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管理培训

数字化管理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管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化管理培训

数字化管理培训范文第1篇

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摘要]作为奠定社会艺术长期生存发展的道路基石,培训师资队伍是社会艺术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板块。其作为社会艺术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社会艺术实力、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社会艺术的长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由于社会艺术教育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占了较大的比例,所以社会艺术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我国的社会艺术培训师资队伍因受到追求短期利益的不良影响,导致其出现师资匮乏、素质低、质量差等现状。本文就社会艺术培训师资队伍现状及规范化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

关键词 ]社会艺术;培训师资队伍;现状;规范化管理

前言

艺术教育是一门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的课程,可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国民艺术教育,社会艺术属于后者。其重点是面向社会普及艺术教育,其特色是全面性与终身性,不仅能提高国民素质,而且能丰富人民精神生活[1]。而培训师资队伍是指从教师的数量上和质量上来概括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可间接反映社会艺术的精神文明内涵,对于社会艺术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着长久而深远的意义。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培训师资队伍的强弱是成功办好社会艺术教育工作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应重视社会艺术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社会艺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艺术教育整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得到社会大部分人群和教育部门的极大关注。但目前仍有部门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只把教育的主要目的放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而忽略了陶冶情操、人文素养教育、学会审美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育。造成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缺乏必要和足够的重视,这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其今后的工作与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

二、社会艺术培训师资队伍的现状

2.1社会艺术教育门槛较高,导致师资匮乏

由于社会艺术教育具有全面性和终身性的特点,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2]。其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的学历、一定专业的技能水平、相应的教学经历等才能顺利进入社会艺术教育门槛。多数年轻教师的专业积累不够厚重,教学实践和经验也不够丰富,即使学历高也不能针对市场需要的专业技术与能力进行教学上的无缝对接。这些原因造成了社会艺术教育师资匮乏,对学生而言,专业师资的匮乏对学习质量可产生很大的影响。

2.2教师为了学历而学习,导致师资素质低

我国的社会艺术培训教育机构的教师学历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4个层次的学历。由于上层管理者高度重视社会艺术教师的学历,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的县级教育系统中有80%以上的社会艺术教师达到了大专学历,而大中城市教育系统中有85%以上的社会艺术教师达到了本科学历。这就导致部分教师把进修培训作为取得学历的途径,却忽视了加强艺术素质、教学管理等方面水平。这种急于求成的现象直接对培训师资队伍的水平产生了不良影响,也降低了师资的素质。

2.3技能技巧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导致师资质量差

社会艺术教育课程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等多个方面,这是社会艺术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3]。部分教师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在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等基础上的语言交往能力、随机教育能力、教育教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这些方面与专业技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不能脱节。假如社会艺术教师不具备这些方面的教学能力,或者与是自身的教学实际脱节,这就直接降低了培训师资队伍的水平。

三、对策与措施

3.1补充和改善培训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效敬业的师资队伍,是社会艺术教育提升师资队伍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4]。社会艺术教育中的大部分专业都非常需要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教师,然而这些专业与我国社会艺术师资的增长在某个程度上无法同步。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专业科目,需借鉴市场人才来完善师资队伍,学历门槛不能定得太高,争取更为优质的生源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然而高端人才的引进自然是提升办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师资的“换血”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那么以自身条件选择培养对象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好办法。其注重加强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的培养,二是艺术表现和创作的培养。这样一来,社会艺术的培训师资队伍就可以得到补充和改善。

3.2制定相关制度留住人才

引进、培养社会艺术培训人才后的重要工作,就是留住人才。社会艺术师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哪里能充分施展才华,人才就往哪里聚集。教育机构应制定赏罚分明的制度,对优秀工作者予以奖赏,对出现错误者予以惩罚。鼓励机构干部和优秀骨干教师以身作则,用自身良好的教育形象,通过模仿和暗示在队伍中产生积极影响。而经济盈利让教师自己安排,让他们也有所收获。只有为其才能的发挥创造条件,使其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才能安心工作。社会艺术教师个人的成长,也是培训师资队伍的成长。

3.3完善相关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

差异办学、特色教学已经成为社会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社会艺术培训师资队伍要发展壮大,必须要完善相关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要根据现有的专业优势做好、做强、做大,然后才有机会增加或丰富艺术专业的其他方向,再带动其他方向发展。要在注重学术积累和创建学术品牌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学术的原创和开拓性。这不仅对完善相关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师资的培养有推动作用,也是自身师资力量提升的一种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总之,社会艺术培训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是社会艺术教学的一个关键,没有社会艺术教师个人的成长,就没有高质量的社会艺术教育。因此,作为社会艺术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精神素养,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解决师资匮乏、素质低、质量差等问题,顺利完成培训工作。为建立培训机构师资后备军和组建一支强大、优秀、稳定的社会艺术培训师资队伍奠定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牛静.社会艺术培训教育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刘宁钢琴学校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02):137-138.

