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范文第1篇

在高职《基础》课程教学中,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开展职业道德素质实践教学,一方面是研究性学习理论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内在的必然性要求;另一方面是教材内容安排、教师教学现状、学生自身认识等现实因素的客观性要求。

(一)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必然性要求

研究性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三个要素:自主,探索,合作。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实践性,学习成果的创造性和多样性。

(二)教育基本要素现实的客观性要求

就教育介体而言,教材内容受限制。当前承担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政课主要是《基础》课。《基础》课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在教材内容编排上,不论是国编教材,还是省编教材,主要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及其详细阐述与基本要求。没有面向众多不同专业安排详细具体的某一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缺乏学习的针对性。就教育环体而言,人才培养方案不周密。通过查阅本校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各个专业开设课程中,没有找到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性的课程。唯独会计与审计专业开设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专门介绍。由此造成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教学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就教育主体而言,《基础》课教师精力不足。各学校普遍存在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所带专业众多、且变动频繁,一位教师每学期基本同时要给十几个专业授课。教师本身对专业认识不是很深,思想上的不重视、时间上的不方便、精力上的不允许、内容上的不钻研,因此造成对各专业具体的职业道德的不了解,自然无法实现具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就教育客体而言,大一学生职业认识模糊。《基础》课面向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大学新生对专业发展和就业去向认识还很模糊,缺少本专业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以及自身的就业需求认知,缺乏具体的企业实习和岗位工作经验,因而不清楚职业道德对工作的意义,不能自觉主动了解和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二、研究性学习理论视域下开展职业道德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案

《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以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以学生参与为宗旨、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归宿,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积极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服务。因此,研究性学习理论视域下的职业道德素质实践教学,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研究方式、以职业道德素质为基本研究内容、以“专业—职业—就业—行业—企业—专业”为基本研究思路,坚持“立足当前、谋求长远,紧扣专业、问题引导,个人研究、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共享成果”为原则,实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四位一体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育人机制。

(一)选定主题———明确研究目标

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在职场打赢一战场战役———谋求职业岗位?如何在职场打赢一场持久战———谋求职业发展?如何成为职场真正的赢家———获得职业成就?金钱、关系、学历等等外在条件只能是帮一时之需。只有良好的内在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才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职场法宝。因此,将“增强职业素质,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职业道德素质实践的主题与研究目标。通过自主研究,最终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职业准备、就业选择等方面提高“能见度”,增强竞争力。

(二)设置问题———确定研究内容

按照基本研究思路,学生学习必须立足专业、认识专业、热爱专业,进而了解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发展,明确就业形势及其行业发展趋势,再具体深入了解著名企业的招聘要求及对员工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与规范,最后回到本专业的学习之中,自觉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由此,按照主题设置五个具体问题。第一,社会对每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第二,本行业的发展前景、趋势及就业形势分析;第三,本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第四,本行业龙头企业、著名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规范与要求;第五,我校本专业与同类院校、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差异,以及我校的优势及不足。五个问题又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一般到个别,层层剥笋,内容不断丰富、深化,同时又彼此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三)组织实施———明确研究途径

首先,分配问题。根据问题分为五个研究小组,每组负责一个问题。每个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和研究具体工作。要求各小组组长必须带领成员深入研讨问题,细化题目、分配任务、责任到人。每个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必须遵循准确、全面、具体的原则,因此每个问题的研究途径为以下要点。第一个问题,立足社会,要求横向把握两个基本方面,即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纵向具体研究四个内容,内涵、内容、要求以及典型案例;研究学习重点是职业道德素质。第二个问题,立足行业,要求横向注意两个方面,即行业趋势与就业形势;纵向具体研究五个内容,行业分类、现状、优势、劣势以及建议;研究学习重点是就业形势分析。第三个问题,立足行业,要求横向把握两个方面,即行业道德规范与行业素质要求;纵向具体研究四个内容,内涵、内容、要求及典型案例;研究学习重点是行业道德规范。第四个问题,立足企业,要求横向选择不同地域范围的著名企业、龙头企业;纵向包括企业简介、企业文化、企业道德素质规范要求以及典型案例;重点是企业道德素质规范要求。第五个问题,立足专业,要求把握三个基本方面,即层次、范围与学校类别,层次即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范围即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域,学校类别即专业性学校与综合性学校。纵向包括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涉及的基本教学项目与环节,以及比较后的优势、劣势与建议。其次,安排时间。职业道德素质专题实践教学用时四周,其中课内3学时,进行前期任务安排和后期成果交流总结,具体的研究探讨三周时间。教师每周进行跟踪检查、确保任务按期顺利完成。

