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职业道德的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是指在会计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上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一样,会计的职业道德有自身的独特基本内容。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可以做出以下的总结,主要有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诚信,这六个方面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总结。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根据这六个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来实现对于基本工作的要求,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进行。
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是要求会计人员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保持不断地热情,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这是所有的职业道德首先要做到的基本点。熟悉法规主要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必须熟悉和会计、金融、理财、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工作,现在的会计已经不仅是简单的算账,而是要熟悉相关的法律事宜,这样才会计工作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增加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依法办事是指会计人员必须保证自己的职业行为是符合法律规范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业务资金往来的透明化和守法化。客观公正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保证自己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在人际交往和工作交流的过程中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平职员工,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在处理事件上更好做到守法和公正。搞好服务主要是会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在会计业务办理中,体现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增加职工对于企业的赞赏性、增加民众对于公众单位服务的满意度,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发展。保密诚信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对于企业内部或者本行业的机密做好保密工作,体现一个会计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对于所从事的会计职业进行保密,保证企业资金流动的秘密性,保证政府资金发展的主要流向。这六个方面构成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通过这六个方面的分析,相信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了基本的认识,在分析意义和提出建议时一定能够有所帮助。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职业道德对于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会计职业道德也是同理,在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之下,会计人员的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对于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能够有效地解决会计行业出现的问题,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第一,促进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增长。
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增长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增加,第二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增加。在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增加过程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增加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增长主要是外在行为能力的增长,而职业道德却是心理意识层面的提升,以职业道德的教育触动会计人员的心灵,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的价值飞跃,将职业道德中的爱岗敬业、公平公正、保密诚信等深刻的实践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工作的效率,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促进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增长。
第二,提高社会职业道德的建设。
社会职业道德建设是多方面的,是关于社会上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总汇,是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而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部分。通过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会计行业和会计工作得相关职业都能够受到精神的洗礼,带动整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感染,全面实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
第三,有效解决会计行业的职业问题。
先进社会中,会计行业是和“钱”接触最紧密的职业,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财富是人类欲望的终极目标,而会计人员就是管理财务的重要执行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的因素或者外界的压力会出现工作中的问题,对于企业发展和自身成长产生恶劣的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为会计人力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减少工作中思想的歪曲发生,解决会计行业的职业问题。
第四,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
会计工作是保证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企业的发展运营过程中,会计工作是实现企业资金流动和周转的主要部门,会计的资金报表更是企业投资决策和重大选择的主要依据,为企业的优势发展和劣势减少提供了重要的凭证,对于企业如何实现高效的管理和结构框架的重组准备了基础的条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第一,会计行业的职业规范。
在会计职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职业道德的准绳,同时也应该有相应的职业规范来保证职业道德的实施与开展,会计行业的职业规范就是保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法律依据。会计职业规范主要是国家立法机关和会计行业协会协商以后,为会计职业的良好发展所打造的一条重要的标准,以这条标准为主要的工作要求和时间原则,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就能够保证工作的公平性和保密性,这样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工作就能实现了。注意,会计行业的职业规范不仅是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有相关的职业规范使用条例,在工作要求、职业要求、能力要求等方面对于会计工作实现全面的把握,提升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第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培训和学校教育实现。培训主要是对于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定时、不定期的思想道德培训,保证会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对会计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会计工作的职业要求、会计行业的职业评价等培训来实现对于职业道德的教育。学校教育培训主要是对于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的专业职业道德培训,以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深刻的实践教学来让学生体会会计职业道德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的思想教育意义,在学生以后走向岗位的过程中,提前锻炼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讲解,通过具体的例证和深刻的事实情况来让学生体会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意义。
第三,会计的绩效监管机制。
会计的绩效监管机制是现代会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实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实施措施。在会计绩效的监管机制之下,会计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工作评价等受到了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为会计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为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会计人员在绩效监管体制的制约之下,对于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实现管理,体现了爱岗敬业要求;对于会计中的资金管理实现保密,体现了保密诚信的要求;对于会计相关法律的熟悉和熟练运用,帮助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体现了熟悉法律的要求;在不断地交流过程中,实现了会计工作的高评价性,体现了服务性的要求。会计的绩效监管机制主要是会计行业指定的,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做出修改和整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建立和完善有重要的作用。
1.教书和育人脱节,缺乏准确的教育目标定位
