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划生育处罚法

计划生育处罚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生育处罚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划生育处罚法

计划生育处罚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吉林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44-1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和吉林省有关扶农惠农政策的刺激下,吉林省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长。其中,玉米收获机日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但是,由于吉林省各地区玉米种植方式、所选取的玉米品种及农艺措施的差异,以及现有的玉米收获机械机型、性能等方面的不适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吉林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要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就必须突破吉林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寻求吉林省玉米机收发展的对策措施。

1 吉林省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

吉林省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是世界三条黑土带之一,气候温和,雨熟同期,降水充沛,土壤肥沃,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吉林省平均年栽培玉米4300-5000万亩左右,玉米面积和总产量都居全国之首。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玉米生产发展迅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玉米单产快速增长,玉米品质不断提高,玉米商品率越来越高。随着近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也在快速发展,耕整地、机械播种、田间管理和收后处理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但目前,玉米机械化收获在吉林省还属于起步阶段,目前主推区域在吉林省中、西部范围,重点以长春、四平、白城和松原地区为主,且保有量远低于耕、耙、播等农机。

虽然吉林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机型与耕地地形不适应、机械设计不够合理、难以避免籽粒破损和丢穗现象、联合收割技术不过关等问题。

2 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对策

2.1 抢抓机遇,加大投放和补贴力度

为了加快提升吉林省农业装备水平,吉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省将大力推进主要粮食作物收获机械化,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示范引导,加大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行政推动力度。”“着力突破水稻种植、收获和玉米收获机械化等薄弱环节。”《实施意见》还指出,将“对水稻育插秧、水稻收获、玉米收获、免耕播种等薄弱环节的关键机具给予政策倾斜”。

吉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发展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种收是必然选择。必须切实落实国家、省所制定的政策措施,积极利用良好机遇,精心编制发展规划,加大资金和智力投放,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激发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推动吉林省玉米机械收获迈上新台阶。政府除加大财力扶持外,还要在工作组织、政策导向、服务倾斜、部门协调、工作筹划、措施安排等诸多方面做更多的务实工作。

2.2 加快机具的完善和改造

目前,全国玉米收割机生产厂家众多,产品结构形式不一。挑选和制造适用于吉林省耕地条件的机型非常重要。在一个时期内,吉林省田间进行选型试验的主要有割晒式玉米收获机、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从目前机具的选型情况看,比较适合吉林省地形地势的类型是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但很多机型丢穗现象严重,多数玉米收获机都能够直接粉碎秸秆,连同未能捡拾起来的果穗一起粉碎了,提高玉米收获的损失率。一些玉米收获机同时带有旋耕灭茬机,在玉米机械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处理和旋耕灭茬,灭茬整地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还浪费输出动力。因此,农机试验、推广、科研部门要认真研究,联合攻关,加快关键技术问题的破解。以期尽早挑选和制造出适用于吉林省耕地条件的玉米收获机型。

2.3 加强农机农艺的结合

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通过农机和农艺各方面专家的联合工作,逐步形成农机农艺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从吉林省玉米种植情况来看,从育种的结穗高度、栽培形式、施肥方式、种植制度、农机作业等方面,达到农机农艺的结合,从而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的目标。

吉林省玉米品种种类繁多,在东南部地区耕地地块小、分布杂乱,难以形成统一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的种植方式。这给玉米机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品种进行筛选,并进行大力实验、示范和推广。同时,在农艺方面,要合理安排,保持种植模式和耕作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玉米机械收获的发展铺好路,搭好桥。

2.4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搞好社会化服务,是发展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保障。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必须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而其最佳组织形式是组建农机生产合作社。因为发展农机生产合作社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民进行玉米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能够合理配置和使用农业机械,是对农机公益功能的有益补充,可以扩大作业规模实现节本增效,有效地放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政策效应,最终引导基层干部群众极大地重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总之,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在实现吉林省玉米全程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刘玉梅,张力军.加快农机化发展.吉林日报,2011-01-10.

[2] 马德明,刘勇,潘新初,史力,刘玉梅,张力军.再攀新高度 实现新跨越[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1-01-13.