(四)形成报告———完成研究结果

研究性学习理论的运用,不仅要实现学习形式的自主性与探索性,同时还要求实现学习内容的概括性与总结性。因此,要求每个小组最终形成两份研究学习的成果,一份主题报告和一份小组研究讨论记录。主题报告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理论概括与总结,是对每一个具体问题的理性分析、思考与解答。每个小组按照具体的研究内容与途径,对研究讨论的结果认真总结、有效整合,要求严格遵循思维规律和研究目标,注意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全面性与具体性,报告结构的完整性、层次性与逻辑性,充分体现研究的成果。小组研究讨论记录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真实反映和体现,既是研究性学习的原始材料和阶段性成果,又是各成员参与探讨的客观记录。一方面,直接为写作主题报告提供素材,没有完整详细的讨论记录,不会有充实严密的主题报告;另一方面为检查学生参与学习情况提供依据,没有认真积极地讨论,不能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

(五)分组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没有交流就不能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只有交流才能让每个学生共享研究成果,只有交流才能让每个学生对职业道德素质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分组交流又是全班范围内的大讨论、大研究,也是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内在要求。分组交流分三个环节开展。一是讲述,各小组代表在全班讲述本组的研究成果,供其他小组学习。二是讨论,其他同学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提问,由主讲同学及小组成员给予解答;也可以由其他同学回答,进一步在全班范围内探讨,深化主题。三是点评,任课教师针对各小组的报告内容和同学的现场讨论,给予评价与总结,重点强调增强职业道德素质的相关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型学习理论视域下开展职业道德素质实践教学的效果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另一方面,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搞好,必须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要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的需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里去。

(一)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参与率高。

通过分小组、查资料、议内容、写报告、展成果、评结论等新形式,学生对职业道德素质的研究性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参与率达到99%以上,并且做到了广泛查阅资料,个人充分准备,小组深入讨论,按时完成任务。

(二)教学过程态度端正、主动性强。

学生在学习研讨的过程中表现负责认真、积极主动,勇于钻研、善于思考、乐于交流,体现出大学生多样的个性特征,丰富的思想认识,乐观的生活态度,自信的人格品质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三)教学内容丰富深刻,应用性强。

通过个人研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了解了所学专业就业形势与行业发展趋势,不仅掌握了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内容,55而且熟悉了今后所从事工作的具体职业道德规范和企业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认识明确、感想深刻,行为坚定、感情真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知、情、意、行相统一。

(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明显增强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字:中职;食品专业;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途径

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针对中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对他们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涵义

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有机结合,然而职业素质涵盖了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职业素质的深刻内涵。

(一) 职业素质的特性和要求。

职业素质是在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在的基本品质,是指劳动者在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职业教育培训、职业实践和自我完善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 职业素质的特点。

专业性——不同的职业,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是不同的。

内在性——职业从业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经过自己学习、认识和亲身体验,觉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这样,有意识地内化、积极地升华这一心理品质,就是职业素质的内在性。

稳定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执业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它一旦形成,便产生相对的稳定性,当然,随着继续学习、工作和环境的影响,这种素质还可以继续提高。

发展性——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整体性——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和他整个素质有关的,不仅指他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而且还包括他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甚至还包括身体心理素质。

二、增强中职食品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途径

鉴于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学实践中增强中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首先要体现在对中职学生的职业指导方面。

