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数字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数字生态建筑 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建筑、数字建筑及数字生态建筑概述
当前,国际上尚未出现对生态建筑统一的定义,有学者将数字生态建筑称之为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在一些研究中,将可持续建筑进行了如下定义:遵循生态原则,有效利用资源,创造健康舒适环境的建筑。总的来看,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量消耗等是生态建筑的核心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信息模型的的出现与应用,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巨大变革。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于生态建筑中,可以实现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分析等。数字建筑,依托数字技术,为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与建筑整体效能,满足建筑整体生命周期海量信息处理要求所采取的建筑方法及技术体系,包括数字化建筑设计、数字化建筑建造,以及数字化生命周期管理所应用的技术、方法、理论等的总称。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实现建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及集成化等,综合提高建筑系统运行效率,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建筑实现生态化、智能化。
数字生态建筑的实现,其主体为生态建筑,综合应用数字系统,努力实现建筑生态目标。生态建筑要求建筑与生态相结合。生态建筑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人工生态系统,即建筑工程环境因素。在当前建筑施工中,对会对建筑生态平衡造成破坏,为实现建筑、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应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重视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综上,在明确划分生态指标数字化基础上,通过综合使用数字城市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数字生态模式,对建筑施工及建筑生态环境变化状态进行综合全面监控。数字城市核心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数字生态建筑系统、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官网的管理系统、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城市方向等。
二、数字控制生态化建筑
(一)建筑生态设计中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
通过建立及应用建筑信息模型,为建筑设计及施工的能源消耗与生态环境评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数字生态建筑设计中,其数字建筑信息模型应包括建筑全部信息,综合应用建筑性能分析方法及技术,在数字生态建筑设计阶段,对整个建筑工程能源消耗及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估基础上,建筑师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从而满足生态建筑要求,实现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提高生态建筑设计数字化及自动化。在数字生态建筑信息模型中,包含着众多设计信息,如建筑施工材料性能、几何信息及构件属性等。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允许在单个建筑模型中将建筑施工进度,建筑施工过程与建筑维护信息进行展示。
(二)建筑智能生态化实现
建筑数字化应包括应用数字化技术,创造建筑智能环境,并实现实体建筑与数字化虚拟空间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智能建筑也是一种生命建筑,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对建筑内外环境的监测与评价,实现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调节,创造舒适、安全及健康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环境空间的打造,应综合智能化系统、用户需求、环境结构及运行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设计,从而提高环境空间质量。建筑智能化技术是建立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现代建筑技术等多种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综合提高了建筑集成化水平,实现了建筑信息资源的共享及综合管理。
从建筑类生命进化来看,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建筑智能生态化,关键在于以下几点:第一,界面技术的应用,形成建筑与外界隔离建筑界面,建筑界面技术的应用,在满足建筑内部物质及能量需要等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第二,设备技术,通过应用设备技术组建类生命呼吸系统以进行建筑与外界能量交换,如制冷技术及空调技术的应用;第三,数字化技术为建筑类生命神经。随着建筑功能越发复杂,设备应用越发精密,体量增加等,对建筑整体协调运行及自动调节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建筑自动调控性能。
(三)建筑虚拟生态化技术应用
应用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建筑虚拟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形态逐渐由自然塑形、技术构形向数字化虚拟隐形发展。在进行虚拟建筑研究中,应首先研究虚拟空间。虚拟空间,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对感官刺激在人的意识中形成的一种非物质虚存空间,如互联网动态演示的虚拟空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虚拟空间更为逼真,其模拟能力及动态交互能力突出。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虚拟空间虚拟建筑,可以实现实体建筑部分功能。虚拟建筑生态性,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可无限扩展,永续利用,可消解物质实现资源节约,跨越时空,资源利用高效。
三、数字生态建筑向智慧城市的转变之路
在数字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建筑施工,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质量,保证建筑设计与施工整体水平。如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规划建筑面积为22.9万㎡,支持举办洲际性比赛、国家性综合运动会等,设计固定坐席为八万。其建筑外观为富有活力且优雅的花瓣外形,让人叹为观止。在该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建立建筑信息模型,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体育场声环境进行模拟试验,保证其声场设计不存在缺陷,通过模型技术的综合应用,充分提高了建筑质量。
