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会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主动协调解决粮食收购资金,促进粮食购销和农民增收
(一)各地粮食管理部门要与当地农发行等有关金融机构建立对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资信考评机制、贷款风险共同监管机制和联席会议机制,共同做好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资金的需求预测、供应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
(二)积极协调当地农发行,加大对地方储备粮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增储、轮换资金需求,保障军粮供应企业军粮供应资金需求。
(三)争取地方政府支持,通过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组建粮食共同担保基金等方式为粮食企业自主经营贷款提供定向担保,采取粮食库存浮动抵押、仓单质押等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加大对企业粮食自主经营、市场化收购贷款支持力度。
(四)逐步探索建立与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促进粮食购销和农民增收。
(五)协调农发行和有关部门,有效解决企业融资贷款中搭车收费问题。
(六)督促国有粮食企业严格按照规定用途和期限使用贷款,防止挤占挪用贷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支持,全力服务“粮安工程”
(七)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支持,通过政府投入、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方式,加大在“打通粮食物流通道、修复粮食仓储设施、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证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全力服务“粮安工程”。
(八)对已基本落实的“粮安工程”专项资金,要抓紧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切实规范资金使用管理,为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政策、资金支持打好基础。
三、稳步推进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国有粮企做大做强
(九)按照有利于保护售粮农民利益、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的原则,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土地由划拨改为出让、职工社会保障、经营性亏损处置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支持。
(十)重点抓好县级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国有粮食企业资产优化组合,每个县(市、区)在综合考虑本地粮食产销量、国有粮食企业数量、资产状况、辐射半径的基础上,重点保留一个服务本区域粮食调控的国有粮食企业,逐步实现“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经营模式。完善国有粮食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十一)支持国有粮食企业进行跨产销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组建大型粮食企业集团。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融合发展。
(十二)结合各地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际,研究推进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包括产业集中度、市场份额、改革方案、政府支持等定性和定量指标体系,推动地方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四、加强对各类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提高粮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十四)引导各类粮食企业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鼓励粮食企业参与粮食基地建设,延长产业链,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服务,增加经济效益。
(十五)积极争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进一步研究完善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的政策体系,并争取各级政府、金融等部门支持,促进粮食产业加快发展。
(十六)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企业各项费用支出构成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
五、加快处置、消化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性挂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十七)各地在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要积极协调农发行,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关闭、注销和破产等法律程序,加快处置呆坏账,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十八)在推进企业重组过程中,地方各级粮食管理部门和粮食企业要积极争取农发行发放重组贷款,支持企业资产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
(十九)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努力自主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
六、积极协调财税部门,努力减轻国有粮食企业税收负担
(二十)继续协调财政、税务部门对粮食储备企业和困难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统筹考虑地方粮食储备布局和企业税负情况,争取扩大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二十一)跟踪了解粮食企业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税负构成,积极协调当地财税部门,努力争取有利的税收政策环境。
(二十二)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按规定合理安排使用各项预算资金,保障粮食流通工作正常运转。
(二十三)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严把支出审核关,做好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粮食事业项目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二十四)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确保预算执行进度。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政府采购管理。
(二十五)开展内部审计,保证预算资金安全。
(二十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八、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粮食行业财会管理水平
(二十七)贯彻落实《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指导粮食企业、事业单位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财会管理水平。
