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体系的特征

市场体系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体系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体系的特征

市场体系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 体育培训 市场

目前,体育产业由于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产业的发展即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需求,又对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作为体育产业中的一个主体产业――体育培训业正悄悄的兴起于各大中城市当中。

一、高校体育培训市场特征分析

高校作为一个非赢利机构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去,应该来说有很多其自身的特点:

1.高校体育培训有稳定的消费群体

体育消费对象的多少直接影响市场的建立与发展,高校体育消费对象是人数众多的师生员工,构成一个庞大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高校师生业余时间多,有很多师生愿意在体育活动中度过余暇时间,再加上“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大多数高校所在的大中城市,人口相对密集,若向社会开放,将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社区体育消费市场,为高校体育培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环境。

2.高校体育培训市场信誉度比较高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并且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比其他一些私人的体育培训机构,有着无可比拟的高信誉度,往往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高校举办的各类体育培训班,消费者不会对其业务资质产生疑虑。同时也节省了很多消费者寻求培训机构的时间和精力。高校又拥有大量的体育设备和体育人才,信息来源也比较权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既满足了社会对体育培训的需求,也节省了高校资源,为高校创收,应该来说,高校培训是真正意义的三赢方式。

3.我国高校体育培训市场还不成熟

高校体育培训市场应是体育主体市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这一市场还未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社会各界大范围的进入以及管理的滞后之间的矛盾便显现出来,使这一市场存在着良莠不分、参差不齐的状况,因而亟需加强规范与管理。从长远看,随着人们对体育功能作用认识的逐步加深,锻炼兴趣的提高和运动项目职业化发展,参与某些项目体育技术培训活动的人会来越多,这一市场理应被纳入整个体育市场的范畴。

二、高校体育培训市场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的体育培训市场大致可分两类。一是体育知识培训;二是体育运动技术培训。其中体育知识培训,高校无疑是最重要培训场所。因为体育知识培训需要场所相对固定,有严格的教学内容要求,有较好的教学条件和较高水平的师资,其性质相当于对社会所需的体育专业人员进行的岗前或上岗培训。而对于体育运动技术培训,该市场主要是以各运动项目技术为商品,为满足社会上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群体在学习运动技术或锻炼身体等方面的需求而形成的一种专门的服务行业。由于高校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必然也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主体,所以开发高校体育培训市场显得非常具有必要性。

1.高校体育培训对于提高大学生乃至社会大众的健康意识很有作用

目前,社会上的许多相关市场属于个人行为,追求短期利益,没有长远计划,挫伤了大众的健身热情。因此,学校体育部门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机会,积极引导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培养他们喜欢体育,爱好体育,使他们养成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加强对体育培训的规范和管理,让高校体育培训健康发展。

2.高校条件决定他将作为体育培训的主要战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我国高校改革中不断受到重视,在对高校体育资源的经费投入中,学校在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和再投入时,应考虑成本问题,在保证体育教学和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需要的前提下,为满足部分师生和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以营利为目的,开设一些器材设备成本较高,但有市场的体育项目培训班,适当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既是对学校资金投入的一种回报,又能使体育教学资源得到一定的补充,有利于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还满足了部分师生和社区居民的特殊需求,从而达到学校体育资源、社区居民、师生个体的“三赢”目的。所以体育培训应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经费资源优势,以此作为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之一,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投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

3.体育培训市场的需求量特别是暑假学生的培训需求增大也特别需要高校积极参与其中

比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是很受市场欢迎的品种,由于体育项目的特殊性,受师资力量和场所的限制,多年来这个市场供需一直失衡。每到夏天中小学生假期来临,并且由于体育培训市场的需求量增大,使得一些没有培训条件的机构也纷纷因利而上马。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潘绍伟副院长指出:体育培训应循序渐进,教学计划合理科学;尽管暑期培训是短期的,但对体育设施要求较高,须选择有正规体育设施的培训场所,例如今年首次面向社会暑期培训的扬大荷花池校区的体育馆属于国内一流设施;扬大体院的乒乓球培训班在空调房里采用发球机教学;扬大游泳池为国际标准池,采用了循环水,确保了水质。每个培训班应该控制合理学员数量,游泳班每班30 人左右,保证每人5平方米水面训练面积,羽毛球、乒乓球每个教练带20人为宜。

