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质量奖励办法

教学质量奖励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质量奖励办法

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范文第1篇

2010—2011学年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对各校的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分。每学期县随机进行一至两次单元过关随机抽查(随机抽取年段、班级、科目),每学年一次毕业班统一测试。量化总分100分。单元抽查占40%。计算方法为过关次数/抽查次数×40。各校毕业班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综合(品德与社会、科学),年巩固率要求在99%以上,按三率及平均分相应比例(巩固率30%、全科及格率30%、优生率10%、平均分30%)总评得分进行排名,第一名得100分,第二名后按学校总评得分/第一名总评得分×60=学校得分。发现弄虚作假或考风考纪严重违规现象,该科成绩为零分。

各学校应达到的基本目标得分为本部为88分,小坪小学、大坪小学、建设小学为85分,钟腾小学为80分。

奖惩办法

(一)、奖励办法

1、各校学年教学质量得分第一、二名的学校和校长分别授以“××××年度霞寨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优秀学校”和“××××年度霞寨中心小学小学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优秀校长”荣誉称号。

2、教师单科教学成绩名次奖:

依据全县小学教学质量抽考、毕业班学年统一测试,对教学成绩突出的学科专任教师实行表彰。单元抽考及格率98%以上;毕业班统一测试按学科三率及平均分(巩固率30%、全科及格率30%、优生率10%、平均分30%)总评得分任教学科名列第一名奖金1000元,第二名800元,第三名600元,第四名400元,第五名200元,以上学期中心校统考为基数三率及平均分每前进一名奖金100元。

3、教学成绩进步奖:

同前学年比,毕业班学年统一测试教学质量总评得分进步一个名次学校教学质量得分奖励0.5分,每退一个名次反扣0.5分。

4、教研成果奖。

对承担市级教研活动每次奖励2分,对承担县级教研活动,每次奖励1分;集体参加市、县级教研活动获奖者分别奖励1分、0.5分;个人参加市级教研活动获奖者,每人次奖励0.5分。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课题通过县、市、省、国家级审批立项,教学质量得分分别奖励0.5分、1分、1.5分、2分;通过县、市、省、国家级验收,教学质量得分再分别奖励0.5分、1分、1.5分、2分。(注:各级获奖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文或下发证书,并以县认定得分为准。)

5、指导学生奖。

学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下文举办的各类竞赛获奖(含体育、艺术类),对学校进行教学质量得分奖励。通过现场参赛选拔的,个人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获奖每人次国家级奖1分,省级奖0.2分,市级奖0.1分;集体获奖国家级奖4分,省级奖2分,市级奖1分,县级奖0.5分。非现场参赛选拔的,为现场参赛选拔各相应等次得分的50%给予奖励。本项目最终得分根据学校规模按在校生数比例进行计算。计算办法为:学校指导学生奖励分=校指导学生总得分×类校总生数÷(本校学生数×类校间数)(注:各级获奖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文或下发证书,并以县认定得分为准。)

6、综合表彰奖。

学校获国家级教育主管部门综合表彰的,每次教学质量得分奖励4分;获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综合表彰的,每次教学质量得分奖励3分;获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综合表彰的,每次教学质量得分奖励2分;获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综合表彰的,每次教学质量得分奖励1分。全中心校集体得奖的,各校均可得分。

本奖励办法得分直接记入教学质量量化得分。

(二)、责任追究:

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范文第2篇

为了贯彻“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激励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迈上新台阶,对在教学科研中取得成绩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设立如下奖项:

(一)教学论文奖:

1、受奖论文的界定:

(1)发表在编有全国发行统一代号(以每年书刊目录为准)的有关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的专业刊物上的论文。如《中学xx教学参考》、《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等等。在报纸发表的文章按区级发表的论文获奖,在非法报刊发表的论文不列入奖励范围。被辑录在有关论文集的论文,按在区级杂志发放奖金。

(2)在国家、省、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专业论文竞赛获奖的论文。如佛山市、禅城区教研室举办的教学论文评比获奖的论文。在民间学术机构团体或学科学会举办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的论文按区级论文评比相应等级颁发奖金。

2、奖励办法

(1)、已发表的论文凭登载论文的刊物原件或复印件按等级标准发奖。

(2)、获国家、省、市、区奖的论文,凭获奖证书按等级标准发奖。

3、等级和奖励标准

(1)

