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镇土地等级划分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从狭义的土地资源安全定义出发,选取城镇建设用地安全状况和粮食安全状况两方面作为综合研究对象.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安全指数可由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指数、建设用地开发潜力指数、建设用地承载压力指数及建设用地集约度指数4个指标计算;粮食安全指数可由耕地安全指数、灌溉保证率指数、营养物质生产指数和耕地集约度4个指标计算.具体的指标意义及算法说明见表1.数据表明,(1)可开发利用面积:根据文献[17],用扣除掉已建设用地面积和基本农田面积的适宜建设用地面积(符合一定地形、地质及地貌的用地,标准见表2)来表征,其中基本农田面积用耕地面积乘以系数α表示,α取值范围为0.8~1.(2)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基准[9]1135:依据《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2011)中规定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确定可开发利用建设用地的人口承载能力为0.95~1.17万人/km2.出于计算方便性的考虑,本研究以1万人/km2作为城镇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标准.(3)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根据文献[22],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食物自给水平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条件下,为了满足每个人正常生活的食物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1.2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本文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各个选取指标的权重,根据确定的权重可以分别计算出建设用地安全指数和耕地安全指数.而对于建设用地安全指数权重和粮食安全指数权重的确定,本文使用研究区域城镇化率表示建设用地安全指数的权重,非城镇化率表示粮食安全指数的权重[9]1135.定义研究区域城镇化率为D,那么土地资源安全指数的评价模型为。
1.3土地资源安全等级与评价标准借鉴前人在生态安全评价的等级划分方法和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等级划分方法[17]1124,结合福州市的实际情况,将土地资源安全划分为5个等级:极不安全、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和安全.土地资源安全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见表3,土地资源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见表4.
1.4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赋权法的权重确定方法,进行各指标权重的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5.在各评价指标中,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指数和建设用地承载压力指数为负向指标,其它指标都为正向指标.
2评价结果分析
2.1建设用地安全评价使用福州市3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图、1∶50万福建省地质图及福州市2012年统计年鉴等数据和资料,分别计算出福州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开发潜力、承载压力以及建设用地集约度4个指标的指数,再利用表5提供的权重值计算福州市建设用地安全指数.在计算过程中,福州市基本农田保护率α采用80%.福州市2012年建设用地安全评价图见图1.福州市各区县中,建设用地安全指数以安全状态(包括安全和较安全)为主,处于安全状态的区县有5个,占国土面积的60.20%.其余县区建设用地处于不安全状态(包括不安全和极不安全)的有4个,占国土面积的39.79%,其中市区(包括仓山区、台江区、晋安区、鼓楼区和马尾区)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2.2粮食安全评价使用福州市2012年统计年鉴提供的粮食产量、播种面积数据及农业投入额等数据,分别计算出福州市耕地安全、灌溉保证率、营养物质生产指数及耕地集约度4个指标的指数.在计算粮食安全指数时,公式中的粮食自给率β取100%,人均食物需求量rG按400kg/年粮食计算;营养物质生产指数选取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蔬菜、牛奶、禽蛋及水产品8类食物.福州市各区县中,粮食安全指数以临界安全状态为主,包括3个区县,占国土面积的45.07%;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区县有4个,占国土面积的38.21%,其中市区(包括仓山区、台江区、晋安区、鼓楼区和马尾区)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粮食安全处于安全状态的有2个区县,占国土面积的16.71%.
2.3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利用福州市2012年各个行政区县的城镇化率,计算出各个行政区县的建设用地安全指数与粮食安全指数的动态权重,结合公式(2)计算出各个行政区县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福州市2012年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结果见表6.