(一)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以能力为本位组织教学。

“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本位”是职业学校教学新模式。职业指导不应是空洞的说教,而应以能力的形成为主线,组织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比如食品专业学生可参加技能比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改革当中也可运用该思想,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通过构建综合的学习任务,模拟相应的职业情景,设立项目、分析案例、扮演角色、仿真练习,并经过小组学习讨论、自我调节或专家咨询建议等过程,有意识、有目标、有反馈地进行学习,整体、自我地获取经验,且构建应用知识。

这种在行动中学习的过程能有机地与职业情景和生活情景结合在一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行动能力具有实践性、自激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特别是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食品专业教师更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根据中职生年龄特点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以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重点进行诚实守信、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克服困难等正确信念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 坚持理想信念教育, 突出职业道德、 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学校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择业意识、创业意识。德育课不能停留在原有政治课抽象的说教上,让学生背观点、背理论,而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真正对他们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思想,对他们就业有帮助、创业有促进作用的观念与事例,从而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期间应有组织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保持连续性和针对性。

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连续性和针对性,即第一学年从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专业的特点及对应的将来的职业,着重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能力倾向,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或对目标进行调适后的优势;第二学年和毕业前在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求职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引导,通过系列培训,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理想,指导学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四) 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配合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抓好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一年级以职业意识启蒙、树立职业理想为重点,二年级以职业意识强化、职业理想确立、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为重点,在顶岗就业实习前以端正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修正发展目标为重点,引导学生挖掘自身各方面潜力,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懂得珍惜在校生活,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具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特别是即将毕业时对学生一定要进行岗前教育,包括岗前对岗位的认知、要求,岗前、岗后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食品安全教育。岗后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实习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的预教育、岗位教育、职业(行业)教育等。

(五) 注重建设校园文化, 创建和谐、 文明校园。

用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学生。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在积极开始心理辅导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团队合作精神,例如以小组的形式给学生布置工作内容,集体评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中职生。

(六) 用优良的校风熏陶学生。

校风是学校精神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优良的校风中要力求“三风”并重。

一是实抓教风。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好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要从教师的语言、仪表、行为、工作方法入手,凡要学生做到的,教师不仅要做到,而且层次要高。要组织教师进行师德规范学习,爱岗敬业,使他们以高昂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朴素大方的仪表、严谨勤奋的教学态度、高尚的敬业精神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是抓各级管理干部的工作作风,设立明确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使干部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是恒抓学风。要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勤奋学习、热爱专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可以通过增加奖学金、评选三好学生、减免优秀学生就读费用、聘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谈体会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专业和未来的信心以及追求上进的积极性。

(七) 加大职业法制教育, 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有些学生的错误言行、不道德行为,往往出自缺乏必要的是非观念或是由于道德的无知所造成,所以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他们明辨是非,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把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三、提高中职食品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有效性的保障

(一) 编写适合的校本教材。

结合现阶段食品行业特点,编写符合学校特色的食品专业德育教参教材,并将教材投入使用,不断改进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加大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二) 坚持职业教育和德育素质教育两手抓。

中职学校应坚持职业教育、德育素质教育两手抓,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这是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三)加强学校、社区及外部社会的合作。