三、高校体育培训市场开发对策

针对高校体育培训市场的特点,我们提出一下开发对策:

1.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对高校体育培训机构来说,要赢得生源,拓宽培训市场,不仅要靠公共关系,还要靠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全体人员的素质及其所表现的服务意识、服务的知识和能力、服务的质量。高校体育不仅成为终身体育学习的示范者。还要理应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因此,务必解放思想,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努力争取领导的认同,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将体育作为一个特殊领域,放宽政策,搞活市场。

2.高校体育培训市场予以正确的营销定位

高校体育市场作为我国体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与其他主体体育产业相比,发展较为缓慢。这一方面说明高校体育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另一方面说明高校体育市场蕴含着相当大的开发潜力。目标市场,就是我们投其所好、为之服务的消费者。据调查显示,每年我国各高校都有很多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健身俱乐部,可见其对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我们应采取集中性目标市场营销策略,选择以高校广大师生员工为主体,以高教园区及周边居民为补充,以社会青少年为发展方向的体育爱好者为目标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3.健全体育培训市场价格机制

体育服务价格是体育服务市场中体育服务带来的非物质形态的特殊使用价值所表现的货币形式,它由成本、利润和税金三个要素构成。当前我国体育服务价格基本实行市场价格的具体构成也有所不同。体育培训市场价格=体育培训劳务费+师资层次附加费+培训物耗费+各种税费+利润。对体育培训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不同项目或内容教学难易程度;培训时间长短;培训目标和要求;培训班招生数;办学设施等。我国体育服务价格管理的主要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其它法规中有关体育服务价格管理的部分。健全我国体育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措施是:结合体育服务市场特点制定相应的体育服务价格政策;在物价、工商、体育、文化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发挥报纸、电视等传媒的作用,对体育服务价格进行社会监督,加大体育服务市场管理的透明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体育市场作为整个市场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充分发展,这就为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体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举措。高校体育培训产业有着一般体育产业无法达到和难以替代的优势,只要它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体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开发高校体育内在和外在的一些有利因素和条件,完全有可能在体育培训产业中起到动力源泉和龙头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 斌:普通高校体育走向市场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4(6)

[2]柳伯力:有关体育市场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

[3]储亚娟:对开发高校体育市场途径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1)

[4]石赛佳:高校应成为终身体育的培训基地[J].唐都学刊,2000(2)

市场体系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字:现代市场 体系 构建

一、市场和市场体系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产物,同时,市场在其发育和壮大过程中,也推动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平衡供求矛盾,实现商品交换及价值实现等作用,市场机制主要由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组成。市场体系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由各类市场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经济,市场机制是在竞争市场中通过供求与价格连锁互动来进行资源配置的,它的作用的发挥只能体现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各种各类市场的共同作用之中,因此市场体系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二、现代市场体系及其特征

现代市场体系是指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反应灵敏、市场功能完备、市场法律和调整机制有效的各类市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等特征。党的十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要解决好市场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三、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

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配置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理论上,从亚当・斯密开始的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经济学家们一直都在探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关系,这两只手有各自活动的范围和边界,有各自的职能与任务,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这两只“手”协调好了,市场就能有效配置资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划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必须明确:凡是市场机制能解决的,政府就不要干预;只有当市场失灵时,或面临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如公共产品的提供、外部性等,才由政府来解决;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经济活动应该更多地由市场来进行,而公共物品、社会管理及外部性市场失灵的领域应该由政府来行使职能、承担责任。

