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基本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管专业;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257-02
1信管专业的特点和能力要求
1.1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本科学生要具备现代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行政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IT产业和相关科研教学等部门承担信息管理工作和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1.2信管专业的特点
信管专业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信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本专业最大的特点。目前,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学科的交叉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拓展,更重要的是,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拓展已经成为各学科发展的新的生长点,而社会发展的现实,也大量需求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在教育部学科目录中信管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本专业在管理方面更加注重以管理的基本原理作指导,大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由于学科就业和应用的多行业性,本专业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计算机科学知识无疑在信管专业中处于关键地位。但信管专业毕竟不等同计算机专业,它们在共同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信管专业偏向计算机软件和管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等同于资本、原材料、人才等方面的资源,借助于经济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研究如何高效地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信息,也是本专业学生必修掌握的。
1.3信管专业的能力要求
信管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外,特别强调应具有查阅文献获取信息,了解本专业相关技术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的自学能力,同时,应具备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管理和维护技能、掌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及网页制作等实践技能。
2数字化学习及其特点
2.1数字化学习的含义
数字化学习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4年度报告则明确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数字化学习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理想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从而培养出21世纪所需的创新人才。
2.2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的内容具有先进性。通过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充分利用当前国内、国际现实世界中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并融入课程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利用。这种以现实和实际应用为基础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应用知识加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的内容具有多层次性。数字化资源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共享性,把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相对于课本内容,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难度水平的内容进行探索和继续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完全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不是很容易实现的。而事实上每个学生的原认知程度不同,感兴趣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网络可以完全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通过数字化学习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有能力的同学继续深入学习提供可行的途径。
数字化学习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前,互联网已十分普及,教师和学生都能很方便地在网上获得所需学习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电脑使用各种学习平台,获得高质量的相关课程信息,同时,也可以实现信息的任意传送、接收、共享、组织和储存。
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的内容具有可再生性。尤其是网上大量的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采用新颖熟练的数字化加工方法,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再创造。数字化学习的可再生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3信管专业的能力培养离不开数字化学习
3.1数字化学习可以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
信管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特点,都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比如,《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课本只是介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想完整做一个信息系统,只看课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在互联网上就有很多网站,教你做具体的信息系统,甚至是网络版的信息系统。再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很快,学生在学课本的时候课本上的内容就不可能是现实中最新的硬件配置介绍,只有通过互联网才能保证学习内容的先进性和现实性,通过互联网学习计算机维护经验和案例,更是可以利用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实践性的好的途径。