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是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源泉和动力,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将学习和工作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等活动,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职业。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在职业活动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采取有效措施,在职业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校生;高素质;职业道德;加强培养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人力资源需求极为旺盛。2011 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职业教育,提出抓住职教发展机遇,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建议。当前,我国迎接产业升级转移的最大挑战就是缺乏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产业工人。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抓好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抓好职业道德培养。但在当下的职教工作中,由于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就业的顺利与否以及对我国的产业升级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针对这一弱点进行调整,寻找解决的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合格职校生的重要内容和塑造新型职业劳动者的重要条件,当今的职校生都已经是90 后,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自私、狭隘、唯我独尊的习惯,以及怕苦、怕累,期望值过高也是这代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毋庸讳言,职业院校中的极多数学生学习不用功,缺乏上进心,对未来职业劳动生活缺少信心。职业道德教育就要针对职校生学习和生活的过渡性特点,树立对未来职业活动的热爱信念,培养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有对这种职业及岗位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更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市场经济增强了人们自主、竞争、义利并重和学习创新等道德观念的同时,也带来了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克服上述弊端不断完善,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职业道德建设。因此,职校生在走出校门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高素质技能人才,更离不开职业道德的系统培训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理解和要求早已不再是单纯技能技术上的了,还包括敬业精神、合作态度、集体意识、公德观念等内容。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促进新的就业意识,也有利于实现职校发展和学生顺利就业,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但是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明显弱化,实际教学中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内容单调、方法单一。长期以来职业道德课程内容老化陈旧,不能及时更新,跟不上新形势的变化。例如,教材引用的案例都是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完全忽视21 世纪的一些新的经典案例。

再有部分教师认识上的偏差,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讲实际重自我,在教学中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这也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不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

面对这种现状,本人认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忽视不可掉以轻心,下面对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

转变以往注重职业技能传授,忽视职业道德培养的教学理念,不能单纯为了提高就业率而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一点从课程的安排上就充分体现出来:专业课占用课时最多,基础课每周至少也有两次,而职业道德每周只安排一次,内容根本不能授完。有的职校由于缺少专门的职业道德教师,就由其他任课老师代讲或直接让学生自学。想要转变这一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提高职业道德课在所有课程中的地位,使其与专业课同样重要。必须要增加课时,要保证充足的时间把内容授完。在授课教师的安排上,要保证专业对口。如果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也要尽量安排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身正为范才能学高为师。另外,要从考查课改变为考试课。如果一开始就定位在考查课上,就会从主观上给学生造成这门课不重要的想法,学不学无所谓,开卷考试能过就行。如果是考试课,在对待的态度上就会认真些,通过这个几个方法,应该可以体现出职业道德课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

2.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

特别是在案例方面,内容要新颖,时效性强,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教学方法上,大量引用案例才不会造成课堂枯燥,学生没兴趣的状况。辅助主题讲座、调查、讨论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包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各项基本规范,也包括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例如生产行业、流通行业、服务行业、管理工作等都各有各的道德规范。一所职业技术院校包括多门专业的学生,分专业进行职业道德培养替代泛泛而学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职业道德培训的核心在于训练,即通过一系列可以具体操作的行为要求,反复强化练习,从礼貌用语和文明举止入手,在训练行为、养成习惯过程中实现对本职工作的信念认同,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即使在结束课程之后,行为的训练也不要停止,在实训期间更要加强,以切实达到增强教育时效性的目的。

3.教师队伍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即师德教育

教师的特殊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必须实践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课的教师,更要努力塑造人格魅力,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以无形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良好师德风范的形成,将会在职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显现最直接、最有效的榜样作用。

在职业教育中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高度关注;但是,仅有学校方面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还有待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詹万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参考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范文第4篇

1.1国际商务类专业概念商务是指一切与买卖商品服务相关的商业往来事务,而国际间的经济贸易活动形成了国际商务。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国际商务从原来单纯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发展到现在的服务外包、技术贸易、人才劳务贸易以及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国际商务类专业主要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的商务活动,即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而从事的各类有关资源、知识、信息等跨国交易活动的总称。

1.2国际商务类专业的特点由于国际商务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商品服务交换活动,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和政策,因此,与国内商品服务交换活动相比国际商务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和冲突,在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国际商务活动除了交易双方外,还要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所涉及的交易环节比较复杂,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也比较大。此外,国际商务活动还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1.3国际商务类专业职业素质要求国际商务类专业具有的现实特点,决定了国际商务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也是多方面的。除了应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之外,还应有良好的形象气质和沟通表达能力,这可以给客户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与客户进行充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熟悉客户的文化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和法律政策,可以有效减少交易双方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有利于交易愉快、顺利地进行;此外,国际商务工作程序多、过程长、业务复杂、压力大,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够承担起工作中的压力,并且用适当的方式去释放和解除压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随时出现的状况,妥善地解决问题。

