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道德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
王某,男,19岁,某高职院校三年制三年级化工专业学生,身材中等,健硕有力,衣着整洁。成绩中等偏上,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沉稳寡言,在同宿舍男生中有一定的威信,但不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职业指导过程
1.初次指导。
(1)主动寻求指导。自大二下学期开始,王某就一直很忧虑,尤其是在本班级中有8名同学首批被某企业选中编入校企合作班后,提出了问题:我能找到工作吗?企业会选择我吗?我能找到好工作吗?我会工作愉快吗?我会有所成就吗?
来访者自述,自己其实很内向,害怕人际交往,希望人与人之间能简单些,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偏上,父母都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父亲还有不错的技术,有一个姐姐已经工作,没有经济负担,所以对自己的要求是能有一份稳定的、不需出太多力气的工作。
大三上学期,参与了两次企业招聘,非常紧张,怕企业嫌自己学历和技能不够好,有一定的心理负担,结果是求职没有成功。
(2)诊断及实施指导。来访者就业求职心理消极、自卑,急需进行求职心理调适指导。
高职学生产生求职自卑心理,一方面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可以胜任的工作也要求本科生才可以应聘。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也是普遍存在的,表现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地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
心理调适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客观、准确地自我认识。来访者的主观评价偏低于社会客观评价,信心不足,犹豫不决,要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剖析,使自我评价逐步接近客观实际。可以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有比较才有鉴别,可以客观地与同学比较来认识自己,不仅仅比考试分数,更注重比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比较,可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清自己在相比较的人群中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并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取得较大的成就。
②培养自信心。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可能在求职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二要积累自信的资本,具备了真才实学,自然能胜任企业交付的工作。
③在求职中提高承受挫折能力。求职受挫后,产生紧张状态、焦虑情绪等是正常的现象,应该理智对待,视挫折为鞭策,以积极进取心态认真总结,吸取经验与教训,调整期望值,不断努力,反复尝试,改变行为,要大胆地表现自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④面试技巧辅导。修改简历,完善自我介绍,并对着装、仪态等细节提出一定的建议。
(3)调适效果。在第三次面试中,成功被无锡某化工企业录用,并提前上岗实习。
2.再次迷茫。
(1)主动倾诉。来访者倾诉,进入企业三个月,工作完全不是他想象的状况,在自动化强度极高的厂房内,8至12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只有他一个人监控着一台计算机,只需定时定点抄录一些数据。所学的那么多专业知识似乎一点也没用上,学这么多年有什么用?一个人处在那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压抑,最终选择离职再次返回学校。
(2)诊断及实施指导。来访者就业与择业观念发生了冲突,无法正确进行职业定位,产生了困惑。征得来访者意见,进行职业素质综合测试,并形成测试报告。
①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最想做的三种工作,依序是军人、医生、化学类生产者。职业倾向总分按高低顺序依次是SECRIA,建议职业类型为S(社会型),对应职业为学者、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科学教师、公共保健护士等。
②职业气质测评:抑郁质得分为-5,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栏目得分为8、15、11,初步测评为多血质与粘液质二种气质混合型。“气质与职业匹配”对照中反映“不适合的职业”为长期安坐的细致工作。
③职业性格:通过MBTI测试掌握性格类型为INFP,此类人是沉静的观察者、理想主义者,具有调适的弹性与包容性,希望了解人们及实现人类潜能的方式,较适合艺术工作者、编辑、社会工作者等职业。
④GATB多重能力倾向测验:采用五级评分法自评等级为G2、V2、N3、S4、P3、Q4、K3、F2、M2,适合职业为系统分析和计算机程序员、产品设计和内部装饰者、商业经营管理。
⑤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验:这是一项创造力练习,测试反映测试者好奇心及挑战性的个性特质水平较高,具有追根问底的精神,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能够从杂乱中理出秩序,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或主意。
综合以上结果,给予择业建议:化工类专业生产研发工作,即工作岗位建议锁定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研究所或高校实验室。
(3)诊断反馈。来访者欣然接受诊断测试结果,并有茅塞顿开的体会:个人对知识的储备是必要的,但更希望能运用去探究更为复杂的问题。长期安坐的细致工作即化工操作工作确实不适应其职业气质,具备挑战性的研发工作是潜在需求与现有知识积累的最佳结合点。
(4)后期观察。来访者在取得科学的择业建议后,确定了择业方向,一方面关注校园招聘活动,另一方面在网络上寻找相应的岗位,参加了某高校的实验员招聘,最终确定在丹阳一家生物工程公司研发部,工作愉快,反映有压力但动力十足。
(三)案例分析
大学生职业指导不仅仅是求职技巧的训练、求职心理的调适,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指导应围绕大学生就业素质展开研究与创新,应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生就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更含有人格、态度、情感、价值观、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多层次结构。