3结论
第二条 在我省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范围内,凡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均应按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三条 《条例》第三条规定的计税依据,在土地占用面积未进行全面测量前,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的,按证书确认的土地使用面积计算。
二、尚未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的,以《条例》前形成的围墙、房舍、道路、界桩等标志为界,计算土地使用面积。
三、没有土地使用证书和标志的,由纳税人申报,经税务机关核实后,计算征收土地使用税。
第四条 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按下列标准确定:
一、市区及郊区非农业人口总计在五十万以上的为大城市;二十万至五十万的为中等城市;不满二十万的为小城市。非农业人口按公安机关在册正式户口人数计算。
二、县城指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三、建制镇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不包括所辖村)。
四、工矿区是指工商业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未设立建制镇的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
城市郊区、县城城区、建制镇镇区和工矿区的具体征税范围,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五条 我省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如下:
一、大城市分为三个等级:一等三元至五元,二等一元至三元,三等五角至一元。
二、中等城市分为三个等级:一等二元至四元,二等一元至二元,三等四角至一元。
三、小城市分为三个等级:一等一元五角至三元,二等一元至一元五角,三等三角至一元。
四、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为三个等级:一等一元至二元,二等五角至一元,三等二角至五角。
贫困县土地使用税税额可以适当降低,但降低额不得超过前款规定最低税额的百分之三十。
第六条 各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前条规定的税额幅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划分土地等级,确定适用税额,报省财政厅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 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全部或部分事业经费的单位,免缴土地使用税。经费全部白给的事业单位,应缴纳土地使用税。
第八条 缴纳土地使用税单位的厂区、宿舍区内部道路、小花园、绿化区等公共用地,均应计征土地使用税。
第九条 经批准专门用于耕地、林池、畜禽饲养场、鱼塘渔场等土地,免缴土地使用税。
经批准整治和改造的废弃土地,持土地管理机关出具的证明可从使用之月起,十年内免缴土地使用税。
第十条 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年计算,每年分两次缴纳:上半年于六月份征收入库,下半年于十二月份征收入库。
房产管理部门缴纳的土地使用税,按月缴纳。
第十一条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和《山西省税收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办理。
一、区片地价成果基本情况
2005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在征地工作中大力推行区片地价,努力实现同地同价。2007年4月,天津市公布实施区片地价,并于2014年完成首轮调整。新的区片地价包含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不包含地上附着物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该成果将全市10个涉农区县划分为39个区片,测算区片价格为2.8万元/亩至27万元/亩之间,全市加权平均的区片价格为4.7万元/亩,与上轮成果相比,平均提高1.45万元/亩,涨幅44.62%。
二、耕地质量成果基本情况
2006年天津市完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新的国家规程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形成本轮成果。本成果等级分为天津等、国家等两种,国家等又分为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三种。本文将涉及耕地产值问题,选取国家经济等作为指标。该指标共划分为15个等级,1级最优,15级最劣。天津市耕地分布在7-13等之间,其中9等地最多,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0%。从空间分布看,总体上经济等别较高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县,以宁河区、宝坻区为主。
三、区片地价与耕地质量结合分析
(一)确定分析区域
区片地价的测算范围为全市10个涉农区县,但只适用于集体土地。耕地质量的评价范围为2010年全市土地变更调查中的耕地。为提高分析结果的现势性,本文采用更新的2013年全市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该三项数据的公共有效范围提取方法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筛选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中的集体耕地,然后进一步用耕地质量成果裁剪该筛选结果,得到分析区域。该分析区域总面积3889平方公里。
