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结构分析

经济结构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结构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结构分析

经济结构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第三产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政策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近几年,内蒙古与全国一样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无疑与今后全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找出第三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尽快制定符合内蒙古区情的第三产业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内蒙古第三产业的现状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内蒙古的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内部各部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1.从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变化看,第三产业增长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自90年代以来,内蒙古经济总体快速增长,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65%(见表1)。区内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直至今日第三产业仍保持着快速增长趋势,2003年到2005年三年均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其他各年份有高有低但仍以19.65%的平均增长速度上升。

2.从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例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例逐步上升

在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十五”以来,我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全区经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进入中期阶段。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22.8:37.9:39.3演进为2005年的15.1:45.5:39.4,农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下降,工业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服务业比重有所提升。200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进一步演变为13.4:48.6:38,非农产业比重又有所下降。

3.从就业人员中三次产业比例变化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基本呈上升态势并趋于稳定

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来看,1990年三次产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5.75:21.78:22.46,到2002年这一比例达到50.85:15.99:33.1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上升10.7个百分点。2003年到2006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较高水平(见表2)。从全国来看,这一比例由1990年的60.1:21.4:18.5改变为2002年的50.0:21.4:28.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上升10.1个百分点。全国三次产业从业人数构成变化呈现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三产业比例上升的变化趋势,内蒙古也基本符合这一变化趋势。

4.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传统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新兴服务业不断壮大

2005年,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32.8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7%,比“九五”时期快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结构有所改善,2005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5.9%下降到54.7%,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比重有所上升(见表3)。2006年,第三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增加值达到1818.77亿元,同比增长14.5%。

二、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总是隐藏着许多发展中的缺陷与不足。

1.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较低,总量不足

区内第三产业的产业活动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传统行业,因此,我区第三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目前也面临着低水平和低档次以及第三产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等深层次问题。从2005年西部12个省市第三产业的情况来看,区内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在整个西部地区排第八,而区内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国第三产业的比重更是甚微。

2.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传统行业居多,新兴行业较少

传统行业的兴旺并不是第三产业发达的标志,而信息咨询、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发展水平才反映了第三产业的水平和档次。我区这些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要素、提升技术水平等却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障碍,内蒙古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还是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层次占的比重大,而信息服务、科技、金融、保险等非物质生产部门仅占第三产业的41.93%,差距还较大,因此需加快发展这些行业,适时调整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

3.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

从目前从业人员构成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构成比例还没有发挥出其吸收社会劳动力容量大的优势。劳动力多数停留在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其比例远远低于第一产业。从各盟市第三产业的从业情况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仍然占三次产业中的大部分,2000年到2005年只有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有所增加(见表4),其他各盟市均有所下降或者持平。

4.第三产业在产业发展的高度化、规模化、专业化等方面还表现出明显不足

首先,金融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其次,第三产业的基础设施落后,扩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方面需要进一步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提升能级。第三,在知识服务业发展方面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合作能力欠佳,特别是与国际体系接轨的能力不强。

三、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支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运用现代营销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经营方式的服务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提高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人业人员的比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

2.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拓资本市场,拉动全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我区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合理加大第三产业投资力度,符合全区整体经济发展战略要求。一是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用足国家信贷政策,用经济手段确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市场准入条件、有竞争力、经济效益看好的服务业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二是要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后备军,内蒙古现有的上市公司数量过少,必须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此举不仅会为企业带来极为宝贵的发展资金,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资源向内蒙古转移,从而加快全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3.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市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应逐步推进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竞争择业,主体双向选择,城乡统筹协调,社会提供服务的劳动力市场的建设。通过竞争择业和工资杠杆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加强下岗人员的转岗、转业培训,逐步建立和形成安置分流下岗人员的专门渠道和机制,搞好人才开发、职业介绍、转业输送等服务工作。

4.加快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人才开发战略。从目前情况看,内蒙古“科教兴区”战略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脱节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科技落后、人才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自治区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要以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我区沿边和地跨“三北”区位优势以及地方特色,加速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改变目前全区旅游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长期低下,旅游业尚存在景点雷同等不利局面。应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水平的建设,充分开发自然景点等旅游资源,组织有意义和高层次的旅游活动。通过旅游业带动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等以旅游为依托的行业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区第三产业真正进入快车道的重要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张健仁.第三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张逸凤.贫困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06,(12):112-112.

