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年学习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 从信息源角度看: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时效性更强
微信的繁荣离不开孕育它的网络,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上网变得轻而易举,于是微信轻松地进入广大青年学生的视野,成为他们获取新鲜资讯的首选工具。在2013年初苏州大学做过的统计中,84.6%的青年学生使用微信。在信息化社会,微信给青年学生提供了感知世界的另一扇窗,它是传统教育的极大补充,丰富了教育资源,也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
1.2 从老师角度看:创新了师生沟通方式,提高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微信强大的图文、语音、视频传输功能给师生沟通架设了新的桥梁,有些不愿意当面找老师沟通的学生会选择利用微信向老师求助,语音功能让沟通不再生硬;不少高校专门为青年学生开设了心理咨询、就业政策、青年媒体等微信公共主页,向有需要的人推送信息,这种沟通模式比起微博“广撒网”的信息传送模式,方向性和目的性更强,也更能在第一时间满足青年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1.3 从学生角度看:激发青年人的创新意识,为青年人提供施展个性的舞台
比之其他社交媒体,微信的门槛比较低,可以说智能手机的用户都可以使用微信,用户信息也具有私密性特点,可以自由选择受众,都是微信用户的“强人际关系”,信息时候的压力较小。这一点被青年学生尤为热爱,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利用微信平台抒发心情、发表观点、分享创作,一个微信账号就是一个小小的自媒体。
2 微信给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2.1 青年学生过分依赖虚拟世界,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笔者根据对青年学生的访谈得知,生活里的心情和经历,似乎一定要晒出来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感;朋友聚会先把各种美食拍下来分享到朋友圈;睡前一定要刷完朋友圈才可以睡觉。这一方面彰显了当代青年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青年学生过于自我封闭,一味地躲在虚拟世界里,助长不与人交流,过于自我、自我评价偏颇等心理问题。
2.2 受到不健康、不科学信息的干扰,价值、信仰进一步缺失
资讯愈加发达,传统教育在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就愈加“去神圣化”。青年学生获取知识和资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他们的关注视角甚至于会大过自己的某一门专业课老师。这导致他们心目中知识的标杆已经不是传道授业的老师,而是无所不能的网络。近年来频发的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都印证了这一点。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风险信息的主要来源。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的研究显示,当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起影响较大的危机舆情事件,网络媒体正日益成为危机舆情的首发媒体。
2.3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被孤立,小众化的特点使得微信的传播效果在圈子中扩大
有学者研究得出,微博等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媒体从“内容为王”到“关系为王”的发展,即过去以大众媒体为中心的“点对面”传播模式正在向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网状传播模式发展,SNS、微博等都在推动这个变革。基于此,如果传统的思政教育不受青年人的欢迎,他们会在微信等虚拟平台中得到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小众化的特点使得微信的传播效果在圈子中扩大,传统教育进一步被孤立。近日发生的昆明暴力恐怖事件就在微信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各种声音轮番登场,借助转载、评论等功能,传播效应不断扩大。
3 微信背景下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3.1 审时度势、为我所用,探索与微信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
鼓励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政教育课教师开设辅助工作的微信公共账号,成为大势所趋,它可以向学生推送有价值的信息,引领校园舆论的方向,还能通过线上互动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此外,微信的出现也为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创造了机遇,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创新思路,利用青年学生更乐于接受的“碎片化”信息传播方式,将“两课”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3.2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
微信不是万能的,尽管它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其本身存在的虚拟、不可控等缺陷使得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思政教育。根据前文调查结果,微信使用者的第一诉求是消遣和娱乐,并不能对它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预期过高。教育工作者还是应当巩固原有思政教育阵地,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在真实的生活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开发更多有趣实用的课程,开展更多寓教于乐的活动,以真实的手段凝聚学生关注,这样微信才能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
关键词:轮滑运动;西安轮滑;轮滑教学;对策研究
1.前言