计划生育处罚法范文第2篇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中,抽取82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组,41例对照组和41例研究组,对照组年龄阶段为21-35岁,平均为(25.3±1.4)岁,21例未婚,20例已婚;研究组年龄阶段为22-35岁,平均为(25.4±1.4)岁,22例未婚,19例已婚。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前接受常规性体检,并主动告知其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研究组再接受相应预防措施,包含以下几方面:(1)医生主动和患者交流沟通,给予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害羞、胆怯、恐惧、紧张等情绪,可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加强治疗信心,让患者可积极、主动地配合此次手术。(2)医生需明确患者以往病史和身体状况等,若患者本身已发生感染,需给予抗感染性治疗,再给予计划生育手术。(3)导致女性术后发生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则为医源性损伤,所以,各医生需严格落实无菌操作,避免发生医源性感染。(4)操作者在为患者置入节育环时,若操作未按照相应要求进行操作,或操作粗暴等均会让患者术中出血,所以,操作者需确保动作轻柔,避免术中出血。(5)若术前患者子宫存在瘢痕或子宫柔软等,术前可给予子宫动脉栓塞,且在操作过程中需保持动作轻柔、谨慎操作。(6)若早孕流产患者,术前存在子宫瘢痕时,需仔细询问病史,给予核磁或B超明确孕囊部位,确诊为瘢痕妊娠,再给予住院治疗,术前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且由经验丰富、年资高的医生,在B超引导下进行可视操作,必要时给予剖腹探查术。

1.3指标判定

整个研讨过程中,需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中研究所得的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χ2,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n(%),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17.5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计划生育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出血[2-3],包含术后和术中出血,若发生出血需及时给予止血处理。因造成手术出血的原因不同,其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给予止血处理前需明确出血原因,给予相应对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中,操作者需谨慎操作,预防出血。术后全身感染、盆腔感染、伤口感染等也属于术后并发症,往往全身感染会合并感染性中毒休克、脓毒血症、败血病等,严重者会让其丧失生命。经研究显示,导致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则为术中操作不够严谨,未严格落实无菌操作,进而引发医源性感染。女性接受宫腔手术时,子宫壁受到一定损伤,腹腔和宫腔受到损伤,或其他脏器与宫腔发生粘连状况。女性在接受计划生育手术后,大约会有0.87%的患者发生子宫穿孔,若不及时给予有效干预,会危及其生命安全。此研究将82例患者分组研讨,从并发症总发生率上来看,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07%明显高于研究组4.88%,此也证实了此研究中研究组所接受的护理方式作用显著,且此结果和李索林等学者报道结果相符[4-5]。此外,临床需指定相应培训计划,重点在于预防并发症,进一步规范术中操作环节,培训手术操作要领,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各医护人员可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分析研讨典型案例,提升各医护人员的综合处理能力。

综上,患者在计划生育手术的术前、术中各阶段接受有效措施干预,可降低或预防并发症发生,提升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大。

作者:霍玉梅 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参考文献

[1]郝健存.关于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预防和处置问题的思考[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13(6):238,249.

[2]潘瑞祥.输卵管结扎术腹部切口感染26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20):162-162.

[3]文英.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防治措施[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3(5):668-668.

计划生育处罚法范文第3篇

一、教育信息化对生态管理提出的要求

当今社会,对生态管理的统一概念是: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外部环境与生态物体之间的关系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以来,利用生态学来研究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针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是方方面面的,首先,将学堂比喻成一个生态系统,而教师和学生就是这个系统中的两个基本生态要素。其次,将学校看成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要求各个生态因子协调发展,要求生态要素相互联系,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目标得以实现。在教育生态学中,学校生态内部各要素不仅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还是处于不断变化运动中的。当一个要素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将是其他关联要素的变动和重组。教育生态学的出现,为新一代的教育研究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觉和出发点。

二、生态学视角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做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信息技术因子切实带动了让基础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改变,使其遵循着平衡-失衡-平衡的动态规律。虽然就目前来说,基础教育信息化改革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障碍,但是,只要不违背教育生态的基本原理,只要从教育生态自身发展的规律出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一定会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1、摆脱传统束缚,改变陈旧观念

