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评优评先考核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20年9月修订)
一、基本原则
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尊重规律,人本办学。尊循教育规律,尊重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
2、以德为先,注重实绩。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内容,始终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3、激励做事,促进发展。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践行终身从教、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程序规范,实效高效、力戒繁琐。
二、考核对象
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的xxx小学、幼儿园全体在职公办教师。
三、组织机构
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组 长:xxx(xx中心小学副校长主持工作)
副组长:xx(总务主任)、xxx(教务主任)、xx(xx小学校长)
成 员:xxx(工会主席)、xx(大队辅导员)、xx(教师代表)
xxx(xx小学教务主任)、xxx(xxx幼儿园负责人)
四、考核方法及程序
(一)考核方法
1、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2、平时考核指每月的过程考核,定期考核指学期考核。
3、年度考核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以两学期考核积分总和或均分评定等次。
4、不是学校中层及以上人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必须服务学校年满二年。
5、凡是从xxx学校借调或上挂学习的人员在原单位进行年度考核的一律不能评优、评先。
6、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根据工作业绩第一年获得者,原则上采取第二年优先考虑,第三年尽量保全。
7、一学期内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优先考虑考核等级。
8、优秀、合格等次名额不足需递补或多余需删减时由考核小组成员票决。
9、有下列情形之一,年度考核等次直接确定为不称职等次:
(1)教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
(2)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或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单位或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3)违反工作规定,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后果的;
(4)因事无请假、在校不在岗累计超过6课时或旷课1课时;(婚、产、丧假除外,公、私假须经教导处同意允许教师间功课互调)。
(二)考核程序
1、平时绩效考核的工作程序
(1)各年段、组结合常规检查教师每月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德育工作完成情况、学习培训情况以及出勤情况等,并如实作好记载。
(2)学校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按照学校绩效考核细则将月常规检查情况折算成积分或等级,作为绩效考核依据。
(3)学校将平时绩效考核结果和意见及时反馈教师本人。
2、学期绩效考核的工作程序
学期绩效考核坚持发扬民主、全面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将月考核汇总统筹考核。
(1)教职工填写《绩效考核评价积分表》,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学期个人总结。
(2)学校考核小组按照教职工绩效考核细则采取多种形式对教职工进行考核,结合平时绩效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考核等次建议。
(3)学校绩效考核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教师考核等次。
(4)在校内公示考核结果(公示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受理对考核结果有异议教师的复核申请。
(5)学校将考核工作总结和考核结果报区教育局备案。
(6)绩效考核争议的处理。教师对考核结果有异议,首先需要书面向学校绩效考核小组提出复核申请,学校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受理后进行复核和考核结果的再次确认。
五.考核结果的运用
(一)绩效考核结果要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
(二)根据基础性绩效考核结果,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按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由学校根据奖励性绩效考核结果和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由学校具体确定分配等次和额度,分别在每学期末发放。要注意坚持向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
六、考核内容及办法
(一)政治思想及师德师风
1、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养、师德表现等方面。重点考核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铜仁市教育系统“十不准”及相关禁令以及学校规章制度的情况。
(1)为人师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文明执教,语言规范健康,使用普通话,举止端庄,衣着整洁得体。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发现学生不良言行要及时纠正、处理。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坚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安全措施,无责任事故。
(3)廉洁从教。不为学生有偿补课,不从事有偿家教;不兼教兼商;不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接受学生及家长宴请和礼品;不向学生和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不利用学生家长的关系为自己谋取私利;不向学生和家长推销教辅资料。
(4)家校联系。尊重学生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开好家长座谈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或家访。
(5)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不做有损国家和集体荣誉的事。
(二)出勤
1、考核内容:教师遵守学校作息制度的情况,参加学校集会和活动情况。上下班,例会签到(退)情况,上课期间教师请病事假、产假、婚丧嫁娶假情况。
2、考核办法:参照《铜仁市xxx小学教职工考勤管理制度》执行。
(三)工作量
1、学校领导班子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文件规定设置学科教学工作量,其他教师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文件应承担相应的学科教学工作量外,还承担有其他非教学工作量(含临时分配的工作任务)的进行相应加分和减分。
2、全体教师的工作量由教务处及总务处根据需要实行台账管理。
(四)教育教学过程
1、考核内容:①备课;②课堂教学;③作业批改及辅导;④教研活动;⑤教育培训及资源运用;⑥课堂安全管理职责履行情况。
2、考核办法:教务处每月对任课教师的备课情况、课堂教学情况、作业批改及辅导情况、参加教研活动情况、远程教育培训及资源运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实行台账管理。
(五)教育教学质量
1、考核内容:主要考核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效率以及所产生的效益和贡献,包括教育效果、教学效果、教研业绩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1)教育效果。考核教师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善于结合学科特点,寓德育教育于教育教学之中,针对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班主任能较好地协调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科任教师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岗位。对班主任的考核重点考核班主任对学生教育引导和关爱、班级管理、组织班级集体和团队活动、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安全教育、家校联系等方面的情况,所任教班级学风浓、班风好。
(2)教学效果。考核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教学生的学科素质、创新能力发展,学科班级单元、期中、期末考试合格率、优生率,以及(转化后进生)帮助学困生等方面的情况,所教学生品德和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所任教学科教育教学效果好。
(3)教研业绩。考核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及改革、教学竞赛、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获奖情况.