2体育舞蹈在商务类专业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国际商务类专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从事国际商务工作不仅需要必须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健康的体魄、优雅的仪表和良好的社交能力,而体育舞蹈课程则恰好能够为培养这些素质提供有效的帮助。

2.1体育舞蹈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优雅气质舞蹈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体质,培养正确的形体姿态。在人体运动的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锻练人正确运用人体机能的能力,培养身体各部位的稳定感,增强人体肌肉的控制能力,充分发挥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上课,坐立的时间较长,身体血液循环不畅,身心都非常容易处于紧张疲惫的状态之中。体育舞蹈是以舞蹈、音乐、体育、娱乐融为一体的艺术,经常练习体育舞蹈,不仅能够让人动起来,而且还会增强全身的肌肉力量和身体的柔软性,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达到改善健康、强身健体的功效。同时,体育舞蹈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的内容,可以对学生的仪态,如站立、走姿、坐姿、手势、表情等进行全方位的训练,以达到修饰形体,改善体态,重塑气质的目的。

2.2体育舞蹈有助于提高社交能力,改善人际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学生作为富有朝气的青年群体,有活泼好动、交友广泛、对未知世界充满探求的特性,然而大学分院系、分专业的高校管理体制,再加上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习方式,使得大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广泛交往。体育舞蹈课程作为选修课,将不同专业却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重新组合起来,在这个重组的班级中,让同学们获得多层次的交往。首先,促进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际交往。学生在体育舞蹈课程中,将放下自己的身份差异,无论是来自都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团学干部,都怀着对体育舞蹈的喜爱,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在展示舞蹈技艺的同时也完成了信息和人际交流;其次,青春期的男女交往存在一定的性别障碍,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思想左右着社会舆论或积习偏见,也禁锢着男女大学生的接触。而体育舞蹈的握抱姿势和男带女随的舞伴关系,让男女同学通过身体语言和肢体接触,达到讲文明、有礼貌、尊重对方,促进同学间的正常交往。第三,提高审美水平。体育舞蹈是一种追求美的活动,在注重舞姿美的同时还要讲究形象美,要求男生衣着整洁,舞姿端庄、大方,充分展示男士的英俊和潇洒。要求女生衣着漂亮,青春朝气,充分展现女性的柔美之魅。优雅的风度、潇洒的舞姿、流畅的舞步,娱人娱己,展示着青春与朝气、教养与礼貌、自尊与自信,使人赏心悦目,更会受到广大同学的欣赏。良好的社交能力会对他们将来从事国际商务方面的工作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2.3体育舞蹈能培养健康的心态,增强抗压和解压的能力学习体育舞蹈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也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享受美妙的音乐、享受多变的节奏、享受热烈的气氛、享受曼妙的舞姿带给人愉悦的感觉,使人的身心在舞蹈中得到释放。一方面在对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学习由陌生到熟悉,男女舞伴之间的动作配合从别扭到协调,对理论知识从不知到领会,从不断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增强自信,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配合好舞伴,学生也会积极地查找并改正自己在舞蹈动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舞蹈技艺,学生的主动性和适应能力也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活动形式,由男女舞伴配合完成的,这就改变了离群索居的宅男宅女性情,从而能够有效改善目前大学生间或存在的抑郁、焦躁的心理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

