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述社会安全

论述社会安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论述社会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述社会安全

论述社会安全范文第1篇

由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存根同志主编的《重庆平安社区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一书,已经由重庆出版社于2011年3月出版。本书是中瑞合作培训项目重庆地方子项目第二期行动学习培训班“重庆平安社区建设管理对策研究”的理论成果。在中央召开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使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成为社会热点的背景下,本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广泛关注,被一些专家誉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力作”。

《重庆平安社区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字数达72万,包括绪论共计18章,全面、深入地总结了重庆建设“平安重庆”、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概括,既有重庆特色,又有普遍意义。

本书绪论介绍了我国平安社区建设的背景,综述了平安社区建设的理论成果,分析了重庆平安社区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的平安社区建设管理对策。本书第一编主要研究了平安社区建设中宏观政策和战略规划、组织领导与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了平安社区的社会安全网络建设以及保障措施等问题。第二编研究了社区安全防控体系建设问题,根据社会管理的要求,以社区安全为主题,全面论述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特殊人群管理、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城乡社区警务、犯罪预防与被害预防等等。第三编以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平安社区建设为主题,分别研究了平安社区建设的社会公众参与问题、社区安全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问题、平安文化与安全文化及安全意识与平安意识的培育问题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学者与官员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本项目的“学员”来自重庆市政府部门、政法部门和高校的19个单位,共2l位。他们采用“行动学习法”,以“重庆平安社区建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工学结合的方式,通过课题研究开展专题培训、专项调研和考察学习(包括集中学习培训、市内和国内考察调研、境外集中培训,时间长达1年),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最后作出理论概括与总结。其成果形式,除上面介绍过的总体理论成果(包括1个总课题报告,18个分课题报告)外,还有4个制度设计成果。这4个制度设计成果提出以下建议:制订全国性的平安建设规划,深化和细化平安重庆建设规划,制定平安社区建设规化;建立完善的社会风险分析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视平安社区建设的社会安全网络建设,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大力推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加强平安社区建设的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建构科学完整的平安社区建设指标体系;按照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安全防控体制;建立社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逐步建立统一的人口信息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公民参与平安社区建设的新路径和模式,在社区成立由社区居委会、社区民警、公民代表组成的圆桌会议制度;大力推广社区新闻制度,积极探索建设虚实结合的数字化社区;等等。

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的选题具有前瞻性,内容有创新性,提出的措施建议有操作性,能够对全国范围内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供参考、借鉴。

论述社会安全范文第2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集中攻坚为主线,围绕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开展展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凝聚全社会安全发展的共识、智慧和力量,助力提升全区本质安全水平,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活动时间

2021年6月1日至30日。

三、活动主题

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

四、活动内容

(一)深化落实“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活动。一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组织观看《生命重于泰山——学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强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二是深入基层一线和民政服务机构开展一次安全生产专题宣讲,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推动机构职工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引领行动自觉。

(二)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一是6月16日,组织志愿者开展安全集中宣传咨询活动,面向群众开展安全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等咨询活动,通过播放宣传片、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品,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消防安全知识、防灾减灾救灾常识等安全科普知识和技能,面对面解答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二是结合本单位管理职责,精心安排人员深入基层、走访群众、贴近员工,深入宣传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群众生活、应急避险等方面安全注意事项,着力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一是采取安全教育专题讲座、观看安全宣传教育片、发放安全知识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广泛宣传普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常识,不断强化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切实提高宣传教育效果。二是要结合行业领域特点,积极开展安全宣传示范社区、安全文化示范机构、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创建活动,利用安全文化的导向、凝聚、辐射功能,引导夯实安全生产的群众基础,维护社会公众安全。三是要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应急演练,有针对性的开展灾害避险逃生演练,民政服务机构要结合实际自主开展应急实战演练,切实增强社会公众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扎实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要对标对表,进一步完善现场观摩点建设和台账资料收集整理,持续巩固创建成效和常态化管理,多举措提升创建宣传氛围,全力迎接8月份省级复核验收。