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教育的顺序来讲,道德教育是第一位的。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人们往往忽视道德教育,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针对于会计职业教育而言,表现为只重视对会计技能的培养,没有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学校教育的目标只是定位在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职业技能上,学校成为了会计人员就业的训练场,完全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抛之脑后,这直接导致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会计岗位中很容易迷失自我,做出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害人害己。
2.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校对于会计学员只单纯地重视对理论教育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方面,虽然也设置了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但是道德教育在会计学员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占比例非常小,道德教育的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脱节。老师只教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没有对违背职业道德的后果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迷失自我。
3.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视
对于学校而言,它们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考核,对于职业道德教育非常不重视,校领导以及学校的老师都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此,学校大部分的资金被投入到提高学生会计技能的软硬件产品中,比如:购买最新的会计软件、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却不重视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资金投入非常少,造成教学资源匮乏,从而影响了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成果。
4.社会更多关注技能而忽视了对职业道德的要求
目前,不仅学校只重视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在社会实践中,用人单位关心的也是会计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会计人员在应聘会计岗位时,招聘的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对职业技能的考核来判断其是否能够胜任相应的会计岗位。社会实践中过多地关注技能水平而忽视职业道德的现象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技能的提高。而事实上,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会计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其自身技术水平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二、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方法
1.转变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教育目标
学校应该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教育目标,确立一种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注重品德培养的教学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不能只重视对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不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放在教书育人的首位。保证培养的会计人员既具有高超的职业技术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敬业精神。保证培养的会计人才在走向工作岗位前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设置专门的职业教育课程
在学生课程中,高校应该设置专门的职业教育课程,并加大职业教育课程的占比。设置专门的职业教育课程,把职业教育的课程放在学生学习的主要地位,同时注意解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课程安排上的问题。最好单独开设一门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突出其主导地位。同时,还应该不断地整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尽量优化课程的结构,在进行会计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多方面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3.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应该不断地提高对于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学校内部积极宣传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让职业道德教育深入每一个教职工的心中,使得每个教师都深切地感悟到职业道德教育对于会计学员的重要性。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业余时间都潜移默化地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无形的教育。我国的各个高校还要积极地召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讨会,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料,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哲学道德思想教育,利用多种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
4.用人单位要更加注重对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要求
社会需求对于学校的培养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用人单位对于会计人员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的现状。用人单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于企业日常运营和发展的重要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很可能造成资金的外流以及永远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因此,用人单位必须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水平的要求高度。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诚信危机严重的当今社会越来越被重视,甚至是被认为是解决会计及行业诚信危机的主要办法。本文重点对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含义进一步界定,并对两者对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
会计伦理;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含义
(一)伦理与会计伦理含义的界定
在我国,“伦理”是基于“道德”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所谓“乐者,通伦理者也”。强调伦理的最初是以“道德”为基础的调整人伦关系的规范。在西方,“伦理”一词源于希腊语,被认为与“道德”含义基本相同的哲学概念,是人们对道德现象进行的理论思考。综其所述,伦理即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内容,强调其在对社会道德现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社会个体间、个体与社会以及个体与环境等关系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般性规范,而在伦理学界往往会将伦理学具体分为“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两个部分。会计伦理属于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部分,具体指以会计工作职业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包括会计人员关系伦理、会计工作关系伦理、会计机构关系伦理以及会计行业伦理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会计伦理主要讲的是在会计工作环境下的伦理关系分析,其核心是将伦理置于会计环境中进行相关关系的哲学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其内部发展规律的研究。①
(二)道德、职业道德及会计职业道德含义的界定
认为道德从本质上讲是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部分,是将社会个体置于社会环境之中,调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等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基本准则,是人本身的应然存在方式。职业道德是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般性道德规范,用以指导职业者与服务对象、职业者与行业、职业者与其他职业者以及职业者在利益抉择过程中关系处理的基本准则。会计职业道德就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面对和处理的与服务对象、会计行业以、其他从业者之间相关问题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三)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会计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基本内容,把相关价值观、道德观标准贯穿教育中,并最终促使专业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培养其忠诚的潜意识,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会计伦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
会计伦理的实质就是研究会计职业道德内在的逻辑关系,将会计职业道德需要解决的问题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出可以指导实务性工作的一般性指导意见。也就是说,会计伦理是会计职业道德哲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哲学基础,会计职业道德的科学性取决于会计伦理这一哲学基础的牢固性,会计伦理的变化决定着会计职业道德的随之变化方向。另一方面,会计职业道德对现实问题的指导信息反馈给会计伦理层面,推动会计伦理基础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往往仅涵盖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而忽略了相关伦理教育,是一个巨大缺失,而几年来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出现并日益严重化无疑与此有着重大关联。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行业诚信危机,会计伦理逐渐被重视起来,也越来越多的教育主体把其选择为专业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和课程。
