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职业道德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对职业道德的理解范文第1篇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强;注册会计师难以维护客观、公正的原则处理执业过程的问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专业判断的质量不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和注册会计师自身品德不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等。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乏

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职业赖以存在并且得到不断发展的信条和灵魂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最主要特征,也是保持其职业操守的根本所在。然而,在我国,由于收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注册会计师普遍缺乏独立性。据统计,脱钩改制后我国有5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6万多名注册会计师。不少会计师事务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是以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占领市场,而是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和支付回扣、佣金等方式,甚至以丧失独立性为代价,对企业管理当局言听计从,以求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在社会地位、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局限性,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实质上的独立性,这是导致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根本原因所在。

2、注册会计师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总体水平不高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与注册会计师制度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目前,我国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和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中,从职业素质上看,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不如意,年龄偏大的缺乏必要的现代会计知识,年龄小的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缺少实践经验,因而缺乏领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注册会计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由此看来,不少注册会计师不具备必要的敬业精神,漠视造假对职业信誉的影响,对一些必要的审计程序不按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风险很大,更有一些注册会计师目光短浅,不惜以损害事务所信誉乃至行业形象为代价,主动参与造假。

3、对注册会计师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沿袭了行政体制,属于政府干预型管理体制,由于行业利益的软约束和信息不对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还不够,从而难以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财务信息失真和审计造假问题。但是时至今日,真正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诉讼案件仍然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因审计造假而受到的查处责令赔偿概率较低,即使被发现,受到处罚的力度也较低,因此,造假的成本仍然远远低于造假的收益。可见,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由上述的职业道德问题看来,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注册会计师的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渐进的培育过程,需要注册会计师自我完善,行业协会的积极培养,以及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和职业环境的逐步改善。

1、相关法律的完善

完善相关法规建设,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得以贯彻落实。首先,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建立起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体系,进一步修订《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实施细则,保证注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能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业务。其次要衔接好各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确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法律责任,使法律能真正起到保护守法者的合法权益。

2、执业环境的完善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个人修养,社会环境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执业环境是保障注册会计师客观、公正执业的必要外部条件,而要想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当务之急就是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规范会计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设定最低收费标准,用市场机制引导按质论价,限制低价无序竞争。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力度,对于弄虚作假的企业和个人公开曝光,使违法事件无处可逃。整合各事务所资源,走规模经营,发展集团会计师事务所。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形式

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与禁入制度,严把行业入门关,不仅从学历上,还要从思想道德方面进行考察,从根源上减少各方面素质不过硬的人。而对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在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或有关后续教育中设置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使注册会计师具备专业知识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职业敏感性。

综上所述,人们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的认识,要理性全面地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调和的方式,既要从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因素出发,又要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因素。要解决目前的问题,应该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以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对职业道德的理解范文第2篇

原告范英海、李先飞,被告北京市京沪不锈钢制品厂。

原告诉称:雕塑作品《韵》是其在1995年完成的,曾发表在多种刊物上。2002年,被告未经许可在该公司网站主页及宣传画册上使用了该作品,并将其制成产品经营获利。原告认为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其著作权,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

被告辩称:被告在网页上使用的作品,以及在内部宣传材料上使用的作品是被告法定代表人于1995年以山洪流淌为创作来源设计完成的。被告的作品创作时间早于原告涉案作品,不构成对原告作品的侵权,故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判决?

法院认为:原告创作完成了雕塑作品《韵》,其对该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权应当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遂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登报致歉,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分析?

本案的核心法律问题是-从平面到立体及从立体到平面的复制是否属于我国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复制”。

从法律所列举的各种相关的复制方式(印刷、复印、拓印)来看,显然只规定了从平面到平面的复制行为,而没有(至少是没有直接)规定从平面到立体及从立体到平面的复制行为。通说认为:复制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复制概念,包括复制平面作品和将平面作品制成立体作品或将立体作品制成平面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复制是狭义的,仅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为。有学者解释说,之所以没有引进国际上通用的广义的复制概念,是基于我们的国情,一下子给予这么高水平的保护,是不可能的。把从平面到立体也视为复制,将会导致许多工业领域的生产寸步难行。故该法第五十二条排除从平面到立体属于复制的提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学者们都同意这一条款。有人认为:我国著作权法在第五十二条详细解释“复制”时,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可能被误解的消极一面。它可以使人明确专利法与著作权法保护的主要不同点之一,却又完全排除了认定某立体作品侵犯平面作品版权的可能性。可见,著作权法的这一规定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利益分配考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产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面对与本案情况相似的从平面到立体及从立体到平面的复制行为大量出现却不能制止,特别是著作权法的这一规定与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不一致,因此,有必要重新考虑这一问题。