(五)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各养老机构安全责任落实是否到位;制度是否健全、机制是否运行、安全设施是否到位;安全防火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是否健全;食品采购、贮存、加工是否符合要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是否符合要求,疏散指示标志是否醒目。对消防设施、用电用气、老危房屋等重点部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毫不松懈抓细抓实督导反馈问题整改,着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使“两个不放松”和“务必整出成效”要求落地生根。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月”活动,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谋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提升活动效果。要围绕“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活动主题,着力抓好专题宣讲、科普宣传、警示教育、应急演练以及督导检查等重点活动,促进全民安全素质提升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论述社会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民信心;中国;政府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44-02

一、“国民信心”的提出

在2011年的两会上,当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说过一段话,他说:“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①的“国之命在心”讲的正是国民信心。笔者认为国民信心指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状态,是国民对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日常生活细微而真切的主观感受,是对某种信仰的信服和自信。

二、国民信心的特点

(一)国民信心是一种客观具体的心理状态

目前对于国民信心强弱还缺乏客观公认的量化指标,因此很难对国民信心内容有一个宏观而准确地把握。但国民信心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真实的,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虚构的。值得注意的是,国民信心虽然是对社会宏观的知觉认知,但是这种宏观的认知总是定格于一定时空具体的事件而表现出来,不是形而上的。国民信心是个体主动认知社会最终形成的自我感觉的积淀,是对外界如公众舆论强加于其心理上而形成的认知,是国民对各种社会事件内化的结果。

(二)国民信心既相对稳定又比较脆弱,呈现矛盾性

任何心理状态都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国民信心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也是同样的,这种相对稳定性表现在:面对相类似的政治和社会事件,人们会表现出一贯的心理倾向性和稳定的态度;国民信心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而且是一种高级情感,不会轻易随着他人变化和单独事件发生转移。但是国民信心又是脆弱的,这里的脆弱性指的是国民信心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个体遇到某些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时,足以颠覆或者摧毁其原来对现时政权和社会的认知,如前苏联和东欧剧变直接使其国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国民信心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或许是对原来信心的坚定或许是逐步的否定。当然,脆弱性是相对于稳定性而言的,是一个事件的两面,是共存于一体的。

三、国民信心的内涵

学术界还未就国民信心的内涵达成共识,但是国民信心确实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笔者将如今中国国民信心内涵概括为五个部分,不同部分彼此之间是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

(一)支持改革与坚信发展的信心

中国从过去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最主要的任务还是通过改革促发展,过去的经验已经证明改革的路任重道远,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家对个体切身利益的调整必然意味着有一部分人要经历“改革的阵痛”,如何着眼于大局,服从从中央到地方这样一盘棋就考验着国民信心。支持改革坚定发展的信心包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坚信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信改革不能停滞,只有持续改革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坚决反对特权阶层和利益集团阻滞改革;对改革遇到的困难甚至反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坚信通过改革前途是光明的,能创造出中国的未来。

(二)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

讲的“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句话道出了社会公平正义对于中国改革与发展非比寻常的意义。对社会公平正义充满信心既是一种心理状态更能随时转化为个人的实际行动。因此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是国民信心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包括:国民相信只要自己上进努力,就能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相信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相信人人平等,相信法律的公正性;相信政府能够处理好分配与效率的关系,能够让全体国民共享改革成果。

(三)对国家安全与社会安全的信心

社会安全是每一个国民的基本诉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没有社会安全,就不存在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更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安全的信心不是个人遐想的结果而是个人根据自己的认知对社会的安全形势做出的综合客观的判断结果,这种判断当然不乏主观成分,但更多的是个人对于社会安全的反馈,是基于客观事实的主观判断。对国家与社会安全的信心的内涵有:相信国家有能力保卫自己的领土不受侵犯,相信在他国遇到困难和危机时能得到来自祖国的帮助;相信社会虽然存在治安问题,但是总体上还是好的;相信社会还是好人多,坚信社会道德依旧存于每个国民身上。

(四)对做强国国民的信心

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国家的强大,需要强有力的国民来支撑;国家的强大,需要强有力的国民来展示。中国积贫积弱百年,国民往往会有一种自卑心理,特别是在遇到外国人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感到矮人三分,这样的国民情况与中国如今强大的国力是不相适应的。没有做中国国民的信心和自豪感,中国的未来如何会有希望。做强国国民的信心就是要:为做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为生在中国崛起的今天感到骄傲;相信中华民族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要有民族主义情结,敢于对损害国家尊严的事件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以宽阔的胸怀拥抱世界,相信全国同胞和强大祖国会做自己的后盾。