级别 区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2)获奖论文

级别 区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二等奖 80元 120元 200元 300元

(二)、优质课奖励

参加各类型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课件、说课、网站评比获奖奖励标准

级别 校级 区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二等奖 50元 80元 120元 200元 300元二、学科竞赛辅导奖励方案

1、目的:学科竞赛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组织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体现。为鼓励教师积极辅导训练学生,在各类学科

竞赛中为学校争取荣誉,现制定此方案,对辅导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一、参与学科:

1、由教育部门组织进行的全国各类学科竞赛(数、理、化、英等中考可加分的)

2、各级科技、艺术、体育类竞赛等

二、辅导要求及考核办法:

各科组要将学科竞赛(或第二课堂活动)辅导纳入学期科组计划,并能安排实施,发挥科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对于所参加的学科竞赛或第二课堂的相关成绩将成为评选优秀科组的参数之一。

三、辅导补贴及奖励办法:

1、活动辅导补贴:*提前将辅导计划及时间安排报到教导处,辅导结束将辅导教案交教导处,按每节课10元进行补贴。(要有辅导的具体内容,对学生有知识性的辅导)

2、活动训练补贴:对于体育竞赛和艺术类竞赛提前将训练计划及时间安排报到教导处,训练结束将实际训练记录交教导处,按每次(45分钟计)10元进行补贴。

3、获奖奖励办法:对于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有学生获奖的,辅导教师将按照获奖等级进行不同级别的奖励,具体办法如下:

(1)文化课竞赛奖励标准(数、理、化、英等全国学科竞赛)

获奖级别 禅城区 佛山市 广东省 国家级 备注

一等奖 50 70 100 1000 全国类可累加

二等奖 40 60 80 300 不累加

三等奖 30 50 70 200 不累加

(2)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奖励标准

获奖级别 禅城区(每分*奖励金额) 佛山市(每分奖励金额)

教师 学生 教师 学生

第一名 80 40 100 50

第二名 60 30 80 40

第三名 50 25 60 30

第四名 40 20 50 25第六名 20 10 30 15(3)集体文化科、体育和艺术项目奖励标准(团体奖)

获奖级别 禅城*区 佛山市 广东省 国家级 等同级别

一等奖 500 700 1000 3000 第一、二名

二等奖 400 600 800 2000 第三、四名

三等奖 300 500 700 1000 第五-八名

(4)文化科、体育和艺术项目奖励标准(个人奖)

获奖级别 禅城区 佛山市 广东省 国家级 等同级别 备注二等奖 30 50 70 100 第三、四名 不累加

三等奖 20 40 60 80 第五-八名 不累加

(5)参加由非教育行政部门正式组织的竞赛活动获奖的一等奖奖30元,二等奖奖20元,三等奖奖10元。

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范文第3篇

2013年“学风建设年”实施方案

学风是校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优良学风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创建我院优良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我院将2013年确定为“学风建设年”,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行为、提高学习积极性为目标,以抓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创建优良学习环境、开展学习竞技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为手段,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优秀人才。

二、组织机构

学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刁哲军 李志云

副组长:梁国栋 田秀梅 邵力

成 员:各系主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学工队伍和教学秘书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办公室。

三、建设内容和措施

学风建设主要内容是:加强师德师风和学生学风两方面建设,促进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实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做好文明宿舍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具体如下:

(一)做好对教师的教学管理监督,提高教学质量

1.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专业要加大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建设思想道德素质高、业务能力突出、具备较强奉献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2.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学院加强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监督检查,认真实行院、系领导听课制度,要求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严格遵守教学纪律;要努力提高个人的师德师风修养和专业素质,在学风建设中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要负责起课堂和实习过程的管理,维护好课堂和实习的教学秩序。

(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发挥学工队伍作用,强化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职责分明、工作有力、保质高效、奖惩分明的工作机制。辅导员要做好以下工作:①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学习动力;②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加强和谐班级建设,增强班集体凝聚力;③建立共同成长小组,增强学生间的互助与交流;④健全新媒体平台,每两周要召开一次班会,以新媒体(微博、公共邮箱、QQ群、校讯通)为载体,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和交流;⑤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经常深入宿舍指导和检查学生搞好卫生,遵守宿舍管理制度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⑥严格执行《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课堂管理的规定》,深入课堂听课,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监督检查;⑦加强对所带学生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要求每一名学生在考试前签订《诚信考试保证书》,做好前期教育、考中巡场、违纪处理等工作;⑧指导学生做好学风建设星级班级创建和申报工作等。