(4)专业发展。考核教师学历提升、专业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情况。
(5)获奖情况。各级评优表彰,所教班级和学生参加活动获奖。
2、考核办法
参照《铜仁市xxx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铜仁市xxx小学教师绩效考核细则》执行。
(六)获奖加分
积极参加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各项活动,或因个人事迹突出被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表彰,为个人和学校争得名誉者实行加分。凡各级优秀奖获得者均不加分。
附件:《铜仁市xxx小学教师绩效考核细则》
独立学院考试管理制度建设
一、引言
考试管理要系统化、规范化,首先必须建立严密的考试管理机构―考试管理办公室或考试中心。作为高校考试的综合管理机构,考试管理办公室或考试中心工作要深入开展考试研究与改革,逐步推行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考试方式方法制修订有关考试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文件,建立考试管理制度体系制定考试工作标准化规程,并以此为依据对考试工作进行规范运作和管理。考试管理办公室考试中心还应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对考试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考试管理办公室考试中心工作职责。
二、独立学院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的模式、方式针对性不强
独立学院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发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共享了母体高校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借鉴了母体高校已有的管理制度、经验。但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己经和母体高校产生了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求有不同的考试、考核方式,但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考试模式、考试机构、考试制度、考试方式却基本上与母体高校一致,考试内容也仅仅只在他们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并没有依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显然这不是科学的办学策略。
2.考试的目标、内容过于狭隘
当前,很多独立学院虽然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但考试目标、考试内容仍然过于狭隘。由于受到知识本位的传统教育思想及母体高校相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影响,从而导致独立学院考试的基本目标难以达成。如对学习方法、创造力等高层次的能力目标体现得仍不够充分对情感领域如个性、态度、兴趣等的教育目标还尚未纳入考试目标体系等等。
3.考试过程管理不严,舞弊行为时有发生
舞弊现象可以说是让每所高校头疼的事情,在独立学院中表现的更为严重,大大影响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教育目的的完全实现。目前尽管各独立学院在考试管理的规章制度上都有所体现,对考前、考中、考后的各项工作也制定了必要的细则和要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多重利益关系的存在,仍然贯彻不严。尤其是在查处考试舞弊行为上表现出较大的弹性,从而造成部分学生心理不平衡,进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破坏了良好考风、学风、校风的形成。
4.考试的认识、理解有待加强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对考试的认识、理解并不深刻,还仅仅停留在考试是唯一评价学生的标准这个层次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奖学金、助学金、评优评先甚至是就业都联系在一起,成绩决定着一切。久而久之,就让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即一切为了考试,一切服从于考试,考试是大学期间的第一要务。独立学院的学生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多维性、多质性的特征,很多老师对独立学院学生考试的特殊性这点理解还不充分。在授课的过程中,强调的不是如何通过课程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是首先考虑学生能否通过考试,获得学分。
三、政策建议
1.规范学生考试行为的制度建设
制订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是严肃考试纪律、维护考试公平、维护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而进行制度化的体现,包括考生违规认定及处理、考务管理人员违规及处理、考试违规行为认定与处理程序等三个部分。考生违规分为违纪、一般作弊和严重作弊三种。学生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处理视其情节的轻重和认错态度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
2.规范考务管理人员操作行为的制度建设
考务管理人员是指涉及考核各个环节的各类负有职责或安排了工作的教职员工。考场环境的健康与否依赖于监考老师的工作态度。为此,制订《监考操作规程》将有效地规范监考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方法等。考务管理人员因疏忽失职,造成工作被动和不良影响,经及时补救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在学院内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给予纪律处分。考务管理人员主观上存在故意,构成违纪、作弊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规范教师行为的制度建设
课程考试的命题、制卷、施测、评卷、成绩评定、成绩登录等仍然存在种问题,这一环节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强化制定考试计划、规定考试目标、确定考试内容和考试标准、选择考试方法、规范试卷格式、考试题型及考试命题、建立成绩评价规则等方面的工作。制订所有与此有关的规范操作的指导性文件可以由《课程考核管理条例》来统领,包括考核工作的领导与组织、考核前期管理、考中管理、考后管理、违规事实的认定与处理、考核调研与评估等内容也可以分别制订相应的规则加以实施。
4.考场环境设置的制度建设
考场生态环境主要包括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两方面。非生物环境分为以下几个要素考场规则、监考守则、座位的分布、考生资格、考试试卷等;生物环境分为以下几个要素:考生、监考老师。考场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又相互适应,并且形成一种系统的有机复合体。监考老师的监考态度、学生之间的影响等因素对学生舞弊的影响不小,因此,强化制度保障,构建和谐的考场生态环境,营造诚信考试的氛围,将减少或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为学生展示诚信提供平台。
