重点培养、专业人才充分使用、实用人才严格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格局。
一是让青年人才成长有平台。注重加强对历年进矿大学毕业生的管理,规定凡当年引进的大学生均要到基层一线锻炼。本科生采取培养加使用的模式,即本科生当年按见习技术员使用,一年后进行考评,成绩优秀者予以正式聘用;全日制大专学历遵循一年培养、两年使用的原则,即大专毕业生先按工人岗位使用一年,一年后经考核,决定是否聘用或在工人岗位继续培养。
二是让实用人才奉献有舞台。按照班组建设实施方案、班组长选拔培养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加强优秀班组长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方面下功夫、做文章,通过综合考评和采取职工选举、竞聘的形式,把思想道德好、工作作风正、管理能力强、技术业务精、群众威信高、身心健康的优秀班组长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实行制,期为一年,工作业绩显著者可正式任命,不胜任者依据有关规定和程序随时解聘。
三是让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有渠道。认真落实集团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积极践行“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人才,培养能够走出五矿为集团发展所用的高技术人才”思路,根据集团相关政策规定,积极落实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制度,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聘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聘期内享受副总师级待遇。
三、实施人才发展目标,注重工作业绩考评
制度是前提,落实是保证,考评是关键。在大力实施人才发展目标过程中,把考评作为重点环节抓好抓实,保证了人才发展的质量和效果。
一是把工作业绩考评引入大学毕业生管理工作。通过笔试、面试、测评相结合的形式,在大学生中选聘技术员,每年进行选聘一次。规定在一线工人岗位锻炼不足一年者不得参与选聘;没有被聘用为技术员的大学毕业生,仍继续按工人岗位使用,下一年继续参加聘任技术员选拔考评;连续3年没有被聘用的,取消参加聘任技术员选拔资格。同时,积极落实集团各类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取证”平台,鼓励到矿大学生向“双证”型人才方向发展,按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有方案、结构比例更科学、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岗位聘什么职务”的要求,对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人才进行聘任,并享受相应职务待遇。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是指课堂教学、课外读书、素质拓展、观看教学片、专家讲座、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实习实践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是鉴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的背景与专业定位的基础进行量身构建。经过四年多的运行,初见规模,成效显著。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运行模式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能力、素质、技能培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主要抓了“一点二查三评四奖”工作:(1)监控重点:主查内容有教学文档、课堂教学、考试考查、实习实践、毕业论文。(2)教学检查:包括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日常督查。由教学办统筹、各个系按教学常规按时落实。(3)教学评价:包括主管评价(例行评价、专项评价)、同行评价(随堂听课、互相评议)、学生评价(问卷评价、座谈会评价)、委员会评价(公开课评价、专项评价)。(4)教学奖励:包括优秀教学成果、考试工作先进个人、毕业生最喜欢的教师、最受欢迎的政治理论课教师、最受欢迎的老师、优秀课件;教学名师、实践教学先进个人、毕业论文指导先进个人、最受欢迎的公共选修课老师、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教学文档。
2、课外读书
课外读书有益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锻炼自学能力、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完善知识结构。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组织书源:将学院原有资料室图书进行分类整理,以400余册开始运作;向学校申请争取经费购置图书,弥补学校文化艺术、修养励志、史、诗、法、管方面图书的不足;师生捐书。包括老师、客座教授、学生捐书约一千册;定时开放学院图书资料室。(2)指导交流:由专业课老师提供专业方向的推荐书目,学院读书领导小组结合年级、专业等制定出推荐书目,由学生会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互相推荐好的书籍。(3)制度管理:成立了“读书领导小组”,结合学校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办法,制定了“课外读书管理办法”,“读书笔记审阅办法”,“学生书库管理办法”。
3、素质拓展
素质拓展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环节,主抓课程教学与实战培训工作:(1)教学目的:素质培训课以“了解专业、了解自己、知书达礼、能干能言”为目标,通过每周一次培训课、每学年不同的培训计划,拓宽专业深度和宽度,培养成功心态、储备专业综合知识、加强礼仪训练等。(2)培训方式:设置教学课程,建立模拟听证会、辩论协会、单程车票等多个素质培训项目,运作情况良好。(3)组织管理:组成素质拓展证书管理小组,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证书所列内容共分六个栏目: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他。(4)考评体系: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小组是在针对我校《综合素质学分管理暂行办法》所成立的组织机构,以学分的方式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拓展进行审核。
