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运输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认识

1 观念的树立,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是以消耗大量能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当交通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被人们关注时,开发新型环保能源,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等已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当交通安全事件不断增加而被人们重视时,道路交通信号,道路通行规定等已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交通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应当牢固树立交通环境和交通安全意识,对社会和家庭负责。

2 改革创新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当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很多旧事物都无法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要想进步,改革是必然的,而且是经常的。与改革创新紧密关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全力加快交通运输业改革创新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条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人口分布不均,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分布严重限制了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改革创新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大投资力度,创新交通管理机构体制。

3 完善道路交通法规促进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

道路交通法规其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交通秩序,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规范。在整个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过程中,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就是要保证人身安全,实现道路安全畅通,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社会安定这个根本目的。

4 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象征,它是人类文明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科技用它独有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没有了交通科学技术,也就没有交通运输业的今天。交通运输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谁拥有了领先的技术,谁就拥有了进入明日世界的“门票”,谁就掌握了无尽的财富。

交通系统消耗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能源。以石油产品为燃料的汽车是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石油在国民经济中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车用燃料与油多为石油产品,车用汽油具有抗爆性、蒸发性、化学物理安定性、腐蚀性和清洁性,但是石油在地球的储量是有限的,据目前探明石油储量仅能开采数十年。它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能源问题。由于上述原因,全世界各国科学家致力于开发汽车上的新型能源,已成功开发出的新能源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类燃料、电能等已得到实际应用。节能是能源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全世界各国科学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再一次指导实践,加快了交通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 环保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各类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多,其中汽车保有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根据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对城市空气污染源的调查数据中得知,空气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一氧化碳、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碳氢化合物和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谈氮化物来自汽车排放,这些污浊的气体是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这些排放物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或使人头晕、头痛,甚至导致癌变,还会产生酸雨,引起全球变暖等。噪声污染在汽车污染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中包括排气噪声、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喇叭声等,噪声高于70dB就会使人烦躁、疲惫、影响居民休息等。

电动车是最能彻底解决污染的一个方案,电能具有直接污染小、噪声小、来源方式多、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一直未能解决成本高、电池容量、充电世界长、蓄电池污染等难题,使电动车的产业化一直不能有有一个大的进步,不能应用在汽车上。为此,我国政府为贯彻减少汽车排放物的理念做出不少努力,比如:⑴制定并实施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⑶向人民群众推广新型环保能源。⑷大力支持汽车工业的发展,提高汽车的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为减少尾气排放做出贡献,比如:⑴合理的选用燃料和轮胎;⑵经常检查车辆;⑶合理驾驶车辆。⑷出门尽量坐公交或骑自行车。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路交通;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在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之中,公路运输现已成为在各区域间最为直接、高效的一种运输方式。公路建设同时作为基础建设当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就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据此,下文将以威海市环翠区交通局发展现状为例,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并就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展开深入探究。

一、我区城乡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1.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

在我区的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中主要包括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围绕着全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整体规划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公路布局规划,将农村公路路网与城干路网所连接起来。以县道田大线为例,其北连世昌大道,南接省道S302,促使张村、羊亭两镇同市区连为一片,为促进城乡资源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管理养护一体化的实施,依据建设要求,并在综合考虑当地现状环境的基础上,在孙家疃、张村两镇建立了市政、环卫、园林、交通四位一体的道路养护管理机制,促进了两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第三,实现了安保设施配套的一体化,2016年,全区投资730万元,对41条、79.4公里的农村公路增设防撞护栏、标志牌、道路标线、警示桩、路口减速带等防护设施,有力的保障农村居民出行的安全性。

2.城乡公交体系一体化

首先,在我区内除温泉、羊亭两镇外基本实现了公交一元制票价,并于2014年初,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元制”公交全覆盖。其次,相关的公套设施也实现了一体化,通过实际调研在各主要干道均设立了站棚、站牌等设施,促使农村居民也享有了与市区相同的服务。再次,依据群众需求与实际运营状况,对公交线路采取了优化布局与延长,在温泉、羊亭两镇60岁以上居民老人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此外,为改善出行环境,我区先后更换了37辆天然气环保公交车。

