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职业道德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就业过程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阐述了心理辅导的原则,提出了辅导方法,强调了学生进行自我辅导的重要性及方式.并提出了预防就业过程中心理疾病的系列措施。
一、心理辅导的基本认识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是指为大学生在信息服务、求职训练、职业定向、职业分析、兴趣的了解与测试方面提供各种服务及信息咨询的活动。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是具备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同时大学生轻度的心理失常部分是能够自动恢复的。教育工作者通过一些辅助措施,诸如增加体育运动,运用音乐疗法、适度地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课程.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宣传氛围等可以帮助学生恢复健康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就要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基本表现,当大学生出现心理亚健康和不健康表现时,及时给予必要和有效的辅导。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应在教学与日常活动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心理辅导的途径及方式
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者和学生心理的保健师,应培养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尊自信中解放出来。并且他们还应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从而对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心理辅导,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
1.心理辅导的原则
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因而他们不能将之简单当作是在做思想政治工作。因此,要冲破教师与学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界限,教育工作者就要本着平等、倾听、保密的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2.大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调节
大学毕业生处于各式各样的烦恼期,一方面,他们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另一方面,他们要面对沉重的学习、就业压力:同时开放的社会环境也带来各种刺激和诱惑使他们茫然,甚至不知所措。因此,培养大学生自我认识以、自我调节的能力,塑造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十分必要。
3.专业心理师辅导
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的理想与追求虽然有明确的目的性,但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因而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作为心理品质“高危人群”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是有普遍性的,这时便可以向专业心理师寻求帮助,接受辅导。
(1)即时辅导
针对心理障碍较严重或已经产生心理疾病的学生即时进行治疗性心理辅导。让有自卑、抑郁、孤独等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充分倾诉,以同情理解的态度给予解释、安慰、劝导等精神支持,使学生放下思想负担,增强自信心。对固执、依赖、怀疑等倾向的学生给予心理暗示,利用条件反射理论,调整和改造学生不良行为和心理症状。
(2)发展辅导
其实质就是心理健康指导性教育。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卫生知识课程和讲座,使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知识,明确心理健康标准.懂得自我调节的方法和塑造健全人格的途径。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发展各个关键环节的心理辅导,如入学适应期、就业准备与考研期、情感波动期、重大事件发生期等。
(3)挫折教育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积累一定的抗挫经验。但其局限性在于受教育面窄,一两次活动很难达到教育目的。
(4)体验式培训
心理学研究表明,使用传统式的培训,培训对象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体验式培训”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即包括小组讨论、深度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方式,使培训对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就业心理指导可采用体验式培训来帮助学生获得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指导自身的就业,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使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够比较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掌握就业技巧,为将来成为更有成就的人打下基础。
4.就业能力提升调节
从统计数据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似乎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是其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应聘技能缺乏的问题已经凸显。这里固然有高校连年扩招带来的毕业生基数增加,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导致区域性差异和岗位不足的影响;但就学校层面来看.这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际适应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以及所学专业不对口、自身择业观念错位等因素同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压力的释放,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推动其就业,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自身的职业生涯。
(1)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
开设就业心理学课或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无疑是必要的。开展心理辅导的关键在于改善大学生情绪状态、思想状态,让他们学会必要的社会技能等。
(2)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
这是为开展就业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活动课程,其特点在于:形式上以大学生活动为主.内容选取上应充分适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学校通过心理辅导,可以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全班学生在辅导活动中受益,也便于组织管理。将心理辅导列入课程,也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了保证。
(3)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就业心理辅导
不把就业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需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而不能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4)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大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活动。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大学生(通常是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大学生包括资质优异的大学生、受情绪困扰的大学生、行为偏差受大学生、家庭处境不好的大学生等)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化对待.因此.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