总之,独立学院考试管理涉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校的“管”,而且环节多,流程长,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须举全校之力才能办好,建立健全考试管理制度,使考试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和有效化。
参考文献:
[1]李海香,黄美玲,代仁艳,刘彩莲,李舒.基于考试管理视角的独立学院学风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关键词:高职;双导制;导师;导生;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张凤营(1973-),男,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青年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双导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11050031;主持人:张风蕾)最终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6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类型,在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学生素质普遍下降;教学资源不足;教育理念落后;重智育教育、轻德育教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学生成才、轻学生成人;以及新一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等等,已经难以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无缝对接”,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借鉴导师制和导生制长期实践的经验和成果,探索创建了“双导制”教育模式。
一、高职“双导制”的核心概念
高职“双导制”是对高职院校学生同时实施导师制和导生制、德育指导与学业指导同步进行的全新教育模式。其中把导师的工作内容确定为“五导”—导生活、导学习、导思想、导成长、导成才,自学生入学直至毕业的三年时间,要求导师负责学生的生活习惯、专业学习、思想素养、心理疏导、生涯规划、党团知识、能力培养、“三观”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核心目标是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把导生的工作内容确定为“三导”—导生活、导学习、导融入,自学生入学直至一年级结束的一年时间,要求导生负责新生的日常管理、校园熟悉、生活适应、学习方式、活动开展、社团介绍、党的启蒙教育等方面,核心目标是分享经验和适应融入新环境。
二、高职“双导制”的理论来源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它是一种由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品德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弥补课堂教学不足,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大学教学任务的一种人才培养制度[2]。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以及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与成长。[3]
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4]随着时代的发展,导生制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现在的导生制是选拔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综合能力较强的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导生,协助学校对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生活指导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5]。
在国内把导生制和导师制结合起来开展“双导制”的有福建农林大学、贵州大学、深圳大学,他们只是在本科生中进行了尝试。但针对高职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实施“双导制”模式还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和实践。
三、实施“双导制”的意义
(一)引导新生。对于刚踏入大学之门的新生们,环境的改变使他们很难一下子迅速调整而进入角色。“双导制”中的导师与导生可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把握好人生方向。
(二)锻炼老生。“双导制”给老生们搭建了一个综合能力提升的平台,更是锻炼学生、培养学生干部、选拔学生党员的良好载体[6]。导生通过开展引导工作,角色上有了一个转变,从原来的被动工作转为了主动工作,培养了自己主动思考的好习惯,也提高了自身的演讲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素质。
(三)有利于因材施教。导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具体指导 ,督促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好选修课,拓展知识面,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和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提供条件。
(四)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导师都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专业知识拓展学习,锻炼和培养他们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五)有利于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解决传统教育中人为地将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分离的矛盾,让师生全都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来,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学习、成长、成才等方面引导,坚持从学生一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目标[8]。
(六)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管理。“双导制”可以大大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机会,促进他们的感情,培养他们的爱心,形成良好的风气,从而为创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做出贡献。
