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工程的作用

生态工程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工程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工程的作用

生态工程的作用范文第1篇

1对水生环境的影响

由于水库具有日调节性能,水量频繁交换,暂时不会出现分层水温。不会污染河流水,但会因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而导致水质发生变化。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变换的主要因素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湿地或水体可能会代替原本的陆地,影响小范围内的大气环流。若大气环境发生改变,成功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可能会增加附近的降雨量,增加空气湿润度。

2.2对水体的影响

从水体的角度来说,缺乏科学规划的修建水库,虽然能够降低水的硬度、表面上使水变的清澈明亮,但是会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以及水中污染物的迁移扩散速度;若无法及时有效清除水中的垃圾以及有害物质,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

2.3对土壤的影响

当水源遭到污染后,若发生渗漏,将会污染更多的水体。水体覆盖在土壤表面,土壤肥力降低,生物明显减少;土壤周围的水位严重影响着土壤内部的含水量:当土壤周围的水位升高,土壤内部的含水量也随之升高,逐渐变为沼泽,孕育植物的能力降低。

2.4对生物的影响

由于受到气候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附近的陆生动植物的结构、种类等也会受到影响。水生生物喜氧,在富氧条件下快速生长,供氧不足将导致死亡;当水库淹没或者出现长时间的工程建设时,将严重影响陆生动植物以及水生藻类;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鱼类,水库的建设直接影响了鱼类的生长繁殖及生存。

3保障措施

3.1大力发展生态建设

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态建设密切相关,根据市民的健康状况即可判断出生活环境质量。要进行科学研究、充分考虑,采取对应措施,确保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务夯实环境保护基础。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将环境质量维持在最佳状态。

3.2重视施工环境保护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整个过程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制度,重视施工环境的保护。在施工期间一定要集中处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不可以随意丢弃,应定期及时对垃圾进行清理,且只有符合标准的污水才能够进行排放处理。

3.3合理设置生态流量

在充分考量河湖生态保护要求基础上,合理确定生态流量的控制断面,同时,细化设计各控制面生态流量的管理先后顺序及目标。针对批复完成的相关规划及文件等中已经指出生态流量目标的,应在各地方区域水资源管理及调度等操作实施的过程中对其加以有效落实。各地方区域相关部门在指导设计流域区域综合规划等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河湖生态流量开展合理的设置操作,同时,和上层位进行衔接及协调操作。针对审批完成并应投入使用的水利规划,基于现实需求合理实施中期评价操作,对其中和上层为规划要求不符以及流量目标不清晰的,应基于所规定标准及要求等进行相应调整。各区域相关部门引导设置河湖生态流量保护计划,明确各流域区域生态需水总量以及湖泊生态水位控制标准等,编制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管理规划,推进河湖生态流量保障进程。

生态工程的作用范文第2篇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黄河的智力与开发,200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启动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浑河流域项目区位本工程项目。

浑河流域属黄河一级支流,生态环境恶劣,地貌为典型的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区含五条小流域,包括 5条小流域,宗土地面积241.4公顷,管辖3个乡镇,72个自然村,3147户,9440口人。

二、工程完成情况

截止到工程期末2006年年底,经工程单位建立认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0公顷,其中:梯田249公顷、坝地270公顷,水地160公顷。新增造林面积1514.94公顷,其中:乔木林126公顷、灌木林1400公顷,新增经济林面积350公顷,新增人工草地450公顷。新建治沟骨干工程干坝20座,小型淤地坝90座,苗圃20公顷。已圆满完成了各项计划治理任务各项计划完成100%。

三、监理的作用与效果

本工程是黄河流域实施“三项制度”改革试点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区之一。为保证工程建设投资安全、进度和质量有效控制,按照上级要求本项目实施中推行了工程建设监理制等“三项制度”。从几年来的运行情况看,监理的作用与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总体进度计划和年度进度计划。监理工程师先根据监理规划和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集合项目区的气候、环境特点,制订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年度计划文件对总体进度进行修订,制订年度进度计划,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实施进行调整。

