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职业道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者:凌富银 单位:江苏石油勘探局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所
只有杜绝无证设计或自行设计,才能有效把好管道设计关,管道使用单位必须选择取得相应设计许可证的设计单位设计管道。管道的安装质量决定管道的安全与使用,安装质量越好,管道中没有遗留的超标缺陷,使用起来就越安全,使用寿命就越长,维修和改造就越少,也就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应该把住以下“几关”:把住原材料选购关。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购管道组成件及其材料,如有变更,要根据设计单位的变更通知单选购。所选购的管道组成件要有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需要实施监督检验的管道元件,还要有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出具的监督检验证书,并抽取一定数量的管道组成件进行复验,必要时进行住厂监造,将质量控制关口前移;把住安装质量关。要选择有相应安装许可证的安装和防腐单位进行施工,并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安装方法施工,在自检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对焊接质量要实行独立于安装单位的第三方无损检测,选择有相应资格的无损检测单位实施检测,及时发现并消除超标缺陷;把住质量监督检验关。监督检验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建设、安装、防腐、监理、无损检测等单位实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监督检验机构在实施监督检验前,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监督检验大纲,确定监检项目和方法。监检人员要严格按照监检大纲进行监督检验,要求必须到现场监检的项目,监检人员绝不能以抽查、确认各相关单位所提供工作见证的方法来代替现场的检查、确认,以便及时纠正影响施工质量的不良行为。维修是为了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的发现是基础,主要通过检查、检验发现,如管道材质劣化、结构不合理、腐蚀穿孔、焊缝内的超标缺陷、裂纹等。因此,管道维修与管道安装一样重要,在质量控制上也基本一致。但对于管道的重大维修要由有资格的安装单位进行施工,要按规定制订重大维修方案,如有监督检验要求的(如GC1管道采用焊接方法更换管段和阀门),要向监督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重大维修后,维修单位要向使用单位提供施工质量证明文件;如果需要监督检验的,还要提供由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监督检验报告。改造是为了适应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而需要改变管道原设计参数或原设计技术要求,如改变受压元件的规格、材质,改变管道的结构及布置,改变支吊架形式及位置等。因此,任何情况的改造必须由有资格的设计单位设计,由有相应安装资格的安装单位施工,需要监督检验的管道(如GC1管道或者改造长度大于500m的管道),还要向监督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
改造完毕后,安装单位要向使用单位提供施工质量证明书;需要监督检验的,还需提供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监督检验报告。提升工业管道的使用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典型事故讲解等方式,不断强化全民安全意识,尤其是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意识;二是建立健全管道安全管理网络,完善规章制度,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彻底改变多头管理或者有机构无人管理等乱象;三是严格执行管道使用登记、持证上岗,定期检验、事故处理等制度。管道使用前登记,可以防止非法设计、非法制造、非法安装的管道投入使用而埋下事故隐患;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管道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并得到及时解决或者遏制;对管道实施强制性的定期检验,能及时发现并消除缺陷、事故隐患以及管理上的漏洞;对事故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处理,可以吸取教训、改进工作,不断强化人员安全意识,防止事故的再发生。
关键词:图书馆员 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248-01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为高职院校科研、教学工作提供文献服务的重要机构。图书馆是体现文明、传承文明的地方,是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与保证,是学校品位的象征。它是教育资源利用、释放、存储的知识宝库,同时也是多元文化交汇的便捷渠道、有力载体。有了图书馆作为后盾,高职院校科研教学工作才能够开展地丰富多样、有滋有味。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的灵魂,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对于广大读者影响较大[1]。
1 图书馆对于高职院校的作用及意义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馆员备课在很多时候都是以图书馆作为内存纽带和空间场所来进行开展的,它是知识多样、内涵丰富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及其外部建筑无不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意蕴。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和管理制度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了更多的内涵;图书馆所提供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现代化的阅览手段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品味;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浩瀚的藏书体现出了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传统[2]。图书馆可以通过集中、遴选馆藏的多载体、多类型、多文种的文献资料来满足学校师生对于文献资料的需求,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大餐。
2 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范畴