3.2数字化学习可以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管专业的学生要求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控制和利用。这些能力的学习和实践离不开数字化学习,比如,信息检索,互联网不仅是信息的海洋,更是练习检索实践的开放式平台,在公平开放的互联网面前,信息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和充分的,但信息能力就会千差万别,信管专业的学生要求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有更高的信息能力,互联网不仅有大量的统计数据,也有大量的统计报告,通过学习借鉴,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而真实的数据和报告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实际的认识,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数字化学习的形式
协作式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与合作,结成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更深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和以课程为基础的价值教育是通过科目内容来完成教学不一样,协作式教学则是通过“教学的过程”来实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一天的教学中,当把正常应当讲授的课程内容用协作式学习方法讲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传授了价值观。协作学习模式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协作、互助学习小组身份登录网络,参与协作学习;二是以个体身份登录网络,参与协作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要求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探究性学习,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内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创新能力和信息技能是信管专业学生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的数据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基于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和最有利于信管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西方国家 媒介融合 技术与经济
媒介融合虽然是一个多角度、多层面的概念,包括平台、传输网络、产业、市场以及终端等不同构面和层次的融合,但总体而言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分析维度:技术维度和经济维度,即将媒介融合视为技术问题或者是经济问题。
一、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技术维度的考察
媒介融合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这已是一个获得普遍认同的观点。在技术维度下言说媒介融合,网络化以及数字化是两大关键概念,而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发展与普及则是核心议题。因此,要考察媒介融合的现实图景,首先必须对西方主要国家的ICT技术发展与普及状况,尤其是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一个扫描。
(一)西方主要国家ICT与网络化发展的基本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西方各国不约而同地确立了以ICT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国家发展战略,根据ITU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西方各国的IDI发展指数(IDI指数,ICT Development Index)普遍在全球平均水平(4.08)之上,并且有相当大部分的国家IDI指数值高于6,反映了较高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下面,分别从硬体和软体两部分简述西方主要国家或地区ICT和网络化发展的现状。
1 电视、电脑、手机等硬体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网络化程度
电视、电脑以及手机是媒介融合终端实现的最重要的三个载体,而联网手机、联网电脑以及联网电视更被视为媒介融合实现的重要标志。因此,这些传媒终端的普及情况以及接入互联网的程度就成为考察媒介融合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
其中,在电脑方面,目前西方各国的电脑(包括PC以及移动和手持设备)的普及率普遍超过了70%。在手机方面,到2010年底,欧洲所有的国家,除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塞浦路斯、土耳其等国家以外,手机的普及率都已经超过了100%。在很多西方国家,接入互联网正在成为大的平板电视的标准配备。预计到2017年,北美、西欧的联网电视用户渗透率都将增长到50%以上。其中尤值得关注的是,结合电视与网络功能、且搭载操作系统的SmartTV(智能型电视)在欧美市场迅速兴起。
2 宽带以及3G等软体建设状况
自20世纪90年代开展有线和DSL服务开始以来,互联网尤其是宽带技术在西方各国获得了极大发展。同时,在宽带接入方面,西方各国亦走在前列。截至2011年初,荷兰、瑞士、丹麦、挪威、爱尔兰、法国、卢森堡以及瑞典等七个国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使用有线宽带;而在无线宽带方面,相当一部分西方国家的普及率已经超过50%,其中瑞典以及澳大利亚甚至超过了80%。同时,移动通信技术也获得了极大发展。目前,除了阿尔巴尼亚,欧洲所有的国家都启动了3G移动通信服务,而奥地利、塞浦路斯、芬兰、葡萄牙和瑞典等国家的3c普及率甚至达到了60%或更高。另外,瑞典、挪威、美国等国家甚至已经开始提供4c网络服务。
(二)西方主要国家数字化发展的基本状况
数字化是媒介融合的根基,而融合了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网络等众多技术的数字电视(Digital television,DTV)被认为是未来的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因此,下面主要介绍一下西方主要国家数字电视的发展和转换情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一贯奉行市场主义的西方国家纷纷积极介入数字电视的发展,推行强制性的“模拟一数字”转换计划。据有关统计,在西欧地区,截止2011年底,数字电视转换率已高达85%,而到2016年数字电视的普及率更是将高达99%。在北美地区,美国早已在2009年6月全部完成电视信号数字化;而与美国相邻的国家加拿大,也从2011年8月31日起广泛采用数字电视信号,包括首都和省会城市、人口超过30万的地区以及那些拥有不止一个通过无线电传送的电视台的地区,已全部实现数字化。