轮滑是我国体育运动的一个新兴项目,深受广大青少年年学生的喜爱,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一项普及性和可行性极强的运动项目。轮滑教学是在新体育教学指导纲要颁布与实施以后,为适应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为教育指导思想而开设的这门课程。近年来,轮滑运动在我国各城市开展、普及,很快就具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轮滑运动的诸多优点早已为喜爱轮滑的青少年所接受,因而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轮滑俱乐部。由于轮滑在我国是一项新兴运动,目前在俱乐部中开展的基础还十分薄弱,但轮滑运动所具备的娱乐性和刺激性强等特点使其对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项目的多样性更使得这项运动有利于提高学青少年的体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人通过对西安轮滑协会、风火轮轮滑俱乐部、西安飞旋轮滑俱乐部、西安夜猫轮滑俱乐部,速龙轮滑俱乐部等 10 所青少年业余轮滑俱乐部轮滑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从中分析了西安市轮滑俱乐部轮滑教学的整体水平。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调查法。对西安市 10 所轮滑俱乐部的轮滑教练员及俱乐部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2.2.3实地调查法。本人对各个俱乐部进行实地的调查,包括西安轮滑协会,飞轮海,夜猫,速龙等他们面对的教学对象3到12岁的少年,其中西安轮滑协会为主要调查对象。
3.结果与分析
3.1 西安市青少年轮滑俱乐部轮滑教学现状分析
3.1.1 西安市青少年轮滑俱乐部教学的现状
西安市轮滑俱乐部是最近几年开展起来的,本人对西安市 10 所轮滑俱乐部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
其中比较正式的经体育部门注册的有1所,未经注册的有 9所,这 10 所俱乐部均以盈利为目的,对青少年进行轮滑教学。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高,闲暇时间真多,大家在生活中更注重精神及体育方面的提高和锻炼,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轮滑此时是大多数青少年极佳的选择。随着加入轮滑行列的人越来越多,俱乐部在管理方面也需要不断的改革与进步,在参与调查的各个俱乐部中,他们都有自己的管理结构及运行体制,能保证俱乐部的基本正常轮滑教学。
3.1.2 西安市青少年轮滑俱乐部进行轮滑教学的目标
通过走访了解到目前西安市轮滑俱乐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掌握轮滑的基本技术、技能、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其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自己或他人科学地锻炼身体。目前我国俱乐部发展速度较快,俱乐部教学目标的发展也正日益呈现新的发展方向。在学校领域中,对课程目标方面提出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学校教育在坚持五个领域目标的基本前提下,为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开展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以促进轮滑运动的全面发展。
3.1.3 西安市轮滑俱乐部轮滑教学项目的现状调查
随着我国业余俱乐部的广泛开展,终身体育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俱乐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健身与文化性的相结合,发掘体育文化内涵以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重视发展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开设速度轮滑课的俱乐部占 10%,开设休闲轮滑课的俱乐部占总数的 50%,开设花样轮滑课的俱乐部占40%而对于极限轮滑和轮滑球的项目在俱乐部中并没有出现。可以说西安市轮滑俱乐部的教学基本上是以休闲轮滑为主兼有少部分的花样轮滑。
3.1.4西安市青少年轮滑教学轮滑场地、器材状况
本课题将业余轮滑俱乐部轮滑场地器材现状作为调查研究指标。这些轮滑俱乐部的标准场地只有1家西安轮滑协会,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必然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俱乐部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体育器材的匮乏,严重制约俱乐部各项轮滑项目的开展。所以,必须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以保证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基本需要,提高学生学习轮滑的积极性,使俱乐部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3.1.5西安市各小学和幼儿园轮滑课的开展情况
轮滑的强势入驻和青少年儿童的大力欢迎,让各个学校不得不考虑将轮滑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加入课程中。其中西安市把轮滑课程开设为课程的学校有西安市大雁塔小学,高新1小,高新2小,高新国际小学,其中幼儿园占得比例比较大。
3.2 西安市轮滑教学的发展对策
3.2.1 加强轮滑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利用。西安市轮滑教学适当进行改革,是全民健身以及后备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俱乐部在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需要。本人对西安市青少年轮滑俱乐部的场地进行调查,发现截止目前正规的标准轮滑场地还没有。俱乐部应该完善其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轮滑场地。俱乐部领导和有关的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轮滑场地器材的投资与建设,科学的规划,并对场地进行多功能的开发,为轮滑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3.2.2 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贯彻全民健身的方针,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练队伍。教练是教学组织的核心,轮滑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教练。教学水平的提高动力在教练,阻力也在教练,只有不断提高教练的素质,变革教练陈旧的思想观念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2.3组织教练员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科学系统的培训。目前西安市轮滑教练的队伍年轻化,学历结构偏低,教练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是决定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教练不但要对学习的内容要了如指掌,还要有精确的讲解才能和独特的教学技巧,因此,必须加强教练的业务进修。对教练的教学水平提高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对教练创新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4.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1.西安市青少年轮滑教学目前存在教学结构不完整。