就目前的生物学发展而言,生态学的改革始终没有摆脱因子限制的定律,这极大的束缚了生物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生物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影响最大的要数限制因子了。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因素都存在限制性,但有些限制性的因子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转换成非限制性的因子。所以,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中的限制因子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摆脱传统束缚,改变陈旧观念,尽量将限制因素降到最低的程度,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2、创造良好生态环境,遵循生态平衡基本定律

生态学上强调的生态平衡的原理,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发展的,不能一味的侧重单一的、静止的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维护等方面。教育信息化决策在制定时,需要慎重考虑像教师、学生、管理部门、信息技术人员等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必须密切关注各生态要素在教育系统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内在联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与此同时,在制定有关教师信息化教学活动激励政策时,也应该考虑到教师教学的真实情景环境等因素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影响。可以说,要想从生态视觉环境下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活动,就必须从系统的、联系的、多元的角度加以思考。

计划生育处罚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 演示实验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比较 归纳 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一直从事初三化学的教学工作,并多次从事中考化学的阅卷工作,对教学和阅卷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很是担忧和难以理解。我走访了一些学校并进行深入的了解,发现各学校普遍存在下面一些情况:

一、学生化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在同一班内的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反应相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听课聚精会神,积极思考和做笔记。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似听非听,左顾右盼,或埋头做自己的事,而且这样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有的比重有增大的趋势。我于去年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中考阅卷工作,批阅砀山县全县初三毕业生的中考化学试卷。在阅卷中发现学生的化学成绩从卷面上反映出来的情况看,悬殊很大,同一考场内有的满分或接近满分的,而有的才二十几分、十几分甚至还有几分的(满分60分),整体情况也是如此。从阅卷后返回的我校学生的化学成绩来看,大体上也是如此,不及格的约占1/4左右。

二、许多学生对化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化学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等等,实验现象千变万化,丰富多样。和其它学科相比较,学生对学习化学似乎应该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兴趣,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校在上学期组织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和其它学科相比较,化学科的成绩并不突出。我观察和询问了一些学生,并做了一些问卷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对化学这一门课并不很感兴趣,或者只对实验感兴趣而不喜欢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只是被动地、机械地随着老师一步一趋的学,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动力,自然就学不牢,成绩就提不高了。

三、学生缺少实际动手能力,缺少创新精神。初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去年的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我参加考核评分工作。在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一开始做实验便手足无措,连胶头滴管也不知怎么拿或拿不稳,在实验中丢三落四,实验结束后不知道倾倒废液,整理仪器,更不用说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了。化学也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去年泗县教育局组织的初三毕业考试化学试卷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食盐和面碱,酱油和黑醋都是家庭中常见的烹调用品,请你利用家庭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别开来,要求每组物质简要叙述两种物理或化学鉴别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这是一道将教材中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旨在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知道怎么回答或回答不完整。

化学知识丰富有趣,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厌学、不愿学习,或成绩不好的现象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中化学课是一门起始的、启蒙的基础课。一般要求在一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要做好课本的教学,训练和培养能力,复习迎接中考这三件事,因此时间紧、任务重。初三各门课都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上学期要进行新课教学.讲受新知识。下学期要复习,进行各种考试和模拟练习,迎接实验考试、毕业考试、中考等。因此教学任务特别重,教师在教学中显得特别匆忙、紧张,学生的时间更是紧张,许多学生都感到特别的累,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预习、消化和吸收,只是消极地跟着老师走,甚至跑都跟不上老师的要求,因而他们的学习就缺少兴趣和积极性,成绩自然就很难有较大的提高,一部分学生化学成绩不好就不难理解了。

二、学生分化。中小学生实行义务教育,初中实行划片免试招生。因此,从小学收来的学生文化素质和其它各项素质参差不齐。进入初中后由于中学课程增多,知识结构及教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不同,使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感到不能适应。经过初一和初二两年的努力和拼搏,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优秀生和佼佼者。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滑落下来,到了初三,每个班级内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学生成绩跟不上,思想上厌学、烦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愿意学甚至不学。这样的学生经过初三一年的学习,化学成绩跟不上就不难想象了。