(三)西方主要国家融合性传媒业务或服务的基本发展状况
1 报刊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现状
近年来,西方国家报刊在面临来自互联网的生死挑战时,大致有以下两个发展方向:
一是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的进程。近年来,西方报业数字化转型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是阅读终端的多样化。随着智能手机、iPad、专门阅读器等各种新型手持移动终端的出现,各报刊也纷纷推出相应的新闻阅读客户端,以期赢得数字阅读时代的市场先机。
二是弃纸转网,停印印刷版报纸或杂志,完全转向纯网络媒体。如2008-2009年间,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邮讯报》、《塔克森市民报》、《安阿伯新闻报》等数家百年大报纷纷停印,转为专攻网络新闻。而美国老牌时事刊物《新闻周刊》也在2012年底结束出版纸质杂志,转而以付费模式通过电子阅读器和网页来内容。
2 三网融合业务或服务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美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便开始推出增值网络服务等融合电信、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功能的三网融合(Triple-play)业务或服务。如今,三网融合作为媒介融合核心领域的地位日益得到确认,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电信三大领域之间的融合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而言,在电信和互联网日趋融合的同时,下面两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我们注意:
一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积极进军互联网市场,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媒体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已渐趋成熟。
另一方面,互联网以及电信生产商也想方设法地进入广播电视市场,它们通过竞价政策、合纵连横等策略纷纷布局IPTV、移动电视等类电视业务,已经给传统的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市场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如在欧洲付费电视市场,电信运营商的增长速度已超过市场中的任何其它部分。而在IPTV和网络电视市场,电信运营商的发展也是咄咄逼人。二、市场的融合与产业的集中:经济维度的考察
(一)融合性传媒服务的消费与使用状况
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西方国家消费者的传媒消费和使用习惯正在发生巨变。数字多媒体服务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娱乐消费的主要内容。有线电视的家庭用户正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收看数字电视。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估计,尽管有线电视的订户依然在增长,但在未来的几年里,其市场份额将不断下降。被分割出来的市场将会落到数字卫星和IPTV等数字电视服务的头上。北美地区数字电视的订户到2016年将会从2011年1.14亿增加至1.29亿,平均年增长2.36%。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型的融合性传媒终端作为多功能操作平台,也在西方各国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很多消费者同时使用多种类型的媒体。如,虽然观看电视仍然是西方各国人们屏幕媒体的最主要消费方式,但“第二屏幕”的兴起已是不争事实。在2012年,“second screening(第二屏幕观看)”甚至成为了牛津词典英国年度词的候选词之一。英国大约80%的手机互联网用户会边看电视边通过手机网络与朋友交流,并且利用Twitte等平台实时收视评论。
(二)新经济的兴起
新技术带来的新经济的兴起。据Digital TV Research估计,到2017年,北美地区的三网融合业务的普及率将达到46%。其中,美国2400万的用户将为其带来高达870亿美元的收入,占了全球三网融合业务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仅在线电视和视频业务一项,2016年全球的收入将会超过21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的收入都将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甚至将占据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广告收入的指标方面,同样反映出了数字媒体所带来的挑战。其一,西方各国的报纸广告收入普遍呈下降趋势。截至2010年,北美地区在过去五年报纸广告收入下降了41.3%,西欧地区下降了21%,全球的平均数据下降了23.3%。其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广告收入逐渐开始超过传统媒体。如在法国、英国、匈牙利、波兰、日本等国家,互联网的广告收入已经超过了报纸媒体的广告收入;而在丹麦、挪威、瑞典以及英国等国家,互联网的广告收入甚至超过了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而在2012年上半年,仅Google一家公司的广告收入就已超过了全美所有印刷版日报和周末报纸的收入之和。其三,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也正在流向自己的数字版本或数字平台。如挪威、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报纸广告收入中,都有超过10%的比例是来源于自身的数字业务,而非印刷报纸。
(三)产业边界的模糊与集中
传媒生产的数字化以及渠道的网络化在大幅提高传媒产品的生产制作成本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产品复制的边际成本,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传媒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畴经济特性。在这种技术力量的推动以及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西方国家传媒产业的垂直整合蔚然成风,跨媒体的兼并或联合大大加速。以加拿大为例,从2000年加拿大最大电信运营商Bell Canada收购电视业务和报纸业务以来,这种跨媒体的横向兼并浪潮便一浪接着一浪。虽然备受关注的BellCanada收购Astral Media一案已被加拿大广播电视暨电讯委员会(CRTC)否决,但加拿大的传媒已经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私人集团的手中,而且主要的几个传媒集团基本都涉足多种传媒业务(表1)。
三、结语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 独立经济 监督视域