三、结语
为了充分利用微博的易获性、即时性、针对性、交互性和包容性,尝试开发基于微博的就业指导体系,使其为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组织调研小组,运用抽样问卷调查、网络资源分析等方法,调查了学校青少系、艺术系、管理系、法律系等11个系的150名学生使用微博的特点,及微博在就业指导方面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将高校微博用于就业指导提出建议。
微博的特点及其在就业工作中的应用优势
1.微博与就业
微博这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在短时间内以“核裂变”的方式迅速发展成为最热门的交流工具之一。一时间,“微招聘”“微求职”“微简历”等一系列以微博为中心的网络新名词广传盛行。随着微博在人们生活中影响的扩大、地位的提升,其已成为高校、企业以及大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 因此,就业指导必须抓住这个契机,适应微博,利用微博。
目前,全国共有近100所高校开通了就业官方微博,微博已成为各大高校加强就业宣传指导的新渠道,并越来越受众多高校的推崇与使用。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利用就业微博,高校可以将就业信息直接输送到毕业生的手中,毕业生可以通过简短的微博信息轻松选取自己满意的招聘信息;二是通过编发就业指导方面的微博,包括国家政策、求职指导、创业指导等信息,提高毕业生应聘技能并增强求职信心;三是就业微博实现了学校与毕业生的交流互动,毕业生获得需要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向就业中心提出建议意见,促进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2.关于就业微博的调查分析
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学校主动运用新媒介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学校于2010年开通了“北青dreamsky”。此微博定位在“传递就业信息,加强就业指导,营造就业氛围”上,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就业工作人员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在就业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维护下,就业中心微博受到了学校高层、各机关单位以及广大学生的高度关注,粉丝激增。截至2013年6月,就业中心官方微博5,700余条,粉丝2,600多人,为广大毕业生及时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指导信息。
经过本次针对学校不同院系学生的抽样调查,获得了如下信息:
一是就业微博受众面广。调查显示,有97.4%的学生拥有自己的微博,因此把微博应用到就业中,面对的将是近98%的学生,受众面十分宽广,针对对象明确;调查还显示有70.13%的学生关注了本校的就业微博,这说明学校的就业微博在微博使用者中被知晓度较高,拥有着开展就业工作的前提。
二是就业微博应选择合适的门户网站。推出微博的网站有很多家,在学校学生中,使用新浪和腾讯微博的学生占绝大部分。用新浪微博的占88.31%,用腾讯微博的占61.04%。学校选择的是在新浪微博上成立官方微博,主传播渠道选择方向正确。
三是就业微博信息传播较及时。通过对使用微博的频率和目的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使用微博的频率较高,每天登陆至少一次的占57.14%。使用者登陆微博的时间不固定,只要有空就会登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微博是学生消磨时间的一种手段。微博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交流沟通、自我表达。
四是就业微博能为就业工作传递信号。在关注对象排序中,调研显示对亲朋好友的关注度最高,这反映出调查对象受到亲戚、朋友和同事的影响较大,这也为我们有效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在学生关注的微博内容排序中,关注就业信息、求职准备与注意事项的占据前两位。可见就业信息和求职准备是学院大学生非常关注的内容。
五是学生对学校就业微博十分重视。对于开放式问题“您认为学院就业微博(北青dreamsky)应该增加哪些内容?”被调查对象从微博的内容、形式以及开展的活动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有关内容方面的建议。建议毕业后针对职业方向、心理状态进行引导;求职者自身素养的养成培养、创业指导的深入指导;校友对各自行业、企业的介绍与体会,校友提供的就职机会;增加一些面试的技巧,工作中压力的调解等。
有关形式方面的建议。建议“内容分类,目前咱们微博上信息量太大,不便于查找,您可以在消息时每条消息的开头标注“创业类”“求职类”“讨论类”“政策类”等;创业典型的宣传、介绍,甚至能与这些典型有一个互动提问的版块;这个平台应该开放,由企业和学生共同管理更新,使企业和学生能在线上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平台上应该有开放的留言对话平台,方便各个相关者交流;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有人提问有人回答等内容。
有关活动方面的建议。建议应征求广大学生的意向,让学生有选择自己有意向的公司来学校招聘,然后再进行校内双选会;学长现身说法;利用线上多多开展线下活动等。
这些意见是非常中肯的,说明学生对于学校就业微博非常重视,他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对于现在学校微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微博在短短的几年中已经被应用得非常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微博的需求有着更殷切的期望,改善学校就业微博对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就业微博利用和建设的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可知,微博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虽然近百所高校在就业工作中已经开始借助微博这个宣传平台,但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根据这次调查得到的信息和发现的问题,我们建议:
1.开发微博服务平台
利用新浪不断研发的各种服务,建立就业指导的微平台,服务于学生就业指导。目前,微博服务平台主要发展方向有以下8种:
一是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即基于地理位置信息服务的网络新应用 )。这是新浪微博提供的服务,可以应用于企业宣传、就业指导等方面,结合LBS,可以策划线上+线下结合的主题活动。
二是Xweibo。具备目前微博流行的各种丰富的功能,同时也配备强大的管理后台,可应用于用人单位、就业指导人士对学生进行匹配等方面的个性化指导。
三是微访谈。可应用于学生了解用人单位,访谈职业人士,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寻找榜样。
四是微直播。可应用于开展大规模活动时克服场地有限的问题,更有利于嘉宾与学生互动。
五是同城活动。有利于学生自发地开展职业探索、召开有针对性的双选会。
六是微博投票。可用于了解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即时了解学生心态(目前,“北青dreamsky”已经进行了两次投票,用以了解学生求职的现状)。
七是微群。将有相同兴趣的用户聚合在一起,形成群组,所有信息可通过群组发送,快捷、方便,如学校已经建立了北青院职业发展群。
八是微聚点。可用于学生集体行动,了解企业,建立就业基地等。
2.建设校内外资源库
资源库包括学校的就业信息网、上级业务部门的微博及网站、专业机构的微博及网站、用人单位的微博及网站、社会热心人士微博。通过微博服务平台,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3.建立微博维护团队
关键词:职业道德 信息不对称 规范化
一、引言
会计师是一种职称,指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水平,在企业中承办有关会计核算、税务筹划、内部审计等方面业务的人员。而注册会计师则是一种职业资格,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业务范围广泛,其中主要包含了税务服务、外部审计、资产评估、工程造价等诸多方面。注册会计师不局限于从业资格及专业限制,各行各业的人士经过对专业知识系统的学习均可以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而无论是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对于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服务是一种不具有实物形态的无形商品。对于在企业从事工作的会计而言,这种商品的价值从公司内部体现,通过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管理层借此对公司进行有效管理,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最终达到获得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对于在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而言,他们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审计,提供给利益相关者关于公司信息的审计报告。对于投资者而言,客观、公正、相对独立的审计报告能够帮助他们识别财务信息质量、理解财务报告信息,从而做出是否继续投资的决策。如果被审计单位操纵会计信息来掩盖财务状况,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被高估,公司存在着破产清算的风险,审计报告出具的意见则可能使得投资者及时终止对该公司的投资,则可带来经济效益,反之亦然。