大学生显性智力因素与职业的匹配可通过教学、实践达到初步的适配,而隐性的非智力因素适配,则不易完成,且困扰真实存在,操作上难度大、标准高,科学化程度高。大学生就业理论模型即基于心理学的职业综合能力结构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相结合的核心就是胜任特征模型。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丰富了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引用的现代最新的科研成果合理地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具有科学性、战略性和实效性。
二、胜任特征模型及构建意义
(一)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因素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是适应社会和工作的基础。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知识是掌握技能的基础,知识的多少决定着技能掌握的快慢和深浅,技能的掌握又反过来影响知识的学习和发展。
3.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
4.自我认知。包括个人能力、兴趣特长、优缺点的客观分析。
5.特质。个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使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行为和表现行为具有一致性。
6.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
(二)构建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毕业生择业工作中的意义
1.重视对学生胜任特征的培养,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按照传统的选拔方法评估,发现许多表面上很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平平,表层的知识和技能在一个人身上比较容易表现、易测量,并易于提升。而学生的核心动机和特质则是难以把握、不易测量、难以评估和培养的。常被人忽视的深层胜任特征应该成为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中考虑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大学生动机、特质等因素更有利于大学生科学的就业。
2.加强对岗位的深层探索,更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真正的职业指导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二是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社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是对完全不了解的职业、行业、岗位进行相对浮浅、表面和短暂的探索,缺少对职场的前瞻,80%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一年跳槽正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倾向的领域,不了解根据自己的特质去选择匹配的发展空间。如果不具备该岗位所需要的深层次的胜任特征,要想改变自己的深层特征则不是简单的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在入职后重新选择其它的行业或职业很可能意味着放弃现有积累的一些专业知识、行业背景和人际关系,增加就业成本,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和损失。
三、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毕业生择业中的运用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研究的最大特点是把知彼中不易量化的东西量化,帮助大学生真正科学地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择业与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要将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与大学生择业、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择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有利工具。采用从外显特征到内隐特征综合评价的胜任特征分析法,不仅仅能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构建起某种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对于大学生担任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还能成为从外显到内隐特征,进行大学生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职匹配提供科学的前提。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运用中的主导思想是:第一要分析具有哪些素质的人才能够适应此岗位,第二需分析能够适应此岗位的人才需要具有哪些素质。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运用中应重点注意解决的问题:
1.个性化的入职模式。
“就业或创业”的命题选择。一部分大学生看到别人创业成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效仿,殊不知创业与就业相比对人的深层胜任特征要求更高,创业者需具备以下三点创业心理特质,职业价值取向上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性格坚韧、广建人脉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具备创业心理特质的人是无法成功创业的。
2.不同行业的个性化胜任特征。
大学生要对职位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对岗位有一个正确的职业定位。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人才。如专业技术人员,除应具有其行业的专业技术和社会实践经验以外,还应具有学习能力,善于沟通合作、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的能力;销售人员要有强烈的内在动力,要有和客户沟通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通过锤炼和磨练形成但无法教会,因此大学生对自己进行胜任特征的探索可以认识自我发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平台。
3.不同岗位的个性化胜任特征。