2.西安市青少年轮滑教学部场地设施不够完善,虽然基本能满足轮滑教学的需要,但是标准的轮滑跑道场地目前还没有,严重制约着轮滑教学的开展。
3.轮滑教学开设轮滑项目过于单一,90%都开设速度轮滑,部分休闲、娱乐项目很少,难以满足青少年发展的需要。
4. 西安市轮滑教练队伍学历结构偏低,轮滑专业的教练相对较少,专职教练比例太小,教学水平不高,教练队伍有待优化。
5.西安市轮滑的活动相对较少,学生在学习轮滑后不能学为所用,没有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机会,缺少轮滑活动的氛围。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潘黎,秦福奎. 轮滑初学者教法初探[J]. 冰雪运动 , 2012,(01).
[关键词]英语情境教学;概念内涵;教学特征
[作者简介]吕文静,就职于广西社会科学院办公室,教育学硕士,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G42;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1-0208-03
自2001年9月新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基础教育课程实验推广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据文献检索不难发现,有关英语如何教与怎样教才更有效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其中情境教学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以强调语言学习的真实情境,即通过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以情境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受到关注。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要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本文就英语情境教学的概念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英语情境的特征,以便更好地指导课堂英语情境教学。
一、有关英语情境教学概念的观点,经过文献整理大致概括为三类:
(一)情境教学特指视听法。视听法(The Au―clio―Visual Method)是20世纪60年代在直接法和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听说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它的教学目的是以情境为中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连贯表达思想的能力。由于它强调耳、眼等感觉器官和大脑整体地去感知和认识外语材料,而外语材料的三要素――音、形、义和词、句、话也是连为整体让人感知的,因此,视昕法最早称为“视听整体结构法”(The Audio―Visual Global and Struc-tural Method)。视听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古布里纳(P,Cuberina)提出,首创于法国。60年代中期中法建交,视听法开始传人我国,但使用范围很窄。70年代《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传人我国,视听法在我国使用的范围开始逐渐扩大。它的缺点是忽视母语的作用,忽视书面语的作用,重语言形式,轻语言交际。例如《新概念英语》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语言结构为主线,一定程度上忽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LU(PSs)。
(二)情境教学在更广义的意义上的界定。情境是语言教学术语,相当于运用目的语的环境,如情境法是指依据情境来选择、安排和提出语言项目的教学方法。韩礼德、海姆斯把情境和语境同时应用,称作情境语境。韩礼德(M,A,K,HaUl・day)于1978年还提出社会环境,它是指交流信息的环境,即话语的社会背景。它包含三个方面:第一,话语范围(field 0f discourse),指所谈论的人、事、物;第二,话语基调(tone 0f discourse),指谈话参加者的各种情况;第三,话语方式(mode 0f dis-COUrSe),指话语所选用的载体、渠道都可反映在话语的社会背景之中。语境(context)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狭义的,指语篇的上下文;另一种是广义的,指使用某一语言项目时的广阔的社会背景。此法把情境(言语情境)、环境、语境看作同义词,并把情境定义为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内部条件是心智活动;外部条件是指社会和言语情境,集中体现于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信息的社会环境。
(三)情境教学侧重强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situation主要指情境,情境则为scene。利用情境指设置、虚拟一种能够激感的场景。作为教学方法、技巧,它的作用在于以形象引起学生的体验和潜意识的认知与感染,而产生作用的机制则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主张教学过程首先就是创设情境以引起动机,然后才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成果。强调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是智力因素作用与非智力因素作用的统一,认为它在情感方面可以发挥过滤、净化、升华等陶冶功能,在认知方面具有启迪学生的暗示性,从而有意识地和无意识地接受教育输入。从有关理论提炼情境教学技巧的要点可以用两句话加以概括:如临其境,触景生情。如临其境感知易,触景生情则认识牢。据此概括可以看出,国内同行用情境而不用景的道理。汉字景表示景象、环境,它主要反映客观的存在,而境则表示主体遭遇到的情况和所处的地域,故“境”较“景”更能反映情境教学法之内涵的核心。
在情境的界定中提到真实的情境具有多重层面与分类,以不同的分类目标进行分类,就有不同的情境的类别。
