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管理重点工作

安全管理重点工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管理重点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管理重点工作

安全管理重点工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管理;安全管理;作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090

在科学技术成果丰硕累累的今天,社会已经进入了电气时代的新纪元。目前,电气工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电气工程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能源供给,和配电、照明、电缆电视等多种设备的正常运转,电气工程的质量就决定了总体施工项目的质量。当前,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工程产品功能和质量的要求日益地提高。相应的,对建筑施工中电气工程管理的要求也不断加强,尤其对电气施工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标准化和高水平化。故加强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和安全系统管控,对我国建筑工程向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的方向前进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

1 电气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电气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高危作业,经常发生电击伤人和损毁电气设备事故,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电气施工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行业中的最需要我们注意的方面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大部分的电气工程事故,是因为电气工作人员没有对电气施工安全有足够地认识引发的,这说明当前电气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很有必要。此外,在电气工程施工的监管和控制方面,我国没有形成健全的监管控制部门,建筑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侥幸的心理,这些都使得我国当前的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我国的管理部门和建筑企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不足,严重阻碍了建筑电气工程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应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对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管理。首先,监管部门必须对电气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实行严格地管控,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追究。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事前的排查,以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确保建筑生产的安全性。其次,各建筑公司需要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得行动的思想总则,积极培养员工的施工安全防范意识,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电气施工风险预警机制和事后处理体系。

制定和完善企业的事故防范机制及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电气工程施工的管理,确保建筑施工时的各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各个施工系统的正常运转。

2 电气工程安全管理的作用

(1)保障电力线路正常工作。电气工程的施工各种各样外来潜在危险都可能改变电气安全工作的正常运行,其中电气线路缺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电气施工中的线路检查,以使得电路线路的顺畅,消除潜在的隐患。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电气工程中的线路检查工作都不够重视,在后期的线路运营过程中也缺乏合理的检查和维修计划,导致电气工程中的漏电事故频发。因此,在电气工程的施工阶段,施工企业要加强对线路的检查,以确保电气工程的施工安全。

(2)确保安全电压等级,保障工作环境。安全电压是指施工人员在不穿戴任何防护设备的情况下,可以用身体直接触碰并保证其不会造成人身伤害的电压。目前,我国的安全电压等级分为五种,很多数据表明,只要是24V以上的安全电压,就有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危害。因此,为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负责,电气工程企业应当制定对应的施工作业规范,电气工作工人在施工时要佩戴专业的防护工具,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

(3)做好漏电保护。在电气施工安全管理中,怎样做到杜绝漏电是至关重要的。在安全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漏电保护措施。如,施工现场的配电箱,二级的漏电保护是最基本的保护等级;安装配电箱时,漏电保护器应该装配在负荷电路那一侧,此外,漏电保护器的作业时间要小,最大不能超过0.1秒,额定电流小于30mA。漏电保护器安装过程中,布线方面也要整齐,根据国标,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漏电时候产生的火花干扰其他线路。经过这一系列漏电保护安全管理措施,能够切实保障漏电时的危险性降到最小。

(4)做好电气设备的安装和防护工作。在建设电气进行阶段,员工应该做好电气设备的安装工作,对设施的防护工作也要精准、快速。为了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设备尺寸、开关等零部件的质量严格把关,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及其的配电注意事项也格外重要。在安装线路时,壁管不要过薄;管子的埋藏深度要深浅适宜,金属管的毛刺要处理的平滑些,从安装和防护中,注意细节,断绝那些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安装完成后,还应该请专家仔细检查完成质量,分配电事项要逐条过关,与此同时,还应该将检查结果及时记录,便于后期维护查用。

(5)对高素质人才提出要求。作为电气工程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广泛涉猎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为了能够使得电气工程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紧跟最新行业发展动态,定期对电气工程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考核,不断地提升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帮助其充分地掌握各类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保证施工安全。

3 Y语

总得来说,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使,电气工程建设也随之稳健发展,在其建设过程中,其安全管理中的硬件设备和某些人员素质也涉及诸多问题,有待我们积极解决,而这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挑战性。所以,正如本文强调的那样,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在其基础上,不断的健全和优化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保障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重点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安全,现状,重点

一、安全生产管理概念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安全管理,主要是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同时,又是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的根本环节。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安全组织管理,场地与设施管理,行为控制和安全技术管理四个方面,分别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行为与状态,进行具体的管理与控制。为有效的将生产因素的状态控制好,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五种关系,坚持六项基本管理原则。