我国是《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因此,在研究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复制”的范围时,就必须考虑该公约的规定。《伯尔尼公约》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受本公约保护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享有批准以任何方式和采取任何形式复制这些作品的专有权。”显然,该公约关于“复制”的规定采用了广义的概念。著作权和邻接权专家德利娅?利普希克教授指出,复制权包括:将二维作品复制成一件或数件三维作品(如以各种不同的平面图表示一幢建筑物)或是将三维作品复制成一件或数件二维作品(如雕塑作品的照片)。因此,即使是在不同于原作载体的载体上复制(在上彩釉的陶盘或瓷盘上复制绘画、雕刻或油画作品)或者使用不同的技术(将一件艺术作品拍摄成照片)也都是复制。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以及我国加入国际条约后应承担的义务,笔者认为,应当将“从平面到立体以及从立体到平面的复制”纳入我国著作权法中关于“复制”的范畴之内。但是,这里显然存在着一个法律技术方面的障碍-法律所列举的各种具体的复制方式中没有任何一条可以被解释为包含“从平面到立体以及从立体到平面的复制”。这一障碍是否足以导致上述解释的不成立呢?

著作权法并未穷尽列举所有的使用方式,而是规定了“等方式”。对于这里所说的“等”的理解,虽然有争议,但一般被理解为“等外等”,而非“等内等”,该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七项更是明确规定了“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可见,立法时对于著作权具体权项的规定实际上都采用了“列举”加“概括”的立法模式,或者说开了个“口子”。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是为了解决社会现实与立法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采取的立法技巧。当社会生活迫切需要法律提供保护而相应的立法修正和立法解释尚未作出时,可以通过法院的裁判加以确立。当然,不论是“等外等”还是“其他权利”,后面“概括”的内容都应当与前面“列举”的内容相一致,并非任何内容都可以通过这个“口子”或者“后门”被硬塞进著作权法。而能够通过这种途径纳入著作权法的“使用方式”有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过去没有这种使用方式,自其出现之初就被纳入著作权法保护的范畴。例如,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作品传播的手段-通过因特网或其他网络传播作品,著作权法为著作权人增设了相应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该权利的立法解释是:“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这里所称的“网络”不仅限于因特网,也不仅限于计算机网络,还应包含其他种类的“有线或者无线”网络。如,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电话“短信”必将成为“长信”,如一首诗、一支歌曲,甚至是一部动画乃至电影,显然,“信息网络传播权”对这种情况也应适用。因此,移动电话领域已经具备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技术可能性。

第二种情况是过去就有这种使用方式,由于立法政策的原因未被纳入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范畴,随着立法政策的改变,后来被纳入了。例如,随着对著作权人保护力度的增强,过去某种既有的作品使用方式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必付酬,而现在却须经著作权人许可并向其付酬,也就是说,过去公有领域的使用方式现在被纳入了著作权人的私有领域之内。

对职业道德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信息质量要求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身边的经济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对于会计这个行业来说也就有着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有原则,主要为:

1.可靠性。所谓可靠性是指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是想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的反正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2.相关性。所谓相关性是指要求企业提供的跨级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求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活着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所谓可比性主要是指两方面。首先是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更改。

5.实质重于形式。所谓实质重于形式是指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所谓重要性是指要求企业童工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所谓谨慎性是指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所谓及时性是指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在会计行业,会计的职业道德是最为基础,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原性则。所谓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特征。作为财会工作者,如果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坚持按原则办事,不仅害了自己,也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无私性。所谓无私性是指要求财会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污染和拒腐蚀的坚不可摧的壁垒。

3.服务性。所谓服务性是指会计工作贯穿于我国四化建设的各行、各业、各个部门,若没有财务管理工作,所以财会人员面对各种经济利益的重新分析十分重要的。

4.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会人员所维护的不仅仅是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还涉及到委托人与受委托人的多方利益。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制约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对会计职业道德是相互影响的,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主要原则制约着会计职业道德的完善,反过来会计职业道德有反作用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的实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于我国的会计行业的健康、完善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对会计职业道德完善的制约性。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我国会计行业之根本,更是职业之核心,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才能保证我国各行各业经济公平、公正、健康的发展。