为加强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需要在现今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下积极推进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手段,加强审计档案的规范管理,逐步形成档案信息高效处理的整体环境,并改变相关职工老旧的固有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实现集中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一、审计软件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
审计软件传统定义是指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辅助功能,编写相应的计算机软件,以便辅助审计工作的进行,提高工作效率。而现今主要应用的审计软件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
(一)基于C/S模式下的审计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C/S模式下的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是按各种类别:文书、文件、音像、影像等对各种材料进行管理分类,是便于查询、统计、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相关人员在进入此平台后,能极为便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审计资料,而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时,也能减轻较大的工作负担。另外,由于计算机自身可以和云客户端进行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若存在缺失或者丢失的情况,可以进行数据恢复和备份。
(二)基于B/S模式下的审计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基于B/S模式下的审计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与C/S模式的区别就是它有其自身的专用网,和互联网是分离的,因此不会出现档案泄露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其优点是,它整体上的结构更为清晰,各个模块之间是分离的,系统的各个功能融入审计之间,能较为方便的实现项目计划的建立和安全管理,各种文件的流转,为出差在外的人员提供了一个信息查询平台。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
传统档案管理已经无法和现代化的经济发展相配合,在如此形势下,信息化档案管理应运而生,它是管理工作的一次创新,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档案具有的档案收集、鉴别、整理、统计等基本特性,还具有网上数字化浏览和远程查询等现代化特征,这在极大程度上便利了相关出差在外人员的工作,充分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现今主要可以分为日常业务管理、档案数字化采集系统和数字化档案查阅系统三大部分。以下是对这三个部分的简单介绍:
(一)日常业务管理系统
日常业务管理系统主要是实现各种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对相关人员档案及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缺少材料登记、其任前审核、档案转递、统计、查阅等业务处理功能。
(二)档案采集系统
数字化档案采集系统主要进行对纸质档案材料的数字化采集,将纸质素材转成数字化形式。现今较为常见的档案采集系统主要有了目录编辑、档案采集、数据审核这三大功能。并在现今高新的现代化网络技术的服务下,能够实现单客户端多人使用、多客户端多人等运行模式,能够同时对多本档案和材料进行采集和数据整理,为数据的入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便于查阅。
(三)档案查阅系统
档案查阅系统是以组织系统专用网为网络基础,采用B/S模式架构,系统主要在安全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可按日期、时间等多种方式,判断是否具有阅读档案的权利,并对其阅档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也可以采用信息采用加密信道传输等方式,确保档案真实安全可靠。
三、档案数字化替代传统档案管理的先进性
随着电子信息化技术在各个方面的综合使用,在审计档案管理上也推进了信息化建设,为审计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展开提供了保证,主要优点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经济效益
过去一旦出现档案管理不够完善,规整出现困难的情况,我们一般就会采用增加办公人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导致了职工人数过多,财政支出相应增加,管理成本大幅上涨。
另外一个方面,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大大节约了纸张,油墨等物质,将传统的纸质材料转化成可以重复使用的电子材料,大大节约了成本和保护了环境,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提高办公效率
数字化档案管理有其自身的特征,能保证使用过的资料存有记录,也不会因为他人的使用对后来人员的使用造成了阻碍。以相关组织部门为例,干部的聘请和提拔都需要极为详细而准确的档案信息,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完全可以提供详细、即时的数据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
同时,数字化档案管理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由于信息的流动速度快,对空间没有限制等特点,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无墙界档案”,档案库也基本变成了利用方便的信息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三)增强档案原件保护
将纸制档案转变为数字化电子档案后,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由其对历史久远的档案材料,数字化处理后无疑是对其更好的保护,另外,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也可以防止部分档案被随意修改的行为。
四、结束语
现今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便利,审计机关及时推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根据整体经济要求,将文件、档案管理提高到空前的高度,将审计工作带入数字化时代,并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艳林.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5).
[2]丁建雄,张徐驰.企业纸质档案数字化若干问题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9).