三、长寿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的措施

(一)长寿区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现状

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区经济转型加速推进。适应结构调整的需要,商贸流通业开始迈入快速增长轨道。制定商贸物流发展总体规划,修订出台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协信、桃花购物中心基本成型,城中城建材专业市场和陶然居长寿山庄项目开工,长寿古镇和碧桂圆・清明上河坊特色商业街开街,洋世达世纪广场和步步高商场开业,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商贸市场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以化工、钢材两大特色专业市场为重点,着力推进中心商圈和化工、钢材、农副产品、汽车、货运、家居建材“六大专业市场”建设。全区累计发展限额以上商贸物流企业近300家,重百、新世纪、陶然居、苏宁、国美、永辉、华润万家、步步高等知名商贸企业,中外运长航、中远物流、新加坡恒阳等知名物流企业成功入驻。

(二)长寿区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1、市场总体规模偏小

据统计,2013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374亿元,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35亿元,社会零售品总额91.6亿元。截止2013年底,我区各类市场主体47419家,其中内外资企业8716家,从事批发零售的企业3275家,个体工商户38435户,从事批发零售的有27451户。供给和需求总量偏低影响投资主体投资热情和投资规模,极大地制约了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2、市场缺乏统一和规范,随街就市比较普遍

目前,我区各类商品的流通比较混乱,随街就市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农产品和建材的流通就分散在城区各处,缺乏统一的市场加以管理和规范,价格体系混乱,无形中增加了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不利于市场做大做强和向周边区域的辐射,同时加大了城市交通压力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3、区内消费外流,导致市场投资意愿较低

过去五年我国居民消费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比例为35.4%,而2014年我区居民消费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为24.5%,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根本原因在于我区消费类市场建设滞后,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我区紧邻重庆主城,特别是随着动车组的开通,一个多小时可实现两地往返。主城商品品种多、门类全,规模效应加上发达的物流系统和较少的流通环节使得许多商品价格上有优势,对我区辐射较大,从而区内消费大量流失到主城,特别是数码、电子、汽车、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流失更为明显。消费的流失使得降低了投资意愿,反过来又制约了相关市场的发展。

4、市场结构不合理,专业市场匮乏

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该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及服务市场等各个市场协调发展。就我区目前市场结构来看,过于强调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协信广场和洋世达广场两大商圈,而忽略了生产资料市场和金融服务市场的发展。

另外,银行保险等金融市场缺乏也制约了商品物资流通,我区流通的商品物资以化工品、钢材、建材等大宗商品为主,资金需求较大,而我区金融机构较少,金融产品较为单一,随着我区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和商贸流通的快速发展,市场交易和商贸流通形式的多样化,现有的金融体系将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和风险的规避。

(三)长寿区发展现代市场体系的优势

从产业看,长寿作为重庆的化工、钢铁产业集聚区,2020年将形成5000亿元工业产值,物流量将超过1.7亿吨/年;随着“四宜双百”大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休闲旅游胜地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对商贸物流业产生巨大需求效应。从功能划分看,长寿作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是重庆大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努力建成重庆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新“四化”的示范区。

从区位看,长寿位于重庆一圈两翼的交汇点,为商贸物流产业特别是物流产业辐射两江新区、重庆主城区、川东地区及三峡库区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交通看,长寿港是全市重点现代物流港区,渝怀及复线、渝利、渝万四条铁路,沪蓉高速、福蓉高速、茶涪路、319国道、江南沿江高速等道路,共同构筑了长寿对外运输的主要通道,为商贸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另外,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重庆要建成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的意见把长寿定位为全市五个市级物流枢纽之一;国家发改委《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长寿定位为区域性专用物流节点城市。这些都为长寿构建现代市场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对策与措施

1、总体思路

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根据城市定位和中长期规划,依托产业结构,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主体数量和经营意识,完善市场功能,建立现代化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体系。