2.对重点单项工程和重要工序进行重点建立。骨干坝是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监理的重点,建立工程师从单项工程的前期工作、施工放样、建筑材料、结构尺寸、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单元工程、分部工程等进行全程跟踪建立,还不定时对铺土厚度、土料含水量、干容量进行现场测定,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3.对建设投资进行有效控制。对资金的控制实行中央资金报账制,对于淤地坝、骨干坝等单项工程按形象进度核定工程量进行报账。对于坡面综合治理措施按实地核定符合设计要求的治理面积进行报账。

4.参与合同管理。按照监理协议规定,监理工程师参与项目前期及建设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使施工方和建设单位的行为更加规范。

5.工程建设监理制的实施,使施工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均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程序进行。这样做不仅规范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行为,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和投资安全,也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

6.在项目实施中,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布局、综合治理、逐年发展、整体推进”的基本建设思路,在施工过程中依据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对每道工序严格把关,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受到当地政府及建设单位的好评。

四、建议

由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作起步不久,实际操作上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改进。

1.在领导方面确立监理制度的观念,改变通常认为“监理工作仅仅是对工程质量把关”的错误认识。即通过实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与信息管理以及协调各方面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责、权、利的统一,有利于工程的健康顺利实现。

生态工程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抗洪;护坡技术;应用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水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更为显著。但是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加之人类频繁的经济活动更加剧了不同程度的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因此国家对于现代的水利防洪基础工程的建设开发力度不断加强,本文便是通过分析水利工程生态抗洪护坡技术,就如何更好地提高生态护坡的效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一、生态护坡的涵义

所谓生态护坡,指的是综合运用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以及植物学等多种学科等相关知识对斜坡或边坡实施一定的防护措施,建立由植物和工程的综合护坡防护系统。同时,生态护坡是运用植被进行坡面的保护管理,在进行一系列的保护控制作用下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斜坡绿化的过程。这些植物或工程措施在相互作用下会建成一个强大的综合型护坡体系,具有护坡功能、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等重大作用。

生态护坡的前提是必须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以及居住环境,同时要做好坡体强度、安全稳固性以及耐久性工作,实现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最重要的是,生态护坡中的材料大都都是采用的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程度,对于环境的多样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用于生态护坡的植被具有深根,深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斜坡进行加固,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坡体相互之间的水压力,大大改善水土流失的现状。

二、水利工程生态抗洪护坡的技术分类

(一)人工种草护坡技术

人工种草护坡主要是通过人力进行操作,即借助人力的方式在水利工程的边坡周围种植草坪的的较为简单的生态护坡技术。谈到人工种草护坡技术,要考虑的是进行护坡的草类是否具有发达的根系组织,能否在护坡固土、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平铺草皮护坡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人工种草护坡技术,是利用天然草皮进行边坡防护,进而产生很好的水利工程护坡功效。而且这种技术大多应用在斜坡的坡度较低或者是比较适合土质路的边坡防护当中,相对来说,坡度较高或者较硬的土质边坡中不适宜采取该种植草护坡技术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二)水力喷播植草技术

水力喷播种草护坡,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利用水力机械装备的压力将相应草籽、肥料、土壤等加以一定比例的水进行混合,最终喷射到需要实施防洪措施的水利工程坡面上。此类技术的作用是可以使得施工的环节更为便捷方便,即可以达到生态绿化的良好效果,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将种子等均匀播撒到需要进行防护的坡度上,因此此类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

(三)土工材料固土护坡

植物是进行护坡的首选,因为植物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但是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质、土壤等水土条件,因此对于土工材料的选择也是进行护坡的关键。例如可以引进利用聚丙烯等现代的高分子材料使其建成更加合适的高度和空间,配合以内部土壤更加松软的固土网垫,这样可以更好地储存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在此基础上,土壤以及水分等充足以后,可将根系发达的种子撒入其中,种子在如此舒适的土木环境下会迅速生长。在植物生长的作用下,植被、聚丙烯等可以发挥出固有的护坡作用。

(四)生态客土植被护坡

众所周知,植物具有极强的生态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所谓的生态客土护坡,旨在为植物创造一个更好的自然生长环境,然后将植物纤维、缓释复合肥、粘合剂等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最终建成一个良好的自然生长环境。在这过程中,要确保客土层的湿度和热度的平衡可以为以后的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不至于浪费损失。除此之外,坡面上的植物可以很好地防止雨水等的冲刷,最好是应用于坡度较低的坡面上。