综合以上有关英语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解,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是一种更广义的说法,是指利用或借助语言学习的情境,通过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以情境交际为中心来学习英语的教学形式。
二、根据以上对英语情境教学概念的分析,可以发现基于情境的英语教学既具有一般教学的共性,如完整性、简明性、开放性与操作性等等,又具有其自身思维个性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的供应。“情境”是英语情境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无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还是人类学领域,对英语情境教学的探索都视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为首要条件。当前,在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各类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使知识和学习的结果能在课堂、学校之外的真实生活情境中运用,并能获得学习结果在各种真实情境中的成功迁移,进而运用学校中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真实问题。因此,这一类教学的事实不仅需要教学的场所与空间,而且这一教学场所与空间必须具有“丰富的情境供应”。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中,丰富的情境可以是物理的、自然真实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虚拟的。丰富的情境供应可以反映提供不同观点的信息源,能够合成既不分散也不过于简化的“情境场”进而使英语情境教学过程具有“情境性”的特色。但是,丰富的“情境供应”也不是无原则的,在实践操作中,也不是情境越丰富越好,只有“有意义”的情境供应才是教学过程中的必须。一般来说,基于学校的“情境场”的创设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境不仅应与现实情境相类似,具有复杂性、开放性与仿真性,而且与之密切相关的教学过程应与现实中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从而支撑学生的自主探索。因此,丰富的情境供应与知识、技能被应用的实际情境先练习的程度越高,其意义也就越大。
(二)基于问题的、建构性学习。“情境”供应
是英语情境教学的首要条件,但并不是其核心特征。从当前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研究现状来看,基于问题的、建构性的学习不仅是当前所关注的各种探索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特征,而且是这一教育形式的主要特征。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习者通过在问题情境中合作性地解决问题,主动建构与问题相关的知识、掌握解决各种问题的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建构性学习则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经验,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性学习扬弃了传统学习对知识的表面、机械、孤立的理解,促进了学习者高级的知识获得,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为学习的各类迁移创造条件。由于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浮浅和片面的,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是基于问题的解决来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可见,问题解决有可能是学习者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通过积极的分析、推论活动生成新理解、新假设。而这些观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又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自然地得以检验,其结果可能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丰富、充实,也可能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调整、重构。可见,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建构性学习本身就是相伴共生的,二者在不同程度上的深化、整合,构成了英语情境教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真实的活动与任务。活动与任务的真实性,为理解与经验的互动创造机会。在英语情境教学中,学生所参与的活动与任务必须是真实的或与真实世界相关联。真实的活动是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是开放式的,活动与任务的真实程度越高,学生对单独一项复杂任务的调查研究就越深入,而这远远强于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关注一系列的活动与任务的完成。在英语情境教学研究中,教师常常为学生创造机会去完成活动与任务,在完成活动与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生成问题、识别问题、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真实的活动与任务的完成一般要求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持续调查与研究,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从无关信息中识别、发现有意义信息的机会。这些活动与任务的完成不仅自然地形成了学科间的统整,而且也反映出真实生活问题的最本质特征――复杂性和结构不良的本质。
(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是英语情境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表明,无论在哪一类英语情境教学中,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和背景知识成为有意义学习的主要基础,学习者积极进行意义的自我建构,并始终处于学习环境的中心地位。因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成为情境教学实施的主要任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传统教学的批判,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研究不断深入,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探究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研究的兴起也充分表明了这一点,更清晰地说明传统的教学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的区别。
