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科技安全

金融科技安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科技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科技安全

金融科技安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管理 防范 金融科技风险 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32-01

现阶段,科技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大部分银行业都已建立了全国性的电子联行系统,在大城市中,也完善了同城资金清算系统,基本上完成了电子化管理,计算机的推广以及使用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金融科技风险

首先,管理者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管理控制制度较不完善,管理不严,一些县级支行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对计算机的应用也较为随意,相关重要数据以及密码都由一人掌控,对数据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其次,黑客以及相关病毒的入侵破坏了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较大的风险隐患。

第三,电子设备运行的物理环境无法达到既定要求,造成较大的安全威胁。

第四,电子化项目软件在研发以及创新中,造成了一定的安全漏洞,致使系统崩溃。

2 对金融科技风险进行防范的具体措施

如金融计算机出现风险,就会对正常的业务处理造成一定影响,对数据信息资料造成一定破坏,对客户的利益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对计算机加强安全管理,能够对金融科技风险有效防范。

2.1 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加强管理,提高金融科技管理安全系数

可靠的软件系统是保障银行以及客户资金安全的基础。

(1)银行在对软件进行开发或者购进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安全系数。对于银行自身来说,就需要积极开发软件,以使加密技术更加先进,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因银行计算机系统中,安全防范的核心内容就是数据,因此,应对数据库的各级访问权限进行严格设置,实施等级管理制度,定期对密码进行修改。

(2)对操作系统的级别也需进行一定防范措施,选择较为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避免操作系统被一般用户非法闯入,泄露重要数据,特别需注意对应用终端进行系统的操作进行限制。

(3)定期的计算机进行杀毒处理,避免计算机因中毒导致系统崩溃,并积极创新杀毒软件以及技术手段,将病毒的检测措施进行完善,使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运行安全得到一定保障。

2.2 对计算机运行硬件进行有效管理

计算机是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具有较高的精度,对周围的运行环境要求也较高,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对硬件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或者维修损坏的零部件,避免发生较大的事故。

(1)屏蔽硬件环境。具体屏蔽内容包括静电、磁屏以及电磁。其中,需对电磁屏蔽特别注意,其来源包括电磁场、静电以及电源系统内部等多个途径,产生的危害也较大。解决措施就是将强电磁场源位置尽量避开或者铺设防静电的活动地板。

(2)采取双机备份措施。一般在采取双机备份时需要保证相同的主机型号,相同的系统控制外设能力。针对于通讯控制设备,需要借助电子开关完成自动切换,并保持接地以及供电环境的良好性,使供电保证持续性。

2.3 对计算机网络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避免黑客侵入

(1)对网络硬件设备加大保护力度,避免出现电磁辐射。

一般情况下,不法分子都能够借助截取双绞、电磁辐射等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盗取,对网络传输介质进行窃听,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是光缆的转换器以及接口位置处,所以,针对传输以及存储环节的数据需加大保密力度。

(2)重点关注网络黑客。

在风险防范措施中,需要对网络资源加大管理力度,对用户登录以及存取权限进行控制,在密码的设置上需要严格保密,重要数据还需要进行加密处理。此外,还需要对网络环境加大监控力度,做好审计、跟踪以及监控工作,避免黑客入侵。

2.4 对内部安全管理机制应加大控制力度

(1)做好人事管理工作,以接触系统密级为依据,对人员进行选择,避免出现非工作人员操作;定期观察考核技术人员,保证其在调动时做好工作交接,对密码进行更改。

(2)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对于内部系统的软件应加强管理措施,避免出现非法修改或者更换的现象,在对程序修改前,需将此情况报备给主管,并对更改的程序进行严格测试后,安全性能得到保障时,才能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还需将数据进行备份,避免因出现故障造成一定损失。

3 结语

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进步,在银行系统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保障银行系统的安全性,就应该对计算机管理以及安全技术方面加大防范力度,避免金融科技风险的发生,使银行业务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一定保证,最终使金融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刚.对金融机构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思考[J].硅谷,2009(9):41-41.

[2] 刘伟.计算机安全管理在防范金融科技风险的作用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3 (4):157-157.

[3] 潘宇乐.浅谈金融机构计算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1):75-75.