首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确定可靠,完整的可靠性更是制约了会计职业道德发展的原则性,会计信息可靠,质量优良,具有可比性,就要求我国的会计人员具有职业道德的原则性,只有从业人员本着职业的原则性才能认真、可靠的完成其工作。其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理解性、可比性、相关性以及谨慎性更是制约着会计职业道德的服务性。第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它是法律的依据,体现着会计职业道德的时代性,不断完善发展会计职业道德时代性的发展。第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最后一个原则即为及时性原则,但是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原则,并且制约着会计职业道德中无私性的完善。

2.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推动作用。首先:会计职业道德中第一准则即为原则性,原则性正是推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首先原则。其次:会计职业道德中强调从业人员的服务性,也就是要保持高度的重视心理,对工作认真负责,这样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这也是推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个重要原则。第三:会计职业道德中体现的时代性原则,更是体现时间的价值,也推动者会计尽心质量要求的相关原则的发展,使得会计行业、会计从业人员更佳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第四: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无私性最为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本原则,只要相关人员本着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事业当中,本着以集体利益为最终利益的无私精神,参体现真实性。

四、总结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强调奉献社会,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而会计职业道德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尤为重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注重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质量信息质量的要求的相结合,利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在完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更大的提升会计职业道德。在两者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提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水平,是保证经济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杨良超.试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A].高师财务管理研究[C].

[2]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

[3]斯惠文.浅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J].辽宁教育会计通讯,2000(06).

[4]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J].职业道德现状分析,2002(06).

对职业道德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业务的复杂性不断增强,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人员如何根据外部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来增强业务处理能力,使业务处理更加符合会计法律规范要求,是提高会计业务处理质量的关键。本文试图探讨会计职业道德失范问题,为提高业务处理能力提供分析依据。

一、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形式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处理具体业务的基本职业规范和道德体系,是规范业务行为的内在准则,是规范行为的道德约束力。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为:

1、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个人”性。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个人业务操守能力,也是个人综合素养的表现。个人综合素养不同,其职业道德操守也不同。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业务处理的复杂性提高。许多会计人员在大学毕业之后,没有及时更新会计知识,造成业务处理能力不断下降。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总体文化素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并不相称,总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2、会计职业道德内涵理解的非全面性。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不同,其表现方式也不同。然而,现阶段由于会计人员所属行业不同,对职业道德的约束也不同。有些行业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约束性较强,业务处理能力要求较高,职业制裁力度较大;有些行业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约束较低,主要依靠个人综合素养来实施制约。目前,从事社会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体系内涵较丰富,职业要求较高;而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体系要求相对较低。这种由于行业不同所导致的职业道德理解不全面,必将导致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不同,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判断,对业务处理能力的影响也不同。

3、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社会性。目前,社会环境对职业人员的影响力较大,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新闻媒介报道,一些行业的经济犯罪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海南省税务系统和建设系统就存在典型的行业整体犯罪行为。行业及部分单位负责人的经济犯罪行为,对社会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对职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提出要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会计人员为了不得罪领导,在违背职业道德的情况下,对一些具体会计业务处理规范进行调整,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造成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1、社会职业环境的恶化导致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社会环境对会计人员的影响是一种间接影响,非直接作用于业务处理过程。社会环境影响是一种综合性影响,长期作用于会计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过程。目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我膨胀主义”思潮广为流行,追求收益最大化成为一种潜在浪潮,也是一种具有驱动力的内在行为准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各个行业工作人员的急功近利行为表现较为明显,也因此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职业环境的恶化,导致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自制力减弱。一些会计人员由于受社会职业环境恶化的影响,存在侥幸行为,对职业道德的要求降低,认为只要不违背法律规范,存在一些降低职业道德的行为,并不是大问题,对业务发展的影响力较弱。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许多会计人员降低职业素养标准,不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此外,职业环境的影响,还表现为职业诱导。若不良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没有受到社会制裁,将演化为劣势引导,会引致其他会计人员的跟风行为。目前,我国社会职业道德体系中的制裁约束力下降,导致道德制裁约束力下降,引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经常发生。

2、个人综合素养的停滞导致会计职业道德缺失。根据社会调查研究资料显示,会计行业个人综合文化素养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个人综合素养主要包括政治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和经济素养等各个层面内容,其中专业知识素养是影响职业道德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许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太多机会参与继续教育学习,专业知识老化的现象较为严重。此外,由于工作压力的影响,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时间自我充电,来充实专业知识,导致专业知识“停滞”现象经常发生。在生存压力下,会计人员解决生存压力问题成为首要问题,是制约其他学习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会计人员由于没有时间、没有条件、没有资金等支持,其参与继续学习的能力下降,影响着其专业职业道德判断。另外,一些会计工作人员的自我学习能力下降、主动学习性不高,也是制约职业道德素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部分会计人员在参加工作之后,不再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业务学习上,没有积极钻研业务知识,来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导致业务处理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知识缺乏所导致的职业理解不准确、不充分等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的措施

