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城市的特色

生态城市的特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城市的特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城市的特色

生态城市的特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都;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生态;人文生态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030-03

党的十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基于对国内资源短缺危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做出的科学决断,也是坚持实行可持续发展模式,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的具体体现,更是顺应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过渡的理性选择。因此,在宏观背景和现实的要求及逼迫之下,我们需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更应该积极地推动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在这方面,成都近些年来做出了一定的成就,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世界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成都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探索,由此,有必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下,从成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两个方面来深入研究成都的这一发展模式,无疑对构建成都特色生态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生态基础

在进行成都特色生态城市模式建设研究中,首先要对成都自然生态的环境进行开发和利用,这就必须对成都的自然环境进行了解。成都作为西部成都平原的核心地带,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本底,这主要体现在它所具备的山、水、田、林四个方面的自然资源环境方面。

(一)两山环抱 生态屏障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西南地区中心城市。成都附近最重要的两座山脉分别是龙门山和龙泉山,这也为成都气候环境等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屏障作用。龙门山位于川西平原西北,为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天然界线,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龙门山地区不仅山高谷深,环境秀美,动植物种类丰富,而且为历代文人墨客探幽览胜之地,人文历史也十分久远,文化积淀极为丰厚。龙泉山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狭窄而长,呈南北走向,其西面是成都平原,东面是盆中丘陵。龙泉山脉森林植被丰富,浓荫蔽日,翠绿满山,同时也是成都市的花木、水果生产基地。

成都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将这两山脉规划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旨在将其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民休闲度假基地和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经过多年建设,已建成的大邑新场、花水湾、西岭雪山和都江堰虹口等景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充分结合资源条件进行开发和利用。

(二)人水和谐 水兴城盛

成都市地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流域,河流纵横,水系众多,河网密布。主要有府河、南河、沙河、清水河等。而两千多年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则使成都平原得到了岷江上游充足而丰富的灌溉水源,使其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丰富的水资源以及悠久的水文化,造就了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特点。继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府南河治理工程之后,成都又启动了“六湖八湿地”的湖泊水系建设,全力打造成都水兴城盛的自然生态环境。这都充分显示出成都利用水为核心建设环城生态“绿廊”来调节生态、净化环境、改善民生的意旨。

(三)土地资源 丰富多样

成都处于由岷江及沱江冲积而成的成都平原上,地下水储量丰富,并且埋藏深度浅,而成都平原上部覆盖着粉砂和黏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易于耕作。得益于河流出山后堆积的地层,平原耕地既是优质耕地,同时也是生态湿地。

近年来成都市在保护土地资源,改善耕地质量方面做出巨大努力。“准备完成土地整理12.34万亩,新增耕地0.99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3.8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粮)田16万亩。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及监测,检测土壤样品2 000个以上。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到目前为止,通过省国土厅验收的4个土地整理项目面积为2.82万亩,共新增耕地0.37万亩;正在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11个,面积为9.52万亩,其中,崇州市的7个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郫县的4个项目完成83%。通过省国土厅验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34个,面积27.73万亩;已新建高标准农(粮)田14.6万亩。”

(四)川西林盘 风情独特

川西林盘发源于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蜀文明时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分布大量农家院落,它们以建筑实体的形式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从而形成成都平原特有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及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田园风光。这成为成都建设生态田园城市得天独厚的条件。

早在2010年,成都市就全面完成川西林盘综合整治项目,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一、三产业实现互动,进一步带动了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另外,近年来政府逐渐完善林盘内基础设施的配套,在人民生活用水、用电、道路交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而有成效的努力。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发挥林盘的自然生态优势和川西农耕文化资源,发展了包括餐饮、旅游等项目在内的农家乐形式的林盘休闲产业。

二、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文生态基础

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当前“五位一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所指涉的不仅仅是生态自然环境问题,更要将其意义进行广泛的理解,即“生态文明的内容非富多样,不仅指自然生态而且包括了人类的理念、行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要素。”[1]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看作为人文生态,它与自然生态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成都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这些都为成都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人文生态基础,这也为成都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文化根基和可持续保障。