2、把握的两个原则

(1)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在构建市场体系过程中,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商贸流通的健康发展。政府则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市场体系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技术运用、标准推广、服务创新、促进市场信息透明、主体培育等方面的保障作用,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规划市场体系,应注意把握当前与长远,城市与农村两个市场的关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当前与长远的统筹规划,现代市场体系规划方案要结合本地社会经济状况和产业结构,又要对未来的发展做合理的预测,既要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又要面向未来,适度超前,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与农村的市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区域和地区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工作机制,以及商贸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机制,不断提高商贸流通水平。

4、主要措施

(1)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规划

根据我区发展定位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现有的“一区一园一群”商贸物流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规划。规划方案要结合本地社会经济状况和产业结构,又要对未来的发展做合理的预测,既要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又要面向未来,适度超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流通网络,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流通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加快现代商品市场建设,重点推进化工、钢材、农产品等具有我区特色的各类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建设

(2)进一步完善城乡商品市场体系

增强和完善城市商业功能为核心,对中心商圈、社区商业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多层次的城市商业格局。调整优化零售业态结构。有序发展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新的业态形式,适度发展大型超市和大型购物中心。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把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社区商业作为发展重点,不断增强社区商业服务功能,重视社区商业设施配套,建设集购物、餐饮、生活服务和休闲等多功能的社区商业体系。

(3)加快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我区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化工、钢材等生产资料市场建设,推动工贸并举联动发展。以工兴贸,以贸促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依托化工、钢材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建立新型供销关系,减少层次和流通环节。发挥市场调节生产的作用,引导企业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业生产运行机制,推进工业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4)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围绕新农村建设,构建畅顺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集中连片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和销地批发市场、产地集配中心和零售终端建设。抓紧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监测体系,实行采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直接进入零售市场,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大力改造和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市场体系的特征范文第3篇

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一定要把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告诫铭记心中,千万不可盲目入市,跟风炒作。

过去的一年中,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期。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新兴加转轨的本质特征没有改变,市场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继续着力解决资本市场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完善市场结构,进一步拓展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发挥市场功能,不断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努力构建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稳步推进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建设,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更为有效地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是当前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进一步加快和发展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应该说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不仅仅是建起了一个层次,而是建设一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市场体系,包括法规、监管、规则、交易机制,和体制内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今年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发展交易所,主板市场,鼓励大盘蓝筹股发行上市,和现有上市公司的整体上市,继续推进中小板ETF(行情净值)建设,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板较小、市场影响力不够、制度创新滞后等问题,支持更多中小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建设,使创业板成为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为创业资本的发展壮大提供便捷的市场通道。进一步发展股份转让系统,探索和完善场外转让,积极推进公司债券等金融产品的发展,丰富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研究适应多层次市场建设需要的交易制度创新,研究建立不同市场层次间的转板机制。

市场体系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新三板;做市商;转板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19-01

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指针对质量、规模、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为满足多样化市场主体的资本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分层次的市场体系,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板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是指在有组织交易所进行集中竞价交易的市场,主要是为大型、成熟企业的融资和转让提供服务。

2.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指与主板市场相对应,在主板之外专为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的股票市场此市场。

3.三板市场,主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初创阶段中后期和幼稚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

4.四板市场,主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三板的主要区别在于,四板主要是地方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但在交易制度(不能实施做市商)及股东人数(不能突破200人)等方面与三板存在重大区别,滞后于三板。

和国外资本市场体系对比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显著特点是市场结构不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思路上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近几年来,资本市场的服务对象逐步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拓展,而企业对资本市场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这都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以中小企业为例,业态的新兴化、业绩的波动性、融资需求的小额快速、公司治理的规范程度等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更具包容性的资本市场,而“新三板”则具备这些功能,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融资工具。