二、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交通运输、水资源、电力能源以及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无论是各行各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市场运行效率的提升,交通、通信等设施促进了货物与服务流动性的提升。同时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成本的下降也将有助于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社会财富水平的全面提升。

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工作在改善运输状况的同时,还可促进交易费用的减小,便捷的交通状况能够促使相关的企业或个人在进行物质、信息、商品以及人员的输送时将更加便捷、高效。交通运输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可极大的减少企业所需花费的仓储成本,进而促使企业能够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针对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做出更加及时性的调整,提高其生产有效率。

2.带动沿线新兴产业发展

由于交通更加便捷,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不断加强将会带动大量和交通运输所密切关联的产业,例如物流乃至于部分专业化市场的兴起,并在交通沿线促进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休闲旅游等产业,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还可促进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为广大农户的经济增收提供了性的机遇。加强对基础通的建设力度,有助于促进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推动当地旅游市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意义重大。

3.盘活沿线资源,提升沿线土地价值

公路交通的建设,对于沿线的资源有着极其明显的“盘活”作用,对于相关的旅游及土地资源所带来的这种盘活效应将更加明显。依据区位理论效应,交通运输的建设会导致当地区域区位发生转变,同时区域的相对位置变化也将会导致土地价值受到波动。一般在交通改善前由于土地及旅游资源难以同其他要素相配套,会长期处在闲置状态下,而一旦进行了公路交通建设,便会使得这些资源被整合到更大的区域空间内,从而也就使得原本闲置的资源其市场价值显著提升。这对于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尤为重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国民经济产业,公路运输发展同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随着公路交通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会促成在交通沿线形成更多的区域经济圈,并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同时公路交通运输还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带动沿线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盘活沿线资源提升沿线土地价值等作用。只有切实做好公路与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可将各个国民经济发展基点连结成一个整体,实现对信息、物质、人才等各种资源的充分整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一)交通运输实现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交通运输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开发和调配自然资源。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然资源的运输效率,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发达的交通运输业也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为更加合理的调配自然资源创造了条件,各地区通过充分利用和开发资源,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交通运输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

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为区域间频繁的经济活动、信息交流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区间通过建设道路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增加了经济活动,形成稳定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现代交通运输实现了将各个产业基地和地区经济开发联系到一起,提高了信息交流和商品交换的效率。反而言之,如果缺少必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势必对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产生影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交通运输可以改善投资环境

人们经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可见,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现代交通运输建设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建设主要交通线路的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未建设交通线路前,与同期经济水平相同的其它地区相比经济发展速度也位居前列。究其原因,就是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资金投资和技术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增加了经济市场之间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

(四)交通运输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城镇化发展

按照城乡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交通运输线路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趋势明显,城镇化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非农业户口比例增加。按照产业生产链发展规律来看,由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表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主要原因是工业化促进经济发展,资本投资和技术投资、经济市场开拓和建设、原材料的输入以及产品输出等都需要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业提供保障。

二、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互动影响

(一)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配套的交通运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要素如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等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观关键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需要配套的交通运输作为支撑。发达的交通运输增加了区域间经济活动和信息交流,人力资源的流动和资金周转也有了很大的增加,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助于充分的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增加交通运输业的建设,提高货运量和运输量,增加汽车保有量、公路货运客车周转量、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及水路运输货物周转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提高的交通运输需求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体现,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实现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创新。

(二)城乡经济发展改变区域交通状况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东部地区发展明显优于西部,城市发展明显优于农村,城乡收入存在明显差异。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人们或是外出打工创业寻求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发展农业和农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乡之间的交通运输。我国重视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完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交通运输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经济发展促进建立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建立先进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化,有着各种的特点,全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无阻化要求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水路运输等运输方式,实现交通运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交通运输过程衔接顺利,充分发挥交通运输一体化的优势,提高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率。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分析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辅相成。经济形态对运输需求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运输需求对运输方式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直观的,不发达的交通制约经济的发展,发达的交通能够激发区域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需要配套的交通运输,所以,必须实现交通运输和经济双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1 从整体进行交通运输分析