建立良好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图书馆员都应该秉承的理念,主要表现在热爱和忠诚于图书馆事业,爱岗敬业、服务读者、甘为人梯、尊重读者、无私奉献。除此之外,与广大图书馆员相比,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内涵还进一步得以升华,他们还应该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真诚、便捷、热情、文明的服务,拓展学术协作通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尊重知识产权,保守读者的秘密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便适应时代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3]。
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高低不单单受到道德行为、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认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还受到很多外在复杂因素的制约,如读者群体、图书馆员群体、技术、文化、经济、社会等。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而言,其职业道德的建设必然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
3 如何有效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3.1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职业道德建设的浓郁氛围
组织全体图书馆员开展经常性的职业道德建设大讨论。图书馆各党支部组织开展职业道德建设讨论,检查落实职业道德建设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制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把职业道德建设的宣传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贯穿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图书馆的宣传橱窗开辟“职业道德建设”系列专栏等加深全体图书馆员对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在大讨论中还可以根据学院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来播放职业道德建设等相关节目,图书馆内网还可以增设职业道德建设专栏;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规范全体图书馆员行为。通过挂胸牌上岗等活动引导全体图书馆员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树立典型,发挥职业道德标兵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每年召开优秀图书馆员表彰大会,组织开展“我心目中的优秀教职工”征文和演讲等活动。
3.2 内化职业道德观念,深化实践教育
加强广大图书馆员的国情教育,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青年馆员导师制,选择德才兼备的中老年馆员作青年馆员的导师,在思想道德建设、业务能力培养等各方面进行传、帮、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为每位馆员联系一位困难学生,要求馆员主动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学生提供关心和帮助,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加强年轻图书馆员和新馆员的岗前培训和教育,通过组织新馆员的学习、培训和规范教育等活动,加强其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3 建立有效的职业道德建设情况反馈渠道和监督机制
成立职业道德建设督导小组,由图书馆领导牵头、在职图书馆馆员、退休图书馆馆员等参加,主要了解广大馆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领导小组要深入基层第一线,倾听广大馆员意见,了解广大馆员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定期召开会议,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不断加强对广大馆员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和教育,在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中增强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设立职业道德信箱和职业道德监督网站,鼓励广大读者对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进行评价,馆员之间互相评价,督促馆员更新思想观念,完善道德修养。
3.4 开展系列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培训讲座
开展系列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培训讲座对于有效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而言极为重要。我们以海南某学院为例,每年新学期伊始,该学院图书馆都会举办一系列的全体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培训讲座。讲座以《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为题深入浅出地为全体图书馆馆员阐述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所包含的三大部分内容。首先就《准则》制定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做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讲解,然后高屋建瓴地分析《准则》制定的国际借鉴及颁布的意义和内容特点。最后,培训老师以自己多年图书馆工作的感受总结出的四个字“甘、爱、博、雅”结束讲座。讲座赢得了全体图书馆馆员的高度赞许。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践行《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用四字箴言:“甘为绿叶 默默奉献”、“爱岗敬业 忠于职守”、“知识广博 业务精通”、“文明典雅 师者风范”来身体力行地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做好文明服务工作,为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罗荃,邝卫国.新时期图书馆员应以道德规范提升职业形象[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1):112-115.