金融科技安全范文第2篇

1.1缺乏必要的应急机制保障尽管农村金融机构都会制定系统应急预案,但往往忽略配套的应急培训,缺乏有效的应急演练和压力测试,一旦紧急事故发生,对问题的及时完满处理就得不到保障。有些农村金融机构制定的系统应急预案存在着涵盖面过于笼统,在针对性和可操纵性方面存在着不足,这又直接关系着问题的处理效果。更多的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连续性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只局限在网络及数据的备份层次,没有灾备,再者管理组织不够完善,一旦发生重大风险,就难以完成应急的有效性。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着应急执行效果,对风险的有效排除和危机的处理难以保障。

1.2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对科技部门重视不足,普遍存在科技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一个科技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在重要岗位经常发生AB岗位制度难以落实的情况。虽然有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但该部门一般只发挥管控资产、负债类业务风险的作用,不涉及信息科技风险职能。农村金融机构应该高度重视科技风险管理工作,设置更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岗位,不能让科技部门既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又是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者,因为这样会在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有效识别并量化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方面存在着不足。

1.3科技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科技部门普遍存在着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象。现有的从业人员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日常基础性设备和网络工作的维护,更多掌握的是系统设备维护、机房管理等常规性工作,忽视了专业化的信息科技风险培训,因而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对信息科技管理、规避科技风险等管理性工作涉及较少,很难有效及时认识到各项系统存在的漏洞,更别提全面隐患的排查和消除。

1.4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存在隐患基础设施安全的隐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机房管理不善;二是网络运行安全性不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机房普遍存在着防火、防水、供电等不达标的现象,没有设置相应的防雷系统,门禁系统缺失、监控盲区的存在等等,这都是机房管理安全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网络运行方面,由于数据的大集中,对农村基层网络的稳定性和通畅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实情况是,农村金融机构存在未按监管要求配置主备通讯线路现象,这样导致基层网点出现不能正常办理业务的可能性增大,造成不良的影响。

1.5电子银行风险管理不到位信息科技的出现为农村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丰富和高效提供了方便,促进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建设的飞速发展。随着信息科技在各个业务领域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呈现飞速增长趋势,尤其是信息科技的优势体现——电子银行的应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多数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重心都放在了传统业务发展方面,疏于电子银行风险的管理。虽然制定了电子银行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执行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到位情况,加上人员配置的不够,最终直接导致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缺失。因此,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中的电子银行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

2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控策略

2.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大风险管理投入信息科技工作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起着重要基础和保障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在金融机构监管中的重要性。农村金融机构高层管理者必须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思想认识,对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加深了解,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的管理工作,最终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经营中去。同时,要加强信息科技安全建设方面的投入,及时消除信息科技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隐患,保障农村金融机构的稳步和连续性运行。

2.2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农村金融机构要细化危机场景,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对信息科技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做到“责任明确、流程明确、预案明确、报告明确、联络明确”,并确保预案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从业人员在不断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抗风险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为了确保信息系统业务的连续性,农村金融机构还要加强业务连续性管理,根据自身真实状况加强业务连续性体系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并定期不定期开展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

2.3增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岗位管理针对高素质专业从业人员不足和岗位配置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人员投入,引入高素质的信息科技人员,同时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专门从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其次是增加管理、运行、维护等岗位人员的配置,关键岗位设置有效的AB岗位,满足岗位需求。最后,根据《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完善相关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管理制度,加强信息科技风险审计,最终形成人员控制、制度保障、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模式。

2.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安全水平重点加强机房电力、UPS、消防系统等关键机房环境设备安全的保障,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农村金融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保障业务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完善机房管理制度,实时监控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对设备故障的有效预测和报警。还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风险排查,检验基础设施相关的安全、流程和管理措施漏洞,确保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有效性

2.5加强电子银行风险防范农村金融机构要采取必要手段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网上银行、ATM、POS等金融机具实施的不法活动。一方面,可通过提高网络安全、网上银行身份认证等级、合理制定POS、ATM和网上银行的交易限额等技术手段加强防范,另一方面可借助通过公众金融服务教育和柜面宣传增强风险防范合力,加强审查力度,强化电子银行业务风险防范。