智慧城市的实现,是依托各种机制,通过各种突降,将智慧进行汇聚并发挥智慧功能,为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智慧支持。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一个过程,其城市信息化过程主要包括政府管理与决策信息化、市民生活信息化、企业管理决策及服务信息化、测绘及统计信息化等。在Web服务的基础上,建立数字城市总体框架,并将整个数字城市系统分为数据层、数据服务层、功能服务区及应用层四个层次。数字生态建筑向智慧城市的转变,应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通过研究后,确定其主要内容为: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农村建设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城市智慧公共服务建设、城市智慧社会管理建设、城市智慧教育文化服务建设、城市智慧服务应用建设、城市智慧安全防控系统建设、城市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等。如下图为智慧城市集成开发平台示意图:
图1:智慧城市集成开发平台示意图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做到智能建筑、智能家居与建筑物联网三网融合,并建立三网融合的通信信息平台,实现融合平台信息互通、信息传递与信息共享,充分展示智慧城市魅力。
四、结语
随着时展,推动数字生态建筑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化技术对生态建筑影响巨大,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建筑自动化、智能化及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建筑综合质量。推动数字生态建筑,在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生态建筑基础上,向智慧城市进行转变。智慧城市是数字生态建筑最为重要平台,是实现最佳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曹伟,李晓伟.从数字生态建筑走向智慧城市之路[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7):61-69.
[2]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56-60,40.
[3]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2011,(5):97-102.
[4]王世福.智慧城市研究的模型构建及方法思考[J].规划师,2012,28(4):19-23.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调查研究;评价;生态化建设与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全球数字化学习浪潮的席卷下,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教与学正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占当今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否也随之在同步向前发展?笔者期望从常州科教城这一固定区域来折射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情况,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程度如何、应用效果如何,影响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查高职学生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的情况,分别就资源建设和应用两个层面考查其认识和态度,找出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因素,旨在分析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现状。
2.调查对象
本研究总共调查了常州科教城五所高校,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二年级的各类全日制专科生,每所学院80人。性别上,男生233人(占58.25%),女生167人(占41.75%),性别比例基本均衡。代表性分析:鉴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特殊性,一年级学生刚进校处于适应期,三年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故选择二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得此次调查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取样方法
本次调查的取样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在调查的五所高校中抽取5大学科门类,涉及文学、理学、工学、管理以及体育、艺术。在每个门类中随机抽取部分专业,每个专业随机抽取部分班级,每个班级按照20人采集样本。调查的专业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数字媒体设计、物流管理、软件技术、工商企业管理、应用英语、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体育服务与管理、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等专业。
4.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的问卷设计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有20道客观题。问卷采取集中发放的方式,并采用不记名方法,在学生填写问卷之前,向其说明本调查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独立填写问卷后当场收回。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4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365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1.25%。
5.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问卷回收后,即进行资料整理及录入工作。首先剔除回答不完全及不符合研究规范的问卷,将有效问卷编码输入计算机,再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内容主要围绕高职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态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应用效果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
1.高职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认识程度
(1)在对学生关于“在您所学的所有课程中,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情况”调查中发现:有40.81%的学生反映教师经常使用,有48.4%的学生反映教师偶尔使用,有10.79%的学生反映教师从未使用。统计结果说明广大教师和学生已经开始关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尝试着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2)在对学生关于“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对你学习的作用”调查中发现:28.2%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57.56%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11.92%的学生认为“不重要”,2.32%的学生认为“完全没用”。从统计结果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习很重要。
(3)在对学生关于“您对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兴趣”的调查中发现:40.99%的学生表示“有很大兴趣”,47.68%的学生表示“有兴趣”,10.17%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1.16%的学生表示“反感讨厌”。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喜欢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感兴趣,就更有必要对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将其价值最大化。
2.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满意度