(一)蜀汉文化 源远流长

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时期蜀国建都于此,使成都打上了三国(蜀汉)文化的深深烙印。而三国蜀汉文化的中心遗址则是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纪念地和全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馆内拥有诸葛亮殿、刘备殿、刘备陵园、鼓楼、桂荷楼、琴亭等重要古迹,以及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牌匾楹联和馆藏文物。除了武侯祠,成都的大街小巷,许多为人熟知的地名皆因三国而来,如万里桥(今老南门大桥)即得名于诸葛亮送费■出使东吴“结好孙权”的事迹;位于新津县万和乡的先主寺至今仍存,是纪念当年刘备在此为民祈雨而建的;在蜀都大道东风大桥附近有“点将台”,相传是诸葛亮当年操练军队的地方;另外像九里堤、原正府街诸葛亮观星台、小关庙、洗面桥、洛带八角井、龙泉张飞营、张飞桥、大邑赵云墓、赵云洗马池、新都马超墓、营门口黄忠祠、黄忠街等,都源于三国蜀汉,每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三国故事与文化典故。

(二)古镇风情 彰显特色

成都古镇历史悠久,数量众多,魅力独特,其中包括洛带古镇、黄龙溪古镇、安仁古镇、悦来古镇、街子古镇、怀远古镇、五凤溪古镇、平乐古镇等十多个。每个古镇都极具地域风情特征,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时代感,共同构成了成都古镇文化的丰富多样。洛带古镇是一个极具客家风情的古镇,在古镇的古典建筑群中,又以文化味浓郁的会馆建筑而闻名,充分反映出不同族群的建筑传统与风貌。黄龙溪古镇被称为“中国十大水乡古镇之一”,它是由正街、横街、新街、上河街、下河街、背街等7个保存典型的明清街坊组成,极具历史文化底蕴。安仁古镇现存建筑以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为主,它吸收了中西方建筑风格优势,并将二者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品”。街子古镇历史近千年,有保存完整的清代古民居,建筑雕刻极为考究。古镇内树林浓密,环境清幽,彰显勃勃生机。众多古镇,独具特色,充分彰显了成都文化底蕴与历史厚重感。

(三)教育发展 智力支持

成都市作为西南部重要的核心城市之一,在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其教育资源也是非常的深远和浓重的人文底蕴。成都市高校云集,有西南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城市人才优势,现有高等院校49所,主要高等教育院校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每年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使成都成为中西部重要的人才汇聚地。尤其是近些年来高新区在引进和开发大量的人力资源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这些成果在为成都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 108.89亿元,比2012年增长13.0%。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成都市政府也在不断完善,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建设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出现了公推直选、民主评议等民主改革,在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彰显了教育在推动经济建设所具有的直接效用,同时也为成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总之,近几年成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针对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进行了积极改造与建设。其中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建立了龙门山-龙泉山旅游生态区,打造成都生态绿廊。在城区内又进行了“六湖八湿地”的湖泊水系改造工程,构建水兴城盛的环城生态圈。同时在保护土地资源、改善耕地质量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努力,初步完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但在改善城市环境这个过程当中,也应当看到其中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比如,风景区开发、建筑修建与生态环境极不和谐,严重破坏了当地自然生态景观。“古镇开发过程中未兼顾城市保护,资源内涵挖掘不够、商业化现象浓重、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区域合作不够、开发模式较为单一等。”[2]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不均衡,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缺乏。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引发城市拆迁纠纷、社保纠纷等未与社会建设同步的社会矛盾。在转变生产方式、消费模式,适应生态经济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等等。对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所在,立足实际,抓住机遇,大力完善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成都特色生态城市模式的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涵盖的范围广阔,方面众多。成都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一方面积极构建成都自然生态产业体系,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生态工业为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现在服务业的发展。加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培育成都人文生态社会文化,充分利用本地区自然条件与人文历史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并加强生态文化事业的培植,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城市的特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化;地域特色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为了提高城市的品味和形象,在现代城市设计中,不仅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构建,还要注重城市地域特色的彰显,因而必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紧密结合城市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地域特色,切实做好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因此,以下笔者从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入手,就如何规划设计生态化和地域特色的城市做出以下几点探究。