由于社会公众面临着与会计职业服务供给者之间关于服务商品质量的信息分布严重不对称状态,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再加上资本市场飞速发展导致公众间利益关联度的极大提升,因此可见,会计职业道德辐射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对于社会公众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要保证会计职业服务质量,就必须对服务的生产与提供程序加以控制,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关于该无形商品生产的技术方面,具体为各种技术标准(如审计准则等);其二为生产、提供该商品过程中,约束会计职业服务提供者与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会计师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依靠经验和技术进行合理的主观判断。后者其实就是职业道德准则,它与前者共同构成了会计师的职业行为规范。
由于服务过程的主观判断伴随着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势必导致原有的职业道德准则偏离均衡状态。对于审计从业者,客户可能会要求以审计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来决定审计费用。这种情况下,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有可能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对于企业中的财务,就有可能利用会计准则中的不完备地方来粉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一旦会计师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导致社会公众利益受损,会计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公信力就会大大下降,所处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也会随之一落千丈,所以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四、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化
由于会计制度是人为制定的,市场参与者也是人,因此会计准则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市场参与者会尽可能利用会计准则制度中不完备的地方来牟利。再加上目前很多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规定内容宽泛,不具备切实的操作性,τ诜⒄故谐【济和构建企业制度的需要难以满足。所以我认为,要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分环境和个人两个角度考虑。从外部环境而言,可由通过制定更加周密的法律进一步规范。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法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其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注册会计师行业,也要在法制的轨道之内运行。如果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无论是注册会计师还是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在利益的驱使下,都会进行任何具有较高边际收益的活动。此时就需要法律的有效约束,以促进行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会计专业 职业道德建设 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上涨,而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一个专业性较轻的职业,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还有具备职业道德。但是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还不够重视,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职业道德的教育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对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现阶段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的方式不合理,内容不全面。
从目前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来看,会计专业的课程和教材都很少涉及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即使有也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课本知识点为主,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老师教育的方式,没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也没有设计出积极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失去学习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兴趣,也使得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知识的内容不甚了解,对于未来职业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考虑到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视
学校对于职业道德体系的建设不够重视,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只关注学生掌握的会计技能情况,忽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2]。因此,在设置相关课程的时候,对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没有作为重点,甚至有的中职学校没有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还有的学校虽然设立了相关的课程,但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的引起领导的重视。
(三)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安排不科学
由于学校领导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不重视,职业道德课程就会设置的很少。就算每周有一节道德教育课,讲课的老师也不是专业会计老师,使得职业道德的教育和专业课不能很好的融合,让学生觉得职业道德就算一门思想政治课,跟以后会计职业没有什么关系,影响了同学们对职业道德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职业道德体系建设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每年都会为社会提供和培养很多的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才能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职业道德观,从而使得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职业道德。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尤其是会计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3]。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从业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之外,还要保证正直廉洁、公正客观。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为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为社会提供大量会计从业人员的中职学校,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也是必须要尽到的职责,它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如果让学生在校园就树立了很好的职业道德观,在掌握好会计技能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将会使得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学生从源头就杜绝了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在未来的职业中,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能让他们忠于职守,能够抵制的了利益的诱惑。最后能够很好的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的职业道德挑战,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职业道德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