二、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中国现阶段不仅处于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时期,同时也正处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中。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是原有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格局被打破,城镇劳动者面临着转换工作环境与就业岗位的压力与新的职业风险,原有的劳动保护制度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是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必然促使乡村劳动者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化,新的劳动环境、劳动工具与劳动方式,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劳动风险。经济改革与社会转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尚在重新构建之中,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导致劳动者的职业风险急剧增长,不仅表现在显性的工伤事故方面,也表现在具有迟发性的各种职业病方面;加之隐瞒不报或者漏报,现有的工伤事故受害人数与职业病患者数只是全部遭受工作伤害的劳动者中的一部分,可见,中国现阶段安全生产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三、安全管理工作要点

1、事前预测

任何一项生产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在每项生产工作开始前,我们就要对这些工作的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进行超前预测工作,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

(1)、针对生产工作项目的具体内容,认真分析工作中的危险点、危险源、各种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充分预测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做到心中有数,以克服和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针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根据安全技术规程、有关安全工作规定,结合实践经验和生产工作特点,制定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应包括:具体工作程序,系统切换与隔绝方式,脚手架及各种起重、电动、机械工器具、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隔离装置及安全警告标志的设置,人员责任分工等等。危险点控制措施重点体现安全技术措施涉及不到的内容,如有关注意事项、具体安全要求等等。

(3)、结合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组织职工学习讨论,提高认识,深刻领会、熟练掌握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的具体内容,提高执行各项安全工作规程规定、运行检修安装规程、工作票和操作票制度、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的自觉性和严肃性,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观念、自我保护能力和群体防范意识。

2、事中控制

受各种因素影响,人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总是有一定限度的。任何工作在失去监督、失去控制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偏差,出现失误,出现漏洞,出现死角,会发生意外,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安全工作更是如此。过程控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我们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安全监督监察管理,对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1)、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超前预测的目的在于实施。在生产工作过程中,我们首先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根据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要求,严格履行具体的工作程序,正确地进行系统的切换与隔绝,按照规定标准认真设置脚手架及起重、电动、机械工器具、安全隔离装置、安全防护设施及安全警告标志,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工作到位,各负其责。

(2)、检查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每项工作实施前,每次作业开始前,我们都要认真检查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好的要立即进行整改,否则不准开始工作。在生产工作过程中,随着工作内容、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原来没有预料到的潜在的危险点会不断暴露出来,另一方面还会有新的危险点不断出现,我们就要针对不断变化的情况,随时预测和查找潜在的危险点,检查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是否适应这些变化,对于不符合安全工作规程规定、运行检修安装规程、工作票和操作票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对于威胁人身设备安全的各种隐患,采取可靠措施给予纠正,方可继续进行工作。每一项工作结束后,也要检查生产现场和工作场所,将遗留的安全隐患予以消除。这是保证生产工作过程中人身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

3、事后总结

任何工作都要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都要有条不紊、善始善终,而不能虎头蛇尾、一哄而散。总结的目的在于发扬成绩,纠正不足。没有总结就没有发展,没有提高,没有进步。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劳永逸的事情。任何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贯穿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始终,不能局限于短期行为。事后总结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要给予高度重视,不能应付了事。只有善于总结经验,认真吸取教训,才能举一反三,防患未然;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结束语

我国正处在全面而深刻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时期,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和“高发”时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对此,我们应有深刻正确的认识,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掌握安全生产规律性,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重点工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供电企业;作用

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安全事故,人们一直认为通过安全技术措施可解决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但上世纪80年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改变了这一认识--仅凭技术无法彻底解决安全问题,必须建立安全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此后许多国家和世界知名企业都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由政府主导推行安全文化建设,并得到许多企业的响应。但总体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就是明证。可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本文结合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1 安全文化建设在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1.1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自觉性

安全意识是人们在工作、生活过程中面对自身安全表现出的警觉性和自觉规避危险的反应。例如进入生产场所自觉戴安全帽,进行倒闸操作自觉遵守规程,线路作业主动佩戴腰绳、脚扣并进行停验电、挂地线等操作。企业员工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就能在生产中自觉遵守安全规程,而不会把安全教育当成左耳进、右耳出的“唠叨”。但是安全意识不会与生俱来,它与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等有关,在安全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里,经过潜移默化就会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相反,在安全文化氛围淡漠的环境里,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1],从而增强安全生产自觉性。