1.概述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因而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其的设计,必须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化和地域特色是其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因而就生态化的城市规划设计而言,其规划设计内涵主要就是确保其具有较强的生态性,并将自身的地域特色展示出来,从而体现设计的匠心独运。与此同时,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化和地域特色的设计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地域特色,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尤其在今天,很多城市的规划设计正趋向于生态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在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在居住环境方面的需求和城市地域特色的展现等方面的目标,最终达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1]。

2.生态化、地域特色城市规划设计浅谈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队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必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确保其生态性和地域特色的彰显。因此,笔者以下分别从这两个方面的规划设计策略做出分析。

2.1生态化的城市规划设计策略分析

生态化的城市规划设计最终目的是构建生态城市,同时更好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因而作为规划设计人员,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紧密结合所在城市的地理特点和水文地质情况,在整个生态城市设计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环保理论作为指导,将设计生态宜居环保城市为目的,着力开展生态化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因而必须对传统的集中城市规划设计转移到网络化、分散型和多中心的城市群规划设计中来,并依此为设计理念,最大化的促进生态环保城市的构建。

二是将分散型的网络城市群作为基础,致力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人口密集程度降低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在提高城市品位的同时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三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始终以生态城市理念理念指导实际行动,在城市建设发展中难免会占用自然空间,而这就需要合理的规划,切实加强对城市绿地空间的保护和利用,尤其是城市内原有的自然绿地,必须通过公园或绿地的方式加强对其的保护,着力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将城市净化空气的能力提升,从而更好地符合当代人在居住环境方面的需要。

四是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在整个规划设计工作中切实加强对水源地的有效保护,凡是水源地附近的一切工业项目严禁审批,及时的关停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通过改造技术、集中工业园等方式,确保其三废的排放得到最大化的降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2]。

2.2彰显城市地域特色的规划设计策略分析

将地域特色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不仅是彰显城市特点和形象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顺利进行基点。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城市的规划设计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城市地域特色的研究,并在设计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结合城市战略发展目标,纵观全局,切实加强城市的规划设计,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城市空间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将城市的地域特色彰显出来。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实际针对性的制度近期、中长期的建设规划,对不同阶段的规划设计重点进行确定,着力实现城市建设和规划之间的协调统一。例如在对城市的老城区进行改造时,只要其建筑具有较强的历史意义,就应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加强对其的保护,及时的改造建筑周边的环境,从而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在彰显城市文化的同时突出城市的艺术魅力。

二是结合城市建筑给城市文化带来的影响,必须在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注重城市文化的突出,将城市文化特色作为基础,致力于地域特色的突出,最大化的确保城市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得到保护,同时也不乏之神的特点,并以城市文化为基点,在体现城市地域特色的同时助推城市特色经济的发展。

三是结合所在城市的地域特点,将其作为建筑主体的设计重点,从而更好地符合城市特色彰显的需要,并结合所在城市内不同民族的聚居情况,在城市规划时充分融入民族特色,结合民族特点对城市的规划区域进行划分,从而将城市的风格和特点等区域特色彰显出来,最大化的促进城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就充分结合了其地域特点,所修建的建筑具有较强的土家特色,古朴的土家族吊角楼上,开启两扇吱吱叫的木头门,便见苍翠的山峰,昔日长于野外、无人问津的葛粉、山竹笋、香椿、蕨菜、木瓜等,如今被制作成精美的旅游食品,深得游人喜欢。而这些都是极大的利用了本土城市的地域特色,也是促进张家界旅游业发达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只有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城市的地域特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