(一)改进和增加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教材
目前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教材比较少,有的内容也已经陈旧,因此要改变教材的枯燥内容,增加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书籍。对于编写教材的人员,不要一味的讲述应该怎样做,而是要多举实例,让学习者能够从例子中明白道理。这样既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二)加强对于会计专业职业道德体系的重视度
由于受到传统的影响,还普遍存在着重技能的培训而轻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生本身,都必须加强对于会计专业职业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才能为未来职业道德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很好的融合,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自身就业的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内容多联系实际
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不适用时展的需要,不仅达不到教学的效果还可能使同学们失去学习的兴趣[4]。因此,职业道德老师应该创新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视,增加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讲授职业道德知识的时候,要结合身边的实例,联系同学们的生活,不断拉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对于会计从业者和我国会计视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敢于面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措施,为促进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佳.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8):133.
[2]胡国理.探究中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路[J].科技风,2013,(21):169,173.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于1996年6月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被首次拟定成文,并明确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随后,在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中提出“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我国目前适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仍属于非正式约束,其强制性远不及社会权利机构保障实施的成文规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财务管理上层建筑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受到普遍关注,会计人员的诚信对于高校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学者仅从经济学或者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问题,对于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研究较少,且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并提出构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建议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由收集整理
1 会计职业道德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起点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会计职业道德的起点就是有关人的行为的三个假定,这三个假定在研究高校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时是完全适用的。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人、制度与经济活动(即人类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关于人的行为,新制度经济学有如下三个假定:
一是效用最大化假定。人类的行为动机都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则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例如高校的会计人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如果利他主义、遵守相关职业道德等不会以牺牲个人财富为代价,便会选择非财富最大化的集体主义行为偏好。但如果违背职业道德规范的效用远远大于遵守规范所带来的效用时,会计人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违背职业道德。
二是人的有限理性假定。当高校会计人员面临的环境较为复杂、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时,会计人员的理性判断是有限的,他们不会为了获取完全的信息而不顾成本的去搜集,也不会不顾成本地去处理信息,这在无形中会降低了高校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是人的机会主义假定。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例如,当高校会计人员在发现高校财务制度存在某些漏洞,他可以选择隐瞒并采取一定的欺骗手段为自身谋取更大的利益,也可以选择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向上级汇报并为完善财务制度提出建议,显然前者所带来的利益要比违背后者承担的成本要大得多,大部分会计人员都会选择前者。
2 关于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学者科斯、诺思等人认为,一切与社会相背离的现象,都能从制度本身的缺陷中寻求到最终原因。人的行为往往只是表象原因而非根本原因,因为人的行为是由制度所决定的,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往往反映出会计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相关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现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导致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2.1 会计法律制度及道德规范的不健全