(五)网格生态护坡技术

网络生态护坡技术利用砖石、混凝土等材料组成一定的网格结构,并且在网格中注入适量的腐殖土用以培育栽种植物,通过植物的根系紧密结合建成网格状的综合湖泊体系。一方面可以达到护坡故土的强大功效,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整体的自然环境的水平,促进生态环境质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三、水利工程生态防洪护坡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生态抗洪护坡首先应该充分的发挥护坡的防洪以及抗洪的功能。在水利工程生态抗洪护坡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充分的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以工程的自身建设特点以及工程所在的环境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生态抗洪护坡技术。同时所选择的护坡技术不仅需要具备牢固护坡的作用,同时也应该与工程周边的环境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生态护坡功能及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

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生态抗洪护坡材料的选择时应该注重材料的抗腐蚀性以及抗变形性等特点,同时为了能够实现生态抗洪护坡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对所选择植被的生命力以及环境适应力等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生态防洪护坡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不断加强抗洪护坡材料性质及功能的创新,来实现防洪护坡施工技艺的提高。

水利工程防洪护坡设计前需要对工程的施工地进行较为详尽的地址勘测,在勘测时应该着重注意土质坡体的抗腐蚀性以及工程的地质条件。只有通过最全面的调查、分析及总结,合理的石材以及植被的选择,才能够实现防洪护坡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从而实现水利工程防洪护坡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生态防洪护坡技术的种类很多,但是还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技术应用。而且水利工程技术应用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来巩固水利边坡等基础设施的稳固,进而保证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到影响。结合当今人类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前提下,应该深入进行新型的防洪水利工程的坡体防护措施的引进与探究,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做好防洪水利工程坡体安全性的工作,使得居民可以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李佳超,史建勋.水利工程生态抗洪护坡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14,17:106.

生态工程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生态 水资源 负面影响

从古代起,水利工程巨大的作用就被发现并利用起来,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更是在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等诸多方面起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或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经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基本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应当看到,水利工程在为国民经济生产带来推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1 正面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一方面,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环境带来诸多益处,首先能调节水量。筑坝形成水库,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和生物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水源。其次在防洪治涝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水利工程的兴修,能起到削洪减灾的作用,从而保护了生态系统,使其免受侵害。第三,能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另外,在调节和改善气候、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缓解我国的用电形势、改善航运状况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1.2 负面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也形成了负面影响,引起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如水质污染、饮水安全、泥沙淤积、滑坡地震、移民环境等。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生态环境的原本风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改变了水域环境的多样性,如水循环不畅、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特别是对水库的建设,对鱼类的繁殖有较大的影响;水库蓄水,多沙河流库区泥沙淤积和下游冲刷,河道下切,库区坍岸、滑坡及诱发地震等地质问题;原有的河流两岸的陆生植物被淹没,使得丘陵和平地岛屿化和片断化,陆生动物被迫迁徙;被搬迁的城镇及废弃的农田沉入库底,为清除的垃圾、工业废料及化肥农药残留统统进入水库,原有的水域环境,包括人口、耕地、森林、珍稀物种、矿产资源、风景名胜等随之改变,库区及下游河道水质变化,水库可能产生富营养化问题,下游纳污能力可能会降低。

2、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本理念

基于以上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水利工程结合生态建设,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

(1)树立起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系统全面理解生态水利的理念和方法,正确把握和确立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水利模式,以相应理念的渗透为指导,主动与自然相适应,才能使二者相协调,造福人类。

(2)树立起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协调的资源观,水利工程不仅在防洪、供水等方面作用巨大,在改善水环境、修复生态系统方面同样大有可为,水生态系统的改善对流域范围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保障作用。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水利工程的重要内容,以水利工程建设带动水生态的改善可谓一举多得。

(3)树立起水利工程服务于社会的基础地位观,把水利工程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主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的更高要求,以水利的适当超前发展来保障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建设生态型水利工程的方法