在对学生关于“您对所在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总体情况的满意度如何”的调研中发现:7.56%的学生表示“满意”,20.65%的学生表示“较满意”,23.55%的学生表示“一般”,41.57%的学生表示“较不满意”,6.69%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开展的现状较不满意,对当前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十分必要。
3.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1)在对学生关于“您是否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该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来进行学习”的调研中发现:13.37%的学生表示“十分清楚”,67.44%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19.19%的学生表示“不知道”。从统计结果发现,十分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该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来进行学习”的学生非常少,大部分学生只是一般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在哪种情况下该使用。统计结果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认识程度还停留在表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深层次的运用还没有过多的思考。
(2)在对学生关于“您选择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学习的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所列出的各项原因的同意程度前三项依次是:丰富课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拓展课堂教学,提高个人知识水平;促进与老师的交流,与其他同学的交流。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最想提高的还是“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网络工具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较浅层次的能力。
4.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因素
(1)在对学生关于“服务功能的缺失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影响程度”的调查中发现,服务功能的缺失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使用的影响程度排前三的依次是:对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趋向把握不准(同意的占95.04%)、缺少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交互性差(同意的占94.17%)、学习内容并没有根据学习目的来选择,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意的占93.60%)。
(2)在对学生关于“管理因素的制约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影响程度”的调研中发现,管理因素的制约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维护、规章制度不健全、服务人员素质、服务人员的态度、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教师的重视程度。
思考与讨论
1.需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在对“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真情投入”进行调研时,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真情投入不够,而教师认为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师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内涵理解和在这种新型教学(学习)环境中教学(学习)策略和教学(学习)方法的缺乏。调查结果表明,师生普遍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还停留在一个初级层次,还是将其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作用并没得到很好发挥。
2.重构建设体系框架――走向生态化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可以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借助它可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高职院校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工具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借助案例库、试题库等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通过建立相关政策和规范,将区域内各类教育组织的生成性资源、科研院所、企业提供的教学资源三方面搭建有效的资源共享及管理机制,综合各类要素,形成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环境。
3.重共享激励机制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既可以带来社会受益,也可能为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和个人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收益。而且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主体的收益期望和风险期望对其参与共享的积极性以及最终共享的有效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立利益驱动的共享激励机制使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主体能切实感受到共享带来的好处和不参与共享带来的弊端,以激发共享主体参与的热情。校企合作进行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合作中,必须考虑对企业利益的保护,可引入开放性质的版权协议和共同创作协议以保护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版权问题。
结语
促进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离不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最终效果是运用信息化手段营造出一种教学环境,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维、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等的学习。将区域内各类教育组织的生成性资源,科研院所、商业公司提供的教学资源合理整合,综合各类要素,形成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建设体系框架与共享机制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1]石巧珍,韩陈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时空特点及作用机理[J].现代教育技术,2007(2).
[2]张伟,季小峰.应用科技大学建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新风向――“校企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5).
[3]谢舒潇,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4]王娟,杨改学,王妍莉,孔亮.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3).