2.4体育舞蹈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提高文化素养体育舞蹈是一种国际性的舞蹈,有“世界语言”之称。它由非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民间舞和宫廷舞升华、演变、发展而成,各个舞种都有其不同的历史渊源和传奇色彩的典故。如:探戈是一种双人舞蹈,起源于非洲中西部的民间舞蹈探戈诺舞,流行于阿根廷。探戈据说是情人之间的秘密舞蹈,所以男士原来跳舞时都佩带短刀,现在虽然不佩带短刀,但舞蹈者必须表情严肃,表现出东张西望,提防被人发现的表情。其他舞蹈跳舞时都要面带微笑,唯有跳探戈时不得微笑,表情要严肃。又如伦巴,也被称为爱情之舞,源自十六世纪非洲的黑人歌舞的民间舞蹈,它的特点是较为浪漫,舞姿迷人,步伐曼妙,音乐缠绵,感性而热情。所以,通过对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的技艺,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其对不同国家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了解。因此,体育舞蹈在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解压抗压能力,使其具备健康的体魄、优雅的气质、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心态,为更好地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体育舞蹈课程与国际商务类专业的融合

由于商贸专业自身的职业能力素质要求有别与其他专业,故其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除了教授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之外,还应增加一些其他新的元素,如将国际商务中的社交礼仪和与舞蹈有关的历史文化有机地融入体育舞蹈课程中来。

3.1合理安排商务类专业体育舞蹈课程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兴趣与技能展示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所学专业的职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商务专业的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体育舞蹈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两大类,拉丁又分为伦巴、恰恰、桑巴、斗牛和牛仔五种,摩登则分为维也纳华尔兹、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一般的体育舞蹈课程一学期课时在64节左右,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商务专业职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难度适中、商务交际场合常用的舞种,如:华尔兹、狐步舞、恰恰等。同时,也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打破一贯的、传统的教学内容,结合体育舞蹈易懂易学、健身与实用等特点,穿插一些现代的流行元素,比如年轻学生喜欢的街舞、简单易学的排舞等时尚舞蹈,丰富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使体育舞蹈课程呈现多样化、时尚感的特点,提高体育舞蹈课程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3.2将社交礼仪有机地融入体育舞蹈课程,提升学生实用交际技能和气度体育舞蹈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进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明、高雅、融合的社会交往形式,是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良好的社交舞礼仪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风度与气度,可以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促成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传统的体育舞蹈课程在课堂上教授的大多只是具体的舞蹈动作,很少将与舞蹈相关的社交礼仪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如:仪容仪表、着装、入舞程序、邀舞及舞会离场等方面的礼仪。如果只是简单的会跳一些舞蹈动作,而没有相关礼仪的配合,那么舞蹈在商务活动中的社交功能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会给对方留下粗俗无礼的印象。所以,针对国际商务类专业必须要将社交礼仪有机地融入到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优美舞蹈动作的同时,更要学会如何正确、得体地将这项运动有效地运用到商务社交活动中,促成其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范文第5篇

[P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164 ― 02

高职学生就业是高职院校考虑的重点问题,尤其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索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构建完善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为高职学生更好的就业做好铺垫。

一、关注社会需求,制定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1.明确就业导向下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认真分析当前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积极开展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研工作,以此为基础制定就业导向下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教育相关文件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求高职学生具有优良的品质,而且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对人才定位有个清晰的认识,即,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应符合一定的要求,培养的人才应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仅善于学习、协作及沟通,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敬业精神,尤其应具备较强的创造、实践能力。另外,高职院校应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为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奠定基础。例如,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较强的服务、管理、建设、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及应用型人才。

2.制定就业导向下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还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综合分析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调研用人单位相关岗位,了解与掌握社会及企业所学的人才以及一些重点岗位,尤其注重分析这些重点岗位对学生知识、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应对生源状况加以深入分析,掌握生源的基本信息,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有效的职业培养模式。例如,高职院校可针对企业对人才素质、能力要求,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积极完善“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强化的同时,强调专业教育的适应性、针对性及职业性。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依据国家对职业资格要求,将职业标准贯穿到课程内容中,确保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良好对接。另外,高职院校应稳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式培养,不断完善顶岗实习、综合技能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基础知识教育等环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良好融合,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到教育活动的各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做好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的检验

高职院校实施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是否有效、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的检验,以不断促进培养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融合,在实践中实现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将职业培养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与优化。一是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让学生正确认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职业的关系,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二是理论教育应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丰富实践教育内容,提高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时,应积极帮助与引导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掌握培养模式的优点与缺点,并做好及时的调整。