[关键词] 腋臭切除术;健康指导;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58.7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b)-086-02
腋臭俗称“狐臭”,医学上称之谓局限性“臭汗症”。主要是位于腋下的大汗腺,分布于腋下脂肪浅层,开口于毛囊,其分泌一种有机物(无臭味)在体表被细菌分解后成为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有特殊的刺鼻性气味,似狐狸散发出来的臭味。目前还没有完全根除大汗腺的分泌作用的方法,十分严重的腋臭通过小切口腋臭切除术能满足患者的愿望与要求,但患者畏惧手术,又缺乏对该手术的相关知识,为此,近年来护理措施上积极开展健康指导,收到了良好的医护技术配合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08例,男性156例,女性352例,年龄18~38岁,根据腋毛的分布决定手术的范围及切口的选择:沿皮纹皱褶做横切口422例,切开皮肤3~5 cm;S型纵式切口86例,切开皮肤5~8 cm,用组织剪在皮肤及皮下组织间分离,翻开皮肤剪切毛囊及大汗腺管后缝合。术后加压包扎并观察创口纱布有否渗血,手臂制动3 d,若无特殊每隔3 d换药,9 d拆线。
2健康指导
2.1术前指导
术前患者的准备除手术常规准备外,为减少皮肤牵拉促进伤口愈合需备开襟上衣,术前指导患者及家属协助穿脱开襟衣,以不抬举上臂为原则,并要求术后1个月内穿开襟上衣,不穿套头上衣,不自行梳理头发,以免上臂抬举而牵拉皮肤。
2.2心理护理
腋臭虽不影响容貌,但使患者难堪,令人不快,甚至厌恶,直接影响了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小切口腋臭切除术能满足患者的愿望与要求,然而缺乏疾病相关知识的患者忧虑重重,安全感成为术者最重要的心理需要,为此,有必要讲解此类手术的相关知识及良好的服务技术,增强信任感和安全感;此外,还要从患者的心理入手,在术中,一个笑脸、一份热心、一些帮助,在理所当然的护理程序中让患者感受一份真情,摆脱狐独与无助,感受相知和友情的温暖,从而消除患者对手术产生的恐惧和忧虑。
2.3消除患者手术的四怕
患者迫切要求手术又害怕手术,一怕疼痛,其实打麻醉针与打其他针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打预防针是一样的,不会更痛,手术是等待麻醉起效后才开始做;二怕麻醉意外:小剂量利多卡因具有镇痛效果,作为局部浸润麻醉,安全又可靠;过敏反应少,但药品说明书上有注明过敏反应的术前有告之义务并要有高度警惕性;三怕术后仍旧臭:根据解剖学我们采取切除腋下大汗腺及毛囊消除腋臭的方法,手术的效果可以达到同事之间、社会活动时他人闻不到;四怕术后瘢痕:瘢痕是世界难题,一般人术后皮肤瘢痕不明显,术后会慢慢淡化,具有瘢痕体质的人才会长瘢痕疙瘩,大概术后1个月左右长疤,因此术后1个月左右定要来医院复查,若伤口恢复后局部奇痒难忍或有瘢痕增生的趋势及时涂瘢痕膏或使用瘢痕贴至少半年,以控制瘢痕的增生与增长。
2.4术后指导
2.4.1一般注意事项伤口避免水渍、汗渍污染,一旦污染请及时回院换药;观察伤口渗血、血肿、渗液等情况,血肿产生或纱布渗湿请及时回院处理;术后第3、6天换药、第9天拆线,未经医师许可,不得私自到外院拆线,拆线后避免摩擦(即抓痒)减少瘢痕增生;若有引流条(管)按医嘱回院拔除;术后1~3 d切口疼痛可适当口服止痛药,若3 d后疼痛无减轻或反而加重应及时回院复诊;按时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应用其他药物,术后若有不适,请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普通饮食,适当增加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肉类及蔬菜,禁烟、酒及辛辣食物,避免食用中医认为的“发物”,如无鳞鱼、牛肉、猪头肉等,至少至拆线后;原有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按原方案继续治疗,并注意术后是否加重,若有加重应及时就诊相应专科;老年患者应加强看护,观察注意其他心、脑、肺、肾并发症可能。
2.4.2特殊注意事项术后包扎3 d对于塑形和止血非常重要,包扎要厚而严密,术者往往有不适感,要及时主动告诉患者术后包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决不能擅自打开,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来院就诊,术后1个月内避免手臂的抬举;3个月内手臂活动幅度不可过大;6个月后手臂可随意活动。术后3个月、半年、1年请回院复诊。
3结果
患者及家属了解该手术相关知识,消除恐惧和焦虑,变被动为主动配合,医、护、患及家属默契合作,共同维护了手术的最佳效果,小切口除腋臭创伤小、痛苦小,绝大多数人瘢痕不明显,满足了腋臭患者的愿望与要求。
4体会
小切口腋臭切除术是我院2003年以来开展的一项新业务、新技术,护理业务技术小组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对护理业务技术进行循环管理:定向循环、定位循环、定病种循环、按病例循环,同时落实整体护理,对患者手术全过程提供帮助和指导,包括对术后不同阶段提供帮助和指导,对家属乃至整个人群提供帮助和指导,这些健康指导对小切口腋臭切除技术的成熟、业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3~2005年每月平均做此手术2~3例,2006~2008年每月做此手术15~20例。医院的信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提高,促进了门诊工作效益最大化以及门诊护理平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臻.现代美容与整形[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2]姜小鹰.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骆贤辉.小切口治疗腋臭的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53.