[3]阮文玲.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0,(1):75-78.

[4]贺爱钟.中国第三产业的结构现状、问题及调整思路[J].科学经济社会,2001,(1):35-38.

[5]高玲侠,王锦.论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开发[J].财经科学,2000,(4):82-85.

[6]周靖,李艳纯.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2):120-126.

[7]吴晶英.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内部结构变动分析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0):40-44.

[8]付瑞利.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探析[J].内蒙古统计,2008,(1):14-15.

经济结构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统一增值税;西部资源型地区;矛盾

一、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分析

从我国经济地带讲,西部地区包括陕西、重庆、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该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结构如下:

(一)资源主导型的经济结构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工业体系、交通通信、科技教育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西部大开发以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转换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西部大开发以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有了一定改善,但其产业结构层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数据计算可得,第一产业在三种产业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07年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5.8%;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6.3%,但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重工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近年有较大发展,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7.9%,可见第三产业确实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增长,但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低层次服务业占比较大,尽管金融、保险、信息业和旅游业这些新兴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还不明显,例如2007年西部地区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仅仅占到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9.03%。

总之,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存在的不合理性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战略,致使西部形成了工业资源依赖型、农业农牧特色型、服务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工业化长期滞留在重工业化阶段,资源过度利用,工业产品加工程度低,经济效益低,且环境污染严重。

(三)所有制结构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西部地区国有经济处于主导地位,非国有制经济处于劣势地位,制约了经济发展。改革以来,市场导向的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最主要的贡献,而西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以西部地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大的工业为例,2007年西部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为4 207个,工业总产值为20 585.28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378.67万人;而2007年西部地区私营企业单位为13 166个,但工业总产值为6 916.11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201.54万人。

总之,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上的差距,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非国有经济成分发展较为薄弱,有待进一步发挥其经济作用,带动西部地区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二、统一增值税法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矛盾

西部地区资源主导型经济结构与现行增值税的矛盾突出,本文主要从税负不均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具体以2007年我国部分省市增值税税收及实际税收比较数据来进行比较。

一方面,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及广东一带的增值税收入的绝对值较高,年增值税收入超过9 000亿元,而另一些地区如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区增值税收入尚不足1 500亿元。从中可分析出我国增值税税收绝对值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商品经济也发达,增值税收入的绝对值就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行税制的设置有利于商品流通企业的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制造业和原材料行业的活力,使其创造财富的内在动力弱化,进而影响了这类行业聚集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

另一方面,再从横向的角度来对各地区的税负问题进行剖析。2007年各省之间的增值税占其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不同的,也即是说,在名义税率一致的情况下,各地区的实际税负有很大的差别。同时,我国现行增值税在相对比重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尤其是收入水平很低的西部边远地区,如云南、、新疆等地,这些地区的实际税负相当高,超过了我国的增值税法定税率17%,高达20%以上。由此可以说明我国现行统一增值税所造成的地区税负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进一步拉大各地区之间的差距。

三、统一增值税法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矛盾的原因分析

无论是从各地区增值税税收总额绝对量的对比来看,还是从各地区实际承担的增值税税负来看,都体现出现行统一增值税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存在矛盾。其原因如下:

(一)分税制的增值税分配对西部地区产生不利影响

在分税制改革中,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增值税的比例为:中央占75%,地方占25% 。对企业增值税收入归属的划分,不再考虑企业隶属关系,无论是集体、私营企业,或者是县属、市属企业都要按照这个共享计划来分享税收。

一方面,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类,按照发票征收,无论企业实际上营利与否,只要企业有进项和销项,就要进行征收。对于利润微薄、经营成本高的企业,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同时,增值税彻底脱离于地方政府,由完全垂直管理的国税系统进行征收,使得地方政府为保护地方企业而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完全失效,造成地方政府承担企业破产风险在加大,而财政收益却减少了。另一方面,由于西部资源型地区企业不动产性质的固定资产很难得到升级换代,而少量的动产性固定资产的技术含量较低,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提升,加之老企业相当多,因此,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破产的风险比其它地区更大。可见现行分税制不仅没有消除增值税的不利影响,就分税制本身来说,对西部资源型地区也不利。