金融科技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金融;犯罪;防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金融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应用范围已从柜台业务发展到联网通存通兑、信用卡使用、资金清算等诸多领域,并使工作流程高速、快捷。但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金融犯罪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从事金融经济犯罪,侵占国家、单位及个人财产的犯罪活动逐年增多,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由于该类犯罪活动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且犯罪行为是借助虚拟网络实施,因此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获取证据特别是电子证据难度较大,对办案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也较高。当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的金融犯罪,已经引起我国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新《刑法》中已将金融计算机犯罪列为重点。如何有效地防堵这种趋势的继续扩大和蔓延,严厉打击金融计算机犯罪,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重要任务。

一、 现代科技条件下金融犯罪的特点

现代科技条件下金融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实施的盗用金融资金、窃取金融密码犯罪,破坏金融计算机系统为目的,利用系统管理员的疏忽或金融计算机系统本身的缺陷对系统数据进行修改、破坏、窃取的一种犯罪活动。[1]

金融计算机犯罪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迄今己有60多年的历史。1996年,美国立案查处了一起篡改银行计算机数据、窃取现金的案件,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计算机进行金融犯罪的记录。在这以后的30多年间,金融业计算机犯罪在全球逐步蔓延并呈几何级数增长。近年来,这样的犯罪在国外十分猖獗。自从1986年我国发现了第一起金融计算机犯罪以来,几年来金融计算机犯罪趋势逐年迅速递增,犯罪数额也越来越大。种种迹象表明,金融计算机安全防范刻不容缓。

现代科技条件下金融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是计算机普及应用带来的后果,是特定时期下的产物,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智能高、技术含量高

这种犯罪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相比具有较强的智能性和专业性。通常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或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精通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操作技巧,并且与金融计算机的程序设计、网络管理、业务操作相关的人员分不开。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金融系统发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九成以上是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的。

2.隐蔽性强,作案手段多样

这种犯罪智能化程度高,大多数犯罪分子熟悉计算机技术,可运用正常的操作规程,利用合法的账户进入金融机构计算机系统,篡改计算机源程序或数据。犯罪的隐蔽性强,一般情况下短时间内不易被发觉。计算机犯罪分子一般采用伪造账户资料、内外勾结、数据泄密等方法。近几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又出现了借助于电子扫描、电子通讯、电子显示等技术手段的犯罪行为。作案者可直接操纵计算机,通过拷贝、下载、上载等手段传播计算机病毒,还可以借助电话、电台等遥控计算机,手段多样。

3.犯罪过程突发性快,取证困难

这种犯罪行为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其与社会上抢劫盗窃犯罪相比,它是一种低风险、高收人、最简单、最迅速、“效率颇佳”的犯罪途径。通过计算机作案是一种高科技作案。犯罪现场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它使计算机犯罪分子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从系统和网络上的任何一个接点侵入计算机系统进行犯罪。这种犯罪的地点不容易确定,即使找到了进行计算机犯罪的地点,往往也难以发现进行计算机犯罪的痕迹和能够证明计算机犯罪的证据,给取证带来困难。

4.犯罪后果的危害严重

现代科技条件下金融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是任何传统盗窃犯罪所无法比拟的。当犯罪分子突破计算机安全防护系统后,盗窃多少资金全由犯罪分子任意输入,会导致金融机构资金的巨大损失。如果犯罪分子想进行破坏,那将对金融计算机系统运行直接构成威胁,严重甚至可影响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稳定,其危害是其它刑事犯罪难以相比的。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金融计算机犯罪案金额都在几十万元以上,个别的为数百万元。在江南某市,犯罪分子在两个小时内,分别从某行多个营业所提取现金26万。

二、 现代科技条件下金融犯罪的原因

1.系统安全措施不够有效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应用程序也在不断更换版本,往往造成基层单位对应用软件的功能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有时出现操作差错,造成数据丢失等现象,这此问题的存在就给犯罪分子混水摸鱼提供了机会。另外,金融管理部门缺乏高水平的技术防范人员,对安全防范技术缺乏系统的研究攻关,对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问题不够了解,使得我们对金融计算机案件管理不够到位、措施不够坚决、监督不够得力、防范不够及时,这些都是引发金融计算机犯罪的重要原因。