目前,世界各国电信公司普遍把发展接入网作为主要的经营策略之一,倾注了很大的力量。设备制造商也积极适应这方面的需要,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接入网设备产品。
接入网概念的出现,使电信运营者能够综合考虑用户环路的设备配置问题,既着眼于现在的需求又放眼于网络未来的发展。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服务水平都存在巨大差异。在现阶段接入网发展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个是在电信欠发达地区缺乏配套的用户线问题,另一个是电信发达地区用户环路的数字化与宽带化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普遍存在着因没有用户线而造成的大量待装用户无法及时装机。
许多国家的电信运营公司认为,采用无线用户环路解决电话网的机线矛盾是见效最快的方法,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效果更明显。因为目前的农村电话用户基本是固定用户,不存在不同无线技术之间的互通问题,也基本不考虑漫游问题,所以原则上可以不对采用的技术加以限制。
另外,SDH/SONET已大规模推广,ATM也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公用网,开始商用。因此用户环路也需要相应宽带化以支持各种宽带业务。现在,电信运营公司已经认识到用户环路宽带化刻不容缓,纷纷提出改造或重建用户网络的计划。
用户环路宽带化的方案有很多,如FTTB、FTTC、FTTH、HFC、HDSL、ADSL、WLL等等,并且有可能不断推出更新的接入技术。
对于新的各种接入技术,FTTB、FTTC、FTTZ将在近期内占有较大市场;国外电信界普遍认为FTTH是未来的发展方向;HFC是目前较看好的提供CATV等宽带业务的方法;HDSL在利用现有用户线对提供基群速率业务方面技术相对比较成熟;WLL还限于提供基本电话业务,与有线技术相比很具竞争力。但无论采用什么技术,运营公司最关心的是每线成本及商用的时间。
无线用户环路(WLL)目前主要用于提供基本电信业务,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以数字/模拟蜂窝为基础的技术、数字微波技术和毫米波(28GHz)技术、一点多址技术。
目前,无线用户环路在发展中国家应用较多,想以此加快提高和发展电信业务。一些发达国家新的运营公司也用WLL作为竞争手段,在日本,已把发展无线接入技术作为今后通信发展的主要技术政策之一。日本NTT公司将从1998年开始在人口密度低的农村地区,采用光纤接入和固定无线接入方式或有线无线混合接入等方式正式商用PHS-WLL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并把这种技术推向国外。一些国家在局部高密度用户区域也开始应用无线接入技术(PHS等)以扩大业务。
二、我国接入发展状况
自“八五”、“九五”规划期以来,我国电信网建设获得了巨大成绩,综合通信能力明显增强,通信网正向全数字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电话网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交换机总容量达1.1亿门)。全国县城以上城市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交换机,程控化比重达到99.7%,长途话路中数字电路占99.2%以上,据ITU统计,1995年美国电信网数字化率达73%。应当说我国通信网路装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从网络整体看,我国处于网络末端的用户线路短缺问题在一些地区和农村地区十分突出,传统的模拟铜缆为主要的用户线传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制约着通信新业务的发展,成为建设现代化电信网的瓶颈。随着经济发展,高速数据、高质量视频业务等宽带业务的需求日趋迫切,作为交换局与用户终端间的连接纽带,用户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也被提到重要日程。我国农村通信市场迅速启动,将成为电信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农村用户接入网的建设也十分迫切。农村用户接入网建设受农村用户分散、地形条件复杂,山区、水网、用户线路超长,再加上农村经济条件差,这些特点,使得农村地区的用户接入网建设难度比城市用户接入网建设的难度更大。
目前,接入网的许多技术仍不够成熟,或成本太高,离大规模商用化还有一定距离。我国有关接入网的体制、标准正在抓紧制定中,相关的接入网试验也在几种交接上进行实用化试验工作。因此,在确定各地区接入网发展途径和建设中,一定要根据城市和农村地区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特点和条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发展接入网。
三、接入网的定义和定界
国际电信联盟ITU-T已通过关于用户接入网定义、定界和功能的G·902建议,以及接入网的接口建议G·904、G965,我国已制订了接入网的相关标准。