按照国家局《五条纪律》要求,针对年财经秩序专项整顿自查出来的薄弱环节,如扎账时间不规范、原始凭证不合法、资产管理不科学、财务收支不合规、核算不实、手续不全等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和自查自纠,进一步深化会计基础,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明年的重点要放在区局和基层网点,要规范会计核算、原始记录、财产清查的操作、传递、交接手续,落实资金、商品、资产的管理责任,强化内部控制,使管钱管账管物严格分工,相互核对,相互监督,防止经营活动中的失误差错,保障各财务环节安全运转,全面推动财务管理规范运作,通过专项整顿建立起规范、守法、诚信的财经秩序,确保在明年二至五月的省局复查和五月以后的国家局重点检查中全面过关。
2、财务集中实现一个“流”字
全省“集中财务、资金中心、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已由省局项目组完成,明年一季度将正式运行。该系统将统一会计科目与科目级次,统一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统一存货分类与单据格式,实现省局对分、县公司会计业务的跨单位审核、联查,直接进行预算表单的审批,为适应省局新管理方法的要求,我们将对目前的核算流程进行重组,资金每日上划,费用按预算按月核拔,与省局、网点上下联网,会计报账一天一报,财务、资金数据及时上传,让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实现数据共亨,建立“集中财务、分级控制、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的财务管理体系。
3、资金管理突出一个“零”字
一是零资金运营,零运营资金并非真的零资金,而是用尽可能少的流动资金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明年由于省局要搞全省资金中心,企业资金帐户开在省行,货款按合同合同执行划帐,留在企业周转的钱将非常少,我们将尽量利用各种应付款、应交款、预收款、未交税金、未交利润等负债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实现零资金成本。
二是零库存管理,对各单位实行库存定额,超定额的单位将按超出比例扣减其经营得分,反之则增加得分,让库存定额与工资挂钩,促进各单位勤进快销,加速资金周转。
4、费用开支坚持一个“降”字
坚持费用管理“算、控、降”三字诀,算是全面预算,将费用按预算分解到各单位、各科室,按销量制定单箱卷烟的费用定额标准,销多少烟给多少费用。控是严格预算管理,超过预算的一律从个人月奖中扣回,实行“定额包干、责任到人、超支自付、节约奖励”的管理办法。降是按上年实际费用,每年下浮一定比例确定费用总额,进一步完善财务公开制度,逐项剖析费用成因,将费用与同期、与定额、与先进单位对比,通过分工明确,层层把关,促使各单位挖潜节支、堵塞漏洞。
5、会计核算落实一个“真”字
一是摸清“家底”,开展全系统的“清仓、清产、清资、清债”活动,对现有资产存量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潜在薄弱环节,组织整理各单位历年的会计档案,指导各网点会计基础达标,促进分公司的会计基础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是科学理财,学习聚财、生财、用财之道,在深度上从事后反映转变到事前控制、事后考核分析的管理会计上来,在广度上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渗透到商品的进销存诸环节,推进会计电算化甩帐验收达标,使会计信息更加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政府采购预算;国库集中支付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前言:财政体制改革对治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既给治黄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又为治黄财会工作带来了挑战。总体来看,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有利于公益性治黄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争取财政经费,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业务工作和财务收支的计划性也将不断加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财政体制改革,将给治黄财会工作带来重大的挑战,治黄财会工作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方式、方法都将发生深刻地变化,使得财会工作量成倍增加,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应对。
一、部门预算改革及其影响
部门预算改革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变革。改革10余年来,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化,通过推进综合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编制方法、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行预算绩效评价、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等一系列改革,极大地提高了预算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增强了预算的计划性和约束性。
部门预算改革给治黄事业带来了良好地发展机遇。改革就是要充分保障公益性事业的发展,而黄委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纳入了财政资金优先保障范围。近年来,黄委通过积极参与基本支出定员定额试点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力促财政部、水利部出台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等多个定额标准,为提高预算编报质量,改善基层单位财务状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部门预算改革也给治黄财会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要求财务管理更为规范化、精细化。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后,预算从基层单位编起、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分别测算、编报基础信息数据库等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的推行,促使各预算单位必须加强财务基础工作,提升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二是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后,预算的职能定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经由过去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发展上升为单位履行职责,领导决策,开展业务和经济活动的支撑计划。相应地,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也将随之发生改变,由过去传统的只关注财务收支向财务、业务通盘考虑、综合协调的方向转变,财务管理的内容得到了延伸和拓展。三是财务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有了大幅增加。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工作程序、内容都较为复杂,工作量成倍增加,都对财务机构能力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预算的约束性得到了增强。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后,改变了过去预算管理随意、随用随批,在执行中不断调整的做法,预算的约束性不断强化,这就对预算资金使用的科学性、计划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单位必须提前谋划,做好工作安排。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及其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措施。国库集中支付就是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统一的国库帐户,各单位的预算资金全部在该账户的分类账户中集中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并不改变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仅仅改变了支付方式,实现了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全部监管。