(二)进项税额的不彻底抵扣增加源头企业税收负担

我国统一增值税由于不能够彻底抵扣进项税额,增加了源头企业的税收负担,限制了其活力。具体而言,西部地区采掘工业、原料工业、能源工业等重工业比重大,上游产品多,资源依赖性强,而且产品成本中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大,产品的主要物质构成即“原材料”,基本上是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自然矿产资源,产品加工增值幅度小。按照现行增值税计税,企业外购及自制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不允许抵扣,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自然矿产资源按照6%的简易征收率计算征收增值税,可抵扣税额少或抵扣税额不足,导致增值税抵扣额偏低。而转型后的增值税政策也没有将不动产固定资产纳入抵扣范围。由于西部特有的这种以资源为主导型的产业结构与增值税税制和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客观上造成这些行业实际税负偏高,不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负担重造成实际税负偏高

西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如乳制品、枸杞制品、葡萄酿酒、清真牛羊肉、马铃薯淀粉、脱水蔬菜、羊绒及制品和药品等等,经过多年的发展,依托农业特色优势,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促进西部地区工业增长的亮点。但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业发展空间大,比重却小,而现行增值税政策规定,除对农业产品、粮食、食用植物油外,对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照17%的增值税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对向农业生产者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只允许按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进行抵扣,按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缴纳增值税,还有4%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客观上增加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增值税负担,造成其实际税负偏高,并且明显高于其它行业。

四、政策建议

基于现行统一增值税法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存在的上述矛盾及其原因分析,为了进一步缩小东西部税负差距,促进西部资源型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利于西部经济结构优化的增值税相关政策,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一)调整西部资源型地区的增值税分享比例

考虑到统一增值税对西部地区存在的不利影响,建议中央适时调整西部资源型地区与中央的增值税分享比例,为西部资源型地区输血,缓解增值税转型改革给地方政府带来更加严峻的财政局势。具体可考虑在中央与地方之间重新确定一个更有利于西部资源型地区的增值税收入分配比例,如在西部资源型地区,地方政府可将增值税分配比例由75∶25调整为70∶30,而其它地区保持原有分配比例。同时,为保证西部资源型地区能够用好这5%的财政资金,可以由中央规定该部分资金的使用范围,例如仅限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型企业的安全生产奖励及贫困救济等等,并将这部分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中央及上级政府时时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审计。

(二)构建向西部资源型地区倾斜的转移支付制度

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力的差距是有目共睹的,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和经济问题早已引人关注。建议在完善省分税制改革的过程中,率先在西部地区实施“因素法”的一般转移支付制度,保证西部资源型地区政府有必要的财力行使政府职能,以维护边区的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同时建议中央专项补助所设立的补助资金和项目必须进一步向西部资源型地区倾斜,甚至完全有必要针对西部资源型地区的特殊情况,设立专门的中央专项补助项目,集中一定财力迅速增强西部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使西部资源型地区迅速提高其综合实力。

(三)将矿井、堤坝及附属设施等纳入增值税的扣除范围

将矿井、堤坝及附属设施等纳入增值税的扣除范围,可以协调现行统一消费型增值税与西部资源型地区的矛盾与冲突,有利于西部资源型地区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通过对矿井及附属设施的税收抵扣,为采掘企业留出资金用于矿井及附属设施的维护,提高其安全性能,对于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而言,首先对矿井、堤坝等固定资产总值进行认定。对矿井可采取同行业专家评估与投资专家的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固定资产总值,水电站堤坝可采取对总投资额的各个分项进行财务审计的方法确定。其次,在税收抵扣方法上,可以在西部资源开采企业和水利发电等行业和企业试行“过渡性”收入型增值税,即对矿井、堤坝及附属设施根据其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总值,按折旧额计算增值税抵扣。同时水电站堤坝可采取“年限法”提取折旧,矿井可根据测定储藏量与年采掘量计算使用年限,并根据年限采取“年限法”提取折旧。最后,对矿井、堤坝及附属设施维护的投资而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也纳入抵扣范围,鼓励企业保持矿井、堤坝及附属设施的完好,保障安全生产。

总之,现行统一增值税法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的特殊情况,研究增值税具体制度和政策的可操作性问题以及增值税与其它税种的协调配合方面的问题,进而从根本上优化我国税收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增值税转型:从优惠政策到公平税负[J].税务研究,2007(8).