[2]王玉苓.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05):651-652.

数字化管理培训范文第2篇

1、配合《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全面实施,举办机关和企事业档案业务规范化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企业档案管理规定》、《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数据交换格式》及国家、省档案局近年来颁发的有关档案业务建设规范。培训对象为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专兼职档案人员。时间安排在4月份。

2、举办会计档案管理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对象为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时间安排在5月份。

3、认真贯彻实施省档案局、省人事厅《省档案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档案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举办档案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1期。培训采用省档案人员培训材,主要内容为档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对象为全市尚未取得档案职业资格证书的专兼职档案人员。时间安排在6月份。

4、举办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档案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执法工作的程序、规范和具体要求。培训对象为市、县(区)档案局档案行政执法人员。时间安排在6月份。

5、举办档案通讯员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档案通讯、信息报道写作知识。培训对象为新聘任的全市档案通讯员。时间安排在3月份。

6、举办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档案数字化业务培训班。培训内容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档案数字化基础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对象为全市档案管理人员。时间安排在4月份。

7、与市建设局、规划局联合举办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对象为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主管和承建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时间安排在8月份。

8、举办“市档案管理系统”业务培训班1—2期。培训内容为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操作技能和《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培训对象为全市有权使用“档案管理系统”单位具体操作管理人员和档案人员。时间安排在4月底。

二、培训要求

1、教育培训是提高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为档案人员参加教育培训创造条件,认真组织本地区、本系统的专兼职档案人员参加培训。

2、举办培训部门要端正指导思想,严格遵守报批程序,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坚持按需施教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好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数字化管理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艺术档案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艺术工作的辛勤劳动结晶。因此对于其管理质量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档案采用了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将传统存贮介质的各种艺术档案资料,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演变成新颖丰富的图片文件、声音文件或录像文件模式,并通过各种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为艺术档案资源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储存通道。

一、艺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符合新时期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需求。传统艺术档案基本都是以纸质、实物等介质为主的档案资料,给原始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并且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其管理效率普遍偏低,致使很多信息来源得不到充分的共享,出现很多失误、差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使其管理质量缺乏可靠的保障。通过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既解决了以往档案库存管理的弊端,使其适应当前艺术档案管理的需求,又极大地提升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

(二)方便快捷的查阅需求和信息传递需求。以往查阅艺术档案资源都要依靠手工操作来进行,这种查阅方式既延长了查阅周期,又使其无法满足现代快节奏的社会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档案管理也采用了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将传统介质的档案资料全部转化成高科技的电子形式,并把电子档案有效地保存到计算机存储硬盘中,不但扩充了保存空间,简化了贮存模式,也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检索与查阅。并且其完全不受任何介质的约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阅览和利用,既使处在同一个电子文件中的不同档案形式也可以进行长期的存放,如: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文件,充分体现了艺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使其可以保持永久的完整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数字化的管理,还可以针对不同查阅目的的文件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方便日后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借鉴、研究和分析等活动的进行,使其满足各种不同的查阅需求。

二、艺术档案数字化资源的管理研究

(一)数字化资源管理方法。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国科技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相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也可以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目的。可利用时下流行的多媒体技术或超文本技术,将传统档案资料演变成新颖丰富的图像、文字、视频等文件形式,使其更加可视化。同时为了加强艺术档案的保密性质,还可利用先进的安全加密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安全管理,从而实现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二)数字化资源的安全管理措施。为了做好艺术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实现档案资料的共享,使其可以不受任何介质的约束,随时保证人们的查阅和访问。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等先进技术来进行。其次为了保证档案数字化资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避免出现任何网络安全问题,就要加大档案数字化资源的维护力度,利用加密技术来保证知识产品的安全存储,并设置资源版权保护 、系统密码保护等防御措施,建立合理的安全保护机制,如:数据备份、灾难恢复机制、资源异质备份及资源异地备份等手段,从根本上维护数字化资源和其网络平台的安全。