四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更好地在城市规划中突出地域特色,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之前,作为规划设计人员还应加强城市的了解,调研城市的生态基础,调研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结合城市居民的民族特点和构成,并利用现代化的遥测技术掌握更多的信息数据,并在空间科学、文化特征和人文学科等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在符合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同时彰显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五是地域文化来源于自然、存留于生活。地域性的塑造不仅是建筑师的创造,而更多的是自然和生活的主动呈现,它需要的是建筑师倾听自然与理解生活的能力。地域性的呈现没有固定的模式,假如我们能够运用新思维与新视角加以审视,那么地域性又会以崭新的方式予以回应。例如,在对泉州住宅的地域特色进行规划设计时,而茶文化又是泉州文化特色的代表之一。因此,“茶艺居”的设置与布局成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考虑的重点。规划以组团为单元,在组团中心结合住宅底层设置茶艺居,使之成为大合院的公共会客厅。结合住宅单体以及户外空间,形成多层次规模不等的交往场所[3]。

3.结语

综上所述,对如何构建生态化、特色化的现代城市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意识到生态化、特色化的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生态化、地域特色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徐丽贤.浅析生态化、地域特色城市规划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224+226.

生态城市的特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生态;城市形象;塑造

1 城市形象建设及园林生态的重要意义

1.1 城市形象建设及意义

城市形象是城市性质、功能和文明的表现,是城市留给公众总体印象和实际评价,其反映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同时,也反映了公众对城市的认可和满意程度。城市形象与城市经济发展有密切的相关性,其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2]。总的来说,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经济振兴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1.2 城市园林生态的作用

城市园林具有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环境,传播城市文化,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众多优点,特别是在城市更新节奏加快和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城市园林以其不可替代的生态优势和景观优势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在城市的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 园林生态塑造城市形象的原则

2.1 尊重自然环境

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建设必须以原有自然环境为基础,通过顺应气候特征,尊重地形地貌,运用乡土植物等方法来维持城市的特点,从而塑造出独特的城市形象。

2.2 与人工环境相结合

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建设本质上是按照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进行,其与城市的功能分区、结构、交通路网等密切相关。在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充分利用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从而起到限制城市无限扩张的作用,并保证现代城市具有良好的环境。

2.3 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城市地域文化是经过长期经营、创造、演变的有共同价值的文化,主要表现在历史遗迹、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保护和利用历史遗迹,使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彰显历史渊源。为发扬城市的历史文化,在城市地域性特色营造过程中还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将历史文化融入到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在园林设计中还应有意识地将地域风俗习惯反映到城市建设中,从而促进城市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城市文化特色与形象。

3 园林生态塑造城市形象的方法

城市的特点是其形体结构发展的结果,城市功能和城市空间布局都是以城市形体结构为基础的,城市园林作为维系城市与人的天然纽带,在城市形体结构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城市园林布局最能体现城市的形体结构,在充分利用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将地域性诸要素融入到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可以发挥城市园林生态的作用,展示城市的地域风貌和人文特色。

从“面”这一层次看,城市园林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自然地理结构和地貌特征是城市独有的区域特色,应通过对城市园林的合理布局,将城市园林生态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大系统中,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主旋律。城市边缘作为城市三维空间的边缘,最能反映城市的地域特色,需要加强城郊绿地的保护和建设来发挥城市边缘特征,表现出城市园林生态的景观效应。在城市园林生态环境建设中,还应将各类园林景观在城市中均衡分布,从而发挥园林绿地的最大效用。

城市园林生态环境在“线”这一层次是指以城市中潜在的特色资源为基础展开的交通型绿色、滨水型绿色、文化遗产绿色等绿色,通过将城市中带有地域特色的线性自然与人文景观元素联系在一起,是各类园林生态景观紧密联系,形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生态空间体系,有助于城市形象的充分展示。交通型绿色通道的建设一般是通过城市交通将城市园林景观串联起来,给人们以最直观的地域特色体验,在城市园林布局中应充分重视道路和城市的发展规划,从而创造有序的城市地域景观。滨水型绿色通道是基于城市水系的城市园林布局方法,通过充分利用水系廊道来改善城市园林生态环境,并与历史遗迹保护与历史文脉相结合,营造出独具魅力的地域景观。文化遗产绿色通道是将特殊的文化资源集合成线性景观,从而更易于城市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体现,使原本缺乏活力的点状遗产重新焕发青春,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在城市园林布局中,还应从“点”这一层次上进行优化,通过将各具特点的园林生态景观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合理布置,可以改善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景观的异质性,从而塑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