三、实验教学跟不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材中许多概念、定律、元素和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等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同时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宿州市从1999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对初三毕业生进行理化实验加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得到省教育局的肯定并且将向全省推广。在此推动下许多学校化学实验设备得了到改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化学实验在各个学校及化学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还普遍存在下面一些现象:有些学校由于经费紧张或者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实验,认为开设实验要浪费仪器、药品,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因此,化学实验设备不齐全,化学药品不够,化学实验开不齐、开不足;有些教师在课堂演示实验时只强调实验现象,而忽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有些教师怕麻烦,怕危险而不愿做实验,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对有些实验由于怕麻烦或有一定的危险(如氢气在空气燃烧)而不让学生做。凡此种种由于学校和授课教师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而导致学生缺少练习和训练的机会,实验能力得不到有应有的提高,使部分学生因此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消弱了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知识是青年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将来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如此多的学生,对化学科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放弃对化学的学习,这将对这部分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深造、工作和生活等都很不利。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对化学科的教学,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初三学生的化学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实验教学.实验是创新之本,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的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同时,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特征,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优势。它集声、光、色、态、美于一身,通过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所以化学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实验,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精心安排,设计好每一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同时发挥实验的艺术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由于我市进行理化实验加试已经几年了,各学校的实验设备已有了较大的改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力争把大纲要求的实验都开起来,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开好实验课。同时,像我们泗县中学这样实验条件较好的学校,除了开足大纲要求的实验外,要尝试着把学生领进实验室,让学生自己用实验来探索知识或让学生边做实验边总结,在实验室中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当然了这样做授课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准备,也可能“浪费”更多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但这样做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浪费”。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还应有目的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实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为新课程改革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

四、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它由两个相互协同的小系统组成,一个是操作系统,另一个是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包括情感、兴趣、意志、动机、性格)构成动力系统。它虽不能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之中,但却以动力为核心,调节和维护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没有操作系统,那么学习活动的产生和维护都会成问题。学习一旦激发起热情,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别人所不能克服的困难,奋发进取。所以把兴趣称为追求真理的第一站,人生事业的起点,可见兴趣效用的重要。初中更要注意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初三教材中拥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实验正是学生兴趣的敏感区,我们应抓住这一兴奋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把兴趣从化学实验迁移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变对实验的好奇心理为化学实验知识的探究心理,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自我需求感。在化学科学中蕴含着大量的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和粉笔炸弹等)和化学典故,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的穿插一些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趣味实验和化学典故,也会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心理。同时教师应积极主只动地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设置一些精彩而诱人的教学情景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化学课的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欲使你的学生热爱你所教的课,首先让学生热爱、信任你本人。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敬佩你、信任你,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你的课无形中学生就会感兴趣,就会学的轻松自如。所以教师在平时就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师生关系,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知名度和威信,还应从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去接近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师生关系进一步得到和谐发展,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增强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古人云“学贵有方”,所谓学习方法就指学习时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或途径。化学科有许多与数学、物理等学科不同的特性,我们在教学应充注意这些特性,教会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看问题,用化学的观点去解释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化学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向学生渗透强、调学习化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和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当然了,不同的学生,其学习方法不同,但对于初三化学教师,我认为在教学中应重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1、强化学生识记:许多学生说“数学、物理难,化学繁”,这个“繁”字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多而又分散的特点。的确,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而大纲又要求学生的化学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对方方面面都要有所了解。因此,初中化学教材和高中化学教材相比较,除深度和难度有悬殊外,高中教材所具有的章节,初中教材中基本上也有。例如:碳族、氧族、金属、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只不过在初中教材中涉及内容较浅显。因此,初中化学要求学习的内容虽浅显但较多而繁锁,而且分散到各个章节中,更由于难以从理论上进行理解,因此这些内容就显很散,很繁,记忆起来难度大而且容易遗忘。