(二)连接分析数据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分析区域、耕地质量、区片地价三项数据依次进行空间叠加,将国家经济等、区片价格依次标识到分析区域的各个图斑属性中,得到综合属性表,包含行政区(区县、乡镇、村)、耕地类型、质量等别、区片编号、区片价格、图斑面积等字段。运用数据透视工具,对综合属性表进行交叉分析,如表1所示。通过实证方式研究区片价格是否体现了耕地质量的差异,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体现了这种差异。
(三)分析结果说明
1.区片地价与耕地质量没有呈现严格的正相关
从平均价格看,9-13等地随着耕地质量逐级降低,区片价格也总体下降。但7、8等地的平均价格明显偏低,甚至低于10等地。这是由于7、8等优质耕地主要分布在宁河区、宝坻区,该两区的区片地价基本处于全市最低水平,而且划片较为粗犷,没有对优质耕地给予特别区分。事实上全市划片普遍较为粗犷,出于方便实施的考虑,与上轮相比区片数量归并减少了21个,很多区片包含多个等别的耕地,譬如编号为JX-3的1个区片包含6个等别的耕地,全部采用同一价格。
2.同等质量耕地的区片地价跨度大
8、9等地的价格跨度都在20万元/亩以上,10、11等地的价格跨度也在10万元/亩以上。这是由于这些等别的耕地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广泛,涉及多个区县、多个区片,譬如9等地涉及37个区片。在确定区片价格时,管理部门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当耕地质量所占权重偏小的时候,就会出现同等耕地因区片不同而价差偏大的现象。
综上,本轮区片地价存在“同等耕地、不同等价格,不同等耕地、同等价格”的现象,这与区片划分粗犷、耕地质量指标权重偏小有关,与“同地同价”的初衷相悖。
四、对策与建议
(一)吸纳耕地质量成果作为区片地价调整的依据
《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其中,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按照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一定倍数进行计算。可见,征地耕地的补偿标准应以产值为基础。目前,《土地管理法》尚未重新修订,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即使采用区片地价,那么区片地价也应将产值作为最主要的测算依据。
按照《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指导性意见》(国土资发〔2005〕144号文附件),区片地价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据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划分征地区片,并采用农地价格因素修正、征地案例比较和年产值倍数等方法测算的区片征地综合补偿标准。有农用地定级成果的市县,要以此为基础进行修正和调整来划分区片。可见,从国家导向看,制定区片地价也应重视地类、产值和农用地等级。
耕地质量等级,特别是经济等,是对耕地经济效益的科学量化反映,应当作为制定和调整区片地价的重要依据。由于天津市本轮区片地价调整时,耕地质量成果尚未完成,因此二者衔接不充分。这在下一轮调整时应当予以改进,加大耕地质量在各参考指标中的权重。
(二)建立区片地价的补偿修正体系
征地区片在理论上是一种匀质区域,但根据土地的特异性原理,世界上没有两宗完全相同的土地,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匀质区域也是不现实的,实践中一般只追求区片内的土地情况大体相当,管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很大。诚如管理部门所虑,如果区片划分越细,区片接边越多,越难以实施。但如果区片划分过粗,则连“土地情况大体相当”也难以做到。笔者认为,这一矛盾可以通过建立区片地价的补偿修正体系加以解决。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指导性意见》提出,“征地区片价作为征地补偿实施过程中的执行标准,一般情况下不设定宗地补偿费修正体系;确需设定修正体系的,要严格限定修正因素并控制修正系数,修正体系应一并公布”。可见,只要坚持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为区片地价建立补偿修正体系还是允许的。
关键词:耕地治疗;农田建设;标准;综合整治
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主要就是指通过一定的配套设施,采取科学有效的农田建设举措,集中、连续的形成一套完整的耕地治疗体系,旨在提高耕地的抗灾能力、改善农田经营方式,提高产能。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耕作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但是对于农田建设的高标准耕作研究尚且不够完善。如何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先进技术和经验制定详细标准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是研究的主要目的。[1]
一、高标准耕地治疗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高标准耕地综合治疗是指在传统农田建设基础上强化建设条件、建设要求等内容,侧重于不同区域的具体农田改进办法。在综合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耕地本身的区域性、适应性,根据土地条件的优良,完善基础设施,综合提高耕地质量。制定出的具体实行办法,要考虑到是否科学可行,要保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基本权益,有针对性、有导向性的开展农田建设、整治。