四、高职“双导制”的设计与实践
(一)模式的设计
以每个班级为基本单位,安排导师和导生,考虑到导师既要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还有一定的管理工作,时间和精力有限,为了保证每名学生得到充分的指导,提高工作开展的效果,所以按照每十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在高校男、女生公寓是不允许异性进入的,所以为了保证导生能够深入到新生宿舍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每个班级配备男、女导生各一名。这样每个班级都有几名导师和两名导生共同负责。导师既全方位培养指导学生又对导生进行工作方式、方法的指导和监督,导生受导生组组长和导师的双重领导。
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反馈工作动态、总结指导经验、沟通各种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各位导师和导生们的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方法相互共享,使管理工作更规范、更有成效。
(二)工作职责
1.导师的职责: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采取整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关心帮助分包学生;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热情;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建立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档案。
2.导生的职责:引导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适应大学的管理模式、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及时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爱校荣校的情感;引导新生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参加社团组织,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及时了解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深入新生宿舍内部,引导新生保持良好的宿舍卫生和宿舍安全;协助导师开展工作,完成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模式的实践
为了探索实践“双导制”教育模式,自2010年6月份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开始在2010级8个新生班中全面推广。
1.组织机构。成立“双导制”领导小组,它是整个教育模式实施的核心机构,负责机制的构建、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的开展运行、任务的设计安排、人员的选拔考核、过程的监督控制、效果的评价考核等。
2.制度保障。制定了完整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以及实施细则,包括《“双导制”工作领导小组》、《“双导制”模式工作图》、《“双导制”实施办法》、《导生工作细则》、《导师工作细则》、《导师工作流程图》、《导生工作流程图》、《例会制度》、《“双导制”考核和激励办法》等,做到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9]
3.人员的选拔聘用。为确保导师和导生两支工作队伍的质量,保证教育和实施效果,充分做好导生和导师的选拔聘用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条件,并张贴公布,充分做好发动宣传,认真组织报名筛选,导生还要安排竞聘演讲、面试,还要经过集体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确定聘任并颁发聘书,导师聘期三年,导生聘期一年。
4.考核评价。导师每学年考核一次,评选优秀导师,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晋升职称及职务聘任的参考条件。导生每学期考核一次,评选优秀导生,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记入学生档案,在评优、评先、入党、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推荐。
考核方式采取过程监督、材料检查、指导效果、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项目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导生解除聘用,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做好两支工作队伍的发展与提高。
(四)实践效果
自开展“双导制”教育模式一年多来,通过各位导师、导生、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全系上下形成了团结和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风尚,学生道德水平、纪律观念明显增强,刻苦学习、努力成才蔚然成风。
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完善的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是保证“双导制”教育模式科学发展和推进的有力保障,能够适应形势的变化,做出及时的的调整和应对,形成模式开展实施的良性循环氛围。
(二)导师和导生工作队伍的建设
导师和导生是“双导制”模式开展的执行者、推动者,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决定了实施效果的好坏以及整个模式实践的成败,所以一定要注重导师、导生的选拔与聘用,加强导师、导生的的培训和管理,真正建设好两支工作队伍。
(三)充分做好宣传工作
积极利用电视台、网站、期刊杂志等多种媒体充分展示“双导制”工作取得的有效成果,使兄弟院校、社会各界都能掌握“双导制”工作开展的动态,了解这项工作推进的进程。通过探索实践,在理论及实践层面为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提供先导性经验,并为教育主管部门对人才全面素质教育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创建“双导制”教育模式,可以实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终身发展素养、道德指导与学业指导同步[10]的教育目标,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万明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迎来教学改革的新时代[J].今日教育,2010(9):18-19.
[2]林若红.构建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导师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141-142.
[3]百度百科.导师制[EB/OL].http:///view/862994.htm.
[4]百度百科.导生制[EB/OL].http:///view/2258765.htm.