(五)教师的“支架”作用。在英语情境教学中,教师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监控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而在所有的这些支持中,教师的“支架”作用尤为突出。在教学中,“支架”的重要功能就是帮助学习者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支架”(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习者自己。最后撤去“支架”的含义,“支架”不仅仅专指教师,而是一个多重的“支架群”。因此,“支架”的角色是多元的、动态变化的,更有能力的参与者经常在某一方面为他人提供“支架式”的指导和帮助。
一、单亲家庭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
父母离异,青少年突然失去了父爱或母爱,只能单独与父母其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他(她)们的大多数弄不懂“爸爸(妈妈)怎么不要我了?”“我为什么没有爸爸(妈妈)?”普遍有一种失落感。调查表明,自卑感几乎是每个离异家庭青少年都不同程度存在的。尽管现代社会中离婚已不是什么大惊小怪丢脸面的事,但终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特别是在未成年的孩子心中。来自学校的调查表明,98%的学生不愿主动说出父母离婚的事。不愿让同学老师知道自己的父母离婚了。况且我们社会所创造的家庭文化是一种“双亲文化”,学校里写作文常以“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为题目。谈话中也总是把“妈妈爸爸”连在一起,这样就使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常处于尴尬境地,感到自卑,觉得不光彩、丢面子、比别人矮半截。
二、单亲家庭青少年存在的学习问题
单亲青少年大多由于父亲或母亲抚养,家庭学习的辅导是残缺的,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对分布在广州4个老市区的800多户单亲家庭进行问卷和直接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子女中学习处于中下水平的占76.93%。研究显示:离异家庭儿童学习成绩从总体上显著的差于完整家庭儿童,这些差异在7―13岁各个年龄段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影响单亲家庭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原因有,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父亲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而母亲形象思维比较强,孩子会在家庭中受到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双重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吸取了父亲和母亲身上的优点,而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生活在一种亲情缺失的环境中,因此无论缺失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的学习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学校和教师对单亲家庭青少年的教育不够深入
许多单亲家庭学生表现出对学校的较强的依恋,所以学校的环境,教师的关爱,同学的友情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对单亲青少年的教育,许多优秀班主任不乏成功的范例。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对单亲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却不够深入,据调查,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不知道班上单亲家庭的学生,有的教师干了一年多的班主任工作,却不知道学生中哪几个是单亲家庭,更谈不上对个别学生思想,性格的了解,所以教育工作就缺乏针对性。在具体工作中,发现一个问题处理一个问题,处理问题也仅是就事论事,根本挖掘不到学生的思想根源,触及不到学生的灵魂。有的教师工作方法简单,根本做不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学生缺乏信任,有的甚至屈打成招。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以至于屡教不改。
四、学校对单亲家庭青少年的教育策略
对单亲青少年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单亲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挑起帮助和教育单亲青少年的重担。
爱这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包括着广袤的内涵,囊括着深邃的哲理,她赋予生命和万物以魅力。希望老师能够严格要求,平等对待,多和单亲学生谈心,多了解单亲学生的处境,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孩子献上自己的爱,引导他们顺利走过人生历程的这一岔路口,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学校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着神奇的作用。特殊家庭的学生更渴望教师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但能弥补学生缺失的爱,而且会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期望塑造自己的行动。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及时了解,掌握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发展状况,运用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推动学生人格的发展。教师应积极通过打电话、写信或走访等方式与单亲家长取得联系。一方面,让家长明确父母责任,并用别的家长的好的教育方法、典型事例、启发帮助那些教育不当的家长改变其采取的体罚、粗暴或过分溺爱的方法,以求得与学校教育方法、观念一致,达到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让他们知道教师理解他们做家长的难处。