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经由Q3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传送实体提供必要的传送承载能力,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不作处理。换言之,接入网是由网络侧V或Z参考点与用户测T或Z参考点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所构成。
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由三个接口定界,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SN)相连,用户侧经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其中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是一种可以接入各种交换型和/或永久连接型电信业务的网元,而SNI即是AN与SN之间的接口。可提供规定业务的SN有本地交换机、租用线业务节点或特定配置情况下的点播电视和广播电视业务节点等。
四、接入网的功能、位置及标准化接口
根据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为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端设备之间的实施系统,它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的用户本地线路网,可含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接入网可支持包括窄带和宽带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
为了支持不同的业务,接入网需要有不同的接口。交换侧和用户侧的接口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配置,两侧的接口可以是不对称的。目前ITU-T规范接口版本交换侧采用的为V5.1和V5.2接口,将来接口类型还要向前发展,例如宽带V接口,如VB5.1,VB5.2,SDH接口和租用线接口等。
V5接口的诞生对接入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直到不久前,音频(VF)接口仍是电话用户与本地交换机之间的唯一接口。超过铜线用户电缆的覆盖范围时,只有采用远端模块或音频转接的用户环路载波设备(SLC)来实现接入。这两种技术目前都存在严重的缺陷。SLC设备在交换机侧需要进行一次A/D和D/A转换,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极不合理,而且无法解决数据业务的接入问题,因为数据要求透明传输,不能转换。远端模块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比较合理,然而,交换机与远端模块之间的数字接口没有统一规范,不同厂家的设备不能互通,给网络的规划和建设造成一定困难。交换机局间中继的数字接口则由于不能支持用户线信令而不能用于接入网。
V5.1和V5.2建立在2.048Mbit/s接口基础上,除了帧同步时隙外,使用一个或多个时隙作为通信控制信道来传送信令,其它时隙作为承载信道,可以传送64Kbit/s数字话音信号或ISDN的B通道信号。V5·1支持1个2Mbit/s链路,1个位于TS16时隙的通信控制信道,其余各时隙固定分配给各承载信道。V5·2支持1~16个2Mbit/s链路,1个或多个通信控制信道,承载信道时隙动态分配,且具有集线功能。
V5链路接入协议定义了V5的所有功能,内容包括:电话网用户信令信号的双向传递、用户端口的状态和控制信息的双向传递、ISDN的D通道信息的双向传递、V5.2承载信道的动态分配和集线控制、V5.2的多个控制信道的倒换功能和承载信道连接功能、V5.2的多个2Mbit/s链路的管理功能等。
V5接口支持的接入类型包括:模拟电话、ISDN基本速率接口、ISDN基群速率接口(仅V5·2)及半永久连接租用线路。
V5接口的问世推动了接入网的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1)由于V5规范了数字化的用户接口,从而使接入网的引入变得既经济又有效,使得用户环路中音频转换接技术SLC作为一种应用技术将被取代。
(2)由于V5支持多种业务以及它们的综合接入,使得从此在接入网上能够实现模拟和数字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
(3)由于V5接口将交换机的数字接口标准化,故为开放式接口,打破了交换机远端模块的专有性,交换机与接入网设备可由不同厂家提供。大批的厂家加入到接入网行业中竞争,大量的生产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各本地网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齐,对接入网的业务需求差异较大,广大农村地区拉入网的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交换机数字化,ISDN的引入,多种接入网组网方式的应用,迟早要在农村地区实现。
五、接入网的组网技术选用
1、有线接入技术
当前比较实用的有线接入方案中,除了传统的铜线接入方式外,有以下四种接入技术:
(1)光纤接入(FTTB、FTTC、FTTZ、FTTH等)。FTTB、FTTC、FTTZ、FTTH等接入方案是按光纤敷设到那里来区分的,即以接入网主干系统与配线系统的交界点—光网络单元(ONU)的位置进行划分的。FTTB是指光纤敷设到办公大楼,FTTC是指光纤敷设到路边,FTTZ是指光纤敷设到用户小区,FTTH是光纤直接到每个家庭。从技术的角度看,FTTB、FTTC、TFFZ基本相近,没有实质性区别。
从运营角度看,当前业务量最大,用户需求最迫切的是FTTB。FTTB的特点是全数字化接入与传输,主干系统的传输媒介是光纤,各种业务以时分复用方式接入,传输速率为155Mb/s或140Mb/s;配线系统使用星型结构的铜绞线作为传输媒介,根据终端设备的种类,配线系统可以使用二线连接或四线连接结构;FTTB与交换局之间应使用V5接口。可实现多种业务的综合服务(包括宽带业务),容易向环型光纤网过渡。
目前发达地区农村接入网已广泛采用了架空光缆,今后在地形条件适宜的农村地区,光缆到乡、镇、村是发展的方向,地、县到乡镇之间地理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应敷设光缆,接入技术仍可优选远端模块。模块服务半径7~10公里。光缆应备有传送CATV信号的单独光纤为实现共缆分纤综合传输电话和CATV提供基础装备。虽然目前农村普及率水平很低,但近几年农村电话发展速度持续高涨,农村通信水平将有大幅度增长,因此建设农村的光缆接入网应有长远规划来指导建设。
(2)光纤同轴混合接入(HFC)。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模拟传输方式,综合接入多种业务信息。HFC的主干系统使用光纤,采取频分复用方式传输多种信息;配线部分使用树状拓扑结构的同轴电缆系统,传输和分配用户信息。在HFC网上传输数字语音和数字图像信息时,必须经过宽带调制器(64QA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模拟信道中传输。
HFC可用于解决CATV、电话、数据等业务的综合接入问题。
(3)高速数字用户环路(HDSL)。为了充分发挥现有市话电缆的作用,解决用户线不足和高速业务的需求的矛盾,国外研制开发了高速数字用户环路HDSL技术。使用两对用户线传输2.048Mb/s信息的能力。HDSL可充当用户接入网的主干传输系统。
HDSL的优点是充分利用现有铜缆实现扩容,也可以解决少量用户传输384Kbps和2Mbps宽带信号的需求;安装HDSL设备时基本不改变原有设备,施工方便迅速;当更大容量用户环路建成后,HDSL设备可以转到异地使用。对于原来已铺设有铜缆到乡、镇及村的农村地区,HDSL方式对迅速扩容和开放数据业务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2、多种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在有线通信不断发展的同时,无线通信技术以其灵活方便、建设速度快、维护费用低、受环境限制少、适合于远距离分散用户等功能特点,成为接入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其中,固定无线接入是解决我国目前机线矛盾等问题的主要方式。地、县到乡镇之间地理环境不允许敷设光缆,接入技术应优选多终端固定无线接入。服务半径10~30公里。
在城、乡用户线紧张的地区,用户的扩容也可采用无线技术接入手段,日本已大量采用无线接入手段、PHS-WLL。
无线接入大体上可分为:
(1)现有移动技术的固定应用,如蜂窝技术和无绳技术;
(2)专为固定无线接入设计的技术;
(3)微波技术(一点多址技术)。
从技术的角度上讲,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适用。上海市区已应用一点多址无线接入系统开通电话、传真、数据等业务,农村地区也有较多应用。
采用移动技术或专用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有两种系统结构:与移动混合组网;单独组网。
(1)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即固定无线终端接入到移动交换机MSC。此方式可使运营者以同一系统结构服务于移动和固定的不同用户群;
(2)典型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结构,即直接接入到PSTN/ISDN,而不接入到移动交换机。
这种结构是由PSTN/ISDN本地交换机来进行呼叫处理、计费和编号识别等。
当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与PSTN或ISDN连接时,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应能透明地支持;
(1)PSTN的电话业务、电话新服务项目及非话业务。
(2)ISDN的用户综合(电信)业务、承载业务以及补充业务。
(3)微波一点多址技术是提供中低容量大范围覆盖(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的用户环路技术。它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在水网地区和山区,每到夏季汛期,通信紧张的矛盾极为突出,但受地理条件限制无法采用有线技术的农村使用,从目前的商用情况看,它的确是解决农村通信的一种主要手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管理科学步入到知识管理阶段。早在20世纪60年代,彼得?德鲁克就指出:“我们正进入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是且应该是知识。”①此后国内外一些组织、学者对知识管理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战略和领导支持、文化、测量和技术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包含识别、搜集、组织、共享、应用和创造等环节。”②;易凌峰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持续的知识获取、储存与创新过程;由知识员工不断地把个人显性与隐性知识转变成组织知识,并不断扩大组织的智力资本以增加组织竞争力的过程。