一般组织的岗位大体上分为管理类、技术类、市场类、专业类等类型。就技术能力而言,这种能力是管理地位越高要求越低;就思维能力而言,是管理地位越高要求越高。作为教育者,我们一直在思考与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择业、职业生涯规划,寻求高校职业指导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联系的新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让人才对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更加匹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个性特征
一、高校辅导员16PF测验个性特征
经过高校辅导员的16PF测验,可知高校辅导员在敢为性、敏感性等方面得分较高,而在独立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方面得分较低。高校辅导员应具有独特的特点与要求,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结构进行分析,得到自律谨慎性、情绪感染力、成熟性、现实敏感性和处事风格这五因素的人格模型结构。5个因子构成了高校辅导员的个性的主要特征,其中自律谨慎性的人格特征最为重要,其方差贡献率达到21.7%,这些因素是高校辅导员测评的主要方面。自律谨慎性的人格特征最为重要,其方差贡献率达到21.7%。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和高度责任性,在辅导员选拔以及工作的过程中,必需要求辅导员严格遵守教师章程,能够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因此,强烈的自我控制意识对辅导员的教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情绪感染力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人格因素。在教辅工作中,辅导员不仅担任着教师的职责,也扮演着生活老师、心理老师等多方面的角色,由于要在学生中起到积极指引的作用,情绪积极向上,对人热情友好。因此,“情绪感染力”也是高校辅导员必备的素质。
二、文理科生与高校辅导员16PF结果比较
对高校辅导员和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分别计算平均数,报告基本结果后,为进一步对文理科生这两类群体与高校辅导员的16PF结果进行比较,将高校辅导员与这两类人员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得到高校辅导员与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个性因素均值及差异性比较。
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和文科学生在8个方面差异显著,其中在E(恃强性)、F(兴奋性)、M(幻想性)方面,高校辅导员低于文科学生;而在G(有恒性)、O(忧虑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Y3 (创造能力)上,高校辅导员高于文科学生,说明文科学生在担任高校辅导员时仍要加强对其职业特征的培养,文科学生轻松积极,充满幻想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脚踏实干的精神,而独立自律的要求也较低。与理工科学生相比,在A(乐群性)、E(恃强性)、F(兴奋性)、I(敏感性)、L(怀疑性)、N(世故性)、Q1(实验性)、X3(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8个方面存在差异,在A、I、L、N、Q1方面,高校辅导员高于理工科学生,而在E、F、X3上,高校辅导员低于理工科学生,说明理工科学生精力充沛,果断刚毅,但常忽视生活上的细节,有时考虑事情不周全,敏感度不高,对发展的事物感知慢,缺乏细密的心思。
三、对文理科生个性的培优补差以增强其与高校辅导员的匹配度
本文采用卡特尔16PF作为测量工具对80名辅导员、80名文科大学生、80名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高校辅导员的典型个性特征,以及文理科学生的个性特征与高校辅导员职业的匹配度,为在高校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中选拔辅导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特征主要由自律谨慎性、情绪感染力、成熟性、现实敏感性、处事风格5个因子构成。②大学文科学生与理工科学生在10个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性差异。③与高校辅导员的个性特征相比较,文科学生在Q2、Q3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轻松积极,充满幻想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脚踏实干的精神,而独立自律的要求也较低;理工科学生则在8个方面差异显著,他们精力充沛,果断刚毅,但常忽视生活上的细节,考虑事情不周全,敏感度不高,对发展的事物感知慢,缺乏细密的心思。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科学生在担任高校辅导员时,他们充满幻想,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不如高校辅导员,理想可能很高而教辅工作需要脚踏实地,幻想性太高的文科学生担任辅导员工作可能会不安心工作。另外,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严格的自律精神,负责有恒的工作态度,而文科学生轻松积极,独立自律的要求也很低,这在教辅工作中不能有效地起到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因此,在选拔文科学生担任辅导员一职时,应重点考虑其自律性、幻想性、有恒性、独立性这些因素的水平,着重提高文科学生自律严谨的精神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理工科学生在担负高校辅导员工作时应在感性思维方式以及敏锐的感知度等方面加强修养。高校辅导员工作需要有敏锐的现实敏感性,注重生活细节,面对工作中的突发事件能够沉着冷静,确保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在学生工作进行中,要保持良好的积极情绪,轻松活泼的工作氛围。因此,在选拔理工科学生担任高校辅导员一职时,应注重培养其细腻周全的感性思维,在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等方面加强修养。
四、文理科生个性特征与高校辅导员职业的匹配度结论
基于以上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高校辅导员的典型个性特征主要由自律谨慎性、情绪感染力、成熟性、现实敏感性、处事风格5个因子构成。
(二)大学文理科生在担任高校辅导员一职时存在着显著的个性差异。
(三)选拔文科学生担任高校辅导员时,应着重提高其自律严谨的精神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四)选拔理工科学生担任高校辅导员时,应注重培养其细腻周全的感性思维,敏锐的现实敏感性。
(五)对大学文理科生进行个性的培优补差,以增强其与高校辅导员个性特征的匹配度,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朱湘华.文理科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与策略调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1.