通过亲身体验实际运行的“数字化双胞胎”和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可以近距离感受虚拟与现实连接所带来的生产力和效率的巨大提升。西门子“数字化体验中心”还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案例,实景展现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如何实现更快速、灵活、高效的生产。
“通过数字化体验中心,西门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范例。在中国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西门子是可信赖的技术合作伙伴。”西门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表示,“我们帮助中国多个行业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把数字化的愿景转化为现实,并将继续为中国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
坐落在西门子北京办公园区的西门子数字化体验中心包括数字化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全集成自动化、可持续能源和信息安全实验室五大展厅,集中展示了数字化在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生产工程、生产制造和运维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具体应用。
其中,在数字化企业展厅,西门子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首次面向中国市场展示其理念与应用。西门子数字化体验中心在向各界展示西门子数字化技术实力的同时,兼具孵化创新、产学合作的平台功能。
“作为全球唯一一家能在产品研发与制造过程以及工厂管理的完整价值链上提供‘数字化双胞胎’的企业,西门子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端到端的数字化,使高效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表示,“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携手所有合作伙伴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
MindSphere是西门子数字化业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制造商通过MindSphere可快速、高效地采集海量数据并挖掘数据中的价值,以最少的投入大幅提高生产设备的性能和可用性。西门子庞大的工业设备基础和覆盖众多行业的专业知识,为MindSphere带来独特的数据采集和价值挖掘优势。
开放的MindSphere不仅为第三方设备的安全接入提供了多种方式,覆盖所有支持OPC UA通信技术的设备或系统,还能够使更多的程序开发者和最终用户借助这一平台开发或使用多样化的应用。西门子还计划面向数据连接的应用程序接口以支持更多协议。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西门子已经携手合作伙伴开发出了50余种App,将与源讯、埃森哲、Evosoft、SAP等众多合作伙伴一起,不断推动以MindSphere为平台的生态系统的建设。西门子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已经帮助各种类型、规模不同的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0前言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人们更多的是在阅读过程中依靠网络的便捷性,逐渐从传统的文字书刊转向网络电子图书。各种新型网络阅读终端和应用软件也应运而生,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得传统的纸质阅读材料与新型的网络阅读书籍在市场的竞争中日益激烈。数字化背景下的出版产业经济,如何有效的结合信息化的发展,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获得一席之地,是当前产业升级变革的一项主要内容。
1对当前出版产业的相关状况和问题的分析
1.1数字化产业经济新的变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在出版产业中广泛应用,出版产业经济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以纸质为基础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再是出版经济的主要内容,取而代之是新型的数字化出版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在市场的竞争当中很快的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同时,在数字化出版经营环境当中,诸多的网络公司在不断推出自己产品的同时,在抽取相应的份额上面也不断降低,从而使得数字化出版产业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阅读内容,网络公司与出版商的良性合作,有效的推动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这种大的数字化出版环境当中,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数字出版行业的收入额度也在不断上升。但是,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待当前我国数字化出版行业就会让人深感忧虑。如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数字出版产业为传统的出版商授权于网络机构,二者之间是谋求相互合作的发展方式,这种合作的弊端不但一定程度的导致了数字出版的积极性,同时在知识版权的归属方面也会存在很大隐患,造成了盗版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数字化出版不能从根上遏制这些盗版问题,在发展的前景上将会出现严重的阻碍。
