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德育教育

小学生德育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德育教育

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教育 有效途径

我是一位农村小学校长,从事德育教育工作30年。在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校的孩子个个成为品德优秀的学生。如何才能使他们成为品德优秀的人?凭我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以下有效的教育途径:

一、教育者首先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者起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学习结果直接受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影响。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在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好的形象,这样才会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

二、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如:在进行科技教育的课文教学时,我们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我国科技的发达,科技人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为国作贡献的伟大与自豪。立志做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又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从而达到既能学好学科内容,又能教育良好品德的培养。

三、让道德教育走出课堂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都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让道德教育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之外,我们还必须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慰问五保老人,为老人打扫清洁卫生;打扫公共场所等活动。使德育教育做得扎实有效。

四、让道德观的培养在实践中体验形成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因此,我们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组织好各种有益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观。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五、抓住机遇实施德育教育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得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要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让他们懂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如:学校开展的“六一”体育运动竞赛和文艺表演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培养起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小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七、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小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八、加强家庭、学校相结合的教育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少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曾庆春主编:《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3.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 德育 品德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人才竞争的社会,教育也顺应时势,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于是我们的家长,学校,老师都在不遗余力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各种课外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就在我们窃喜中国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可以达到美国高中生的水平时,孩子们的厌学情绪却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学生伤害父母,老师的报道频频见诸报刊。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我们要的素质教育吗?为什学生的幸福感越来越少,为什么辛苦付出的老师和家长却得不到孩子们的尊重?为什么教育的尊严丢了?在教育中缺失了什么?答案也许就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中:“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的大树。”先做人,再做学问,只有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能体验到幸福,并把幸福回报给社会的人。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深体会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工作中,总结出了三点德育方法:

一.关爱孩子,宽严相济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对于儿童,就对待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小心呵护,要用慈爱的心去关心爱护他们。耐心教导,循循善诱。用讲道理的方法去教育,感化儿童。

孩子六七岁入学读书,刚开始不大适应。这时老师绝不可一味训斥,责骂,这样,不但无益,而且有害。这个阶段孩子的思想单纯的像一面镜子,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映照在孩子的心里。有时我们会听到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训斥别人,甚至有一个老师一次在课堂里扔了一个不听话孩子的书本,就是这样一个有些粗暴的动作,却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影像,下课后,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孩子们模仿纷纷把书本抛向空中。这些都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到八九岁年级时,孩子渐渐懂事,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惩罚,但也只能是偶尔用一下,才会有用。如果经常使用,就会失去了老师的威严,孩子们习以为常,就会丧失羞耻感。变得顽固不化,反而更难教育了。如果有了点滴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可以鼓励其上进之心,帮助其进步。

到了十四五六,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见解。根据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对天资聪颖,上进心强的孩子,用友好和善的语气去提醒,使他们能不断的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对于缺乏自制力,学习不主动的孩子,可给与适当责罚,但惩罚后仍然要与其沟通,耐心劝导,使之明白为什么要责罚他,使之“知悔而知新”,从心理上认同老师的责罚。否则在心里上产生抵触情绪,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对学生有爱心,就要对学生负责。就必须严格要求。然而还必须宽严相济,才能取的教育的成功。老师应当对学生的态度宽厚一些,如表情和蔼,语言温和。但在学习上则从严要求,不能有一点马虎。对于幼小的孩子,在其刚离父母入学之时,若老师要求过严,则必然害怕,他们表面虽不说,内心却受到伤害,害怕上学之心便油然而生。所以要求可适当放宽一些。加入有的孩子太过于放纵,也只用脸色严厉一点,决不能大声斥责。但年龄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思想,这种方法则难以见效。所以此时对他们要求应当严格一些。使其走上正道。

二.在孩子心里播种爱的种子

老师教育学生要以正面开导为主。通过故事儿歌形式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刚加入少先队,老师讲一些国旗和红领巾的故事,使学生明白红领巾是国旗的一部分,自己戴上了红领巾,就不能给他抹黑,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我的好妈妈”,从表演的动作活动中体验关爱别人时所产生的愉悦。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将各种好的书籍,当做每日学习的功课,与学生讲说。还可以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每天朗诵一些励志的话。这样,即使再愚钝的孩子,每天都能听到有益身心的“嘉言”。自然会逐渐产生上进心。

三.正身端品

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德育;途径;方法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生人生启蒙的阶段,小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人格和品德意识尚未形成,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关乎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到小学生正确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尤其农村小学生父辈接受教育较少,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接受全面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缺少,小学生在正确的德育教育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优良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呢?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由于消息闭塞,农村德育教育不符合时代要求

很多农村深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域闭塞,与外界沟通很困难,教学信息不够畅通,教学资料的传递也不够及时,导致农村小学各科目教学都受到限制,德育教育更是如此,教师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与城镇学校的交流有限,加之部分城镇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偏远地区的德语教学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重,德育教育内容涉猎不全面