三、提高艺术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建议

(一)科学利用和开发各类艺术档案资源。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有效地开发出各地档案管理部门的多种艺术档案资源,并取其精华进行合理地利用,实现现代化的检索技术与数字化管理技术,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另外由于我国各种艺术档案资源馆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应加大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采用更为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为艺术档案资源馆的长期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途径。

(二)加大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艺术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首先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其的数字化教育,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完善当下数字化教育的教学内容,提高管理人才的竞争能力,使其在工作岗位中发挥自身优势,完全掌握现代化的档案资料管理技术,实现档案资料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此外还要定期对从业人员开展专业的档案管理培训活动,尤其是加强对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教育培养,既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效率,也加强了其在经济信息开发与研究方面的能力,使之成为综合数字化档案管理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已经是各档案资源馆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不仅打破传统管理的弊端,有效保证了艺术档案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也加快了档案资源的共享速度,使其满足当下社会快节奏的查阅需求,为推动社会文化艺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数字化管理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档案;管理;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会计档案主要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会计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材料,完整的会计档案可以原汁原味的反映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历史画面和会计操作过程,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笔者认为,随着会计档案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会计档案管理在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认真研判其发展趋势及问题,推动会计档案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道路。

一、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性

1.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会计档案管理具有整体性、专业性和连续性等特点。整体性是指企事业单位在一个会计年度里产生的会计凭证、账册和报表等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成为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基础。专业性是指会计档案通过会计核算这种特有的专业手段完成,以数字记录和反应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凭证、账册和报表有特定的格式及项目,档案的装订和保管也有相应的专业要求。连续性体现在一项经济活动从业务发生到结束,可以利用会计核算的方式,连续不断对会计对象进行完整的记录、反映和监督。

2.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首先,会计档案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历史面貌,为企事业单位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其次,会计档案是证明经济单位合法经营的凭据,也是监督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手段和工具。第三,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有助于成本控制,特别是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可以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趋势研判,为企事业单位压缩成本、编制预算提供依据。

二、会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1.会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面临一系列创新和改革,主要体现在从纸质档案向数字化档案转变,从人工管理向自动化管理转变,从单一部门管理向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档案管理转变等等。现代会计档案管理就是要用现代管理的理念对会计档案理论研究、声像档案采集、档案编研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提出新的内容和要求。由此,以信息化为载体的会计档案管理相比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如存储内容信息量大、查阅速度大大提高、档案管理更加高效便捷等。

2.会计档案管理现状。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会计档案管理建设成就显著,但是不同单位、行业、地区间还不平衡,不少单位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对会计档案管理重视不够,领导认识有偏差,认为会计工作仅局限于货币资金核算、工资核算和资金收支的监督等,导致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脱节。会计人员上岗前也缺少必要的档案管理培训,重核算、轻管理现象较为突出。

二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少单位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移交等问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直接影响会计档案的规范化操作。

三是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缺乏专业人员管理和知识储备,会计档案存在填写内容不全、装订不分类、排序不规范、目录不准确等现象,造成会计档案管理水平低下。

四是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受传统档案管理的影响,当前仍存在大量纸质档案未实现数字化,无法形成完备的档案信息库,或者存在纸质档案与数字化档案信息不匹配、不能实现同步归档等情况。

五是人为破坏因素严重。会计人员将档案存放在阴暗、潮湿的库房,引发变质毁坏,个别人员甚至私自篡改和销毁数据,造成经济责任无处追查。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中,由于会计档案资料不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是社会机构的介入弱化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很多单位委派第三方的审计、会计事务所对企事业单位财务情况进行核算分析,从而忽视会计信息档案的保存及管理。

三、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

1.提升对会计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会计档案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领导要带头学习好相关法律知识,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加大投入,改变会计档案工作长期以来投入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缺乏等状况,全面提高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水平。

2.强化会计档案的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制定会计档案管理标准,做到会计档案完整收集、准确立卷、科学立卷和方便检索。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起点,收集后将会计档案装订成册,保持收集资料和立卷的完整性和关联性,继而按照其内在特点和规律对会计档案进行科学分类,最后规范编制目录,细化为流水登记目录、案卷目录、专题目录等。