1.2数字化产业经济的相关问题
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数字化背景下的出版业在互联网开放性特点的推动下,也存在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
1.2.1版权管理问题
互联网作用下的信息传播速度具有便捷快速等特点,当人们在网上相关的文章、评论、期刊等个人资料时,很容易被网友转发,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数字化出版行业在版权所属的规范管理上带来很大难题。尤其是一些隐藏较深的小平台,往往通过转发盗版其他出版行业的信息进行传播,从中窃取利益。同时,互联网所主导的网络监管制度相对于现实的市场监督,具有很大的管理难度,使得不法分子得以逃避相应的惩处。
1.2.2内容老套学法新颖性
数字化出版行业在内容上缺乏创新是当前面临的又一问题,对于出版行业来说,具备吸引人眼球的新颖内容,是整个出版行业得以发展和成长的有效保证。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化数据传播便捷的时代,人们在需求上更加渴望获取必要的精神粮食。但是,大多数数字化出版商,没有从根本上认真对待,在网络信息内容上依然沿用那套于相似的知识结构,没有实际上的创新。一些受欢迎的网络文学也是在现有的著作上加以复制,数字化网络文学知识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读者的积极性。
1.2.3数字化出版的网络内容缺乏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对当前数字化网络内容信息而言,很大程度上缺乏对读者价值观的引导。网络信息在传播上便捷快速,使得许多的个人较为片面偏激的观点内容误导读者,加上网络文学缺乏有效的监督,知识内容体系犹如大杂烩一样,难以对读者提供文学情感上的熏陶。尤其是一些抨击社会等暴力文化内容,对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是十分负面的。数字化出版企业如何在网络上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学环境,为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是数字出版商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数字化背景下出版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由网络数字化在出版产业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出版方式被打破,出版产业正进行着一场产业变革。数字出版应用对出版行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网络信息化应用的大环境里,出版产业只有不断的调整自我的产业发展结构,才能在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强大。
2.1组建一套完整的出版产业生态系统
从发展的理念来讲,生态理念更多的指向是在产业市场良好的发展环境下,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态理念在各个行业中都能够普遍适用。这种理念在出版产业发展中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发展理念能够在有效指导出版产业的结构转型和最大程度的谋求自身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2.2在发展理念上不断创新
在信息化广泛应用的今天,出版行业传统的纸质出版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在信息化大数据应用时代通过不断的革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在对传统纸质出版的主要影响是在市场的资源分配中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因此,传统的纸质出版更应该在发展上改变传统的老套方式,适应时展潮流,不断的实现自我更新,提升市场份额的竞争能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出版作为新兴的出版行业也应该不断的创新发展。就目前来说,网络信息在出版行业中的应用,给出版行业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出版行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这把双刃剑,数字化出版就应该在发展理念上不断的进行创新。在出版管理上加大行业的管理,规范出版秩序。如在对待盗版的信息管理上,就要求自身所出版的信息内容积极向上,传播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在发展中不断的壮大。
3数字化背景下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出版行业必定是以数字化为主,纸质化为辅的出版模式,纸质与数字化两者之间需要共同的相互作用,共同的承担着出版行业的发展,出版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一是要完善产业的出版结构,提高数字出版的有效管理;传统的出版内容版权为实体所有,在盗版问题上能够容易地展开处罚,而数字出版基于网络的相关特性,在管理制度上相对较为匮乏,从而造成了版权知识的混乱不清。因此,完善管理制度是保证未来出版业的有效前提。二是要完善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是有效保障数字出版的有效前提,数字出版的内容大部分是通过网络信息加以传播,在传播中难免会夹杂着其他的不良信息,尤其是少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故意在数字出版内容上传播消极腐朽的反面内容。为了让数字出版有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就必定要有一套严格的法律规章制度加以约束。