[4]鞠小玲,韩光霞,刘秋红,等.微波治疗腋臭30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47.
财政教育支出调节收人分配的内在机理
财政教育支出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可以从教育公平和人力资本管理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财政教育支出为教育公平提供了物质基础财政教育支出可以从两方面实现教育公平:(l)财政教育支出有助于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社会分层理论强调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背景对经济个体获得受教育机会的重要性。在中国,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比较突出,贫困家庭的子女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根据丁小浩(2006)的研究,1990年后期开始的教育市场化、教育扩张并没有让贫困家庭获益很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更倾向于经济背景好和社会地位高的家庭的子女。贫困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接受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是由于存在经济障碍使其不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财政教育支出为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过程,也保障了获得教育资源的过程公平,进而为收人的公平分配提供奠定了基础。(2)财政教育支出能够落实教育的质量公平。教育具有生产能力,教育的生产能力是指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与相同的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若用边际来表示,生产能力则体现为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受教育程度所增加的产品产量。财政教育支出夯实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水平、素质管理水平,保证贫困家庭子女接受社会同质量的教育水平,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能力。(二)财政教育支出为加强人力资本管理提供了实现机封财政教育支出对收人分配的影响主要是借助于人力资源配置能力的状况。教育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是指受教育者通过教授教育,提升自身素质与劳动技能,有助于发现并抓住劳动就业的机会,从而增加受教育者获得收入的能力。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经济主体有自由选择和自由决策的权利,能将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自由地配置于回报率较高的区域、产业和部门。市场越完备,经济主体的流动性越强,人力资源配置能力的运作空间就越大,教育调节收人分配的功能发挥得就越充分。
实证分析
中高职现有的各课程内容老化严重,很多知识点授课还停留在原有的章节结构上,课程内容也是新意不足,没有很好地反映出最新的道桥工程应用情况,内容中的公式与各类计算偏多,工程应用性方面的内容不足。中职学校的课程内容没有完全结合市场导向性的就业需求,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当以工作体系为主而不是偏向学科体系,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应当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起来。尽管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力度加大,开发了以能力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但“三段式”课程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仍占主导地位。
而高职学校在课程开发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完全与中职学校做好沟通,相互间的联系不到位,课程内容存在着重复现象,如中职阶段的《公路概论》、《道路工程施工》课程与高职阶段的《公路勘测技术》、《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都有公路基本知识与一些测量有关的内容,授课知识点有重复,这显然会影响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同时,相应的专业教材也是存在着内容老化与重复的问题。中职学校编写的适应新形势下道桥专业教材不多,且内容多为章节结构,老化现象严重;并且在道桥专业教材的选择范围不大,故教材有时会采用不配套的高职或本科类教材,这就难以避免地造成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后学习的课程内容和中职阶段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样的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同时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定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2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
中高职贯通的课程体系衔接不是简单的“1+1”问题,它们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应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按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探寻适合两者的衔接方法,最终达到各自的人才培养目的。
2.1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的衔接
中职道桥专业培养的是一般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高职道桥专业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是中职的延伸与深化,相较中职的一般技术应用型道桥人才而言,高职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知识面更宽,专业理论更强,技能更熟练,能获得更高一级的工作岗位和更广的就业范围。高职道桥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依据中职学生的文化、专业技能功底,切实可行地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水平,达到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真正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衔接。道桥专业从中职到高职阶段在培养目标上应有其共同点与提升点,以达到良好衔接的目的。其共同点为:道桥专业主要面向交通工程建设行业,重点服务于浙江省“大路网”及长三角洲交通一体化建设等领域,适应交通工程建设发展需要,具备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施工、试验、检测、养护等职业岗位技能,具备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等职业素质。其提升点为:高职道桥专业的人才由一般技术应用型向高端技能应用型过渡,同时在高职教育方面增加管理方向的职业岗位培养要求。针对培养目标的衔接,对人才培养规格也有相应的对接要求:注重在职业知识要求与职业技能要求方面进行衔接,既注意到规格要求的一致性,又主要对专业核心能力的规格要求进行了提升,突出了高职生道桥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管理能力。