2.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建优良学风的良好氛围。学院团委以学风建设为重点,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比赛、教师基本素质系列比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励志演讲比赛、主题团日活动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以课件制作、主题班会的组织、团日活动的策划与开展、社会实践开展、应用文写作等为内容的学生干部系列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知识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宿舍各层布置以学校和学院发展历程、学院办学优势和特色、大学生活主旋律、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毕业生介绍等为内容的文化长廊,激发学生爱校、爱院情感和立志成才的内在动力。

(三)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兴趣

1.加强学院创新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院举办科技创新专题讲座,促进学生对科技创新知识的掌握;启用学院创新实验室,引导并组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创新,使创新实验室成为学生的创新之家。

2.修订学院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激发师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结合近几年科技创新特点,修订并完善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激发师生参加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3.开展科技竞赛,创建科技创新小组。本年度,举办“小发明。小创作”科技竞赛,支持和奖励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依托各专业建立若干科技创新小组,选派专业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开创大学生科技创新新局面。

(四)加强沟通交流,实现齐抓共管

1.加强学工队伍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每月由党委副书记牵头召开由系主任、任课教师代表和辅导员参加的交流会,交流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辅导员要经常与各科任课教师沟通,及时解决突出问题。

2.坚持辅导员听课制度。在任课教师课堂管理的基础上,辅导员老师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原则上每学期对所带学生的每门课程听课次数在2次以上,并做好听课记录,及时向学院党委副书记汇报听课情况。

3.做好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习交流。班长或学习委员要做好课堂纪律的监督检查,严格请销假制度,及时向辅导员汇报缺勤学生和上课违纪情况,对同学们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向任课老师和辅导员汇报;宿舍长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课余时间宿舍学习风气的引导,制止不良现象,在宿舍内要大兴学习之风;学生要互帮互学,和谐相处,发挥好共同成长小组的作用,加大对不及格同学的帮扶;班内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一次与学习相关的文化活动。

(五)做好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比工作,树立学风建设标兵

建立学风建设评估机制,学院每学期组织学风建设星级班集体的评选工作,对先进班集体给予物质或资金的支持;在文明宿舍评比的基础上,根据宿舍卫生成绩、宿舍文化建设、宿舍成员的学习成绩、宿舍的学习风气、宿舍成员的遵纪守法状况等,开展学风建设星级宿舍的专项评比活动;每学期学院以展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在全院展示在学风建设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学风建设氛围

学院召开由相关部门、系领导、教研室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参加的学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各系要认真学习领会学院关于学风建设年实施方案的精神,拟定出本系学风建设的实施细则;学工队伍制定好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扎实落实学风建设方案。

(二)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加大监督检查

为了确保学风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制,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对态度不认真、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影响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各系要做好对教职工的监督工作。发动任课老师身体力行地参加本系的学风建设,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要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检查,执行听课制度,实现以良好教风带动良好学风。

2.任课教师要负责提高教学质量,维护好课堂秩序。任课教师要严谨治学治教,严格课堂考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严防教学事故发生。

3.学工队伍负责好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辅导员要加强班级管理,搞好星级班级建设,预防和制止违纪事件发生;要关心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引导到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提高上来;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和系领导沟通交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反映问题,处理问题。

4.团委、学生会要紧紧围绕学风建设开展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学习竞赛活动,做好对学院学生宿舍、卫生责任区的卫生的日常检查,加大对文明行为规范的监督力度,及时向学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通报学风建设活动情况。

5.各班学生干部配合辅导员做好班级管理。班级学生干部,特别是班长和团支书要增强责任意识,认真抓好本班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本班学风建设系列活动,加强课堂的考勤,积极组织本班同学参与学风建设活动,及时向辅导员反映本班的学习情况、遵纪守法情况等。

6.学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做好统筹协调和监督。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经常对学院的学风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或负责人,并督促、监督解决。

(三)扎实工作,稳步推进

各部门和相关同志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过程控制,落实好各项制度,防止学风建设停留在表面。每一个阶段结束后要注重结果反馈,不断总结经验,稳步推进优秀学风建设常态化体系的形成。

学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希望通过一个学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我院教师教风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态度明显转变,学习动力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从根本上促进我院学生学习风气的改善。