金融科技的崛起改变和塑造着客户的金融消费行为和交易习惯,方便快捷的数字化体验成为客户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数字化渠道成为服务客户的主流, 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一些金融科技公司迅速抓住数字化时代契机,打造以客户体验为中心、以数据技术为驱动、以互联网渠道为重点的经营模式,动摇了银行的绝对优势地位,在移动支付、小额信贷等领域不断冲击银行的传统业务。面对新的数字竞争对手和领先的平台型企业的进攻,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变得“无形”,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一、银行数字化转型概述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利用科技手段改造传统 金融,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优化金融服务模式和内部管理方式。总体来看,数字化转型要求银行具备以下几个能力:
一是客户洞察能力。客户洞察能力是通过客户的交易行为和习惯操作分析客户的偏好和特征,从中得到有价值的判断,帮助银行理解客户行为背后的驱动因素、价值潜力及产品销售机会,从而形成银行与客户的良性互动。银行需要做的是了解客户的需求,衡量客户的看法,有效识别客户未满足的需求、不满意的期待以及主要的诉求,建立需求反馈机制,从根本上着手解决客户需求与银行服务对接错位的问题,有效提升客户体验。
二是快速反应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分别是产品研发、人力资源和管理,三种因素集成而得的协调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决定了快速反应能力的高低。数字化时代也是敏捷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对客户的白热化争夺要求银行能够快速配置财务、人力、资金等各种资源,以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 因此,银行需要用灵活高效的产品研发、组织架构及运营模式替代过去的内部资源组织形式,提高应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敏捷性。
三是数据激活能力。数据是数字化时代银行的核心资产。良好的数据获取、分析和运用能力可以帮助银行挖掘客户信息价值,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 了解客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支持客户的交易行为,构建新的业务模式,进而赢得竞争优势。银行在客户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工作有助于提升数据激活能力。
二、国内外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主要特点
(一)具有明确清晰的数字化转型战略
银行决策层和管理层对数字化转型战略有清晰的愿景、持续的投入和坚定的决心;有明确的战略布局和 发展规划;战略落地部门对数字化转型战略高度认同、自觉执行,全行上下对数字化转型的愿景、目标和路径达成充分共识,全行的行动和决策统一在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下。最高领导自上而下带领全行积极变革, 高管在设计、试点和实施关键节点投入充足时间积极参与。转型项目主题与高管最关注的大事或痛点高度契合,不与日常工作脱节。
(二)以客户为中心,改造客户旅程提升客户体验
从客户角度出发,沿整个客户旅程来审视客户体验,做到真正优化客户体验、提升业绩。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产品服务客户所需,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搭配适合的产品;打通客户旅程的关键节点,通过客户旅程改造和内部流程变革,从前端到后台重新设计银行的核心旅程,分析新的机会,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使客户满意,应用并不断改善新的智能技术,用于创新和促进客户体验,提高客户服务效率, 完善全旅程客户服务体系。
(三)推进全渠道转型,实现客户各种触点的体验一致
让客户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所有渠道与银行接触,在所有渠道提供统一的客户体验和品牌形象,在各个渠道之间实现无缝迁移,使客户能够随时随地选用自己觉得方便的渠道完成所需的交易或服务。从定义客户旅程入手,根据不同渠道的功能与体验特征,明确渠道总体定位框架,构建整合渠道体系,进而通过协助、引导、差异化定价等手段帮助客户向最有效渠道迁移,并同时在人力资源、数据平台等方面建立内部的配套支撑,为客户提供统一、流畅和卓越的体验。
(四)打造优秀的大数据管理、分析与运用能力
实践表明,大数据在银行业绩提升、风险防控、效能改善与管理优化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决策支 持、信用风险、精准营销与个性化定价等领域发挥的价 值最大。银行应围绕大数据生态体系,运用大数据及相 关领域的最新技术,培育数据挖掘和分析技能,全方位 建设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 的信息,为银行的决策、风险控制和客户管理服务。