(二)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教育的保障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教育及发展的保障也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保障,是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准绳和职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从业人员的职业选择和方向。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被日渐重视的今天,我们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务必将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伦理的发展的科学性得以保障,方能使其更好地指导会计行业的发展和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价值抉择,才能够从根本过上保证会计从业职在从业过程中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更加科学地解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保证会计人员的从业得以有效地认可和普遍地接受。
(三)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解决会计行业诚信危机的主要手段
当今社会,会计诚信危机日渐严重,而这种危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内因即指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其自身价值观等方面的缺失,具体指会计从业者在具体的从业中要么存在对职业道德准则的相关要求模糊不清、要么就是自身在面对利益抉择时选择了个人利益而放弃了集体利益,从而导致了会计职业人员的个体失信,诸多的会计人员个体失信的最终结果便导致了今天的行业失信局面,这是会计人员自律问题的最终体现,归根结底这是由于会计伦理价值观缺失导致的职业道德低下的表象。而所谓外因即指职业以外的相关法律法规、社会、政治、经济等整体大环境的诚信危机等问题的影响,极具复杂性。当前我国的《会计法》、《税法》、《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而这属于是会计诚信危机的他律问题;另一方面,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经济的飞速发展都要求会计伦理以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教育力度给予足够重视,要求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职业道德素养,即加强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综上所述,从我国会计行业及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现状出发,不难发现诚信危机给会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注意得是虽然人们日渐意识到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会计主体教育机构的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把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职业教育的首要位置,甚至要优于专业知识的教育。
作者:赵婧一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注释:
①赵婧一.在校大学生会计伦理教育工作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2.
参考文献:
[1]赵婧一.在校大学生会计伦理教育工作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2.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财务人员身处企业工作的核心地位,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不仅仅是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还与会计人员受到的教育有关。中等职业技师学院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中级、初级会计人员,因此,在中职院校的会计教育中,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就业之前就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一、中职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我国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材有《基础会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整个教材都是对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只有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最后一章的内容才是会计职业道德,但是学生要在毕业之前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会计职业道德是必考内容,所以在很多学校,都没有对这门课程配备专门的教师去专门研究,而是为考证当作一门专业理论去要求学生记忆即可。这种做法只是满足了学生的考证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学计划联系在一起。如果在校学习阶段,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没有对职业精神的理解,让学生在就业以后能够自发地遵守职业道德,是不切实际的。
2.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法单调
中职院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局限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一书中,而且仅仅只有一章内容,在教材里,只是对相关的会计道德条例做简单的阐述,理论性强,也不易理解,没有鲜活的案例和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同时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实施分层教学,没有因材施教,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活动在老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进行,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书本,满足考证需要。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上岗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束手无策。
3.教师轻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忽视学习
当前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时,用人单位着重会计资格证书,忽略员工的自身素质,所以专业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追求和关注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的提高,只要学生能够通过资格证书的考试就是对教学工作的最大肯定,就会获得领导和学生的好评。因为教材的空洞和无趣,及就业压力,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和钻研就停留在对条例的熟记上,没有强烈的动机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就不可能对会计职业道德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其实在实际工作中,做假账的会计人员恰恰是会计专业中的精英,技能高但职业道德欠缺,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会计人员不仅要技术过硬同时要有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中等职业院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在授课时也要处处时时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就业后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针对如何应对中等职业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会计职业道德学习,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虽说是重要的专业课,但是其中会计职业道德所占只有一章,所以在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中,都将重点放在熟记知识和做习题上。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各个专业课的讲解过程中,努力开发教材潜力,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针对学生在学习和实操过程容易出现马虎以及抄袭等问题,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客观公正、提高技能的重要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还有在考核学生的方式上要灵活多变,不能仅仅重视卷面分数,要更多地考查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技能。
2.开阔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首先在会计专业班级管理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例如邀请往届毕业生到班级讲述在工作中遇到的关于会计人员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事例,以及一些贪污作弊人员所受到的法律制裁。还有建立各个学生的德育档案,记录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诚信。还可以召开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必要性的班会,通过辩论、总结和交流来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其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避免纸上谈兵,要求学生把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整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解决学校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财会专业教师的我们义不容辞,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担起重任,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薛军.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J],2012.