尽管化学中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而且容易遗忘,但在教学中仍要强化记忆,特别是各章中涉及到的各种化学实验现象和众多的化学用语。例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内容若不记住,记不熟,是很难学好化学的。例如:不能准确的描述各种化学实验的现象,则不能正确地鉴定、鉴别和推断各种物质;不能正确地书写元素符号,标出化合价,则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式,例如:第八章酸、碱、盐是公认比较难学的章节,也是中考的重点。原因在于第八章有大量的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其中大部分为复分解反应)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只要把构成两种化合物的阴阳离子相交换,重新组合就可以,但是,许多同学就是写不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原因是化学式写不对,他不知道怎样交换,交换后的化学式怎么写。所以,要学好初中化学,记忆还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序言,第一章中中有大量的化学实验和概念,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少,因此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要强化记忆,只要把这一部分内容记得很熟,在第一次月考中就能取得好成绩,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当然了,强化记忆也不是让学生像背诵三字经、百家姓那样去背,而要求我们在教学当中,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抓要点,理清思路,理顺网络,运用正确的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概括记忆、韵语、歌诀记忆、谐音记忆等。使化学学习变的简单明了,即易于理解,又便于记忆。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涉及的操作要点很多:试管口向下倾斜,导管伸到试管底,先通氢气后加热等,这些操作要点都是从围绕安全这一点提出的,我在边分析边总结的基础上又给出了一首歌诀“实验开始先通氢,赶走空气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灯,试管冷后再通氢。先点后通要爆炸,先停后撤要氧化”,这样学生即能理解,又能记得住,记得牢。

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结构性质用途这条主线在全面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物质的性质和结构进行合理的推导和验证,并由此掌握其主要用途,从而把同一物质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列化记忆,避免知识的碎化、遗忘,这在高中教学中优为重要。

2、及时归纳、总结。归纳是把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分别加以综合,从而获得一般结论的方法。逻辑学上把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形式称为归纳。初三化学知识点多,相对比较零散,记忆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帮助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例如: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化学中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对以后学习制取其它气体(例如,实验室制取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我在教学中,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之前,上了一节“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总结课,把实验室制取各种气体的原理,仪器和装置,收集、检验、验证和干燥等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并通过投影仪把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装置,收集、干燥等各种功能的连接装置都投影到屏幕,让学生清楚的掌握,什么性质的气体该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收集等。然后根据这节课我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一套制取、收集、检验和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装置图,同学们也都很容易的完成任务。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的归纳方法,将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会比较。比较法就是找出事物的异同关系,揭示事物内涵的一种思维过程。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概念、性质等之间即有区别又有联系,很容易使学生混淆,造成误解,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如元素和原子的概念,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氢气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比较,找出这些概念、性质、实验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将这些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物质性质以及实验进行比较,综合分析,找出异同,加深理解,牢固掌握这些知识。

4理论联系实际。化学是一门跟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科学,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都与人们生活十分贴近。例如,蜡烛燃烧的过程包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由湿衣服晾干联想到分子运动,农村电线杆烧黑想到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稳定性,而喝糖茶时不断加入蔗糖的过程则是由蔗糖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过程,而酸、碱、盐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我们在教学中如能认真挖掘出这些联系点,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践,巧设各种生活情景,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规范学习习惯到有计划的指导如何听课、记笔记、做小结,复习抓点、串线、结网,科学思维、归纳、推理、演绎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崇善求实,认真思考,积极学习,则学生一定能把化学学好。

四、突破教材难点。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一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习劲头很足,然而半学期过后,便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厌学,对化学不怎么感兴趣了。当初三新课结束(第二学期开学第二周期左右)时,会又有一批学生对化学感到迷茫,不知怎么学,化学成绩赶不上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现象呢?这是由初三化学教材内容编排的特点所造成的。

初三化学教材中有几处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是原子、分子的概念,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其次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化合价,最后便是第八章酸碱盐。这几处内容由于概念抽象,内容难以理解或者是方程式过于集中,难以掌握、而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许多初三学生因在这几处内容的学习上受到挫折而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信心,甚至放弃对化学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要注重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度过这一关。