很多农村小学教学多是这种模式,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多种科目的任课教师,甚至个别落后学校一个年级的教师几乎承担了所有科目,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已经占据了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德育教育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自然就减少了,加之个别教师不重视,教学压力较大,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传统的德育教学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十分简单,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枯燥而乏味,课堂教学与小学生的互动很少,教学内容都是理性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缺乏热情。其次,由于个别农村学校的条件艰苦,学校设备设施不齐全,学校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停留在原始教学层面,没有明显进展。

二、开展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内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守自然法则,遵守社会公德,知晓一些法律常识等等。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关心学生,尤其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近些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要与他们多接触,多沟通,对这些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和德育教育,代替父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合理约束,为他们健康发展负责。德育教育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符合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二)加强德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创新

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素质不够,德语教学工作不到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不可能进展顺利,因此,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现在农村教师缺乏、工资较低的情况,有关部门要予以调整,使一些教师能够有留下来的可能,这是保证师资力量的关键所在。其次,要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德育教育经验,定期为农村教师培训德育知识,保证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关注留守和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疏导

目前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经济落后,一些家长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由于祖辈管束不严,部分儿童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个别学生性格孤僻与偏激,与同学关系恶劣,上课不认真,逃课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多关心他们,与他们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允许他们释放心里的压力,发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保证这些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实现全面进步。

(四)家长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推进德育教育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长的启蒙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长要配合教师的教育策略,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发现按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配合教师和学校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这样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学校和教师要积极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有效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亲和力,调节部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促进小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性格和人生态度。

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144-01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上一节品德课,设计课堂导入时,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下面我就举个例子说明:

我教学《我的父母》这一课时,重点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孩子们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经过上述的教育途径,我们可以使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去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

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新时期;小学生德育教育;推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

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力争构建和谐社会,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文明程度。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历程的必经阶段,如果将育人工作视为学校教育的"筋骨",那么,学生德育教育则成为学校教育的"精气神",缺少"精气神"的学校教育无疑是失败的。社会发展新时期,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发生改变,我国学校教育更为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正因如此,小学生德育教育成为当下小学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社会发展新时期,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措施来深入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一、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荀子・修身》中有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道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德育教育成为当今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刘备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学生德育教育也要从点滴做起,学校可利用《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等的学科教学来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依照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事。现阶段,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是有些小学生能流利背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却不依照相关规范行事;二是有些小学生在学校表现良好,在家里及社会上却表现极差。因此,学校在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杜绝表面化与形式化,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将小学生德育教育视为长期任务

小学生德育教育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实现对学生的"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对于众多小学学校而言,应将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视为长期任务来抓,做到坚持不懈、常抓不懈。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首先是学校要长期抓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是磨练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熔炉,也是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基地,唯有实现综合育人的德育教育目的,学校的德育教育才是获得了真正的成功。其次是教师要长期抓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决定了教师在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起到德育楷模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落实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要认识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道德素养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操之过急,做到耐心细致的引导,要做到严中有爱,不抛弃、不放弃每个学生。

三、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众所周知,学校、家庭和社会是教育得以实施的三大支柱,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顺利施行,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层面:

1.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名句,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体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实情况是,许多家长将孩子教育视为学校及教师的事情,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家庭教育,但往往存在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上的误区。家庭教育具有无形的力量,好的家长胜过好的老师,家长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到言传身教,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讲究家庭教育的艺术性,做到严中有爱,使孩子获得积极正确的人生认识,为学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学校教育是学生整体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小学生德育教育也起到主导作用。社会发展新时期,学校应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在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通过模范带动、自我评价、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来转变学生道德思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学校网站等诸多途径反映学生整体成长情况,真正发挥学校在该项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3.社会教育

现阶段,社会各领域的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大量存在,正面信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作用,而负面信息则易于将学生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现阶段,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诸多不利因素对学生形成巨大冲击,为了规避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各阶层应关注学生教育,致力于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用健康的理念引导学生,用向上的举措感化学生,使他们获得优良方面的社会教育。

四、激发小学生实施自我道德教育

通过家庭的熏陶、学校的培养和社会的磨练,学生们往往对社会新时期的道德规范有了一些体悟,形成自我道德教育的动机。成功的学校德育教育不是硬性强调小学生该具备如何的道德素养,而是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介绍引用古今中外具有高尚道德人物的典型事例,来使学生们认识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要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与自我评价,具有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愿望;二是将生活视为学生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良师,学生应突破学校的禁锢,面向社会,在适当的契机和有益的平台下,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如在"献爱心"活动中,学生们能够体悟到他人生活的疾苦,能够感悟他人命运的奋争,更为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对他人更具同情心和爱心;三是在认识和发扬真善美的同时,学生们学会了明辨是非,更为唾弃并防范丑恶的东西,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并通过自身的行动去感染他人。

结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良好习惯是一个人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可以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人的整个一生都将享受到这种资本的利息。"因此,在学校德育教育的有益推动下,小学生往往能够形成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良好习惯,对人形成终身的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该项工作的推行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努力,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辛勤教育与培养。

参考文献:

[1]项芳梅,朱苏伟.探析小学生德育教育新途径[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