二、“新三板”概述

(一)概念

“新三板”全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原为中关村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系国务院批准、于2006年1月23日正式启动,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试点,旨在为具备高成长性的科技型、创新型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权挂牌转让、定向增资服务的交易平台,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称为“新三板”。随着2013年2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及配套规则实施,规定股票转让采取协议、做市以及竞价方式,不设涨跌幅限制以及自然投资者进入门槛设定为300万元等。将极大促进“新三板”的活跃程度和吸引力。

(二)市场情况(截止2012年12月31日)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数为207家;2012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全年累计105家,超过过往6年总和,“新三板”成交及盈利逐年呈现递增状态,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共有42家挂牌企业完成了51次定向增资,共增资19.88亿元,平均每次募集3898万元,剔除3家亏损和接近亏损企业,平均市盈率为19.77倍。另外,现已有世纪瑞尔、北陆药业、久其软件等七家公司实现了中小板、创业板转板上市。

(三)挂牌“新三板”的好处

企业挂牌“新三板”,可以享受到当地政府的资金扶持;“新三板”的存在,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不再局限于银行贷款和政府补助,更多的股权投资基金将会因为有了“新三板”的制度保障而主动投资。公司挂牌“新三板”后可实施定向增发股份,提高公司信用等级,帮助企业从股权、债权等多种途径、更快捷融资;“新三板”上市企业及股东的股票可以在资本市场中以较高的价格进行流通,实现资产增值;股东股份可以合法转让,提高股权流动性;同时有利于完善公司的资本结构,促进公司规范发展、提高企业知名度。

对投资者而言,“新三板”的存在,使得价值投资成为可能,另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搭建,对于投资“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私募基金来说,成为了一种资本退出的新方式。

(四)挂牌“新三板”的条件

公司若成立满两年、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合法规范经营、股权明晰,股票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主办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要求的其他条件即可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前述条件为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最低条件,一般各个券商会优先选择资质好的企业进行挂牌推荐。

三、“新三板”“转板”法律分析

市场体系的特征范文第5篇

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层次过于单一,不仅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并引起了最高决策层的重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这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指明了方向。最近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包括完善和发展主板市场、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这些措施的出台必将大大拓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我国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发展历程回顾

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前期,市场结构层次还比较丰富,既出现过自发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和有组织的柜台交易,也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地方性或区域性的交易市场,但由于其发展不规范,蕴涵了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管理层对这些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

1990年深沪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集中交易场所的产生,但交易所以外的柜台交易不仅没有停止,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解决定向募集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和联办分别设立NET和STAQ报价系统。二是部分省市设立的区域性或辖区内的股票(股权证)交易场所;据1998年对18个省市的调查,各地共设立股票(股权证)交易场所41家,挂牌公司520家,总股本约379.71亿股(其中流通股120.03亿股),投资者人数约340万人。三是各地方政府设立的从事深沪交易所联网交易业务以及从事股权证、基金挂牌交易所的证券交易中心,1991年至1998年,各地设立的证券交易中心达29家。

上述场外交易场所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融资和流动性的需求,但由于缺乏统一和严格的管理,监管措施难以到位,蕴涵着极大的风险。因此,从1998年开始,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着手进行包括场外非法股票交易和证券交易中心在内的五项清理整顿,截止1999年上半年,上述三个层次的场外股票交易清理整顿基本完毕。清理整顿的结果就是形成了目前以沪、深证券交易所市场为主的、高度垄断、层次单一的证券市场市场结构。

建立多层次证券 市场体系的必要性

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层次单一的证券市场体系具有如下明显弊端:

一是不利于证券市场规模的平稳扩大。

二是社会的投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一方面,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单一的市场层次下缺乏直接融资平台,直接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是亏损上市公司退市渠道不畅,不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

四是现有市场格局使得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功能高度重叠,既导致市场资源的浪费和市场之间的消极竞争,又弱化了两个交易所各自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潜力。

上述问题的存在及解决问题的需要,正是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分层体系建立的必要性所在。