2.2课程结构与设置的衔接
在道桥专业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诸多方面中,课程结构的衔接处在核心地位,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中高职课程结构能否科学地衔接,直接关系到能否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以及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效果的问题。根据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特点,在原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基础上合理选择,开设中职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文化公共课程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保证岗位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在高职教学中设置应用高等数学、实用英语等基础课程加以衔接;开设中职道路建筑材料、工程测量技术、公路概论等专业一般课程,在高职教学中设置公路勘测技术、路基路面工程技术、桥涵工程技术、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专业核心课程加以衔接,保证了专业课程的核心化提升;此外,在高职阶段增设公路工程检测、工程施工管理、竣(交)工验收资料编制等专业拓展课程,使高职生的知识得以丰富与巩固。这就形成了公共课程、专业一般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中高职课程结构的合理衔接。由于中职生与普高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基础的不同,故不能简单将为普高生制定的教学课时用在中职生上,应适当增加中职生源的专业基础方面教学课时;考虑到中职阶段已进行了部分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学习,可适当减少高职阶段相关课程的学时,削减已学过的基本专业知识内容,以弥补各自的缺陷,达到平衡综合的目的。
如中职阶段开设过的《公路概论》课程为64学时、《道路工程施工》课程为64学时,在高职阶段的《公路勘测技术》与《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均可分别从普高生源的64学时减为中职生源的48学时;如中职阶段的《桥梁工程施工》课程为64学时,在高职阶段的《桥梁工程技术》课程可从常规的88学时减为64学时,这样就避免了知识的重复学习。在削减了专业课程学时的同时,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时,如在刚进入高职阶段学习的第一学期就开设32学时的《土建力学》,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考虑到中职生源的英语基础较为一般,增设32学时的《专业英语》,调整其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重点偏向于一般词汇或专业用语的学习。
在道桥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方面,将中职的测量实训与高职的测量技能考核加以区别。中职的测量实训主要针对基本仪器操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安排为64学时,而高职的测量技能考核则以道桥测量技能运用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对考核的技能要求进行提升,安排64学时,这样两阶段实训达到128学时,突出了测量技能运用的重要性。在软件应用方面,将中职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提升为高职的专业软件应用实训,从原来的一般性计算机操作变为对专业软件的应用实训,对学生的能力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时按中职32、高职64分配,重点在专业性的计算机实训。通过中高职课程改革,将原有的一些与各理论课程有关的实训都融入到相关课程教学中进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2.3课程内容的衔接
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取决于课程目标,但要保证这些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对课程内容做出合理的筛选与教学设计,使课程内容得以有效衔接。由于课程内容必须保证学生职业素质的开发和达到职业资格要求的能力目标,因此,针对高职道桥专业高端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衔接主要是技术知识的衔接。社会进步和时展,使得道桥建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只有加强应变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而技术的革新使得技术发展综合化越来越明显,只会单一技能的人才需求量大大减少,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综合性技能的道桥专业技术人才来解决工程问题。
从中职到高职课程的道桥专业技术深度需要不断增加,但必须指出技术深度的增加要摆脱“以学科中心”的思想,应紧密地与市场联系,与面向施工、检测、养护、监理等单位的岗位能力相关联,在课程内容的衔接上,要突出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教育阶段,课程内容都应该以工作过程为依托,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来开发课程内容,形成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整体与单元设计,并形成课程资源上传至课程网站供学生学习使用。同时,加强中高职各阶段的相关专业课程的联系,删除部分重复的课程内容,减少理论性的内容,增加工程应用性方面的知识点,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并编写适用于中高职道桥专业的教材,将开发的项目化课程在教材中体现出来,做到课程教学内容分工明确,教学层次合理递进,这样就可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良好衔接。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