1.2 提高员工安全执行力,破解企业管理难题

安全执行力是什么?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规程、完成安全部署、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能力。传统安全管理采用刚性手段,依靠严格的制度约束员工,凭借处罚规则规范员工行为。结果呢?安全管理人员会发现尽管安全这根玄绷得很紧,但时不时就会拉断,让员工遵章守纪就要时时监督、处处紧盯,然而正所谓百密一疏,稍不留神问题就出来了。因为员工自身安全素养不高,让其被动服从制度管理何其难?安全文化建设可弥补仅凭制度管理的短板,通过加强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氛围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执行力,也就是让员工由被动服从制度变成主动执行安全规定,这样企业安全管理难题也就很容易破解了。

1.3 创建安全制度文化,推进管理体系建设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不可能没有制度,制度说白了就是一种规矩,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离开了安全制度,安全生产也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执法无据。安全制度文化就是将生硬冰冷的制度置于柔和温暖的文化氛围中,让员工明白制度不是约束其行为的“桎梏”和“枷锁”,而是保护他们免遭安全威胁伤害的“铠甲”和“盾牌”,于是制度不再成为令人讨厌的樊笼,而变成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也只有这样制度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规范和控制员工行为的作用。所以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与安全制度建设发生联系,并有意识地融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成为安全制度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

1.4 营造安全环境文化,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安全环境文化也就是安全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员工无时无刻不受到其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不好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将安全规则内化于心。而良好的安全环境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实施。常言道“人管人,累死人”,安全文化倡导关爱,通过触及心灵的关怀,在文化与安全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员工不再抵触安全管理,而是把安全生产当成自己的职责,把执行安全流程看成享受,于是激发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热情,鼓励员工提高自身安全技能,从而筑起一道安全的“防洪网”。企业关心员工,员工视企业为家,从而形成“人人有爱心,事事讲平安;人人想安全,事事保安全”的良好局面。

2 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策略

2.1 明确安全文化建设原则

安全文化建设不是可随意揉捏的面团,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顺利达到目的,这就是遵循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原则[2]。同时还要遵循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结合、领导带头与发动群众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3]。科学性的实质就是尊重规律,做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肆意而为,拍脑袋决策。实践性表明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不能好高骛远、空喊口号。创新性是说安全文化建设不仅要继承和坚持优良传统,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为时代是发展的,只有不断变革和创新才能保持安全文化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安全文化当然是精神文化,但同时也是物质文化,因为它必须借助物|条件,才能提高效率和营造安全的环境。领导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而群众是最终的实践者,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再经群众实践,才能营造出“人人为安全负责”的良好局面。教育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再辅之以高效的管理手段,才能把自律与他律、内在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2.2 创新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有先进的文化理念,这就是在借鉴和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基础上,总结和提炼本企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有益的安全思想方法,形成富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安全文化“武器”。其中“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安全是法”、“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超前防范”、“重在落实”等理念是推动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稳步前进的基石。

2.3 完善安全文化机制建设

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良好的机制是建设成效的保证。安全文化机制包括思想教育机制、安全管理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等,建立长效机制将使安全文化建设跨进稳定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 9005-2008)、《关于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2〕34号)等文件的相继,为安全文化机制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再从公司到基层班组订立安全生产责任目标,通过有效管理手段促进安全文化长效机制的形成。

2.4 构建安全文化评估体系

供电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的特征,面临着安全文化认知差异、安全管理责任认知差异、安全制度理解与执行差异、激励方式单一等问题,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正是评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和发展成效的重要依据。安全文化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量化性和可靠性的原则,结合供电行业特点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律,分层次、多维度选择评价指标,构建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案。

3 结束语

安全文化建设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只有全体员工达成安全生产的共识才表明卓有成效。然而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长期的任务,一蹴而就的企图是徒劳的,需要安全管理人员与广大员工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把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黄文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J].安全与健康,2013(09):43-44.

安全管理重点工作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档案;档案管理;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不安全因素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19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91

以计算机磁盘为基础对信息进行储存是电子档案的基本特点,在相互关联的互联网体系下形成了电子档案的巨大集合。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的形式主要有磁盘和磁带以及光盘等,而主要的表现形式则主要包括文字、数字、图表及图画等多种形式。上述电子档案不但可以储存于上述多种介质中,也可以储存于云端网络空间。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其自身具有极强的便捷性,其主要包括高密度和多信息媒体继承及信息和载体的分离等多种优势。而电子档案虽然具有较大优势,但是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基于此,必须不断加强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研究。

1 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档案来说,其自身与常规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别,档案会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历程形成准确记录,更会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准确记录,其将会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极大的资料支持,对于所有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并形成企业发展的良好教材。而对于部分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及文化等多方面的敏感信息时,倘若被非法利用,则会对社会和国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作用。在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对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档案自身所特有的原始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其在数字环境中进行信息传递时对于可靠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加强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提升信息安全性将会成为所有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2 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2.1 管理方面的问题