内容提要:本文对目前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帮助青年教师能够顺利地过好教学关。
1.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教学意识欠缺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除上课外还需面临着来自于申报课题、职称评定以及买房成家等方面的压力,而且部分老师又急于成才,造成青年教师往往不能将精力集中在教学工作上,忽略了重要的一线教学,仅仅把教学当作一项任务,以应付完成任务不出教学事故为准,只是把教师这份工作作为一份谋生的手段。
1.2备课不到位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一堂精彩的讲课,需要教师在讲课前对所讲授内容进行充分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思路流畅,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青年教师由于工作重心及职责不清,或忙于科研工作,或忙于杂事,备课不认真,无法对每节课的讲授内容熟记于心,无法做到在不看教材和讲稿的情况下能够完整地、条理清楚地讲述内容,控制好节奏,把握好授课的时间,做到授课前胸有成竹,授课时出口成章。在上课时经常出现一些思路短路,叙述紊乱,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流畅性,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1.3教学手段运用不当
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直观性和丰富性等特点。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好这方面的优势,把多媒体手段运用好,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的青年教师不分情况和效果,盲目套用。例如像高等数学等强调公式推理与证明过程的课程,并非多媒体的优势,由于过多使用,不能很好地把推理、证明的过程比较清楚地、一步一步地展示出来:有的教师把多媒体变成一种愉懒的工具,把书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制屏幕上,课件仅仅只是课本搬家,没有加入新的知识,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有的课件几年一个样,从不更新,只是改一改封面。
也有许多青年教师因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完全忽略板书的功能,对板书不甚关心,板书时杂乱无章,主次不清,字迹潦草,随意性很大,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哪就写哪;有的甚至没有写板书的习惯,一节课下来仅随手到黑板上写下几个字。
1.4教态方面欠妥
由于缺乏教态训练,许多新教师初登讲台时教态不好,手不知放在哪里好,讲课的过程中有一些多余的动作,给人做作的感觉。有的教师上课时发音吐字不清晰,或普通话不标准,有很重的口音,或说话速度较快,学生听课感到很吃力;有的教师教学语言欠简练,缺乏必要的抑扬顿挫,语言表达词不达意,枯燥乏味,喜欢使用“啊、嗯、是不是、对不对、这个、那么”等口头禅。
有些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多数时间不能正面对着学生,或者侧视窗外,或者面对计算机;有的眼睛不敢离开讲稿,恐怕自己讲错,而不注意学生的表情反映;另外有些老师不够注重仪表,在衣着上过分华丽新奇甚至暴露,或者过分随便,甚至有些邀里通遏,不修边幅。
1.5课堂驾驭能力不够
有些青年教师尽管对主讲教材内容非常熟悉,但由于涉入课程不深,缺乏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潜心研究;缺乏对讲授内容的精选、加工和改造,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融会贯通,另外,由于参加科研活动的时间和涉及的深度不足也限制了他们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因而青年教师往往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编排和运用等方面不合理,在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控制教学节奏和管理课堂等方面把握及控制不力。上课时往往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对教材中的谬误之处缺乏鉴别力,以讹传讹。讲授过程中,主次不清,重难点不突出。对学生学过的知识不能及时归纳、总结、慨括,帮助学生穿成线,连成片。讲服力。教学手段单一,仍大多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
1.6虚心学习不够
青年教师虽然精力充沛,但毕竟阅历经验不足。有的青年教师虽然意识到自己教学经验不足和授课质量不高,但缺乏主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尤其缺乏向一些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老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在不能主动切磋教学经验和主动观摩授课学习。也有不少青年教师自我感觉良好,不愿向老教师取经。
2.改进的措施
2.1积极调整心态
青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站稳讲台,这需要的不仅是时间和外力,而且更需要自身的努力,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好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源动力”,只有当深刻认识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时,才愿意付出时间和辛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才会自愿自觉地采取各种措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搞好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任务,努力做到教好书育好人。也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安心于教学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工作与个人成才方面的关系。首先应站稳讲台,做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再争先创优,促进个人的成才。另外,作为青年教师不要只想着上好课就是一个好教师,而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要在教书的同时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外,对于所面临的经济压力,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力求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获取人生的满足感、成就感。