2.内部管理制度松弛

目前,很多金融机构对计算机的管理没有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从日志、密码、操作规程、监督机制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实施监督大多采取对己生成文件做事后监督,而对电脑运行数据则较少进行监督检查。因此,内部操作人员一旦作案,极易成功,目标还不易被及时发现,这就给犯罪分子留下了漏洞。

三、 现代科技条件下金融犯罪的对策

1.提高系统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随着金融系统的不断扩大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成为亟待完善的内容。要防范现代科技条件下金融犯罪,首先就必须对金融部门的计算机系统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一方面防止信息泄密,主要对策是不产生电子泄漏,使犯罪分子无法获得信息;或者犯罪分子即使获得信息,但由于该信息已经过加密处理,没有正确的密码就无法解读。同时,防止信息破坏主要就是防止对计算机系统的侵入和对信息的主动攻击。采用密码技术对用户数据信息、密码进行完整的鉴别和确证;另一方面,通过逐步规划,将内部网合理地从互联网上进行逻辑分离,并利用防火端、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身份认证等安全手段,不断提高网络的坚固性和网络管理的有效性,真正做到“防修改”、“防病毒”、“防黑客”,从技术上堵塞外部人员作案的途径。

2.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技术防范手段、强化从业人员维护金融计算机安全的意识和技能,是防范和避免现代科技条件下金融犯罪的工作重点。这就要求加强对金融系统高级管理人员计算机与系统安全的培训,以增强其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力度和能力。对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做出正确决策。把这些计算机高手放在管理和维护计算机安全的专职岗位,随时监控。促使业务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增强防御技能和安全意识。加强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自觉抵制各种诱惑,避免违法犯罪。另外,实行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开发二分离。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应建立严格的级别管理体制,对有权使用该系统的人员进行登记注册,每位操作人员应在其权限所限定的范围内操作,应严格禁止操作员间的混岗、代岗,禁止一人持有两张操作卡,操作员卡的密码应定期修改。加大监督检查的频率与力度,防患于未然。

3.完善法律制裁体制,推行责任追究制度

制定、完善并适用严格惩治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犯罪的法律法规。我国《刑法》第28条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这一规定使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走上正轨,惩治利用计算机犯罪有法可依。在今后金融业务发展和司法实践中,还应根据形势需要不断制定与完善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防范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犯罪的调控监管体系。在金融部门,要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不懈、常抓下去。一旦发生问题,要责任到人,认真查找发生问题的原因;对因执行制度不严、不按规定操作的人员追究责任。对造成重大损失的不仅要追究业务操作人员的责任,更要追究业务主管和上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只有增强每个人的责任心,才能有效地防止计算机犯罪的活动。

4.加强网络安全舆论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舆论媒体平台,宣传有关金融网络安全的注意事项,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保护自己的账号、密码等客户信息。学会安全使用网络金融产品,能够具备识别网络欺骗等形式的违法犯罪的能力。在学校、机关、单位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担起自身的职责,对网络空间进行严格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查准入制度,将那些妄图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投机分子拒之门外,并对网络运营企业的广告等内容进行检测,提供一个纯洁的网络空间给广大用户。同时,公安机关可以对实施网络金融犯罪的有关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报道,以达到震慑作用,教育、警醒那些存有侥幸心理的不法之徒。

作者单位:安文广 何志强河北金融学院

李洪俊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参考文献:

[1]翟妤婕. 金融业计算机犯罪防控对策研究[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7-19.

[2]郝学隆, 李战争. 金融业计算机犯罪及其防范[J]. 商业时代,2005, (36):145-147.

金融科技安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信息化;合作社;金融服务

本文为2013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关于保定市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编号:201301150)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保定市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2日

一、保定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目前随着各中小型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渐重视,保定市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降低了基层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本和风险,为农村金融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内和机构间均实现了互联互通,快捷方便的金融信息化网络初步建成;三是信息化系统建设速度大幅提高,尤其是农村合作社新系统的使用,有力地推动了保定市农村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县域以下金融机构是各金融机构的神经末梢,主要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农村金融营业网点密度远远低于市区,而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信息化网点更加稀缺。