耕地的保护是从数量到质量的双重保护,农村耕地的基本整治是要保证高产和稳产,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抗灾能力,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积极实现耕作方式的创新性改革。耕地综合治疗要保证高标准,对于农田质量要划分等级,按耕地的优、良分布,这是对于耕地区域性整治的质量要求,说明基本的农田建设要努力实现高标准、高要求,落实好土地的灌溉、排水工程等,预防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实现科学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满足规模生产的要求。[2]
二、耕地综合治疗标准下基本农田建设的研究方法
指标考察。研究区域内土地的地形、地貌,结合气候、水文和土壤的基本特征,对耕地的总体生产力水平进行等级划分、评定。首先从构建评价体系着手,考察因素要从土地质量、生态水平双重方面进行,提高质量、稳定数量,保证生态景观良好。总体来说,高标准建设农田,一方面要考虑到耕地的生产条件,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是否能长久可持续的发展,这是高标准要求下农田基本建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综合判定。在农田内部指标核查中,考虑到农田基本自然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考察方面要从耕地的土壤湿度、土层深度、有机质含量和整体土地质地入手,测定PH值。这些因素对于基本的农田建设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根据研究指标得出结论后,可有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实施土地生产、保护机制。保证灌溉率、做好排水工作、完善道路的通达度,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活动,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进一步为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保障。除此以外,主导农田高标准建设的因素还包括当地的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程度和人口规模等。指标的综合判定一定要遵循全面性和独立性。[3]
三、基本农田建设研究结果分析
耕地的自然生产水平主要是由自然质量条件决定的,耕地自然质量等级可以按照评价值进行划分,等级靠前的耕地质量水平较高、自然条件优越,耕作没有太大的限制因素,应当作为农田建设的有限选择区;水平较低一级的耕地该是自然条件一般,主要会受土层厚度、土壤肥力等因素影响,可能还会有轻微的土壤盐渍化。这种等级的耕地一般灌溉设施较差,应该是建设高标准农田体系中重点建设的潜力地块。这些可以通过增加土地平整度、改善基础生产实施实现土地的改良和升级,进一步提高农田建设的质量条件。最后,末端评价等级的耕地属于总体水平较次,自然条件没有什么优越性,改造难度系数较大,同时各项整治工程实施较难,不适宜建设。[4]
土地的总体质量评价应当综合各要素分析,作出科学计算、判断,同时还要结合农田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作出评价结果,将建设区域划分为重点建设地块和建设潜力性地块。耕地区域建设要控制在风险范围内就还要为一般建设区预留建设地块,保证耕地综合利用和保护。
建设农田保护机制还要优化耕地的基本自然条件,提升总体质量,凸显地块优势。需要优先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结合土地特点,完善基本工程实施。对于稳定性一般、自然质量水平较高的土地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处理好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耕地建设中,要提高土地产能就要可持续利用。例如,山区地块,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主要农作物的耕作,但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地区自然条件还是属于较优越,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保护机制;对于平原地区的耕地,地形平坦,灌溉便利,水文、土质条件都十分适用于生产活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耕地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5]
结语:
当前社会经济要求下,要实现农业的大发展、大进步,在关于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方面一定要做足调研、做好研究,在农田建设方面积极创新,实施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好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工作。在研究数据方面要选取不同区域、不同条件土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总体评价科学评判等级,作出合理的分析、验证。对于土地的限制性因素要做好控制,对于其优势要充分利用,提高耕地总体生产力水平。重点研究土地的综合情况,多元化推动土地建设工作,始终尊重民心民愿,以长久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使基本的农田建设实现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朱传民,郝晋珉,陈丽,双文元,刘平辉.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J].农业工程学报,2015,08:233-242.
[2]钱凤魁,王秋兵,李娜.基于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综合评价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J].农业工程学报,2015,18:225-232.
[3]钱凤魁,张琳琳,边振兴,牛朋,贾璐,王秋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研究[J].土壤通报,2015,05:1049-1055.