美国第一资本金融公司自2002 年起开始实施“信息决策”战略,单独设立了首席数字官(CDO),平均每年开展8 万个以上的大数据实验分析,是全球范围内最早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银行。依靠丰富的数据积累和强大的模型分析能力,在客户获取、激活、产品组合管理、客户挽留、风险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移动银行应用成为首款支持苹果TouchID功能的软件。2016 年,亦率先通过亚马逊网站的Alexa虚拟助理实现了语音控制的金融服务交易。在数字化战略的推动下,它从一家单一经营信用卡业务的公司迅速成长为美国资产排名前十的综合性银行。
(五)打造开放银行体系,建设金融生态圈
开放银行是指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向合格的外部商业伙伴,将银行的账户能力、支付能力、特色产品能力、数字经营能力、全渠道服务能力等开放给合作伙伴,共建跨界融合生态。通过改变传统模式,无感、无限、无界提供场景化金融服务,使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在生活服务需求中第一时间得到满足。
近年来,国内银行频频探索利用API或SDK接口等方式打造开放银行生态圈。比如,浦发银行在2018 年7月推出了API Bank 无界银行,截至2018年11月末,总共实现了211 个API服务,对接84 款APP,出台电商平台、出国服务、跨境服务等多个场景金融服务方案。中信银行通过连接京东商城、滴滴专车、淘宝等平台,将平台数据引入,用于识别和分析客户营销机会与业务拓展风险。
(六)建立敏捷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创新能力
银行传统的组织架构是按照职能来划分部门的, 然而敏捷的组织形式是从各个相关部门抽调人员,成立敏捷团队,实现组织架构上的扁平化管理,敏捷团队的成员按照“端到端”的原则,每个人都对项目的全 过程负全责,所有人的绩效考核指标都是一样的。敏捷团队的成员在同一办公地点集中办公,保证员工单线程工作,变串联为并联,同时辅之以定期培训和考量、时间短和注重决策的轻量会议等,全面提升反应速度。对敏捷团队充分授权,减少交接和精简流程, 去除冗余层级、重复决策等环节。
星展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在经历了第一阶段“将核心业务进行数字化改造”和第二阶段“银行业务与客户需 求深度融合”之后,进入第三阶段“构建创业型企业的 文化氛围”。星展银行调动全员力量,提倡“有利于客户体验的努力都值得尝试”,让每位员工都自觉了解客户体验和关切,以自己的亲身体验重新构思客户旅程, 推动全方位转型。如星展的呼叫中心、ATM分析、HR等,全部逐步实现技术转型,都是自下而上、由底层员工推动的。
三、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着力点
银行数字化转型,尤其是零售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发展新趋势。由于零售业务存在客户规模大、长尾客户服务不足、客户结构分化等特征,金融科技的运用能够有效缓解这部分现实问题,大部分银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优先选择零售业务为突破口,利用科技手段驱动零售银行业务全面释放潜能, 使银行服务摆脱时间、地点、人员的束缚,实现自动化、 实时化、线上化处理。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几个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产品服务的触达能力
拓展多元化服务渠道,利用互联网渠道扩大服务半径,覆盖更多长尾客户,同时将线上渠道与线下服务网络进行有效衔接,实现闭环服务,构建“物理+ 虚拟”的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体系。在银行的多元化服务渠道中,手机APP的客户触达作用越来越突出。根据易观产业数据库的报告显示,2018 年一季度,我国手机银行注册用户数超过15 亿户,手机银行客户交易规模达到66.89 万亿元人民币,活跃用户持续增长, 逐渐成为用户首选的服务主渠道,到2018 年底手机银行渠道用户比例达57%,首次超越网银用户比例。手机 银行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智能核验身份,在银行APP登录、交易中增加面部识别及指纹识别等功能;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理财和投资顾问服务中,为客户精准定制个性化的理财产品等。另一方面是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在产品栏目引入保险、助学贷款、校园贷款等项目,实现与高校、保险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外部企业的深度连接。网点作为服务客户的传统渠道,同样面临数字化转型课题。网点的数字化转型要注重培养智能机具对柜面业务的替代能力,数字化再造网点的业务流程,将信息化、业务流程和智能机具有效整合,加强网点分流引导,重点推进各类业务的线上协助化服务。
(二)提升个性化服务能力