(1)重视技术却严重忽视管理。在长期的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都极为重视对于技术的依赖性,但是却忽视了管理的科学性。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仅仅认为加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安全技术体系便能够保证体系的安全,但是安全的电子档案安全保证必须获得科学管理和技术的共同支持,因为缺乏管理将会使技术失去用武之地;(2)过于重视外部安全,但是忽视了内部安全管理。其实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来自于内部的安全威胁远远大于外部,譬如对于岗位以及职责范围划分的模糊性和业务操作权限配置的混乱性以及计算机密码设置等多种问题都会使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受到极大的威胁;(3)因为电子档案自身具有的多种特性,使其自身对于计算机系统存在极强的依赖性和非直读性以及载体不稳定性都和传统档案存在一定差别,在传统档案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相关理念和思想并不能满足电子档案。在当前的档案部门针对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形成了前端控制思想和全程管理思想等多种前沿性研究,但是当前所形成的相关理论研究还尚未应用于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方面;(4)当前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对于从事电子档案的工作人员来说,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但需要熟悉档案业务,更要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当前的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建档、接收、整理和利用等多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计算机操作、网络技能应用等多项技能。而对于档案,所涉及到的管理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核,并充分强化其自身的安全责任

意识。

2.2 体系认识方面的问题

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档案行业中的基本共识,但是并没有获得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普通大众对于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意识还极为薄弱,对于传统文件的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当前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时代,数字信息获取变得极为方便,该便利性使人们在电子档案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能意识到失窃和丢失的可能,进而使电子档案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基本的规划性。

(1)当前的档案部门在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和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并不高,而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实际制定过程中也难以具有档案部门的加入,此外中央和地方在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协调性;(2)大量机构当前并不认为电子文件是正式性文件,更未将其视为重要资源,因此难以形成规范化管理。此外,纸质化的档案文档难以形成电子文件,更不会得到有效保管,由此造成的数字信息丢失也是难以忽视的重要问题;(3)当前的电子政务体系中对于电子文化的基本范围尚未形成准确界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因为不了解邮件系统、网站、数据库及其他信息体系,对于文本文件之外的图形和图像以及多媒体等文件并不了解,最终也不能将其视作有价值的文件进行保存和

管理。

2.3 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长期的电子文件科学管理过程中都是以技术为基础进行的,但是因为支撑体系薄弱使得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技术指标基本都是空白,核心技g攻关都存在问题。而信息技术更像是双刃剑,其在保证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同时也对其自身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1)硬件质量低下和功能欠缺以及性能落后等多种问题使得硬件系统常常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造成数据的丢失;(2)因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使用过程中的不恰当,使得软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差错,甚至造成系统的崩溃,最终对档案管理造成巨大损失;(3)因为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入侵使得计算机功能和数据受到巨大威胁,而随着多种病毒在网络中的蔓延使得数据出现泄漏,进而引发严重后果;(4)在服务器和储存系统的正常工作过程中对于周围运行环境的要求极高,倘若对于周围环境处理不当,将会因为恶劣环境使得计算机系统受到巨大

威胁。

3 电子档案管理风险的防范

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因此加强网络监督和监管其实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方式,其也是保证电子档案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四点入手:(1)对于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在电子档案工作的风险控制过程中应当以完善的法律为基础。虽然当前关于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已经形成和实施,但是实际工作的效率和规范还必须加强和改善;(2)对于风险的规避与处理。对电子档案进行风险规避的前提是采用一定手段进行预防,依照电子n案隐藏的漏洞进行把控,避免档案在把控过程中档案内部信息遭到丢失。在电脑运行中,可以采取很多措施,其中降低电子档案风险发生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引进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此种方法不仅可以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性,而且在保护其内部信息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成效。在规避风险中也可以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此方法主要是为了对电子档案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深入探析引起安全风险的因素以及这些不稳定因素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所以制定一整套全方位的风险规避计划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也是种不错的方法。在风险即将发生时,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方式对于风险进行拦截和去除。在此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既定计划对风险进行立刻处理,从而避免风险的不断恶化和蔓延,在风险出现之后,必须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将系统风险降至最低。基于上述分析,对于风险的防范应当通过风险的识别、回避、转移、分散、控制等多个步骤进行控制;(3)对于电子档案的安全处理和管理必须获得高端技术的支持。该种方式也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数据加密、网络安全技术、病毒防护、身份认真以及病毒修复等多种安全技术。基于此,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确保相关责任人能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尖端知识和技术形成深入学习和理解,并对于所有操作人员的日常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旦遇到多种技术问题,必须通过学习和资料查阅的方式,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连续性;(4)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人员的管理,这是因为电子档案从形成到最终的存储都必须由人进行操作。还应当对于内部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对所有环节的重视,而对于风险的防范也应当从所有环节入手。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才能够保证电子档案在形成和鉴定以及销毁等流程的严格把控,最终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中依然存在大量不足,进而使多种安全风险大量出现,对电子档案体系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限制。作为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强风险预估,选择适当的安全控制方式对安全风险进行控制和规避。通过上述方式不但能够避免电子档案受到损坏,还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四新.文件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对策研究――风险识

别与应对方法[J].档案管理,2011,(1).