经济结构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相机镜头; 有限元法; 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V447文献标志码:B

0引言

空间光学遥感器在运载、发射以及在轨运行过程中,需要承受各种动力学坏境和热坏境的交互作用.这些坏境约束的存在使得光学遥感器光学元件的支撑结构设计处在一个矛盾的境地:一方面,为避免在运载和发射过程中各个组件出现结构变形、微屈服、疲劳破坏等现象,需要光学元件的支撑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特性;另一方面,系统中各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匹配,为避免热变形,导致光学元件镜面面形产生相对位置变化以及光学元件的波前畸变,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需要光学元件的支撑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1]

本文空间相机采用全透镜的光学系统,光机结构由30多个零部件组成.该系统是卫星的一个子系统,采用有限元法对该相机镜头进行结构分析.

1相机的有限元模型

根据工程图纸,用SolidWorks对相机镜头结构进行精确造型,并完成各个零部件的装配,计算镜头的质量、质心位置以及转动惯量等.根据镜头实际各零件、组件的实测值,换算出几何模型各部分的等效材料特性参数.

相机镜头由镜筒、透镜、反射镜、压圈和隔圈等零件组成.机械结构采用比刚度高,加工性能优良的钛合金和铝合金材料,透镜采用石英玻璃材料,材料基本参数见表1.光学元件采用四周固定的方式,在关键部位进行合理的点胶设计.结构的安装方式包括紧配合、胶黏结和螺栓固结的方式,相机通过镜筒底部凸耳跟卫星平台连接.

5结束语

利用锤击法进行相机镜头的模态试验,在2XSA60-T1000-32WL振动试验系统进行正弦扫描试验,并按照某卫星给出的鉴定级标准进行随机振动试验.结果表明,相机3个方向模态分析的基频与试验结果的最大误差为2.3%,随机振动3个方向参考点的总均方根加速度值最大误差为3.3%.试验结果证明计算分析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经济结构分析范文第4篇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也在不断累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消费需求不足;产业结构偏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资源能源消耗过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事实证明,这种过分依赖外需而忽视内需,重投资轻消费,重二产而忽视一、三产,重大企业而忽视中小企业,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环境的结构性不合理现象,必然是难以为继,必须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另外,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将处于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外部需求收缩幅度进一步加大,科技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升级调整日渐加快,这些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既形成了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又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此时,如果我们再不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那么经济发展代价只会越来越高,发展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发展道路只会越走越艰难。

目前,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国内经济发展新的水平看,过去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内部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更紧迫的要求,改革已势在必行。比如,我国产能过剩矛盾日渐加剧,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生产要素成本趋于上升,迫切要求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资源环境硬约束强化,迫切要求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和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迫切要求推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得靠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理论上看,速度和结构都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带来严重问题,而经济结构不合理则会带来更大危害。长期以来,我国在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诸多结构失衡的代价,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的失衡表现得尤其突出。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结构失衡问题的弊端充分显现,给我国的经济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些冲击和困难,科学解决之道在于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前提下调整经济结构。只有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前进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可以通过科学发展的方式得到有效解决,反之,低速增长或负增长将无法为结构调整带来必要的空间,不仅不能使结构性问题得到改善,反而会使之更加恶化。

从短期来看,“保增长”与“调结构”难以回避一些固有的矛盾。例如,当前就业问题仍是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要拉动就业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为调整结构而减少投资,则就业无法保障,居民可支配收入难以获得,消费内需无法提振;如果为维持就业而扩大投资,则产能需要通过出口加以吸收,否则产能过剩,经济增长则难以为继。因此在总量保增长的同时,我们应更多思考速度和结构之间的辩证关系,避免总量增长加剧结构失衡。

一年来,我国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出台了抑制产能过剩、推动机制创新、制定产业规划、推进区域协调等一系列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改革措施和规划,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并已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总体来看,结构调整步伐还跟不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与抓紧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的要求不相适应,甚至在某些领域还付出了结构恶化的代价,因此必须要警惕总量刺激计划加剧结构失衡的问题。

一、警惕投资与消费的失衡

数据显示,迄今为止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来自政府扶持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去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4%。相比之下,消费增速依然乏力,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15%。在投资的强力拉动下,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突出,甚至一些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如太阳能、风能等也不同程度存在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等问题。

二、警惕经济增长与所有制结构失衡

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中,一些政策向国有企业倾斜,而对经济健康至关重要的中小企业未能充分享受到政策的普惠,在某些经济领域还有可能受到国企市场扩张的排挤。民企困境得不到有效缓解,客观上会对民间资本形成“挤出效应”,使投资主体趋于单一。

三、警惕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失衡

经济结构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CL建筑结构体系经济指标

Abstract:, The CL building structures, the technical indicators better than the other structures through the tracking statistics over the years .

