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学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48-0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是指导我国中学管理活动的基本思想,本文在把握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以人文本的基本内涵,并明确了中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学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人的本质属性和价值需求的科学界定,它要求任何工作和实践都以从事实际活动的有生命的个体的人出发,将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作为任何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在科学的以人为本理念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二者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需求、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为本,其理论基点就是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重视,人不再是单一的客体性存在,而是主体性存在,人的存在、发展和价值是第一位的。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理念是对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具有整体指导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适用于指导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的教育管理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现代中学学校管理而言,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确认
在中学管理中,需要正确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学生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因此,实现现代中学管理的以人为本,首先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学校的教育方针、政策制定都要从学生的需求、发展出发,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生命和价值,有教无类,从而提升每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在学校管理中全面树立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校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学生的发展。
2、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价值的尊重
对中学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于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将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个性、兴趣等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尤其是中学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理、心理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时的学校管理应该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是现代中学学校管理的核心价值目标。
3、对中学教师的客观需求的满足
我们在探讨中学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时,必须对教师主体做出科学的认识和分析。中学学校管理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老师,因为任何学校管理理念的落实都离不开教师。对教师主体而言,以人为本首先意味着对教师客观需求的满足,包括基本待遇、教育培训、职称晋升及发挥教师才能等方面,其次在“人尽其才”上,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学历特点、爱好特长、主观愿望、能力水平不同而配置不同的岗位和任务,使之能够通过不断努力而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等,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教师主体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并为这一地位的巩固而努力进取、努力工作。 总之,在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要求管理者将学生和教师都视为学校发展的主体,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
在明确了中学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之后,中学学校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对中学学校管理者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核心领导者的中学校长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校长。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它必须以科学精神做支撑,这里的科学精神,就是保证以人为本理念得以实施的具体的科学方法和措施、中学校长应该自觉学习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努力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校长,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
其次,全体管理者团队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这是中学学校管理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灵魂。办学理念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办学理念中是否能够渗透以人为本精神,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育人理念是学校教育质量的灵魂‘育人理念中能否包含以人为本‘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制定、实施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三、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实施的“以人为本”对策
任何理念的贯彻落实都离不开具体的对策,在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理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坚持科学的育人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始终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管理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只有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进步,学校才算完成了使命。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学校科学育人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材,而不是造就产品。产品一旦加工完成,它就不会改变;要说变,那就是磨损、消耗和毁灭。而我们造就的人材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二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三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而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羔羊。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具有独立人格的合格人材。要保护和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1.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就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而言,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一种发展状态。作为一种存在的发展状态,和谐社会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的和谐;三是人与自身的和谐,即以“和谐人”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心环节。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应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特征,是各种校园内部与周边要素的整体优化的系统。
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具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一是人的个性充分展现和自由发展;二是人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三是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四是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的各方面潜能素质不断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全面实现。
3.和谐校园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相互关联
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子系统,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校园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只有校园内部与周边合理和谐,才能培养出“学会锻炼、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往、学会合作”“身心健康、基础扎实、思维灵活”的全面发展的人。
建设和谐校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大学在确立人的知识价值、思想标准、文化坐标、人文理想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均拥有不可代替的重大重用。因此,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综合、人才资源丰富、科研氛围宽松、学术交流活动等优势,大学就可以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夯实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物质基础方面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建设和谐校园,着力做好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设施与学校发展的和谐,法制与法治的和谐,校园内与外环境的和谐。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去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核。
建设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高素质人才的源泉,所以大学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将为建设和谐高校提供持续有力的动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实现校园和谐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目标是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今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现代化密切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所承担的推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要“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迫切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即需要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创造教育、科学、文化以及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要求。社会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人就是现代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密切联系。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战略人才资源,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时代和现实都要求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建设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我们应积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科学、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工作。
1.构建校园贫困学生情感服务保障体系
近年来,社会日趋势利、浮躁,把金钱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人的主要乃至唯一的标准,在一些地方,社会风气甚至“笑贫不笑”,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贫困生感到“极度自卑”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在加强对贫困生“奖、贷、扶、补、减”的资助工作的同时,开展全校范围的“贫困教育”、情感教育及感动教育,培养同学之间的关爱心,孕育同学们的社会责任心。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爱心,在和谐的爱的氛围下帮助贫困生自强自立成长成才。
2.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及保健体系
大学生在人格成长过渡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在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遭遇压力,从而产生心理问题。近年来由于这些方面所引发的学生休学、出走、冲突甚至自杀与凶杀等事件屡屡发生。因此,高校须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他们完善自我健康人格,从而形成全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新格局,使学生摆脱只有有心理疾患的学生才接受心理教育的老思想,最终能自觉地接收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能够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分注重学生人格的“预培育”工作,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自组建以来,已通过及时、经常、高质量的辅导、咨询和治疗服务,帮助不少学生克服了心理困扰与人格障碍。我院还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培养工作融入了日常教学、网络校园与社团活动中,逐渐使校园第一、第二乃至第三课堂(网络课堂)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培养的阵地。
3.构建校园就业服务与职业指导体系
严峻的大学生就业环境、滞后的择业观导致了大学生考研族、校飘族人数不断增多,不仅打破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的稳定。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应该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并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积极促进高校与用人单位及大学毕业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大学生职业发展主体意识,通过建立职业咨询平台与整合社会资源作好职业生涯指导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和职业,从而从容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就业服务及指导工作作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核心工作,以“全程、训练、发展”的新模式贯穿于学院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以始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课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以工学结合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开展模拟招聘、创业大赛、名企名家论坛等校园二课堂活动指导培养学生的就业与从业能力,以全天候的个人就业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惑。
4.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如今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消极、腐朽思想对校园文化侵蚀十分严重,大学生群体中不乏低俗文化趣味和文化倾向。因此以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硬件建设,根据实际情况营造整洁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好的设施和条件;另一方面是软件建设,承接大学校风校史,结合现代人文科技文化发展理念和价值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校园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平等、互爱、互助的校园风尚,弘扬科学精神,广泛开展体育健身运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气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校区建设时就精心打造了别具特色的文化园:笃步庭、阙疑院、格致园、桃李苑、思源居、园方塑,布治学之道。近年来,学院一直积极创新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开展了“双休日工程”“科技技能节”“文化艺术节”“感动机电”“名家方圆大讲堂”“体育文化月”等具有品牌效应和我院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加强了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精神以及运动拼搏精神,明显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5.构建校园综合治安保障体系
共青团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的体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实践科学发展观,既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也是邮政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必须抓住的难得的市场机遇,从而不断地壮大邮政市场,使邮政逐渐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主流市场。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邮政工作者,对待工作更应当认真、努力,坚决拥护党的政策,正确领会党的新要求和指导原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为邮政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2、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
3、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完这篇重要的讲话后,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