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对发展结构层次丰富的证券市场的最大疑虑是市场监管问题。“一多就散,一散就乱,一乱就收”似乎是中国经济发展制度结构安排的习惯路径。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看,单一的市场结构便于监管,但单一市场结构的最大问题是与“市场化”的基本原则相违背。证券市场层次过于单一,就不能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融资者的需求,也不利于中介机构的发展。将各类资金、中介机构和投资者集中于单一市场,加大了市场的投机性,反而给监管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因此从实际操作上考虑,监管一个市场的成本未必小于监管几个市场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国内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以及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因此,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非常有必要。

借鉴发达国家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经历了长期发展,形成了集中与分散相统一、全国性与区域性相协调、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相结合的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了解和研究这些国家证券市场的层次结构状况及其运作特征,对建立我国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美国,证券市场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纽约证券交易所,处于美国多层次市场体系金字塔的最上端,是面向大型成熟企业的蓝筹股市场;纽交所内部没有分层,一直维持着较高的上市门槛。第二层次,纳斯达克市场,主要面向成长型企业;纳斯达克市场内部进一步细分为全国市场(National Market)和小型资本市场(Small-Cap Market)两个子层次。第三层次,区域易所和电子交易市场(ECNs,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s);美国有六家区域性的交易所,基本上没有上市功能,为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的区域交易中心(通过市场间交易系统ITS进行);电子交易市场是一些私营的股票交易撮合系统,大多由财经信息服务公司和网上交易经纪公司建立,主要交易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第四层次,信息公告交易所(BBX)市场和粉单市场(Pink Sheet)及地方性柜台交易市场;BBX是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管理的一个电子报价系统,为3400多只场外交易股票提供实时报价、最后一笔成交价和成交量等信息;粉单市场则由全美报价事务公司运营,为2400余家公司提供交易信息服务;此外大约有一万余家小型公司的股票仅在各州发行,并且通过当地的经纪人在地方性柜台交易市场进行柜台交易。由上述四个层次构成的证券市场体系,为全美3万家左右的公司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

日本证券市场包括交易所市场及店头市场两个大的层次,交易所及店头市场内部又进一步分为若干层次。日本的证券交易所内部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第一部市场,即主板市场,具有较高的上市标准,主要为大型成熟企业服务。第二层次,第二部市场,上市标准低于第一部市场,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经营年限的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服务。第三层次,新市场,上市标准低于第二部市场,为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服务。日本店头市场又称JASDAQ(日本证券商协会公开报价系统)市场,JASDAQ市场内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第一款登记标准市场,为登记股票和管理股票服务。所谓登记股票是指发行公司符合日本证券业协会订立的标准,申请并通过该协会的审核,加入店头市场交易的证券;管理股票是指下市股票,或未符合上柜标准,经协会允许在店头市场受更多限制得以进行交易的股票。第二层次,第二款登记标准市场,为特则股票服务;特则股票是指未上市、上柜的公司,但经券商推荐有成长发展前景的新兴事业股票。由于JASDAQ市场与交易所设立的新市场上市标准类似,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

由上可见,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都是多层次的分级市场结构体系,每一层次的市场都有自己的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都与特定规模、特定发展阶段的企业融资需求相适应。一般而言,当中小企业因规模及发展限制还不可能迈入高一层证券市场的门槛时,低一层证券市场则为它们的融资活动提供了平台。同时,低一级市场对在该市场交易的企业还起着比较、选择和推荐的作用,只有那些经营业绩突出企业方有可能被推荐到高一层的证券市场。因此,分层次的证券市场结构不仅适应了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要,而且保证了公司质量,从而奠定了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国、日本的证券市场中,场外交易市场的业务范围要比证券交易所广,其交易额也要比证券交易所大。从交易范围来看,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对象既有大公司的股票,也有小公司的股票;既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也有非上市公司的股票;既有股票,也有债券。从交易额来看,场外市场承揽了大部分股票、债券的交易。以上这些成熟市场的经验值得我国证券市场认真借鉴和学习。