[5]李文晶.“导生制”在高校新生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才智,2010(2):298.
[6]伍国勇.农经专业本科“双导制”教育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907-4909.
[7]刘学芬,马香.高职示范院校“三导制”育人模式践行的实践与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3):54-55.
[8]黄阳全.关于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5):62-63.
一、创新思路,让课题研究为教师职业生活奠基
1.机制铺路
近年来,我校完善“课题实验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拜师结对制度”、“教科研评估细则及奖惩办法”等相关制度,形成“一主三翼”网络运行机制,以教科室为主,整体规划管理课题,依靠教研组、培训组、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计划。采取周通报制、月汇报制、月量化制、学期评价制、期终奖惩制的“五制”措施,保证课题研究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序走向有序。学校开源节流,优先保障课题研究活动经费,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教师校内比武,选派教师外出参赛,奖励教师获奖成果,每年专项投入资金不低于5万元。民主的管理体系,科学的运作机制,以及专项资金保障,为课题实验研究奠好基、铺好路。
2.学习引路
课题实验研究不是闭门造车,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
全新的思维方式作引导。实验教师只有站在科研的最前沿,站得高,才能开阔视野。我校尽其所能,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服务于教科研,每年都要新增图书、光盘、报刊、杂志等供教师培训学习时选用。利用双周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将教师按学科分成八个培训学习小组(语文、数学各三个组,英语、综合学科各一个组),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教师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切磋学习体会,将自己的想法、体会、疑虑展示于众,以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导,提高自悟能力。我们还为每组教师建立学习资料册,让每位教师主动获取信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归类建档,以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历程进行理性思考,并自觉运用反思结果去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
3.骨干带路
由于农村教师年龄差异较大,研究水平不一,我们对不同教师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老年教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课题研究讲座,阅读有关课题资料和研究报告,使其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掌握一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取一个课题参与研究。对于青年教师,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研究范围可以小一些,可以是一节课的流程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的剖析、一种教学方法的探讨等,研究流程只要基本符合科研要求就行,让他们在行动中学会研究。对于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外出学习取经,借助“他山神奇”的力量推动课题研究的开展。这样既保证重点,又达到全面练兵的目的,较好地处理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关系。
二、更新举措,让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创新服务
我们认为,课题实验研究应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应用于课题研究之中;课题实验研究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形成常态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促进薄弱学科的快速发展;课题实验研究应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将实验成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让全校师生受益。
我校在课题研究中,以问题科研、行动科研、生本科研和全员科研为重点,以课堂教学创新为中心,聚焦课堂,使我们的课堂逐步向生本的课堂、生活的讲堂、生命的殿堂迈进。
1.问题科研
我们主张教师选题,以应用研究和微观研究为主,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敏于问、善于思,及时捕捉课堂中发生的一些带共性的、值得研究的问题,用教学反思的形式描述出来,一是记困惑之点,二是记败笔之处,三是记成功之举,四是记再教设计。当教师个体自我反思难以探求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时,便可寻求同伴互助。教师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进而用研究的思维、方法去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存在的缘由、解决的途径,教师的行为自然会印上研究的影子,把“问题意识”转化为“问题科研”。
2.行动科研
我们在行动科研上下工夫,引导教师研究教室课堂、校园课堂和社会课堂,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加强集体备课和说课评议
学校每月定时组织教师开展分组分年段的集体备课,在集体确定单元尤其是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教学策略和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实行课时备课分工,每位教师按照集体意见写出详细教案,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特长和学生学情,添加个性化教学设计,最后形成上课用的预案。然后授课教师在课题组内说课,做好课前预演,组内教师参与研讨交流。
(2)倡导课间研究行动
学校极为重视营造课间研究的氛围,行政人员分科包组,参与教师学一点、摘一点、写一点、问一点、议一点的“常规五研”活动。让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使办公室既是教师的工作室,也是教师的研究室。
(3)定期开展课堂研讨和说课活动