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范文第4篇

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我校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表彰在教育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经学校研究决定,每学年度进行一次优秀教师评选活动,评定办法如下:

一、评选对象:在编在岗且在本校工作两年以上的教师 

二、评选人数:结合教育局评比条件按着年级部推荐人数1—2名。

三、评选条件:

1.副校级领导和近三年内获得县级优秀教师的不参评;

2.获得教学质量奖的教师不参与优秀教师评选;

3.修产假者不参评;

4.已晋升高级的教师可自愿放弃优秀教师评选。

四、德能勤绩工作赋分参考(满分100分):

(一)德(15分):

评分要点: 

1. 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 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师德高尚,遵纪守法,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3.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顾全大局、服从领导;

4. 工作作风正派、尊师爱生、团结同志、不搞团伙。

评分标准:

1. 政治学习不认真、相关材料上交不齐、不及时的每次扣1分;(党办负责提供数据给评比小组)。

2. 党员教师参加党内组织生活不积极、相关材料上交不全、不及时、不认真的每次扣1分。(党办负责提供数据给评比小组)。

3. 不服从本单位教学任务安排者;受到教育局、学校纪律处分或违反法律法规者;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违背师德师风者;在各级各类评选中拉帮结伙,拉选票者,取消该年度优秀教师评选申报资格。

(二)能(15分):

评分要点: 

1.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认真备课,教案规范,能领会新课标理念,并能贯彻于教学活动中;

2.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有明显成效;

3.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欢迎;

评分标准:

1. 按照《教师教学质量奖评选实施办法》(试行)的过程管理得分的15%计算;(教务处负责提供数据给评比小组)

2.发生过教学事故、安全事故者,取消该年度优秀教师评选申报资格。

(三)勤(10分)

评分要点:

1. 能模范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2. 能严格执行请假制度,不擅自离岗;

3. 能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无故旷课;

4. 能按学校要求达到满工作量。

评分标准:

1. 迟到或早退1次扣0.5分;

2. 请假累计1天扣0.5分;超过5天(不含5天),每天扣2分;

3.病假、事假累计超过10天或有旷工2天以上者;未达到满工作量者,取消该年度优秀教师评选申报资格。

(四)绩(60分):

1.教学成绩60分:联考考试成绩和中考成绩优秀占60分,良好占50分;合格占30分。(教务处负责提供数据给评比小组)(教务处负责提供数据给评比小组)

五、评选程序

1.由年级部按着要求进行投票推选确定入选人员。学校评选工作组按个人得票数从高到低确定优秀教师参评人员名单。

2.学校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对参评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审查、赋分,计算总分确定优秀教师参评名单并排序。

3.优秀教师申请人对照评选条件,填写好申报表,并将申报表和参评材料交学校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4.将评选结果在我校师生中进行公示。

六、奖励办法

1.优秀教师每学年评选一次。

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竞赛;计算机教育;基础教育;信息技术

高校中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1-2]。在当前的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无疑是最关键、最需要掌握的技术,对大学生来说,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3]。因此,福建省进行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把计算机基础教学从单一计算机技能教育,转向以培养信息素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本身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发展日新月异,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已难以完全满足今后工作、学习的要求。因此,计算机工程学院针对本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全校性的信息技术竞赛,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有益补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阐述信息技术竞赛的组织、实施及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1 教学现状

1.1 学生情况

我校是面向全国招生的多学科大学,生源地相对较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大致可分成三个

层次:第一层次,来自于教育发达城市的学生,在中学时就学过计算机相关基础课程,熟练掌握Windows与Office的基本操作,懂得初步的多媒体制作和程序设计等知识;第二层次,来自教育体系相对完善的县市学生,通过中学教师传授或自学已掌握了简单计算机基本操作,如Windows的基本操作、上网查资料收发邮件等;第三层次,来自于边远地区的学生,由于条件限制,几乎是“电脑盲”,基本上不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原有计算机教育水平差异较大,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另一方面,大部分新生仍然延续中学时期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方式进行计算机知识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这种仅仅掌握课内基本内容的学习方式是无法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

1.2 教师情况

大部分教师承担较多的教学工作量,部分教师还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这就导致每个学生得到的教学和指导时间比较有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由于青年教师所占教师的比重较大,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少、教学方法单一、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较差,因此,其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信息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与此相反的是部分教师掌握的知识相对陈旧,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从而,限制了学生吸收最新、前沿的知识和技术。