整体交通运输分析是利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发展规律, 来指导交通需求预测,同时也为整体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整体交通运输分析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第一是运输结构分析。首先分析拟建项目影响区内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 各种运输方式占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变化情况, 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然后介绍拟建项目走廊内主要相关的各种交通运输线路特点, 包括运输线路的走向、长度、等级( 包括线路等级和港、站等级) 以及历史发展变革等。在此基础上, 分析拟建项目走廊内整体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占走廊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 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是能力利用分析。能力利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是否适应交通需求。铁路运输可以通过计算线路实际运量与设计运输能力的比率来加以分析。公路运输除了采用此方法外, 还可利用公路实际路况和交通构成计算现有公路分区段( 城镇路段或非城镇路段) 的服务水平来进行。通过对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能力利用程度的分析, 可以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是运量增长分析。为了把握各种运输方式历史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必须对拟建项目走廊总运量和各种运输方式运量, 历年或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速度进行分析。总运量可以采用运输量或运输周转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公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公路观测站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或直接影响区运输量、车辆保有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铁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线路客货运密度、主要车站发送和到达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水运运输可以采用主要港口客货吞吐量或水运运输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运量平均增长速度时, 是以交通运输量作为被说明变量, 以时间变量作为说明变量。参数估计的方程式为:

InTE=a+bt

式中: TE—运量;

t—时间变量( t=1、2、3??) ;a、b—待估计参数。

系数b 就是平均增长速度。

第四是运输特点分析。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特点、货类特点、货类构成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各运输方式的交通区间构成( 区间内与区间外、过境运输) 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各种运输方式平均运距、客运及分货类不同运输方式最佳分界点里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其交通区间构成情况分类分析) ; 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特点( 来源地、消费地) 及其运量增长态势分析等等。

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必须建立在拥有各种运输方式资料的基础上, 公路运输资料可以通过调查得到,铁路运输资料可以在铁路部门收集或利用铁路站点发送到达量及运输密度资料推算得到, 水路运输资料可以利用水运港口吞吐量及平均运距推算得到。

2 综合交通运量预测。

第一、运量预测。客运量预测可以采用国内交通规划中经常采用的四阶段法: 先汇总各种运输方式基年旅客运输量表, 然后预测综合客运量, 再通过交通分布得到超未来特征年旅客综合运输量表。根据旅客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和费用进行未来状况下有无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 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的公路和其他方式旅客运输量表, 通过交通分配和不同车型构成及实载率, 预测出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不同车型客运交通量( 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客运交通量的差值即为客运转移交通量) , 同时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其他运输方式客运量。

根据目前我国现状, 综合交通客运量预测一般在公路与铁路之间展开。通过对调查得到的公路资料和铁路资料的分析, 以及对这两种运输方式运输特点的分析。

第二、货运量预测。总体思路是在综合交通运输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几种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的综合运量进行交通方式分担分析, 再结合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规划预测。

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2.1 按照目前采用的方法预测出公路无拟建高速公路、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无质的变化状况下未来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2 分类汇总基年有可能产生竞争关系的主要货类货物运输量。

2.3 根据统计资料、运输规划资料以及与这几类货物有关的产业发展规划资料预测出这几类货物的未来运输量表。

2.4 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有无质的变化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 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 代号“B”) AB即为未来状况下无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5 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计算未来状况下有无用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 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 代号“C”) , A- B+C 即为未来状况下有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

2.6 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公路货运交通量。其他运输方式未来货运量可根据其规划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并结合C得到。当预测期内其他运输方式运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时, 可以省略第四步, 此时B=0。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运输工具 运输结构 发展趋势

1各种运输方式的产生及发展

运输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物资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它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密切相关。

1765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是机械运输的时代的开端,此时的运输工具种类和数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在哈德逊河上试航了他发明的汽船,从此开始了水上运输的机械化时代。随着技术的改进,船身由最初的木质变成了铁质,最后又演变了钢质。早期的边轮推动器被螺旋桨推动器所取代,同时蒸汽涡轮应用在轮船上,这些都使功率与速度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1825年,从斯托克顿至达林顿之间修建了一条43.5公里长的铁路,它是世界铁路的起源。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以当时较为先进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蒸汽机车,并且在载重、高速和营运管理等方面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它依然是陆路运输的主要工具。1887年,德国人戴姆勒首次尝试将汽车引擎应用在道路车辆上并取得了成功,这次的成功为工业化国家的公路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如今,各个国家都建有庞大的、经过改良的公路系统,不难看出汽车公路运输已成为陆路运输的中坚力量。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的成功飞行是航空技术发展的开端。随着飞机设计技术的进步和机场设施的完善,航空运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航空运输业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5种运输方式是现代交通运输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运输结构的含义与运输结构的演变