四、对国民信心存在的认识误区

(一)认为国民信心问题无足轻重,没有探讨的必要性

长久以来,很多人对于国民信心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认为国民信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草率地认为国民信心就如同网友在网络中犹如愤青一般不值一提地谩骂和发泄,是十分可笑的。他们错误地估计国民信心的力量,或者不承认国民信心对于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将国民信心视为不稳定因素,十分警惕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国民信心的提升会威胁社会的稳定,他们的逻辑是一旦整个社会达成了某种共识,尤其是对现政权的不满形成一股力量就会威胁社会安定。国民信心被他们误解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简单地等同于不满情绪,这是对国民信心错误的认识,希望国家更加强大才是国民信心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畏惧只会挫伤国民的信心而带来消极后果,而这种畏惧是毫无道理的。

(三)国民信心是自发形成的,无需建设

不可否认,每个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认识不尽相同,就是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国民的态度都是存在差异的,这显然是极其正常的。国民信心是国民基于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处境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属于自发形成,所以很多人强调不需要将国民信心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国民信心有自发形成的意思绝不是说国民信心问题不需要引导也不需要建设,相反放任不管,不对国民信心进行建设,那国民信心只能停留在“散兵游勇”的阶段,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国民信心。

五、国民信心建设

(一)继续锐意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当前国民的信心的最大来源就是中国不断地发展。政府强有力持续推进改革,改革犹如春风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无尽的希望。即使部分国民不满足于现状,还是相信政府会通过今后的改革改变自己的处境。改革就是凝聚当前中国国民的黏合剂,将全体国民包括各个阶层汇集到“求改革促发展”的大旗下。在经济上,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正确处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建设,继续推进金融市场改革。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继续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在政治上,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继续致力于消除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特别是城乡之间的政治权利差别,切实保障国民合法的政治权利,保障民众机会公平,致力于反腐败建设,努力消除“官民对立情绪”;在文化上,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尊重民间草根文化,尊重文化差异性,积极保障国民言论自由,尊重公民舆论;在社会建设上,加强社会治安,坚决打击犯罪,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尊重社会组织的发展,保障社会组织的基本权利。在外交上,积极维护国家尊严,对外不卑不亢,有大国风范。

(二)开展政府公关,树立政府正面形象,打造政府强有力的公信力

上文笔者提到国民信心是需要引导和建设的,政府在国民信心建设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国民信心强弱主要来源于政府的作为,要重视政府信用体系建设。这几年,各种关于政府作为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政府公信力不断下降,这对树立政府正面形象是极其不利的。政府要学会与民众进行沟通,学会如何与民众对话,倾听民众的意见,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尤其是在新闻媒体上要坦诚布公,好事坏事都要让民众知情,增强民众对政府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国家应支持民间社会组织发展,积极进行双向沟通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归属于某一群体的需要,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正是顺应这一形势。在改革发展的今天,利益逐步多元化,那么成立能够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的组织就成了一种客观需要。规范有序的社会组织的发展不仅不会影响社会安定,还会有助于通过社会组织合理解决各种利益问题,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消除不安定因素。在支持社会组织发展上,最重要是要与其保持沟通,了解其发展现状和运作目的,彼此消减少误解,共勉共进。

参考文献:

[1]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M].庞卓恒,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2]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M].毛金里,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2.

[3]汤因比.历史研究[M].曹未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

论述社会安全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制度的功能是多种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的。制度功能的层次性是指制度的功能具有核心功能与具体功能之别,并且制度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具体的功能实现的。制度的核心功能是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即“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而这一核心功能是通过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外部性内部化等具体功能实现的。

一、新制度经济学家对制度功能的论述

人们设计制度期,望制度合目的性地实现功能。最早对制度的功能进行揭示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Coase),他(1937)发现了交易费用并认为企业制度之所以代替市场就是因为它可以用一个要素所有者之间的长期交易(契约)代替一系列短期市场交易(契约)从而节省交易费用。

德姆塞茨( Demsetz,1967)揭示了(产权)制度具有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预期和外部性内在化的激励功能。