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政资金监管和效率的提高都十分有效。一是改变了过去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到各预算单位,由各预算单位自行掌握使用的状况,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都纳入了财政统一监管,杜绝了随意支付、截留挪用情况的发生。二是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进一步得到保障,财政资金在实际发生支出时,财政部门对每笔资金都能实现监控。目前,财政部、水利部的动态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对疑点信息及时下发预算单位,要求作出解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有效防范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三是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在开出支付令后,财政资金从国库直达收款单位,大大减少了过去因层层拨付而造成的在途时间长的问题,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同时,国库集中支付也给单位财会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一是对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预算单位必须按照批复的预算和用款计划申请使用财政资金,对资金使用的计划性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各单位要切实提升管理水平,能够对预计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科学地研判,保证各项业务工作所需经费能够及时到位。二是审核程序多、周期长,对预算执行进度有较大影响。虽然国库集中支付能够提高资金结算效率,但是在支付令开出前,各项审核要求多,程序复杂,特别是直接支付,需要上级主管单位、专员办层层审核,最后由财政部批复后才能支付。由于程序复杂,延缓了资金支付,对加快预算执行进度造成了很大影响。
三、政府采购及其影响
关键词:财会;信息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财务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加强财务和经济管理中,同时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会计的最高目标就是为上级领导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资料和信息,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新时期经济环境又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大的社会态势发展,均使财务会计本身的工作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财务会计信息所要求的真实性和高质量无可置疑受到的影响更大[1]。为此,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加强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上,必须保持科学的态度来应对知识经济、信息网络、经济全球化以及资源环境的新形势,积极推动财务工作信息化改革,不断加强对新问题的解决。
一、财会工作信息化
财会工作信息化,顾名思义可以将其理解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加强传统会计模型的改革完善,进而不断推进财会学科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起健全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要构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运用网络系统加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并达到最高信息资源目标实现资源共享,其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是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主动且实时地分析,形成准确可靠的财务报告。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成功实现财务信息化,这不仅是一场变革,同时是时代的需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信息时代财会工作信息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的合适软件
财务核算和管理一体化模式是将业务和会计信息结合起来的集成,并且将其作为基础,促进财务和业务两大部门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同时还能够发挥财务数据效用,全面掌握业务效用,并对其进行事中控制。这种核算和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使会计和业务的数据得到有效的结合,同时能够使财务信息所展现的内容更加丰富真实。但是随着部门的改革,各个部门所使用的操作软件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少部门所运用的软件主要考虑的是部门所需,使得各个部门之间没有较大的联系,数据的交流大多也是通过第三方媒体来进行传递,这就使得数据共享受到了阻碍。
(二)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内部控制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在信息化背景下,要实现内部控制大多是通过软件权限来开展,这就需要在进行软件开发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设计。由于软件设计通常选择了多个模块,而不同的模块等级所具备的权限又不同,而用户的使用权限不同,获得的信息数据也不同,可以说这是最基本的内部控制手段。也就是说,若不对信息系统进行权限分类,要实现内部控制就非常难,这就需要用户注意避免他人盗用账号等情况。
(三)缺乏有力的会计信息系统,无法维护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部门并不是非常明确,对其进行日常维护的责任更是模糊。大部分对信息化要求较高的企业,他们虽然重视信息化发展,但是并没有针对信息化系统设置独立的管理部门,这不仅不利于财会工作信息化改革,同时还不能够确保其任务的快速完成。技术力量非常薄弱,人员素质不到位等方面,使得信息化改革工作受到了限制,并且在遇到故障问题时,也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使得信息化工作始终不到位。
三、新时期财会工作信息化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转变信息化管理模式,促进财会工作信息化效率的提高
会计信息化就是能够推动会计职能将核算型逐渐向管理型转变,同时会计信息化不再只是运用手工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并且不再是简单地运用计算机功能,而是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扩展开来,使其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从传统的手工会计中突破出来,从而将桌面财务工作转变为网络财务管理。无论是企业管理人员亦或是财务工作人员,均可以通过财务信息化查找到各自所需的相关资料,这不仅能够实现管理人员对财会工作的监督管理,同时还能够实现财务工作的核算和分析[2]。在提高会计信息准确度的同时,还大大缩短了会计核算所花费的大量时间,促使财会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带动财务工作者将大量的时间和重心转移到决策、分析、预测以及经营等工作上,推动财务工作信息化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提高财会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财务信息人才