关键词:3S技术;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P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伴随着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顺利展开,出现了非常多的城市也加入到城镇地籍调查的工作中。随着越来越多城市的加入,在对全国城镇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解,城镇土地的宏观调查以及合理管理国土资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应用3S技术来进行城镇地籍的调查,满足了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的需求,3S技术即为RS、GPS、GIS,翻译过来即为航测遥感系统、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高新的技术手段明显提高了调查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一、3S技术简介
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航测遥感系统)简称为3S技术,GPS的作用主要是在诸多外业的调查中不断地获取数据。GIS的主要作用则是对信息进行分析与应用,信息的来源主要是GPS所获得的数据以及RS所提供的数据。RS主要的作用是能够为GIS系统提供准确正确的数据源,并将数据进行不断更新与调整。
二、城镇地籍调查简述
对于城镇地籍调查而言,其主要是指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具体的地籍测量以及权属调查的工作。调查的内容为土地权属调查与地籍调查。对于土地权属调查而言,主要调查的内容是土地的权属以及土地权利所涉及到的界限,而地籍测量主要是在完成土地权属的调查之后,合理应用每种测绘仪器,按照规定的方法,在具体的地域内完成宗地权属界限以及土地形状的测量等工作。其调查的范围主要是围绕城市以及建制镇内的每宗土地展开调查,并且所调查的范围与农村土地实际已经确定的范围进行了衔接。
三、3S技术在城镇地籍调查里的应用及优势
RS技术的应用及优势
其主要是为城镇的地籍测量提供充足的数据基础,对遥感影像图的地物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与分析,最终我们可以有效获得布点位置以及等级要求,外业的施测组也可以根据影像图上的点找到实际的控制点,并对其进行测量,其优势在于与以往技术相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控制点的速度以及准确度。
GPS技术的应用及优势
当前,厘米级来应用RTK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被应用在诸多的测绘生产作业中,其实时效率非常高,能够在作业的现场立即提供出所检验的测量成果,用户就可以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免除了后续工作的诸多困扰。GPS技术的优势在于其操作简便,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可以免受许多条件的限制。
GIS技术的应用及优势
此种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外业所测量后的地形以及地籍图进行正确的编辑处理,然后来分析加工最后储存,最终形成土地数据、属性数据、控制点成果与正射影像等数据的数据库,其优势在于数据以及数据库的生成非常高效快捷。
四、地籍调查工作
(一)所调查地区的情况
该调查地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2度5分左右,北纬在32度41分左右。并且观察其地势由东向西依次升高,经过调查北边与西边的乡镇高程大约在150米左右,东边的则为100米左右,二者相差了大约有50米。并且所调查的范围为20多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实际测量的面积大约为40平方公里左右。
(二)正确选择高程基准以及坐标系
在此次的调查中,所选用的平面坐标系为西安坐标系,分带大约为3度,中央子午线在110度左右,所选择的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所选用的高程系统为国家所定的高程基准,将卡列索夫斯基椭球作为调查的参考依据,依据《城市测量规范》将成图比例尺定位1:500,按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来进行标准分幅,并执行编号,在将《地籍图图式》中所规定的相关标准来作为地籍图的图式。
后续的工作
完成上述的准备工作之后,后续的工作主要包括:1、地籍调查相关的工作程序;2、不断收集大量的调查资料,做好底图调查的准备工作;3、将调查范围进行标记,并且划分出街坊与街道;4、在分发调查指界的通知书时,要按照地区以及更小范围来进行发放;5、认真地绘制出宗地的草图;6、对宗地进行相应的编号;7、认真填好地籍的调查表,做好相关的调查记录,并且填好表格;8、不断收集与此次调查有关的房产信息与契税,还包括在耕地过程中的占用税信息;9、将调查的相关资料进行认真地整理好,归入档案。
(四)工作的技术路线
按照相关的规范与技术要求,在此次的城镇地籍调查中,主要将获得的影像图作为调查的原始底图,利用以往的相关权属资料以及土地管理的基本资料,合理应用具有建立机制的质量管理手段,选择将内业以及外业有效结合的调查方法,最终完成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存储传输以及研究应用的一系列的城镇地籍调查技术的相关流程。
技术路线
在进行测量控制时,选择相关单位所提供的高等级的GPS点作为调查的起算点,依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与《城市测量规范》等相关的规程与规范来完成首级控制网布控。
对于权属调查工作而言,主要是以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程作为调查的依据与标准,例如《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之后对每处宗地以及实地展开权属调查,最终了解了宗地的权属、界址以及面积等,并且对宗地的用途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调查,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以及所有权也进行了认真地调查。
2、详细的技术路线
在此次的地籍调查中,主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穿插在各个工序之间来完成相关的工作,最终加快了工程的进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的技术路线如下:
将地籍细部测量与权属调查进行有效结合;
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地籍的要素测量工作;
总结:
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集技术与行政于一身,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能够为土地登记以及核发证书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且此项工作的工作要求很高,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还应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进行相应的工作。应用3S技术来对城镇的土地进行调查后,明确了各个土地的宗地权属、土地面积、土地类型与土地位置等诸多的情况,为创建城镇调查数据库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并且为实现地籍业务科学信息化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屈智焕.3S技术支撑下的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研究——以邓州市地籍调查为例[J].科技信息,201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