(二)农村金融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虽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程度较高,但是其营业网点逐渐收缩至县城。邮政储蓄银行成立较晚,运行机制尚未理顺,其支农作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农村信用社实力不断壮大,营业网点较多,由于先天实力不足,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至今仍没有纳入全国结算渠道,电子银行没有上线,而且虽然县级金融机构全部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但乡镇网点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率几乎为零。各村镇银行由于规模较小,以托管方式依附于其他银行开展业务,推动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局限性较大。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农村合作社也是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二、保定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推进,县域网点大量撤并,导致县域信息化主体和金融服务严重缺位,加剧了城乡信息化资源不平衡。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金融信息化进程缓慢虽然县域以下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投入占整个银行投入的比重逐年增加,但总体发展速度依然相当迟缓,研发能力薄弱,远远跟不上金融服务需求,不能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

(三)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农村金融信息管理职能弱化部分金融机构对科技队伍建设缺少足够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体制不够完善,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农村金融机构虽然通过近几年大量招收优秀大学生,缓解了用人紧张的情况,但是由于营业网点扩张速度较快,科技人才仍有较大缺口。

(四)创新意识不强,农村金融信息化创新力度不够。县域金融机构真正贴近市场,他们最了解县域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业务需求,但受审批权限的制约,业务渠道单一,难以依托信息技术进行自下而上的产品创新,延长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周期。

三、保定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金融信息化体系。构建一个以人民银行为中心,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为骨干,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信息化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一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征信体系、支付结算体系等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二是解决好农村金融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改变传统以县城为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的思路,逐步建立以乡镇为金融信息服务中心,覆盖所有自然村的金融信息化网络,彻底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加大人员培训和引进力度。农村金融机构相对于专业性金融机构来说,信息化的难度要大得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加大对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二)优化农村金融信息化生态环境

1、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农村农民对金融新产品认知度低,是制约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和金融中间服务发展的重要原因。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新的金融服务方式、服务领域、服务渠道、创新服务产品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非现金支付工具、中间业务品种的宣传,使农民逐渐感受到非现金支付工具、中间业务带来的便利和收益,并为客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便利。同时,要利用自身基础设施优势增强银行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壮大自身实力。加强信息技术的窗口功能,利用信息技术面向农村农民宣传金融知识和金融服务,提高农民财富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2、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大力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实现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应利用信息化手段继续丰富金融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产品、延伸服务对象,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重视弱势群体的金融可获得性,支持功能齐全、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产品的信息科技投入。

3、深化金融业信息安全。在现代银行的各类风险中,信息安全风险是唯一能够导致银行全部业务瞬间瘫痪的风险。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大科技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做好信息安全发展规划,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保定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趋势

通过不断对农村金融信息化的科技攻关,将使保定农村金融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获得持续发展的可靠根基。实现保定农村金融业的网络化经营,实现多渠道电子银行业务,开展客户中心、网上银行、ATM、POS、电话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等多渠道电子服务方式来服务“三农”。从人才、技术流程等方面建立主动防御的纵深信息安全体系,建立了设备层、网络层、系统层和应用层的信息安全机制。壮大科技人员队伍,加强人员信息化培训。最终把保定市农村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水平、金融服务与创新能力推进到发达水平,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新经济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桂玲.保定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0.

金融科技安全范文第5篇

这里所指的金融科技,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货币、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的集成创新,代表着金融业发展的全新方向。金融科技在为金融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给金融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亟须金融监管及时做出恰当回应。对金融科技恰当的回应涵括两个相互衔接的层面:

第一个层面,对金融科技做必要规范。因为金融科技与其他科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具有巨大的外部性,这一点,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不再囿于传统认知中金融与非金融界限的情况下,更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对金融科技的规范工作目前已经在有效展开。以网贷为例,2011―2014年的四年间,我国网贷平台数量一度呈现井喷式增长,但是同期某些局部性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潜滋暗长,故此相关部门从2015年起,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并实施整顿,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二个层面,是主动引领。目前全球信息化革命方兴未艾,大量颠覆式创新的不断涌现,为后发国家客观上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弯道超车”机会窗口。因此,志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完全可能,也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大转折时期,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先机”与“高地”。金融科技正是中国“弯道超车”的关键道口。中国在这个重要领域,甚至已经具备了一些“领跑”态势,例如移动支付应用,有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达到5.5万亿美元,是美国的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