分子、原子都是微观粒子,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很难从感观上去理解这两个概念。当学习元素和元素符号后,对元素符号特别是化学用语中的一些数字,(如元素符号前的数字,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角码等)的含义更容易产生混淆,对什么时候一种元素,什么时候表示一种物质,什么时候表示若干个原子,什么时候表示一个分子含有几个原子等搞不清。我在讲授这些内容时,一般采用慢节奏,多练习的方法,慢指教学进度慢,仅原子一节我就用了三个课时,使学生清晰得掌握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区别,原子的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原子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之间的关系,而通过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掌握几个分子,几个原子及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等的表示方法及区别,并通过练习的强化,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及化合价的有关内容是本教材的又一难点,教材在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时,很简单、抽象,如果单讲述这一点,学生是很难接受的。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对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进行细讲,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稳定结构,什么是不稳定结构,不稳定的结构为什么有得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然后在讲授离子及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引入电子式的概念,通过电子式很容易让学生知道该粒子是否为稳定结构及得失几个电子或通过几个共用电子对才能形成稳定结构,并让学生进行练习。虽然不要求学生熟练地写出物质的电子式,但也要让他们清楚了知道一些常见化合物如:食盐、氯化镁、氯化氢、水、二氧化碳等形成化合物时各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几个电子或形成几各共用电子对。通过这样的学习,在理解化合价的实质时就容易多了。在此基础上再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运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就要简单多了。

化学式是初中化学的又一分化点,许多学生都过不了这一关。通过几年的摸索、测试和比较,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集中学习,分散记忆,逐步理解、掌握”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平时教学中,我把遇到的各种物质:如水、氧气、二氧化碳、高锰酸钾等物质的化学式都以固定符号的形式交给学生,让他们初步学会书写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并用这些符号去代替表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的各物质。等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时,再集中学习,利用谐音、分段、歌诀等方法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其化合价。再通过化合价,让学生写化合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集中背诵,我用汉字写出物质的名称,然后让学生快速地写出化学式。在学习第四章化学方程式后,又让学生把第四章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写出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记忆、比较,这虽然浪费了许多时间,但对后面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帮助和铺垫作用。

第八章由于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过于集中而被公认为难点,但也是中考的热点。涉及的反应不仅有课本中提到的,而且有许多课本上没有而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性质规律而能发生的反应。许多学生都能记住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常见酸、碱、盐的性质,但在具体解题中,如:物质的推判、判别、鉴定等时往往感到束手无措。我在授课时在授完酸的性质后上了一节复习课,通过实验和练习把酸的性质及用途进行扩充、外延,让学生尽可能清楚掌握各个反应的现象及方程式的书写,并且隔几天就提问或默写,进行复习巩固。在讲授完复分解完应条件后,又对复习分解反应及条件进行专项复习、巩固,写大量的不完整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补充。在理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时又让同学进行大量的练习,并进行总结。总之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同学们掌握如何交换成分来书写方程式,如何叙述检验离子的操作过程、现象、结论,如何寻找突破口来解物质的推断题、鉴别题。经这样的练习、巩固,一般的学生都能顺利通过第八章的学习。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对化学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教师对教学构想产生了创薏,促使教学过程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促使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法,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式的重新组合。多媒体的特点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为多样,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优化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创造情景教学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概念(如分子、原子、原子结构等)非常抽象,难以理解,成为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把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的过程通过电脑投影到大屏幕上,通过屏幕显示的内容,使同学们清楚地知道氧化汞如何分解成原子,分解成什么原子(用红色小球表示氧原子,黑色大球表示汞原子),这些原子又是如何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通过这样形象的显示,使同学们很容易就掌握了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什么。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讲解和学生不知所云的现象。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将静态图示转化动态图示,把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有利于概念的理解理论的掌握,增强教学效果。