舒尔茨(Schultz,1968)论述了制度的五种功能:提供便利、降低交易费用、提供信息、共担风险和提供公共品(服务)。他说:“制度是某些服务的供给者,它们可以提供便利,便利是货币的特性之一。它们可以提供一种使交易费用降低的合约,如租赁,抵押贷款和期货;它们可以提供信息,正如市场与经济计划所从事的那样;它们可以共担风险,这是保险,公司,合作社及公共社会安全安排的特性之一;它们还可以提供公共品(服务),如学校,高速公路,卫生设施及实验站。”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思(North)在1973年表达了与德姆塞茨相同的观点,即制度具有外部性内部化的功能,这一功能同时具有激励功能。在诺思看来,所有能使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即外部性内部化)的制度安排都能形成对人们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活动的激励。他说:“个人必须受刺激的驱使去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活动。应当设计某种机制使社会收益率和私人收益率近乎相等。”在1990年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诺思揭示了制度另一个重要功能即减少不确定性。

作为交易费用经济学创始人的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5)从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的频率等方面对引起交易费用上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许多治理机制(即制度)都具有减少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交易的不确定性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共同的功能则是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林毅夫(Lin Yifu,1989)论述了制度的两种功能:安全功能和经济功能。他说:“由于人的生命周期和他面对的不确定性,也由于人‘局限于知识、预见、技巧和时间’,人需要用制度来促进他与其他人的合作,获得对风险和灾难的保障。作为生产单位的个人是太小了,以至于他不能把这些经济中的大部分内在化。为开拓这些收益需要有集体的行动。正是出于安全和经济两方面的原因,人们才需要彼此交换货品和服务并使制度成为不可或缺。”

二、制度的核心功能与其体功能:其他学者的论述

总结以上新制度经济学家有关制度功能的论述可以发现他们揭示的制度功能主要有以下十种:降低交易费用、外部性内在化、提供便利、提供信息、共担风险、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不确定性、安全、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预期和激励。问题是:这十种功能是否都是制度的一种独立的功能?是否制度的这十种功能在层次上都是一样的?

不难发现外部性内部化了就可以形成激励,激励功能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外部性内部化为基础的;不确定性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信息的不完全,提供了信息也就减少了不确定性;减少不确定性功能能提供安全、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预期功能;不确定性是交易费用产生的重要原因,减少了不确定性也就降低了交易费用。显然制度各功能之间存在关联。

制度功能之间的关联性说明了什么?我们认为,这至少意味着两点:第一,上述制度功能存在层次上的差别。有些功能可能是制度的具体功能,有些则是比这种具体功能层次更高的核心功能。第二,有些制度功能可以看作是其他制度功能的隐含物或伴生物,因而可以把它不看作是一种独立的功能。

制度到底有哪些具体功能和核心功能呢?我们先看看较早认识到制度功能具有层次性的国内学者张宇燕在( 1992)提出了一个制度功能结构图(见图1 )。

可以看出,在他看来:第一,制度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面新制度经济学家已经提到的一些功能,如减少外部性、降低交易成本、对离经叛道行为的惩罚(即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减少不确定性、提供刺激(即激励)和提供信息外,制度还具有所谓“带来规模效益”、“带来(非)中性制度效益”以及,获得比较利益”的功能;第二,制度的功能是有层次的。其中,减少外部性、带来规模效益、带来(非)中性制度效益、获得比较利益、降低交易成本、对离经叛道行为的惩罚、减少不确定性是制度的具体功能,而,:提供刺激”和“提供有限及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是制度的更核心功能。

卢现祥(1996)提出了一个与张宇燕的制度功能结构图相似的图示(见图2),其主要区别是,他们对制度的具体功能的看法不同。卢现祥认为,制度的具体功能主要是以下六种: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利益内部化和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两制度功能结构图有共同点。首先,他们列出的制度具体功能中都包含了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外部性和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三种。其次,都把提供刺激和提供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看作是制度的更基本、更核心的功能。两人的概括无疑有助于人们对制度功能的认识,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先看张宇燕的制度具体功能分析,其主要问题是,把制度功能发挥作用以后产生的结果看作成了制度的独立功能。例如,获得比较利益功能,显然,获得比较利益是交易的好处,只要发生了交易就能获得比较利益,制度能够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交易,因而,制度有助于获得比较利益。那么,这是不是说,获得比较利益是制度的一种独立的功能呢?显然不能,因为,制度获得比较利益这一结果是通过它降低了交易费用才获得的。因而,制度获得比较利益的功能不过是制度降低交易费用功能的一种隐含物或伴生物。还有像他所说的带来规模效益和带来(非)中性制度效益功能显然与获得比较利益功能存在相同的问题。