4 结论

在城市园林生态环境建设中,必须充分协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并通过城市人文的传承来塑造城市的特色,按照面、线、点的思路进行园林生态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从而塑造出城市的独特形象。

参考文献

生态城市的特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夜景照明 生态环保理念 地域性特色塑造

一、城市夜景照明地域性特色的构成元素

城市夜景照明不仅是城市形象与特色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体现当今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城市的亮点和品牌。

1.城市的生态环境

一座城市夜景观的特色构成要同众多元素产生联系,包括城市的气候、地形地貌、动植物等。某一地域内的景观因受其所在地域的特定自然条件影响而表现出来有别于其他地域的特性。比如城市的肌理、开放空间、象征景观、滨水界面、绿地系统、景观视廊,并分别从结构性、标志性、亲水性、自然性、娱乐性、浏览性等方面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夜景印象。因此,城市夜景照明的地域性特色与其原有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

2.城市的历史文化

人文历史构成了城市地域性特色的另一重要元素,其中包括城市的地方历史、传说、名人故居、历史街区、古典园林、古建筑及现代人活动的结果,这是城市的经济、政治与科学文化的主要体现,也是城市最活跃的因素,体现了城市的独特形象。

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提炼,抽取可用于表现的元素,加以适当的表现,以展现其城市特色。例如,法国里昂的夜景设计,用灯光再塑城市景色,通过对里昂历史文化遗址高质量的照明,强调里昂独具魅力的城市特色,并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如图1-1、图1-2)。

里昂灯光节最早可以追溯到1852年。那时,每到节日期间,人们都会在各家窗台或门口点亮蜡烛庆祝,后来烛光逐渐被灯光取代。如今,每年的灯光节为期4天,节日期间重要的城市景观都会被同时照亮,还有一些由灯光师特别设计的三维照明设备,让整个城市熠熠生辉。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城市均因有一亮丽的夜景而成为世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例如纽约曼哈顿、芝加哥、东京、横滨、巴黎、中国香港、上海等城市。城市夜景观的塑造也已呈现出其个性化趋势,如横滨的夜景宛如星河泻地,银灿灿一望无际;拉斯维加斯夜景尽显繁华、高贵、耀眼却不喧闹;纽约曼哈顿的夜景则如硕大辉煌的彩画,与港湾的水体相呼应,变幻成一片金光闪耀。城市夜景观已成为一个城市国际化的象征,它使城市突破时间的限制以展示自身的形象与活力,并在城市吸引外资、发展旅游观光,以及促进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二、城市夜景照明地域性特色理念的体现

回顾城市夜景的发展,可以梳理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人们对光的认识和追求不仅有精神与使用的需求,还提升到绿色环保的层面上。

1.生态环保性理念

生态环保概念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低碳设计理念。“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新概念。关注生态价值的平衡,运用生态学理论,结合景观环境中植物的生理、生态习性,研究各种照明光源以及照明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使用高光效、节能、环保型光源及灯具,最大限度减少照明工程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如对道路来说,路灯都有灯罩,灯光局限在道路中;对于建筑,灯光也是调节好照射角度,尽量保证光线全部打在建筑物上(如图2)。

2.科学与艺术的整体性理念

城市景观照明是融合功能照明与装饰照明于一体的一种综合照明体系,因此,整体布局要体现城市的次序感,在道路建筑、绿化、水体上突出主题、恰当分配,并彰显城市的肌理感。

从艺术整体美的角度制定城市夜景未来的发展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步骤及技术保障措施,并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延续城市夜间景观艺术美。

另外,在照明技术上要全盘考虑。亮照区域,亮照分级、亮带、光色等则是反映夜间景观的整体性,也体现了城市与夜景观的科学与艺术观为一体的整体理念。同时,又要综合考虑具体光源选用上的准确,光源在亮度、光色、光影对比上的协调,位置安放分布的合理;直射、透射、漫射的层次和方向以及强弱和眩光的安排,控制方式及程式方向、速度;与环境的融洽;制作、安装的规范和方便;容易维修和合理的造价;安全性高并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等因素(如图3)。