3.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使在职在岗培训成为常态,提升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有效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

4.建立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会计电算化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有机融合,将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作为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信息化的会计档案管理平台,改善会计档案管理的软硬件环境,借助局域网、互联网来加强各部门及外界的沟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会计档案的高效管理。

5.加强会计档案的内部监管。进一步细化会计档案的分类、组卷、排列、编页、案卷目录、装订、移交等操作规程,定期开展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严格的审核和借阅制度。

四、结论

会计档案是反映企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一面镜子,各单位应积极深化会计档案管理改革,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专业人员的引导和培训,充分借助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多途径管理和利用好会计档案资源,实现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会计档案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爱凤.浅谈深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3.

数字化管理培训范文第5篇

1.1 图书馆整体功能的转变 信息环境下的数字化图书馆不再满足于为用户单一提供书、刊的服务,它将成为学术信息中心和普及教育的基地。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学术中心进行知识的传播,实现全球信息并从事研究和交流。这种交流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环境和资源环境。

1.2 服务方式的转变 传统图书馆是以借还纸质文献的流通阅览为基础服务方式,它的管理模式阻碍了文献资源的使用率,难以为用户提供“快、广、深”的需求,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多元化,图书馆馆员定位服务,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学术、知识型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专家咨询服务的创新模式转变。

1.3 信息资源结构的变化 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标志着传统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以及藏书衡量标准的不断弱化,信息时代的网络应用得以广泛普及,而网络上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众多的检索手段,这使图书馆进一步改变收藏方式和收藏资源文献的属性。

1.4 管理模式的改变 传统的图书馆内各职能部门是一种文献化、过程化和机构化的系统机制,这样的管理模式束缚着图书馆发挥文献的社会作用,现代图书馆提供了全新的组织机制和管理模式,从而使图书馆内部系统高度集成化,实现了向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

2 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方向

信息时代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形式――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依赖信息的网络化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文献资源的贡献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加快图书馆资源处理能力提高,优化文献资源,提高图书资源的网络利用。

因此构建信息网络化图书馆,要重视信息资源,优化图书馆运行机制和图书信息产业结构,走出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与时俱进的新路子。

2.1 图书馆要与信息产业接轨 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具有推动作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图书馆具有经济资源知识性,它对于市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与其它社会资源机构具有优越性,图书馆管理与信息产业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图书馆可以为信息产业提供信息资源,信息产业的优秀成果可以为图书馆信息资源拓展内容,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发展要重点突出信息优势,注重对于信息产业的投入支持,借助信息产业的优势发展壮大图书馆建设,当然发展图书馆主要的还是要依靠管理者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借助信息机遇发展自己。

2.2 拓展图书馆资源,构建特色资源数字化 图书馆在业务活动中不断的向其它图书馆或者社会其他资源方面发展,构建具有通用性、兼容性的馆藏书目、期刊数据库和读者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特色的专题数字化文献库,以此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具体的发展趋势就是图书馆联系一切知识资源,通过网络技术的手段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社会资源使用率,增加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2.3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对于图书馆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发展作用,计算机可以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管理软件,解决图书管理工作中的检索困难难题,实现图书管理工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实现图书借阅的动态化管理,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网络管理系统及时的获取需要的图书情况,提高用户的使用率;同时网络化的发展带动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创新管理,通过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扩大图书资源的数字化资源发展,实现图书资源的网络化利用,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实现对于图书资源的掌握,数字化图书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加速我国图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实现图书资源的社会化,因此要从信息资源建设入手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实现图书资源的社会公益性。

2.4 树立超前意识,培养高素质人才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能为用户提供一流的服务,因此图书馆的信息产业发展依靠的就是人才的基础作用,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需要管理人员具有高学历的信息技术学历以及图书管理技能的多重知识,以此适应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需求者,因此培养具有高技能、高学历的图书管理人员首先就是要增强管理人员的发展意识,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制度。创造良好的合理竞争,人才辈出的环境,通过竞争使成才者的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激发成才者的创新精神。一方面图书管理系统要通过工作交流和关于图书馆信息管理培训加大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另一方面要注重“高素质一专多能型”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改变图书馆单一的业务服务形式,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业务质量的提高,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