卢现祥的制度具体功能分析主要问题是,对制度具体功能的分类存在一定的重叠性。例如,卢现祥的分类中把为合作创造条件与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看作是制度的两种不同的功能,实际上这两者是制度的同一种功能。还有,卢现祥的分类中把为经济提供服务作为一项独立的功能与制度的其它功能并列也值得商榷。如前所述,制度具有为经济提供服务的功能是舒尔茨首先提出来的。那么,制度的这种功能是不是一种独立的功能呢?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不过是基于制度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外部性、减弱不确定性等具体功能的一种总结和概括。另外,将提供激励机制作为制度的具体功能与制度的其它功能并列也值得商榷。实际上,制度的激励功能正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外部性和减弱不确定性等功能实现的。激励功能是制度的一种更基本、更核心的功能,把它与具体的制度功能并列显然是混淆了制度功能的不同层次。

此外,两制度功能结构图还存在一个更为严重的缺陷,即他们对制度降低交易费用、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提供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这三种制度功能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就不正确。实际上,制度之所以能够降低交易费用,是因为制度抑制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所以,制度这两种功能的发挥是制度降低交易费用功能的前提。可是,在他们的制度功能结构图中,我们看到的是,制度降低交易费用的功能和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功能并列,而提供信息的功能则在降低交易费功能之后。

三、制度的核心功能与具体功能:我们的观点

论述社会安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消防规划  消防通信 通信技术 应急救援 

1、前言 

随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消防部队已逐步成为城市主要的应急救援力量,广泛参与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中,并承担了部分非紧急的社会救助任务。消防通信是消防部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的根本保障,是未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中信息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警察和消防员未建立统一的通信手段而造成的惨痛教训凸现出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重要性,所以在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过程中合理规划和部署消防通信的建设和发展,在规划方针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消防通信体系,是消防部队在执勤备战和灾害救助中全面发挥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保障。 

2、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 

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主要由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消防部门共同完成。由于城市建设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地消防通信系统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升级,消防通信建设所依据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等规范文件的要求与目前的应用现状相差较大,内容滞后且不全面,对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不够充分,一些通信指挥系统虽已达到火灾报警、火警受理、灭火救援通信调度等应用的基本要求,实际中却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的需求。并且由于消防通信规划的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高、涉及的领域广泛繁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使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工作难以有效和深入开展,造成部分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内容空泛、缺乏深度、可操作性较差,不能切实有效的指导城市消防通信建设和发展。此外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部分消防通信规划内容仅片面集中于火灾事故方面,缺乏城市应急救援总体发展的综合考虑,造成消防通信建设与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脱节。 

3、消防通信建设现状 

消防部队的信息通信建设按照公安部消防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具体要求展开,实施主要依靠当地政府财政拨款、当地公安部门和电信部门的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消防部队自身的信息化装备建设来完成,目前各级消防部队均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消防信息通信体系。以下将从基础通信网、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等几个消防规划中涉及的重点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3.1 基础通信网络 

基础通信网络是消防通信和城市应急通信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直接决定了消防部队的信息应用能力,所以基础通信网络的发展是消防通信规划的重点。目前消防部队依托公安信息网、公众电信网、无线超短波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多种通信网络传输语音、图像和数据,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消防通信网络体系,以下归纳为计算机通信网、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网等几部分介绍。 

3.1.1 计算机通信网 

目前消防部队各级单位均已接入了以公安信息网为基础的计算机通信网,这一网络是消防部队数据通信的基础网络,承担灭火救援指挥调度、消防综合信息管理等大部分信息系统的数据传递,并可实现IP语音电话和视频传输等多媒体应用。为保证调度指挥等重要信息的可靠传递,部分节点间还建立了指挥调度专线和备份网路。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按照当地公安信息网和消防部队自身信息通信的建设情况以及各级消防部队的信息通信需求,合理规划消防计算机通信网,确保网络的全面接入和可靠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