3.“间接照明”营造光环境

参与清除城市光污染与绿色照明运动,关注环保,确保城市夜间生活的安全和舒适。减少眩光干扰一向是我们倡导的绿色照明运动的宗旨。当今光污染已逐步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有关光环境的问题:第一,城市夜间照明不是越光亮越佳。第二,广泛推用“间接照明”。间接照明是照明技术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工光环境灵活使用的手法。简单地说是“见光不见灯”,合理科学,具有人性化设计,最大程度减少光对人的直射和眩光的伤害。第三,降低城市亮度尺寸。换言之,城市底部是亮光,中部是柔和光,上部则是黑色的空间,营造出一种环境优美、亮度适中、恬静怡人的浪漫夜空。(如图4)

三、城市夜景照明设计的地域性特色的塑造实践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追求光明的历史,城市夜景照明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个动态过程,和谐的城市夜景是人们长时间经营、推敲出来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景观照明发展得如火如荼。城市夜景照明设计应在满足其功能性的同时追求艺术性,创造舒适、美观的人文景观,散发光、景、城的共生魅力。

灯光需要以物质实体为依托,故城市夜景照明设计应符合城市定位,从总体上把握城市特征,选择不同表现景观配置不同灯光,以达到灯光景观和观赏效果的最佳统一。如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历史古都的庄严(如图5);上海是现代化大都市,体现经济金融中心的繁华(如图6);杭州风景秀丽,是典型的江南旅游城市(如图7)。各城市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

城市景观照明从内容划分,包括视觉景观、生态环境和行为场所。城市不同的空间场所由于职能不同,夜景照明也有不同的个性特色。例如商业街应华灯璀璨、缤纷多彩;居住区应光影婆娑、优雅宁静;政治建筑、文化古迹应通过灯光体现其庄严肃穆的悠久历史。

然而,怎样使灯光景观与空间景观达到最佳合理组合配置,再塑城市地域性特色?

1.明晰城市轮廓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应该从两个侧面体现城市的总体轮廓,这不仅要从微观出发,还要从宏观上把握方向。

从微观角度出发,以人为本是城市夜景照明规划的基本原则,明确城市交通中轴线,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城市区域的功能需求,为市民创造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

从宏观角度出发,城市夜景展示了夜色中城市的整体轮廓和格局。

明晰城市轮廓,将城市亮点有机地串联起来,通过光的点、线、面、体勾勒出城市的个性与特点,张扬出城市的精神风貌。

光是夜晚的建筑师,光是艺术的魔术棒。随着光科技的提高和普及应用,许多国际化的大都市,如美国拉斯维加斯(如图8)、法国巴黎等城市的夜晚,在绚丽的灯光塑造下呈现出与白天迥然不同的景色,独具城市魅力。

2.彰显城市特色

一个城市的特色主要是由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来体现。自然景色指的是城市本身所在的地理环境、山川名胜等,是城市在形式上最能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色;人造景观是指一切人为建造的建筑、桥梁、道路、园林、景观等。

在城市特色夜景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两个原则:

其一,尊重自然,突出自然之美。自然景观夜景照明,可以丰富并软化夜间城市立体空间,是活跃城市夜景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城市在夜间的可识别性。如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瀑布是最典型的设计案例(如图9)。其二,突出建筑特色。英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认为,“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 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 光需要使其展示建筑。”的确, 光是建筑的灵魂,而建筑是城市空间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特色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不同的建筑形式应该采用不同的照明技术,在具体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的风格、历史背景及周边环境,还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使用要求和表面材料等特性,正确地选用适当的照明方式,从而突显出建筑的深层文化底蕴。如政府机关、国家代表性建筑可使用金属卤化物灯泛光照射,然后在局部结构线上点缀少量的彩色光,以突出建筑物庄重典雅的整体形象;古典建筑可采用轮廓照明的方式,将其优美、俏丽的外形勾画出来,以体现建筑的历史文化韵味。