Key words: 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the CL building, economic indicators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对各行业的影响,建设领域中很多节能技术开始倍受青睐。笔者长期关注的一项新型节能结构体系——CL建筑结构体系也开始突显其优势。作为一种替代砖混结构和更适应多层及小高层住宅的新型剪力墙结构体系,其技术经济效益分析较为明显。通过多年来的跟踪统计,CL建筑结构体系总体造价是经济合理的,且长远经济效果更加明显。以下将通过多个方面的统计比对,对该技术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一、主要原材料用量分析

建筑物是由多种原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组合而成,主要原材料的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本身的造价。表1为2005年石家庄地区多种结构形式原材料用量统计对比。

表1各种结构原材料用量对比表

由此可见,CL建筑结构体系钢筋用量低于框架结构和短肢剪力墙结构,水泥用量低于短肢剪力墙结构,砌体用量低于所有结构。

二、结构自重分析

建筑物的自重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地震力的大小和基础及地基的承载要求。建筑物的自重越大导致地震力越大,结构构件增加,需要的原材料用量也增加,尤其是地基处理的费用相差巨大。表2为各种结构主体自重对比分析。

表2各种结构主体自重对比分析(不计活载)单位:㎏/㎡

由此可见,CL建筑结构体系自重低于其它结构,其土建造价也应低于其它结构。

三、净使用面积分析

作为一种功能性产品,建筑物的唯一目的是使用,而使用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净使用面积。净使用面积越高即建筑物的利用率越大,经济效益就越高。如普通的砖混结构中,墙体所占面积为总建筑面积的20%~25%,即有效使用率为75%~80%。表3为几种结构形式多层住宅普通户型(100㎡)实际使用面积对比分析。

表3 各种结构形式实际使用面积对比分析单位:㎜

上表说明,CL建筑结构体系可以比其它结构增加实际使用面积,尤其是比砌体结构增加实际使用面积5%~10%。若按每平方米4000元售价计算,CL建筑结构体系在同等建筑面积的前提下,相当于节约购房资金2~4万元。

四、节能标准及运行费用分析

CL建筑结构体系是一种复合保温体系,其从50%节能标准到65%节能标准增加费用一般只有保温层加厚部分的直接费,远远低于其它保温做法所增加的费用。而且,CL建筑结构体系的保温层在50㎜厚混凝土的保护下,其耐久性可以达到至少50年的使用年限,无需保温层的维护、更换。因我国第一批单独的外墙保温还没有到2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但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国外相关经验参考计算,在保温层施工完毕后按平均每年的维护费用为1元/㎡、一次更换包括拆除、垃圾清运、保温做法在内费用大约100元/㎡计算,即保温层施工完毕,建筑物至少50年的使用期限内,后期潜在费用按外墙面积计算仍需大约250元/㎡。因此,CL建筑结构体系保温技术在同等节能标准条件下优于外保温系列做法。

五、 同一建筑不同结构形式造价对比

表4为同一建筑物按不同结构形式以《河北省建筑工程预算综合基价》(2003年)为依据进行工程预算所显示结果。该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六层,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节能标准为65%。表5~表10为全国部分地区CL建筑结构体系经济指标分析对比统计。

表4同一建筑不同结构形式土建造价对比

表5青岛2001年造价对比

表6 邢台2005年造价对比

表7 石家庄2007年造价对比

表8衡水2006年造价对比

表9 泰安奥林匹克花园二期部分建筑经济指标统计

户型 B户型三室二厅一卫A户型两室二厅一卫 C户型三室二厅两卫C1户型三室二厅两卫G户型两室二厅一卫 A户型两室两厅一卫C户型三室二厅两卫 G户型两室二厅一卫 A户型两室两厅一卫 G户型两室二厅一卫

面积 A户型 92.02B户型112.68C户型 129.25C1户型124.06G户型 97.78

单元数 三个单元 两个单元 三个单元 三个单元 两个单元 三个单元

表10各地CL建筑结构体系工程实例造价统计

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