[2] 韩宝霞.试论电子档案的管理安全与利用[J].办公室

安全管理重点工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安;理化检验;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400-0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各行业高峰论坛在我国各个省市举办,这就对公安机关安保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活动安保任务中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对驻地餐饮进行理化检验既是对重要人员的餐饮进行无缝隙保障,又保证了安保人员的用餐安全,使他们能更好的执行安保任务,因此是大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安全工作。

1.公安理化检验在大型安保中的工作现状

目前在大型安保中食品安全方面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或界定由哪个机构独立完成,通常做法是由公安机关理化检验专业配合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指定餐饮厨房的各个流程进行监督。公安理化检验主要分为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动物检测三部分。

1.1食品储存场所的检查

食品和原料储存室是整个食品安全的源头,也是理化检验的重中之重,控制了源头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主要对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核查:储存室是否有固定场所及监控设备;储存室的管理是否有专人管理和监督人员;食品原料的购置、储存是否有交接记录台账和出入库记录;是否有固定资质的食品采购渠道及供货人;储存区内是否有危险化学品或可疑物。同时针对调味料和原料食材按照食品采集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取样[1],主要进行随机抽样送实验室检验,对调料的生产日期、品牌、外包装等进行检查。

1.2食品加工场所的检查

食品加工场所是对原材料食材的二次加工,针对这一过程主要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动物检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针对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公安机关理化检验专业由于日常主要针对刑事案件中的检材进行检验,检验设备和方法侧重于农药、杀鼠剂、安眠药等毒物检验,因此目前公安理化检验在食品原料、生产、制作、加工等过程主要是进行常见毒物检验。对加工的菜品要及时留样记录,取样后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动物检测。其次公安理化检验还对厨房人员健康情况、管理、流通、监控设备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1.3食品运输、上桌场所的检查

公安理化检验人员要确保菜品的运输有专人负责和监督人员,并保证每次运输有两人以上互相监督。对于上桌场所确保专人上桌,桌上确保没有菜单以外的食品或饮料。对送餐路线进行固定,对运输路线上的监控设备进行监督,确保没有安全死角和遗漏。

1.4对餐饮部管理的监督

尽早与餐饮部总监进行沟通交流,便于相关资料、信息的检查。及时了解近期后厨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便于掌握整体后厨的运作情况。

2.理化检验在安保中存在的问题

2.1人员问题

理化检验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专业,一个合格的理化检验人员需要长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案件检验经验,而公安机关理化检验人员待遇低,工作量极大,几乎没有进修和学习的机会,长期处在闭门造车的窘境。因此人才流失严重,造成理化检验人才良莠不齐,检验水平较低,距离完成安保任务中理化检验工作有较大差距。

2.2设备问题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几乎每个季度都有新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更新,而许多基层理化实验室几乎建成后就没有再更新过设备,甚至一些地方财政不足的地区连实验室标准品和耗材都无法保障,实验室日常运转都难以为继。

2.3检测方法

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国家对这一问题逐步重视起来,但由于管理和机构的问题,长期没有出台关于食品安全中理化检验工作的标准检测方法。

2.4机构问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公安机关、农业、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计委等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理化检测机构和实验室,使得在大型安保中多部门参与,但各自分工和职能不清,又互相没有隶属关系;出现许多检测项目重复检测,有的检测项目无人问津的奇怪现象。

3.对策和建议

首先是提高公安理化检验人员待遇,建立合理的奖励体制,增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设立基层理化检验专业专项设备资金,保障实验室正常运作和设备。其次是有关部委尽快出台理化检验在食品安全中标准方法,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最后明确各部门检验机构的职能范围和检验能力,统一协调部署指挥,科学配置。

4.结语

理化检验在未来重大安保活动的保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为食品生产加工的源头把关,也在餐饮厨房管理中发挥重要意义。理化检验工作是安保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型活动、赛事和会议人员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GB/T 5009.1-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