[2]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 纪尚革,钟怡海.管理学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个性差异比较研究[J].陕西教育,2007,11.
【关键词】图书馆职业道德;重要性;建设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在其工作岗位上以一定的思想、感情、态度、作风和行为方式完成本职工作,体现出来的是相应的政治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技能、敬业奉献与团结协作、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并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1 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
一般而言,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较稳定,其历史继承性也较显著。但是,图书馆职业道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研究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变迁,把握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加深对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进行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图书馆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①图书馆系统形成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图书馆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它与图书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必然反映出以文献服务为手段、在满足读者对知识与信息需求的过程中所需求的各种道德规范。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图书馆事业,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职业要求规范;关心和尊重读者,尽最大可能满足读者需求,语言文明、礼貌待客等服务规范;爱护文献,认真做好文献的有序化工作,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的行业规范;谦虚谨慎,对同志热情,有豁达谅解的品性,认真负责的态度,同心协力等内容,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核心。②图书馆职业道德有自己相对的体系。图书馆职业道德是调整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图书馆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理念,它既是对图书馆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也是图书馆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的约束,具有职业道德的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图书馆职业道德的个别特征,即专业性、示范性、兼容性。③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产物,一方面因适应着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而生存;另一方面又为更好地适应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图书馆职业道德内涵伴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地体现为四个方面的互动,即图书馆职业道德与职能转变的互动、与作风转变互动、与内容转变互动和与方法转变互动。图书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形成与职业道德内容的变化,可以说主要是着眼于图书馆职业道德外在形式的变化,但是这一变化并不是只有形式的意义,它是职业道德内在矛盾以及其性质发生变化的一种外在表现。
2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灵魂
每种职业都担负着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从而形成了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试行),对图书馆工作者的行为做出了具体规范,如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忱便捷 、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 、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 、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传播 等,其中,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核心。为读者服务宗旨体现了图书馆工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体现了图书馆工作者与读者的利益关系,这也是一种新的道德关系与新的道德境界。为读者服务是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图书馆职责的精神动力,成为衡量图书馆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为读者服务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得到了体现,同时也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指导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行为。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根本特征,它是网络时代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灵魂。
3 网络时代图书馆职业道德建构的途径
摘要:在阐述会计职业道德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信息质量;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205-01
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不仅能胜任业务、爱岗敬业,而且还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的可靠保证。然而,当今,在会计行业里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最备受争议的,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我们目前必须解决的任务。
1 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
(1)专业性。会计是一门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性技术学科。因此,会计职业本身以及会计道德都必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只有全面体现会计的专业技术功能,并且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才能使产生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丰富性。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比如美国、德国会计职业道德的丰富性特别明显。如美国会计职业道德的体系是按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财务经理、内部审计师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的不同而分别提出并规定其具体工作性质的。
(3)继承性。会计职业道德并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产物,它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分工出现了“簿记”工作,“簿记”工作不断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会计,与之相应的会计职业道德也就不断发展。会计职业道德的继承是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的同时继承优秀的会计职业道德,现代社会的会计职业道德才不断完善。
(4)时代性。会计职业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并且服务于特定社会经济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
(5)自律性。在长期的会计实践活动中,会计人员自发形成了会计职业道德,具有自发性。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慎独”、“内省”自觉自愿地执行,具有较强的自律性,这也是会计法律规范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最本质区别。
2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1)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会计人员价值观念发生严重扭曲。他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膨胀,抵不住诱惑。这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责任心不强,公私不分,甚至私自设立账外账,违法乱纪、弄虚作假、谋取私利。