论文摘要: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与现实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高职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可能性及有效路径。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娴熟职业技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就是要围绕市场、面对企业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技术性人才。而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践中,一方面要强化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一、高职校园文化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可能性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培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系统教育和全面灌输。通过对已有职业道德规范的灌输,发挥道德规范对学生的行为养成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单一的规范道德教育模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职业道德规范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
职业道德教育不只是静态地体现为学校德育目标和课程体系等法定知识内容,而是与具体的人、时间和空间发生关联。对于高职生来说,最重要的生活成长环境就是校园,校园是他们学习、生活与实践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形成内在的动力,可以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意志品格和道德素质。因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促发展”,所以背靠行业并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职业定向特征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既有高等性,又有职业性。杨叔子院士曾把大学比喻为一个泡菜坛子,人文环境就是泡菜水,泡出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的味道。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校园文化就是泡菜汁,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高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现实价值。
二、高职校园文化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路径
1.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增强学生道德感知。
道德教育始终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必须构建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生活中逐渐感知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高职院校要密切与企业合作,推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构建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一是企业精神与校园精神相融合,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在总结提炼和倡导校园精神的同时,要借鉴和吸纳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管理理念在内的企业精神文化,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努力提升学生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的认同意识,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
二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突出行业企业特色。要打破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的壁垒,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营造出浓郁的职业场景和职业氛围。可以在校园醒目处悬挂行业著名企业家画像,宣传栏中展示学校优秀毕业生图片和先进事迹,在走廊墙壁上、教室里张贴企业家的经典言论和文化标语,让学生每日在校园环境职业文化润物无声的陶冶中,逐步了解自己的职业取向,培养职业操守。
三是邀请企业人士开讲座,培养学生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邀请企业人士和已经工作的毕业生向学生介绍企业的文化内涵及企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企业化”。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基础就是严守企业的规范,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
2.丰富校园社团活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内在于人的。道德教育过程不是个体机械接受、被动识记道德知识的过程,而是有机、自主的建构过程。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中形成道德认识,继而内化为道德品质。
对高职生来说,学生社团是他们自发组织、自愿参加,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为目的的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可以促进个性成长,培养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并践行道德价值。
一是加强管理和引导,帮助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活的重要舞台,学校要多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在社团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多提建议和指导。除了社团内部的自我管理外,还应通过校团委、系团总支、学生会等机构对全校的社团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学生自主建立健全社团规章制度,制度里诸如诚信、敬业、奉献、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做人原则和做事作风都会产生影响。因为是经过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制度,认同性高,也确保了社团成员的道德自律。
二是创新社团文化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高职院校的社团除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人文社团外,应结合专业建立职业特点鲜明的学生社团,更多地走向社会、深入企业,运用自己的所学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比如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体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结合专业开展小家电维修、服装裁剪、熨烫、计算机使用与维护咨询等活动,把学生推向所学职业的第一线,使其提前体验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生活,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关心社会的责任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关注实训实习过程,强化学生道德体验。
职业道德规范是活生生的人们的行为规范,它渗透于一切社会关系中,只有当个体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时,才能对道德规范所包含的生活内容和意蕴获得切身体验,从而加深对规范的理解。对高职生来说,只有促使他们在实训实习中获得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有效促进德性成长。
一是注重实训实习中的榜样示范教育。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创设企业生产活动氛围,严格按企业要求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获得职业道德体验,并慢慢内化为稳定的个性特征。同时以往届实习生中的佼佼者和企业的优秀员工为榜样,用他们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效仿榜样,努力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职业道德。
二是注重实训实习中的道德反思。实训期间,通过学生每天写实习日记这一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反思。道德反思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基础,反躬自检,通过自省、自得、自警、自诫、自励、改过迁善等自我教育的方式,克服自身弱点,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符合道德规范,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达成自律境界。同时教师要根据实习单位的评价反馈和同学评价了解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情况,对职业道德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职业道德表现不够好的学生,要和他们个别谈话,引导其及时改正,使学生在实训实习活动中能努力践行职业道德。
三、影响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主要因素
1.职业道德形成的时间要持久。
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体系。但职业道德的培育和形成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需要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尽管我们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就一定会对学生的精神面貌产生深远的变化。
2.职业道德需要学生本人主动建构。
职业道德的培育和形成不能依靠制度规范由外而内的灌输或是教师的道德权威,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过认知、判断、体验,主动建构的一个过程。学生自己要有清楚明晰的道德需求,要自觉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德性修养。因此,高职院校在创建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平台时,要努力唤醒学生的职业道德本体意识和自觉意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