2.2认真充分备课
常言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备好课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特别是有的新教师刚开始所上的课可能并不是自己熟悉的专业,这样就更需要认真学习,否则无从说起讲好课。教师备课要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储备。一本教材是很多专家经过一个相当的过程对历史以来某一学科知识的总结整理,有它全面、完善、系统的特点。因此,既要全面把握教材的慨况,结构层次,又要抓住它的重点、难点和前后的联系。但是,知识更新是每天都在进行,以前特定条件下正确的理论在今天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也必须跳出书本的框框,站在世界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掌握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研究成果以及有待攻关的重大课题在教学内容卜反应出来,以引导学生去探索发展新知识,帮助学生学会预测、预见和构想未来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2.3钻研教学方法
讲课是一门艺术。备好课只是讲好课的基础。把课讲好还需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学又不能没法。因此,青年教师要想教好一门课,除需要博览群书外,更需要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知识,同时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去创造新知识,最后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由教到不教。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单向性讲授为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双向交流的方法,在“活”字上下功夫,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并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能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当然使用各种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分寸。例如在使用案例教学法中,不能过多地注重案例的使用,因为教学毕竟不是评书演讲,除了生动的案例外,应该更多地告诉学生这门课涉及的是什么知识,应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够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另外,讲课时要注重逻辑性,重视课堂内容的有机衔接,突出整堂课内容的条理性,重点是把难点讲通,重点讲透,关键讲清。
多媒体虽在信息传播上丰富了许多,但绝不可以无选择地滥用,而应当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突出地使用更利于传递本课程内容信息的手段,亦不可一味地追求教学媒体形式,而忽视了对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这样将会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在一次课中,擦除板书内容时,要始终注意保留梗概性的题目或关键词,一次讲课结束时,黑板上能够留下整堂课内容的概况。
2.4培养良好教态
教学语言是师生实现沟通交流的主要载体。教学语言应当注入一定的感情,才会生动,具有感染力,产生深刻印象,而不应平铺直叙,仿如背书。课堂用语应使用普通话。语速宜适中,过快别人听不清楚,过慢别人听着着急。关键的地方,要略作停顿,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记忆。音量、声调宜适中,要保证坐在后排的学生能听清所讲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运用要自然合乎情理。语言应保持清楚流畅,略带一些文采。上课时精神饱满,表情轻松愉快,面带微笑。打扮则得体、大方,穿着端庄,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讲课时正面学生,视线随时自然地关注全体学生,即可随时洞察课堂动态,观察学生的课堂反映,又能使学生思想不易开小差,不敢轻易搞小动作。
2.5虚心学习、善于学习。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借鉴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青年教师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善于从其他教师特别是优秀的教师身上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师所拥有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育智慧都是青年教师所欠缺的。但是学习别人不必“邯郸学步”,机械地照搬,要懂得别人为什么这样做,而后从自己的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别人的先进经验。应该对比他人的成功经验分析自己的不足,通过分析、比较和尝试,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课上得越来越加越圆满,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向其他教师学习其中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听课”。听课时要确立清晰的听课目的,要有科学的听课方法,及时“换位”听课。通过听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的导入和结束、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语言表达技能、多媒体的制作、板书的设计及课堂组织互动等等。此外,青年教师之间也可开展教学研讨与观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6积极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圈,思而不学则殆。教学正是如此。有总结才能有提高。总结的过程是对教学工作理性思考、积累经的过程。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青年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帮助教师经常自学地总结教学情况,纠正教学行为中的偏差,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