针对现阶段会计职业道德状况,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养。学习是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会计人员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根据财政部会计继续教育安排,积极主动参与专业知识学习,来提高业务处理能力。会计人员应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业务素养,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人员的学习包括不同层面的内容,既有涉及专业知识的业务技能学习,又包括提高人文素养的素质学习;既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变化学习,又包括微观环境管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会计人员要吸收最新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淘汰旧的知识点,来提高业务处理能力,提高业务处理质量。会计人员要学习文化素养知识,提高道德标准,提高道德业务制约能力。在提高道德水准的基础上,不断约束职业行为,使业务处理在正确的轨道中进行,以保证业务处理的质量。根据美国研究人员威廉的调查研究分析,一个不断学习的工作人员,其道德水准呈不断上升趋势,业务处理能力有很大改进,其抵抗道德诱惑的能力远高于那些没有学习的业务人员,其犯道德性错误的几率要远低于其他人员。

2、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能净化外部文化氛围,维持良好的业务环境。社会监督的作用,在于形成环境制约,形成社会压力,对道德缺失行为进行道德制裁。由于每一个会计人员并非孤立地生活于社会,孤立地处理业务。因而,任何来自社会监督机构及监督机制的影响力,将直接作用于业务处理过程。会计人员为了融于环境,通常会依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道德素养,约束行为举止。此外,外部环

境制约等监督机制,能直接作用于会计人员的业务过程。由于道德缺失的负面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到会计人员及其家庭的声誉。许多会计人员要顾及家庭影响,要考虑家人的社会地位等,因而会约束自己的道德涵养,约束不道德行为,避免道德失范行为造成的危害。另外,社会监督力量的作用,还表现为“公开”制约,使道德失范行为完全暴露在阳关下,给道德失范人员施加压力。由于社会监督手段较多,对道德失范行为的披露较为全面,因而其监督效果较为明显。目前,网络等新闻媒介在道德约束方面有很好的制约作用。许多道德案件的披露,主要通过新闻媒体来实现。这种方式使道德缺失行为完全暴露在外部人们面前,接受全部网民的监督,因而其约束力较大。此外,社会监督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特征。由于社会监督力量来自社会不同层面,对道德监督的角度不同,其监督效果更明显。任何抵制或掩盖道德缺失的行为,将遭到更大层面的打击,其影响力将更为深远。

3、加强主流文化教育,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主流文化教育在于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受其影响。社会主流文化塑造,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国家职能部门可以通过有目的的组织材料,合理安排资源,采取积极引导方式,来提高主流文化引导效果。在主流文化引导过程中,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理念,有效引领文化潮流,保证文化引导在正确的方向进行。美国研究人员威廉的调查研究指出,积极主动的文化引导氛围,能明确方向,保证培养的质量。会计人员在学习主流文化知识时,将对文化需求及文化运用有全面理解,对文化运用的社会性及制约性等有直接的感知。这种文化感知行为,将影响会计人员的行为认知,对其后续文化素养的培育有直接作用。会计人员后续综合素养认知行为理念的形成,将以主流文化意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个性的道德文化。因而,积极培养社会主流文化,能有效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道德素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艳红.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J].中国商界,2010.5.

对职业道德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104―1.5

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日益突显出其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需求者若想获知企业真实的经济运转情况,通常会选择分析会计信息的方法。然而,近些年虚假会计信息事件频频出现,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广大投资者深受其害。这导致社会质疑会计信息提供者不断下滑的的职业道德,并引发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分析,试图提出解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迷失问题的措施,以有效地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状况

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状况目前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论文数量不少,并且主要有两个方向, 按其研究思路可将其归纳为下面两类:第一种是在会计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会计的职业道德;第二种是以理论研究方法分析会计职业道德产生的原因,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措施。下面便简要分析这两类研究成果。