二、围绕社会需求,创建职业素养培养机制

1.以校企为载体,构建职业素养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以校企为载体,将学生素养培养范围扩大到企业中,使得企业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相关环节与过程,促使职场化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因此,高职院校尤其应从以下内容入手,构建职业素养培养机制:首先,鼓励学校骨干教师分批次、有计划的参与到企业生产活动中,在技术攻关、产品生产、营销策划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邀请企业相关岗位人员进入到学校,适当参与教育相关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其次,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促使高职院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的有效融合,要求学生实训期间完成企业布置的真实任务,使学生感受企业工作实际流程,做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最后,施行订单培养。高职院校在考虑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知识、职业素养向企业岗位的平稳过渡,实现由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2.了解企业文化,探索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企业文化进入校园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融合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营造良好外部氛围。企业文化进入校园最佳方式,即为校企合作,要求企业人员进行授课,期间贯穿企业文化的讲解。众所周知,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培养学生,并增加在学校设备、资金方面的投入,构建职业教育模拟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与准员工一样,需遵守企业相关规范,切身感受职场氛围,近距离感受企业精神与文化。同时,学生在此种环境中学习,促使所学知识和实践规范的良好融合,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而且企业较为看重的服从、奉献、合作、责任等素养学生也会逐渐养成。例如,高职院校根据企业需要成立相关订单班,邀请企业人员定期授课,并依据企业要求建设专门的实训室,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实现真实技能的培养,促进毕业和就业的良好过渡。

3.注重企业精神,奠定职业素养培养基础

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时应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与认识企业精神。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定期邀请著名企业家到学校做相关报告,使学生明白企业精神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记企业精神,并以企业精神规范自身职业行为。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精神的教育。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应注重企业精神理论的传授及讲解,给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讲解企业讲究实效、勇于创新、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有助于学生刚好的胜任相关岗位,而且还能在实际工作养成良好的品格,更好的满足当今社会发展要求。

三、掌握学生成长需求,构建职业素养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时应注重职业素养实践平台的构建,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1.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

实践训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将职业、企业、行业、产业等需求在教学资源及课程中的融入,加强校企合作,制定技能实训及专业训练教学体系,使学生做好学校学习和工作实践的融通,不断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定期举办技能大赛活动。技能大赛在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切磋和竞技平台的同时,能够检验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职业素养,帮助学校了解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教学体系,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策略,培养更多满足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尤其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期间,不仅锻炼自身技能及运用所学的能力,而且对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自我管理中提升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根据社会发展要求灵活调整,在更好适应社会要求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自我教育和管理中,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首先,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及学习实际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注重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了解,尤其对自身能力加以准确评估,明确职业方向,综合考虑自身的需要、动机、兴趣,确保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符合自己的需要、动机及兴趣,明确人生不同阶段的任务及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实践中,而且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服务、调查、公益活动扮演不同角色,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竞争、合作、包容。同时,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优良习惯,促进敬业诚信、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等职业素养的养成。最后,提倡学生加强自我管理。通过自我管理增强自身自主学习意识,尤其应要求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样以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在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不断的发展。

3.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提升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给学生就业导向下的职业素养的提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构建良好、积极的校园文化。(1)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理念及文化,掌握企业职业及行为规范,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自身职业方向。(2)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组织企业招聘活动,让学生主动、自觉的了解企业状况及职业要求,以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3)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校园文化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引导作用,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从就业导向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且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密切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应立足实际,结合当前高职学生面临的研究就业形势与压力,充分了解社会发展及企业用人需求,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做好长远、明确的教学规划,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当做重点加以落实,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从学习理论到工作实践方面的平稳过渡,更高的促进高职学生就业。

〔参 考 文 献〕

〔1〕应晓清.试论就业导向视野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20):75-76.

〔2〕马娜.就业导向视野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1):146-147.

〔3〕熊殿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