根据腾讯研究院的报告显示,采用个性化精准营销的银行,营销成功率能够提高50%~65%以上;根 据客户画像推送银行产品,购买率可以提高30%~ 55% ;通过大数据进行全面客户管理的银行,存量客户激活率能够提升30%以上,坏账率能降低25%。为提高个性化服务能力,银行可以通过强大的数据整合分析体系,实时、智能化地处理客户行为数据,根据客户的信用资质、收入水平、风险承受能力、行为特征、 使用习惯、使用偏好综合考量,利用积累的内外部数据及成熟的算法进行个性化的界面展示,实现“千人千面”。同时,基于对客户行为特征的分析挖掘,在客户来到网点或电子银行渠道时,按照为客户群体打好的标签,展现因人而异个性化广告,让用户对感兴趣的广告信息进入业务办理,改变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实现精准营销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和支持,提高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个性化服务能力,可以帮助银行增加获客精准度,降低获客成本,提升客户交互体验和 产品转化率,并实现个性化定价。运用大数据技术, 第一步是即刻捕捉数据,海量获取数据,这些数据包括银行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清洗处理这些数据,提取特征信息,为客户画像做准备; 接下来,要按照客户基本信息、兴趣爱好、社会特征、消费行为等维度,建立标签化的客户模型;再通过客户特征、产品需求等参数,对客户进行分类;最后采用协 调过滤、关联规则、知识推荐等算法,使产品和服务智能触达客户。
(三)增强场景化服务能力
银行发展进入生态建设的新时期,必须打造一个吸引和留住客户的生态系统,让客户可以在生活场景中了解、使用和发现金融消费机会。场景金融的关键在于银行把金融服务融入到客户的衣食住行场景中, 以场景为核心向用户提供服务。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区别在于,场景金融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业务流程或者单独的产品,而是嵌入到生活场景中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服务内容体现“金融+ 生活”的高度融合。场景金融是一种完整的生态,是从金融需求到金融解决方案的闭环服务。构建场景金融服务模式,银行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与掌握场景流量的互联网、新零售、房地产、能源、制造、出行等行业开展广泛的跨界合作;另一方面,可自建场景,继续发力场景生态建设,在电子商务平台、社区银行、移动生活服务、 加油站金融、汽车金融、机场金融等方面寻找细分市场,尽早构建“生活+ 金融”完整生态圈。除此之外,银行可以改造传统的银行网点,将原有的金融服务单一场景延伸为多元化服务场景,引入休闲、积分兑换、消费等生活化场景,让银行网点与客户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推动网点场景化转型。
四、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一)批量获取并经营零售客户
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把银行零售客户行为从线下网点变为线上和线下并重,在平台和场景中获取金融服务成为新的趋势。零售业务必须把客户工作、生活场景重新整合,通过线上平台与各大电商平台、社会资源平台对接,批量化营销和管理零售客户,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与衣、食、住、行、育、娱、医、寿等场景平台对接,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将金融服务嵌入场景服务,为零售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在后台对接信贷系统实现线上融资、额度管理、风险防控等。建设包括人脸识别等生物认证技术在内的身份核验系统,打造大数据分析平台和连接第三方金融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零售平台金融服务功能,更有效地达到批量获客、活客、留客,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二)完善专业化管理模式
专业化管理模式是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基本保障,需要在产品研发、销售管理、渠道布局、数据驱动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零售板块的专业能力。突出产品引擎作用,丰富强化消费信贷、财富管理、信用卡等专业产品线,研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强化总行销售管理职能,负责零售营销计划制定、营销业绩统计、个人客户经理绩效管理、技能培训等, 打通总行、分行、支行、个人管理与督导机制。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管理,包括网点布局、线上渠道开发、新业态规划等,构建全渠道、多触点的一致客户体验。打造基于大数据的定量分析与业务决策能力,推动大数据分析的规划和开发,打通零售客户底层数据基础与数据驱动的应用。完善风险组织架构, 增强集中化、专业化、高效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推动敏捷组织改造
在零售板块探索敏捷组织改造,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创新的组织。转变领导角色,向战略家、设计师、辅导者转变,充分授权团队,注重培养团队自主运作能力,在数字化快速迭代的工作方式下,把管理机制从复杂的“过程导向”转向责任分明的“决策导向”。以项目为导向,组建“小而灵活”的跨部门团队, 负责零售数字化项目端到端的实施落地,赋予团队充分决策权。改革决策机制,将传统瀑布式的大项目“化整为零”,分阶段进行项目投入和审批,缩短项目研发时间。
(四)管理零售客户旅程,提升零售客户体验
基于当前零售客户体验存在的差距和差异化战略 两大维度,梳理零售客户旅程,进行优先排序后分批推动客户旅程改造。建立全方位的零售客户反馈收集体系,包括:针对金融服务、设施、产品及流程的整体满意度及推荐值评价;通过短信、微信、APP客户端等进行交易后的即时反馈;对投诉进行产品、渠道、对象、 成因的多维分析等,将收集的反馈及监测数据汇总成零售客户体验仪表板,将抽象的体验转化为直观、可操作的优化举措,进而紧跟零售客户需求,推动数字化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