(一)基于会计实践基础上的会计职业道德研究思路

一些研究人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在性质上属于会计实践操作的层次,持这种观点的研究人员认为若想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只要约束会计实践的环节便可达到目的。在具体操作上,可从法律、制度上规范会计的职业道德,从法律、法规、条例等角度适当增加相关规定。如国家现已颁布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规,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各省份也颁布了指导会计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条例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二)分析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源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论述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源问题上,主要有伦理学角度、哲学角度、儒家思想这三种代表性思路。第一,从伦理学角度分析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源。在这类研究中,研究人员普遍认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并不与职业密切相关,会计人员的个人道德品质决定了他的职业道德品质。道德品质良好的人,在工作过程中较少出现道德缺失问题。依此观点,若想有效地解决会计职业道德缺失问题,必须对会计人员进行伦理学教育。第二,从哲学角度分析职业道德问题。这类研究依据矛盾的原理,持下面这种观点:社会各种矛盾包括地方政府、企业领导者、会计师事务所等这些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催生了会计职业道德。这些利益群体的利益不断妥协,这才是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决定因素。对此,应该将协调各群体的利益冲突、做好利益群体的利益划分当作一种有效途径,以解决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第三,将儒家思想作为工具,分析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源。这种研究强调“仁”、“诚”、“信”,认为这些思想深刻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问题上,主张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儒家思想教育。

二、在制度基础上对会计的职业道德进行分析

在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论述中,上面的三种分析分别提供了自己独特的分析思路。但是这些分析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观,孤立地分析职业道德问题,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唯一的分析对象,而忽略了对整个经济环境体系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分析必须结合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分析,因为会计职业道德只是社会经济环境体系问题中的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受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与单独研究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相比,加强对整个经济环境体系的研究得出的答案更为有效。

(一)分析经济契约变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契约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契约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它的签定过程、执行过程必须遵循 “公平、合理、诚信”的原则。经济契约的实施环境完善与否,会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从实施成本上看,如交易双方按照交易原则进行,契约的实施成本可降至最低,而如果违背交易原则,将会因后续契约的签定提高交易成本、增加交易难度。而契约的有效实施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上,要求交易双方具有的良好职业道德,有赖于交易双方的诚实交易、提供的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双方遵守契约实施原则等条件。而在这种契约交易行为中,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有无、高低十分重要,在具体操作上,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本性诚实,职业判断技能也要熟练,这样才能保证有效实施企业契约。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若要保证契约资料的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二)分析交易成本变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社会交易成本的大小决定经济交易的数量大小,交易成本与交易量成反比,交易成本减小则交易量增大,交易成本增加则交易量减少。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交易成本密切相关,两者的关系类似于系统环境与经济个体之间的关系。交易双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完整,直接影响着交易成本的大小。在交易活动中,交易成本属于系统环境问题,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则是经济个体问题,系统环境影响个体的经济行为。由此可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交易双方信用度,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提高交易量。社会交易成本较小的经济环境要求会计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不仅要本性诚实,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其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三)分析企业产权问题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关于产权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产权的明晰程度和产权的保护。对产权保护过程中的会计职业道德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产权明晰的企业里,会计的职业道德水准较高。这是因为产权明晰的企业大多能够准确界定各利益群体的权利,各利益群体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要求得到准确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这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制约力量。这样的企业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规范性,企业会计人员基本上会如实反映经济业务发展的真实情况,其作假压力不大,不易发生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因为严格的产权保护环境会导致会计信息作假的较高的社会成本,这会加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压力,必将使得会计人员作假现象减少,从而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三、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制度保障措施

以上分析说明,制度经济环境的变化制约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影响其作出不同的选择行为。因此应重视社会制度、经济环境的建设,以此提高会计的职业道德。

(一)采取措施建立良好的社会制度经济环境以制约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

这种经济环境产权明晰,重视对产权的保护。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压力是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建立明晰的企业产权制度而使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摆脱企业内部的管理压力。建立明晰的企业产权制度,明确企业的所有权,这样拥有所有权的企业所有者之间便有了一定的行为制约,便不会对企业会计人员严重施压,从而使企业会计人员能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二)建立严格履行契约的制度经济环境,制约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

契约能否履行、履行的程度如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企业签定契约、履行契约的情况、对于契约的理解、出现问题后所采取的制约措施,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后续契约的签定及执行,并进而影响一个企业在所属行业中的地位。企业必须遵循和严格履行市场契约的原则,并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增加获得后续契约的可能性。

(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法律法规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依据,是其从事会计行为的基本准则。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法律、法规教育是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这样能提高他们的执业水平,减少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作假行为。在加强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让会计人员主动学习、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学习效果。利用会计案例资料来加深会计人员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提高其对法律的认识。

【参考文献】

胡喜生.会计信息失真预防对策研究[J].上海会计,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