4、观看教学片
观看教学片是指将电视剧、电影、影视专题片、纪录片、电视节目和教学专题片应用于专业教育。这种教学形式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印象深刻。我们设计了影视作品(节目)应用于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案、运行的模式与机制。(1)总体设想: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确定影视作品(节目)应用于专业教育的前期准备、适用阶段、教学目的、预期效果、指导方式,建立相应的模式,进而通过试点运行、组织流程、总结评估、优化循环,建立相应的机制。(2)教学模式:确定影视作品(节目)遴选的范围、渠道、基本前提、基本原则、标准、数量和方式方法;探讨遴选出的影视作品(节目)具体应用于专业教育的前期准备、阶段、目的、预期效果和引导、指导的方式方法。(3)运行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人员体系,资料信息的获取、分类、整理流程与管理体系;设备、场地等条件的保障措施;建立了经费的筹措、使用与良性循环机制;建立了学生的动员、组织、管理机制;建立了影视作品(节目)的跟踪遴选、匹配、优化循环机制。
5、专家讲座
专家讲座结合专业教育,强调文理贯通,突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做人做事做学问和就业择业创业的专题教育。主要抓了课程教学与现场互动工作:(1)教学安排:听取专家讲座的对象以全体三年级学生为主,大部分讲座直接排入课表(每学期不少于10次),每次讲座3小时。提前将讲座主题和讲座专家告知学生,要求学生记笔记和写体会。(2)分工负责:专家讲座由院长总负责,院长助理具体负责,一位老师协助组织。主要由院长负责确定讲座选题,邀请专家,主持讲座,参与和学生的互动,并进行总结。(3)组织管理:讲座前注意了解学生意向,讲座中注意专家和学生的互动,讲座后注意收集学生的反映和建议。平时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听讲收获,期末组织考核,可按限选课填报成绩和计算学分。学生听取专家讲座的表现和收获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
6、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帮助学生进行初步职业选择,确立职业目标职业意向、分析职业素质,制定职业计划,参加相关职业培训,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打基础。主要抓了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工作:(1)办班培训:制定了《过级奖励办法》,成立了专门的培训中心,联合“鑫农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常年开设各种国家认证资格考试项目,其中有秘书、策划师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等资格认证。(2)讲座咨询:举办营销类、策划类、成功学类、心理学、人际交际等讲座,扩大职业视野。组织、提示收看有关人才招聘节目及专题片,参加招聘会。支持奖励参加自考、英语四级考试、职业资格认证等资格考试。(3)信息:大量收集社会职业需求信息,并通过网站、院报、就业小纸条、班级qq群等途径进行传播。(4)实践培训:建立社会实践基地20余家,聘请就业导师和就业指导老师27位,给广大同学提供了职业技能指导、锻炼和实践的平台。
7、专业实习实践
构建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为专业建设高起点、高水平、超常规发展和后来居上而不懈努力。(1)总体思路: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要求,结合课堂教学,配套确定实践教学活动的运行阶段、实践目的、预期效果、指导方式、基地建设、组织流程、总结评估,建立配套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2)领导体系:
构建院长牵头、教学副院长统筹、系主任全面负责、指导教师跟踪服务、教学办、行政办、学生办协助的开放性、立体化、网络式的领导体系。(3)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实行系主任负责制,完成实习方案、制定制度、联系实习单位、确定实习模块、组织管理实习等一系列具体工作。(4)基地建设:与新疆房地产协会、新疆各类企业20多家保持合作关系,保证了专业实习工作进行。(5)评估机制:制定实习目标、任务、要求、考核办法;提交实习鉴定,由学生办整理归档;进行个人总结、班级总结交流、学院总结、表彰、交流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评估机制。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取得成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课堂教学、课外读书、素质拓展、观看教学片、专家讲座、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实习实践,经过近四年多的运行,成效显著:
1、观念领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模式的构建,是在观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多年来我们凝练出的办学宗旨――一切为了人才,为了一切人才,为了人才的一切。院训――对人感恩,对己克制,对事尽力,对物珍惜。道路充满艰辛,更有无限机遇,我将全力以赴,创造人生奇迹。人际关系论――开放沟通,打成一片,团结互助,利人利己。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目标与途径。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