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增强实验效果。在教学中,经常要做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现象应足够明显,应该能让全班的学生观察清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实验的可见度极低,像一些微小的实验或不易观察的平面实验(如在点滴板上的实验),距离讲台较远或视力稍差的学生难以看清实验现象。这时如能运用一些现代教育媒体,就可以大大强化实验效果,例如,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实验中,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成氢氧化铁,随着氢氧化铁的量由少到多,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灰绿色、墨绿色、最后全部变成红褐色。由于氢氧化亚铁的氧化速率比较快,一般情况下,在实验中狠难看到颜色的变化过程,而如果让实验在多媒体演示平台上进行,学生则能看清楚在“形如棉花的白色絮状固体的周围颜色逐渐变成红褐色”的过程。

课堂教学已进入现代化阶段,课堂教学中不能没有电化教学。我们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六、密切联系班主任,进行“抓差扶优”:在我校几次月考统计中,化学成绩不及格的占1/4以上,要全面提高初三学生的化学成绩,就不能忽略这些“差生”,放弃这些“差生”,“差生”形成的原因各种各样,因人而异。有的是因为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屈子中考的压力,没有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变过来。即“变应教育为素质教育”。围绕着中考转,怕学生考不好,急于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学生因基础差,成绩一直跟不上;有的则是思想落后,受社会影响大,不思进取,成绩不好而逐渐的放弃了学习。这些学生对学习信心不足,动力不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因积极联系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抓差扶优”以全面提高初三学生的化学成绩。

课堂教学精心设计,不放弃“差生”。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喜欢提问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回答问题或演示实验,因为这些优秀生回答问题准确率高,为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节省大量的时间。但长期这样做会严重挫伤那些“中等生”及“差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无事可做、被动学习、消极应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差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我在教学中,总是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或思考问题,有意识地把难度大的给“优”生、“中等生”,难度小的给“差生”,这样“优生”和“差生”都能顺利地回答出正确的答案,经过长期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活动教学中活跃起来。再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表扬,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帮助“差生”消除因学习不好“抬不起头来”的思想包袱,打消自卑感,逐渐恢复自信,学习也就慢慢的好起来了。

为了进一步取得“抓差扶优”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上创设一个让个体在群体中发展,彼此相学,师生交流及教学相长的环境。如在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让同学们讨论下列问题:(1)、试管为什么要向下倾斜?(2)、导管为什么要伸到试管底?(3)为什么要先通氢气后加热?同学们通过讨论很快就得出结论。当问到“在实验中发现试管破裂,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时,差生和优生的思维都很活跃,都想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显示自己的真知灼见,经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同学们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切在阐述破裂的原因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开拓了我的思路,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计划生育处罚法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缺氧/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法,食品加工废水,过滤消毒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它具有有机负荷高、耐冲击负荷强、处理效率高、能脱氮除磷、结构简单、运行灵活、能克服污泥膨胀问题、剩余污泥量少、操作管理简单、经济性好等优点,目前,该技术广泛地用于石油化工、农药、棉纺印染、轻工造纸、食品加工、发酵酿造

等工业废水处理中【1-3】。缺氧/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A/BCO)[4-5]是根据太

原市双合成食品厂废水的特点,经过小试最后确定的生产性工艺。该工艺处理效率高,操作管理方便,出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出水经过过滤消毒还可以回用于该厂的厕所冲洗和绿化等日常杂用水。

1 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

太原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月饼糕点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其研发中心和基地的污水水源主要为生产车间废水和生活废水,有机物污染浓度较高,CODcr和BOD5含量都比较高,其需要处理的污水是经厂家化粪池的出水,因此污水水质有所降解,经检测该废水的BOD5 / CODcr 在0.6左右,可生化性好,该厂家产品种类多,产品受市场和季节影响大杂志铺,因此废水排放不均,根据厂区现状确定处理站的一期工程设计为150m3/d,出水水质要求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87――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污水水质及经处理后的水质见表1。

表1 污水水水质和排放标准

Table 1 Wastewater qualilyand discharging standards

 

项 目

COD

SS

BOD5

NH3-N

(mg/l)

(mg/l)

(mg/l)

(mg/l)

污水井水水质

900

600

600

4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50

70

30

15

杂用水水质标准

50

15