要推动财务信息工作实现最高目标,加强对高技能、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财务工作信息化对操作者的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纯熟的财会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强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应当加强财会软件和各种计算机网络软件才熟练操作,针对部分较为常见且简单的计算机故障和软件故障能够及时解决,并且清楚地知道会造成网络安全的各种情况,同时还能够做到基本防护。唯有如此才能够使财会资料、信息以及数据更加安全可靠,使企业决策者获得的数据报告和分析更加地完整、有力和真实,确保企业决策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实用信息和价值,进而有效带动会计职能进行过渡和转变。
(三)促进财务软件的通用性、标准性以及共享性的增强
要实现财务信息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加强财务软件的标准性、共享性和通用性是当前必须突破的课题,除此之外,还必须推动数据库安全性的全面加强,结合实际所需,拟定统一的标准,并根据企业的发展,加强企业资源共享、软件通用性以及企业管理层查阅信息、监督信息的随时性发展。与此同时,加强财会工作信息化改革还必须将改革注意力集中到软件编写机构、重要数据自动备份、自动安全防护以及人员的管理等方面上来,特别应当注意提高系统的操作安全性和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摘 要 集团财会工作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随之创新的,那么新的形势下,在提升企业管理的同时,加快财会的融合,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关键词 财会 融合 企业
一、财会工作的现行模式
财会工作是为了适应人们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对财会工作的要求越高,从而说明了财会工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财会工作的管理模式主要有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1]。财会管理的集权模式指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的财务体制;财会管理的分权模式指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以宏观指导为主的财务体制。通常,集权模式下财务管理权高度集中于集团母公司,这样极大抑制了子公司的积极性;同时增重了集团母公司的管理负担和决策风险。分权模式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未能揭示子公司的经营风险,同时因各子公司独立行事而不能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集团结合自身的组织模式和对分、子公司采用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相对集权的管理模式。
另外当前财会规范化制度具体表现为:第一、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即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定额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规范化,主要包括建立职工考勤记录、产量记录、工时记录等有关制度;采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和标准的计量手段;建立存货、固定资产等各种财产物资的验收、入库和出库制度;建立和健全各项消耗定额等。(2)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即在同一行业内的企业,所采用的会计科目、记账方法、成本核算方法、利润的确定方法等应尽量统一。(3)会计核算系统的规范化。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规范化,主要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种类、格式、编制、登记、审核和报送等方面,应按统一的规定进行。第二、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财务管理内容的规范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的管理等,企业在从事这些内容的管理工作时,应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或制度规定的前提下进行。(2)财务管理的方法规范化。财务管理的方法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和评价等。尽管这些理财方法多种多样,但就每一种方法而言,其工作程序、步骤应该是大同小异的,应尽量加以规范[2]。
当前,以“核算型”为重点的财会工作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重核算、轻管理、重决算,轻预算”为主体的财会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财会工作的需要,财会工作重点的转移势在必行[3]。财会工作重点的转移主要表现在:一是要从简单的核算转向全面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活动;二是要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转移[4];三是要从简单的会计管理向综合财务管理转移。总之,财会工作重点的转移,是财会工作职能转换和拓展业务范围的核心和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充分利用财会工作渗透力强的这个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财务管理为手段,全面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发挥好财会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财会工作的融合的探讨
集团财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如何发挥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寻找平衡点是一个难题。由此可见财会的融合性工作对提高财会的工作效率和减少误差和出错率是有益处的。那么集团财会管理工作在做到的规划化的同时,也要在统一和专业之间寻找合作点。
集团财会管理的职能是指在从事企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利效用,包括从宏观方面和从微观方面对企业产生各种作用。会计职能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延伸。1、信息职能的延伸。2、行为规范职能的延伸。3、资源配置职能的延伸。
企业财会部门的相关报告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相关领导阶层的经济决策,受影响的经济决策又影射牵连着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因此,如何在遵守规定的情况下,创造更多的效益是集团财会面临的困境。那么财会的融合将有效的化解这一难题。
加快财会的融合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统一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集团会计信息质,保护企业集团资产的安全、完整的内在需求,也是改变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的必要手段。通常各子公司均会建立符合自身经营发展共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岗位分工、授权批准、控制流程等方面因缺乏统一性而造成管上的困难,给企业集团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特别是在担保方面,因某一子公司对外担保而引发的债务问且时有发生。企业集团更应建立统一的担保制度,以控制子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及时掌握子公司的担保情况,减少因担保引起的财务风险。其次就是企业集团财会,理还可通过盈余管理、财会人员管理、内部审计制度、财务激励机制等方式加强对各子公司的相对集权管理。此外,一个切实有效的企业集团文化也有助于财务会管理部门更好地实现财会管理职能。
结语: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集团财会制度创新将采取更多的实践,各种先进的财会制度也将在集团企业得到运用。那么财会的融合也将随之加快。
参考文献:
[1]何立军.企业集团财会管理职能、模式及实现方式.东方企业化.2007(7).
[2]李承晓.浅谈企业财会管理现代化.华章.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