因此本文认为以知识管理的“知识共享”和“以人为本”两个核心理念审视、分析数字档案馆的基本内涵,充分汲取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经验,研究数字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对我们探求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数字档案馆如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管理理念下数字档案馆的基本内涵
(1)“知识共享”
所谓“知识共享”就是要通过共享技术使知识信息化以提供利用,这涉及到技术因素。一方面,数字档案馆的管理对象主要是数字化信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载体涉及互联网、数据库管理系统、存贮结构技术等计算机通讯基本技术。
另一方面,由于在知识属性上,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在揭示某一知识方面是较为分散的;在知识分类上,档案倾向于使用历史主义的方法,强调全宗的完整性。基于此,数字档案馆在实现“知识共享”上采用的技术标准与数字图书馆相比有着独特性,尤其是在元数据技术和多维分析技术方面。
(2)“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挖掘馆员的隐性知识使其转换为显性知识,这涉及人的因素。对数字档案馆而言,“以人为本”主要包括用户和馆员两个方面。
一方面,为了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需要开展诸如知识分类定制、知识推送服务、知识智能服务等工作,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数字档案馆必须从信息资源保存机构向开放型用户服务平台转变。然而由于数字档案馆服务对象、开放程度和技术依赖性等方面的要求,数字档案馆提供个性化服务时,应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性,协调维护档案知识的原始性和相关加工编纂的关系;充分考虑到档案知识的保密性和时效性;技术上关键要有一个总控模块对个性化用户接口、用户需求分析、用户信息库等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在馆员知识挖掘和综合素质提高上,档案馆员必须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知识管理技能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复合式人才,能够使自身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社会化。⑤然而由于档案馆员在数字环境下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挖掘馆员知识,引导知识创新的方法、机制具有独特性;同时由于职业定位的缘故,要求档案馆员在提供知识时应有侧重,表现在:更好地维护档案知识的凭证性;需要注意知识的保密性,明确用户的使用权限,并在此基础上再对档案进行加工处理、传播共享。
三、数字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1)从“知识共享”和“以人为本”理念出发
知识管理的“知识共享”和“以人为本”并不是一种实际管理技术,而是一种指导性的思路。这就要求在实施知识管理时必须沿着“知识共享”和“以人为本”的思路,将这两种理念融合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并根据实际情况重视或增加某些管理元素,以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都是一项长期、涉及面广的任务,在建设初期就应当引入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革新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思路,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并提升数字档案馆的层次。
(2)重塑角色
为了满足知识管理的需求,数字档案馆的所有馆员,不论是从事行政管理、馆藏管理,还是从事参考咨询或技术服务,都应担当知识管理者的新角色。这种新角色体现在:1)知识管理开发者,包括设计、组织与维护数字资产;2)知识管理综合者,能综合信息资源与相关服务;3)知识管理教育者,教育员工和用户如何组织、保存与共享各自的信息资源;4)知识管理研究者,应用学科知识与相关技术进行组织、检索与存储研究。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