关于建立我国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的几点思考

证券市场层次完善的标志是:市场细分为多层次市场,不同类型的证券、投资者、融资者、中介机构定位清晰,市场的风险程度、上市条件、监管要求有所差别。同时不同市场之间又是连通的,经营业绩好、发展健康的上市企业可从下一级市场上升到上一级市场,最终形成一个“无缝”的市场。这应该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对现行《证券法》的相关条款做出适当的修改,为我国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证券法》实施已有数年,由于认识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受当时市场发展状况的限制,现行《证券法》总体上不支持、也不利于我国建立和发展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如《证券法》第32条规定,“经依法核准的上市交易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第33条规定,“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应当采用公开的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上述规定不仅将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交易的唯一场所,而且将集中竞价交易作为证券交易的唯一方式,从而在法律上排除了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以及在证券交易所内选择多种交易方式的可能性。应该说,上述规定与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是不相适应的。由于《证券法》的限制,深沪证券交易所均存在市场结构和交易方式单一的问题。近年来,两所在推进交易制度和方式创新方面都作了一定的研究和尝试,如深沪交易所相继推出大宗交易制度等,但因受法律因素的限制,在制度设计上受到制约,影响了制度推行的效果。因此,首先必须对现行《证券法》的相关条款做出适当的修改,为我国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如,修改有关将证券交易所交易方式限定为集中竞价交易的规定,允许证券交易所采取其他交易方式;在法律上赋予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方式和制度创新的权利,明确规定证券交易所经证监会批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交易方式和制度的创新;打破法律上的,允许建立和发展现代电子场外交易市场;明确场外交易市场的法律性质、交易方式和功能定位等问题等。

其次,对沪、深交易所重新定位,建立合理的主板市场。

主板市场应是上市标准最高、信息披露最好、透明度最强和监管体制最完善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大市场,主要适于规模较大、基础较好、已步入成长期或成熟期阶段、产品占有一定市场份额、风险较低的企业。

可考虑对沪、深交易所的市场结构和业务内容进行整合。在设计上可借鉴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的分工模式,同时参考上海和深圳各自的经济特征和城市定位,将上海证券交易所定位成中国股市的主板市场和蓝筹股市场,由此将深圳证券交易所现有的上市公司转移到上海市场,从而极大地扩大主板市场容量和集资能力,使主板市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场所。而深圳证券交易所则定位为中国股市的“创业板市场”,成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场所。

第三,尽快在深圳推出创业板市场。

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是为了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弥补现有证券市场功能上的缺陷而设立的新市场,主要为具有高成长性与高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等提供服务。在上市标准的选择上,要先紧后松,即创业板市场的进入门槛虽然比主板市场低,监管也相对宽松,但仍要坚持审慎原则,严格掌握上市条件和监管制度,待创业板市场运作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放松有关要求。这主要是考虑到:一是我国的证券市场历史较短、不完善,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创业板市场是市场的“衍生品”,是制度创新的结果,因而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

建立创业板市场是管理层在前两年就做出的重大决策,但由于担心市场风险和负面作用,创业板市场的创立步伐一推再推。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不能因为创业板市场风险大就对其采取否定态度。推出创业板市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正面促进作用要远远大于其负面的影响,而且,只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创业板市场的负面作用可以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四,适当组建区域性证券交易中心,发展现代场外交易市场。

我国目前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最现实选择是立足于一些较为成熟、具有相当规模的区域性证券交易中心,通过整顿、规范,并实行电子联网,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与主板、二板市场相独立的,统一规则的现代场外交易市场。如可考虑在对北京、西安、成都、武汉等现有规模较大的产权交易中心改造的基础上设立区域性证券交易中心。场外交易市场的上市标准应比交易所市场、二板市场更为宽松,以便在更广泛层次适应那些无法在主板和二板挂牌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需求,并最终能与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协调互补,共同发展。

第五,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为契机,逐步恢复分散性的柜台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