3.融合科技与艺术特色

城市夜景灯光设计既需要科技手段应用于各种灯饰,也需要艺术作为设计美化城市夜景的指导原则,二者缺一不可,在城市夜景照明中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

科技与艺术相互融合,不仅达到了美化市容的效果,还创造出一些独具特色的场景。如激光水幕产生的神奇影像看起来好像飘浮在半空中或从水中冒出来的一样,光彩迷离、妙趣横生。再如上海世博会园区80%以上的夜景照明光源采用LED照明技术,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成为2010上海世博会的一大亮点(如图10)。科技的每一步发展都会给人们带来巨大收获,在城市夜景照明设计中,充分发挥科技与艺术的作用,可以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添光增彩。

4.传承文脉特色

城市是一部凝固的历史书,文脉是延续文化的生命基因。要挖掘城市特色,塑造有灵魂和个性的城市,就必须尊重和传承当地的文脉特色。任何城市都有自己积淀下来的历史,反映着当时的经济水平和文化艺术等特点。因此,借助照明的造型、色彩、肌理、材料及空间去表达某种特定的精神含义,渲染某种特定的气氛,可以创造出令人愉悦的夜晚城市景观,烘托出城市的文化底蕴。

5.张扬节日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而这些节日的庆典活动又因各地民俗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在城市夜景照明规划时,和当地民间习俗联系起来,利用灯光或灯饰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可以形成有城市地方特色的夜景观(如图11)。

结语

城市夜景观已成为一个城市国际化的象征。它是城市显现自身形象与活力的重要表现。它展现的不仅是历史和文脉,更是时代风貌和地域性风采。可以相信,未来城市夜景观照明的表现形式将更为丰富多彩,夜景观将更具地域性特色,设计概念将更具人性化。

城市夜景照明是城市形象与特色的再现,光不仅是照明的手段,而且是表现城市地域特色的载体,我们应当依托城市整体照明规划,借助光这支神奇的笔,细致地刻画与表现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参考文献:

[1]马剑,王立雄.城市夜景发展中的探讨与反思[J].城市规划,1999.

[2]王新军,孙忠伟,狄辉.夜景照明设计的地域性特质研究[J].灯与照明,2009(3):第33卷第1期.

[3]张妮娅.城市夜景照明在城市规划中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

[4]黄引达,孙淼.室外艺术照明设计方案[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生态城市的特色范文第5篇

关键字: 城市特色 生态文明城市

近来来我到过许多城市,觉得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城市非但没有张显出本身城市的特色和城市竞争优势,反而日益趋同,不禁让人有“千城一面”的感受。我们知道,在城市建设中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建筑设计过多的使用外国人的设计,而较少由真正了解我们历史文化的本土建筑师进行设计,这难免使得我们的城市逐步趋同化,失去的城市的特色。

如何改变这种格局,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继承传统特色,形成城市核心竞争优势呢?我觉得应该注重开发城市景观和人文景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进程。

1、 生态文明城市的涵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城市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产物,是在对工业文明时代城乡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更为高级的人类生存空间系统,可以说是人类住区(城乡)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首先,从地理空间上看,生态文明城市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的概念了,是―高度城市化区域,抛弃传统以“农业”、“非农业”作为划分聚居的标准,而是强调了聚居作为人类生活场所的本质上的同―性,表现为―种新的城乡关系格局,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形成城乡网络结构。其次,从人 ― 自然系统角度看,生态城市不仅促进人类自身健康地进化、发展,成为关心人、陶冶人的“爱之器官”,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同时也重视自然的发展,生态城市成为能“供养”人与自然的新的人居环境,在这里人、自然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共生共存共荣,体现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统―性,强调在人、自然系统整体协调的基础上考虑人类空间和经济活动的模式,实现“天地人和”,从而达到人、自然系统的整体和谐,为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解开辟道路。可见生态文明城市不仅改造了现有人类住区的形式与功能,更重要的是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己,创造―种新文明、新文化。简而言之,生态城市就是与生态文明时代相对应的人类社会生活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即为―定地域空间内人、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

生态文明城市无疑是现阶段及至未来的人类住区的发展要求。那么如何建设具有广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城市呢?