(2)会计人员工作缺乏独立性。会计人员与所属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系从属关系,单位负责人领导和管理他们的会计工作。为了达到某些经济利益,单位负责人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在这种压力下,会计人员不得不违背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3)国家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会计法规制度不够完善,政府监管不到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对许多会计行为没有明确的定义,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或者责任主体过多,责任人之间相互推诱,造成无法追究责任,使得某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由于国家监督机构监管不到位,为会计作假提供了有利条件。
(4)会计职业道德的客观环境有待改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普遍不高有其客观因素。比如,我国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机制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在内容上只注重对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或业务能力的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观念教育。同时,我国尚未形成社会评价机制,不能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有力的评价、支持与鼓励。此外,我国对经济犯罪的惩罚力度不够,由于犯罪成本低,部分人不惜以身试法,谋取经济利益。
3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完善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关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虽然总则的第一条提到“保护社会公众利益”,但强调不够,应当将社会公众利益从“总则”移到“一般原则”,置于首要位置,并予以重点说明,使使会计人员遵循“社会责任优先”或“公众利益第一”的原则。我国会计人员道德规范和美国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财务经理道德规范相近,因此,可以加以借鉴。
(2)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准。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在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身觉悟和修养,要把履行会计职责转变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业准则。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家要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通过在校教育和在职教育想结合,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法规的培训,进行多层次、循序渐进和全方位的教育,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进行政治思想、法制、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使其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4)健全监督机制。要通过监督和检查、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予表彰和奖励,并应予以大力宣传;而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应当由有关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会计从业人员,营造评价会计职业道德、自觉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关键字:儒家思想 会计职业道德 关系
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定调节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中思想行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而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会计职业道德受到特定时期环境的民族文化、传统习俗和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由于文化是随着人类的产生和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人类和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区域或不同国家,因、地理生态条件、民族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及风俗的不同,人民一代代创造和承传下来的文化环境就亦不同。就我国的文化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建立在小农、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三位一体的基础上的儒家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必然会影响会计人员的某些观点和看法,必然会影响到会计工作,进而会计职业道德也受到影响。由于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对其要者进行。
一、儒家思想文化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的适应性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如今已不在有正式制度的支持。在社会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受国内和国际的局势、形势的冲击,很难期望现时的人们会像传统中的人那样守信儒家思想文化。但就整个文化民族而言,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没有完全离我们而去,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从而决定人们的行为。许多相关的证实,当今人的待人处世、接物方式等,暗中依然有儒家思想文化操纵主持。 “诚实守信,操守为重,不做假帐,遵守准则”是现阶段会计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作为会计人员应牢记的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原则、提高技能、保守秘密、文明服务。”在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过程中,儒家思想起着一定作用。
1.“仁”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是儒家道德的基础。“仁”的核心是仁爱,也即同情人和帮助人。在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过程中应与儒家的仁爱思想相结合,有利于形成尊重人、爱护人的氛围,有利于创立一个以爱心换取被爱,以奉献换取真情的良好人际关系环境,从而使会计人员不断增强奉献精神,热心服务,形成友好融洽的工作环境;使会计人员更好的为服务,这也属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范畴。敬业精神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要求,理应成为人确认自身价值和追求自我完善的伦理规范。现代生产的规模化、劳动的复杂性和高新技术趋势,从事会计工作和从事其他行业同样,要求员工敬业重道,乐观爱岗,要有尊敬首先要源于对别人的爱护,敬业先需要爱岗,这是基本的道德要求。敬业就要爱己、爱人、爱本职工作,同时爱岗敬业是主人翁意识和为人民服务意识的统一。
2.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诚实守信不仅作为为人处世的原则,作为企业商德的核心,而且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之一。具体的说,作为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记录和一个单位的全部财产物资的支付、消耗、使用和存量的情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还要计算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果。例如,会计数据不实、帐目不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的诚信原则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儒家思想中“诚信”被视为贯穿天地万物的基本原则,是天地之道,为人之本。正如大儒所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作为会计人员更要诚实、忠实。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求实讲真”,其中求实:一是数字求实,即从定量角度准确、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财务收支和经营成果;二是工作务实,要求可以引导出许多具体的道德规范及表现形式,如工作作风扎实等等。所谓讲真是真实认真的记录会计事项,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追求真理。会计的管理层及社会公众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遵循诚实守信这一原则不仅是会计本职工作的负责,而且有利于协调会计人员同上级之间的关系,让上级认为此会计人员值得信赖,从而鼓励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发挥其应有才能。因此,儒家思想中的“诚信”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中起着一定作用。