每个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进程,开展家常课、研究课、对比课、汇报课、竞赛课等多种形式的听评课活动。评课时,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特别注重评价课堂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质疑,是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评课安排有中心发言人书面交流,其他教师尽可能人人发言,这样既督促教师认真听课,又激发教师积极思考,认真甄别教学得失,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少课题研究中的问题。
(4)引导教师养成总结典型案例的习惯
我们还要求教师上完每节课都要及时地反思,写出教学后记,记录于《教学笔耕》,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够形成完整的案例或论文时,再撰写于《课改足迹》上,打上自己实验探索中的烙印,最后收集、整理这些实践素材放入个人实验资料册,以便其他教师学习借鉴,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生本科研
学生也是课题研究中的主体,我们必须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充分显现课题实验研究的活力。每学期我们都要分学段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组织学生学习方法经验推介会,和学生交流课堂教与学的得失,从学生的角度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将培优辅弱落到实处”、“对课堂教学中学生‘乱’的调控”、“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等校本课题均来自于学生的交流。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也是积极参与的主体,“书香班级”的经典诗文诵读、一分钟演讲、剪贴画报、习作展评、名言书签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的参观、调查、采访……语文的课本剧编排、小记者行动、写读书笔记、电影评论……数学课中的问题生活化,英语百事通等等活动,都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融入校园,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嘴去评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脑去感悟。德育校本课程中的《我爱我的班级》、《可爱的校园》、《小小园艺师》、《交通安全牢记心》等篇目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形成的。课题实验研究只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师生协调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实验研究的空间,实验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4.全员科研
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竞争,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课题研究需求,我们构建了一个竞赛评比的平台,每学年都要围绕“全员科研,选项研讨”的活动主题,重点选定课堂研讨,现场教学设计、微型讲座、说课评优四项内容供全体教师选项参评。我们从竞赛的结果中欣慰地发现,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一年比一年有所提升,说课教师能从文本解读、三维目标、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到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程序的设计作精彩的分析和陈述。参加微型讲座的教师能结合课改理念和课题实验要求对自己的教学案例作深刻的剖析。现场教学设计在环节过程的预设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法决定教法的原则,有的教学设计还附有环节过程的设计意图,凸现了教学设计灵活、规范、科学、创新的特点。课堂研讨更是让我们看到“冲模破模”带来的可喜变化,教师组织指导合理,师生双边活动充分,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三维目标训练到位,激励评价效更明显。这些比武练兵的成效,更加坚定了我们依托教科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信念。
三、更新评价,让课题研究为学校和谐发展导航
为了加强对研究过程的指导和研究效果的评估,我们注重行政人员蹲点实验小组,及时掌握活动信息,指导解决研究中的问题;为每位实验教师建立跟踪记载卡,依照《课题实验工作考评量化细制》进行目标量化;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定期展示课题实验工作并开展互评;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课题组或实验教师个人,采取下发失误通知单和重点谈话的方式,督促整改。
1.激励评价
(1)政策倾斜
学校对为课题研究作出贡献的教师优先安排外出学习。优先考虑评先晋级,将科研成果作为专项业绩在教师年终综合考核中累计加分。
(2)精神表彰
学校利用橱窗、广播、例会、横幅等形式对课题研究先进教师进行宣传、表彰。
(3)物质奖励
当教师教科研成果获奖时,学校在市教育局、学区兑奖的基础上,再按照《市教科研成果奖励方法》对获奖教师予以奖励。
(4)选送进修
学校每年都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教师进修指标,安排科研骨干脱产学习,为学校未来的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5)媒体推介
我们还组织专班撰写宣传名师的文章,向报刊等媒体撰稿。这些以师为本,体现人性化情感关怀和人文化教育方式的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投身于课题研究活动的热情,他们能真实地感受到付出有回报、科研有价值。
2.述职评价
学校每个月底都要召开一次课题实验小组负责人述职评议报告会。会上首先由实验教师通报本课题本月研究重点是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研究所取得的效果怎么样,研究中有什么困惑,以及下个月的研究重点、观摩活动的主题是什么等。再由课题领导小组根据各小组述职发言,作出定性评价。这样的述职评议不但起到了横向交流、相互监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将实验教师日常研究环节工作纳入成果评价范畴,创新了“效果即成果”的评价思路。
3.多员评价
每学期我们都定期举行课题实验汇报周的活动,请家长听课,看学生竞赛,赏师生作品。一方面,为了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家长和学生也加入课题实验研究的评价中来,对实验教师的评价不再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说了算,同时也结合了家长和学生的评价意见,这样的评价更全面、更真实、更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