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同属于社会规范,均包含规范会计人员行为的内容,而前者是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具有很强的他律性,后者主要依据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等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做出规范,具有很强的自律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与协调,对于提升高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新制度经济学中提出“制度的不完备性是普遍存在的”。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制度保障,在制定过程中存在制定人的“有限理性”,以及制度实施过程中环境的复杂性和诸多不确定性,导致其存在某种天然缺陷,在实际指导会计人员的行为时,往往存在失灵的现象。具体表现在许多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行为未必违反会计法律制度,导致会计人员在违背职业道德时付出的成本较低,而取得收益较高,会计不诚信行为屡屡发生。此外,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仍属于一种非强制性的非正式约束,其实施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在效用最大化、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三大假定的前提下,处于弱势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导致高校会计人员不诚信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通过高校内部各部门和人员在明确责任和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协助、相互监督和相互制衡的行为规范,其在引导和监督会计人员行为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种产权界定与安排的制度,科斯运用交易费用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研究,强调了产权界定和产权安排的重要性。对产权保护过程中的会计职业道德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产权明晰的高校里,因为其产权保护环境会提高会计人员不诚信行为的社会成本,会计的职业道德水准较高。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产权界定模糊且产权安排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及高校管理人员之间的牵制制度不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岗位责任制形同虚设以及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缺失,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会计人员在履行其岗位职责时,缺乏积极性且具有严重的机会主义倾向。
2.3 高校外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高校会计职业道德的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有效的外部监督能够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成本,提高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社会成本,从而有效防范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高校的外部监督机构主要有各级财政部门、会计职业组织(如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等)以及各党政部门、各级机关和群众组织等,只有以上各监督机构通过组织协调形成一种有效运转的外部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对高校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起到监督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种完善的用于监督高校会计职业道德的机制,有限理性的人是在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的,没有了外部监督机制这一制约,加之高校的特殊性质,其财务运作状况并不是对社会各界都完全公开的,这些便都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会计人员从事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提供了便利,不诚信的社会风气便会逐渐在高校中蔓延。
3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探索高校会计职业道德的构建途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高校会计人员属于追求效用最大化并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有限理性经济人,由于现行的会计法律制度以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较低的局面。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它能够抑制人在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若要从根本上避免会计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就要完善相应的制度,具体的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构建途径如下:
3.1 从高校会计人员自身角度出发,加强高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的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途径。通过教育引导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行为动机,新制度经济学中有观点认为良好的人的行为动机会有效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高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可以通过延长教育时间和丰富教育内容两方面着手:高校会计人员仅接受每年24小时的继续教育,面对高校复杂的会计环境,短暂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会计人员所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所以针对高校的会计人员每年可以适当延长职业道德的教育时间,提高受教育频率;丰富教育内容可以通过结合高校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并选择高校内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等,而不是简单地讲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3.2 从制度角度出发,建立健全保障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制度体系
(1)完善会计法律制度及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制度保障。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社会和思想基础,而会计法律制度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和遵守的制度保障。目前,凡是会计法律制度不允许的会计行为,都是会计职业道德所谴责的行为,但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未必违反会计法律制度。可见,完善会计法律制度可以从增加具体的并可实施的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条文开始,明确违背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赋予法律属性的方式来增强其强制性。此外,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应当进行补充与完善,具体的应该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由会计职业机构主导,结合各行业的会计行为特点进行制定、颁布与监督,其中应当将高校单独作为一类会计主体进行分析,结合高校会计人员的执业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或规范,为提高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2)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减弱会计人员的机会主义倾向。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试图通过产权的界定,来合理配置财力、物力及人力的一种博弈规则,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通过公平合理的产权界定和约束,来减弱会计人员的机会主义倾向。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是进一步完善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其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是高校最难完善的制度,也是最容易出现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地方;第二是完善授权审批制度,高校内部的各个部门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师生及职工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授权审批不当是近年来高校发生重大经济舞弊案的主要原因,高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授权,建立有效的授权批准体系;第三是加强内部审计制度,高校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对会计人员执业行为的审核与监督。内部审计是监督、检查和评价内控制度的质量和效果的手段,同时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