2、 广州特色生态文明城市的定位

结合城市本身,我将主要从广州历史及其城市职能两点来分析。从而客观有效定位广州特色生态文明城市。

2.1 广州历史

从秦末汉初赵佗筑就的番禺古城发展而来的广州城,在2200多年中前人给我们留存了十分丰厚的文化资源: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近现代文化的策源地和当代改革开放的前沿地,这“四地”集中反映了广州2200多年来的历史文化,囊括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广州文化建设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广州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巨大优势。

这“四地”的概括,也使广州区别于中国各新兴城市和其他同样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城市。保持广州的个性特色,就要充分挖掘和弘扬广州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在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上,就应突出岭南地域特色,打好岭南文化品牌;而在旅游文化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上,如果能从广州作为近现代文化策源地的角度入手,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大的突破,对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广州城市个性特色,就是一大贡献。

2.2 广州城市职能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广州市的城市职能具有多重性。

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广州市地处我国三大都市圈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要发挥对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甚至是带动作用,广州作为国家城市体系的顶级城市之一,要与北京、上海等城市一道,带领中国的城市纳入世界城市体系;要发挥提高全国的城市化水平的增长极核作用,珠江三角洲历来是华南和中原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流向,广州在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的潜力和必须承担的责任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要发挥体制创新的示范作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和体制的开放程度也很高,具有体制创新的良好条件。

从省的利益考虑,广州意味着全省GDP的1/4,广州的发展状况对于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州又是全省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政府加强对于市场的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的中枢,广州的规划建设水平如何,具有全省的意义;推动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发展,实现广东全境经济进一步腾飞,广州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从城市自身的发展考虑,广州的职能不仅仅在于工业的发展,还在于其第三产业的优势。一方面广州具有比较优势,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必须抓住机遇(如CEPA等),巩固和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由此可见,要建设广州特色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建设成为具有历史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环境特色、产业特色、投资环境特色等综合方面的城市。因此,我们要结合广州城市的历史并合理规划、利用现有的城市环境资源,开发城市、人文景观,建设特色广州,生态文明广州。

3、开发城市、人文景观

开发城市、人文景观,要对城市环境资源进行整合,合理规划城市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广州特色,通过协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建设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城市。

3.1整合多样的城市资源,优化丰富的城市景观资源,建设绿色城市

综合多样的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驳岸等;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亦即恩格斯所说的第二自然,我们称谓的园林。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我们更应注重与自然景观优化配置。

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山林和水泽等生长和繁育。山林包括了水、空气、土壤等主要的生态因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人工塑造地形,以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条件。因此,地形设计不仅是创造不同的空间的手段,也是创造不同生态环境的手段。平地只是一种环境,坡谷是另一种环境。因微地形起伏可以创造阴、阳、向、背,加之理水的因素又出现干湿的差别。湿生、沼生、水生的植物就有了藉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样生物的多样性才得落到实处。植物景观并不是单纯种植物。植物是毛,地形是皮,皮之不存,毛将何以附焉?如前所述,城市景观可概括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其多样性的统一,总的来讲,是把人工建筑、街道融会到自然环境中。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绝不是空想,它是发展的方向,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3.2合理规划开发人文景观,发挥其真正价值

所谓人文景观,是指可以作为景观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成就,是以人为事件和人为因素为主的景观。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使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取得成功,发挥人文景观资源的真正价值。

首先要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造就的人文景观和潜在景观,适当地应用到规划设计中,使其具有自己独到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古人谓“文章藉山水而发,山水得文章而传,交相须也。”可见,要紧紧把人文景观与历代文人和传统文化联系起来,给予人文景观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另外,我们可以开发特色的风景旅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的重要。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是为了使身体和精神更多地与自然交融,从而使个人和社会获得更加健康而愉快的生存和发展。为此,我们应该开发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审美功能和社会效用的景观,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使人们可以陶醉于我们特有的城市风景中。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竞争优势,而且也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愉悦,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