2.1运输结构的外延与内涵

所谓的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大体上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是指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察运输业的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的相适应程度。中观层次的运输结构是指从运输业内部考察各种运输方式的构成比例。微观层次的运输结构,是指从每种运输方式内部的各个环节考察其构成比例的。我国的运输结构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结构构成。这五种运输结构自产生以来,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所占的比例不同,也影响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2我国运输结构的演变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国运输线路结构的变迁过程铁路运输里程在2007年以来没有过多大的变化,每年虽然呈增长趋势,但是增长的幅度不大。这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铁路运输虽然运价相对于公路运输便宜,但是却没有公路运输快捷、便利、省时。对于有能力负担公路运输价格的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公路运输。这也是我国公路运输里程不断增长的原因,它可以灵活的到达铁路运输不能到达的地方。从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公路中的高速公路增长很快,这与经济发展迅速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反映了我国铁路的运输供给能力不足,否则公路里程不会以如此大的幅度进行增长。内河运输方面,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变化不是大,甚至到了2008年和2009年还有倒退的趋势,这与我国的地理结构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别的运输方式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而选择其他种类的运输方式。民航发展非常迅速,这与我国物质生活的改善有很大关系。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有大幅度改善。居民支付能力的提高与民航运输线路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与日俱增。全球经济一体化既给我国的经济带来繁荣,也使得航空运输有了快速的发展。管道运输的发展在2005年至2007年间快速发展,这与我国的国家政策密不可分,如我国自2004年10月以来的西气东输就是主要采用管道运输的方式。管道运输的发展也反映了国家对低能耗的运输方式的重视和我国所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方针。

从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这两个指标上分析运输结构,不难看出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大致与运输线路的变化相似。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依然是铁路的市场占有率增长变化幅度不大,而公路运输的运输量却大幅度飙升,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铁路在灵活性和通达性上不如公路运输,因此以前由铁路承担的短途运输移向公路运输,还有一些时效性较强、对运输质量要求较高、附加值较高的货物运输也转而倾向于公路运输。但是传统的大宗货物运输如煤炭、木材、矿物、粮食等领域,铁路运输依然保持垄断地位,这与铁路运输的运价相关。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也是影响铁路运输市场份额的原因。一些具有高消费意识的人们,在出行时为节省时间,享受更好的服务质量而去选择民航运输也是常见的。由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可以说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局面大致形成,科学生产力的提高使各种运输方式都有个不小的提高,并且各种运输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运输技术以争夺运输市场。

3运输结构演进的趋势

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日渐发达,这些都与生产力的进步密切相关。科技的革新是导致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且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最终也是由技术的发达程度决定的。所以交通运输业以后的发展趋势必然会朝着科技化方向发展。在管理层面,交通运输业将会朝着综合运输方向发展。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管理,发挥其所长,降低运输成本将是将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方向。

3.1运输工具朝着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交通运输结构演进的最终目的是使交通运输以最经济合理的手段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的不断发展会给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带来一个推动力,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需要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交通运输工具的大型化将会使交通运输业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运输成本,产生规模效益,从而获得超额利润。高速化是指技术的改进会带来运输效率的提高。人们的需求随着技术的革新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快速,可靠,舒适、经济的运输工具将会是人们追逐的目标。

3.2综合运输

对于特定的经济区域而言,铁路、公路、航运、水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了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联系,发挥各自的运输优势。公路运输以其快捷、便利、迅速等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弥补了其他运输方式的缺陷。铁路运输则有运价较低的优点适合大宗货物和长途运输。航空运输的节时,便利有恰恰弥补了铁路运输的效率问题,管道运输则节约了运输资源。总之,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相互弥补运输过程中的缺陷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许庆斌、荣朝和等,运输经济学导论,中国铁路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P521-79)

[2]李伟达,交通运输结构发展演变规律的理论分析,运输结构,2000年7月

[3]宋迎春、冯雪丽,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科学之友,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