3.1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我国的水利工程学,是以对水流的控制为目标建造水工建筑物,经过设计计算,保证水工建筑物承载的强度、稳定及耐久性,以满足人们对于供水、防洪、水力发电、航运等需求,但同时也忽略了水体自身的需求,如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建设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城市水域往往忽略了水流的自然生态系统的需要,使河流失去了在自然环境中生机勃勃的生命。所幸的是,生态环境系统受到人类的活动的干扰和损害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受损河流的生态修复研究和实践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

3.2 建设生态型水利工程的方法

首先,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在方法上要体现亲自然的特性。不但要掌握水在气候系统、水文循环中的运动转换规律,还要研究其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特定的生物群落与水体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既要研究水体的物理特性,也要照顾到其系统循环特性。在开发利用河流时,将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置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考虑,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等。

生态水利在工程建设中没有固定的方法,应视不同的水文条件和不同的河道形态进行具体分析。河床长期适应水沙变化的结果造就了不同形式的河槽断面,不同的地质地形和水文条件形成不同的断面。对于不同的水文条件,其特征、形态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灵活的进行规划施工。

4、结语

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水利工程是把双刃剑,人们在通过水利工程获得益处的同时也不得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来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还保证了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保护和尊重了自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廖世洁.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J].广西水利水电,2006,01.

[2]具杏祥,苏学灵.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07.

[3]刘正茂,吕宪国,武海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01.

生态工程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河流;生态;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目前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一、河流生态

定义:是指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系统,其中各成员借助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功能复合体。在生态学中,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区内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在生境各个要素中,水又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淡水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水生态系统,即河流生态系统,另一类是静水生态系统,主要指湖泊、水库生态系统。两者都应包括周边的淡水湿地。河流生态系统是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是陆地和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特点 :

①调控性。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同种生物种群间、异种生物种群间在数量上的调控,保持着一种协调关系。水体自我修复能力,也是淡水生态系统自我调控能力的一种。在外界干扰条件下,通过自我修复,保持水体的洁净。由于具有这种自我修复功能和自我净化功能,才使淡水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②整体性。生物群落一旦形成系统,其内部各要素不能被分割而孤立存在;如果硬性分开,那么分解的要素就不具备整体性的特点和功能。在一个淡水域中,各类生物互为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形成了食物链结构。

③统一性。这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什么样的环境就造就什么样的生物群落,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二、水利工程

现在的水利工程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

1.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2.生态水利工程发展

人们对水的开发利用大致经历过五个阶段:

①防洪建设阶段。人类开始在水域周边定居之后就必须进行防洪建设,一般是堤防、城墙、城区排水系统等,并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防洪建设水平。

②供水建设阶段。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水的供需矛盾就日益突出,这时各种引水、配水等供水系统的建设成为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经济越发展,要求供水能力和保障率越高。

③水资源保护阶段。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域的污染将造成重大社会问题。因而水资源保护、改善水域水质等水环境建设将成为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

④景观建设阶段。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事业的发展,人们会对水域周边的景观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以水域空间管理,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娱乐空间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建设将首先在城市周边地区得到发展。

三、河流生态系统与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有积极作用,通过调节水量丰枯,可以抵御洪涝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冲击,同时也改善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状况以及调节生态用水。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也有不利影响,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造成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其后果是生物群落多样性水平下降。具体表现在:

1.使生境多样性发生了改变。

2.使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

人们容易看到水利工程在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给人们带来的直接、有形的利益,却往往忽视水域生态系统为人类带来的利益,更难于看到因水利工程改变河流形态的多样性,对人类的利益造成的长远的隐形的损害。

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

对于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我们应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技术。未来的水利工程既要具有直接功效的供水、防洪、发电、航运工程,还要有利于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生态工程。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合理设计。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性原则。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2.空间异质性原则。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3.自我恢复原则。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传统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

4.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结语:生态水利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我们要依靠完整的历史资料和监测数据,对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进行阶段性的评估。使得水利工程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我们还要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做到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当代社会水利工程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要遵守相应的设计原则,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只有这样建设的水利工程才可以既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做到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谈广鸣,李奔.河流管理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