3.就我国形势看,我国的会计队伍正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过度时期。许多老会计正逐步退休,一大批年轻会计走向工作岗位,我国的会计队伍日益年轻化。新老会计在不同时代背景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特征。老会计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成长起来的,由于客观环境的约束以及会计人员自身的主观努力,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能够自觉地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达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年轻会计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市场经济固有的特征都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他们思想解放,具有竞争意识,接受了许多文化,有良好的业务技能。但是,他们在奉公守法和敬业精神方面比老会计有明显的差距。市场经济中的拜金和个人主义思想对他们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些会计人员就会有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这时只有认真考虑后果,及时悬崖勒马,才能避免恶果发生。这其中离不开儒家思想文化的支撑。儒家思想“以德为本”的道德意识有如下特征:①要有反省意识,经常检讨自己的作为是否合乎正道。正如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是这种反思意识的最佳说明。②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舍利取义。如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③对社会的道德秩序怀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后来发展成为关怀意识,最典型的是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上述意识特征很难说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踪迹,这些特征无疑是儒家文化独有的意识模式。显而易见,在现实工作中如果会计工作者遵循这样的道德意识模式,则从事会计工作就能有效的权衡利弊。特别是反思意识的形成,更有利于会计工作者深入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免失范。会计实践中常见的见利忘义、重利轻信、弄虚作假等不道德的行为会得到更有效地遏制。儒家思想的“和谐”说明义和利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当义和利发生冲突而不可兼得时,儒家思想强调义重于利,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重视道德境界的追求,重视人格尊严和气节。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见利忘义,惟利是图,这不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一种体现。
二、儒家思想文化在职业道德中的不适应性
1.我国自古以来奉行的都是价值决定个人价值。认为只有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个人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等等。把个人利益同家族、民族和国家的群体价值紧密联系起来,实际上是一种集体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但往往抹杀了个人能力的发挥。过去,人一直生活在计划体制下,平均主义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寻求个人利益被视为可耻的个人主义加以批评,那时也不存在贫富差距。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效率机制的推动下,个人利益得到承认,在这种条件下,会计工作者个人才能得以发挥,个人价值得以体现,仍然能更好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推进会计事业的,进而更加促进会计职业道德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说,儒家思想文化也有不可取的一面。
2.“中庸之道”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人都为之崇尚,可称“中庸”是中国人的天性,在当今中国人的生活中以及各个方面依然盛行。儒家伦理的“中庸”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中庸是指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在“过”与“不及”之间“中行”。第二,作为儒家特色的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在考虑、采取行动时,从全局出发,不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这也不一定适应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不进”“不退”则“适中”这种过于谦逊则有迂腐之嫌;推崇清新寡欲,难免疏于参与和进取;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势必有碍于创新和进步。“中庸”处理问题善于“申时度势而后行”,不愿冒风险,且讲究人际关系抹煞个人观点;“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往往搞折中。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为“求实讲真”。其中“讲真”要求会计人员不谓权势、不为利诱,与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因而“中庸”不愿冒险“只说三分话”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已在上述两大点中讨论过了儒家思想文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有其适应性,也有其不适应性。所以说,对待儒家思想文化,我们应坚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首先,儒家传统的敬业重道,诚实守信,注重反省、反思的思想在会计职业道德中存在着适应性,并有其体现。不但在现实条件、形势下对会计职业道德产生着正效应,而且更有利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对加强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起着推动性的作用。 其次,在弘扬儒家思想文化的同时,也必须摒弃与会计职业道德不相适应的消极因素和道德弱点。近些年来,我国文化方面的变迁十分明显,积极、参与、进取、竞争、开拓、创新、变革成为社会主流意识,观念深入人心。从会计方面看,会计工作者从机械、被动地记账、算账和报账,转变为积极参与会计改革,特别是会计准则的讨论和征询意见的反馈工作,积极参与会计改革的选择和调整、自发进行必要的财务信息披露,主动参与财务和经营方面的决策等等。面对挑战,会计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个人技术的培养。因而,儒家思想文化中的抹煞个人能力及自身价值发挥的作用,以及不愿冒险、不求进步的中庸思想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不相适应的。只有摒弃这些消极的思想,树立竞争意识、创新观念和民主意识,才能顺应的发展,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ists and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Abstract: As a kind of ideology,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accounting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national culture, tradition and the view of value of special time and condition. At present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newly challenged, and it is very urgent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constructing of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accounting. Whether the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ists has been influencing the culture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our countr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nstructing of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accounting? The paper starts from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ists and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accounting and stresses on dealing with the important effect of the Thought that the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ists has on the constructing of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accounting. Key words: the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ists the profession morality of the accounting relation
:
1. 庞长兰,《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探讨》。财会,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