基金项目:集美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C14248);集美大学教改与科研项目(JY09145,ZQ2010008,2011C002)。

作者简介:谢书童,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化计算与数据挖掘;贾红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育;方泳泽,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育。

1.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随着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这使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展,主要有:计算机系统硬件知识、软件知识、网络知识,以及Windows操作、Office使用、不断涌现网络应用服务、新兴的工具软件等操作技能。需要讲授的内容越来越多,相应的知识点越分越细,但是课时数却未增加。

另一方面,整体的教学方式仍然比较单一。虽然现在计算机基础的授课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与早期纯“黑板”教学方式相比,其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信息量大,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但是,它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更多地是被动学习,况且长时间注视幻灯片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导致发困等不良因素。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将课堂放在机房,实行讲练结合。这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质量,但仍未脱离以教师讲解课件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发挥。

2 计算机类竞赛对计算机教学的促进

目前,每年都有各种计算机相关的竞赛在国内外举行,例如,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iGoogle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英特尔杯”计算机多核程序大赛等,这些比赛大大锻炼了大学生的编程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证明:依托这些比赛,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4-5]。但是,让大量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尝试开展全校性的信息技术竞赛,目的在于激励广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信息技术竞赛的组织和实施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在全校新生中开展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希望通过竞赛营造一种提升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教育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前沿知识和技能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愉快地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做到寓学于乐。我们以此为契机,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协同学习,而不拘泥于教材和课堂的内容。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竞赛,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检验自身知识水平的平台,也为授课教师提供一个验证自己教学效果的平台,增进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下面对信息技术竞赛的组织与实施进行简单的总结和评述。

3.1 竞赛的动员

1) 对学生的动员。通过与学校教务处的沟通,让获奖学生可以取得学校规定的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学分1~4学分不等,同时,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由教务处向各个学院下达比赛通知,授课老师对比赛的具体事宜进行解释,动员学生报名参加,保证大量学生参与比赛,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2) 对授课教师的动员。首先,对所有承担“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教师进行动员,成立竞赛工作小组,定期组织研讨,针对比赛形式和内容进行调研,确定比赛的形式、任务的分工。其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研室组织“说课”活动,让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介绍授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教学方法,之后,教师们再进步讨论,指出优缺点。通过以上活动,使授课教师全员参与竞赛,增进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特别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2 竞赛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共享大量教学资源,进行开放式、协作式的教学和自学活动,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网站、教学录像、课件PPT)、在线学习、在线实验、在线考试系统等。平台是在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搭建而成的。让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在线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了解最新的技术,拓宽知识面。老师可以通过在线留言功能定期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不同水平、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通过该平台知识水平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我们依据“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大纲内容,结合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组织部分教师定期更新信息技术竞赛试题库,在原有的Web练习/测试系统基础上,设计竞赛的报名系统和考试系统。

通过上述的工作,最终把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自主/协同学习两者结合起来,使得两者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3.3 竞赛的形式、对象、内容和奖励办法

1) 形式。竞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次进行。初赛采用计算机上机考试(闭卷)的方式,根据各参赛队成员总成绩取前10个参赛队进入复赛。复赛采用主持人主持,现场问答和抢答方式进行,并由学生组成现场观众参与现场互动。

2) 参赛对象。针对全校新生中开设“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班级,以班级为单位组队,自愿报名参加。

3) 比赛内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约占80%)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知识与技能(约占20%)。

4) 学生奖励办法。对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包括学校认可的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学分、获奖证书、以及奖金。另外对参加现场互动答题的观赛学生,给予一定的实物奖励。

4 教学效果

通过竞赛活动,在学生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前沿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我校于2009年、2010年连续举办了两次信息技术竞赛。在竞赛活动后,我校学生在2009年参加福建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首次通过率(即学生首次参加考试的通过率)达到96.53%,2010年的首次通过率为96.87%,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而在没有举办信息技术竞赛的前四年,即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的考试首次通过率一般在88%~95%之间,举办竞赛年度(2009-2010年)的通过率平均值比没举办竞赛年度(2005-2008年)的高出4.65%,如图1所示。

竞赛活动除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外,授课教师通过参与竞赛的各项组织活动,加深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教材、培养目标的理解,增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也是学生考试通过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举办信息技术竞赛,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学校已决定将信息技术竞赛作为一个教学辅助活动长期举办下去。

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